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住宅、文化聚落(图书馆、文化馆、剧场)、地下公共机动车停车位及配套设施-方案设计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_第1页
商业、住宅、文化聚落(图书馆、文化馆、剧场)、地下公共机动车停车位及配套设施-方案设计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_第2页
商业、住宅、文化聚落(图书馆、文化馆、剧场)、地下公共机动车停车位及配套设施-方案设计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_第3页
商业、住宅、文化聚落(图书馆、文化馆、剧场)、地下公共机动车停车位及配套设施-方案设计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_第4页
商业、住宅、文化聚落(图书馆、文化馆、剧场)、地下公共机动车停车位及配套设施-方案设计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业、住宅、文化聚落(图书馆、文化馆、剧场)、地下公共机动车停车位及配套设施方案设计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目录1设计依据 1.1国家/地方规范、标准、技术导则 1.2上位规划/政策 2项目概况 2.1工程区位 2.2工程概述 2.3项目基本情况 3项目区域自然条件 3.1地质条件 3.1.1区域地质、地貌 3.1.2场地地形地貌 3.1.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3.2水文气象条件 3.2.1气候特征 3.2.2雨水资源 3.3小结 4项目上位规划及相关要求 5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本底分析 5.1项目下垫面情况及径流系数 5.2项目建筑布局及低影响开发设施可用建设场地情况 5.3项目竖向设计及场地排水系统 5.4场地污染源分析 6海绵设计说明书 6.1设计原则 6.2需求分析 6.3设计目标 6.4汇水区域划分 6.5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方案 6.5.1透水铺装 6.5.2下凹绿地 6.5.3雨水花园 6.6植物设计 6.7雨水回用系统设计 6.7.1雨水控制和利用系统设置 6.7.2雨水回用系统设计 6.8LID设施维护与监测 7海绵城市设计计算成果 7.1设计调蓄容积 7.2LID设施调蓄计算 7.2.1下凹式绿地 7.2.2透水铺装 7.2.3景观水体调蓄 7.2.4雨水花园调蓄 7.2.5雨水收集回用设施 7.2.6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核算 7.3指标计算 7.4设计成果计算表 8工程图纸 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书设计依据国家/地方规范、标准、技术导则(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2)《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420-2010)(6)《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2021;(7)《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8)《城镇内涝防止技术规范》(GB51222-2017)(9)《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2017)(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2)《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13)《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范》(JGJ155-2013)(14)《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15)《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9-2012)(16)《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17)《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18)《成都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试行)(19)《成都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编制规定及审查要点》(试行)(20)《四川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标准》(DBJ51/T084-2017)(21)《四川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22)《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试行)(2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雨水系统构建(试行)(24)国家现行的其它给水、排水、卫生和消防等工程设计规范上位规划/政策(1)审查批准该项目方案设计文件;(2)建设条件通知书;

