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标准_第1页
99.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标准_第2页
99.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标准_第3页
99.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标准_第4页
99.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6164.1-201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69号令: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80号令:关于废止和修改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培训等领域十部规章的决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59号令: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务院第352号令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安监总厅管四〔2014〕37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的通知AQ3028-2017化学品生产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3-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8958-2009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CWB253-2018NOSA综合五星系统指南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资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包括:各类存在进出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设备、塔器、管道、容器、炉膛等内部。深度大于1.2米的封闭或敞口空间。并非为长时间作业而设计的空间。地下或地下构筑物通风不良的局限区域。进入计划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控制并保护人员免遭有限空间作业危害的综合管理计划。职责安全环保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实施。生产技术部负责本标准的归口管理及相关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发电部负责做好有限空间作业隔离措施。(与系统独立的有限空间作业由作业实施部门或单位自行制定并实施施工安全措施)。检修部负责相关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协助外委单位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并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现场管理,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票的流程办理与保管(包括单独外委施工项目),保管期限不少于1年。相关人员职责工作负责人职责4.5.1.1 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4.5.1.2针对作业内容,对有限空间进行危害识别,并针对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作业方案及安全防护措施。4.5.1.3负责检查工作票和施工方案中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安全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条件;确认有限空间检测结果满足安全作业条件。4.5.1.4确认工作成员、监护人的上岗资格。4.5.1.5工作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对作业人员给予必要的安全防护指导。4.5.1.6 在有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不符合准入的情况时,终止进入。4.5.1.7 有限空间作业完成后,在确定改造成员及所携带的设备和物品均已撤离后终止准入。4.5.1.8 对应急救援服务、呼叫方法的效果进行检查、验证。4.5.1.9 对未经准入又试图进入或已进入有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工作成员职责4.5.2.1 接受培训及安全教育,持证上岗。4.5.2.2 在作业前应充分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安全措施。确认工作票和有限空间作业票已许可开工,监护人已到场监护后方可进行作业。4.5.2.3 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4.5.2.4 与监护人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4.5.2.5 在准入的有限空间作业且发生下列事项时,应及时向监护者报警或撤离密闭空间:a)监护人和工作负责人下达了撤离指令。b)探测到必须撤离的情况或监护人发出撤离信息。监护人职责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懂急救知识,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和对进入者安全、健康的影响具有能警觉并判断工作成员异常行为的能力,接受培训及安全教育,持证上岗。清楚应急联络电话、安全淋浴、出口、报警器和外部应急装备的位置,准确掌握工作成员的数量和身份。4.5.3.3应随身携带有限空间作业票和施工方案,并负责保管。4.5.3.4在工作期间,履行监测和保护职责,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适时与工作成员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信息交流;在紧急情况时向工作成员发出撤离信息。监护人在履行监测和保护职责时,不能受到其它职责的干扰。4.5.3.5 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命令工作成员立即撤离有限空间,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应急救援工作:a)发现禁止作业的条件;b)发现工作成员出现异常行为;c)有限空间外出现威胁工作成员安全和健康的险情;d)监护人不能有效地履行职责。4.5.3.6对未经允许靠近或试图进入有限空间者予以警告并劝离,如果发现未经允许进入有限空间者,应及时通知工作成员和工作负责人。4.5.4审批人职责4.5.4.1审查作业票危险因素控制措施是否完善。4.5.4.2到现场了解有限空间内外情况。4.5.4.3督促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本标准依据的管理流程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审批流程(见附录B)。