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9.200
CCSM4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585—202X
代替YD/T585-2010
通信用配电设备
Distributionequipmentfortelecommunication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585—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YD/T585-2010《通信用配电设备》,本文件与YD/T585-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
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a)范围中增加了交直流配电设备的电压等级、删除了不适用产品的说明(见范围及2010版的范
围);
b)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版本号(见规范性引用文件及2010年版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c)更改了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定义、英文解释及测试方法、增加了相关术语及定义(见3.1、3.2、
3.3、3.4、6.6及2010版的3.1);
d)删除了多余的产品分类(见2010版的4.1);
e)增加了交流/直流电流额定值等级并更改名称、更改了交流/直流电压额定值内容及名称(见
4.2.1、4.2.2、4.2.3、4.2.4);
f)删除了交流额定频率(见2010版的4.2.5);
g)删除了产品型号要求(见2010版的4.3);
h)更改了相对湿度范围要求(见5.1.1.2及2010版的5.1.1.2);
i)更改了特殊使用条件的海拔高度(见5.1.2及2010版的5.1.2);
j)更改交流输入性能要求名称及测试方法(见5.2、6.2及2010版的5.2、6.2)、其中增加了
直流输入电压范围要求(见5.2.4);
k)增加了蓄电池回路要求内容(见5.4.1及备注);
l)增加了直流配电设备防雷要求(见5.5.2);
m)更改了输出电压监测名称、内容及测试方法(见5.7、6.9及2010版的5.7、6.9);
n)更改了直流配电输出分路要求、增加了直流输出分路保护具体要求(见5.8.2及2010版的
5.8.2、5.8.3);
o)更改了遥测、遥信功能名称、项目及测试方法(见5.9、6.11及2010版的5.9、6.11);
p)更改了直流配电告警要求、删除了部分交流配电告警条件(见5.10.2及2010版的5.10.1、
5.10.2);
q)删除了绝缘电阻要求中备注(见2010版的5.12.1)、同时增加了抗电强度测试前提(见6.14.2);
r)更改了接触电流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见5.12.3.2、6.14.3及2010版的5.12.3.2、6.14.3);
s)更改了爬电距离电气间隙依据标准及测试方法(见5.13及2010版的5.13、6.15及2010版
的6.15);
t)更改了直流母线正极色标要求(见5.15);
u)删除了噪声要求及测试方法(见2010年版的5.18及6.20);
v)增加了防护等级要求及测试方法(见5.20、6.24);
w)删除了输入电源转换部分测试方法(见2010版的6.3);
x)增加了事故照明测试方法条件(见6.4);
y)更改了产品标注要求(见8.1.1及2010版的8.1.1);
z)表4中增加了防护等级内容、更改了相应要求的名称(见表4及2010版的表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普天信息工程设计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
讯股份有限公司、维谛技术有限公司、日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盛道(中国)电气有限公司、中通
服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梦迪、齐曙光、秦跃军、王平、潘军魁、曹涛、张建、范俊宁、方永平、黄
佑红、胡启军、陆卫方
III
YD/T585—202X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本文件于1992年首次发布,1999年第一次修订,2010年第二次修订。
——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IV
YD/T585—202X
通信用配电设备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通信用配电设备(以下简称配电设备)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和规格、技术要求、试
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向通信设备供电的380V/220V交流和-48V直流配电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6-2017标准电压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762-2002标准电流等级
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201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
GB/T3047.1-1995高度进制为20mm的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
GB/T3859.2半导体变流器应用导则
GB/T3873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3797-2016电气控制设备
