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中成药学》期末复习各章核心知识点
目录
《中成药学》各章复习重点..................................1
第一章中成药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1
第二章中成药的命名与分类..............................2
第三章中成药的剂型与制备.............................2
第四章中成药的鉴定和质量标准控制......................5
第五章中成药的分类管理.................................6
第六章中成药的应用...................................7
《中成药学》核心知识点...................................20
《中成药学》各章核心知识点..............................25
《中成药学》各章复习重点
第一章中成药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中成药学:是研究与阐述中成药的处方用药原理、加工制作工艺、临床应用以及
贮存、保管、销售等各方面专门知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
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是经国家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批准的商药品化的一类中制剂。
应用最多和最早的剂型是汤剂和酒剂
《五十二病方》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的一部医学方书,同时是最早记
载多种中药制剂的着作。
《周易参同契》魏伯阳的炼丹专着,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关于炼丹理论的着作。开
中医外用制剂中丹剂之先河。
《肘后备急方》葛洪,首先使用“成药”这一术语。文中记载了取青蒿治疗疟疾,
为现代青蒿素的分离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
《刘涓子鬼遗方》晋末刘涓子撰,是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
《局方》第一部政府颁布成药药典
第二章中成药的命名与分类
(选择)
组成:如丹参口服液、板蓝根颗粒、三七片;
药味数:如二冬膏、三妙丸、四神丸、六味地黄丸;
功用:如化虫丸、清热解毒颗粒、补中益气丸;
主治:如痛经片、耳聋丸、小儿肺热咳喘颗粒;
服用剂量:如十滴散、七厘散、六一散;
方源:如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局方至宝丹;
成药的外观性状色泽:如紫雪、碧玉散、狗皮膏;
中医药术语或寓意古文化哲理:如交泰丸、戊已丸、逍遥丸
(句式:体现中成药的XX并结合剂型的命名)
第三章中成药的剂型与制备
剂型:是为适应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是临床使
用的最终形式。
一、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1.剂型决定或影响着药物的疗效,如生脉散-生脉注射液
2.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和程度,如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
3.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雷公藤片
4.某些剂型或给药系统可以起到靶向作用,如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
二、药物剂型的分类
1.分类方法:
①按物态分类
②按分散系统分类
③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
④按制法分类
2.常见剂型
①散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物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分为口服剂和
外用散剂。
②颗粒剂:系指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的干燥颗粒
状制剂,原称冲剂或冲服剂。
特点:质量小便于携带,贮存,运输。
③片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
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型片状的制剂。
a.优点
1)剂量准确
2)质量稳定
3)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产量大、成本低,药剂卫生易达标。
4)服用、携带、贮藏方便
5)品种丰富,能满足医疗,预防用药的不同需求
b.缺点
1)制备或贮藏不当会影响片剂的崩解、吸收
2)易引湿受潮;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久贮成分含量下降
3)片剂中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较胶囊剂、散剂稍差
4)儿童和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c.按原料特征:提纯片、全粉末片、全浸膏片、半浸膏片
④胶囊剂:系指药物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
的固体制剂。(适用于挥发性成分中药)
⑤丸剂: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
形或类球形制剂。(微丸:直径)
(6)栓剂:药材提取物或药粉与适宜机制或供肠道给药的固体剂型。
⑦黑膏药:指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炼制成膏料,滩涂于裱褶材料上制
成的外用制剂。
⑧橡胶膏剂:指药材提取物、药物与橡胶等基质混匀后,涂布于布上的一
种外用制剂。
⑨巴布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裱
褶材料上制得的外用剂型。
⑩软膏剂:系指药物、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基质混合制成的半
固体外用制剂。(制备:研和法、熔合法,乳化法)
11透皮贴剂:系指可粘贴在皮肤上,药物经皮肤吸收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
作用的薄片状制剂,简称贴剂或贴片。
12中药合剂和口服液剂:系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
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单剂量包装者又称口服液。
13糖浆剂: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14药酒与酊剂:药酒又名酒剂,系指药材用蒸谯酒浸提成分制得的澄清液
体剂型。
15注射剂:俗称针剂,系指药材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和
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由药物、附加
剂、溶剂及特制的容器组成)
16气雾剂:系指药材提取物或药物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装在具有特制阀门
