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文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尚文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尚文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尚文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尚文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PAGE教育大道高职城段道路建设项目二期工程尚文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1.1项目区位及背景区位图目前,重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城一期正在建设如火如荼,规划区范围内拟选址进驻院校项目3件,一期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教舍已投入使用,二期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拟进驻,学校的进驻首先基础设施需完善,故周边的道路建设迫在眉睫。教育大道是重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城的中轴线,是南北向的主干道,服务职教城东西两侧地块,肩负着重要的交通及服务功能,道路全长约10公里,北接龙洲湾龙洲大道和现状箭河路形成的交叉口,南接百节社区。教育大道分为三段:其一为教育大道A段(现已通车),其二为教育大道一期(K2+860~K3+959.786段,目前也已建成通车),其三为本次设计的尚文大道一期道路工程。尚文大道作为职教城的中轴主干道,对两侧地块开发建设承担至关重要的作用,尚文大道建设十分必要。1.2工程简况教育大道为重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城南北向的主干路,北接龙洲湾,南至外环高速北侧,全长约10公里,尚文大道为教育大道的一段。本次设计范围为尚文大道工程前半段,起点接教育大道一期终点,与现状横九路平交,由北往南经规划云城路、马坝坪支路、横十路、横十一路、横十二路、横十三路、尚文大道一支路、尚文大道二支路、横十四路、尚文大道三支路、H9路、尚文大道四支路、止于横十五路,全长约2800m。尚文大道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为60km/h,标准路幅宽44m,车行道宽25m(含中分带宽3m),双向6车道。其中前八百多米道路底下含综合管廊长约0.83km,综合管廊结构外尺寸为7.9m×3.8m,分电力仓、综合仓和燃气仓;含人行天桥5座(其中一座为景观人行桥,平面布置为发散型拉索环形构造;其余四座平面布置为工字型);含排水箱涵一座(长度L=55.4m,BxH=8.0x3.5m双孔涵洞)。1.3卷册划分及文件组成本次为尚文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其内容按专业分成以下九册: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桥梁工程第三册排水工程第四册照明工程第五册电力工程(土建部分)第六册通信工程(土建部分)第七册交通工程第八册景观工程第九册综合管廊工程第一分册总体工程第二分册结构工程第三分册电气工程第四分册监控与报警工程第五分册通风工程第六分册消防工程第七分册标识工程本册为第一册《道路工程》,其余部分见另册。1.6对初设审查专家意见(道路部分)的执行情况1)补充和更新部分规范,如:《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T-064-2022)等。回复:执行审查专家意见,补充《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和更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T-064-2022)。2)本道路下放为已建综合管廊,需明确管廊周边的路基压实要求和注意事项。回复:执行审查专家意见,在说明中明确管廊周边的路基压实要求和注意事项。3)应充分计入边坡反压土石方数量、道路边坡与接顺道路之间平场的土石方数量。回复:执行审查专家意见,经核实边坡反压土石方、道路与接顺道路间平场的土石方数量已按道路路基土石方标准压实一并计入。4)片区土石方考虑整体调用,综合考虑。回复:执行审查专家意见,在土石方章节明确片区土石方考虑整调用。5)健身步道边缘紧靠路缘石,应综合考虑后期实际使用效果。回复:执行审查专家意见,将健身步道调整至人行道外侧,施工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景观要求进行适当调整。二、设计依据及技术规范2.1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工程范围1:500现状地形图(2022年9月份)(3)重庆市主城区李家沱组团V标准分区(部分)、W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9年11月)。(4)现场踏勘及周边相关调查资料。(5)《重庆职业技术教育城教育大道工程-教育大道K2+860-K3+959.786段》施工图设计文件。(6)重庆市巴南区水务局关于巴南区一品河燕子岩~杨家沟河段滨河路项目及马坝坪、长凼子沟河道改道工程涉河建设方案的批复(巴南涉河【2015】9号)。(7)由业主牵头,水利设计院出具的巴南河道变更方案(2020.02.05)(8)《职教城二期道路及场平优化工程设计文件》(重庆市勘测院,2019年11月)(9)《巴南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18.06)及其变更文件。(10)《教育大道高职城段道路建设项目二期工程(K0+000~K2+800)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重庆607勘察实业总公司,2015.08)(11)《尚文大道工程高边坡支护设计方案安全专项论证意见》(2020.11)(12)业主提供周边道路(云城路、横十路、横十一路、横十二路、横十三路、尚文大道一支路、尚文大道二支路、横十四路、尚文大道三支路、尚文大道四支路、横十五路)平纵设计资料(中间资料)。2.2采用的规范标准国家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5年版)《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版)《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11)《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建设部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2019版)《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9)《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交通部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适用于车行道路面设计)《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1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地方规范:《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T-064-2022)《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J50T-029-2019)《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2.3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根据《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第7.1.4条,明确本项目不存在违反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形。三、建设条件3.1气象、水文巴南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云雾多、日照少。春季回暖早,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气候炎热而漫长,降水集中,常有伏旱,湿度大;秋季降温快,多秋绵雨;冬季气温暖和而短暂。区内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为16.5~18.5℃,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1℃(1975.2.15)。夏季长达4个月以上,盛夏多连晴高温天气,伏旱突出,十年八遇,7~8月平均气温26℃~28℃,最高气温为44.5℃(2006.8.16)。区内降水充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1163.3mm左右(详见表1-1),历史最大年降雨量1357.7mm(1986年),年最小降雨量740.10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日最大降雨量300mm(2007.7.17)。降水集中在每年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7、8月多暴雨。场地中有一条季节性河流,宽度2~5m,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雨季水量充沛,旱季基本无水,除此之外无水库等其他地表水体。3.2地形地貌道路沿线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整体东高西低,地面高程238.00m~183.00m,相对高差55m,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地面坡角多在3~25°之间,局地形较陡,达35~45°。