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3(共9套)(共31题)福建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第1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一、注意事项1.题目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的一律无效。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4.特别提醒你注意,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5.严禁将题本、答题卡带出考室!二、给定资料1.“这个城市很年轻,人口平均年龄32岁不到,这么年轻的群体我觉得应该去租房。我们应该盖这样的房子来解决问题。”10月31日,在2009中国地产年会暨中国人居60年高峰论坛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克放,建议深圳大量开发公共租赁房。现在在北京、广州、常州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已经出现了公共租赁住房。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232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5.1%的人支持公共租赁房在全国推广,其中55.0%的人“非常支持”。2.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18时46分报道,《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试行)》于8月1日起正式实行,已经取得廉租房、经适房、两限房资格的家庭,可以直接经过登记进入公共租赁住房轮候范围,北京市此项措施目的在于解决已取得政策性住房资格但暂时无力购房者的住房困难和过渡住房需求。所谓公共租赁房,就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限定户型面积、供应对象和租金水平面向北京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等群体出租的住房。公租房的租金略低于同类地段类似房屋市场价格,取得“三房”轮候资格的家庭可以直接在所属街道办事处申请轮候公租房,已经取得租房资格的,承租期间不再享受其他政策性住房待遇。北京市住保处处长崔少飞说:“取得三房资格的同时,他可以申请轮候公共租赁房,虽然这两个资格是并行的,但是不能同时获得两种资格。”3.公租房每次最长租赁期限为5年,承租家庭不得将公租房转借、转租、擅自改变使用用途。公租房拓宽了北京保障性住房的范围,广大北京市民普遍表示支持这一政策出台。但此次政策只面对具有北京户籍的群体,因而部分在京外地人员略显失望。某在京外籍人员说:“其实我们外地人更需要房子,再说了,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现在有多少外地人在为北京服务,那北京在一些福利待遇上就应该一碗水端平。”4.商品房价格高企,许多人根本无力购房,租房就成为人们无奈而理性的选择。在城市之中,想租屋居住者除本地户藉的低收入者、无力购买住房的“夹心层”外,还有更多外来人员,如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务工群体。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虽然作为住房消费的潜在群体存在着,但当房价远远超过他们的购买力,就像有人所说,“住房变得和普通人几乎没有关系”,解决这些人群的住房,应当成为政府的责任。这几类人群能不能在城市里扎下根来,事关国内城市化进程,事关国内消费能力的扩大,事关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还事关房价的调控。5.据了解,目前已实施公共租赁房政策的城市,对申请人员一般都有户籍限制。调查中,53.1%的人建议公共租赁房对象不应再有户籍限制。“放开户籍限制,政府的财力一时还不能解决这么多人的住房需求。”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住房的供应体系应该是多元化的,保障体系也应该是多渠道的,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单位搞些单位租赁房,解决新职工的住房需求。6.对于众多的外地大学毕业生来说,毕业后面临的“第一课”就是租房问题。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学生因为社会经验的缺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租房过程中遭遇很多难题。业内人士提醒,大学毕业生租房要注意避开风险。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的小石最近为找房子的事伤透了脑筋。在济南的工作敲定后就开始找房子,令小石意想不到的是,单位附近找房子价格太高,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一个月的租金不低于700元,而且房租一交就是半年。发布合租信息,也没有合适的租赁价格以及地理位置,而且对要求合租的人也不放心。记者调查发现,和小石一样,很多毕业大学生都遭受着租房的困扰。他们租房的经济承受范围一般在每月300元到600元之间,在租房过程中防范意识还较差,很多毕业生并不清楚租房合同应当包括哪些条款等基本要求。7.每年到了7、8月份,随着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进入职场以及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租房市场一般都会迎来一个旺季,虽说房源很多,不过好多市民也反映,如今想租个满意的房子真挺难的。从外地来我市打工的刘女士想在工作单位的附近租一间房子,可是几天转下来,她着实体会到了在市区租房的不易,不是地段不满意,就是价格不合适。记者在市区内的一家房屋中介所里看到,从登记情况来看,进入租房旺季,中介手中都握有大量的房源等待出租,可是工作人员却反映,其中的大部分房源都无法满足租房者要求。比如,一套小户型的两室一厅,市区内的房子每月租金一般都在1200-1800元之间,这个价格对于外来打工者和刚刚走人职场的学生来说显然有些偏高。除了价格因素之外,许多租房者对于房屋地段的要求也是造成“找房难”的一大原因。记者了解到,目前租房市场上以小户型和简装住宅的房源最为紧俏,一些地段较好、租金较低的房子往往是今天刚登记、第二天就已经成交。8.当下房价如此飙升,除了政府税费及金融政策的支持这些因素外,和政府保障住房体系的严重脱位直接关联。国内保障性住房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有些地方将限价房也列入其中。