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古诗词诵读 2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教案+素材 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古诗词诵读 2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教案+素材 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古诗词诵读 2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教案+素材 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古诗词诵读 2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教案+素材 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古诗词诵读 2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教案+素材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教案+素材新人教版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古诗词诵读Ⅱ——送元二使安西》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

3.授课时间:第二学期第六单元

4.教学时数:45分钟

教学设计+教案+素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送元二使安西》全诗,掌握重点词汇,了解作者背景和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体会边塞诗的雄浑与悲壮,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诗词意境的感悟。

2.难点: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边塞诗的独特风格。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边塞诗的兴趣,简要介绍边塞诗的特点。

2.新课导入(15分钟)

-介绍作者王维及其创作背景。

-诵读全诗,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节奏与韵律。

-分析诗词中“阳关”、“渭城”等地理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情境。

3.诗句解析(15分钟)

-讲解“重点词汇”和“难点句式”。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析诗句含义。

4.情感体会(5分钟)

-讨论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感,联系实际生活体验。

5.诗词背诵(5分钟)

-教师示范背诵,学生跟随。

-指导学生运用记忆技巧进行背诵。

6.课堂小结(2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边塞诗的韵味。

7.布置作业(2分钟)

-让学生课后复习全诗,并尝试写一段话表达对友情的理解。

【素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注释。

-边塞风光图片,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配乐朗读录音,增强学生的朗读体验。

【教学反思】

课后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以《送元二使安西》为载体,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通过理解与背诵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在诗词分析与解读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诗句含义,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尊重他人观点,形成良好的交往品格。在情感体验方面,使学生感悟到友情的珍贵,培养真诚、善良的情感态度,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此外,结合边塞诗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人文环境,培养他们的地理观念与爱国情怀。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生活感悟与创造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1)诗词内容的理解与记忆:《送元二使安西》全诗的词句含义、背景及作者王维的创作意图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应着重讲解以下细节:

-诗句中的关键词汇:如“阳关”、“渭城”、“故人”、“西出”等,解释其地理位置及在诗中的作用。

-诗句的意象:分析“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等描绘的画面,帮助学生构建诗中的视觉情境。

-诗人的情感表达:通过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送别的哀愁。

(2)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诗词的韵律、节奏、对仗等修辞手法,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

(3)边塞诗风格的把握:介绍边塞诗的特点,如雄浑、悲壮、辽阔等,让学生了解这一文学体裁的独特魅力。

2.教学难点

(1)诗词意境的感悟: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古代边塞诗的意境具有一定的难度。以下是具体的难点细节:

-意境的抽象性:如何将诗句中的画面与实际生活体验相结合,感悟诗人的情感。

-历史背景的陌生:学生对唐代边塞的历史背景了解有限,需要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2)诗句的深入解读:对于一些寓意深刻的诗句,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背后的无奈与期望。

(3)诗词背诵与运用:学生背诵诗词时可能遇到记忆困难,如何运用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背诵效果;同时,如何将所学诗词运用到实际写作和表达中,是学生需要突破的难点。

教师应针对上述教学难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情景剧表演、配乐朗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边塞诗的意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技巧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核心知识。教学资源软硬件资源:

1.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

2.课本及辅助教材《古诗词诵读》

3.古诗词朗读音频资料

4.古风背景音乐

5.边塞风光图片集

6.诗词解读挂图

课程平台:

1.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2.课堂教学互动平台(如班级优化大师)

信息化资源:

1.电子教案

2.古诗词学习软件

3.诗词动画讲解视频

4.课文朗读APP

教学手段:

1.课堂讲授

2.分组合作学习

3.互动提问

4.朗读与背诵指导

5.情景剧表演

6.图文并茂展示

7.课后在线作业与反馈

8.学生自主学习与展示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送元二使安西》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古诗词的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边塞诗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现代生活有什么联系?”