3.3水系本次设计范围内存在的现状水系:箭滩河由南往北贯穿高职城,两侧地块以箭滩河流域为低点向两侧发育两条支流:团结村泄洪通道和长凼子泄洪通道;箭滩河又名一品河,系长江右岸一级支流,源于綦江县天台山北麓棋盘石,流经巴南区仁流、安澜、一品、百节等场镇,在鱼洞老大桥处汇入长江。流域面积363.89km2,干流全长49.9km,平均坡降3.36‰,多年平均流量6.55m³/s,多年平均径流量2.06亿m³。流域内有跳石、龙岗两条大的支流。干流上游(安澜青台坎大桥以上)河床陡峻,集中落差多;中游(百节大桥至青台坎大桥)水面较宽,容蓄能力大,两岸土地肥沃,耕植发达,是一品街道的腹地;下游(河口至百节大桥)河床平缓,宽阔,常受长江洪水顶托。当长江遭遇20年一遇洪水时,工程一期河段起点洪水位为192.66m,工程二期河段起点洪水位为192.82m,工程终点洪水位为193.29m;当长江遭遇50年一遇洪水时,工程一期河段起点洪水位为194.83m,工程二期河段起点洪水位为194.97m,工程终点洪水位为195.43m;当长江遭遇100年一遇洪水时,工程一期河段起点洪水位为196.31m,工程二期河段起点洪水位为196.44m,工程终点洪水位为196.86m;3.4地质构造根据地勘资料显示,道路区地质构造属南温泉背斜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据道路分布区基岩露头的岩体量测统计,岩层产状为:倾向261°~278°,倾角59°~66°,优势产状为272°∠62°,层面多呈闭合状,属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一般。测绘过程中在场地中基岩露头处进行了构造裂隙产状的量测,统计如下:①裂隙Ⅰ:倾向为12~160,倾角为770~790,裂隙间距1.0~2.0m,微张,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无充填,不充水,贯通性长度2.0~4.5m,优势裂隙倾向为140,倾角为780,属硬性结构面。②裂隙Ⅱ:倾向为540~580,倾角为420~460,裂隙间距0.80~2.5m,微张,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无充填,不充水,贯通性长度1.5~3.5m。优势裂隙倾向为560,倾角为440,属硬性结构面。道路所在区域地形起伏,基岩面起伏随地形起伏基本一致,基岩界面一般在3~31°之间,局部地段达41~54°。3.5地层岩性根据地勘资料显示,道路区内分布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泥岩组成,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①素填土(Q4ml):杂色,成份由砂泥岩碎块石、粘性土及少量建筑垃圾组成。硬质物约占25~50%,粒径3~80mm,结构松散~中密,稍湿,均匀性差,由机械、人工抛填形成,该层主要分布于尚文大道K0+280~K0+960段道路右侧,为施工弃土抛填形成,结构松散~稍密,原有居民建筑及乡村公路沿线亦有分布,厚度较小,为房屋地基、路基回填形成,填龄超过10年,结构稍密~中密。②粉质粘土(Q4el+dl):红褐、黄褐色,主要由粘粒、粉粒组成,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呈软塑~坚硬状,厚度0.20m~7.10m。该层分布于道路区内绝大部份地段,在沟中农田处较厚,呈软塑~可塑状;在斜坡地段较薄,呈硬塑~坚硬状。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下伏于第四系素填土、粉质粘土之下,由砂岩、泥岩组成。③砂岩(J2s-Ss):黄灰、灰白色,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云母等,局部含泥质,中细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岩体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局部风化严重,呈砂土状;中等风化砂岩强度较高,岩芯较完整,呈柱状,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区内主要岩层,与泥岩呈互层状分布,局部分布较厚。④泥岩(J2s-Ms):紫红、暗紫色,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局部含砂质条带、灰绿色团块。强风化岩体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破碎、碎块状,中等风化泥岩较完整,岩芯呈柱状。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与砂岩呈互层状分布,为场区内主要岩层。3.6水文地质道路区地层结构由素填土、粉质粘土和下伏砂岩、泥岩组成。素填土、砂岩属透(含)水层;粉质粘土、泥岩为隔水层。场地主要地下水类型及分布如下:①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中,水流径流方式为大气降雨后向洼地地带汇聚储存,水位及水量受气候影响波动大,水头性质无压。主要赋存于低洼的槽沟内的土层中,水量小、水位不连续、变化大。②基岩裂隙水:水的储存形式以基岩强风化带裂隙,水量、水位随气候因素影响而相应敏感变化。由于地块开发形成的多级台阶,切穿强风化层,渗透条件好,水量极小,赋存时间短,具有就地排泄的特点。道路区属长期剥蚀丘陵斜坡地貌,局部地形变化较大,贮水条件差,大气降水后多形成地表径流经下水道向场外排泄,少部份下渗赋存于第四系素填土和基岩强风化带裂隙中,贮水条件较差。区内未见泉点等地下水露头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本场地透水层素填土渗透系数一般K=8~15m/d(经验值)。素填土、砂岩属透(含)水层;粉质粘土、泥岩为隔水层,砂、泥岩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透水性较好。在雨季施工必须对上部土层做好支护措施,在降水时应做好相应的止水工作。地下水对基础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地基土对基础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3.7不良地地质现象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道路区内无断层、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3.8周边建设情况现状道路:渝南大道D段已改造完成,教育大道一期已通车,起点横九路已通车,规划区内多条农村公路和机耕道;现状水系:以箭滩河由南往北贯穿高职城,两条支流:马坝坪泄洪通道和长凼子泄洪通道;周边地块建设情况:高职城一期2.3km2学校正在建设;周边情况:北侧为高职城一期,西侧为云计算产业园2.5km2,南侧为百节村。周边场镇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齐备。综合管廊:巴南区综合管廊敷设区域主要为龙州湾B区以及职教城片区,综合管廊总长度29.7Km;本次管廊建设范围为一纵路、燕尾山路、横十路、尚文大道,南北向连接成一条连通的综合管廊,总长度10.12公里;尚文大道铺设综合管廊的段落:K0+795.000~K3+835.000,长度约3.04km,综合管廊在尚文大道上共设置了44处对地接口。目前,综合管廊正在施工,预计2021年底建成,届时本项目才进场实施。3.8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确定3.8.1土层物理力学参数确定(1)素填土该层主要分布于尚文大道K0+280~K0+960段道路右侧,为施工弃土抛填形成,原有居民区和乡村公路沿线少量分布。原有建筑处的填土厚度薄,分布不均,对工程影响小,而施工区新近填土厚度大,均匀性较差,碎块石分布不均匀,力学性质差异大。填土成份不均,结构松散~稍密,承载力差异大。因素填土属新近填土,固结沉降变形较大。现状填土未发生完全固结,不提供承载力,其余参数根据地区经验:其天然重度19.0kN/m3(经验值),天然状态综合内摩擦角30°(经验值),摩擦系数取0.20(经验值);填土饱和状态下重度:19.50KN/m3(经验值),综合内摩擦角取24°(经验值)。(2)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天然重度18.87kN/m3,天然粘聚力27.09Kpa,天然状态内摩擦角14.68°,压缩模量3.99Mpa,压缩系数0.47Mpa-1,塑限20.75%,液限33.23%,液限指数0.34,塑限指数12.48。根据地区经验及同类型地层类比后综合确定,建议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取经验值12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25(经验值)。3.8.2岩石力学参数确定(1)强风化基岩:因厚度小,力学性能差,强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取300kPa(经验值),强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取350kPa(经验值)。(2)中等风化基岩:根据室内岩土测试成果按以下公式进行数理统计,并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E40-2007)附录A的有关要求执行。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式中:fi——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数据;n——数据的个数;rs——修正系数。根据以上原则,尚文大道工程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见下表。