系统的耐受严封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细雾状或其他形状
喷出的剂型。
17汤剂: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
第四章中成药的鉴定和质量标准控制
1.中成药鉴定的意义
1)保证中药材的正确来源
2)保证中成药疗效
中成药疗效与中药材品质的优劣关系密切,中药品质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的
含量。
2.中成药鉴定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3.中成药理化鉴别方法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化学反应法、升华法、光谱法和色谱法等,其中以薄层色谱法最为常用。
气相色谱:挥发油
4.中成药杂质的限量检查
中成药的杂质是指能危害人体健康或影响药物质量的物质。
1)一般杂质:是指酸、碱、水分、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碑盐等。
它们的检查方法均在《中国药典》附录中加以规定。
2)特殊杂质:是指在某种制剂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根据其来源、生产工艺及
药品的性质有可能引入的杂质。这种杂质在《中国药典》中列入个别制剂的检查
项下。
3)《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杂质检查均为限量检查。
杂质限量:是指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
几来表示。
4)杂质检查项目与举例
A.一般杂质检查:如鹿角胶中的神盐
B.特殊杂质检查:如附子理中丸中的乌头碱
C.农药残留检查:农药中有机氯
D.黄曲霉毒素检查:食品和药品中
5.含量测定中待测成分的选择
1)对有效成分明确的中成药要进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2)中成药中某些药材,大致明确有效成分类别
3)对有效成分不明确的中成药可采用以下方法:(简答、问答)
A.指标成分测定法:芳菊上清丸中的盐酸小集碱
B.测定药物的总固体量:即测定浸出物量
C.生物测定方法
D.毒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4)对含剧毒成分中成药进行毒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第五章中成药的分类管理
一、非处方药(OTC):是指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不需要凭执业医师
或执业医师助理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又称柜台发售药。
①中药非处方药遴选原则:(填空,问答详细及具体内容)
㈠应用安全:
古今资料与临床长期证明安全性
无十八反,十九畏
无明显不良反应
无依赖性,无“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无中毒
无作用强烈药物
㈡疗效确切:处方合理功能明确,治疗间不调剂量,易根据症状选择
㈢质量稳定:质量可控,制剂稳定。
㈣使用方便:说明书详细易懂,包装明确,标示禁忌类,成人与儿童说明易掌握
②临床应用分类:甲类(红色)、乙类(绿色)更安全。
二、处方药(RX药):是为了保证用药安全,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的,需
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或其它有处方权的医疗专业人员处方才可调配,购买,
并在医师、药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品。
三、国药准字号: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亿代表中成药,H化学药品)
保健品:2003前(卫食健字号),2003后(国食健字号)
第六章中成药的应用
一、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①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病症结合应用原则:如外感风寒,用风寒感冒颗粒、九味
羌活颗粒;外感风热,用风热感冒颗粒、维C银翘片;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用午
时茶、蕾香正气液
②异病同治的引申使用原则:急性结膜炎、急性胆囊炎、急性尿路感染均为肝胆
温热所致,可用龙胆泻肝丸
③安全有效为前提的配伍应用原则:如对于胃炎又有胆囊炎的患者,可用胆宁片
治疗胆囊炎,用汤剂治疗胃炎;如胃热牙痛、口臭、咽痛,可用牛黄解毒片配伍
黄连清胃丸治疗
二、影响中成药应用的因素
①原药材质量因素
②制剂工艺
③质量管理
④临床应用
三、中成药的用药禁忌
①用药禁忌:禁用和慎用
禁用:是指某药品必须严格禁止使用于某些病症和患者。
慎用:是指在严密观察患者病候的情况下,某药品可以谨慎使用。
②用药禁忌分类:
㈠证侯禁忌:某些证侯禁止使用某一类治法的中成药。
。配伍禁忌: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应用时导致药物减效
失效、毒性增加等。
㈢妊娠禁忌
(四)饮食禁忌:
(五)特殊人群禁忌:
四、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与分类
中药不良反应: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
效有害反应。
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因素
㈠药物因素
⑴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
⑵品种混淆而造成错用或误用
⑶药材的质量
⑷炮制或煎煮不当
㈡机体因素
⑴性别,年龄因素
⑵病理生理状态因素
⑶个体差异
㈢使用因素
⑴超时、超剂量用药
⑵药不对证和药物滥用
⑶药物配伍不当
④应对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措施
⑴全面了解中成药,掌握正确的用法,严格遵守禁忌和注意事项
⑵重视辨证论治和三因制宜
⑶注意中成药的合理配伍
⑷选择合适剂型,掌握合理剂量
第七章中成药新药的研究方法
一、中成药新药概念:是指未在我国上市销售的,或新发现的由我国传统医药理
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制成的药品。
(一)分类,共9类,1一6类为新药
1、未在我国上市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
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未在我国上市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中成药新药研究的阶段:临床前研究一一临床研究
临床前研究包括方面: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
二、中成药新药方源的选择:
1、传统古方
2、名医的经验方
3、民间验方
4、国家药品标准处方
5、科研组方
6、医院制剂协定方
三.中药剂型的选择原则
L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
2.根据药物及其有效成分的性质
3.根据服用剂量
4.其他(设备,工艺等)
四.稳定性试验考察方法:
1.室温留样考察
2.加速试验
五.药理毒理学包括四方面:
主要药效学
一般药理学
毒理学
药代动力学
六注意点