展示边塞风光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边塞的壮阔与诗的意境。

简短介绍边塞诗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诗词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送元二使安西》的基本内容、背景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过程:

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王维的简介。

逐句解读诗句,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使用挂图或PPT辅助理解。

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3.诗词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分析《送元二使安西》,让学生深入了解边塞诗的特性和情感表达。

过程:

分析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介绍边塞诗的特点,对比其他类型的古诗词,让学生全面了解边塞诗的风格。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种情感和风格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和表达中。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词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或情感表达。

小组内讨论其特点、作用以及在诗词中的表现。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送元二使安西》的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修辞手法分析、情感体验等。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诗词的学习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诗词的基本内容、背景、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强调古诗词在文化传承和个人修养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继续探索。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送元二使安西》的感受或分析短文,以巩固学习效果。拓展与延伸1.拓展阅读材料

-王维的其他边塞诗作品,如《使至塞上》、《凉州词》等。

-唐代其他诗人的边塞诗,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关于边塞诗的文学评论和鉴赏文章。

-古代边塞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的介绍资料。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王维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了解他的诗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比较分析王维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边塞诗,探讨各自的特色和表达手法。

-探究边塞诗的演变历程,从唐代的边塞诗到现代的边疆文学,了解其发展脉络。

-结合地理知识,了解边塞地区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边塞诗的创作。

-尝试创作一首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运用课堂上学到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阅读其他朝代的边塞文学作品,如南北朝的《敕勒歌》等,比较不同时期边塞诗的差异和共同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阅读、写作、研究等方式,深入探索边塞诗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同时,通过实践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重点题型整理1.简答题:请分析《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的意义和情感。

答案: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别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友人未来旅途的关切。诗人劝酒的行为是一种对友人的慰藉,同时也隐含着对友人即将面临的孤独和艰难的同情。"西出阳关无故人"则反映了边塞的遥远和荒凉,以及友人在此地的孤立无援,增强了诗句的悲壮氛围。

2.解析题:请结合全诗,分析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

王维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

-对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对仗工整,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

-比喻:“阳关”比喻边塞的遥远和艰难,突出了友人的孤寂。

-借代:“无故人”借代边塞的荒凉,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

-情景交融:通过渭城的朝雨、客舍的柳树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别离的氛围。

3.应用题:请运用《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写一段话描述一次离别的情景。

答案:

在细雨蒙蒙的清晨,渭城的轻尘被洗净,客舍前的柳树嫩绿欲滴。我们相聚于此,共饮一杯酒,寄托着对彼此的祝福。然而,当你要西出阳关,踏上那遥远的边塞之路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凉,因为在那荒凉之地,已无故人相伴。

4.比较题:比较《送元二使安西》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点。

答案:

两首诗都是唐代边塞诗,都表达了对边塞的感慨,但有以下异同:

-主题不同:《送元二使安西》以送别为主题,而《登鹳雀楼》以怀古为主题。

-情感不同:前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切,后者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景物描写不同:王维的诗描绘了具体的送别场景,而王之涣的诗则从高楼远眺,描绘了壮阔的边塞风光。

-修辞手法不同:王维运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而王之涣则运用了夸张、对比等手法。

5.创作题:请以《送元二使安西》为灵感,创作一首现代诗,表达对离别的思考。

答案:

在晨光微熹的车站,我与你相拥告别,

手中的一杯酒,承载着无尽的言语。

你的行囊沉重,装满了远方的梦想,

而我的心,却在此刻迷失在离别的雾霭。

你将西去,穿越城市的喧嚣,

我留守原地,目送你的背影渐行渐远。

阳关之外,是否还有熟悉的身影?

无故人的路,愿你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以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会设计反思活动,让学生填写教学效果反馈问卷,以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同时,我也会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展示和作业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送元二使安西》的理解程度和鉴赏能力。

1.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是否透彻,是否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

2.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是否能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3.学生在创作古诗词时,是否能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4.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积极参与并发挥团队协作的能力。

根据反思结果,我将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1.如果发现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够深入,我将加强诗句解析和情感分析的环节,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2.如果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存在困难,我将提供更多的案例分析,并引导他们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