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
GB/T18380.1-2001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
直蔓延试验试验方法
YD/T282-2000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
YD/T944-2007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983-2018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
YD/T1363.3-2014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3部分:前端智能设备
协议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voltagedropofDCdistributionequipment
从直流配电设备的输入端到直流配电设备的输出端通以该回路额定电流时的电压降。
保护接地导体protectiveearthingconductor
用来把设备中的电源保护接地端子同建筑设施接地点连接起来的导线。
接触电流touchcurrent
接触一个或多个可触及件时通过人体的电流。
1
YD/T585—202X
保护导体电流protectiveconductorcurrent
正常工作条件下流过保护接地导体的电流。
4产品分类和规格
产品分类
配电设备按其电流性质可分为:
a)交流配电设备;
b)直流配电设备。
产品规格
4.2.1交流配电设备额定电流等级
交流配电设备的额定电流值宜在下列数值中选取:50A、63A、100A、125A、160A、200A、250A、400A、
630A、800A、1000A、1250A。
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上列数值以外的产品,但不允许超出GB/T762-2002
规定的范围。
4.2.2交流配电设备额定电压
交流配电设备的额定电压为:
——单相:220V;
——三相:380V。
4.2.3直流配电设备额定电流等级
直流配电设备的额定电流值宜在下列数值中选取:50A、100A、200A、250A、300A、400A、500A、
600A、800A、1250A、1600A、2000A、2500A。
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上列数值以外的产品,但不允许超出GB/T762-2002
规定的范围。
4.2.4直流配电设备标称电压
直流配电设备的标称电压为:-48V。
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上列数值以外的产品,但不允许超出GB/T156-2017
规定的范围。
结构尺寸
配电设备的外形与结构应满足通信电源设备成套性的要求,其结构尺寸应符合GB/T3047.1-1995
的有关规定。
5技术要求
环境条件
5.1.1正常使用条件
5.1.1.1温度范围
工作温度范围:-5℃~40℃;
储运温度范围:-40℃~70℃。
5.1.1.2相对湿度范围
工作相对湿度范围:≤90%(40℃±2℃时);
2
YD/T585—202X
储运相对湿度范围:≤95%(40℃±2℃时)。
5.1.1.3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应不超过2000m;若超过2000m时应按照GB/T3859.2的规定降容使用。
5.1.1.4振动
配电设备应能承受频率为10Hz~55Hz、振幅为0.35mm的正弦波振动。
5.1.1.5工作环境
配电设备的工作环境应无导电爆炸尘埃,应无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或蒸汽。
5.1.2特殊使用条件
若配电设备在异于5.1.1规定的正常使用条件下使用,用户应在订货时提出并与制造厂取得协议,
例如:
a)非正常的机械应力,如在冲击和振动的环境中工作的移动式通信设备使用的配电设备;
b)在高湿度或高温度等热带气候条件下工作的配电设备;
c)海拔高度超过2000m环境下使用的配电设备;
d)船用或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工作的配电设备。
电源输入工作条件
5.2.1交流电压波动范围
交流输入电压的波动范围应为其额定值的85%~110%。
5.2.2交流频率波动范围
输入频率的波动范围应为其额定值的±5%。
5.2.3交流电压波形畸变率
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应不大于5%。
5.2.4直流电压波动范围
直流输入电压的波动范围应为-40V~-58V。
交流配电设备的使用性能
5.3.1输入电源转换
有两路交流电源输入时,系统应具有手动或自动转换装置。手动转换时,应具有机械联锁装置;自
动转换时,应具有电气和机械联锁装置。
5.3.2事故照明(可选)
交流电源停电时,能自动闭合事故照明回路;交流电源恢复供电时,应能自动断开事故照明回路;
事故照明用蓄电池组供电。
直流配电设备的使用性能
5.4.1蓄电池回路
直流配电设备应具有能接入不小于两组蓄电池的装置,二级配电柜除外。
注:根据用户需要,额定电流不大于400A的直流配电设备,可以在蓄电池电压低于设定值时自动断开蓄电池,而在
该设备的输出电压升高至设定值后自动或人工接入蓄电池,且该设备能设置禁止断开蓄电池的操作。
5.4.2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
环境温度为20℃时,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应不大于500mV。
3
YD/T585—202X
防雷性能
5.5.1交流配电设备
交流配电设备应配置防雷保护装置:
——与户外低压电力线相连,应符合YD/T944-2007中耐雷电流等级H型的规定;
——不与户外低压电力线相连,应符合YD/T944-2007中耐雷电流等级M型的规定;
——内部防雷地线应和保护接地端子就近连接。
5.5.2直流配电设备
直流配电设备应配置防雷保护装置:
——与户外低压电力线相连,应符合YD/T944-2007中耐雷电流等级H型的规定;