①毒理学研究:主要指对药物急性毒性、长期毒性以及特殊毒性等的研究
②安全性研究必须执行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③临床实验严格按照GC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④临床实验分期:
I期临床实验
II期临床实验
HI期临床实验
IV期临床实验
⑤临床科研设计原则:
随机,对照,盲法,重复
第九章
一、分类及代表药
解表药
1.辛温解表一一外感风寒证九味羌活颗粒、荆防颗粒
2.辛凉解表——外感风热证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
3.表里双解一一表里同病午时茶颗粒、葛根苓连片
4.扶正解表--虚人外感症参苏丸
泻下药
1.寒下类一一里热积滞实证清宁片、大黄清胃丸
2.润下类一一肠燥津亏便秘麻仁丸
3.峻下类一一水饮壅盛于里的水结实症十枣丸
补益药
1.补气一一气虚证补中益气丸、生脉饮
2.补血一一血虚症四物合剂、阿胶补血膏
3.气血并补一一气血两虚证八珍丸、乌鸡白凤丸
4.补阴一一阴虚证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5.补阳一一阳虚证桂附地黄丸、强阳保肾丸
6.阴阳并补一一阴阳两虚证龟鹿二仙胶
祛湿药
1.燥湿和胃一一湿浊内盛、脾胃失和证蕾香正气软胶囊、香砂平胃丸
2.清热利湿一一湿热黄疸、痢疾、泄泻及湿热下注证
二妙丸、黄疸茵陈冲剂、八正合剂
3.渗湿利水一一水湿壅盛证五苓散
4.温化水湿一一阳虚水湿不化,或寒湿中阻证革薛分清丸
5.祛风除湿一一风寒湿痹独活寄生合剂
二、成药功能主治、使用注意(选择)
使用注意:有毒药物的,填空与选择
1.解表药
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风热感冒者慎用。
通宣理肺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用于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风热感冒或
湿热证慎用。
荆防颗粒:解表散寒,祛风胜湿。用于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风热感冒或湿
热证忌用。
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风寒外感者不宜应用。
止嗽定喘口服液: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表寒里热证。风寒表证及虚喘者禁
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证。虚寒证者不适
用;孕妇慎用。过敏性皮疹。
小柴胡片: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风寒感冒、肝火偏
盛、肝阳上亢者忌服;过敏体质者慎用。
葛根苓连片: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痢疾。本药苦寒,
易伤胃气,不可过服、久用;脾胃虚寒腹泻者、慢性虚寒性痢疾者忌用。
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用于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所致的感冒。
风热感冒者不宜;孕妇慎用。
2.泻下药
清宁丸:清热泻火,消肿通便。用于火毒内蕴所致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头晕
耳鸣、目赤牙痛、腹中胀满、大便秘结。阴虚火旺者慎用;孕妇忌服;脾胃虚弱
者慎用。
大黄清胃丸:清热泻火,通便止痛。用于胃火炽盛所致的便秘。本品含有牵牛子,
服用量过大时可发生副作用及中毒;孕妇忌用。
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的便秘。本品含麝香,孕妇忌服。
麻仁丸:润肠通便,消痞除满。用于胃肠燥热、津液亏耗所致的便秘。本品含攻
下破积药,孕妇慎用。
放蓉通便口服液:滋阴补肾,润肠通便。用于中、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病后产后
等虚性便秘。
十枣丸:峻下逐水。用于水饮积滞的水肿。清晨服用;得快利后应止服,药后以
糜粥自养;孕妇、年老体弱者忌服;不可与甘草同服;饮食忌盐。
3.清热药
牛黄解毒片: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
肿痛。不可过量或长期服用,以免发生蓄积中毒;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应
慎用。
银黄片: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咽痛,鼻流浊涕,疮拜脓肿,舌红苔黄,脉
浮数等。中焦虚寒见大便澹薄者慎用。
感冒退热颗粒: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属
外感风热、热毒壅盛证。本品药性寒凉,风寒外感者慎用。
导赤丸:清热泻火,利尿通便。用于火热内盛所致的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胸
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周岁以内小儿慎服;脾胃虚寒者不宜。
左金丸:泻火,舒肝,和胃,止痛。用于肝火犯胃,脱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
酸水,不喜热饮。脾胃虚寒胃痛及肝阴不足胁痛者忌用。
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聋耳鸣,耳肿疼痛,
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弱者及孕妇慎用。
六一散: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
外用可治琲子。小便清长者慎用;孕妇慎服。
4.温里药
小建中合剂: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腕腹疼痛。胃痛见阴虚
内热者忌用,呕吐或中满者不宜服用。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大肠湿热泄泻者忌用;孕妇忌用。
香砂养胃丸:温中和胃。用于中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胃阴不足或
湿热中阻所致痞满、胃痛、呕吐者慎用。
四逆汤: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用于阳虚欲脱所致的冷汗自出、下利清谷、脉微
欲绝。湿热、阴虚、实热之证禁用;含附子,不宜过量或久服;孕妇禁用;休克
或冠心病心绞痛病情急重时,应结合其他抢救措施。
5.补益药
四君子丸:益气健脾。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清。
阴虚或实热证者忌用。
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修。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的泄泻、脱肛、阴
挺。
1)阴虚内热、外感表实证及食积胀满者忌用。
2)不宜与藜芦或其制剂同服。
3)高血压患者慎服。
百令胶囊:补肺肾,益精气。用于肺肾两虚引起的咳嗽、气喘、咯血、腰背酸痛。
外感实证咳喘忌用。
生脉饮: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的心悸气短、自汗、脉微。
①感冒患者不宜服用
②脾胃虚弱者慎用
③宜饭前服用,不宜与藜芦或其制剂同服。
④服药期间,心绞痛持续发作,应该加用硝酸酯类药物。若出现剧烈心绞
痛甚至心肌梗死而见有气促、面白、冷汗等症状者,应及时抢救。