廉租房是面向城市低收人家庭,经济适用房从当初设计初衷来看,是为中低收者也就是“夹心层”准备的,限价房也是为中低收入者准备。但现实中,廉租房基本能为中低收入者服务,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而经适房和限价房却存在很大问题,根本没有达到政府的预期,难以满足住房“夹心层”的需求。这其中有地方政府建设经适房太少的原因,也有些地方存在经适房价格堪比商品房的问题9.在这些复杂的背景之下,公共租赁房这个概念被提了出来,成为一些城市政府解决民众住房的选项。公共租赁房体现了住房保障理念的转变。现在在北京、广州、常州等城市已经出现了公共租赁住房。但公共租赁房在当下还存在定位模糊的问题,比如,《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已经通过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资格审核的家庭,可向所在街道登记申请租住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赁房。这说明几种保障性住房的报务对象定位重叠模糊。而且公共租赁房的申请者仍然和限价房、廉租房一样,限于本地户藉人群,将外来大学生和农民工等人员排除在外。这就要求对几种保障性住房严格定位,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10.早在2007年和2008年,深圳市已两次推出公共租赁房,以低于市场价30%左右的价格出租,但推出后出现大量空置、弃租。特别是去年,深圳市推出的2730套公租房,在各区的空置率普遍达70%以上,个别区高达90%。是当地中低收人群体没有需求吗?显然不是。表面看,价格无优势,位置偏远,性价比不高是公租房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但这也恰恰反映出政府部门对公租房认识上的两大误区:第一,对公租房的保障房性质缺乏准确定位,依旧采取投资经营模式运作,制定租金标准时一心考虑成本回收,而没有顾及租户的实际承受能力;第二,缺乏解决好“夹心层”住房问题的责任感,一些地方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甚至担心影响房地产市场,不愿拿出更好的地段建公租房。或许深圳市国土房产局局长张士明事后的解释能透露部分玄机,他披露,当时,深圳市国土局在与物价部门共同定价时,确实“考虑到了收回部分财政投资的问题”。这位局长反思道:“可能并非一定要收回成本”。地方政府“收回成本”的考量,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公共租赁房的公共性质。11.公共租赁房面临几大拦路虎,最大的问题是房源与资金不足。目前公租房政策的推出面临重重阻碍。首先就是房源与资金问题,要找到大量的房源,要维持公租房的运作,是有难度的。尤其目前面临租售比严重失衡,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是发达国家的3-6倍,住房租售比(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价之间的比值)超过400倍,而国际上公认的正常范围为200~300倍,这就意味着,单纯靠房租尤其是较低收入者的房租,政府是无论如何都收不回成本的,租金市场化也无济于事。其次,我国公租房作为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如何解决配套设施是提高公租房效率的重点。租住户如何落户,孩子教育问题,这些都是要解决的民生难题。12.然而,与传统保障性住房如廉租房、经适房及限价房相比,公共租赁房仍有不可比拟的优点。更趋公平。经适房、限价房,由于价格相对便宜、获利空间大,往往易成为权力寻租的对象,近年来之所以屡遭社会诟病,根子就在于此。公共租赁房则不同,因为产权归政府,只供租用,获利空间相对较小,有助于减少腐败等不公现象,确保公平。更合国情。我国人多地少房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不可能实现人人拥有产权房。经适房、限价房上市后,已近似个人不动产,有的甚至还会流人商品房市场,违背政策本意。公共租赁房却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核定承租人收入水平,完善准入退出机制,使房屋流动起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政府公房”。保障更充分。我国保障房供应体系较为完善,但仍留有空白地带——买不起经适房又不够廉租房条件,或买不起商品房又不具备申购经适房限价房资格的这部分人,如何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公共租赁房的推出正当其时。地方政府及开发商投资建设积极性高。经适房等保障性住房,近年来之所以推进缓慢,与其说是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倒不如说是地方政府及开发商因获利较少而消极懈怠。廉租房、经适房土地多半是政府划拨,出让金较少,建设愈多政府财政“损失”愈大;同时由于又限制了开发利润,开发商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公共租赁房则不同,土地实行挂牌出让,接受开发商竞价。同时地方政府对开发商的政策也较为优惠,如北京正在研究制定年租制土地供应办法,即开发企业无需一次性交齐70年期限的土地出让金,而是按一定年限支付占用土地的租金,缓解投资压力等。13.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转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并就福建省房地产供地和监管问题提出十点意见。意见中,国土厅提出在试点过程中认真总结以往好的经验并积极稳妥推广,如综合评标和限房价竞地价、竞保障房公租房比例的“一限双竞”办法等,同时也要研究新的政策措施等。另一方面,广州市已经出现开发商探索公共租赁住房模式。万科首个经济型租赁房项目——广州金沙洲万汇楼已经建成入住一年多。“我们这里大多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公务员、教师、设计师、服务员,什么职业的都有。”去年6月,王焱从广州某大学毕业后就选择了万汇楼作为“梦想的出发地”。两室一厅的房子,2个人只要500元,“除了租金便宜,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种共同奋斗的感觉。周末有空时,男生会聚在一起踢足球。我们还建起了QQ群,在网上聊天。这在别处租房是难以想象的”。14.在许多国家,公共租赁房都是住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租赁房为促进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在国内的高房价之下,在“夹心层”以及外地务工者亟需解决住房压力的情况下,转变住房保障理念,非常必要。