——不与户外低压电力线相连,应符合YD/T944-2007中耐雷电流等级M型的规定。
接地性能
交流配电设备应分别设置中性线装置和保护接地装置,直流配电设备应分别设置工作接地和保护
接地装置,配电设备保护接地装置与金属壳体的接地螺钉间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其连接电阻值应不
大于0.1Ω。
监测显示误差
配电设备输入/输出电压显示误差绝对值应不大于0.5%,输入/输出电流显示误差绝对值应不大于
±2%,输出有功电能显示误差绝对值应不大于2%。
输出分路
5.8.1基本要求
输出分路的数量和容量配置应满足通信设备的需要;输出分路同时使用的负载之和不应超过配电
设备的额定容量。
5.8.2交流配电设备输出分路
交流配电设备输出分路应设有保护装置。
5.8.3直流配电设备输出分路
直流配电设备输出分路应设有符合配电设备电压等级的直流保护装置。
智能化管理功能
5.9.1通信接口
智能配电设备应具有接口电路可与监控电路(系统监控单元)连接,其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应符合
YD/T1363.3-2014的规定;非智能配电设备应提供与配电设备电气隔离的干接点(接点容量:DC24V、
≥100mA)及DC(0~5)V或(4~20)mA等标准通信信号。
5.9.2交流配电设备
智能化管理功能要求如下:
——遥测: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入频率(可选)、输入电流谐波成分(可选)、输出电压、输
出总电流、输出总功率(可选)、输出总电能(可选)、输出分路电流(可选)、输出分路
电能(可选)、断路器触头温度(可选)、母线接头温度(可选);
——遥信:开关状态(可选)、开关故障、输入电源故障、防雷器故障、断路器温度过高(可
选)、母线接头温度过高(可选)、漏电告警(可选);
——遥控(可选):开关闭合/断开、漏电保护自检;
——遥调(可选):开关温度告警点、母线接头温度告警点、过流告警点。
5.9.3直流配电设备
4
YD/T585—202X
智能化管理功能要求如下:
——遥测: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出电压、输出总电流、输出总功率(可选)、输出总电能
(可选)、输出分路电流(可选)、输出分路电能(可选)、断路器/熔断器触头温度(可
选)、母线接头温度(可选);
——遥信:开关状态(可选)、开关故障、输入电源故障、直流输入电压过高、过低;开关状态
(可选)、开关故障、开关温度过高(可选)、母线接头温度过高(可选);
——遥控(可选):开关闭合/断开;
——遥调(可选):开关温度告警点、母线接头温度告警点、过流告警点、输入过/欠压告警
点。
告警信号
5.10.1交流配电设备的告警
交流电源停电时,宜有声光告警信号。
5.10.2直流配电设备的告警
直流配电设备在下列情况宜具有声光告警信号:
——电压达到或超过告警上限或下限设定值时;
——输入和输出分路保护器件故障时。
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
配电设备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
相别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前后排列
L1相(A相)上左远
L2相(B相)中中中
L3相(C相)下右近
N线(中性线)最下最右最近
注:只有在受结构限制,不能完全符合上述有关规定时,允许例外,但应有明显的标志。
安全要求
5.12.1绝缘电阻
配电设备输入对地、输出对地、输入对输出的绝缘电阻均应不小于2MΩ。
5.12.2抗电强度
配电设备的输入对地、输出对地、输入对输出,按照其额定绝缘电压分级,应能承受表2所规定的
试验电压,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漏电流应不大于10mA。
表2试验电压
额定绝缘电压U(单位:V)试验电压(有效值)
U<60500
60≤U<300l000
300≤U<6602500
U≥6603000
5.12.3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
5.12.3.1交流配电设备的保护地(PE)对输入的中性线(N)的接触电流应不大于3.5mA。
5
YD/T585—202X
5.12.3.2当接触电流大于3.5mA时,保护导体电流的有效值不应超过每相输入电流的5%,如果为三
相且负载不平衡,则应采用三个相电流的最大值来计算。在保护导体大电流通路上,保护导体的最小截
面积应符合GB7251.1-2013中表5要求。在靠近设备输入端处,应设置标有警告语或类似词语的标牌,
即“大接触电流,在接通电源之前应先接地”。
5.12.4材料阻燃性能
配电设备所用的PCB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4943.1-2011中规定的V-0要求,塑胶导线的阻燃等级应
达到GB/T18380.1-2001中规定的要求,其他绝缘材料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4943.1-2011中规定的V-1
要求。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配电设备中各带电回路之间以及带电零部件与导电零部件或接地零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
离应符合GB/T3797-2016中6.4的规定。
连接导线的要求
5.14.1配电设备中的连接导线应具有与额定绝缘电压相适应的绝缘性能。
5.14.2配电设备中电路绝缘导线应按规定的载流量选择,同时应考虑机械强度的需要:当采用单芯铜
芯绝缘硬线时,其截面不应小于0.75mm2;采用多芯铜芯绝缘软线时,其截面不应小于O.5mm2;对于电
流很小的控制电路(如电子逻辑电路和信号电路等),绝缘导线的截面也不应小于0.2mm2。
5.14.3裸露母线应用紫铜制造;裸露母线应平直,表面不应有毛刺及显著的痕印、起皮等缺陷、弯
曲处应无裂痕;端头及连接处应进行相应的工艺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颜色标志