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流程作业班组(或外委单位)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作业部门分管领导审核→对应工作票签发人审核→安环部审批→公司副总工程师批准5.1.1.2第一类有限空间作业由安环部进行审核批准,第二类有限空间作业由公司副总工程师以上领导审核批准。有限空间的分类封闭或半封闭设备:如储罐、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工程、暗沟、涵洞、地坑、污水池、下水管、管道阀门井等;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浆池、料仓、原煤仓等;第一类有限空间:经定时监测和持续进行机械通风,能保证人员安全的有限空间作业。具体部位如:除氧器及水箱、凝汽器、高、低加热器、除盐水箱、补水箱、汽包、连排、定排、小机排汽管道、阴床、阳床、混床、电缆遂道、封母、发电机、地下水池、地沟、阀门井、排污井坑、机组停运后无漏烟气可能的烟道、炉膛、电除尘本体等。第二类有限空间: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病有害因素、或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危害、或具有内部结构易使进入者落入引起窒息或迷失、或包含其它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限空间作业。具体部位如:酸、碱罐、燃油罐、贮氢罐、液氨罐、原煤仓、粉仓、磨煤机筒体、粗、细粉分离器、汽机主油箱、净、污油箱、小机油箱、脱硫吸收塔、事故浆液箱、电除尘灰斗、灰库、循环水进出水管、配煤筒仓、可能窜入运行烟气的停运烟道、炉膛、电除尘本体。公司典型有限空间如下表所列(表1):表1典型有限空间清单(包含但不限于)序号有限空间名称需检测的危险因素检测内容检测频率风险分类1锅炉汽包中暑、淹溺、窒息温度、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2锅炉炉膛中暑温度、粉尘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3烟风管道中毒、中暑、窒息氧含量、CO含量、SO2含量、温度首次进入第一类4磨煤机筒体窒息、爆炸氧含量、CO含量、粉尘含量每4小时第二类5原煤仓窒息、爆炸氧含量、CO含量、粉尘含量每4小时第二类6粉仓中毒、爆炸、窒息氧含量、CO含量、粉尘含量每4小时第二类7粗细粉分离器中毒、爆炸、窒息氧含量、CO含量、粉尘含量每4小时第二类8煤粉分离器中毒、爆炸、窒息氧含量、CO含量、粉尘含量每4小时第二类9吸收塔中毒、火灾、窒息氧含量、CO含量、SO2含量、温度首次进入第二类10空预器窒息、中毒、中暑氧含量、CO含量、SO2含量、温度首次进入第一类11电除尘窒息、中毒、中暑氧含量、CO含量、SO2含量、温度首次进入第一类12送、引、一次风机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13油罐火灾、爆炸、窒息油气浓度、氧含量连续检测第二类14氢罐火灾、爆炸、窒息H2含量、氧含量连续检测第二类15压缩空气储气罐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16液氨储罐中毒、窒息、爆炸NH3含量、氧含量连续检测第二类17气氨缓冲罐中毒、窒息、爆炸NH3含量、氧含量连续检测第二类18氨水罐中毒、窒息、爆炸NH3含量、氧含量连续检测第二类19液氨蒸发器中毒、窒息、爆炸NH3含量、氧含量连续检测第二类20连排定排疏水扩容器中暑、淹溺、窒息温度、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21凝汽器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22循环水管中暑、淹溺、窒息温度、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23高压加热器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24低压加热器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25轴封蒸汽冷却器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26凝结水箱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27酸碱罐中毒、爆炸、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二类28分级风箱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29二次风箱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30主油箱火灾、爆炸、窒息油气浓度、氧含量连续检测第二类31EH油箱火灾、爆炸、窒息油气浓度、氧含量连续检测第二类32小机油箱火灾、爆炸、窒息油气浓度、氧含量连续检测第二类33主机污净油箱火灾、爆炸、窒息油气浓度、氧含量连续检测第二类34补水箱中暑、淹溺、窒息温度、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35除氧器窒息、中暑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36电缆夹层窒息、中暑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37发电机底部氢爆H2含量连续检测第一类38浆液箱罐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二类39石灰石粉仓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40除盐水箱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41工艺水箱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42磨煤机地坑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43输煤系统落煤管窒息、火灾、爆炸氧含量、CO含量、粉尘含量每4小时第二类44汽机事故油池火灾、爆炸、窒息油气浓度、氧含量连续检测第二类45循环水母管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二类46吸收塔地坑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47辅助区地坑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48电除尘保温层中暑、中毒、窒息氧含量、CO含量、SO2含量、温度首次进入第一类49封闭母线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50GCB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51变压器火灾、爆炸、窒息油气浓度、氧含量连续检测第二类52高抗火灾、爆炸、窒息油气浓度、氧含量连续检测第二类53脱硫废水预澄清器中毒、窒息氧含量、SO2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54机组排水槽中毒、爆炸、窒息氧含量、H2含量每4小时第一类55应急池中毒、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56工业废水池中毒、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57泵房前池窒息氧含量、淹溺首次进入第一类58灰坝生活水池中毒、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59汽车卸煤槽窒息、火灾、爆炸氧含量、CO含量、粉尘