表3-1岩体参数指标建议值建议参数道路名称岩性天然重度(kN/m3)frk基底摩擦系数抗拉强度MPaΦ(°)C(MPa)容许承载力fa0(KPa)Ra(MPa)Rb(MPa)尚文大道高职城段二期中等风化砂岩24.3820.1914.920.60*0.2733.161.66900中等风化泥岩25.617.584.840.40*0.1231.030.71400注:①岩体抗拉强度按0.30折减,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以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按0.85折减,岩体内聚力标准值以岩石内聚力标准值按0.30折减。②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参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表3.3.3-1取值.Ra-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Rb-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中等风化砂岩岩体变形模量2722Mpa,弹性模量取2939Mpa,泊松比取0.20;中等风化泥岩岩体变形模量1476Mpa,弹性模量取1607Mpa,泊松比取0.34(岩体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折减系数0.70,岩石泊松比可视为岩体泊松比)。结构面抗剪强度根据工程地质类比法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3.1,按经验法确定,取值如下:Ⅰ组裂隙面抗剪强度C取50kPa,φ取19°、Ⅱ组裂隙面抗剪强度C取50kPa,φ取19°;中等风化泥岩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270kPa,中等风化砂岩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560kPa(注浆强度等级不小于M30);水平抗力系数:泥岩40MN/m3,砂岩150MN/m3。3.9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与评价3.9.1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据地勘资料表明,道路区内无断层、滑坡、泥石流、危岩等不良地质现象。岩土种类较简单,土层为素填土和粉质粘土,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岩体较完整,岩体为中厚~厚层状结构。强风化层基岩厚薄不均,风化裂隙发育;中等风化层基岩强度较高。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综上所述,道路区整体稳定,适宜拟建道路修建。3.9.2地震效应评价据地勘资料表明道路路基里程K0+170m~K0+280段覆盖层厚度为3.00m~4.50m、里程K0+280m~K0+480段覆盖层厚度为2.00m~15.40m、里程K1+300m~K1+340段覆盖层厚度为2.80m~4.30m、里程K2+320m~K2+360段覆盖层厚度为2.60m~3.90m、里程K2+620m~K2+680段覆盖层厚度为3.00m~4.60m,建筑场地类别属为Ⅱ类,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其余段覆盖层厚度为小于3.00m(局部个别覆盖层厚度超过3.00m,最厚达3.30m),建筑场地类别属为Ⅰ1类,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25s。当场地整平后按要求回填的压实填土应实测剪切波速,重新校核场地类别。拟建场地土层为素填土和粉质粘土,不存在饱和粉土和砂土,场地地下水不发育,加之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不存在砂土液化问题。填土路基当未压实处理时,在地震作用下填土易产生震陷变形,建议对填土进行压实处理。3.9.3道路分段评价1)里程桩号K0+000~K0+100m段(路堑段)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整平后,该段为挖方路段,左侧最大边坡高度18.40m的挖方岩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右侧最大边坡高度3.60m挖方岩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道路前进方向由北至南,该段场地主要为旱地、农田。道路分布区地层结构主要由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砂岩、泥岩组成。段场地主要为旱地、农田。道路分布区地层结构主要由素填土、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砂岩、泥岩组成。道路分布范围内现状地形起伏较小,地形坡角2~14°,岩土界面倾角一般2~14°,局部小范围达25°,地形较为平缓,道路纵向岩土界面不临空。道路左侧边坡结构以砂岩为主,上覆少量粉质粘土,边坡土层厚度小,主要为岩质边坡。道路右侧边坡结构以泥岩和砂岩岩质为主,上覆土层厚度为1.00~1.20m。边坡土层厚度小,主要为岩质边坡。根据岩层产状、岩体内裂隙产状及开挖后边坡要素作赤平投影图:左侧边坡:岩层产状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为顺向坡,裂隙Ⅰ、裂隙Ⅱ与边坡坡向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层面控制,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右侧边坡:岩层产状与边坡坡向反向,裂隙Ⅰ、Ⅱ与边坡坡垂直相交或斜交,故岩层产状、裂隙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高度较低,所以边坡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稳定。左、右侧边坡岩体类型属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边坡破裂角取60°。左、右两侧边坡采用设计坡率放坡可行,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该段道路开挖后为强风化基岩、中等风化基岩,其道路路基可采用素填土、基岩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2)里程桩号K0+100~K0+140m段(半挖半填段)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左侧将形成长约30m,坡向277°,最高约为2.10m的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该段右侧将形成长约35m,坡向97°,最高约为2.4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道路前进方向由北至南,该段场地主要为田地,地层结构主要由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砂岩、泥岩组成。道路左侧填土边坡分布范围内现状地形起伏较小,地形坡角3~10°,岩土界面倾角4~9°,填土沿原地面及岩土界面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性小,边坡高度较低,按照设计坡率1:1.50回填处理后边坡稳定。道路右侧为岩土质挖方边坡,边坡高度小(最高2.40m),按设计坡率岩层1:0.75;土层1:1.5放坡稳定。建议回填前将农田表层耕植土清除后压实基底后回填,路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粉质粘土、压实填土(经翻挖后分层碾压逐层检验合规范要求)作持力层。3)里程桩号K0+140~K0+390m段(路堤段)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基本为填方路段(左侧局部段形成最高2.0m的岩土质挖方边坡,边坡高度小,稳定),左侧最大边坡高度2.90m,右侧最大边坡高度11.5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道路前进方向由北至南,该段场地主要为旱地、农田。道路分布区和局部施工区。地层结构主要由素填土、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砂岩、泥岩组成。现状地形起伏较小,地形坡角2~18°,岩土界面倾角一般2~20°,局部小范围达25°,地形较为平缓,岩土界面不临空,道路两侧横向地形及岩土界面较为平缓,填土沿原地面及岩土界面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性小,按照设计坡率(第一级1:1.5,第二级1:1.75,两级边坡间留2m宽护坡道)放坡后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建议回填前将农田表层耕植土清除后压实基底后回填,路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粉质粘土、压实填土(经翻挖后分层碾压逐层检验合规范要求)作持力层。4)里程桩号K0+390~K0+600m段(半挖半填段)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将在该段拟建道路左侧形成最高约10.2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右侧形成最高约为11.60m的填方土质边坡,具体分析如下: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左侧将形成长约200m,坡向277°,最高约为10.2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结构以泥岩和砂岩岩质为主,上覆土层厚度为0.30~0.50m。边坡土层厚度小,主要为岩质边坡。