配电设备中交流母线、直流母线色标,指示灯、按钮颜色和绝缘导线外皮颜色应符合下列规定:
——交流三相电路的A相:黄色;
——交流三相电路的B相:绿色;
——交流三相电路的C相:红色;
——零线或中性线:淡蓝色;
——保护接地线:黄和绿双色;
——用双芯导线或双根绞线连接的交流电路:红黑色并行;
——指示灯:“工作正常”信号灯为绿色,“故障告警”信号灯为红色,“声音开关”为黄色;
无故障时“工作正常”信号灯亮;故障时“故障告警”信号灯亮,蜂鸣器发出声音告警;
——按钮:启动为绿色,停止为红色;
——直流母线的正极:红色;
——直流母线的负极:蓝色。
外观与结构
5.16.1配电设备的结构设计应保证操作、运行、维修和检查时的安全可靠;各电器元件动作时产生的
热量、电弧、冲击、震动、磁场或电场,不应影响其它电器元件的正常工作。
5.16.2配电设备应有紧固用的地脚螺钉孔,并具有和其它配电设备或整流设备并列安装用的安装孔。
5.16.3配电设备的门应能在不小于90°的角度内灵活开启;当配电设备处于维护走道侧面时,应能
加装侧板。
5.16.4配电设备的外露结构件外形应平整,所有焊接处应均匀牢靠,无裂缝、夹渣,无明显变形或烧
穿缺陷。
5.16.5配电设备的金属壳体,应配置符合保护导体截面积的不小于M8的铜质接地螺钉。
5.16.6配电设备的外表面,一般应喷涂无眩目反光的覆盖层,其颜色应符合通信电源设备的统一要求,
且颜色均匀一致,表面应整洁美观,不应有起泡,裂纹或流痕等缺陷。
6
YD/T585—202X
5.16.7配电设备中所有黑色金属件均应覆有可靠的覆盖层,所有紧固处均应装有防松装置。
温升
当配电设备通入额定电流时,各电器元件和部件的温升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
表3各电器元件和部件的温升
部件温升℃
连接外部绝缘导线的接头70
触接处无被覆层60
铜母线的接头触接处搪锡65
触接处镀银或镀镍70
铝母线触头(触接处超声波搪锡)55
触接处镀锡55
熔断器触头
触接处镀银或镀镍80
刀开关触头(紫铜或其合金制品)50
金属表面30
可能会触及的壳体绝缘表面40
塑料绝缘导线表面20
电磁兼容性
5.18.1传导骚扰限值
配电设备的传导搔扰限值应符合YD/T983-2018中8.1要求。
5.18.2辐射骚扰限值
配电设备的辐射骚扰限值应符合YD/T983-2018中8.2要求。
可靠性指标
配电设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要求如下:
——交流配电设备:MTBF≥105h;
——直流配电设备:MTBF≥106h。
防护等级
室内用配电设备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T4208-2017中IP20等级要求,室外用配电设备防护等级应
不低于GB/T4208-2017中IP54级要求。
6试验方法
试验环境条件
通电前被测样品应与环境温度平衡,按产品规定预热时间对被测样品进行预热。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标准大气条件为:
——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电源输入工作条件
配电设备输出额定电流,调节输入电压在5.2规定的范围内,检查其是否正常工作。
输入电源转换
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7
YD/T585—202X
——输入电源应符合5.2的要求;
——手动或自动转换操作,不应少于50次,应能可靠转换;如已做过机械操作型式检验时,可
以减少其试验次数,但应不少于5次;
——检查输入电源自动转换时,实现自动转换的电器不应同时接通。
事故照明
模拟交流电源停电故障,检查事故照明电路的动作是否符合5.3.2的要求。
蓄电池回路
目测检查配电设备的蓄电池回路,应符合5.4.1的要求。
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
直流配电部分输出通过额定电流,测量其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的电压降应符合5.4.2的要求。若环
境温度不是20℃,直流配电部分电压降应按下列公式(1)计算:
푉×(1+20훼)
푉=푡…………(1)
201+훼×푡
式中:t——测试时环境温度;
V20——20℃时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
Vt——t℃时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
훼——铜导体电阻温度系数。
注1:直流配电设备直流电流额定值大于400A时,可以从直流配电设备的输入端子到其输出端子之间通以1/N(N不大
于4)额定值的电流,测量其两端子之间的电压降,再乘以N后的乘积应符合5.4.2的要求。
注2:直流配电设备的输入端子到其输出端子之间有分路时(输入端分路可包括直流-48V输入+电池输入,输出端分
路可包括各级配电),应分段测量,分路的最大电流即为额定电流,各分段的电压降之和为直流配电设备电压
降(并联部分取最大电压降值)。
防雷性能
按YD/T944中的方法进行,结果应符合5.5的要求。
接地性能
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a)配电设备应与输入电路、输出电路、监控设备及所有外部电路完全断开;
b)使用数字微欧计、凯尔文电桥等微电阻测量仪器,按微电阻测量仪器测量接线方法(双线或四
线),测量线主接线端接主保护接地端子;测量线另一端依次接外表面可能触及的金属部件;
c)从微电阻测量仪器依次、直接读出主保护接地端子与各测量点之间的连接电阻值,应符合5.6
的要求。
监测显示误差
用0.5级或以上精度等级的功率分析仪测量配电设备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及输出电能,按下列公
式(2)计算,结果应符合5.7的要求。
|푝−푝|
푃=푡푠∗100%…………(2)
푝푡
式中:P——误差值(%);
Pt——输出电压/电流/电能测量值;
Ps——输出电压/电流/电能显示值。
输出分路
目视检查配电设备的输出分路是否具有保护装置,如熔断器、断路器、限流电阻等;检查任一熔断
器(或断路器)动作时是否告警;计算输出分路的负载之和,结果应符合5.8的要求。