四物合剂:养血调经。用于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月经不
调。
阿胶补血膏:补益气血,滋阴润肺。用于气血两虚,久病体弱,头晕,视物昏花,
虚劳咳嗽,面色萎黄,消瘦。
a.实热,痰热咳嗽者忌用。
b.感冒者慎用。
养心定悸膏:养血益气,复脉定悸。用于气虚血少,心悸气短,心律不齐,盗汗
失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结。
腹胀便滤,食少苔腻者忌服。
乌鸡白凤丸: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
不调,崩漏带下。
1)湿热内盛者慎用
2)孕妇禁用
归脾丸: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
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①痰浊,淤血,表邪禁用
②热邪内伏及阴虚者忌用。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虚所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
盗汗遗精,消渴。
脾虚食少及便滤者慎用。
大补阴丸: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脾胃虚弱及食少便澹者慎用。
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
痰饮喘咳,消渴。
1)肺热津伤,胃热炽盛、阴虚内热者忌用。
2)含有辛温大热之2品,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防止化燥伤阴。孕妇禁用。
强阳保肾丸:补肾壮阳。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精神倦怠、阳痿遗精。
①肝郁不舒、湿热下注及惊恐伤肾所致阳痿者不宜使用。
②阴虚火旺、湿热下注所致的遗精不宜使用。
龟鹿二仙膏:温肾益精,补气养血。用于肾阴肾阳两虚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
阳痿、身体瘦弱、不育。
阴虚火旺者慎用。
6.理气药
越鞠丸:理气解郁,宽中除满。用于胸脱痞闷,腹中胀满,饮食不消,暧气吞酸。
阴虚火旺者慎用。
逍遥丸:健脾疏肝,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
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肝肾阴虚所致的胁肋疼痛、咽干口燥、舌红无苔者
慎用;孕妇忌服。
胆宁片:疏肝利胆,清热通下。用于肝郁气滞、湿热未清所致的右上腹隐隐作痛。
孕妇忌用。
香砂枳术丸:健脾开胃,行气消痞。用于脾虚气滞,脱腹胀闷,食欲不振,大便
滤软。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湿热中阻胃痛、痞满者慎用。
气滞胃痛颗粒: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院疼痛。孕
妇慎用;肝胃郁火、胃阴不足引起的胃痛慎用。
7.理血药
复方丹参片: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痹痛。脾胃虚寒患者慎
用,宜饭后服用;孕妇禁用。
脑得生片: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眩晕、中风。孕妇忌服;
脑出血急性期忌用。
麝香保心丸: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孕妇禁用;蟾酥
有强心作用,不宜过用久用;不宜与洋地黄类药物同用。
消栓通络胶囊: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中风。出血性中风忌
用;孕妇忌用。
十灰丸: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上部出血证。治标之品,不宜久服;出
血属虚寒者忌用。
三七片: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各种出血病症。活血之品,有碍胎元,孕妇
忌服。
8.祛湿药
蕾香正气软胶囊: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
致的感冒。风热表证感冒、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
香砂平胃丸:健胃,舒气,止痛。用于胃肠衰弱,消化不良,胸膈满闷,胃痛呕
吐。脾胃阴虚者不宜服用。
二妙丸:燥湿清热。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
等。寒湿痹阻,脾胃虚寒者忌用。
黄疸茵陈颗粒:清热利湿,退黄疸。用于急性、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孕妇忌
用。
八正合剂: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
等。孕妇慎用;肾虚淋证者不宜使用。
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孕妇慎用;
湿热下注水肿不宜用本方。
革薜分清丸:分清化浊,温肾利湿。用于肾不化气,清浊不分,小便频数,时下
白浊。膀胱湿热壅盛所致小便白浊及尿频、淋沥涩痛者不宜使用。
独活寄生合剂:养血疏筋,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屈伸不利。孕妇
忌服。
舒经活络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养阴生津。用于风湿阻络、血脉瘀阻兼有阴
虚所致的痹症。孕妇慎用。
9.祛痰止咳平喘药
二陈丸: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湿痰证。阴虚燥热所致的咳血者忌用;阴虚
痰热者忌用。
蛇胆川贝散:清肺,止咳,除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性味苦寒,孕妇慎用;
风寒咳嗽、痰湿犯肺、久咳不止者慎用。
养阴清肺膏:养阴润燥,清肺利咽。白喉。忌食辛辣、辛冷、油腻之物。
二冬膏:养阴润肺。燥咳。忌食辛辣、辛冷、油腻之物。
像石滚痰丸:逐痰降火。痰火扰心证。孕妇忌服。
止咳橘红口服液:清肺,止咳,化痰。痰热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咽
干喉痒。忌食辛辣油腻。
川贝雪梨膏: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阴虚肺热咳嗽。性偏凉,大便滤薄者慎
用。
固本咳喘片:益气固表,健脾补肾。用于脾虚痰盛、肾气不固所致的咳嗽、痰多、
喘息气促、动则喘剧。外感咳嗽忌用;急性发作期不宜单独使用;支气管扩张、
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应遵医嘱。
三、成药之间的区别(问答)
解表药(表证)
1.九味羌活颗粒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散寒除湿。用于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证见恶寒、发
热、无汗、头重而痛、肢体酸痛。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或湿热证慎用。
2.银翘解毒片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证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
喉疼痛。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孕妇慎用。