边坡岩质部分赤平极射投影如下:左侧边坡岩层产状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为顺向坡,裂隙Ⅰ、裂隙Ⅱ与边坡坡向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层面控制,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该段右侧将形成长约200m,坡向97°,最高约为11.6m的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道路右侧横向地形及岩土界面较为平缓,填土沿原地面及岩土界面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性小,按照设计坡率(第一级1:1.5,第二级1:1.75,两级边坡间留2m宽护坡道)放坡后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K0+390~K0+600m段左侧为岩质挖方边坡,右侧为填土质边坡。左侧边坡岩体类型属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边坡破裂角取60°,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右侧边坡采用设计坡率放坡可行,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填方路基采用压实填土作为基础持力层,挖方道路路基可直接采用粉质粘土、基岩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5)里程桩号K0+600~K0+680m段(路堤段)该段为填方路段,左侧最大边坡高度6.8m,右侧最大边坡高度15.6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道路前进方向由北至南,该段场地主要为旱地、农田。道路分布区地层结构主要由素填土、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砂岩、泥岩组成。道路分布范围内现状地形起伏较小,地形坡角3~14°,局部呈台阶状,岩土界面倾角一般1~18°,横向地形较为平缓,岩土界面不临空,填土沿原地面及岩土界面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性小,按照设计坡率(第一级1:1.5,第二级1:1.75,第三级1:2,两级边坡间留2m宽护坡道)放坡后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建议回填前将农田表层耕植土清除后压实基底后回填,路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粉质粘土、压实填土(经翻挖后分层碾压逐层检验合规范要求)作持力层。6)里程桩号K0+690~K1+290m段(半挖半填段)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该段为半挖半填段。道路K0+690~K0+920段将在该段拟建道路左侧形成最高约16.5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右侧形成最高约为28.60m的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K0+920~K1+080段建道路左侧形成最高约10.2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为二级边坡;右侧形成最高约为27.80m的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K1+080~K1+290段建道路左侧形成最高约18.4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右侧形成最高约为26.90m的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具体分析如下:K0+690~K0+880段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场地主要为居民区、旱地,右侧有施工回填区域,地层结构主要由素填土、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砂岩、泥岩组成。该段左侧将形成长约200m,坡向275~278°,最高约为16.5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边坡结构以泥岩和砂岩岩质为主,上覆土层厚度为0.30~1.50m。边坡土层厚度小,主要为岩质边坡。边坡岩质部分赤平极射投影如下:该段左侧边坡岩层产状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为顺向坡,裂隙Ⅰ、裂隙Ⅱ与边坡坡向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层面控制,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右侧将形成坡向95~98°,最高约为28.60m的填方土质边坡。该段整体地形东高西低,岩土界面倾角一般,6~22°,岩土界面不临空,右侧施工区回填土对坡脚形成反压作用,填土沿原地面及岩土界面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性小,按照设计坡率(第一级1:1.5,第二级1:1.75,第三级1:2,两级边坡间留2m宽护坡道)放坡后,边坡稳定。K0+690~K0+880m段左侧为岩质挖方边坡,右侧为填土质边坡。左侧边坡岩体类型属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边坡破裂角取60°,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右侧边坡采用设计坡率放坡可行,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填方路基采用压实填土作为基础持力层,挖方道路路基可直接采用粉质粘土、基岩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K0+880~K1+080段该段场地主要为旱地,田地,地层结构主要由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砂岩、泥岩组成。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左侧将形成长约200m,坡向278~282°,最高约为10.2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边坡结构以泥岩和砂岩岩质为主,上覆土层厚度为0.40~1.10m。边坡土层厚度小,主要为岩质边坡。边坡岩质部分赤平极射投影如下:该段左侧边坡岩层产状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为顺向坡,裂隙Ⅰ、裂隙Ⅱ与边坡坡向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层面控制,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该段右侧将形成坡向98~101°,最高约为27.80m的填方土质边坡。该段整体地形东高西低,岩土界面倾角一般5~29°,路堤可能沿基岩面(粉质粘土层厚度小,0.6~1.50m)发生整体折线型滑动破坏。K0+880~K1+080段右侧边坡在暴雨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建议对该段边坡采用桩板挡墙或路肩墙进行支档。K0+880~K1+080m段左侧为岩质挖方边坡,右侧为填土质边坡。左侧边坡岩体类型属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边坡破裂角取60°,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该段右侧填方边坡建议采用桩板挡墙支挡,也可考虑采用路肩墙支挡。中风化基岩为挡墙基础持力层,先支挡后开挖。填方路基采用压实填土作为基础持力层,挖方道路路基可直接采用粉质粘土、基岩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K1+080~K1+290段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场地主要为旱地、田地,地层结构主要由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砂岩、泥岩组成。该段左侧将形成长约200m,坡向280~283°,最高约为18.4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边坡结构以泥岩和砂岩岩质为主,上覆土层厚度为0.30~1.00m。边坡土层厚度小,主要为岩质边坡。边坡岩质部分赤平极射投影如下:该段左侧边坡岩层产状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为顺向坡,裂隙Ⅰ、裂隙Ⅱ与边坡坡向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层面控制,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右侧将形成坡向98~102°,最高约为26.90m的填方土质边坡。该段道路横向地形较为平缓,岩土界面倾角一般3~15°,岩土界面不临空,填土沿原地面及岩土界面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性小,按照设计坡率(第一级1:1.5,第二级1:1.75,第三级1:2,两级边坡间留2m宽护坡道)放坡后边坡稳定。K1+080~K1+290m段左侧为岩质挖方边坡,右侧为填土质边坡。左侧边坡岩体类型属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边坡破裂角取60°,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右侧边坡按照设计坡率(第一级1:1.5,第二级1:1.75,第三级1:2,两级边坡间留2m宽护坡道)放坡后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填方路基采用压实填土作为基础持力层,挖方道路路基可直接采用粉质粘土、基岩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7)里程桩号K1+290~K1+360m段(路堤段)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为填方路段,左侧最大边坡高度2.6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右侧最大边坡高度8.7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该段场地主要为旱地、田地。