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比如裸体女子的照片常不免容易刺激性欲,而裸体雕像如《米罗爱神》,裸体画像如法国安格尔的《汲泉女》,都只能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是因为照片太逼肖自然,容易像实物一样引起人的实用的态度;雕刻和图画都带有若干形式化和理想化,都有几分不自然,所以不易被人误认为实际人生中的一片段。②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戴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千篇一律地对人体加以抽象化,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屈,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近情理,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间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③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哦,幼子饥已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摘编自朱光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材料二:①自我的去除被看成是“虚静”心态形成的最为关键的一环,它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我情欲的超越,即是要去除人的生理所带来的欲望,像庄子所说的“离形”“堕肢体”,身如槁木,面如死灰,从而根除情欲,使得心灵光明莹洁,一无挂碍。________在这里,人的内在情欲被看成尘垢而被弃置,激烈的情感波动已被宁定的精神境界所取代,丰富活泼的内在世界被荡涤澡雪成为空旷虚无的心灵空间。当然,这只是短暂的情感离异,目的是要保持适宜的审美态度,并不都是向往不近人间烟火的高人逸品式的境界。古代许多艺术家都反复强调艺术创作必以情动人,艺术审美中瞬间的“不与不取,不爱不嗔”的非功利、非情感的特点,恰恰是为了真正的爱、真正的恨,得到艺术美的魂灵。②二是对自我知识的超越,消除有意的心智活动,摆脱普遍的知识形式,从习惯中跳出,从僵化的自我中跳出,摒弃用心思索的自我,而对对象作纯然的审美观照,因为“客观的知识,实与主观的情感成反比例”(王国维《文学小言》)。古代艺术家提出“无言”的重要主张。所谓“言”就是审美主体急于发挥自己心力智巧的作用,强于对物作刻意的解说,这种先入的知识形式和刻意的知性追求,必然导致审美静观的搁浅。审美中“无言”之境追求的是深层的契合,而不是吉光片羽式的言辞,司空图说:“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进入审美观照的主体应该像落花那样无声无息、冲和淡雅,在自由的情境中尽情地吸吮客体的美,“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以忘我的情怀跃入大化流行的韵律中去,在这里任何解释的欲望都是多余的,正如陶潜所说的那样:“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国古代艺术家屡屡致意于此。③三是对自我行动的超越。中国艺术家提出“不作”的主张,即要顺应自然之势,必须不可不为而为之,禁绝苦思冥想刻意精工,如果胸无丘壑而勉强为之,主体内乏怡顺之气外有功利之心,这就必然带来心灵秩序的紊乱,决不会出现虚以待物的审美态度。司空图说:“惟性所宅,真取弗羁……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而审美主体也必须以自然之心去熔铸意象,方可创作出天机流荡的艺术作品,来不得半点勉强凑泊,保持自己的心灵恬淡,无一丝为文之心,恰恰是创造出第一流艺术作品的必要心理氛围。(摘编自朱良志《“虚静”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雕刻和图画不追求妙肖人生和自然,是因为艺术应与实际人生有距离,否则会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B.艺术中的情感要经过一定的客观化,艺术家要完全摈弃个人的切身经验,始终保持一种旁观者的姿态。C.艺术上的“无言”要求淡化审美主体心力智巧的作用,不作刻意的知性追求,而更在乎深层的契合。D.“不作”的主张认为艺术创作不能刻意,而应追求虚以待物的审美态度,努力保持自己的心灵恬淡。2.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第②段举埃及雕刻例意在表明这种千篇一律是不近情理的。B.材料二第②段引陶潜的话意在表明消除有意的心智活动很有必要。C.材料一论证立足于欣赏者和创作者,材料二论证立足于创作者。D.两则材料都论及艺术与情感,对二者关系的认识有相似相通之处。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填入材料二“_____”处的一项是()A.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C.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D.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4.请简要分析两则材料画线句中“自然”一词的含义。5.下面这段话出自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请运用两则材料的美学观点对这段话作简要分析。这中间,高高耸立起来那植物界里最高的树木,有加利树。有时在月夜里,月光把被微风摇摆的叶子镀成银色,我们望着它每瞬间都在生长,仿佛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周围,甚至全山都带着生长起来。望久了,自己的灵魂有些担当不起,感到悚然,好像对着一个崇高的严峻的圣者,你若不随着他走,就得和他离开,中间不容有妥协。一一但是,这种树本来是异乡的,移植到这里来并不久,那个山村恐怕不会梦想到它,正如一个人不会想到他死后的坟旁要栽什么树木。〖答案〗1.B2.A3.C4.①材料一中“自然”指现实世界、实际人生,区别于似乎不近情理的艺术。

②材料二中“自然”是指艺术创作时“不作”、不刻意、不强迫,讲求用心灵的恬淡熔铸意象,归顺心灵的秩序。5.①这段话体现了材料一中“艺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观点:描写自然界中的“树木”,不是妙肖自然地进行客观描绘,而是对树进行了不近情理的艺术处理;作者站在客位欣赏树,将主观情感经过几分客观化去感受树木给自己灵魂的触动,对树木进行理性审思。

②这段话体现了材料二中“虚静”的审美心态:面对生长的树木,作者先是感觉自己被带着生长起来,后是感觉面对崇高的严峻圣者,超越了自我情欲;作者顺应自然之势,以自然之心去熔铸意象——树木,超越了自我行动。〖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艺术家要完全摈弃个人的切身经验”错误。由原文“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可知,原文说艺术家“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而不是“艺术家要完全摈弃个人的切身经验”。【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意在表明这种千篇一律是不近情理的”错误。结合“埃及雕刻千篇一律地对人体加以抽象化,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屈,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可知,意在说明“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形容心有所感,想讲又不敢讲,不符合材料中“内在世界被荡涤澡雪成为空旷虚无的心灵空间”之意。B.写的是琴声起伏多变,清脆悦耳的特点。不符合材料中“内在世界被荡涤澡雪成为空旷虚无的心灵空间”之意。C.表达出逍遥自在,忘却功利的情感,符合材料中“内在世界被荡涤澡雪成为空旷虚无的心灵空间”之意。