项目概况工程区位本工程地处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西侧为子星路,北侧为绿八一路,南侧为茶店子路。场地较为平整,无不良地质。本工程为商业、住宅、文化聚落(图书馆、文化馆、剧场)、地下公共机动车停车位及配套设施项目,包含1~7#楼及地下室。项目用地市政雨水、污水管网,供水、供电、电信等配套设施齐全,满足本项目的开发建设。工程概述(1)工程名称:商业、住宅、文化聚落(图书馆、文化馆、剧场)、地下公共机动车停车位及配套设施(2)建设单位:(3)建设内容:本项目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约为31333.99m2,总建筑面积约163201.81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01209.16m2,地下室建筑面积约:61992.65m2。本项目由1栋二类高层住宅,4栋一类高层住宅,1栋一类高层公共建筑以及三层地下室组成。(4)建设目标:按照公共建筑用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对应设计降雨量为32.7mm。项目基本情况表2-SEQ表\*ARABIC1项目基本情况(规划指标)项目区域自然条件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金牛区茶店子街道八一路与子星路交汇处,交通十分方便。地块内部分为居住组团与文化建筑组团。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Ⅰ级阶地,场地为原建筑拆迁后废弃场地,场地内存在废弃雨污水管道、道路以及原建筑基础。地形大部分较平坦,局部因建渣堆填原因有一定高差,勘察期间测得勘探点孔口地面标高504.66m~508.95m左右,最大高差4.29m。场地地理位置图区域地质概况该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坳陷中部东侧,处于北东走向的龙门山褶断带和龙泉山褶断带之间(见图3.2)。由于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造成东西两侧尤以西部龙门山区域大规模剧烈隆升并伴随强烈断裂活动,而夹持在东西两侧隆起的地带则相对坳陷、沉降,堆积了大量不等厚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层和冲、洪积层,并迭覆于下伏白垩统之上,构成现今地壳稳定、呈N-NE向平行展布的川西成都平原景观。依据国家地震单位及四川省相关地质、地震单位多年对构造地震活动监测及研究证实:现今地震活动强烈的华夏系龙门山褶断带内的松(潘)平(武)、青川、芦山、茂县、迭溪、北川、汶川一带极强烈的地震均波及至川西成都平原,所波及的地震烈度一般在5-6级以下。同时,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存在北东走向的蒲江-新津断裂和新都磨盘山断裂及其他次生断裂,但除蒲江-新津断裂在第四纪以来有间隙性活动外,其他隐伏断裂近期无明显活动表征。根据《中国地震统计年表》和《四川地震资料汇编》显示,从明代到现在,四川破坏性地震有19次,成都只是有震感,并没有形成灾害。成都地区有史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在1970年2月24日大邑县双河乡6.2级地震,也没有对成都城区产生大的破坏。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对市区造成一定影响,但仍未产生破坏性震害,而2013年雅安芦山、2018年九寨沟7.0级强烈地震比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成都市区的影响更小。总体而言,该区属扬子地台,区域地质构造稳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已考虑龙门山地震带影响,属相对稳定地块。3.2场地地层根据现场钻探揭露,勘探深度内场地地层由上而下分布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及第四系全新统(Q4al+pl)粉土、砂卵石层。本次勘察主要揭露地层特征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①杂填土①:色杂,松散,干燥~稍湿,结构杂乱,极不均匀,主要以原场地建筑拆迁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堆填为主,混粘性土,局部地段表层为原拆迁房屋基础,钻进较困难。该层在场地内无序堆积,均匀性差,强度低,压缩性高,欠固结,具有一定湿陷性,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0.80~5.60m,堆积年限约3~8年,为新近填土。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②粉土②1:褐黄色、褐灰色,中密,湿,局部受场地内废弃污水管道渗水影响,湿度为很湿。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底,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少量云母粉。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底部局部变相为粉砂,分界线不明,层厚0.80m~3.60m。细砂②2:褐灰色,松散,稍湿。以长石、石英为主组成,含少量云母片、暗色矿物,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卵石层之上,厚度0.50m~1.50m。3.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③中砂③1:青灰色,松散~中密,饱和。以长石、石英为主组成,含少量云母片、暗色矿物,主要以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中,最大层厚约1.0m。卵石:褐灰、青灰色,饱和。主要以花岗岩等岩浆岩组成,微~中等风化,一般粒径2cm~10cm,大者可达15cm以上,局部地段夹少量漂石,隙间充填砂粒为主,局部地段充填少量黏性土。卵石层顶板埋深-3.0~-6.0m,对应顶板绝对高程499.20m~502.40m,顶板埋深最大高差3.20m,场地内卵石埋深整体平缓,局部因砂层较厚卵石层埋藏较深。根据N120击数:可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四个亚层:松散卵石③2:石间充填中砂、圆砾。