道路分布区地层结构主要由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砂岩、泥岩组成。道路分布范围内现状地形起伏较小,地形坡角2~15°,局部呈台阶状,岩土界面倾角一般2~19°,地形较为平缓,岩土界面不临空,填土沿原地面及岩土界面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性小,按照设计坡率1:1.50放坡后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建议回填前将农田表层耕植土清除后压实基底后回填,路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粉质粘土、压实填土(经翻挖后分层碾压逐层检验合规范要求)作持力层。8)里程桩号K1+360~K1+470m段(路堑段)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整平后,该段为挖方路段,左侧最大边坡高度18.90m的挖方岩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右侧最大边坡高度3.30m挖方岩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该段场地主要为旱地、农田。道路分布区地层结构主要由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砂岩、泥岩组成。道路分布范围内现状地形起伏较小,地形坡角2~16°,岩土界面倾角一般2~17°,局部小范围达26°,地形较为平缓,道路纵向岩土界面不临空。道路左侧边坡结构以泥岩、砂岩为主,上覆少量粉质粘土,边坡土层厚度小,主要为岩质边坡。道路右侧边坡结构以泥岩和砂岩岩质为主,上覆土层厚度为0.50~1.70m。边坡土层厚度小,主要为岩质边坡.根据岩层产状、岩体内裂隙产状及开挖后边坡要素作赤平投影图,如下:左侧边坡:岩层产状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为顺向坡,裂隙Ⅰ、裂隙Ⅱ与边坡坡向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层面控制,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右侧边坡:岩层产状与边坡坡向反向,裂隙Ⅰ、Ⅱ与边坡坡垂直相交或斜交,故岩层产状、裂隙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高度较低,边坡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稳定。左、右侧边坡岩体类型属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边坡破裂角取60°。左、右两侧边坡采用设计坡率放坡可行,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该段道路开挖后为强风化基岩、中等风化基岩,其道路路基可采用素填土、基岩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9)里程桩号K1+470~K1+580m段(半挖半填段)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将在该段拟建道路左侧形成最高约8.3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右侧形成最高约为12.60m的填方土质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具体分析如下: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边坡结构以泥岩和砂岩岩质为主,上覆土层厚度为0.30~1.00m。边坡土层厚度小,主要为岩质边坡。边坡岩质部分赤平极射投影如下:该段左侧边坡岩层产状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为顺向坡,裂隙Ⅰ、裂隙Ⅱ与边坡坡向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层面控制,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该段右侧将形成坡向101~104°,最高约为12.60m的填方土质边坡。该段整体地形东高西低,岩土界面倾角一般3~14°,横向地形较为平缓,岩土界面不临空,填土沿原地面及岩土界面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性小,按照设计坡率(第一级1:1.5,第二级1:1.75,两级边坡间留2m宽护坡道)放坡后边坡稳定。K1+470~K1+580m段左侧为岩质挖方边坡,右侧为填土质边坡。左侧边坡岩体类型属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边坡破裂角取60°,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右侧边坡按照设计坡率(第一级1:1.5,第二级1:1.75,两级边坡间留2m宽护坡道)放坡后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填方路基采用压实填土作为基础持力层,挖方道路路基可直接采用粉质粘土、基岩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10)里程桩号K1+580~K1+750m段(路堤段)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为填方路段,左侧最大边坡高度18.2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右侧最大边坡高度17.6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该段场地主要为旱地、农田,其中K1+640~K1+680道路右侧为水田,土呈软塑~可塑状。道路分布区地层结构主要由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砂岩、泥岩组成。道路分布范围内现状地形起伏较小,地形坡角2~14°,局部呈台阶状,岩土界面倾角一般2~18°,地形较为平缓,岩土界面不临空,填土沿原地面及岩土界面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性小,按照设计坡率(第一级1:1.5,第二级1:1.75,两级边坡间留2m宽护坡道)放坡后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建议回填前将农田表层耕植土清除后再压实基底然后回填,(其中K1+640~K1+680道路右侧为水田,土呈软塑~可塑状粉质粘土,力学性质差,承载力低,变形大,需清除后再进行回填。)路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粉质粘土、压实填土(经翻挖后分层碾压逐层检验合规范要求)作持力层。11)里程桩号K1+750~K1+960m段(半挖半填段)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将在该段拟建道路左侧形成最高约15.50m的岩土质挖方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右侧形成最高约为22.30m的填方土质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具体分析如下:该段场地主要为旱地,水田,地层结构主要由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砂岩、泥岩组成。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边坡结构以泥岩和砂岩岩质为主,上覆土层厚度为0.40~2.60m。边坡土层厚度小,主要为岩质边坡。边坡岩质部分赤平极射投影如下:该段左侧边坡岩层产状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为顺向坡,裂隙Ⅰ、裂隙Ⅱ与边坡坡向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层面控制,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该段右侧将形成坡向100~106°,最高约为22.30m的填方土质边坡。该段整体地形东高西低,岩土界面倾角一般2~26°,路堤可能沿基岩面(粉质粘土层厚度小,0.60~2.10m)发生整体折线型滑动破坏。K1+750~K1+960段右侧边坡在暴雨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建议对该段边坡采用桩板挡墙或路肩墙进行支档。K1+750~K1+960m段左侧为岩质挖方边坡,右侧为填土质边坡。左侧边坡岩体类型属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边坡破裂角取60°,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该段右侧填方边坡建议采用桩板挡墙支挡,也可考虑采用路肩墙支挡,中风化基岩为挡墙基础持力层,先支挡后开挖。填方路基采用压实填土作为基础持力层,挖方道路路基可直接采用粉质粘土、基岩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12)里程桩号K1+960~K2+320m段(半挖半填段)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该段为半挖半填段。