D.表达诗人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的态度,不符合材料中“内在世界被荡涤澡雪成为空旷虚无的心灵空间”之意。【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结合“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近情理,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间有一种距离”可知,材料一中“自然”指现实世界、实际人生,区别于似乎不近情理的艺术。结合“中国艺术家提出‘不作’的主张,即要顺应自然之势,必须不可不为而为之,禁绝苦思冥想刻意精工,如果胸无丘壑而勉强为之,主体内乏怡顺之气外有功利之心,这就必然带来心灵秩序的紊乱,决不会出现虚以待物的审美态度。……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而审美主体也必须以自然之心去熔铸意象,方可创作出天机流荡的艺术作品,来不得半点勉强凑泊,保持自己的心灵恬淡,无一丝为文之心,恰恰是创造出第一流艺术作品的必要心理氛围”可知,材料二中“自然”是指艺术创作时“不作”、不刻意、不强迫,讲求用心灵的恬淡熔铸意象,归顺心灵的秩序。【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这段话体现了材料一中“艺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观点:结合“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近情理,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间有一种距离”可知,描写自然界中的“树木”,不是妙肖自然地进行客观描绘,而是对树进行了不近情理的艺术处理;结合“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可知,作者站在客位欣赏树,将主观情感经过几分客观化去感受树木给自己灵魂的触动,对树木进行理性审思。这段话体现了材料二中“虚静”的审美心态:结合“一是对自我情欲的超越,即是要去除人的生理所带来的欲望,像庄子所说的‘离形’‘堕肢体’,身如槁木,面如死灰,从而根除情欲,使得心灵光明莹洁,一无挂碍。……在这里,人的内在情欲被看成尘垢而被弃置,激烈的情感波动已被宁定的精神境界所取代,丰富活泼的内在世界被荡涤澡雪成为空旷虚无的心灵空间”可知,面对生长的树木,作者先是感觉自己被带着生长起来,后是感觉面对崇高的严峻圣者,超越了自我情欲;结合“三是对自我行动的超越。中国艺术家提出‘不作’的主张,即要顺应自然之势,必须不可不为而为之,禁绝苦思冥想刻意精工,如果胸无丘壑而勉强为之,主体内乏怡顺之气外有功利之心,这就必然带来心灵秩序的紊乱,决不会出现虚以待物的审美态度”“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而审美主体也必须以自然之心去熔铸意象,方可创作出天机流荡的艺术作品,来不得半点勉强凑泊,保持自己的心灵恬淡,无一丝为文之心,恰恰是创造出第一流艺术作品的必要心理氛围”可知,作者顺应自然之势,以自然之心去熔铸意象——树木,超越了自我行动。(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但是克洛潘忽然停下来,好像想起什么事。“等一等!”他说道,“我忘啦……照习惯,在我们还没有问过哪位妇女肯要他以前,是不能把一个男人绞死的。伙计,这是最后一个机会啦,你得娶个女扒手或者同麻绳套结婚。”读者可能认为十分荒谬的这条波希米亚人的法律,如今依旧写在英吉利的宗教法典里呢。请参看《倍林通观察报告》吧。处在那样悲惨的境地,甘果瓦当然是不怎么吸引人的,女扒手们不怎样为这个建议动心。那不幸的人听见她们回答道:“不要,不要!绞死他,让大家开开心吧!”这时,从人群里跳出了三个女人,走到眼前端详他。第一个是方脸孔的胖姑娘,她仔细地察看了甘果瓦的上衣,那件上衣破旧极了,上面的破洞比烤栗子的烤锅上的破洞还多呢。胖姑娘做了个怪脸。“破布渣!”她抱怨着,又向甘果瓦说:“咱们瞧瞧你的斗蓬吧!”“弄丢啦!”甘果瓦答道。“你的帽子呢?”“给人拿走了。”“你的鞋呢?”“鞋底都快磨穿啦。”“你的钱包呢?”“哎,”甘果瓦结结巴巴地答道,“我连最后一个铜板也没有啦。”“那么让你给绞死吧,谢谢!”那女乞丐说完就朝他背转身走开了。第二个又老又黑,满脸皱纹,相貌奇丑,就是在圣迹区里她也是最丑的了。她围着甘果瓦转来转去,甘果瓦甚至担心她会看中自己呢,可是她在牙缝里说了声“他太瘦啦!”就走开去了。第三个是一个少女,相当娇嫩,也不太难看。“救救我吧!”那可怜鬼向她低声说。她怜悯地瞧了他一会,接着就低下眼睛,搓弄着裙子,犹豫不决。他用眼睛追随她的一举一动,这是最后的一线希望了啊。“不能!”少女终于说道,“居约姆会打我的。”她走回人堆里去了。“伙计,”克洛潘说,“你真不走运呀!”这时黑话王国的公民中间发出了一声喊声:“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甘果瓦抖了一下,把头转向发出欢呼声的方向。人群散开来,让路给一位容光焕发的人物。她就是那个波希米亚姑娘。男女乞丐安静地排成队让她走过,他们粗野的面容也由于看见她而开朗起来。“你们要绞死这个人吗?”她严厉地问克洛潘道。“是呀,妹妹,”土恩的王答道,“除非你肯要他做丈夫。”她略为扁一扁嘴。“我要他。”她说。听了这话,甘果瓦坚信自己从早上就一直在做梦,而这件事也是发生在梦中。变化虽然是愉快的,可是也太突然了。人们解开绳套,让甘果瓦从凳子上下来。他太激动了,只好坐着。埃及公爵一声不吭,抱来了一个瓦罐。波希米亚姑娘把它递给甘果瓦。“把它摔在地上吧!”她对他说。瓦罐给摔成了四块。这时埃及公爵把两只手分别放在两人额头上说道:“兄弟,她是你的妻子;妹妹,他是你的丈夫。定期四年。去吧!”过了不多一会,我们的诗人就进入一间相当严密、温暖的尖拱顶房间,坐在一张便于从旁边的高食橱里拿东西的桌子跟前了,预计还会有一张好床,还可以同一位漂亮的姑娘亲密地谈心。这桩奇遇具有相当迷人的成分,他开始把自己当成神话中的人物了。他愈来愈沉迷在自己的梦中。“依我看,她是一个漂亮的女人!她既然救了我,也会热烈地爱我吧!”他一面说,一面天真地抱住她的腰。波希米亚姑娘的短上衣像绿鱼的皮似的从他手里滑过,她从小房间的这一头跳到了那一头,先弯下腰去又马上挺直身子,手里握着一把尖刀。甘果瓦还没来得及看清那尖刀是从哪儿拔出来的,她神态又激动又高傲,张嘴,闪动着鼻翼,两颊红得像杏子,两眼闪出电一样的光芒,那白山羊不时跑到她跟前,耸起两只尖尖的漂亮的金色犄角,向甘果瓦做出挑战的姿势。这都发生在一转眼之间。那蜻蜓变成了黄蜂,她不想别的,只想蜇人。“请原谅,小姐,”甘果瓦微笑着说,“可是你为什么又要我当你的丈夫呢?”“难道应该让你给绞死吗?”“这样说来,”诗人补充道,他对爱情的希望受到挫折了,“你同我结婚就只是为了搭救我,再没别的想法吗?”“你还希望我会有什么别的想法?”这当儿爱斯梅拉达的尖刀和小山羊的犄角依然保持着防卫姿势。(节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材料二:可以肯定的是,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而且还有这样一个优点: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节选自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你得娶个女扒手或者同麻绳套结婚”的意思是甘果瓦要么和女扒手结婚,要么就要被绞死,可见甘果瓦已经没有了自主权力。B.选文多次提及甘果瓦感觉做梦、沉迷梦中,突出了甘果瓦对自己能够被爱斯梅拉达这样一个漂亮女子从绞刑架救下的惊喜之情。C.材料一的第二段插入对波希米亚人法律的说明,以作者的身份与读者对话,有利于加强和读者的交流,增强读者体验的真实感。D.“那蜻蜓变成了黄蜂”一句中,先后把爱斯梅拉达比作“蜻蜓”和“黄蜂”,分别表现出了爱斯梅拉达的善良可爱和刚烈坚贞。7.下列关于《巴黎圣母院》作家作品解说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浪漫主义作品,在作家的极力描绘下,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B.甘果瓦是一位流浪诗人,因为流浪使他更清楚地认识这个时代和社会,他懦弱而又实际,靠自己的圆滑世故而得以苟且偷生。C.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是作者理想中“美”的化身,她既有美丽的容貌和动人的舞姿,又有纯洁高贵的心灵和真诚善良的品德。D.爱斯梅拉达很不幸,在她所爱的甘果瓦遇害之后,她看破克洛德的虚伪,拒绝了他用爱情换生命的提议,毅然走上了绞刑架。8.材料一中三位女性的出场对爱斯梅拉达的形象塑造分别产生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9.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观点在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答案〗6.B7.D8.①以第一位胖姑娘在意甘果瓦的物质条件反衬爱斯梅拉达的纯洁善良;