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约占总质量的50~55%;其中:20mm<d<50mm的颗粒质量约占总质量的5%;d>50mm的颗粒质量约占总质量的50%,大部分不接触;稍密卵石③3:石间充填中砂和圆砾。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约占总质量的55~60%;其中:20mm<d<50mm的颗粒质量约占总质量的5~10%;d>50mm的颗粒质量约占总质量的50~55%,部分接触;中密卵石③4:卵石间充填中砂和圆砾,粒径一般30~150mm;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60~70%;其中20mm<d<5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10%;d>5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5~60%,大部分接触;密实卵石③5:卵石粒径多为6~15cm,最大粒径大于20cm,卵石骨架含量大于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3.3气象与水文据收集气象水文资料,该场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征如下:(1)气温:年平均气温16.3°C,极端最高气温39.5°C,极端最低气温-5.9°C,昼夜温差最大12°C;(2)降雨量:降水量丰富,雨季集中在7~9月份,多年平均降雨量825.8~1417mm,最大日降雨量306.0mm,最大时降雨量28.1mm;(3)蒸发量:多年平均为1025.5mm;(4)积雪量:最大积雪厚度40mm。(5)潮湿系数0.97,多年年均相对湿度19%;(6)风向、风速: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14.8m/s,瞬间极大风速为27.4m/s,全年主导风向为NNE风,出现频率为11%。3.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根据拟建场地内及相邻区域的水文地质调查,场地内仅局部地势低洼地段降雨后积大量地表水,水深0.5m~1.0m,水量变化较大,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2)地下水勘察区主要位于平原区水文地质单元,其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分布广、厚度大。根据成都地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已建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资料,按地下水含水介质岩类和含水空隙特征,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填土层、黏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卵石层中的孔隙水。1)上层滞水上层滞水主要分布于填土和黏性土中,无统一地下水位,水量不丰富,容易明排疏干,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及周边临时建筑污水暂时性流水渗漏为其主要补给源。水量、水位变化大,且不稳定,无统一地下水位线,水量小,对基坑影响较小。据现场调查以及相邻工程经验,本场地上层滞水水位埋深一般埋深1.0m左右,年变化幅度约1.0m左右,填土层平均渗透系数K建议值为2.0m/d。2)第四系孔隙水孔隙潜水是本场地主要的地下水类型,其水位埋藏较浅,水量丰富,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第四系孔隙潜水略具承压性,补给源主要是地下径流及大气降水。根据成都地区水文地质及相关工程资料,场地范围内卵石土层渗透系数K取25~30m/d,为强透水层;砂层渗透系数K取值3~8m/d,为中等透水层。孔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少量接受上覆地层下渗补给,局部接受侧向补给。该层地下水对基坑工程影响较大。(3)地下水埋深及水位变化幅度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年变化幅度约1.0~3.0m左右。勘察期间处于平水期,勘察期间受周边建筑降水影响本次勘察钻孔内测得地下水位6.5~9.6m,对应于绝对高程约497.83~498.33m左右,据收集资料,该场地最高水位埋深为场地自然地面下1.0m左右,标高约503.00m左右,该区域卵石层渗透系数K=25m/d左右。3.5小结本项目场地地貌单一,地形平坦,未发现埋藏的暗河、墓穴、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无其它特殊不良地质作用,建筑环境良好,场地及地基整体稳定,适宜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度范围值277~306m/s,覆盖层厚度≥5m,属Ⅱ类建筑场地。场地杂填土属软弱土,细砂属液化土,属抗震不利地段,但根据设计资料,场地杂填土、细砂均处于开挖范围,故挖除后场地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场地土壤主要以粉土、中砂和卵石等为主,土壤渗透系数较高;勘察期间处于平水期,勘察期间受周边建筑降水影响本次勘察钻孔内测得地下水位6.5~9.6m,标高约497.83~498.33m左右。项目所在地全年雨量较大,具有较高的资源化利用价值。总体本项目具有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利性及必要性。项目上位规划及相关要求本项目所在区域没有专门的海绵城市规划指标,根据《成都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的要求,本项目其用地性质为公共建筑用地,属新建项目,公共建筑用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对应设计降雨量为32.7mm)。