智能化管理功能
8
YD/T585—202X
检查被测智能配电设备是否具有监控电路的接口电路;检查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功能和通信协议应
符合5.9的要求。
告警信号
模拟告警,检查配电设备的告警动作,应符合5.10的要求。
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
目测检查配电设备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应符合5.11的要求。
安全试验
6.14.1绝缘电阻
在常温条件下,用绝缘电阻测试仪直流500V的测试电压,对被测配电设备输入对地、输出对地、输
入对输出进行测试,被测配电设备的绝缘电阻测试结果应符合5.12.1要求。
6.14.2抗电强度
在绝缘电阻测试完毕且符合5.12.1要求后,用耐压测试仪对配电设备的输入对地、输出对地、输入
对输出施加50Hz、有效值符合表2规定的正弦交流电压1min或等效峰值直流电压1min,试验结果应符合
5.12.2的要求。
6.14.3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试验
测试方法依照GB4943.1-2011中第5章内容进行,结果应符合5.12.3的要求。
6.14.4材料阻燃性能试验
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a)进行本试验时可能会冒出有毒的烟雾,在适用的情况下,试验可以在通风柜中进行,或者在通
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但是不能出现可能使试验结果无效的气流。
b)试验火焰应利用本生灯获得,本生灯灯管内径为9.5mm±0.5mm,灯管长度从空气主进口处向
上约为100mm。本生灯要使用热值约为37MJ/m3的燃气。应调节本生灯的火焰,使本生灯处于
垂直位置,同时空气进气口关闭时,火焰的总高度约为20mm。火焰顶端应与样品接触,烧30s,
然后移动火焰停烧60s,再在同一部位烧30s。
c)在试验期间,当试验火焰第二次撤离后,样品延续燃烧不应超过1min,且样品不应完全烧尽,
试验结果应符合5.12.4的要求。
塑料导线的阻燃性能试验按照GB/T18380.1-2001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12.4
的要求。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设备中不等电位的裸导体之间,以及带电的裸导体与裸露导电部件之间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
离依照GB4943.1-2011中第2章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5.13的要求。
连接导线
目测检查连接导线,应符合5.14的要求。
注:已进行过导线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试验的,可免除本试验。
颜色标志
目测检查配电设备中交流母线、指示灯及按钮的颜色和直流母线的色标,应符合5.15的要求。
外观与结构
目测检查配电设备的外观与结构,应符合5.16的要求。
温升
9
YD/T585—202X
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电偶、温度计或点温计或其它等效测量装置,均匀地布置在被试验的
配电设备周围,位于配电设备高度的中点,距离配电设备lm远的地方(或在配电设备与室内
墙壁之间的中点);
——配电设备在额定电压下,通入额定电流,每半小时测量一次,直至发热稳定(即在1h内温升
不超过l℃);
——在试验周期的最后l/4期间内测量周围空气温度,至少选3个以上的点,取其平均值;
——计算配电设备的各个部位的温度测量值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应符合5.17的要求。
注:测量时应避免受到空气流动、阳光照射和其他热辐射对温度计和热电偶的影响。
电磁兼容性
6.20.1传导骚扰限值
按YD/T983–2018中8.1的方法进行,应符合5.18.1的要求。
6.20.2辐射骚扰限值
按YD/T983–2018中8.2的方法进行,应符合5.18.2的要求。
可靠性
按YD/T282-2000中第6章相关要求进行。
环境条件试验
6.22.1低温试验
6.22.1.1低温贮存试验
试验按GB/T2423.1–2008中“试验Ab”的要求进行。产品无包装,不通电。试验温度为-
40℃±3℃;试验持续时间为2h。试验后,配电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6.22.1.2低温工作试验
试验按GB/T2423.1–2008中“试验Ad”的要求进行。产品无包装,通电加额定负载,试验温度为
-5℃±3℃;试验持续时间为2h。试验后,配电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6.22.2高温试验
6.22.2.1高温贮存试验
试验按GB/T2423.2–2008中“试验Bb”的要求进行。产品无包装,不通电。试验温度为
70℃±2℃;试验持续时间为2h。试验后,配电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6.22.2.2高温工作试验
试验按GB/T2423.2–20018“试验Bd”的要求进行。产品无包装,通电加额定负载,试验温度为
40℃±2℃;试验持续时间为2h。试验后,配电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6.22.3恒定湿热试验
试验按GB/T2423.3–2016中“试验Cab”的要求进行。产品无包装,试验严酷等级为:温度
40℃±2℃;相对湿度(93±3)%,试验持续时间为2d。试验后,绝缘电阻应符合5.12.1的要求。
6.22.4振动或运输试验
6.22.4.1将无包装不通电的设备按GB/T2423.10中“试验FC”进行试验:频率为10Hz~55Hz,振
幅为0.35mm、X、Y、Z3个轴线各扫频循环20次。
6.22.4.2或按GB/T3873标准中A10“公路运输试验”的规定进行试验。