②以第二位“最丑”的女人挑剔甘果瓦的身材反衬爱斯梅拉达的内心高贵;

③以第三位有怜悯心却因为担心被家人责罚而放弃的女人反衬爱斯梅拉的果敢坚毅。9.①爱斯梅拉达在甘果瓦将被处死时选择挺身而出,体现了怜悯“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

②爱斯梅拉达能够为救下一个陌生人而假装和其结婚,这是天性使然,是“一种自然的感情”;

③当爱斯梅拉达要出来拯救甘果瓦时,人们为之而欢呼,克洛潘也选择同意,是因为她的行为唤起了人们的怜悯心,“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突出了甘果瓦对自己能够被爱斯梅拉达这样一个漂亮女子从绞刑架救下的惊喜之情”错误。沉迷梦中是甘果瓦误解了爱斯梅拉达的善良,误以为会收获一份爱情。【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D.“在她所爱的甘果瓦遇害之后”错误。爱斯梅拉达爱的是弗比斯,弗比斯并没有死,从节选文字可以看出她并不爱甘果瓦。【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结合“又向甘果瓦说:‘咱们瞧瞧你的斗蓬吧!’‘弄丢啦!’甘果瓦答道。‘你的帽子呢?’‘给人拿走了。’‘你的鞋呢?’‘鞋底都快磨穿啦。’‘你的钱包呢?’‘哎,’甘果瓦结结巴巴地答道,‘我连最后一个铜板也没有啦。’‘那么让你给绞死吧,谢谢!’那女乞丐说完就朝他背转身走开了”可知,第一位胖姑娘询问“咱们瞧瞧你的斗蓬吧!”“你的帽子呢?”“你的鞋呢?”“你的钱包呢?”,说明很在意甘果瓦的物质条件,以第一位胖姑娘在意甘果瓦的物质条件反衬爱斯梅拉达的纯洁善良;结合“第二个又老又黑,满脸皱纹,相貌奇丑,就是在圣迹区里她也是最丑的了。她围着甘果瓦转来转去,甘果瓦甚至担心她会看中自己呢,可是她在牙缝里说了声‘他太瘦啦!’就走开去了”可知,第二位“最丑”的女人认为他太瘦啦,以第二位“最丑”的女人挑剔甘果瓦的身材反衬爱斯梅拉达的内心高贵;结合“第三个是一个少女,相当娇嫩,也不太难看。‘救救我吧!’那可怜鬼向她低声说。她怜悯地瞧了他一会,接着就低下眼睛,搓弄着裙子,犹豫不决。他用眼睛追随她的一举一动,这是最后的一线希望了啊。‘不能!’少女终于说道,‘居约姆会打我的。’她走回人堆里去了”可知,以第三位有怜悯心却因为担心被家人责罚而放弃的女人反衬爱斯梅拉的果敢坚毅。【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结合“这时黑话王国的公民中间发出了一声喊声:‘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甘果瓦抖了一下,把头转向发出欢呼声的方向。人群散开来,让路给一位容光焕发的人物。她就是那个波希米亚姑娘。男女乞丐安静地排成队让她走过,他们粗野的面容也由于看见她而开朗起来”可知,黑话王国的公民喊“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而爱斯梅拉达在甘果瓦将被处死时选择挺身而出,体现了怜悯“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结合“你同我结婚就只是为了搭救我,再没别的想法吗?”“你还希望我会有什么别的想法”可知,爱斯梅拉达能够为救下一个陌生人而假装和其结婚,这是天性使然,是“一种自然的感情”;结合“这时黑话王国的公民中间发出了一声喊声:‘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甘果瓦抖了一下,把头转向发出欢呼声的方向”“‘你们要绞死这个人吗?’她严厉地问克洛潘道。‘是呀,妹妹,’土恩的王答道,‘除非你肯要他做丈夫。’她略为扁一扁嘴。‘我要他。’她说”可知,当爱斯梅拉达要出来拯救甘果瓦时,人们为之而欢呼,克洛潘也选择同意,是因为她的行为唤起了人们的怜悯心;结合“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而且还有这样一个优点: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可知,“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节选自李密《陈情表》)乙秦伐魏,陈轸合三晋而东谓齐王曰:“古之王者之伐也,欲以正天下而立功名,以利后世也。今齐、楚、燕、赵、韩、梁六国之递甚也,不足以立功名,适足以强秦而自弱也,非山东之上计也。能危山东者,强秦也。不忧强秦,而递相罢弱,而两归其国于秦,此臣之所以为山东之患。天下为秦相割,秦曾不出力;天下为秦相烹,秦曾不出薪。何秦之智而山东之愚耶?愿大王之察也。“古之五帝、三王、五伯之伐也,伐不道者。今秦之伐天下不然,必反之,主必死辱,民必死虏。今韩、梁之目未尝干,而齐民独不也?非齐亲而韩、梁疏也,齐远秦而韩、梁近。今齐将近矣!今秦欲攻梁绛、安邑,秦得绛、安邑以东下河,必表里河而东攻齐,举齐属之海,难免而孤楚、韩、梁,北向而孤燕、赵,齐无所出其计矣。愿王孰虑之!“今三晋已合矣,复为兄弟约,而出锐师以戍梁绛、安邑,此万世之计也。齐非急以锐师合三晋,必有后忧。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齐王敬诺,果以兵合于三晋。(节选自《战国策·齐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B.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C.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D.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伏惟,下对上陈述时表敬之辞,与《孔雀东南飞》“伏惟启阿母”中的“伏惟”意同。B.“今臣亡国贱俘”的“亡”与《苏武传》“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的“亡”意同。C.结草,出自《左传》,后与“衔环”合二为一,指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D.自弱,即“使自弱”,与现代汉语中的“自强”“自立”“自娱自乐”的语法现象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为了消除晋武帝的误解,说自己希望做官显达,不在乎名节;继而又承诺待终养祖母之后应召出仕,以报答知遇之恩。B.陈轸认为齐国不能参与到诸侯国的混乱相攻之中,齐国最大的敌人是秦国,混乱相攻的结果只能是让秦国坐享渔人之利。C.陈轸认为齐国不会步韩、魏的后尘,因为齐国距离秦国遥远;韩、魏的民众屡遭兵祸,是因为韩、魏距离秦国太近。D.陈之所以推测秦国会有主辱民虏的结果,是因为古代帝王出兵是讨伐昏庸无道之君,而秦国出兵则是倒行逆施,违反古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2)古之王者之伐也,欲以正天下而立功名,以利后世也。14.李密和陈都在各自的历史情境中,运用“换位思考”的策略完成了劝说,请简要说明。〖答案〗10.A11.B12.C13.(1)祈望陛下能怜恤臣的衷情,准许臣(实现)卑微的志愿,希望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生。(2)古代王者出兵讨伐,想要来匡正天下,建立功业和名声,而有利于后世。14.①李密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了晋武帝暂时同意其不为官的好处:树立“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形象、宣扬国策、笼络人心;②陈轸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了齐王若不“以兵合于三晋”的危害:强敌弱己、秦灭韩魏后必攻齐、三晋恐会联合攻齐。