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本底分析项目下垫面情况及径流系数本项目在进行海绵城市专项设计前下垫面类型主要为:硬质屋面、绿色屋面、硬质铺装、透水铺装、绿化等,其径流系数分别为0.9、0.35、0.85、0.35、0.15。表5-1用地下垫面分析序号项目面积(m2)径流系数综合径流系数1硬质屋面10818.680.90.692绿色屋面16850.353硬质铺装11985.380.854透水铺装21000.355绿化44280.156水面3171项目建筑布局及低影响开发设施可用建设场地情况本项目建筑场地硬质路面多采用铺砌方式,这些情况均有利用项目的海绵城市设计。住宅场地内的大中庭绿地及建筑周边绿地多作为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用场地,可以用于下凹绿地。此外,项目内铺装在不影响景观效果及结构的情况下使用透水铺装。项目竖向设计及场地排水系统场地竖向设计原则:在需要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室外场地排水条件及与周边道路的标高相协调,结合现状地形,控制场地的填挖土方量。场地整体设计较为平整,项目场地与市政道路接驳口标高均略高于市政道路标高,降低了场地内涝的风险。项目场地周边均为配建道路,基地周边已完成市政道路和管网规划设计,布置有城市雨、污水管网接口。场地详建筑竖向设计图。场地污染源分析本项目为商业、住宅、文化聚落(图书馆、文化馆、剧场)、地下公共机动车停车位及配套设施项目,除了常规的生活垃圾及污水外,无其它污染源。生活垃圾有专门的垃圾堆放点,污水有专门的管网收集。污水经格栅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海绵设计说明书设计原则本工程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海绵城市相关设计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基本原则是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因地制宜、生态优先、景观协调,尽量减少项目开发对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低影响开发的目的。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水资源状况、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科学布局和选用透水铺装、多功能调蓄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生态优先: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周边环境良好的生态功能。景观协调:LID设施和景观布置紧密协调,在选用适宜当地生长的植物基础上,既发挥出LID设施的功能作用,又实现景观效果的最优化。需求分析低影响开发(LID)是以保持场地原始的水文特征为目标,通过分散的、小型的雨水技术措施进行场地源头控制,和景观的高度结合。不但控制了雨水径流量,使得水文过程与自然相似,还可以控制径流污染及净化水质,且对场地无干扰或较低干扰,较高的保护了自然资源。而传统的项目中雨水管理方式是以将场地径流以最快速度排走为目标,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入河流中,自然水文过程遭到破坏,而且还加重了径流污染。低影响开发措施以软质工程为主,传统项目中雨水管理技术以硬质工程为主。设计目标公共建筑用地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对应设计降雨量32.7mm。汇水区域划分本项目设计主入口的标高比城市道路略高,防止道路地面水对基地的侵蚀。道路竖向设计为尽量减少初平土方量,道路设向院内的缓坡,室外地表雨水排水设计采用地面找缓坡收集。室外道路设置雨水管网,设计重现期为3年。汇水区域综合考虑根据地形和雨量因素,汇水不分区。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方案对于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基于便于指标化、实施难度适中、造价适度的原则进行选择,采用小型的、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消纳场地雨水,包括下凹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雨水回用水池等。表6-1各项低影响开发设施作用影响如下表:单项设施功能控制目标处置方式经济性污染物去除率(以SS,%景观效果集蓄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转输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分散相对集中建造费用维护费用透水砖铺装○●◎◎○●◎◎√—低低80-90—透水水泥混凝土○○◎◎○◎◎◎√—高中80-90—透水沥青混凝土○○◎◎○◎◎◎√—高中80-90—绿色屋顶○○◎◎○●◎◎√—高中70-80好下沉式绿地○●◎◎○●◎◎√—低低—一般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低低—好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中低70-95好渗透塘○●◎◎○●◎◎—√中中70-80一般渗井○●◎◎○●◎◎√√低低——湿塘●○●◎○●●◎—√高中50-80好雨水湿地●○●●○●●●√√高中50-80好蓄水池●○◎◎○●◎◎—√高中80-90—雨水罐●○◎◎○●◎◎√—低低80-90—调节塘○○●◎○○●◎—√高中—一般调节池○○●○○○●○—√高中——转输型植草沟◎○○◎●◎○◎√—低低35-90一般干式植草沟○●○◎●●○◎√—低低35-90好湿式植草沟○○○●●○○●√—中低—好渗管/渠○◎○○●◎○◎√—中中35-70—植被缓冲带○○○●—○○●√—低低50-75一般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低中40-60—人工土壤渗滤●○○●—○○◎—√高中75-95好注:1●——强◎——较强○——弱或很小;2SS去除率数据来自美国流域保护中心(CenterForWatershedProtection,CWP)的研究数据。