10
YD/T585—202X
6.22.4.3振动或运输试验后检查外观结构,机壳应不变形,无零部件松动、操作机械失灵等现象,应
符合5.16的要求。
防护等级
室内配电设备试验方法按照GB/T4208-2017中13.2要求进行,试验后应满足条款表2要求;室外配
电设备试验方法按照GB/T4208-2017中13.4及14.2.5要求进行,试验后应满足表2及表3要求。
7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7.2.1出厂检验应逐台进行,检验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4。
7.2.2检验中出现任一故障,应停止检验,待查出故障原因并排除后,做出标记并重新进行出厂检验。
如仍出现故障,则判该产品为不合格。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按周期进行,一般1年进行一次,检验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4。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应进行型式检验:
a)产品停产一个周期以上又恢复生产;
b)转厂生产再试制定型;
c)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
d)产品投产前签定或质量监督机构提出。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标志
8.1.1产品标志
在产品的适当位置应有标志。产品铭牌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型号、名称、生产单位、生产日期、机号,
需要时商标可置于铭牌左上方。产品铭牌应平整光洁,文字符号应清晰完整,不应出现折痕、凹凸变形
等现象,涂镀层不应有气泡、污迹、剥落和明显的颗粒杂质。
8.1.2包装标志
产品包装上应有标志并符合GB/T191-2008的规定。
包装
产品包装应防潮、防振,并应符合GB/T3873的规定。产品随带文件:
a)产品合格证;
b)产品说明书;
c)装箱清单;
d)其他技术资料。
运输
产品在运输中,应有遮篷,不应有剧烈振动、撞击等。
储存
产品储存应符合GB/T3873的规定。
11
YD/T585—202X
表4检验项目及判定表
不合格
出厂检验
序型式试验
项目判定要求
号检验方法
BC100%抽样
1电源输入工作条件○√5.26.2
交流配
电设备输入电源转换○√√√5.3.16.3
2
的使用
性能事故照明(可选)○√√√5.3.26.4
直流配
蓄电池回路○√5.4.16.5
电设备
3
的使用
性能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5.4.26.6
4防雷性能○√5.56.7
5接地性能○√√√5.66.8
6监测显示误差○√√5.76.9
7输出分路○√√5.86.10
8智能化管理功能○√√5.96.11
9告警信号○√√5.106.12
10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5.116.13
绝缘电阻○√√√5.12.16.14.1
抗电强度○√√√5.12.26.14.2
安全要
11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
求○√√5.12.36.14.3
电流
材料阻燃性能○√5.12.46.14.4
12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5.136.15
13连接导线的要求○√√√5.146.16
14颜色标志○√√√5.156.17
15外观与结构○√√√5.166.18
16温升○√5.176.19
18电磁兼容性a○√5.186.20
19可靠性○√5.196.21
20环境条件试验○√5.1.16.22
21防护等级○√√√5.206.23
12
YD/T585—202X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产品分类和规格......................................................................2
产品分类........................................................................2
产品规格........................................................................2
结构尺寸........................................................................2
5技术要求............................................................................2
环境条件........................................................................2
输入工作条件....................................................................3
交流配电设备的使用性能..........................................................3
直流配电设备的使用性能..........................................................3
防雷性能........................................................................4
接地性能........................................................................4
监测显示误差....................................................................4
输出分路........................................................................4