建议国内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建设公共租赁房,政府可以直接建设,也可以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建设。公共租赁房,应当不同于廉租房,租金比市场价格低而高于廉租房,面积不宜太大,只要能起到为中低收入者解决后顾之忧的“根据地”的作用即可。15.“现在公共租赁房需大于供,政府就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完善管理措施。”中国人民大学土地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严金明教授建议,对申请人员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核,可以采取随机抽取号码的方式。管理服务也要有保障,明确房屋维护责任。在退出机制上,不能一刀切都是5年,有关方面应该实行动态管理,让最需要的人住进来。调查显示,43.9%的人认为政府应对租金进行公示,35.2%的人赞同采用摇号等公开、透明的方式从申请人当中选出租房人。16.从2009年8月10日开始,北京市已有至少14个区县开始接受公共租赁房申请登记。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自接受“三房”家庭登记以来,北京市首先开展的是为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家庭进行申请登记。虽然相关部门已经计划通过政府收购的方式取得公租房,并率先配租给困难家庭,但根据工作流程及进度,最快也要在2009年年底才能完成。需要澄清的是,由于此前一些街道住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尚未全部接受培训,因而传出了“申请人先登记、先选房”的说法。事实上,公租房不会采用“先到先得”的统一方式,而是根据产权单位上报并得到审核通过的具体配租方案来实行,如果出现“人多房少”的局面,公租房配租很可能会借鉴廉租房摇号选房的方式进行。“北京市近期将陆续销售2008年开建的经适房、限价房项目,一些符合购买条件的家庭暂时不必急于申请公租房”,这位负责人说。17.通俗地说,公共租赁房解决的是“夹心层”的问题,说白了就是针对既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不够廉租房条件的刚毕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其他新就职群体,其标志性意义在于,国家的保障体系正向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转变。事实上,当社会学家陆学艺提出,我国社会已经由阶级社会向阶层社会转化时,其背后就有着一种建议,即希望政府的政策设置要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实际需求,并针对具体的情况开出合理的解决药方。因此,民间对公共租赁房抱着一种期待的态度,而媒体更是给予了密切的关注。问题的焦点在于,如何使公共租赁房真正保持其公益性的本质,并且对于申请人如何做到既要公正审批,又能急民之所需,给予群众切实的政府援助?要知道公共租赁住房在产权上不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以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得起的价格向需要的人出租,但是如何防止某些人借公益房做二手交易;面对申请人采取的是随机抽号方式,又如何防止类似武汉六连号事件的发生?此外,在公共租赁房建设上,吸引一流开发商投资的同时,对房屋质量应有配套的监管措施;在物权维护上,有必要明确对房屋的维护责任;在退出机制上,不能一刀切都是公共租赁住房5年为上限的强制规定,宜考虑实行动态管理,让最需要的人住下来,也能住进来。这些问题是切实推行公共租赁房政策必须面对的事实。一项以惠民为宗旨的政策,必须以坚实的制度性保障做基础,否则就容易陷入看上去很美的尴尬。18.公共租赁房究竟能多大程度上改变当下的住房市场格局,又能多大程度上起到住房保障的功效,还真是不敢有过高的期望。毕竟,类似的住房保障政策,并非付之阙如,无论是经济适用房,还是廉租房,其实都与公租房有着类似的属性和相似的目标。不过,对于被高房价困扰的普通公众而言,公租房毕竟提供了另一个选项。公租房制度是当前发展中国家所广泛采纳并推广的住房政策。对于中国而言,公租房制度的推广,自然也就值得期待。不难设想,假如公租房真的能够确保充分的供给,并秉承廉价惠民这一基本宗旨的话,有了公租房政策的兜底,至少是让公众有了“当房奴”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城市居民被“一房难求”抑或“买不起房”而影响的幸福指数,也有望触底反弹。当然,有道是“橘生淮北为枳”,别人那儿效果不错的公租房,到了咱这儿究竟会适应水土,还是水土不服?的确还需拭目以待。获得九成民众支持的公租房,要想真的实现初衷,而不是步廉租房、经适房的后尘,至少还需吸取前车之鉴。诚然,作为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当然不能被盖成豪宅,公租房整体建筑结构与户型的集约,显然都应是题中应有之意。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公租房的质量可以打折,选址可以偏远。在新加坡等地,公租房在小区环境,建筑质量,甚至房屋外观方面,并不输于商品房,公租房本身甚至都是由名牌开发商承建以确保质量。假如因为是保障房,便把公租房建在交通不便、配套不全的偏远郊区,公租房所带来的生活成本高企,恐怕早已拒适用人群于千里之外。至于把公租房盖成低质房,则更是省钱省错了地方,本质上甚至是对公共财政投入的不负责。事实上,假如“公租房”的租户依然没有家的归属感,摆脱不了寄人篱下、二等公民的感受,这样的公租房政策显然难获认同。此外,保障性住房政策在执行中遭遇滞后和延期并不鲜见,年关将近预定目标的完成尚不足1/4,更是暴露出保障的乏力,如果公租房的推广也以这样一种毫无力度的懈怠方式进行,远水难解近渴的公租房同样难免被架空并流于形式。1、根据材料2-11,分析当前我国公租房政策存在的问题。要求:分析合理,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标准答案:我国的公租房政策上尚存以下问题:其一,由于资金和房源不足,已实施公共租赁房政策的城市,对申请人员一般都有户籍限制,无法满足城市中大量外来人口的住房需求。其二,大多国内保障性住房定位不清,公共租赁房存在定位模糊。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廉租房与公租房的适用群体部分重叠,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其三,政府为收回成本,提高租金,导致公租房空置。