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A.物理演化过程 B.化学演化过程C.大气演化过程 D.生物演化过程解析: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答案:B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在环境变迁中一直扮演着极其活跃的角色B.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绿色植物C.植物能改造自然,对环境不具有依赖性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向有氧转变解析: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单细胞生物;植物对环境具有依赖性。答案:D3.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A.原始鱼类B.古老的两栖类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D.蕨类植物解析:在中生代末期,除恐龙外,还有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答案:C4.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在有氧环境中B.原核生物能通过遗传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C.自由氧原子吸收紫外线,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减弱D.生物进化能促使环境变迁,环境变迁则不可能促进生物进化解析: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原核细胞生物,诞生在无氧环境中。藻类植物属于真核细胞生物;藻类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加速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自由氧原子吸收紫外线,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减弱。生物进化促使环境变迁,环境变迁促进了生物进化。答案:C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回答5~7题。5.图中化石形成年代最早的是()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解析: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另外还有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在古生代同时灭绝,所以图中化石形成年代最早的是含三叶虫的化石和含鱼类的化石。答案:A6.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进化史。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经历了大约20亿年的漫长演化,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以后又依次出现了原始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人类。答案:B7.若在甲、乙两处分别钻孔挖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找到煤层 B.甲、乙都能找到煤层C.甲、乙都找不到煤层 D.乙地找到煤层解析:含煤地层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个地层同时拥有丰富的植物化石。答案:D8.当前,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A.二氧化碳、氟利昂、酸性气体增多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B.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C.人口增多、资源枯竭、森林锐减D.水源短缺、粮食缺乏、噪声污染解析:目前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例如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酸性气体、氟利昂等造成大气环境问题。答案:A下图为我国生物资源面临的问题。据此回答9~11题。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包含了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表现的是千千万万的生物种类C.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育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D.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如胶、油脂、芳香油、纤维、钾盐等解析:生物多样性不能为工业提供钾盐。答案:D10.有关我国目前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外来物种入侵是生物多样性锐减的根本原因B.地理环境极端脆弱C.我国缺乏对遗传资源的有力保护D.物种减少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解析:有害外来物种入侵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物种减少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但这不是我国物种锐减的原因;我国对某些遗传资源缺少必要的、有力的保护,一旦遭到外来力量的破坏,这些物种将遭受灭绝之灾。答案:C11.与我国生物多样性锐减有关的是()A.洞庭湖周围退耕还湖B.严格抵制外来生物品种C.大江大河流域的开发D.我国各地气候的差异性解析:生物多样性锐减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答案:C12.在“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发展示意图”中,数码①②③④表示的含义依次是()A.①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②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B.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C.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D.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③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④人口增长速度适中解析:人口增长速度适中,生产规模才适当。生产规模适当才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人们的生产活动符合自然规律的前提是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发展。答案:B二、综合题(共40分)13.读“世界物种灭绝趋势图”和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实施国务院最近审议并通过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30年)》。该计划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1)最近4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________的趋势。(3分)(2)试分析物种灭绝的原因。(7分)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何意义?(8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物种灭绝的速度呈加快趋势。第(2)题,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主要是生物的自然淘汰,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对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第(3)题,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方面可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为人类的发展留下生存选择空间。答案:(1)加快(2)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3)一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要给后代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14.热点在线材料:年11月15日,我国发布的《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显示:1880年以来中国的变暖速度在每百年升温0.5℃~0.8℃之间。1951年~年,中国陆地表面平均温度上升1.38℃,变暖速率为每十年升温0.23℃。1880年以来,中国降水无明显变化趋势,中国地面太阳辐射量减少。1960年以来,东亚冬、夏季风均减弱,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过82%的冰川处于退缩状态,90年代以来退缩加速。1950年以来,全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每年2.5mm。知识连线(1)环境变迁的表现与原因。(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命题快线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1)材料反映出的目前我们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4分)()A.全球气候变暖 B.环境污染C.生物多样性受损 D.水资源短缺(2)我国的冰川主要分布在(4分)()A.青藏高原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C.东部季风区的高山地区 D.东北地区(3)冰川加速退缩,对于干旱地区的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什么?(7分)(4)我们如何减缓材料中所说的气候变化趋势?(7分)解析:材料中,反映出了我国的气候变暖的相关信息。这也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环境变化问题,它的发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护理
- 【大学课件】数据库安全性
- 《教练学学会介绍》课件
-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健康宣教
- 《信道的纠错编码》课件
- 孕期牙龈红肿的健康宣教
- 《计算机系统组成新》课件
- 孕期失眠的健康宣教
- JJF(陕) 023-2020 自动分检衡器校准规范
- 《销售服务礼仪培训》课件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必考1000题【历年真题】
- 公司安全事故隐患内部举报、报告奖励制度
- 冬季传染病预防-(课件)-小学主题班会课件
- 会计学原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江西中医药大学
- 中国玉石及玉文化鉴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同济大学
- 2024年陕西西安自贸港投资集团及下属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电力电子-降压斩波电路设计
- 电力系统稳定器
- 乡镇迎接国家第三方评估核查工作方案
-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设计毕业论文.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