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双减意见解读_第1页
教育双减意见解读_第2页
教育双减意见解读_第3页
教育双减意见解读_第4页
教育双减意见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双减意见解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

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意见》)。

主要内容

1.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

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

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2.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3.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

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4.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5.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

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对己备案的线上学科类

培训机构全面排查,并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6.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

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

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

7.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

学科类培训。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

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

8.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

于培训业务经营,坚决禁止为推销业务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

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行业垄断行为。

9.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降低考试压力,改

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

为。

10.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逐步提高优质普通

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绝违

规招生、恶性竞争。

问:请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和过程。

答: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深入开展减轻义务

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工作,取得

了积极成效。但现在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

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校

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

费居高,资本过度涌入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

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

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反响强烈。党中央对此高度重

视,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

决策部署,要求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全

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

成长。

在《意见》起草过程中,起草组先后赴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调研,

召开了部分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中小学校长、教师、家长、专

家和培训机构代表座谈会,摸清基本情况,并迅速梳理了近几年来校内学

生减负工作,开展了10个省份100个区县1.86万家培训机构、68万名

学生和74万名家长的大数据评估,对校内和校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

深入分析。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研判,搞清因果链,理清责任链,弄清

路径链。《意见》的主要政策经过充分论证,广泛吸收采纳了各方的意见

建议。《意见》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于近

日印发。

问:“双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建设高

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制

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一是源头治理。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

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

校内“吃饱”“吃好”,减少参加校外培训需求。

二是系统治理。不仅聚焦在作业和校外培训两个方面,在加强课后服

务、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同样作出部署,

系统推进、全链条推进“双减”工作。

三是综合治理。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统筹,

集中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形成有效工作合力,统筹学校、社会、家庭

力量形成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四是依法治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

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精神,在法

律的框架内明确各项政策,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

问:〃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

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

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

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

度逐步降温。

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

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

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问:如何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答: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

的必要补充。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目前,

一些学校还存在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既达不

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双减”

工作之一就是要减轻学生不合理的作业负担。

教育部将“作业管理”作为“五项管理”的重要内容,印发了《关于

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立足于切实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

和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出了十条具体措施,并对各地落实情况开

展了专项督查。在总结以往工作基础上,此次“双减”工作提出的健全作

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

等明确要求,旨在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一是减少作业总量。通过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合

理调控作业结构、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坚决防止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过

多。

二是提高作业质量。通过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

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坚决

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三是强化教师职责。通过教师切实履行好作业指导职责,指导小学生

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并及时做

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四是减轻家长负担。布置作业或批改作业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所以

《意见》要求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

作业,不给家长增加额外负担。

问:如何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答: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三点半”放学现象,带来

了家长因未到下班时间接孩子难问题,有的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

构,增加了过重校外负担,造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已经成为了

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

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

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教育部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不断健全完善课后服务有关管理制

度和保障机制。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

展了课后服务6496.3万名学生、465.6万名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其中,

城区学校覆盖率为75.8%,学生参与率为55.4%,教师参与率为62%,部分大

城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超过90%,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

时,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

吸引力还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为此,《意见》对加强课后服务提出保证服务时间、提高服务质量、

拓展服务渠道等明确要求,旨在增强学生和家长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

感。

一是解决家长上班时间无法接送的后顾之忧。延长课后服务时间,课

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

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

二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既可以通过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

完成作业,又可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还可以为学

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另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

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是拓展课后服务资源。课后服务通过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

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提

供服务,并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

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让学生享受到更多优质的课后服务资源。

四是加大对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通过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

齐教师使学校师资得到充足保噫通过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

将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推行教师

“弹性上下班”制,加强对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

问:如何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答: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开

展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

到根本解决。

一是规模总量庞大。据统计,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

数量十分巨大,己基本与学校数量持平,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果任其

发展,将形成国家教育体系之外的另一个教育体系,不仅增加学生课外负

担和家长经济负担,还会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二是违法违规情况突出。由于违法违规成本较低,导致无证无照机构