〖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赵、魏、韩三国如果联合,秦国必然不敢攻打魏国,而一定会南下进攻楚国。楚、秦交战之后,赵、魏、韩怨恨齐国不与他们联合,必然会进攻齐国。这就是我所说的齐国必有后患。您倒不如迅速派兵与赵、魏、韩三国联合。“三晋合”为主谓句,语意完整,后面应断开;“秦”是“必不敢攻梁”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BD;“三晋”是“怒齐不与己也”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C。【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臣想到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我要恭恭敬敬地再向母亲您哀求。B.“意同”错。“亡”,灭亡。/同“无”,没有。二者不同。句意:如今臣是卑贱的亡国之俘。/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C.正确。D.正确。“自弱”“自强”“自立”“自娱自乐”都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弱自”“强自”“立自”“娱自乐自”。同时,“弱”“强”“立”“娱”“乐”还都是形容词的使用用法,译为“使……变弱”“使……强大”“使……独立”“使……快乐”。句意:使自己变弱。/使自己强大。/使自己独立。/使自己快乐。【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陈轸认为齐国不会步韩、魏的后尘”错。“而齐民独不也?”是一个反问句,陈轸分析认为齐国也会步韩、魏的后尘。【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矜愍”,怜恤;“听”,准许;“庶”,或许、可以。(2)“伐”,出兵讨伐;“正”,使动用法,使……正,匡正;“利”,使动用法,使……得利,有利于。【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由“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可见,李密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了晋武帝暂时同意其不为官的好处:树立“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形象、宣扬国策、笼络人心;由“今三晋已合矣,复为兄弟约……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可见,陈轸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了齐王若不“以兵合于三晋”的危害:强敌弱己、秦灭韩魏后必攻齐、三晋恐会联合攻齐。参考译文:甲臣想到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元老旧臣,均受到怜惜养育,何况臣的孤苦,情况特别严重。再说臣年轻时曾在伪朝做官,历任郎官之职,本来就希图官位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如今臣是卑贱的亡国之俘,极为卑微鄙陋,过分地受到提拔,荣宠优厚,怎么敢犹豫徘徊,另有所图呢?只因刘氏已如迫近西山的落日,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没有祖母,就无从长大以至今日;祖母没有臣的照顾,就不能尽其余生。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就臣内心而言不能够废止奉养、远离祖母。臣李密今年四十四岁,祖母今年九十六岁,这样看来臣在陛下面前尽忠的时日很长,报答奉养刘氏的时日却很短了。臣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求得奉养祖母到最后。臣的辛酸苦楚,不仅蜀地人士和梁州、益州的长官明白知晓,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祈望陛下能怜恤臣的衷情,准许臣实现卑微的志愿,希望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生。臣生时应当献身,死后也当结草报恩。臣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谨地上奏章以达天听。乙秦国攻打魏国,陈轸联络赵、魏、韩三国组成联合阵线,然后再去齐国,对齐王说:“古代王者出兵讨伐,想要来匡正天下,建立功业,而有利于后世。现在齐、楚、燕、赵、魏、韩六国互相激烈地攻打,这是不能建立功业,流传美名的,正好可以增强秦国,削弱自己,决不是六国的上策。真正能颠覆六国的,只有强秦。六国不去担心强秦,却互相攻打,彼此削弱,以致两败俱伤,使秦国坐享渔人之利,这是我深为山东六国所忧虑的。诸侯为了秦国互相残杀,可是秦国竟连一点力气也不出;诸侯为了秦国互相煎熬,可是秦国竟不拿出一把柴禾。为什么秦国就那样聪明,而山东六国就这样愚蠢呢?希望大王深思熟虑。“古代五帝、三王、五霸,他们出兵讨伐,是讨伐昏庸无道之君。现在秦国出兵讨伐诸侯,却不是这样,它必然是倒行逆施,违反古道。国君必受辱而死,百姓必被俘而亡。韩、魏民众屡遭兵祸,人们为死亡的战士深感哀痛,眼泪从未干过,难道齐国就不会步韩、魏的后尘吗?并不因为秦国与齐国关系密切,与韩、魏关系疏近,它才攻打韩、魏,而是因为秦国距离齐国遥远,距离韩、魏更近。现在齐国与秦国的距离就要拉近了!现在秦国想要进攻魏国的绛、安邑,他占领了绛、安邑两地之后,往东直指黄河,那就会以东河为表,以西河为里,占领东河与西河广阔之地,作为后方,向东进发,去攻打齐国,齐国被兼并后,秦国的领土就会一直延伸到东海边上。这样,南边将使楚、韩、魏孤立,北边将使燕、赵孤立,如果南、北不能呼应,齐国就会一筹莫展,无可奈何。希望大王深思熟虑!“现在赵、魏、韩已经组成联合阵线,恢复了兄弟友好关系,派出了精锐部队驻扎在绛、安邑,这是千秋万世的长远大计。齐国如果不立刻派出精锐部队与三国联合,必有后患。赵、魏、韩三国如果联合,秦国必然不敢攻打魏国,而一定会南下进攻楚国。楚、秦交战之后,赵、魏、韩怨恨齐国不与他们联合,必然会进攻齐国。这就是我所说的齐国必有后患。您倒不如迅速派兵与赵、魏、韩三国联合。”齐王说:“敬从您的指教。”果真派兵与赵、魏、韩三国联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送征雁钱起①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塞长怯去翼,影灭有余声。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归雁钱起潇湘②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备注〗①钱起是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②潇湘:泛指湖南地区。相传湖南衡阳有回雁峰,北雁南飞至此而息,待来年春天再返回北方。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征雁》颔联与杜甫《登高》一样,运用了“急风”这一意象来营造凄伤氛围。B.《送征雁》尾联与首联相呼应,“乡愁满目生”点出了大雁“独南征”的原因。C.《归雁》“水碧沙明两岸苔”是对潇湘的具体描写,说明潇湘水暖食足,环境舒适。D.《归雁》“二十五弦”句借用湘水女神月夜鼓瑟寄托哀思的典故来表达羁思乡愁。16.诗题“送征雁”妙在着一“送”字,若在诗题“归雁”前加一字,你会选择何字?请结合诗歌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5.B16.“问”。全诗围绕“问”字展开:起句设问,表示对大雁舍弃水草丰盛的潇湘而归来的不解;后代大雁作答,不堪湘水女神鼓瑟之声的凄凉哀怨才飞回来。诗歌在对归雁归来原因的探问中婉转表达了作者的羁思之愁。〖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乡愁满目生’点出了大雁‘独南征’的原因”错,“乡愁满目生”的是作者而非大雁。【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首先明确在“归雁”前所加之字,即“问”。