道路K1+960~K2+090段将在该段拟建道路左侧形成最高约14.4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右侧形成最高约为13.50m的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K2+090~K2+180段建道路左侧形成最高约17.6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右侧形成最高约为16.40m的填方土质边坡,为一级边坡。K2+180~K2+320段建道路左侧形成最高约18.8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为二级边坡;右侧形成最高约为14.10m的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具体分析如下:K1+960~K2+090段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场地主要为旱地,水田,地层结构主要由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砂岩、泥岩组成。该段左侧将形成长约150m,坡向282~284°,最高约为14.4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边坡结构以泥岩和砂岩岩质为主,上覆土层厚度为0.30~2.40m。边坡土层厚度小,主要为岩质边坡。边坡岩质部分赤平极射投影如下:该段左侧边坡岩层产状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为顺向坡,裂隙Ⅰ、裂隙Ⅱ与边坡坡向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层面控制,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该段右侧将形成坡向101~104°,最高约为13.50m的填方土质边坡。该段整体地形平缓,岩土界面倾角4~14°,岩土界面不临空,填土沿原地面及岩土界面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性小,按照设计坡率(第一级1:1.5,第二级1:1.75,第三级1:2,两级边坡间留2m宽护坡道)放坡后边坡稳定。K1+960~K2+090m段左侧为岩质挖方边坡,右侧为填土质边坡。左侧边坡岩体类型属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边坡破裂角取60°,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右侧边坡采用设计坡率放坡可行,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填方路基(K2+030~K2+090道路右侧为水田,粉质粘土呈软塑~可塑状,力学性质差,承载力低,变形大,需清除后再进行回填。)采用压实填土作为基础持力层,挖方道路路基可直接采用粉质粘土、基岩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K2+090~K2+180段该段场地主要为旱地,水田,地层结构主要由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砂岩、泥岩组成。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左侧将形成长约90m,坡向282~285°,最高约为17.6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边坡结构以泥岩和砂岩岩质为主,上覆土层厚度为0.50~1.10m。边坡土层厚度小,主要为岩质边坡。边坡岩质部分赤平极射投影如下:该段左侧边坡岩层产状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为顺向坡,裂隙Ⅰ、裂隙Ⅱ与边坡坡向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层面控制,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该段右侧将形成坡向102~105°,最高约为16.40m的填方土质边坡。该段整体地形东高西低,岩土界面倾角一般5~27°,路堤可能沿基岩面(粉质粘土层厚度小,0.3~0.8m)发生整体折线型滑动破坏,对剖面33-33’进行稳定性计算。K2+090~K2+180段右侧边坡在暴雨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建议对该段边坡采用桩板挡墙或路肩墙进行支档。K2+090~K2+180m段左侧为岩质挖方边坡,右侧为填土质边坡。左侧边坡岩体类型属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边坡破裂角取60°,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也可考虑采用路肩墙支挡,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该段右侧填方边坡建议采用桩板挡墙支挡,也可考虑采用路肩墙支挡。中风化基岩为挡墙基础持力层,先支挡后开挖。填方路基(K2+090~K2+160道路右侧为水田,粉质粘土呈软塑~可塑状,力学性质差,承载力低,变形大,需清除后再进行回填。)采用压实填土作为基础持力层,挖方道路路基可直接采用粉质粘土、基岩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K2+180~K2+320段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场地主要为旱地,地层结构主要由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砂岩、泥岩组成。该段左侧将形成长约160m,坡向281~285°,最高约为18.8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边坡结构以泥岩和砂岩岩质为主,上覆土层厚度为0.30~1.00m。边坡土层厚度小,主要为岩质边坡。边坡岩质部分赤平极射投影如下:该段左侧边坡岩层产状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为顺向坡,裂隙Ⅰ、裂隙Ⅱ与边坡坡向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层面控制,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右侧将形成坡向101~104°,最高约为14.1m的填方土质边坡。该段整体地形东高西低,岩土界面倾角一般3~14°,横向地形较为平缓,岩土界面不临空,填土沿原地面及岩土界面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性小,按照设计坡率(第一级1:1.5,第二级1:1.75,第三级1:2,两级边坡间留2m宽护坡道)放坡后边坡稳定。K2+180~K2+430m段左侧为岩质挖方边坡,右侧为填土质边坡。左侧边坡岩体类型属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边坡破裂角取60°,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右侧边坡按照设计坡率(第一级1:1.5,第二级1:1.75,第三级1:2,两级边坡间留2m宽护坡道)放坡后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填方路基采用压实填土作为基础持力层,挖方道路路基可直接采用粉质粘土、基岩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13)里程桩号K2+320~K2+370m段(路堤段)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为填方路段,左侧最大边坡高度2.8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右侧最大边坡高度10.4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该段场地主要为农田。道路分布区地层结构主要由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砂岩、泥岩组成。道路分布范围内现状地形起伏较小,地形坡角2~7°,岩土界面倾角一般2~6°,地形平缓,岩土界面不临空,填土沿原地面及岩土界面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性小,按照设计坡率(第一级1:1.5,第二级1:1.75,两级边坡间留2m宽护坡道)放坡后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建议回填前将农田表层耕植土清除后再压实基底然后回填,路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粉质粘土、压实填土(经翻挖后分层碾压逐层检验合规范要求)作持力层。14)里程桩号K2+370~K2+430m段(半挖半填段)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场地主要为居民区、旱地,地层结构主要由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砂岩、泥岩组成。该段左侧将形成长约50m,坡向281~285°,最高约为8.7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参考剖面37-37'),边坡结构以泥岩和砂岩岩质为主,上覆土层厚度为0.30~1.40m。边坡土层厚度小,主要为岩质边坡。边坡岩质部分赤平极射投影如下:该段左侧边坡岩层产状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为顺向坡,裂隙Ⅰ、裂隙Ⅱ与边坡坡向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层面控制,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右侧将形成坡向101~107°,最高约为5.4m的填方土质边坡。该段整体地形东高西低,岩土界面倾角一般3~6°,横向地形平缓,岩土界面不临空,填土沿原地面及岩土界面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性小,按照设计坡率(第一级1:1.5,第二级1:1.75,第三级1:2,两级边坡间留2m宽护坡道)放坡后边坡稳定。