屡禁不止,虚假宣传、超前超标、乱收费、与中小学招生入校挂钩等违法

违规行为依然存在,机构倒闭、卷款跑路等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人民

群众合法权益三是被资本裹挟状况严重。近年来大量资本涌入培训行业

展开“烧钱”大战,广告铺天盖地,对全社会进行“狂轰滥炸”式营销,

各种贩卖焦虑式的过度宣传违背了教育公益属性破坏了教育正常生态,

为此,《意见》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主要提出了以下举措。

一是坚持从严审批机构。《意见》要求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

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

利性机构,对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意

见》要求各地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

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

二是严禁资本化运作。《意见》要求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

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

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

产。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三是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培训机构主要采用的是自编材

料,一些英语培训机构使用境外教材。《意见》要求严禁超标超前培训,

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依法依

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

突出问题。教育部将出台《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对培训材

料管理提出要求。

四是严控学科类培训机构开班时间。《意见》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

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五是学科类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

利性机构后,对其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由各地政府科学合理确定计

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首先在试点地区实行,之后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将进一步完

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问:如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答: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不仅要严格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更

要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缓解社会焦虑,降低家长

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的冲动。《意见》明确提出以下举措:

一要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推进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特别是

同一区域校际差异,对于减轻学业负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2020

年底,全国累计有26个省份整体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2809个县(市、

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占全国县级行政单位总数的约

96.8%o《意见》要求通过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促进新优

质学校成长,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提供高质量的专

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率

和覆盖面。

二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要向“45分钟,,

要效率。教育部积极加强教育教学顶层设计,开展了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

教学成果评选及推广应用工作,成立了首届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

会,加强对各地的指导,着力完善教育教学政策保障体系。《意见》要求

教育部门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学校要开

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

三是降低考试压力。针对当前义务教育阶段考试次数过多、考试形式

单一、考试质量不高和“唯分数”倾向等问题,《意见》要求学校不得有

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

行等级制,降低学生的考试压力。教育部正在研制考试管理相关文件,对

此作出进一步部署。止匕外,学生本人也要树立积极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减压方法。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为孩子创造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睦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正确

面对考试中的得失。

四是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虽是个别不良

现象,但严重影响了教师整体形象,必须采取“零容忍”态度,加强师德

师风建设,健全教师日常监管机制,完善教师师德师风考评体系,不断提

高教师职业素养。《意见》要求加大教师校外有偿补课查处力度,发现一

起查处一起,直至撤销教师资格,形成警示震慑,切断课外违规补课等经

济链条。同时,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聘用在职教师,一经发现,坚决吊销办

学许可证。

问:家长和社会如何配合做好“双减”工作?

答:学校要建立家庭教育领导和协调机制,规范设立家长学校,健全

日常运行机制,配备家庭教育指导专(兼)职队伍,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要通过家长课程、父母大讲堂等方式,以线上线下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

庭教育指导、咨询和辅导,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家长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孩子言传身教的老师,履行好法定监护职责

至关重要。

一是密切家校联系。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主动与教师沟通,

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状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构建和

谐家校关系。

二是更新育儿观念。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质和

能力,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三是融

洽家庭氛围。细心关注孩子思想情绪变化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的朋友

形成良好沟通互动模式,帮助孩子排忧解难。四是要指导学生合理用好在

家时间。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加强体

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等。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和矫

正孩子网络沉迷行为。

社会是教育的大环境,要发挥各方资源力量,为学生开拓视野、全面

发展、实践锻炼提供重要平台。

一是提供校外活动场所和资源。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研学实

践教育基(营)地、博物馆等各级各类校外活动场所,要坚持公益性原则,

增加开放时间,特别是下午三点半之后、周末、寒暑假等,要向中小学生

开放。

二是探索社区教育服务。社区要建设学生活动中心,为学生在课后时

间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提供活动场所。

三是宣传科学教育理念。各类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科学育人理念,努

力破除“抢跑文化”等功利现象,不炒作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率,营造良

好社会育人氛围。

问:为什么选取一些地区开展试点工作?试点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什

么?