接着陈述理由,全诗围绕“问”字展开:起句设问“潇湘何事等闲回”,句意为:你为何如此轻易的从潇水湘水那样美丽的地方回来呢?此句表示对大雁舍弃水草丰盛的潇湘而归来的不解。后代大雁作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意为:湘灵之神在月夜弹的瑟曲调太伤感了,我忍受不了那悲怨欲绝的曲调,不得不离开潇湘飞回到北方来。可见,大雁不堪湘水女神鼓瑟之声的凄凉哀怨才飞回来。诗歌在对归雁归来原因的探问中,婉转地表达了作者的羁思之愁,因此,在诗题“归雁”前可加一“问”字。(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五丁开山”神话写蜀道开辟的艰难,表现出古代人民面对自然的大无畏气概。(2)《客至》中对宾主脱略形迹、兴致盎然的场面毫不着墨,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细节暗示出来。(3)古人常通过描写音乐效果而从侧面来表现音乐的美妙,诗文中借蛟龙的反应来表现音乐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边城》的诞生是作家对自身生命体验与艺术积累会通的一次总检视。作品诞生的因素很多,而作家哲学、美学观念不断发展成熟这一因素是①的。《边城》以大量篇幅对湘西人性美进行热情的描绘与讴歌,契合读者心理期待,但结局却是一个②的变奏,也是现实意义上的悲剧。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一创作的背后依托着深厚的美学传统。自《古诗十九首》以来,慨叹历史兴亡、人生变幻的悲音在中国文学长河中一直都③,中国传统文学无论何种悲剧模式,都是这种文学精神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置换与变形,而其中对于生命与美的人文关怀,却是一脉相承的。沈从文向来追求古典风格的宁静、雅致、优美与凝练,认为文学作品应是一种使情感凝聚成为渊潭、平铺成为湖泊的体操。于是,“美令人忧愁”的情感特征往往是中和内敛,而在其表现形态和美学特征上,又是着力将这种种来自于生活与生命体验的忧伤和悲痛以美的形式赋予其浓郁的悲剧意蕴。《边城》尽管更像一个乌托邦,但它难以消弭的悲郁,既让人们联想起动荡的沈从文所处的现实世界,而且不断引发读者对未来人生的憧憬。这才是“美令人忧愁”的精神内涵与美学内涵最终的旨归。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结合文段,分析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不可或缺(至关重要)②出人意料(出乎意料)③绵延不绝(层出不穷)19.比喻,将“文学作品”比作“体操”,“情感”比作“渊潭”和“湖泊”,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沈从文中和内敛的情感特征和以悲为美的美学风格。20.《边城》尽管更像一个乌托邦,但它难以消弭的悲郁,既让人们联想起沈从文所处的动荡的现实世界,又不断引发读者对未来人生的憧憬。〖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前文“作品诞生的因素很多,而作家哲学、美学观念不断发展成熟这一因素是”可知,此处体现此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故填“不可或缺/至关重要”。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至关重要:相当地重要,在要紧关头是不可缺少的,比喻最重要的。第二空,由前文“但结局却是一个”地“但”可知,此处表转折,强调结局人们的意料之外,故填“出人意料/出乎意料”。出人意料: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出乎意料:指事先对情况与结果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第三空,结合前文“自《古诗十九首》以来,慨叹历史兴亡、人生变幻的悲音在中国文学长河中一直都”可知,此处体现这种“悲音”一直没有间断,故填“绵延不绝/层出不穷”。绵延不绝:延续不断的样子。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从构成看,文中画横线句子“文学作品应是一种使情感凝聚成为渊潭、平铺成为湖泊的体操”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文学作品”比作“体操”,“情感”比作“渊潭”和“湖泊”。从表达效果看,“渊潭”和“湖泊”的特点是幽深、深邃,该比喻修辞的使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沈从文中和内敛的情感特征和以悲为美的美学风格,使读者更能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文学风格地特点,易于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一是语序不当,应把“既让人们联想起动荡的沈从文所处的现实世界”改为“既让人们联想起沈从文所处的动荡的现实世界”。二是搭配不当,应把“既……而且……”改为“既……又……”。(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浑盖双方的激烈争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这场争论的影响下,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对宇宙结构问题的研究之中,①。例如晋朝的虞喜就提出了《安天论》,虞耸提出了《穹天论》,东吴的姚信则提出了《昕天论》,一时间,诸说蜂起,人们辩论不休。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学术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②,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比如,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观念出发,如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③,重浊者下凝为地,这样所推出的,必然是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但古人在争论中,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他们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作为最引人注目的学术论争之一,这场规模和深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罕有、在人类文明史上亦少见的浑盖之争,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连贯的短句,可以改变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浑盖之争的规模和深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罕有,在人类文明史上亦少见,它是最引人注目的学术论争之一,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22.①提出了更多的宇宙结构学说②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观测结果)③轻清者上浮为天〖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找到“作为最引人注目的学术论争之一,这场规模和深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罕有、在人类文明史上亦少见的浑盖之争,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一句的主干作为一个独立的短句,即“浑盖之争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接着将其他的修饰成分转换成单独的短句,即“浑盖之争的规模和深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罕有,在人类文明史上亦少见,它是最引人注目的学术论争之一”。