含量每4小时第一类60工业水回收水池中暑、淹溺温度、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61湿法除尘器窒息氧含量、SO2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62石灰石浆液箱窒息氧含量、SO2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63事故浆液箱窒息氧含量、SO2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64湿磨机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65脱硫原烟道中暑、窒息氧含量、SO2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66脱硫净烟道中暑、窒息氧含量、SO2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67锅炉尾部烟道中暑、窒息氧含量、粉尘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68曝气塔中暑、淹溺温度、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69工业水池中暑、淹溺温度、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70消防水池中暑、淹溺温度、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71除盐水箱中暑、窒息温度、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72阴床、阴床、混床中暑、窒息温度、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73树脂再生过滤器中暑、窒息温度、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74输煤冲洗水泵房前池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75含煤废水处理系统中间水池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76翻车机煤斗窒息、火灾、爆炸氧含量、CO含量、粉尘含量每4小时第二类77循环水阀门井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78捞渣机///第一类79渣仓中暑、窒息温度、氧含量/第一类80灰库窒息氧含量首次进入第一类81氨区废水池窒息、中毒氧含量、NH3含量首次进入第二类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要求基本要求只有在没有其它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考虑进入有限空间。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的有效期限一般不超过24小时。如果在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过程中,经确认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作业,应根据作业性质、作业风险、作业时间,经相关各方协商一致确定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当作业环境发生变化、安全措施未落实或发生事故,应及时取消作业许可,停止作业,并应通知相关方。作业前工作票签发人在签发过程中,如果判定该工作内容可能存在有限空间作业,应告知工作负责人相关有限空间作业要求。并在确定存在有限空间作业后督促工作负责人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附录A)。如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无法判定该项作业是否属有限空间作业,或者意见不同意时,可征求安全环保部意见,以安全环保部判定为准。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负责人提出作业申请,审核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合格后签发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除了应办理检修工作票外,还应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及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防控卡,如从事动火、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等作业时,还应遵守相关作业规定。一般一个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对应一张检修工作票内容,如一张工作票内容中涉及多处有限空间作业时,须对每个独立的有限空间作业分别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针对作业内容,对有限空间进行危害识别,列出危害因素清单,并针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作业措施及安全措施。考虑的危害因素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中毒和窒息,如有毒有害气体、缺氧等。b)气体爆炸,如漏进可燃性气体且有点火源。c)触电。d)机械伤害。e)火灾。f)淹溺/掩埋、灼烫,如误操作进水汽、进灰、进煤粉等。g)高处坠落。h)其它,如温度、辐射、噪音等。应针对有限空间作业计划,制定具体的救援方案,各类救援物资应配备到位。进入有限空间工作前,工作负责人和工作批准人应对现场监护人和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现场配备的救护设施和灭火器材的位置、明确监护人的责任和有限空间内外的联络方式等。有限空间辨识a)应对每个装置或作业区域进行辩识,确定有限空间的位置和种类,建立有限空间清单并根据作业环境、工艺设备变更等情况不断更新。应针对辨识出的每个有限空间,预先制定书面进入计划。b)对于用钥匙、其它工具打开的或有实物障碍的有限空间,有限空间入口一经打开,应在进入点附近设置警示标识。无需工具、钥匙就可进入或无实物障碍阻挡进入的有限空间,应设置固定的警示标识。所有警示标识应包括提醒有危险存在和必须经授权才允许进入的词语。进入有限空间许可a)所有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项目应按照作业许可管理标准的程序实行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后方可办理进入有限空间。b)进入者和监护人须在进入前了解工作内容、与工作有关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并签名确认。c)进入许可时限应规定起止时间,但期限不得超过一个班次。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时,如确认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可延长许可工作时限。隔日继续作业的,应召开每日进入前会议,确认安全措施到位,并做好记录。d)若工作任务发生改变、工作环境和安全条件发生变化、产生限制救援发挥作用的条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重新填写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防控卡。