3.午时茶颗粒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症见恶寒发热、
头痛身楚、胸脱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注意事项: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孕妇慎用。
补益药(双补气血,临床区别)
1.八珍丸
功能主治:补血益气。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
多。
注意事项:阴虚发热者慎用。
2.十全大补丸
功能温补气血。主治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
肢不温,月经量多。
3•人参养荣丸
功能益气补血,调补心脾。主治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澹,病
后虚弱。
祛痰止咳平喘药(咳嗽,临床区别)
1.急支糖浆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
胸膈满闷、咳嗽咽痛。
注意事项:本品清热化痰,寒症患者不宜服用;本品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
患者应慎用;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禁用。
2.小青龙合剂
功能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注意事项:本品含麻黄,高血压、青光眼者慎用;孕妇禁用;内热咳喘及虚喘者
忌服。
3.苏子降气丸
功能主治:降气化痰,温肾纳气。用于上实下虚之气逆痰壅、咳嗽、喘急、胸膈
痞塞。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阴虚喘咳及探热喘咳不宜服用
《中成药学》核心知识点
1中成药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和阐述中成药的基本理论、组方原理、剂型工艺、
功能主治、药理毒理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2.中成药的命名:一以药物组成命名1以处方中主药命名:三七片2两位药银翘散3全部组
成香连丸二主要功用1以直接功能命名补气益中丸2间接功能生化颗粒3中药成效的
相关性三主治1主治病症止咳散2主治脏腑导赤散3主治病症的科属小儿回春丸四
组成用法制剂等特点1处方组成药味数三黄片2处方组成药味数与功能相结合3与方中主
药相结合4处方中药味数加其特点5中成药炮制方法方药百分比服用剂量服用方法及制剂
等特点五取类比象法六处方来源七中药新药的命名
3.治则治法: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地因时因人而治
4.药品不良反应: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1药物自身因素2个体差异3药物使用因素:配伍不当、疗程不
当
5.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皮肤症状,全身症状
6.中药材与中成药疗效的关系:品种,产地,采收,药用部位,炮制,贮藏保管
里热证的形成,多因外感六淫和内伤五脏所致
7.不良反应的表现主要有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还包括药物依赖性、致畸、致癌、
致突变及特异性反应等。
8.中成药新药:指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中成药。
9.祛暑中成药:凡以清热祛暑、芳香化湿、淡渗利湿药为主组成,具有解除暑邪的作用,用
以治疗夏日所患暑证的成药。可分为祛屠除湿、祛暑辟秽、祛暑和中、清暑益气等四类成药。
10.中成药的分类:1.按功效分2.按剂型分类3.按病症分类4.按临床各科分类5.按笔画
拼音分类
1L中成药的组方原则:按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进行配伍而成。
⑴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处方中的主药,其药力居方中之首,
是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黄连解毒丸中的黄连
⑵臣药:①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②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逍遥
丸中的白芍,当归。
(3)佐药:①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②佐制药,用
以消除、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峻烈之性③反佐药,在病重邪甚,为防止拒药,用与君药性
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5.使药:①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②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12.中成药合理运用的原则
3.正确选药:a.对证用药:中医用药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施治b.对病用药c.对症用药c.辨
证和辨病结合
4.配伍应用:a.中成药之间的配伍b.中成药与药引子的配伍c.中成药与汤药的配伍d.中
成药与西药的配伍
13.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防治
避免药物滥用;了解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合理配伍;注意用药反应的观察与监测;中成
药中毒的救治原则
14.中成药新药的分类
⑴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
⑵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⑶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⑷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⑸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⑹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⑺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成药途径的制剂:
⑻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成药剂型的制剂;
18仿制药。
15.中成药新药研发的处方来源
从传统古方、经方中选方;从名老中医经验方中选方;从民间秘方、验方、民族药方中选方;
从医院制剂中选方;从科研课题或成果中选方;从法定标准中选题;已有品种的改良;新拟
处方
16.银翘解毒丸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寒感冒
临床应用:本品可用于治疗感冒症状。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风寒感冒忌用
17.桑菊感冒片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临床应用:本品用于感冒咳嗽等症状。偏重于治疗感冒的咳嗽,咽痛,痰多等症
18.葛根苓连片