为了保证句子通顺,可调整语序。主语一致的情况下,可将后句主语改为代词“它”,最后整合在一起为“浑盖之争的规模和深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罕有,在人类文明史上亦少见,它是最引人注目的学术论争之一,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由前文“在这场争论的影响下,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对宇宙结构问题的研究之中”以及后文“例如晋朝的虞喜就提出了《安天论》……”的举例可知,此处体现“更多的宇宙结构学说”的出现,故填“提出了更多的宇宙结构学说”。第二处,结合后文“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可知,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在于和实际是否相符,故填“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观测结果)”。第三处,由后文“重浊者下凝为地”可知,此处想表达的意思与该句正相反,故填“轻清者上浮为天”。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对于“想”和“做”,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想”更重要,如果没有“想”像鸟一样飞翔,人类不会发明飞机;如果没有“想”了解神秘的太空,人类不会展开太空探索……有人认为“做”更重要,如果没有“做”,靠“想”不能发明飞机;如果没有“做”,靠“想”人类不能登上月球……你的学弟对此感到疑惑,写信向你求教,请你给他回一封信,谈谈你的看法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比如裸体女子的照片常不免容易刺激性欲,而裸体雕像如《米罗爱神》,裸体画像如法国安格尔的《汲泉女》,都只能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是因为照片太逼肖自然,容易像实物一样引起人的实用的态度;雕刻和图画都带有若干形式化和理想化,都有几分不自然,所以不易被人误认为实际人生中的一片段。②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戴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千篇一律地对人体加以抽象化,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屈,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近情理,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间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③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哦,幼子饥已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摘编自朱光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材料二:①自我的去除被看成是“虚静”心态形成的最为关键的一环,它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我情欲的超越,即是要去除人的生理所带来的欲望,像庄子所说的“离形”“堕肢体”,身如槁木,面如死灰,从而根除情欲,使得心灵光明莹洁,一无挂碍。________在这里,人的内在情欲被看成尘垢而被弃置,激烈的情感波动已被宁定的精神境界所取代,丰富活泼的内在世界被荡涤澡雪成为空旷虚无的心灵空间。当然,这只是短暂的情感离异,目的是要保持适宜的审美态度,并不都是向往不近人间烟火的高人逸品式的境界。古代许多艺术家都反复强调艺术创作必以情动人,艺术审美中瞬间的“不与不取,不爱不嗔”的非功利、非情感的特点,恰恰是为了真正的爱、真正的恨,得到艺术美的魂灵。②二是对自我知识的超越,消除有意的心智活动,摆脱普遍的知识形式,从习惯中跳出,从僵化的自我中跳出,摒弃用心思索的自我,而对对象作纯然的审美观照,因为“客观的知识,实与主观的情感成反比例”(王国维《文学小言》)。古代艺术家提出“无言”的重要主张。所谓“言”就是审美主体急于发挥自己心力智巧的作用,强于对物作刻意的解说,这种先入的知识形式和刻意的知性追求,必然导致审美静观的搁浅。审美中“无言”之境追求的是深层的契合,而不是吉光片羽式的言辞,司空图说:“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进入审美观照的主体应该像落花那样无声无息、冲和淡雅,在自由的情境中尽情地吸吮客体的美,“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以忘我的情怀跃入大化流行的韵律中去,在这里任何解释的欲望都是多余的,正如陶潜所说的那样:“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国古代艺术家屡屡致意于此。③三是对自我行动的超越。中国艺术家提出“不作”的主张,即要顺应自然之势,必须不可不为而为之,禁绝苦思冥想刻意精工,如果胸无丘壑而勉强为之,主体内乏怡顺之气外有功利之心,这就必然带来心灵秩序的紊乱,决不会出现虚以待物的审美态度。司空图说:“惟性所宅,真取弗羁……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而审美主体也必须以自然之心去熔铸意象,方可创作出天机流荡的艺术作品,来不得半点勉强凑泊,保持自己的心灵恬淡,无一丝为文之心,恰恰是创造出第一流艺术作品的必要心理氛围。(摘编自朱良志《“虚静”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雕刻和图画不追求妙肖人生和自然,是因为艺术应与实际人生有距离,否则会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B.艺术中的情感要经过一定的客观化,艺术家要完全摈弃个人的切身经验,始终保持一种旁观者的姿态。C.艺术上的“无言”要求淡化审美主体心力智巧的作用,不作刻意的知性追求,而更在乎深层的契合。D.“不作”的主张认为艺术创作不能刻意,而应追求虚以待物的审美态度,努力保持自己的心灵恬淡。2.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第②段举埃及雕刻例意在表明这种千篇一律是不近情理的。B.材料二第②段引陶潜的话意在表明消除有意的心智活动很有必要。C.材料一论证立足于欣赏者和创作者,材料二论证立足于创作者。D.两则材料都论及艺术与情感,对二者关系的认识有相似相通之处。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填入材料二“_____”处的一项是()A.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C.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D.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4.请简要分析两则材料画线句中“自然”一词的含义。5.下面这段话出自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请运用两则材料的美学观点对这段话作简要分析。这中间,高高耸立起来那植物界里最高的树木,有加利树。有时在月夜里,月光把被微风摇摆的叶子镀成银色,我们望着它每瞬间都在生长,仿佛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周围,甚至全山都带着生长起来。望久了,自己的灵魂有些担当不起,感到悚然,好像对着一个崇高的严峻的圣者,你若不随着他走,就得和他离开,中间不容有妥协。一一但是,这种树本来是异乡的,移植到这里来并不久,那个山村恐怕不会梦想到它,正如一个人不会想到他死后的坟旁要栽什么树木。〖答案〗1.B2.A3.C4.①材料一中“自然”指现实世界、实际人生,区别于似乎不近情理的艺术。