作业管理及观察标准监护a)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应按《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热机部分)》的相关规定至少安排一名监护者在有限空间外持续进行监护,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b)监护人不准同时担任其他工作。监护人和进入者应明确联络方式并始终保持有效的沟通。c)进入特别狭小空间作业,进入者应系安全可靠的保护绳,监护人可通过系在进入者身上的绳子进行沟通联络。防高温、中毒和窒息a)进入有限空间期间,空间内的温度不得对进入人员产生危害。为保证有限空间内空气流通和人员呼吸需要,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方法,但严禁向内输送氧气。b)强制通风时,宜采取措施将通风管道延伸至有限空间内部,应尽可能抽取远离工作区域的空气。有效去除可能存在的有害气体或蒸气,保持空气流通。进入期间的通风不能代替进入之前的吹扫工作。c)有限空间内的温度超过50℃时,不准进入工作。在40~50℃的温度内工作,也应适当轮换工作和休息。d)在通风条件差的有限空间内作业,如地下室、船舱等,配置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应将灭火器放置牢固,禁止随便启动,防止二氧化碳意外泄出,并在放置灭火器的位置设立明显的标志。防触电和气体爆炸a)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提供充足的照明。进入金属容器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12V,需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12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b)禁止使用明火照明。当作业环境原来盛装可燃性气体、液体、粉尘等介质的,则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压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灯,行灯变压器不应放在容器内或容器上。c)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机具。d)进入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有限空间内作业,必须取下电源保险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挂安全警示牌,必要时应设专人监护。防滑跌、高处坠落有限空间内可能会出现高处坠落或滑跌,应特别注意有限空间中的工作面(包括残留物、工作物料或设备)和到达工作面的路径,并制定预防高处坠落或滑跌的安全措施。防静电危害为防止静电危害,应对有限空间内或其周围的设备接地,并进行检测,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欧姆。防误入有限空间一旦打开,就应在可能的入口处设置警示牌或实物障碍,以警示和避免人员误入事件发生。防误关a)当作业人员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b)当作业人员在特殊场所的有限空间(冷库、冷藏室或密闭设备等)内部作业时,如果供作业人员出入的门或盖不能很容易打开且无通讯、报警时,严禁关闭门或盖。作业人员进入、工具和材料清点a)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未经批准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b)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须进行登记。c)作业结束后,在关闭有限空间如容器、槽箱等的人孔门以前,工作负责人必须清点人员和工具,检查确实没有人员或工具、材料等遗留在内,才可关闭。个人防护装备和应急a)根据作业中存在的风险种类和风险程度,依据相关防护标准,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正确穿戴。在特殊情况下,作业人员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呼吸器。配戴长管呼吸器时,应仔细检查气密性,防止通气长管被挤压,吸气口应置于新鲜空气的上风口,并有专人监护。b)在可能发生有害气体或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内进行工作的人员,严禁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除正确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外,还必须使用信号绳,信号绳的一端紧握在上面监护人手中。如果监护人必须进入有限空间内救护,应先戴上正压式呼吸器和系上信号绳,并应另有其他人员在上面监护。c)在现场合适的位置应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和灭火器材。有限空间的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保证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疏散。d)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信号绳、救生索等进入有限空间,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工作。应制定书面救援计划,每年开展模拟救援演习,所有相关人员都应熟悉救援。e)外部救援人员若参与企业救援活动,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可考虑预先举行外部救援人员的演习,以验证其救援能力。有限空间内的动火作业有限空间需要动火焊接时,应按管理规定办理动火作业票,罐内动火除要遵守一般危险场所动火规定外,不准将氧气瓶、乙炔瓶放入罐内,动火人离开时,必须把焊枪和输气管带出罐外,熄灭火种,严防乙炔气体泄漏入罐内。b)在有可燃气体的有限空间内,不准进行明火作业,不准使用非防爆电器,不准使用可能产生火花的工具,不准穿着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和护具。c)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电焊、切割、燃烧或者油漆作业,应打开全部通风孔并进行强制通风,降低由于这些作业而产生的可燃气体、烟雾的浓度,使氧气浓度保持在18-22%内,或者让作业人员使用正压式呼吸器。d)以上措施如在作业期间发生异常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并达到安全作业条件后,方可再进入设备作业。有限空间内作业期间的气体检测进入第二类有限空间作业前30分钟,应用具有报警装置并经检定合格的检测设备对准入的密闭空间进行检测评价,检测、采取方式按相关规范执行,检测顺序及项目应包括:①测氧含量:正常时氧含量为18%-22%,缺氧的密闭空间应符合GB8958的规定,短时间作业时必须采取机械通风。②测爆:密闭空间空气中可燃性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0%,对油箱、油罐的检修,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应低于下限的1%。