公租房政策的的意义在于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因此租金会按一定比例低于市场价。政府如果为尽快回本,将租金提高,不但不能满足低收入者的需要,还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另外,公租房柞为一项保障性住房新举措,配套措施还不健全。申请者在成功租住公租房后不得不面对新的问题:户口问题及子女教育问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请你根据给定材料,针对上述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你的建议。要求: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500字。标准答案:公租房政策的实施泽被大众,但是其中也不乏资金不足、定位不清、配套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就这些问题,对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借助市场化手段筹集资金和房源。政府可以借鉴市场化路径改善管理,实行政府补贴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公租房实现保值、增值和安全使用,让更多有需要的人住得上公租房。其次,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公共租赁房严格定位。针对不同的需求主体,政府应出台相对应的住房政策。与廉租房、经适房等面向的对象不同,公租房的对象特点是已取得政策性住房资格但暂时无力购房者。因此,区分各个保障性住房的特性,严格定位它们的适用人群,有助于真正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再次,保障公共租赁房的公共性。政府为建设公共租赁房而支付的财政投资,确实可以视为公租房的一部分成本,但“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同时也是政府应谊承担的责任。政府可适当采用一些市场化手段实现公租房的保值、增值,但不可为收回成本而失去公租房的公共性。最后,完善公共租赁房配套措施。租户落户、子女教育问题是保障性住房实行带来的普遍“后遗症”。政府及有关部门可参考其它保障性住房的配套措施,从公租房对象特点出发,设立合理有效的配套措施。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我国实际,以“完善公租房制度”为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论述深刻,语言流畅,字数在1000字左右。标准答案:完善公租房制度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试行)》自8月1日起正式实施,预示公租房制度在我国的推广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尽管《办法》只面向本市市民,但它并不能减少公租房相对于传统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所具有的不可比拟的优点。经济适用房寻租空间大,廉租房门槛高。公租房与它们相比更公平、更适合我国国情、保障更全面、更易筹集资金和房源。但是,作为一项处在“幼年期”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它尚存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正处于试行期的公租房,面临资金和房源的不足的问题。资金和房源的不足不仅会影响公租房受益范围,也会使部分地方政府为收回成本而忽视公租房的公共性。另一方面,作为一项新的住房保障措施,公租房与之前发布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存在定位不严、对象模糊的情况。同样,政府及有关部门也还未推出与公租房相对应的配套措施。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有责任采取措施,完善公租房制度,发挥公租房的真正作用。第一,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借助市场化手段筹集资金和房源。为解决资金和房源的不足,政府可以借鉴市场化路径改善管理,实行政府补贴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公租房实现保值、增值和安全使用。公租房相较传统保障性住房更易获得开发商的青昧,通过市场化手段筹集资金,可以较快解决政府租建公租房的资金问题,尽快实现本市及外来人口的住房需求。第二,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公共租赁房严格定位。针对不同的需求主体,政府应出台相对应的住房政策。公租房与廉租房、经适房等面向的对象不同,它的对象特点是已取得政策性住房资格但暂时无力购房者。因此,区分各个保障性住房的特性,严格定位它们的适用人群,有助于真正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第三,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保障公共租赁房的公共性。政府为建设公共租赁房而支付的财政投资,确实可以视为公租房的一部分成本,但“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同时也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政府可适当采用一些市场化手段实现公租房的保值、增值,但不可为收回成本而失了公租房的公共性。第四,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完善公共租赁房配套措施。租户落户、子女教育问题是保障性住房实行带来的普遍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可参照其它保障性措施,采取在公租房地区建立子弟学校等措施,从公租房对象特点出发,设立合理有效的配套措施。公租房是一项惠及民生的政策,但完善公租房的道路仍是任重而道远。只有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才能根本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福建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第2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给定资料1.2018年毕业季,一则关于“‘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的调查报告引发网友热议。