②材料二中“自然”是指艺术创作时“不作”、不刻意、不强迫,讲求用心灵的恬淡熔铸意象,归顺心灵的秩序。5.①这段话体现了材料一中“艺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观点:描写自然界中的“树木”,不是妙肖自然地进行客观描绘,而是对树进行了不近情理的艺术处理;作者站在客位欣赏树,将主观情感经过几分客观化去感受树木给自己灵魂的触动,对树木进行理性审思。

②这段话体现了材料二中“虚静”的审美心态:面对生长的树木,作者先是感觉自己被带着生长起来,后是感觉面对崇高的严峻圣者,超越了自我情欲;作者顺应自然之势,以自然之心去熔铸意象——树木,超越了自我行动。〖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艺术家要完全摈弃个人的切身经验”错误。由原文“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可知,原文说艺术家“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而不是“艺术家要完全摈弃个人的切身经验”。【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意在表明这种千篇一律是不近情理的”错误。结合“埃及雕刻千篇一律地对人体加以抽象化,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屈,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可知,意在说明“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形容心有所感,想讲又不敢讲,不符合材料中“内在世界被荡涤澡雪成为空旷虚无的心灵空间”之意。B.写的是琴声起伏多变,清脆悦耳的特点。不符合材料中“内在世界被荡涤澡雪成为空旷虚无的心灵空间”之意。C.表达出逍遥自在,忘却功利的情感,符合材料中“内在世界被荡涤澡雪成为空旷虚无的心灵空间”之意。D.表达诗人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的态度,不符合材料中“内在世界被荡涤澡雪成为空旷虚无的心灵空间”之意。【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结合“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近情理,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间有一种距离”可知,材料一中“自然”指现实世界、实际人生,区别于似乎不近情理的艺术。结合“中国艺术家提出‘不作’的主张,即要顺应自然之势,必须不可不为而为之,禁绝苦思冥想刻意精工,如果胸无丘壑而勉强为之,主体内乏怡顺之气外有功利之心,这就必然带来心灵秩序的紊乱,决不会出现虚以待物的审美态度。……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而审美主体也必须以自然之心去熔铸意象,方可创作出天机流荡的艺术作品,来不得半点勉强凑泊,保持自己的心灵恬淡,无一丝为文之心,恰恰是创造出第一流艺术作品的必要心理氛围”可知,材料二中“自然”是指艺术创作时“不作”、不刻意、不强迫,讲求用心灵的恬淡熔铸意象,归顺心灵的秩序。【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这段话体现了材料一中“艺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观点:结合“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近情理,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间有一种距离”可知,描写自然界中的“树木”,不是妙肖自然地进行客观描绘,而是对树进行了不近情理的艺术处理;结合“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可知,作者站在客位欣赏树,将主观情感经过几分客观化去感受树木给自己灵魂的触动,对树木进行理性审思。这段话体现了材料二中“虚静”的审美心态:结合“一是对自我情欲的超越,即是要去除人的生理所带来的欲望,像庄子所说的‘离形’‘堕肢体’,身如槁木,面如死灰,从而根除情欲,使得心灵光明莹洁,一无挂碍。……在这里,人的内在情欲被看成尘垢而被弃置,激烈的情感波动已被宁定的精神境界所取代,丰富活泼的内在世界被荡涤澡雪成为空旷虚无的心灵空间”可知,面对生长的树木,作者先是感觉自己被带着生长起来,后是感觉面对崇高的严峻圣者,超越了自我情欲;结合“三是对自我行动的超越。中国艺术家提出‘不作’的主张,即要顺应自然之势,必须不可不为而为之,禁绝苦思冥想刻意精工,如果胸无丘壑而勉强为之,主体内乏怡顺之气外有功利之心,这就必然带来心灵秩序的紊乱,决不会出现虚以待物的审美态度”“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而审美主体也必须以自然之心去熔铸意象,方可创作出天机流荡的艺术作品,来不得半点勉强凑泊,保持自己的心灵恬淡,无一丝为文之心,恰恰是创造出第一流艺术作品的必要心理氛围”可知,作者顺应自然之势,以自然之心去熔铸意象——树木,超越了自我行动。(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但是克洛潘忽然停下来,好像想起什么事。“等一等!”他说道,“我忘啦……照习惯,在我们还没有问过哪位妇女肯要他以前,是不能把一个男人绞死的。伙计,这是最后一个机会啦,你得娶个女扒手或者同麻绳套结婚。”读者可能认为十分荒谬的这条波希米亚人的法律,如今依旧写在英吉利的宗教法典里呢。请参看《倍林通观察报告》吧。处在那样悲惨的境地,甘果瓦当然是不怎么吸引人的,女扒手们不怎样为这个建议动心。那不幸的人听见她们回答道:“不要,不要!绞死他,让大家开开心吧!”这时,从人群里跳出了三个女人,走到眼前端详他。第一个是方脸孔的胖姑娘,她仔细地察看了甘果瓦的上衣,那件上衣破旧极了,上面的破洞比烤栗子的烤锅上的破洞还多呢。胖姑娘做了个怪脸。“破布渣!”她抱怨着,又向甘果瓦说:“咱们瞧瞧你的斗蓬吧!”“弄丢啦!”甘果瓦答道。“你的帽子呢?”“给人拿走了。”“你的鞋呢?”“鞋底都快磨穿啦。”“你的钱包呢?”“哎,”甘果瓦结结巴巴地答道,“我连最后一个铜板也没有啦。”“那么让你给绞死吧,谢谢!”那女乞丐说完就朝他背转身走开了。第二个又老又黑,满脸皱纹,相貌奇丑,就是在圣迹区里她也是最丑的了。她围着甘果瓦转来转去,甘果瓦甚至担心她会看中自己呢,可是她在牙缝里说了声“他太瘦啦!”就走开去了。第三个是一个少女,相当娇嫩,也不太难看。“救救我吧!”那可怜鬼向她低声说。她怜悯地瞧了他一会,接着就低下眼睛,搓弄着裙子,犹豫不决。他用眼睛追随她的一举一动,这是最后的一线希望了啊。“不能!”少女终于说道,“居约姆会打我的。”她走回人堆里去了。“伙计,”克洛潘说,“你真不走运呀!”这时黑话王国的公民中间发出了一声喊声:“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甘果瓦抖了一下,把头转向发出欢呼声的方向。人群散开来,让路给一位容光焕发的人物。她就是那个波希米亚姑娘。男女乞丐安静地排成队让她走过,他们粗野的面容也由于看见她而开朗起来。“你们要绞死这个人吗?”她严厉地问克洛潘道。“是呀,妹妹,”土恩的王答道,“除非你肯要他做丈夫。”她略为扁一扁嘴。“我要他。”她说。听了这话,甘果瓦坚信自己从早上就一直在做梦,而这件事也是发生在梦中。变化虽然是愉快的,可是也太突然了。人们解开绳套,让甘果瓦从凳子上下来。他太激动了,只好坐着。埃及公爵一声不吭,抱来了一个瓦罐。波希米亚姑娘把它递给甘果瓦。“把它摔在地上吧!”她对他说。瓦罐给摔成了四块。这时埃及公爵把两只手分别放在两人额头上说道:“兄弟,她是你的妻子;妹妹,他是你的丈夫。定期四年。去吧!”过了不多一会,我们的诗人就进入一间相当严密、温暖的尖拱顶房间,坐在一张便于从旁边的高食橱里拿东西的桌子跟前了,预计还会有一张好床,还可以同一位漂亮的姑娘亲密地谈心。这桩奇遇具有相当迷人的成分,他开始把自己当成神话中的人物了。他愈来愈沉迷在自己的梦中。“依我看,她是一个漂亮的女人!她既然救了我,也会热烈地爱我吧!”他一面说,一面天真地抱住她的腰。波希米亚姑娘的短上衣像绿鱼的皮似的从他手里滑过,她从小房间的这一头跳到了那一头,先弯下腰去又马上挺直身子,手里握着一把尖刀。