智能化管理功能..................................................................4
告警信号.......................................................................5
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5
安全要求.......................................................................5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6
连接导线的要求.................................................................6
颜色标志.......................................................................6
外观与结构.....................................................................6
温升后面.......................................................................7
电磁兼容性.....................................................................7
可靠性指标.....................................................................7
防护等级.......................................................................7
6试验方法............................................................................7
试验环境条件....................................................................7
交流输入电压....................................................................7
输入电源转换....................................................................7
事故照明........................................................................8
蓄电池回路......................................................................8
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8
防雷性能........................................................................8
接地性能........................................................................8
I
YD/T585—202X
监测显示误差....................................................................8
输出分路.......................................................................8
智能化管理功能.................................................................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个人房屋租赁合同范本22
- 2025保洁人员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碳酸乙烯酯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2025年工程机械专用油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范
- 工业设备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重点领域
- 2025年稀土铝合金、铜合金材料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5年机顶盒项目提案报告
- 2025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及现行法规政策的主要区别
- 2025年锥虫焦虫病防治药项目提案报告
- 2025借款合同范文个人借款合同写
- CJT 354-2010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采暖及通风装置技术条件
- 暑假作业 11 高二英语语法填空20篇(原卷版)-【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英语暑假培优练(人教版2019)
- 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绘本的分镜设计-分镜的编排
- 查干淖尔一号井环评
- 体检中心分析报告
- 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八九全部单词(打印版)
- 台球运动中的理论力学
-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理解与适用
- 关于医保应急预案
-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大全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