近年来,随着“90后”乃至“95后”步入社会,在这些职场新生代中,一言不合就离职的案例似乎越来越多。“其实谁也不想这样跳来跳去的,真的很累,但如果内心对自己、对未来还有一小点期许,就会不断去寻找自己想做的。”2017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小郭说。1994年出生的她,本科毕业不到一年就已经“闪辞”了五次。小郭大学毕业后通过校招进入西安的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初入职场,她很快发现这家公司并没有当初面试时介绍的那么美好,每天加班到深夜,还要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她感到很失落,没干多久就决定辞职。之后她在西安找了三份工作,不过,总是坚持不久就辞职。2018年6月初,小郭坐上了去往杭州的火车,她想在那里寻找满意的工作,尽管这个决定遭到家里人反对。到了杭州,她曾在一天内参加了四个公司的面试,奔波求职。她最后选定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但也只在那里工作了两周。如今,小郭在一家民宿做新媒体编辑,这已是她毕业之后的第六份工作。与小郭一样,因工作“事与愿违”而辞职的还有小李。2017年6月,小李毕业于上海的华东理工大学,24岁的她,在毕业后的第三个月,就有了第一次辞职经历。“天天加班,太辛苦了,招我进去是顶替别的岗位,这些我之前都不知道。”小李说,面试的时候感觉公司挺好,可是进来发现实际工作完全是另一番模样。生于1995年的小许在工作的第四天就闪辞了,原因是工资低。2017年7月,在黑龙江一所大学本科毕业的她,因为考研失利无奈踏上求职路。7月初,她在北京的一家保险公司入职,工作仅四天,就辞职了。“工作很累,还没有底薪,薪水低得可怜。”小许说。辞职后,小许一直蜗居在一家小旅馆,8个人一间房,她交了一个月房租,打算工作稳定再租房。对于住处,她没什么要求,觉得如今的上下铺生活和大学宿舍差不多。对自己未来的职场之路,小许很乐观,她说,北京那么大,肯定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工作。1994年出生的小张,2017年在山东一所大学毕业后直接去了广州一家报社工作,2018年3月提出辞职。“主要是离家太远了,就辞了,还有就是觉得生活作息不规律。”小张解释,因为在报社上班,作息很不规律,会熬夜,所以感觉还是不太行。2018年5月,小张到北京找工作,换了一个大城市,她坦言刚开始找工作确实很困难,似乎一直都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当初也想过随便找一个先上着班,但还是过不了心里那一关”。在北京求职期间,小张一边找工作一边租房,那是她感觉最艰难的时期,如今小张有了一份还算满意的工作。“这次的工作离家近,感觉会一直做下去。”2.“90后”为什么爱跳槽?就业观念的转变是重要原因。相比老一辈认准“铁饭碗”便“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90后”更倾向于“先就业,再择业”。他们的成长环境更优越,养家糊口压力较小,因此不再把“稳定”作为择业的必选题,而是更渴望从中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此外,他们对职场的态度也更为乐观,“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积极心理暗示为他们频繁跳槽带来了勇气。从外部环境来讲,新兴行业的发展为“90后”跳槽带来了动力。当前,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产业快速崛起、新业态蓬勃发展,从传统到现代、从线下到线上,一大批前所未闻的新兴职业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海归”美女辞去国企工作成为网络“哄睡师”,网络主播直播唱歌收入不菲等热点新闻层出不穷。相比传统行业,随互联网发展而衍生的新兴行业,就业方式更灵活,工作形式更活泼,为“90后”跳槽再择业创造了更多机会,提供了更多选择。当然,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也是“90后”频繁跳槽的重要推手。很多“90后”对职场有美好憧憬,但对职场缺乏准确的认识,在求职中常常靠感觉、凭印象。有人在入职后一旦发现和想象有差距便可能失去热情,甚至怀疑工作的意义;有的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职业,只能通过跳槽不断尝试……“大学生不够了解自己,职业规划不清晰。加之部分企业一直用低工资聘用毕业生,没有一定的工资增长机制,必然是留不住人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某说。此外,储某也指出,如今,部分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学生迫于压力,往往会选择随便就业,这也是造成当前大学毕业生高离职率的一个原因。对于改变当前大学毕业生高离职率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某表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培训和就业指导。“对于离职,在没有找到契合自身喜好的工作时,可以不断跳槽去寻找,去试错,但不可过分频繁。一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应持之以恒,积累工作经验,理性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张某说。3.一部古装宫斗剧《延禧攻略》成为网剧爆款,继而成了职场备受热捧的“进阶之道”。“《延禧攻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宫版的《杜拉拉升职记》,女主角一反过去的傻白甜人设,而是一个有仇必报、‘你打我一巴掌,我必把你打趴下’的狠角色,受到了‘90后’职场新人的强烈认可,正是因为女主角与其主要的受众群体的行为观念是一致的。”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孙某说。不怕得罪人,已经成为“90后”,尤其是“95后”职场新人的一种态度。一大波职场“狠角色”袭来,管理者应如何应对?刚入职两年的“大男孩”小黄描述了他“怼同事”的过程。“我刚入职的时候,同事总摆老资格,指使我干这干那的,如果怕得罪人不会拒绝,就总要受气。”小黄说,自从他当面“怼”了一个爱指使人的女同事以后,大家都对他客气多了。“只要我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就不必看别人的脸色。”小黄平时从事设计工作,并不需要与同事有过多交集,下班以后,自己也有颇为亲密的朋友圈。“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我不需要左右逢源。”小黄说。