功能主治: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症见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腹痛不适。
临床:治疗痢疾、泄泻等病症
19.双清口服液:功能主治:清透表邪,清热解毒。适用于风温肺热、卫气同病,证见发热兼微
恶风寒,口渴,咳嗽,痰黄,头痛,舌红苔黄或兼白,脉滑数或浮数,以及急性支气管炎见
上述证候者;临床应用:治疗风温肺热病症
20.通便宁片:功能主治:宽中理气,泻下通便。用于肠胃实热积滞所致的便秘。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实热积滞所致的便秘。
21.牛黄上清丸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
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临床应用:本品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暴风客热,急喉痹,口疮,口糜,牙宣,牙咬痈等
病症。
22.莲花清瘟胶囊:功能主治:清瘟解毒,宣肺泄热,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临床:
治疗时行感冒,喉痹等病症
23.龙胆泻肝丸:功能主治: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
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临床:治疗眩晕头痛、暴风客热、耳鸣耳聋、脓耳、
胁痛、淋证、带下阴痒等病症
24..防风通圣丸:功能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
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风疹湿疮;临床应用:治疗感冒、风疹湿疮等病症
25..六一散:处方:滑石粉600g甘草100g;制法:甘草粉碎成细粉,与滑石粉混匀,过筛,即得
26.蕾香正气水: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夏伤暑湿所致
感冒
临床应用:本品可用于治疗感冒,呕吐,泄泻,中暑等病症。
27.理中丸(党参理中丸)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健胃。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临床应用:本品可用于治疗胃痛,呕吐,泄泻等症状(西医慢性肠胃炎)。
28.四逆汤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
绝。临床:治疗厥证、真心痛
29.通宣理肺丸:功能: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束表犯肺,发热恶寒;临床:治疗
咳嗽
30.清肺抑火丸:功能:清肺止咳,化痰通便。用于痰热阻肺,咳嗽,痰黄稠黏,口干咽痛,
大便干燥。临床:咳嗽,肺胀
29.小青龙合剂
功能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临床应用:本品用于治疗哮病,喘证,顿咳,支饮,溢饮等病症。
30.安宫牛黄丸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澹zhan语,中风
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等见上述证候者。
16.四君子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湃。
临床应用:本品可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泄泻等病症。
17.四物合剂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用于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及月经不调。
18.六味地黄丸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临床应用:眩晕,症见头晕目眩,视物昏花,神疲乏力,腰酸腿软,耳鸣。耳鸣,症见耳鸣,
眩晕,腰膝酸软。发热,午后潮热,骨蒸劳热,夜间发热,手足心热,烦躁,口燥咽干,腰
膝酸软。盗汗,遗精,消渴,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量频多,形体消瘦。
使用注意:体实,阳虚,感冒,脾虚,气滞,食少纳呆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
物。
d.名词解释
1.中成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获得国家药品管理部门的批准,按照规
定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一定剂型,可以在市场以商品出售的中药制成品,简称成药,又
称为中药成方制剂。
2.合理用药: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床需要,药物的剂量符合他们的个
体需要,;疗程足够,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
3.不良反应:为了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予正常剂量的药品所
出现的任何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4.解表中成药:指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散表邪、解肌透疹等作用,主治表证的一类中
成药。可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5.表里双解中成药:指具有解表治里的功用,适用于表证未解、里证又急之症。
8、泻下中成药:指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荡涤实邪积滞等作用,主治里实证
的中成药。可分为寒下、润下、峻下等三类。
9、清热中成药:凡以清热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
里热证的中成药。可分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脏腑热等三类。
10.温里中成药: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中成药。可分为温中祛寒和回阳
救逆两类。
12.止咳化痰平喘中成药:指以止咳、化痰、平喘为主要作用,治疗咳嗽、喘证的中成药。
可分为散寒止咳、清肺止咳、润燥止咳和止咳平喘四类。
13.开窍中成药:指以具有辛香走窜之性的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主治神昏
闭证的一类中成药。可分为凉开、和温开两类。
14.补益中成药:指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的等作用,治疗各种
虚损之证的中成药。可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和气阴双补七类。
15.固涩中成药:指以收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以治气、血、精、液耗散滑
脱不禁等证的一类中成药。可分为固表止汗、涩精止遗、涩肠止泻三类。
16.安神中成药:指以重镇安神或滋养心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主治神志不安
的中成药。可分为重镇安神药、养心安神药和解郁安神药三类。
17.活血类中成药:指以活血祛瘀药为主组成,具有畅行血脉,消除淤血的作用,用治血瘀