答:“双减”工作牵涉面广,十分复杂,为此选取北京、上海等九个

地区作为试点。一是因为试点地区影响相对较大,关系全局成效。

二是因为试点地区开展〃双减”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二是先行先试有利

于降低改革成本,通过部分地区的试点工作,可以积累经验、发现问题,

为后期在全国逐步推广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试点地区在全面落实“双减”工作要求的基础上,主要针对以下三

方面问题进行试点。

一是对现有线上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要全面排查,重新审核登记,解

决过多过滥的问题;

二是可探索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

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

三是强化培训收费监管,将学科类培训纳入政府指导价,通过第三方

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预防“退

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问:如何确保“双减”工作取得实效?

答:“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利益群体,涉及众多部

门职责,必须由党委和政府高位统筹、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确保各项举

措切实落地。

一是加强党对“双减”工作的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

政府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省(自

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

二是明确部门工作责任,对涉及“双减”工作的各部门提出了明确

工作要求,健全相关部门责任落实机制,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协调

配合。

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和宣传引导,将落实“双减”工作情况及实际成

效,作为督查督办、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

的重要内容。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方、部

门、学校及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问责。

中小学生“双减,,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

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有关精神,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减负三十

条)(教基〔2018〕26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坚守教育初

心,牢记教育使命,强化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责任,政府主导、各方协同、标本兼治,破

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和过于功利化的教

育观,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

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原则

一是宣教结合推动"双减"。"宣"就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和省里政

策,在吉林省教育厅网站设立专区,在吉林教育电视台开辟专栏,在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实现制度上墙、

进宣传窗等。“教”就是通过专题教育、主题班队会、载体性活动、签订教师承诺书、致家长一封信等,

营造家校协同育人良好氛围。

二是疏堵结合推动"双减"。"疏"就是校内提质减负,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坚持“零

起点教学",严禁削减或挪用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课时和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加快教学进度,严控书

面作业总量,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堵"就是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持续开展专项治

理,严禁"超标""超前"培训,整治培训机构唯利是图、超范围经营、错误言论、虚假广告等不良行

为,构建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是放改结合推动"双减"。"放"就是把教育教学的自主权还给学校,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

教育观,坚决克服评价标准中的"唯升学""唯分数"倾向。重点加强对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

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的监督管理,确保正确办学方向。"改"就是推进考试招生

改革,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公民同招",不得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

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

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进一步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确保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75%.

四是监管结合推动"双减"。"监"就是强化监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和

监督平台,畅通社会监督,受理减负举报。吉林省教育厅研发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体质管理监测平

台,时时监控和评估"双减"成效。"管"就是重拳治乱,将"双减”工作作为督导"T工程",纳入

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继续实施教育厅领导包保市(州)制

度,充分运用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手段,持续深入各地开展检查指导。同时,强化教育、市场监管、

民政、人社等多部门综合治理合力,多部门联动抓“双减",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重点举措

(-)落实好学校教育教学常规

L严格按课程标准和进度要求教学。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全面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

价,落实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不拔高教学要求,不赶超教学进度,增强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的执行力。小学一年级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因学期长短确需跨学期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的,须由当

地教育部门统一明确。

2.严格按课程表上课和活动。科学编制中小学课程计划,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要公布在教室门口.不

随意增减课时,除正常调课外,不得挤占思政、音乐、体育、美术、劳动实践等课程和活动的课时。坚决

制止“阴阳”课表。

3.提高作业质量,统筹控制作业总量。各中小学要制定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

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各学科家庭

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由学校年级组统筹调控,根据课标要求,家庭作业时长把握以班内中等程度学生为参

照。凡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精选、先做、分层、全批,促进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

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校内由班级建立、面向全体家长的家长群,由班

主任统一管理,每班不超过一个。不得在家长群里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要求家长

通过打卡提交文化学科作业,不得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加强对学校作业管理的日常检查,将作业管

理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

4.规范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全面实施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解决"放学早、接送难”问题。小学

生早上上学时间推迟至8:00以后,小学、初中早上上课时间分别不早于8:30和8:00,寄宿制小学、初

中、高中学校晚熄灯作息时间分别不迟于21:00、21:30、22:00,并严格按规定的睡眠时间设定起床

时间。各地各校根据季节变化等因素确定具体作息时间。加强学校课间、午间管理,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休