③测有毒气体:有毒气体的浓度须低于GBZ2.1所规定的浓度要求,如高于此要求,应采取机械通风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④当密闭空间内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粉尘时,所使用的器具应达到防爆的要求。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4小时检测一次,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撤出人员。b)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检测分析。例外情况以下例外情况作业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范执行。a)有些区域或地点不符合有限空间的定义,但是可能会遇到类似于进入有限空间时发生的潜在危害(如把头伸入小于30cm直径的管道、洞口、氮气吹扫过的罐内)。b)在有高于1.2m的垂直墙壁围堤,且围堤内外没有到顶部的台阶。在围堤区域内,作业者身体处于物理或化学危害之中。c)动土或开渠深度大于1.2m,或作业时人员的头部在地面以下的。d)用惰性气体吹扫有限空间,可能在空间入口附近产生气体危害。在进入准备和进入期间,应进行气体检测,确定开口周围危害区域的大小,设置路障和警示标志,防止误入。禁止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a)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的女性。b)有聋、哑、呆、傻等严重生理缺陷者。c)患有深度近视、癫痫、高血压、过敏性气管炎、哮喘、心脏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者。d)有外伤疤口尚未愈合者。管控要求安全环保部参与公司存在火灾、爆炸、中毒等高风险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负责其职能范围内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工作。有限空间隔离措施要求作业前隔离a)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检查现场已根据工作票要求做好了系统隔离措施。b)与其相连的管道应断开或盲板隔离,阀门已可靠关闭并上锁,相关设备应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被隔离并挂牌,确保各方面没有汽、水、油、物料或有害气体流入的可能。气体检测a)在进入有限空间进行工作前,作业负责人必须检查有限空间内有无有害气体,可用仪器测量或小动物作试验,但禁止用燃烧着的火柴或火绳等投进空间内来检查,以防止发生爆炸。b)凡是有可能存在缺氧、富氧、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等,事前应进行气体检测,注明检测时间和结果。如作业中断,再进入之前应重新进行气体检测。c)只有获得相应资质的人员才能取样和检测。用于检测有限空间气体的检测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每次使用前后,应检查检测仪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d)抽样应有代表性,应特别注重人员可能工作的区域。抽样应包括空间顶端、中部和底部的样品。测试次序应是氧含量、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抽样时应停止任何气体吹扫,以降低采样人员的风险和保证抽样气体与实际环境相符。e)当检测人员在有限空间外无法完成足够抽样时,需进入空间内进行初始取样,应按照特别的控制程序,获得进入有限空间许可。f)检测结果显示的有限空间内外的氧浓度应一致。若不一致,在授权进入空间之前,应确定偏差的原因,氧浓度应保持在18%-22%。g)不论是否有焊接、敲击等,有限空间内可燃性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0%;油箱、油罐的检修,可燃性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h)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物质浓度不得超过国家(或所在地)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指标。如有一项不合格,应不得进入或立即停止作业。若有限空间内含有易燃易爆气体、液体或固体,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必须进行清理或清洗,清理清洗的方式包括清空、清扫(如冲洗、蒸煮、洗涤和漂洗)、中和及置换危害物质。作业中进入有限空间期间,气体环境可能发生变化时,应进行气体监测。气体监测宜优先选择连续监测方式,若采用间断性监测,间隔应不超过4小时。连续检测仪器应安装在工作位置附近,且便于监护人、进入者看见或听见。综合控制措施设置密闭空间警示标识,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进入有限空间前,工作负责人应进行安全风险评价。作业前提供符合要求的监测、通风、通讯、个人防护用品设备、照明、安全进出设施以及应急救援和其他必须设备,并保证所有设施的政策允许和工作成员能够正确使用。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期间,至少安排一名监护人员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工作负责人、工作成员、监护人按要求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如果有多方工作成员进入同一有限空间,应由技术部指定专人进行协调,保证一方工作成员进入不会对另一方工作成员造成威胁。有限空间作业应满足的条件配备符合要求的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应用经检定合格的监测设备对有限空间进行检测评价;检测项目应根据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种类进行。表2检测项目标准序号检测项目合格范围1氧气含量18%~22%2油气浓度〈0.2%3氨气浓度<10ppm4氢气含量〈0.4%5一氧化碳含量〈20mg/m36二氧化硫含量〈5mg/m37粉尘含量〈8mg/m38温度≤50℃当密闭空间内存在可燃气体和粉尘时,所使用的器具应达到防爆要求。所有工作人员、监护人、工作负责人、应急救援人员需培训考试合格。重要风险识别与控制表3给出了基于本标准识别的风险及控制。表3管理流程风险识别及控制流程目标/要求关键步骤(编号)与描述关键步骤责任部门、岗位风险事件风险成因控制措施无人员窒息、爆炸、火灾、人员中毒作业前进行通风与检测发电部、检修部工作负责人窒息、爆炸、火灾、中毒作业前未进行有效通风,未检测气体浓度作业前进行有效通风及气体浓度检测无触电检修电源不合格生产技术部、检修部工作负责人触电检修电源电压不合格电源电压≤12V检查与考核对本标准规定的管理活动进行检查与考核,考核内容如下表4所示:表4考核内容序号考核项目考核指标执行部门监督部门1未按规定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2000元/次,并立即停工整改检修部安全环保部2工作许可前、工作中未对气体浓度进行检测视情节轻重200-2000元/次发电部、检修部安全环保部3工程结束后未按要求恢复视情节轻重200-1000元/次检修部安全环保部报告与记录表5给出了执行本标准形成的报告和记录。表5报告与记录序号名称填写部门保存地点保存期限1有限空间作业票检修部检修部1年2有限空间作业登记表检修部检修部1年应急救援报警发生任何不受控制的有限空间内事故均作为本方案的预警条件,发现人应及时就近向当班值长(0737-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