K2+370~K2+430m段左侧为岩质挖方边坡,右侧为填土质边坡。左侧边坡岩体类型属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边坡破裂角取60°,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右侧边坡按照设计坡率(第一级1:1.5,第二级1:1.75,第三级1:2,两级边坡间留2m宽护坡道)放坡后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填方路基采用压实填土作为基础持力层,挖方道路路基可直接采用粉质粘土、基岩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15)里程桩号K2+430~K2+530m段(路堤段)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为填方路段,左侧最大边坡高度18.2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右侧最大边坡高度18.4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该段场地主要为旱地、水田。道路分布区地层结构主要由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砂岩、泥岩组成。道路分布范围内现状地形起伏较小,地形坡角2~7°,局部呈台阶状,岩土界面倾角一般2~8°,地形较为平缓,岩土界面不临空,填土沿原地面及岩土界面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性小,按照设计坡率(第一级1:1.5,第二级1:1.75,两级边坡间留2m宽护坡道)放坡后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建议回填前将农田表层耕植土清除后再压实基底然后回填,(其中K2+450~K2+500全段路基为水田,表层有淤泥,呈流塑~可塑状力学性质差,承载力低,变形大,需清除后再进行回填。)路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粉质粘土、压实填土(经翻挖后分层碾压逐层检验合规范要求)作持力层。16)里程桩号K2+530~K2+800m段(半挖半填段)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场地主要为旱地,田地,地层结构主要由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砂岩、泥岩组成。该段左侧将形成坡向280~283°,最高约为13.4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局部区段为填方边坡,边坡高度小。挖方边坡结构以泥岩和砂岩岩质为主,上覆土层厚度为0.30~1.20m。边坡土层厚度小,主要为岩质边坡。边坡岩质部分赤平极射投影如下:该段左侧边坡岩层产状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为顺向坡,裂隙Ⅰ、裂隙Ⅱ与边坡坡向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层面控制,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拟建道路按设计高程开挖整平后,该段右侧将形成坡向104~108°,最高约为12.6m的填方土质边坡。该段整体地形平缓,岩土界面倾角3~13°,岩土界面不临空,填土沿原地面及岩土界面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性小,按照设计坡率(第一级1:1.5,第二级1:1.75,两级边坡间留2m宽护坡道)放坡后边坡稳定。K2+530~K2+800m段左侧为岩质挖方边坡,右侧为填土质边坡。左侧边坡岩体类型属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边坡破裂角取60°,按设计坡率1:0.75放坡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右侧边坡采用设计坡率放坡可行,据需要在坡脚设置固脚墙,对坡面进行绿化处理,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填方路基采用压实填土作为基础持力层,挖方道路路基可直接采用粉质粘土、基岩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17)道路周围临近建(构)筑物影响评价拟建道路沿线已征地,局部房屋暂未拆迁,施工工程中控制爆破施工,同时做好对临近建筑物和输电线路的保护和观测措施。对道路分布沿线的输电设施施工前应协调电力部门对该其进行搬迁。3.10地基评价3.10.1地基均匀性评价①素填土主要分布于尚文大道K0+280~K0+960m段施工区弃土,居民区和乡村公路沿线也有少量分布。原有建筑处的填土厚度薄,分布不均,对工程影响小,而施工区弃土为新近填土厚度大,均匀性较差,碎块石分布不均匀,力学性质差异大。经夯实处理或对新近素填土进行级配和夯实处理后可作路基持力层;经夯实处理的素填土,可作路肩矮墙等低矮支挡结构的基础持力层。②粉质粘土均匀性好,承载力较高,稳定性较好,可选作路基土持力层。对于农田、鱼塘表层的软塑~流塑状态的粉质粘土,须清除后再压实然后回填。③强风化基岩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均匀性一般,但承载力相对较高,可直接选作路床持力层;中等风化基岩层位稳定、厚度大、均匀性好,分布广泛,力学性能良好,是路基良好的基础持力层。作为基础持力层时应考虑其基础埋置深度,应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要求。3.10.2地下水作用评价①道路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钻孔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根据水质分析结果结合区域经验,地下水、土对基础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钢结构有微腐蚀性。②雨季期间填土层有形成局部滞水条件,岩石裂隙中存在裂隙水;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受其它因素影响发生变化(施工期爆破使岩体完整性降低、裂隙张开度加大、施工用水入浸降低结构面抗剪强度等影响)。③雨季施工工程中注意采取相应的降水、排水措施。3.10.3特殊土评价该场地特殊土为素填土和软塑~流塑状的粉质粘土,填方路堤段填土厚度较大,结构松散~稍密,自重固结未完成,易产生过量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路基回填时需经翻挖后分层碾压逐层检验后检验符合规范要求;道路局部填方区农田、鱼塘表层分布有软塑~流塑状的粉质粘土,力学性质差,承载力低,变形大,需清除后再进行回填。3.11结论与建议①场区内无断层、滑坡、崩塌、地下采空区及泥石流等不良地区作用。②道路沿线区域已有建筑物调查得知:地下水对基础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钢结构有微腐蚀性;地基岩土对基础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钢结构有微腐蚀性,勘探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存在,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③场地地貌单元单一、岩土类别较少,岩层倾角较陡,土石工程分级为Ⅱ~Ⅴ级。建筑场地属抗震一般地段。④沿线陡坡地形少,挖填方高度较大,第四系土体稳定,沿线自然斜坡稳定,适宜修建拟建道路。四、主要技术标准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和《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并结合规划,考虑与周边道路的衔接,得到该道路技术标准如下:道路主要技术标准分类规范值尚文大道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城市主干路设计行车速度40~60km/h60km/h最小平曲线半径(m)150600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5050最大纵坡(%)一般值53极限值7凸型竖曲线半径一般半径(m)20003000极限半径(m)1400凹型竖曲线半径一般半径(m)15004000极限半径(m)1000设计荷载桥梁城-A级,人群荷载3.6KN/m2城-A路面BZZ-100BZZ-100路拱横坡1.5%~2.0%1.5%道路标准路幅—44m(双向六车道)停车视距(m)7575抗震设防烈度6级6级五、工程设计5.1平面设计教育大道是重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城的中轴线,是南北向的主干道,服务职教城东西两侧地块。本次设计尚文大道是教育大道的一段,是南部高职功能片区“四纵五横”骨架干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线位位于箭滨二路与渝南大道之间,其东距规划渝南大道(快速路)约350m~550m,西距箭滨二路(次干路)380m~550m,部分路段紧邻箭滩河。规划线位合理、线形平顺。平面设计图本次设计尚文大道道路工程一期平面线型完全与规划一致,起点接教育大道一期终点(坐标X=44844.685,Y=59960.707),与规划横九路平交,由北往南经云城路、马坝坪支路、横十路、横十一路、横十二路、横十三路、尚文大道一支路、尚文大道二支路、横十四路、尚文大道三支路、H9路、尚文大道四支路、止于横十五路(坐标X=42094.954,Y=59443.449),全长2800m。全线共设置一处平曲线,圆曲线半径为2000m,未设置缓和曲线。5.2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图本次设计道路纵坡主要受教育大道终点设计标高(229.0m)及箭滩河100年一遇的洪水位标高(196.86m)控制。