息、活动。

5.禁止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集中补习。中小学生寒假、暑假假期分别为3-4周和7—8周,具体放

假、开学时间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明确并向社会公布.中小学校各年级一律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和

法定节假日在校内外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中补习。

6.确保学生锻炼时间。锻炼时间包括晨跑、大课间活动、体育课、课外活动等时间。确保中小学生在

校期间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鼓励中小学生每天参加户外运动。各地要合理安排体育中考时间和项

目,防止应试化倾向。

(二)规范区麻口学校组织的考试评价(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

7.控制文化学科统一考试频次。小学一二年级不得以纸笔测试为主要评价方式,每学期统一考查不超

过1次;小学三至六年级可安排语文、数学等学科考试和其他学科考查,每学期统一考试或考查不超过2

次。初中文化学科可组织期中、期末考试,不得组织月考和周周清考试。县(市、区)教育部门不得对小

学组织统测.

8.科学控制考试难度。坚持教考一致原则,各级考试命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

内容,控制考试难度.初中各学科期中、期末试卷整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70以上,中考难度系数控制在

0.70-0.75,单个题型难度系数不宜低于0.40。2020年开始,省教育厅有关部门建立基于原数据库的中

考试卷质量分析系统,真实掌握评判各地试卷难度情况。

9.改革考试命题内容和形式。中小学校和教研部门要创新试题形式,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

探究性试题,不得出现脱离实际的偏题怪题,扭转靠机械刷题取胜的命题倾向。

10.不对外公开考试成绩和排名。中学生个人考试成绩及位次允许家长获知,但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

在校内外公开发布。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过分强化应试教育的中考、高考"誓师大会",不得发布或

以家委会等名义发布中考、高考"喜报",不得标榜或变相标榜"学霸"和中考、高考"状元"。

11.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推行小学学科分项等级评价,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

价,强化评价的激励、诊断与改进功能,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12.深化中考招生改革。全面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

生录取模式。

13.促进普通高中教学考相一致。强化高考育人导向,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

高考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

(三)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

14.推动义务教育减负增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

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拓展性课程建设和社团活动,积极有序扩大

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精准教学、精准学习试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能。实施提升中小

学课程领导力行动计划,聚焦学校课程、学科教学、教师教研,整体提升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课程领导

力。

15.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完善"走班选课"制,探索建立培养核

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16.实施普通高中分类办学试点。试点先行,错位定位,分类办学,改变普通高中“千校一面"格

局,逐步培育一批人文、科技、体艺、综合等不同类型的普通高中学校,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

(四)规范中小学校招生(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教育部门)

17.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推进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禁以

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出台规范民

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实施细则.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

取。

18.实施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公办民办学校一视同仁,公平发展,互不享有招生特权。民办义务

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的招生时间,与公办义务教育

学校同步招生,严禁任何形式的提前招生。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时间、

范围、标准和方式招生,不得采用衔接班、预录班、新生军训等方式变相提前招生。

19.严禁跨区域争抢优质生源。禁止公办高中以集团化办学名义联手民办学校跨区域招生,或以转学

等名义变相招生。坚决防止各区域间中小学校招生相互"挖墙脚"。

20.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各地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

比例,2021年始不低于学校招生计划数的60%,招生名额分配向农村初中学校和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

倾斜。

21.均衡编班配置师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禁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规范实施

学生随机均衡编班,合理均衡配备师资。

(五)规范校外培训和进入中小学校的竞赛、活动管理

22.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时间和进度。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时间不得与当地中小学教学时间相冲突,培训

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培训内容不得超出国家课程标准,培训班次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

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县(市、区)中小学同期进度。加强学科类培训课程、教材、班次等的事中监管,

对开展“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加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培训机构,依法依规严肃处

理,并与年检结果挂钩.(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

23.严禁校外培训与升学相挂钩。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以排名为目的的跨区、跨机构大规模学科类

测试或变相测试。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作出与升学、考试相挂钩的保证性承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举办

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排名。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在官网、培训点、自媒体、宣传单上宣传学生

升学情况。(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

24.规范竞赛管理。规范中小学竞赛活动,进入中小学校的各类竞赛必须经各级教育部门审核,实行

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未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公布的竞赛活动。各级