甘果瓦还没来得及看清那尖刀是从哪儿拔出来的,她神态又激动又高傲,张嘴,闪动着鼻翼,两颊红得像杏子,两眼闪出电一样的光芒,那白山羊不时跑到她跟前,耸起两只尖尖的漂亮的金色犄角,向甘果瓦做出挑战的姿势。这都发生在一转眼之间。那蜻蜓变成了黄蜂,她不想别的,只想蜇人。“请原谅,小姐,”甘果瓦微笑着说,“可是你为什么又要我当你的丈夫呢?”“难道应该让你给绞死吗?”“这样说来,”诗人补充道,他对爱情的希望受到挫折了,“你同我结婚就只是为了搭救我,再没别的想法吗?”“你还希望我会有什么别的想法?”这当儿爱斯梅拉达的尖刀和小山羊的犄角依然保持着防卫姿势。(节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材料二:可以肯定的是,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而且还有这样一个优点: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节选自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你得娶个女扒手或者同麻绳套结婚”的意思是甘果瓦要么和女扒手结婚,要么就要被绞死,可见甘果瓦已经没有了自主权力。B.选文多次提及甘果瓦感觉做梦、沉迷梦中,突出了甘果瓦对自己能够被爱斯梅拉达这样一个漂亮女子从绞刑架救下的惊喜之情。C.材料一的第二段插入对波希米亚人法律的说明,以作者的身份与读者对话,有利于加强和读者的交流,增强读者体验的真实感。D.“那蜻蜓变成了黄蜂”一句中,先后把爱斯梅拉达比作“蜻蜓”和“黄蜂”,分别表现出了爱斯梅拉达的善良可爱和刚烈坚贞。7.下列关于《巴黎圣母院》作家作品解说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浪漫主义作品,在作家的极力描绘下,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B.甘果瓦是一位流浪诗人,因为流浪使他更清楚地认识这个时代和社会,他懦弱而又实际,靠自己的圆滑世故而得以苟且偷生。C.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是作者理想中“美”的化身,她既有美丽的容貌和动人的舞姿,又有纯洁高贵的心灵和真诚善良的品德。D.爱斯梅拉达很不幸,在她所爱的甘果瓦遇害之后,她看破克洛德的虚伪,拒绝了他用爱情换生命的提议,毅然走上了绞刑架。8.材料一中三位女性的出场对爱斯梅拉达的形象塑造分别产生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9.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观点在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答案〗6.B7.D8.①以第一位胖姑娘在意甘果瓦的物质条件反衬爱斯梅拉达的纯洁善良;

②以第二位“最丑”的女人挑剔甘果瓦的身材反衬爱斯梅拉达的内心高贵;

③以第三位有怜悯心却因为担心被家人责罚而放弃的女人反衬爱斯梅拉的果敢坚毅。9.①爱斯梅拉达在甘果瓦将被处死时选择挺身而出,体现了怜悯“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

②爱斯梅拉达能够为救下一个陌生人而假装和其结婚,这是天性使然,是“一种自然的感情”;

③当爱斯梅拉达要出来拯救甘果瓦时,人们为之而欢呼,克洛潘也选择同意,是因为她的行为唤起了人们的怜悯心,“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突出了甘果瓦对自己能够被爱斯梅拉达这样一个漂亮女子从绞刑架救下的惊喜之情”错误。沉迷梦中是甘果瓦误解了爱斯梅拉达的善良,误以为会收获一份爱情。【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D.“在她所爱的甘果瓦遇害之后”错误。爱斯梅拉达爱的是弗比斯,弗比斯并没有死,从节选文字可以看出她并不爱甘果瓦。【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结合“又向甘果瓦说:‘咱们瞧瞧你的斗蓬吧!’‘弄丢啦!’甘果瓦答道。‘你的帽子呢?’‘给人拿走了。’‘你的鞋呢?’‘鞋底都快磨穿啦。’‘你的钱包呢?’‘哎,’甘果瓦结结巴巴地答道,‘我连最后一个铜板也没有啦。’‘那么让你给绞死吧,谢谢!’那女乞丐说完就朝他背转身走开了”可知,第一位胖姑娘询问“咱们瞧瞧你的斗蓬吧!”“你的帽子呢?”“你的鞋呢?”“你的钱包呢?”,说明很在意甘果瓦的物质条件,以第一位胖姑娘在意甘果瓦的物质条件反衬爱斯梅拉达的纯洁善良;结合“第二个又老又黑,满脸皱纹,相貌奇丑,就是在圣迹区里她也是最丑的了。她围着甘果瓦转来转去,甘果瓦甚至担心她会看中自己呢,可是她在牙缝里说了声‘他太瘦啦!’就走开去了”可知,第二位“最丑”的女人认为他太瘦啦,以第二位“最丑”的女人挑剔甘果瓦的身材反衬爱斯梅拉达的内心高贵;结合“第三个是一个少女,相当娇嫩,也不太难看。‘救救我吧!’那可怜鬼向她低声说。她怜悯地瞧了他一会,接着就低下眼睛,搓弄着裙子,犹豫不决。他用眼睛追随她的一举一动,这是最后的一线希望了啊。‘不能!’少女终于说道,‘居约姆会打我的。’她走回人堆里去了”可知,以第三位有怜悯心却因为担心被家人责罚而放弃的女人反衬爱斯梅拉的果敢坚毅。【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结合“这时黑话王国的公民中间发出了一声喊声:‘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甘果瓦抖了一下,把头转向发出欢呼声的方向。人群散开来,让路给一位容光焕发的人物。她就是那个波希米亚姑娘。男女乞丐安静地排成队让她走过,他们粗野的面容也由于看见她而开朗起来”可知,黑话王国的公民喊“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而爱斯梅拉达在甘果瓦将被处死时选择挺身而出,体现了怜悯“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结合“你同我结婚就只是为了搭救我,再没别的想法吗?”“你还希望我会有什么别的想法”可知,爱斯梅拉达能够为救下一个陌生人而假装和其结婚,这是天性使然,是“一种自然的感情”;结合“这时黑话王国的公民中间发出了一声喊声:‘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甘果瓦抖了一下,把头转向发出欢呼声的方向”“‘你们要绞死这个人吗?’她严厉地问克洛潘道。‘是呀,妹妹,’土恩的王答道,‘除非你肯要他做丈夫。’她略为扁一扁嘴。‘我要他。’她说”可知,当爱斯梅拉达要出来拯救甘果瓦时,人们为之而欢呼,克洛潘也选择同意,是因为她的行为唤起了人们的怜悯心;结合“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而且还有这样一个优点: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可知,“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节选自李密《陈情表》)乙秦伐魏,陈轸合三晋而东谓齐王曰:“古之王者之伐也,欲以正天下而立功名,以利后世也。今齐、楚、燕、赵、韩、梁六国之递甚也,不足以立功名,适足以强秦而自弱也,非山东之上计也。能危山东者,强秦也。不忧强秦,而递相罢弱,而两归其国于秦,此臣之所以为山东之患。天下为秦相割,秦曾不出力;天下为秦相烹,秦曾不出薪。何秦之智而山东之愚耶?愿大王之察也。“古之五帝、三王、五伯之伐也,伐不道者。今秦之伐天下不然,必反之,主必死辱,民必死虏。今韩、梁之目未尝干,而齐民独不也?非齐亲而韩、梁疏也,齐远秦而韩、梁近。今齐将近矣!今秦欲攻梁绛、安邑,秦得绛、安邑以东下河,必表里河而东攻齐,举齐属之海,难免而孤楚、韩、梁,北向而孤燕、赵,齐无所出其计矣。愿王孰虑之!“今三晋已合矣,复为兄弟约,而出锐师以戍梁绛、安邑,此万世之计也。齐非急以锐师合三晋,必有后忧。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齐王敬诺,果以兵合于三晋。(节选自《战国策·齐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B.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C.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D.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