在参照控规的基础上,充分遵从《职教城二期道路及场平优化工程》(重庆市勘测院2019年11月)的研究成果,本次方案设计道路纵坡与市勘测院的3D城市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设计范围内共设置4段纵坡,坡度分别为-0.5%(前坡接顺段)、-3.0%、-0.5%和-0.8%,相应坡长分别为40m(前坡接顺段)、374m、814m和1572m,竖曲线半径为3000m、4000m和40000m。5.3横断面设计路幅分配考虑规划路幅宽度、周边用地性质、道路服务功能、管网布设需求、土石方量大小和经济合理的原则来确定路幅分配布局,尚文大道规划为双向八车道,其路幅分配如下:控规预留标准横断面图44m=2.75m(人行道)+2.75m(生物滞留带)+15m(车行道)+3m(中分带)+15m(车行道)+2.75m(生物滞留带)+2.75m(人行道)本次设计根据交通预测结果,路段车流量为4800pcu/h,在设计年限内,尚文大道服务水平在C级,服务功能良好,能够保证周边交通出行需求。所以本次设计将尚文大道确定双向六车道,并保留远期控规预留拓宽成双八的可能性。标准横断面图路幅分配为:44m=1.5m(健身步道)+3.5m(人行道)+4.0m(生物滞留带)+11.5m(车行道)+3m(中分带)+11.5m(车行道)+4.0m(生物滞留带)+3.5m(人行道)+1.5m(健身步道)主线路拱横坡为双向坡,车行道坡度为1.5%,人行道横坡采用2.0%。5.4超高、加宽5.4.1超高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的要求,设计速度为60km/h的道路圆曲线半径小于600m处设置超高。教育大道本次设计路段最小圆曲线半径为2000m,根据规范要求可不设置超高。5.4.2加宽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的要求,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在圆曲线内侧设置加宽。教育大道本次设计路段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为2000m,根据规范要求均可不设置加宽。5.5路基设计由于道路周边地块均为高职城用地,两侧地块开发时序暂未确定,本次设计边坡按永久性考虑,考虑到道路成型后的景观效果本次设计设置蜂巢格式生态护坡及植草护坡。5.5.1一般路基设计(1)填方路基根据高职城的地块开发需要,教育大道两侧的地块将进行场平,考虑到与两侧地块的衔接,本次设计的教育大道高填方段采用填方路基形式,不采用桥梁结构。当填方高度H≤8m时,边坡为1:1.5;当填方高度8<H≤16m时,边坡为1:1.75;当填方高度H>16m时,边坡为1:2;两级边坡间留2.0m宽边坡平台,平台坡度为2.0%。本次设计尚文大道填方路堤多位于冲沟区域,其路堤底部的填料尽量选用透水性、耐水性较好的粒类土。尤其是桩号K2+500~K3+200段,属临河路段,且现状地貌低于箭滩河百年一遇洪水位(196.68m),其路堤应采用透水性及耐水性较好的填料回填,有条件下亦可采用填石路堤。对于现状地貌横坡较陡,正常路堤填筑欠稳的路堤,本次设计采用放缓边坡和反压护道的方式进行处理,具体详见图S-D-11道路逐桩横断面设计图。(2)挖方路基道路两侧挖方地段在具有放坡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两侧用地开发采用如下开挖方式:土质边坡和强风化岩层采用1:1.5坡比开挖;中风化岩层采用1:0.75开挖;两级边坡间留2.0m宽边坡平台,平台坡度为2.0%。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排水防渗工作。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路基底若有超挖,超挖回填部分应填筑碎石或砂卵石。尚文大道为高职城片区服务兼交通功能的城市主干路,是职教城片区规划路网的中轴线,区政府及业主对道路景观要求较高,在尚未明确地块开发标高的情况下,本次设计考虑尽量保证道路两侧边坡的平整,所以施工单位在岩质挖方边坡开挖施工时,在挖至设计破面2.0m范围内尽量采用机械或人工凿打,以确保岩质挖方边坡的平整。(3)零填零挖路基对于不填不挖路基的处理,由于土质成分含水量较大,直接碾压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用换填或翻挖晾晒后掺5%(干土质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后再碾压,换填或碾压厚度为路床以下30~80cm。(4)陡、斜坡路堤及半填半挖路堤设计对于现状地面起伏较大的路段,为确保路堤稳定,需要对陡、斜坡路堤和半填半挖之填区路堤进行处理。当地表坡度陡于1:5时,要求在原地表开挖成向内倾斜2~4%的反向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m,当地表坡度陡于1:2.5且路堤边坡高度大于8m时,为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过大造成路面拉裂破坏,除要求开挖台阶外,还应在沟槽底面以下铺设3层土工格栅。当为半填半挖路基时,格栅应伸入挖方段不小于10m,伸入填方区不小于20m。对于半填半挖路基,当挖方区为土质时,路床范围土质应挖除换填,填方区宜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砂砾类土填筑。而对于综合管廊实施所形成的陡坡路基,本次设计按拼宽路堤处治,具体做法详见图S-D-11道路逐桩横断面设计图及图S-D-33拼宽路基处理大样图。5.5.2特殊路基设计软弱路基处理,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对稻田、池塘及河沟地段的淤泥深度大于3.0m,采用清除表层腐植土后抛片石挤淤处理,以提高地基的强度,清除表层软土1.5~2.0m,采取抛片石,将片石抛出清淤面0.5m后,再用重型压路机(加振力不小于40T)将片石压入软基中并反复碾压直到路基稳定,再换填挖方中土石方,后应满铺50cm的砂砾垫层作为过渡层。对稻田、池塘及河沟地段的淤泥深度小于3.0m时,采用先清淤后填筑的方式处理。即先排干道路区水田及鱼塘里地表水,清除掉地表上覆松软土层和地形低洼处水田和鱼塘里表层流塑~软塑状土层,并晾干路基;接着逐层回填挖方中土石方,逐层碾压。对于抛填土路段,本次设计考虑有条件强夯的采用强夯处治,抛填土厚度较大的,对其进行局部翻挖后强夯,再分层回填碾压;对高填路堤有条件强夯的亦考虑强夯处治,以加速路基沉降固结,减少后期沉降。对于无开挖条件的抛填土路段(桩号K0+320.000~K0+660.000段)采用碎石桩处治,具体详见S-D-36碎石挤密桩处治大样图和S-D-11逐桩横断面设计图。据业主反馈,桩号K0+795.000~K2+795.924段新近填土为已建综合管廊项目填土,该新近填土已按路基压实要求进行回填碾压,本次设计可将该新近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故本次设计不对桩号K0+795.000~K2+795.924段新近填土进行处治,施工单位在进场前应对已填路基进行检测,在压实度及承载力均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方可继续实施本项目的路基和路面结构。根据现场踏勘及业主反应,现场局部堆砌有生活及建筑垃圾,由于现场人工活动频繁,地形地貌变化较大,未能明确生活及建筑垃圾堆砌地点及方量,本次设计根据踏勘情况(生活及建筑垃圾主要分布于K0+520~K0+580右侧),考虑对其进行翻挖换填处治;处治范围及方量为暂估,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最终工程量以现场实际收方为准。5.5.3路基排水设计本次道路永久排水主要通过路面纵坡、横坡与市政排水系统形成。道路实施时形成的临时边坡仅考虑临时排水,道路沿线设置临时排水沟及临时排水管形成临时排水系统。临时排水沟有三种,分别为排水边沟、截水沟及盖板边沟。盖板边沟适用于挖方边坡坡底,排水边沟适用于填方边坡坡底,截水沟适用于高挖方边坡距离坡顶线水平5m距离处。具体尺寸详见边沟设计大样图。在排水沟收水无法排除的情况下,采用临时排水管涵过街后,接入下游排水系统。临时排水管涵尺寸是根据其汇水面积计算后确定的,其标高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由于项目场地周边人工活动明显,施工单位实施期间若地形变化较大,则临时排水系统可与设计沟通后根据现场实际另行考虑,但须保证道路实施时临时排水通畅,路基范围不积水。5.5.3路基边坡防护由于道路两侧地块的开发时序暂未明确,本次设计边坡均暂按永久性边坡考虑,同时考虑到后期地块开发后,两侧边坡基本不存在,其边坡近期的防护成本不宜太大。本次设计考虑岩质边坡采用TBS生态护坡,土质边坡采用植草护坡。边坡防护范围可根据周边地块的开发进度进行适当调整。5.6现状道路保通设计根据业主反馈的职教城片区路网最近建设计划,尚文大道与两侧横向主次干路基本同时开工建设,为节约项目的建设成本,场地周边现在便道保通应由代建单位统筹协调考虑。本次设计仅对项目起点处现状平交口进行保通设计。起点处由于综合管廊的开挖仅影响现有横九路平交口交通,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管廊开挖实际情况对现有交通进行保通,工程量以现场实际收方为准。5.7交叉口设计(1)主-次-支路网结构交通转换的衔接主-次-支路网各类交叉口的功能和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GB3①主-主交叉口应满足主干路主要流向车流畅通、能以中等速度间断通行、以交通功能为主,并应符合主干路的基本要求。=2\*GB3②主-次交叉口应满足主干路畅通及次干路-主干路间转向交通需求、能以中等速度间断通行、以集散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次干路局部生活功能,并应符合主、次干路的要求以及交叉口通行能力与转向交通需求相匹配的要求。=3\*GB3③主-支交叉口应满足主干路畅通、能以中等速度连续通行,支路应右转进出主干路,有必要时,经论证可选用其他相交形式;主干路应以交通功能为主,支路应以生活功能为主,并应符合主、支道路的要求。本次设计对平交口进行了拓宽渠化设计。平交道口采取红绿灯控制,进、出口段根据车行要求设置左、右转弯专用车道,经过道口节点的渠化设计,使道口的通行能力与路段运行能力协调一致。进口左转车道宽度:3.25m;进口右转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