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呼风唤雨的世纪
商河县玉皇庙镇杨庄铺小学王荣峰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技术、
腾云驾雾、幻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
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
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产生热
爱科学的情感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思考交流,梳理出指向于文章内容、目的深层次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想到谁?为什么?
预设:一些神话人物。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能呼风唤雨的人物(播放
视频:西游记一龙王呼风唤雨)。
原来是我们的龙王。
你还能举出一些其他人物吗?
预设:孙悟空、道士、神仙……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
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2.有人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你前么看
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3.你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预设:
(1)什么是呼风唤雨?
(2)是诜呼风唤雨?
(3)为什么能呼风唤雨?
(4)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
(5)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什么样的?
(6)为什么这个世纪能够呼风唤雨?……
4.要想解决这些难题,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一)了解作者。
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
预设: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长,2004年2月,获得维
大利总统科学与文化金质奖章”和“学校、文化和艺术功勋证
书”。主编了《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个瞬间》一书,书中
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发明。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
得有趣的地方。
(二)认读生字。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
认识它们吗?
出示生字,指读。
唤技获赖潜亿索奥舶质哲兰
注音领读,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提出要求:一板一眼,字正腔圆。
2,图文识字。出乎意料腾云驾雾潜水
(三)了解大意。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小组之间比赛诵读。
(3)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2.小组之间根据提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本文按照“总计分述一总结”结构方式向我们展示
了20世纪这个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因为在20世纪,
科学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更推动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其中分述是课文的重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概括20世纪是一个呼风
唤雨的世纪;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指明是科学技术造就了这个
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采用对比和举例的方法,
具体阐述20世纪科技发展的新成就;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日益
美好。
三、朗读品味
同学们,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不敢想、甚至无法想的事情在科技的推动下都变成了现
实。今天我们所享受的各种便捷都是科技的功劳,让我们一
起在朗读中体味这些变化吧。
1,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一20世
纪。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朗读提示:语速要慢,用肯定、自豪的语气去读。
(2)2世纪的成菰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朗读提示:读这句话时语调要昂扬向上,语速较快,语
气明快惊喜,体现出对科技进步之快、之大的惊喜。
(3)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
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朗读提示读这句话时重读“必将”,体现对人类更美好未
来的期望。
2搜集2。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发现与发明与同学
们交流、分享。
预设:电视:电视的诞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
明之一。各种型号、各种功能的电视迅速地、奇迹般地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形形色色的电视把人们带进了一个五光十色
的奇妙世界。
飞机:莱特兄弟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
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一“飞行者一号”,并且试飞获得成
功。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他们因此于
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
公可…
四、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相
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
会写的字:唤纪技改程超亿核奥益联质哲
任善
注音领读,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
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写字要头正、身直、背挺,字
体要规范、端正、整洁。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注意笔顺。
3.重点讲解:嗖字“口”偏上,右下部撇与捺对称,撇尖
略高,捺角略低;"亿”字左窄右宽,横折弯钩的弯尽量向左;
噗"字下岫次'横要长,托住上部,抵擀幅质'字第
一笔和第二笔都是撇,不要写成“厂'。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5个生字。展示书写,跟课
本上范例比较一下,看谁写得好。
6小组评选最美书写,教师投影展示。
五、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认字组词?
出示生字:唤纪技改程超亿核奥益联质哲
任善
2.让我们一起来听写词语。
呼唤纪念技术改变路程超人亿万奥运益处联
系质问哲学任何善良
二、课文赏析
(一)学会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
要。,
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把问题归类。
小组内交流: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三个问题,并试
着解决。
序号问题段落分类
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的
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的
不影响对课文内容
理解的
(二)抛成引玉。
1.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位同学提出了他认为最值得思
考的三个问题。
(1)岬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2)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纣?
(3)“呼风蛹的世纪”是怎样的?
看了这个同学的问题,你有什么启发?
2.让我们在问题的解决中,体会科技的神奇,感受这个
“呼风唤雨的世纪”。(开篇点题-具体分述-总结全文)
(三)课文鉴赏。
1.思考一下: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预设: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呼风唤雨”运用了打比方的
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
了重大的成就。
2.下面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预设:这几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注
意和思考,引出下文。肯定了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
的成就,使得神话传说中的“呼风映r成为现实,
3.读下面这句话,和同学交流你的收获。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
得了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⑴啜现”与“发r有什么区别?
预设:发现是指原来有,被找到了。(原先存在的)
发明是指原来没有,被制造出来。(原先不存在)
“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二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
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M,经过研究探
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
指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
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
造。
(2)填一填。
爱迪生()金属丝通电后会发出强烈的白光,于是
他()了电灯。
科学家()蝙蝠能发出超声波,于是()了雷达。
4.这些发现和发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
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预设: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概括说明了科
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改观”与“改变”有什么区别?
5.20世纪以前的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是什么样
的?
(1)找出文中描写20世纪以前的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人
类社会样子的句子。
预设:慢吞吞、静悄悄、夜里黑暗无光;
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
(2)怎样理解这些句子?(小组之间可以讨论)
“慢吞吞、静悄悄、夜里黑暗无光”具体写出了人类上百
万年历史中的生活状态;“没有……没有……没有……也没
有……”这句话中运用了排出的除手法,连用几个“没
有……”表现了人类过去的生活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差距;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
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6.结合图片或影像资料感受20世纪以前的人类社会的
状态。
(出示图片)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
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7.在20世纪人们把这些美好愿望变成了怎样的现实?
预设: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
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
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阡里马”也有了。有了高
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
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
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
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
了很多实验。
8.默读第四自然段,具体感受20世纪的“呼风唤雨”
(1)用^”画出属于发现的句子。
预设: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
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2)用“”画出属于发明的句子。
预设: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
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
密的“地球村”
9.小组汇总:能举出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预设:汽车的发明,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手机的发
明,为人们通讯带来了方便;电脑的发明,为人们工作带来
了方便……从古到今,科技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它极大
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前从广州到北京,坐马车需要几个
月,现在有了飞机,只需要几个钟头。以前遇到不懂的问题,
还要翻箱倒柜地寻找书籍解决,现在只需要上网查找,既方
便又快捷……
(1)20世纪取得的这些成就可以用哪句诗来形容?
预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预设:这句话的引用,用“春风”表示“科技带来的人类生
活的美好春天;用“梨花”说明无数的发明创造,表现了科学
技术带来的成就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2)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
预设:科学技术。
10.英国数学家、哲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航空运输合同书
- 公司内部销售承包合同
- 土地买卖居间服务合同
- 返聘劳务合同
- 工程建设项目委托招标代理合同
- 旧机动车交易合同书
- 影视制作服务版权转让合同
-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口腔解剖生理学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工商学院《机器人学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 软基处治面积四方联测测量记录表(清淤后)
- XXXXX医院肾友会活动方案
- 隧道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
- 环境监理业务手册(word)
- 人文关怀与优质护理课件
- 知识图谱可视化-Neo4j(windows)
- 光伏电站作业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手册
- 2021年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七年级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 水文流量测验
- 合作共赢商务合作PPT模板(基础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