职场新人们认为,“怼人”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远离负能量。在英国本科毕业后,小胡进入一家业界知名的金融公司任职,工作本也风平浪静,最近却因为成为“抖音达人”而被同事告到了分管领导那里。“经理让我给她看我录的抖音,看完我录的小视频以后,她不但觉得新鲜有趣,还安排我去主持公司年会。”小胡说,听完经理的安排,她马上向领导阐明,组长打自己的小报告居心不良,“结果领导当着我的面对组长说,以后要把心思多用在工作上,不要太关注别人的私事。”小胡说,她利用自己录制视频的经验,在年会上表现得非常得体,自此,领导认为她敢说敢做,善于表现,反而对她另眼相看了。对于“90后”“95后”被贴上“自我”“任性”标签这一现象,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会长洪某认为:“将来的职场越来越面临着转型与升级的压力,在各城市都在出招争抢人才的背景下,年轻、学历高、见识广的职场新人必定会倒逼管理者重新审视组织管理。”实际上,正如洪某指出的那样,经过职场的更新换代,对于一些白领和高层次工作者来说,工作态度的差异已经显而易见地成为不同时代职场人之间的主要矛盾。对于传统的劳动者来说,对工作的使命感和对报酬的需求构成了工作最重要的支撑。通过工作来提高生活质量,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90后”来说,家庭物质条件的相对富足及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使得他们更少受到社会外在因素的牵制,而更多地选择追求自我的理想状态。“在现在的年轻人眼界,理想的领导是职业顾问型的——能阐述工作的意义、认可下属的优点、耐心提供建议,帮助下属迅速成长。这也是以后管理者的理想形象。”在职场工具书《12个工作的基本》里,作者大久保幸夫结合大量职业调研数据,提出了应对未来职场挑战的方法。在“60后”企业高管老陈看来,他对中层领导的建议就是软化冲突、淡化权威。“不用说每年的管培生,即使是新入职的HR,也经常出现与部门协调时产生矛盾,甚至闹到我这里来解决的现象,往往因为争个高下而陷入谁对准错的争辩,最终根本无法解决问题。但是,哪个公司能够不招年轻人?新一代的职场人个性鲜明,面对新的情况,管理者应该以更高的智慧追求结果的一致。”老陈表示,从企业文化培训的角度来说,管理升级的概念其实并不是“服软”,而是通过强化边界的管理方式,通过企业各层级领导的组织力去弥补新员工社会性格、职业意识的短板,让他们首先乐于接受以企业利益为优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通过强化职场基本规则与区分自我个性偏好的方式,来使职场新人发自内心地认同企业文化。“如果员工高度认同企业文化,那么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矛盾自然就可以顺势疏导了。”在老陈看来,有效地管理“90后”,虽然面临困难与挑战,但本身也是企业管理与时俱进、转型升级的一部分。4.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9%的受访者周围有“慢就业”的大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辅导员王嘉说,以前大学生毕业后大都急着找工作,而现在,有的学生选择支教保研,即先去支教一年再回来读研究生。应届毕业生安琪认为,“慢就业”的大学生一般面临的生活压力不大,父母的观念比较开明,不会因为孩子不工作而焦虑,而且会支持孩子进修、游学、考察就业市场或者暂时放松。“从主观方面看,有些学生很有能力,不怕找不到工作,也有大学生不工作是因为怕累、怕承担责任”。调查显示,没提前规划好未来(62.4%)是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的最常见原因。而其他主观原因还有: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42.7%);想“错峰”就业(36.7%);自己水平不够,得先弥补短板(34.3%);计划创业,先了解市场环境(28.0%);“喘口气”,适应角色转变(27.8%)等。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王霆表示,“慢就业”是“90后”新生代高校毕业生逐渐展现出来的一个新的就业特点。他认为,学生上学期间很难对自我有充分的认知,很多学生对于自己以后的生活方式和职业道路都比较迷惘。而当下社会的宽容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父母对孩子的自我意愿也更加尊重。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夏青云表示,大学生“慢就业”正逐渐被接受,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就业理念。“对于一些大学毕业生而言,选择一份既让自己喜欢又能解决温饱的工作,实在太难,他们自然会迟疑。”调查中,41.3%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慢就业”是囚为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安琪希望学校可以开设真正有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目前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这类课程,但对学生来说大都没什么实际帮助。希望这些课程能多向学生介绍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行业发展状况,比如让学生参观或体验各种职业,使其找到真正的兴趣点。另外,希望学校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职业人格测试。”“我们学校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课。据我了解,很多同学对这门课程并不重视,但课程的很多内容是很有价值的。”王嘉认为,如果职业规划课程和学分挂钩,学生会更重视。“学生自身要明确目标,无论是‘慢就业’还是立刻就业,都应该好好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夏青云指出,“慢就业”表面上看起来与家庭经济好转和社会环境变化有关,但也反映出如今“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所以应强化学生对职业生涯的了解。而政府相关就业服务部门也应出台政策,注重发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对它们的扶持力度。同时,将校园招聘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范围,做好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夏青云认为,从长远来看,求职速度的快慢其实并不重要,大学生应强大自己的内心,不再逃避。