本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流程为:图6-2海绵城市设计流程路面和屋面径流雨水优先经过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雨水在此过程中进行过滤、沉淀等处理,待绿地雨水吸收饱和后多余雨水通过高于绿地的溢流雨水口进入雨水管网中;溢流进入蓄水池的雨水一部分经处理后进入清水池用于浇洒道路和绿化等,一部分错峰排放。当遇到强降雨时,超过雨水收集系统收集规模的雨水经市政雨水管网排走。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设计详图见LID设施总平面布置图及平剖面图。透水铺装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要求及相关环保部门要求,绿地雨水可就地入渗,人行道、非机动车通行的硬质地面、广场、停车场等宜采用透水地面。本项目考虑将部分人行道路、非机动车通行的硬质地面设置成透水铺装,加强雨水入渗,减少雨水的地表径流。透水铺装地面应设透水面层、找平层和透水垫层。透水面层可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面砖、草坪砖等;透水地面面层的渗透系数均应大于l×l0-4(m/s),找平层和垫层的渗透系数必须大于面层;面层厚度宜根据不同材料、使用场地确定,孔隙率不宜小于20%;找平层厚度宜为20-50mm,透水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50mm,孔隙率不应小于30%;铺装地面应满足相应的承载能力。透水铺装地面的透水能力会由于透水砖空隙的堵塞而减弱,原则上每年至少清扫一次,以恢复其渗透功能。下凹绿地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要求,绿地雨水可就地入渗,同时可设置绿地为下凹式绿地,受纳客体(道路及屋面)雨水,对客体雨水进行入渗。下凹式绿地周围道路高出绿地100-200mm,使绿地形成贮存容积,截留贮存较多的雨水,担负对雨水进行入渗的功能。当路面和绿地之间有隔离物时,应留有水道使雨水排向绿地。当绿地标髙低于道路标高时,雨水口宜设置在道路两边的绿地内,其顶面标高应高于绿地50mm的距离,这样保证了雨水口表面高度比路面低,即保证了雨水的储存容积,又能使大于重现期的降雨及时排走至雨水管网,避免绿地及项目区内出现淹积水的情况。雨水花园雨水花园一般做法自上而下依次为蓄水层、种植土层、中砂过滤层、透水土工布、过滤介质层(改良种植土滤料)、砾石排水层(含集水盲管)、砂土层、素土夯实层、原土层。其中蓄水层为300mm,内部设置雨水溢流设施;种植土层为300mm,种植土一般为腐殖土:沙土:原土=1:2:3,其渗透系数应大于5×10-5m/s,可根据渗透系数调整具体各项比例;透水土工布规格要求大于200g/m2;砾石层为200mm,砾石孔隙率应为35%~45%,有效粒径>80%,砾石层内敷设集水盲管,盲管采用PE软管材质,且盲管周围应包裹一层透水土工布,规格200g/m2,透水盲管的开孔率宜为5%左右,孔径宜根据盲管管径确定。图6-3大综合型雨水花园大样3)平面布置雨水花园利用景观绿化,结合设计地形进行布置。4)竖向设计a.雨水花园最小深度:H=H1+H2+H3+H4+H5+H6:式中:H1—设计持水层高度,mm;H2—种植土厚度,为满足灌木生长需求,mm;H3—砾石层厚度,mm;H4—厚砂土层厚度,mm;H5—过滤介质层厚度,mm;H6—中砂过滤层厚度,mm。b.纵向坡度设计本次设计的雨水花园结合汇水分区分散布置,单个雨水花园体量较小,无纵向坡度。植物设计植物是影响低影响开发设施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植物在LID设施中有雨水滞留、渗透和蒸腾作用,污染物拦截、固体颗粒沉降、生态修复、稳固土壤、审美等重要作用。植物的合理选择与配置对长期维持LID设施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考虑植物的美学、生态原则,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LID设施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及发挥的功能。LID植物的选择宜遵循以下几种原则:(1)科学性原则、美学原则、功能性原则。LID设施中的植物种类的选择与种植地点的生态环境相适应是LID设施中植物存活的基本保障,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宜以本土植物为主,本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长势较好,适应当地环境能力强,种植效果快,短期内有利于生态群落的稳定,也能节约LID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成本。(2)根据LID设施的结构、立地条件应与所选植物种类相适应,不同LID设施根据设施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如下凹式绿地的植物选择宜考虑耐涝能力和抗污染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其他的则根据前文所述的项目所在场地的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具体的种植种类,植物的选择要适应LID设施雨水滞留和雨水净化的功能。总体来说,植物的功能性应具有耐污染、抗污染能力、净化能力、周期性耐涝耐旱,同时也宜多年生植物优先选择则,满足LID长期或永久作用的功能。植物在搭配上要结合景观的设计需求进行搭配,使其能和项目的景观相辅相成,具有形式、意境、空间上的美感。本项目的植物优选了本土适宜的植物,其植物搭配如下表所示,植物配置详景观专业LID设施种植设计图。雨水回用系统设计雨水控制和利用系统设置雨水利用系统作为项目配套设施进入建筑小区和室内。安全措施十分重要,回用水是非饮用水,必须严格限制其使用范围,根据不同的用水标准要求,用于不同的使用目标,保证使用安全,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严禁雨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以任何方式连接,避免发生误接、误用。