证的中成药。
2.简答
7.中成药新药的临床研究
三、I期临床试验:I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包括人体耐
受性试验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典型的I期临床试验是临床药
理学试验。
四、II期临床试验:H期临床试验是对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初步评价,并为III期临床试验
推荐临床用药。典型的n期临床试验是探索性试验。
五、in期临床试验:in期临床试验是为了进一步评价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扩大的多中心
临床试验。典型的ni期临床试验是试验性试验。
六、IV期临床试验:w期临床试验为新药上市后由申请人自主进行的应用研究阶段。
1.九味羌活丸
处方: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与,白芷,黄苓,甘草,地黄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散寒除湿。用于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
头重而痛,肢体酸痛。
临床应用:本品可用于治疗感冒,痹症等病症。
2.桂枝合剂
处方: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
方解:桂枝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为君药;芍药益阴敛营,为臣药;生姜辛温,既助桂枝
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益气补中,益脾生津,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为佐药,
又能调和诸药,为使药
7.黄连上清丸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等。
临床应用:本品可用于治疗暴风客热,聘ting耳,口疮,牙宣,尽牙痈,喉痹等症状。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禁用;阴虚火旺者慎用:忌食辛辣食物,忌烟酒;不宜在服
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
8.一清胶囊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用于火毒血热所致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牙
龈肿痛、大便秘结,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见上述临床表现者
泻下一一寒下类
9.当归龙荟hui丸
功能主治: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脱腹胀
痛,大便秘结。
祛暑中成药
温里中成药一一温中祛寒类
温开类
15.苏合香丸
功能主治: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用于痰迷心窍所致的痰厥昏迷,中风偏瘫,肢体不利,以
及中暑,心胃气痛。
补益中成药一一补气类
《中成药学》各章核心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中成药概念和中成药的特点
概念: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成药为辅料,按规定的处方和工艺成批生产的具有确
切的疗效和可控的质量标准,可以直接供临床辨证使用的制剂,简称成药。
特点:有明确的功效和主治;严格的用法和用量;科学的命名和有效期;便于贮存和携带;
毒副作用小。
2中成药学的发展,各个朝代的代表作
先秦时期:《五十二病方》
两汉魏晋南北朝:《黄帝内经》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首创麻醉药《麻沸散》华佗
晋代:《肘后备急方》最早应用脏器疗法实例之一
隋唐时期:《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思邈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本草纲目》
近现代时期:《中国药典》
3中成药处方的主要来源
历代医药文献,经验方,医院制剂协定方和新研方
4君臣佐使
君: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其用量较大,甚
至超过常用量。
臣:辅助君药治疗主病的药物;对兼并或见证其主要作用的药物
佐:主要治疗次要见证的药物,但在本方中作用次于臣药;用以消除、减弱君药、臣药的
毒性或峻烈之性,而又能起相反相成作用的药物;反佐药是指在病斜太甚时,为防止拒药,
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的药物
使:引经药,即利用其归经的特点以引导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即具有调和
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5中成药的命名
以处方组成功效命名:
以主药名称命名《益母草膏》;以成药功效命名〈清热解毒颗粒〉;以主药及其功效命名
《柏子养心丸》;以组成药物味数命名《二妙丸》;以组成中药味数及主要功效命名《十全大
补丸》;依主治病症命名《白带丸》;依味药加减命名《复方丹参片》
以方源、创始人及产地命名:
依制药处方原载书籍命名《局方牛黄清心丸》;依制剂创始人命名《使国公药酒》;依产
地或厂家命名《云南白药》
以炮制方法,方药配伍,服用剂量及服用方法命名:
依炮制方法命名《石灰丸》;依方药配比命名《六一散》;依服用剂量命名《十滴水》;依
服用方法命名《川号茶调散》;
以成品的外观性状而命名:
依成品德颜色命名《紫雪》;依裱裙材料命名《狗皮膏》;
以古代哲理或寓意、夸张命名:
依古代哲理命名《定坤丸》:依寓意或夸张而命名《逍遥丸》;
6常见剂型概念,优缺点
剂型:中药的形态,即中成药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临床应用形式,并与中成药的制法和服法
密切相关。
丸剂:
概念:用适宜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固体剂型,分蜜丸,水蜜丸,水丸,
糊丸,浓缩丸,微丸
特点:一般吸收慢,药效持久,且体积小,服用,携带,贮藏都比较方便。
散剂:
概念: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药剂
特点:制作简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用量不易吞服,易挥发,潮解
膏剂:
概念: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而制成的剂型
特点:
丹剂:
概念:用汞及某些矿物类药材,经高温炼制而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无机化合物。
特点易发生化学反应,,避光,
颗粒剂:
概念: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
特点:易携带,服用简便,易吸潮
胶剂:
概念:动物的皮骨甲用水煎去胶质,浓缩成愁胶状,经干燥后制成的固体块状内服制剂
特点:
合剂与口服液:
概念:要采用水或其它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液体制剂。
特点:用量小,易吸收,口感好,作用迅速,质量稳定,携带方便,以保存,但成本比较
百
[RjO
第二章影响中成药功效的因素一各标题