“与其拖延进入职场的时间,还不如拿出勇气步入职场,主动迎接挑战,千万不要因为‘慢就业’而蹉跎了大好时光。总之,大学毕业生应尽早树立起职业理想,形成相对明确的职业规划,这样未来的发展才会更顺畅。”5.2018年,新一线城市强势登陆,撼动了北上广在大学生心中的牢固地位,人工智能人才80万元年薪一人难求,互联网等新兴行业人才紧俏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不少调查报告和专业人士指出,面对求职市场的新趋势,既要多关注,也要冷静观察和思考,避免盲目跟风。何莹莹是北京市某知名高校新闻学院的硕士应届生。“媒体的大规模校招还没有开始,所以我现在把简历投到一些事业单位、银行、央企等行政、宣传相关的岗位。”何莹莹表示,“我不是北京生源,但是在这里生活了7年,还是很有感情的,而且北京机会多,所以首选还是想留在北京。”然而,何莹莹和她的同学们相比前几年毕业的学长,对留京并没有那么“非此不可”。“我们班里想留在北京的有一半多,但是大家的想法都是不想错过应届生进京这一重要的机会,如果留不下也没有关系,我感觉南京、杭州这些城市也挺好的,会考虑。大家都会因时而变。”某就业机构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Q3人才吸引力报告》数据显示,在人才吸引力指数前5位的城市出现排名洗牌,杭州人才吸引力指数首次超越北京,排名第一。该报告指出,2018年前10个月中,杭州实现一线城市高质量人才净流入,2018年应届生留存率69.1%,对外埠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也日益增强。2018年前10个月,杭州平均招聘薪资为9566元,同比增幅12.9%,涨势迅猛,人才需求同比增幅37.1%,增长势能愈发充足。另外,不少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对于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趋近甚至高于一些传统一线城市。调查指出,2018届毕业生就业首选“新一线”城市比例(37%)超越传统一线城市(31%)。此外,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显示,2017届本科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工作的就业满意度分别为76%、74%、71%和70%。而同届本科生在杭州工作的就业满意度为75%,仅次于北京。其他满意度较高的“新一线”城市还包括天津(72%)和南京(70%)等。6.在中国,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出生于1990到1999年之间,在青少年阶段就被社会冠以“叛逆”和“不懂事”的头衔。长大之后,当他们带着更为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更加现代的生活方式、更加文明健全的素质走入社会时,却令全社会刮目相看。同样的,在日本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同样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恰逢赶上国家教育改革的他们,从小就被所有人宠着护着,这种成长环境使得他们有些人不思进取,甚至被冠以“平成废宅”的蔑称,与坚韧的“昭和男儿”形成鲜明对比。而在他们长大之后,以前那些只怕他们累着的人又开始抱怨他们的懒惰,在他们走入社会时对他们有所歧视。这群被时代所摆布的年轻人,在日本被称作“宽松世代”。虽然日本的“宽松世代”问题重重,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一无是处。2016年,日本推出了一部名为《宽松世代又如何》的电视剧,剧中的主人公是三个年近三十的“宽松世代”,这三个人各有各的烦恼和不幸,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被外界总是以“所以才说宽松世代不行啊”评价的他们,仍然在努力地生活着。这部剧在当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包揽了一大堆奖项。而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与其表达的内容是分不开的:人生是属于自己的,即使不被任何人看好,即使跌得满身尘土,也要拍拍衣服站起来,坚持自己的信念,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下去。这种正能量的观念,不仅仅是为了鼓励“宽松世代”的年轻人赶快觉醒,也是为了鼓励那些虽是“宽松世代”,却早已在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日本而努力的人。7.“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毕业4年,我换了13份工作”……网上有关年轻人频繁离职的文章不少,一言不合就“裸辞”“闪辞”。一些年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缺乏定力,频繁跳槽,希望以此来增加收入或是谋求高位。可是,工作换来换去的多,事业有所起色的少。年轻人有自信张扬、敢闯敢拼的一面,但也难免眼高手低、心浮气躁。有句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能力,就会匹配什么样的工作。”如果刚进入社会,就一心想着“身登青云梯”“出名要趁早”,也许很快就会陷人心态失衡的境地。不要忘了,学习与历练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尤其是修炼一些管长远的“内功”。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从青年到暮年,一心研究核潜艇,成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薛其坤在年轻时苦心钻研量子物理,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攻克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世界难题。可见,欲成大器,必先修“内功”。修炼“内功”、夯实基础是自古而来的道理。古人云:“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意思是,必须有深厚的学养和积淀,才华之箭方能射得更远更准。青年是人生中精力最为充沛的时刻,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较为快捷,因此也是修炼“内功”的最佳时段。