雨水利用系统包括:雨水入渗、雨水收集回用等。本项目采用以上方法对雨水进行综合利用。在雨水收集回用方面,本项目的雨水回用途径包括:绿化浇洒、道路广场浇洒、车库冲洗等。雨水回用系统设计(1)水质标准雨水回用水质标准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的规定(2)雨水收集方式项目内建筑屋面采用传统重力式屋面排水系统,雨水立管通过断接方式先进入雨水花园或下凹式绿地入渗,溢流雨水通过溢流口和雨水管网排入蓄水池中,在水池前端设置雨水预处理系统,经弃流后雨水进入雨水蓄水池,后经雨水深度净化系统净化杀菌后贮存于清水池中,用于绿化、道路冲洗等用途,弃流雨水排入污水管道。(3)雨水回用工艺流程雨水回用工艺流程见下图。下雨时,雨水通过雨水管网,进入预处理系统;由提升泵输送至雨水蓄水系统,再通过絮凝、过滤和消毒处理后,进入清水池;再按不同水质,由变频供水设备,将清水池内雨水提升至各用水场所。图6-4雨水回用工艺流程整套雨水调蓄回用工艺完整、合理、科学,兼顾了雨水的预处理、储存、净化、回用、节能等各个方面。系统控制方面,采用独特的雨水控制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可以做到对各水池液位进行监控,对水泵及净化设备的控制。同时监控供水、排水、补水等情况。(4)雨水设计用量W5W式中:qi——第i种用水户的日用水定额(m3/d),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和《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ni——第ity——用水时间,宜取3.0d(5)雨水处理机房设计雨水处理机房设在地下室内,主要功能包括雨水过滤、消毒、清水储存和变频供水设备等。机房内设置基本的照明及通风,机房排污排至机房外排污井内。机房内电控柜对整个雨水收集系统及回收系统主要设备进行监控,并实现整个系统的工艺处理过程。电控柜可选配人机界面,能结合现场情况进行系统控制设定,确保系统出水水质。电控柜显示齐全有各用电设备运行、停止、高低液位等。清水池补水管的管口应有足够的空气隔断时,自来水补水管可在倒流防止器的上游接出。雨水回用系统及机房设置在地下室内,雨水调蓄池及水处理机房大样图均在海绵城市专篇内表达。LID设施维护与监测低影响开发(LID)设计较传统设施来说维护费用较低,但维护的技术要求却比较高。培养一支专业的雨水设施维护和监测的团队对于设施成功有效地运作至关重要。基本要求:4)应加强低影响开发设施数据库的建立与信息技术应用,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并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与运行提供科学支撑。LID设施维护LID1)每年定期添加天然硬木材作为土壤覆盖层抑制杂草和保持水分。2)每过几年检查土壤覆盖层的厚度,如过厚则需移除多余覆盖材料。3)与任何花园维护一样,这些雨水设施需要定期除杂草。4)根据不同的设施要求,按需要定期剪草。7)强径流可能造成设施土层的侵蚀,这需要及时对侵蚀的部位进行修理或补救措施,以防止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8)定期清理雨水设施上累积的垃圾和碎屑,检查溢流装置是否阻塞。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常规维护频次及时间要求:表6-2低影响开发安设施常规维护频率低影响开发设施维护频率备注透水铺装检修、疏通透水能力2次/年(雨季之前和期中)-下沉式绿地检修2次/年(雨季之前和期中)植物生长季节修剪1次/月指侠义的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检修、植物养护2次/年(雨季之前和期中)植物栽种初期适当增加浇灌次数;不定期的清理植物残体和其他垃圾蓄水池检修、清淤2次/年(雨季之前和期中)每次暴雨之前预留调蓄空间海绵城市设计计算成果设计调蓄容积雨水收集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要结合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建设,遵循建设工程地面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的原则,严格按照《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和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雨水收集利用的设计规模一般采用容积法进行计算,根据设计降雨量厚度,并结合工程项目内所有汇水面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W=10HαF式中:——设计调蓄容积,(m3);α——综合雨量径流系数,按表5-1各种下垫面加权平均计算;H——设计日降雨量(mm),公建用地取32.7mm;——汇水面积(hm2),31333.99m2;由上可知本项目用地W=706.26m3,由计算结果可知项目雨水收集设计规模不应小于706.26m3。LID设施调蓄计算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雨水处理规模:建设项目内绿地面积为4428m2,主要沿着道路及建筑边沿设计下凹式绿地,以便收集利用屋面与路面径流雨水,下凹绿地设计面积约为1192.5m2。绿地内雨水口高于绿地200mm,即有效存水深度取200mm。绿地中雨水存水厚度高于溢流雨水口时,雨水从绿地雨水口排走进入雨水管网。则下凹式绿地雨水处理规模W1为:W1=S下凹绿地×H有效水深=1192.5*0.20=238.5m³透水铺装用地设有透水铺装,透水铺装面积为3364m2,透水铺装地面的径流系数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取0.35,设计降雨量32.7mm,透水铺装雨水处理规模W2为:W2=S透水铺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