1原料材对中成药功效的影响:品种、产地、采收期、药用部位、产地加工、贮存
2中药炮制对中成药功效的影响:除去非用药部位与杂质、提高中成药疗效、改变中成药
的主治、提高中成药的安全性
3制备工艺对中成药的功效的影响:侵提工艺、分离工艺、精制工艺,浓缩工艺、干燥工
艺、灭菌工艺
4配伍组成对中成药功效的影响: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掩盖药物不良气味或刺激性、增强
药物的稳定性、影响药物的给药途径或作用方式、影响药物吸收
配伍原则:遵循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
5剂型对中成药功效的影响:利用度的影响,稳定性的影响
6临床应用对中成药功效的影响:辨证施治、药量、合并用药、服用时间、饮食
药量:老年人用量适当低于成年人,小儿2岁以上可以成年人量的1/4,2〜5岁的儿童用
成年人用量的1/3,5岁以上可用成年人量的1/2.体弱者不宜较大用量,久病者应低于新病者
的剂量。老年人开始少,后加多。伤势重者用量大,病轻者用量少
服用时间:一般来说,多少药物宜在饭前1小时服用,如滋补药,驱虫药;抗疟疾药饭前
2小时,安神睡前,调经近经期
第三章中成药新药的研究开发
1选题原则:继承是基础,现代科学是手段,发扬是目的,临床是后盾,现代化是目标
2处方来源:传统古方,法定处方,协定处方,民间处方,
3组成方式:以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辨治用药经验,组成中成药新药复方制剂;结合现代病
因病理认识及中药药学研究成果,组成中成药新制剂;以中药材、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
有效部位,组成中成药新制剂;依据中西医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组成中西药结合复方制剂
4中式工艺研究:
中试研究是对实验室工艺合理性研究的验证与完善,是保证制剂制法达到生产可操作性
的必经环节。中式规模应为制剂处方量的10倍以上,。中式过程中应考擦工艺、设备及其性
能的适应性,加强制备工艺关键技术参数考核,修订、完善适合生产的制备工艺。
5中成药新药研究的临床设计分几期每期需要多少病例
一期临床试验20-30例
二期临床试验实验组例数不少于100例,主要病症不少于60例
三期临床试验不少于300例
四期临床试验不少于2000例
各中成药分类,概念,及重点中药的功能与主治
第四章解表中成药
概念:以解表药为主成,具有发散表邪,接触表证作用的一种成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类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
白,脉浮紧
1小青龙合剂
功能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2午时茶颗粒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症,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
楚,胸脱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第二节:辛凉解表类
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微恶风寒,头疼咳嗽,口渴咽痛,苔薄白,脉浮数。
3桑菊感冒片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出起,头疼,咳嗽,口干,咽痛
4板蓝根颗粒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
桃体炎,腮腺炎
第三节:扶正解表类
适用于体质素虚又感外邪而致的表证
5参苏丸
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用于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所致感冒,症见恶寒发热,
头疼鼻塞,止咳痰多,胸闷呕逆,乏力气短。
第四节:表里双解类
表证未解,里证又急之证
7防风通圣丸
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疼咽干,小便短赤,
瘪疡初起,风诊湿疮
8小柴胡片
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
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第五章:泻下中成药
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攻逐水饮。
第二节润下药
年老,体弱,血少津枯所致的肠燥便秘。
8麻仁丸
润肠通便。用于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下,腹部胀满不舒,习惯性便
秘。
第六章清热中成药
清热药物为主,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等作用。
第一节清热解毒类
三焦火毒炽盛,所致的瘟疫,温毒
9牛黄解毒片
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目赤肿痛
10六神丸
清凉解毒,消炎止痛,用于烂喉丹痴,咽喉肿痛,喉风喉痛,单双乳蛾,小儿热???
乳痈发背,无名肿毒
第二节清脏腑热类
热邪偏盛于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火热病症
11龙胆泻肝丸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
涩痛,湿热带下。
第三节清虚热类
热病后期,余邪未尽,阴液已伤津
12玄麦甘桔颗粒
清热滋阴,祛痰利咽,用于阴虚火旺,口鼻干燥,咽喉肿痛
第七章温里中成药
温里助阳,散寒通络,治疗里寒证
第一节温中祛寒类
中焦虚寒证,症见脱腹疼痛,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或吞酸吐涎,恶心呕吐,腹痛不
利,不思饮食,口淡不渴,舌苔白滑
13附子理气丸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脱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手足不温
第二节温经散寒类
寒邪凝滞经脉或冲任虚寒等证
14艾附暖宫丸
理气养血,暖宫调经,用于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标采购合同范例
- 正式职工合同范例
- 加油站储油罐买卖合同范例
- 工厂防水工程施工合同范例
- 土地抵债合同范例
- 出租建设用地合同范例
- 小额装修工程合同范例
- 加工食品销售合同范例
- 房建混凝土浇筑合同范例
- 宣传单合同范例
-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PPT课件)
- 会阴阻滞麻醉完整版PPT课件
- 《家庭礼仪》PPT课件
- 应聘人员面试登记表(应聘者填写)
- T∕CAAA 005-2018 青贮饲料 全株玉米
- s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钢构)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指南
- 拨叉831006设计说明书
- 程序语言课程设计任意两个高次多项式的加法和乘法运算
- 石油钻井八大系统ppt课件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复习计划
- 人教PEP版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4_B_Let’s_learn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