各类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或出借场地给未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公布的竞赛活动。(责任单位:省教

育厅、共青团省委、省科协等,各市、县市区有关部门)

25.规范进校园活动。落实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印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进校园活动的实施

意见》,严格执行进校园活动清单管理,开展对各类进校园活动的集中整治,建立健全监督反馈长效机

制,减轻学校、教师、学生负担。(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等,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

(六)落实家庭教育责任

26.树立科学育儿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好《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引导广大家长切实履行家庭

教育职责,注重言传身教,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

行、好习惯,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现状谨慎选择适合的培训I,避免盲目攀比、

跟风报班。(责任单位:省妇联、省教育厅等,各市、县市区有关部门)

27.家校协同保证孩子睡眠时间。努力保障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

时、9小时、8小时。家校加强沟通协同,控制好家庭作业时间,保障孩子基本睡眠时间。(责任单位:

省教育厅、省妇联、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各市、县市区有关部门)

28.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家长应当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经常进行户外锻炼,积极防控孩

子近视;鼓励每位孩子掌握1-2项运动技能和1—2项艺术技能。安排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体育局、省妇联、共青团

省委等,各市、县市区有关部门)

29.实施家长素养提升工程。省教育厅、省妇联联合办好网上浙江家长学校,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资

源.5年内70%以上的中小学校建立数字家长学校。学校要分年段开齐开好或及时推送覆盖身心健康、情

绪管理、亲子沟通、生涯规划、时间管理、有效陪伴、网络新媒体使用等方面的系列化、规范化、适切化

家庭教育指导课程。鼓励各地开设家长成长学院、实施星级家长执照工程等,共同促进家长素养的提升。

(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妇联,各市、县市区有关部门)

(七)强化政府责任

30.坚决纠正片面的教育政绩观。严禁地方政府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中考升学率、高考一段上线率

和上"北清"人数等评价考核教育行政部门;严禁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严禁将

升学情况与教育部门、学校及个人的考核、绩效、奖励挂钩。(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

部门,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

31.扭转招录人员唯特定高校、唯文凭学历倾向。探索研究调整用人评价标准,更加重视考察求职者

的德商和情商、能力和潜力。发挥其对减负的社会"引导渠"作用.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招

录人员,应当给予一般高校毕业生与名牌大学毕业生同等竞争机会,不得将特定高校的毕业生作为专才予

以特聘.(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省级有关部门)

32.加强校外劳动实践教育,丰富学生实践体验。各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基

地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建设和认定一批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及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

地,为中小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教育活动提供有力保障。(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共青团省委、省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等,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

33.加强社会引导,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严禁各类新闻媒体炒作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率,不得以任何

形式宣传所谓的中考、高考"状元"。加强对网站、自媒体平台等的监管和引导,防止对减负工作的误

导。推出中小学生减负公益广告,健全完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共同关心孩子成长.(责任单位:省委网

信办、省广播电视局、省教育厅等,各市、县市区有关部门)

四、保障措施

34.建立减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教育厅为召集单位,成员由各联合发文部门有关领导组成。联席

会议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各联合发文部门业务处室负责人为联席办成员。联席会议及联席办

加强减负工作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建立减负工作定期会商机制,每年至少会商一次,协调解决突出问

题;制定年度计划,分解落实减负工作年度重点任务等。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及时研究和协调解

决影响区域减负工作推进的突出问题,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专业指导、家校协同、各方互助抓减负

的良好格局。

35.明确相关部门减负工作职责。省级联合发文部门减负工作主要职责明确如下:

省教育厅:牵头召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联席会议,推动落实明确的年度各项减负工作任务;推进教育

系统全面落实各项减负措施,指导中小学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会同妇联部门办好中小学

家长学校。

省委网信办: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网站、自媒体平台等的监管,加强对线上教育机构监管,引导社会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列入社会发展规划。

省公安厅:联合民政部门依法查处"离岸社团""山寨社团”举办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全省性赛事。

省民政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开展等级评估、年度检

查,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违规从事营利性行为进行依法查处。

省财政厅:根据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落实财政经费保障工作,协调并指导各级财政部门将区域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