与其牢骚抱怨、消极懈怠,或是挖空心思、投机取巧,不如给自己施加一些压力,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如此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成为“闪光的金子”。1、根据给定资料1、2,归纳概括当前“90后”群体容易离职的原因。要求:全面、准确、简明,逻辑清楚,字数不超过300字。标准答案:当前“90后”群体容易离职的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主观原因:一是“90后”成长环境优越,生活压力小,就业观念向“先就业,再择业”转变,渴望从中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二是很多“90后”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职场和自身能力缺乏认知而不断尝试跳槽。客观原因:一是部分企业没有如实介绍工作内容、工作强度等,员工入职后产生心理落差。二是部分企业用低工资聘用毕业生,没有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三是新兴行业发展带来更多新兴职业。就业方式更灵活,工作形式更活泼,“90后”有更多选择机会。四是部分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学生迫于压力随便就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根据给定资料4,对当前存在的部分大学生因不明确未来发展而选择“慢就业”这一现象,提出你的对策建议。要求:内容全面,合理可行,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50字。标准答案: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因不明确未来发展而选择“慢就业”的现象,应从政府、高校、个人三方面着手。政府:一是相关就业服务部门出台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将校园招聘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范围,做好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高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促使大学生毕业后能找到对口工作。二是开设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并与学分挂钩。向学生介绍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行业发展状况,使其通过参观或体验各种职业找到兴趣点;进行职业人格测试,使其充分认知自我,明确未来生活方式和职业道路。个人:一是强大内心,拿出勇气步入职场,主动迎接挑战。二是重视并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课,尽早树立职业理想,形成相对明确的职业规划。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当今社会,许多年轻人认为好工作是跳槽跳出来的。请结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中心明确,内容充实;(2)结构严谨,语言流畅;(3)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总字数1000—1200字。标准答案:好高骛远不如明辨笃行当下社会,就业往往被看作一个年轻人自立的标志。但相比于老一辈人对“从一而终”的追求,“90后”一代却开启了频频离职的“闪辞”模式。相当部分的年轻人认为频繁跳槽才能找到好工作。然而,一味追求外部环境改善而忽视自我的提升,是难以走上职业生涯坦途的。不可否认,社会的飞速发展给当下的年轻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和更灵活的就业方式,而“90后”“95后”成长在更加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充满个性、不受束缚是他们鲜明的底色。年轻一代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追求更好的发展空间,这种选择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理解。但是,这种选择必须是理性的,必须建立在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基础之上。如果仅仅因为工作不尽如人意就盲目离职,试图通过不断跳槽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待遇,则会陷入误区,势必给个人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西方有一句谚语:“狐狸有一千种想法,刺猬只有一个主意。”年轻人初入职场时,一定要做好人生规划,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反复跳槽中不断尝试,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彻底陷入迷茫。创业之初的楼仲平一山望过一山高,先后干过二十多个行当,却始终一事无成。直至而立之年,他才静心沉思,开始专注于毫不起眼的小商品,多年奋斗拼搏,成就了今日“吸管大王”的美名。年轻人若像无头苍蝇一般到处浅尝辄止,势必虚耗时间精力,错过发展的大好时机。此外,富足的成长环境导致部分年轻人缺乏韧性,在工作中稍不如意就急于跳槽。殊不知,遇事应当先求诸己,再求诸人。拒绝磨砺、提升自我,把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外部环境的改变,这是一种逃避问题的态度,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年轻一代是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是世界将来的主人,不可避免地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然而在中国,年轻一代被称为任性的“90后”,在日本则被看作没有希望的“宽松世代”,其中纵然有不同价值观带来的偏见,却也不乏年轻一代过于自我、缺乏韧性的因素。与其等待大任压肩时被动成长,不如尽早明确职业规划,摆脱茫然,停止逃避。只有将外在的锋芒化为内敛的锐气,将说走就走的果断化为直面困难的勇气,年轻一代才能在职场中展现出朝阳一般的能量,获得这一代人应有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年轻人的朝气、热血,不应在一次次跳槽中浪费。取得怎样的成就,实现怎样的人生价值,往往在于“怎么做”,而不在于“怎么选”。只要年轻一代能够认清职场,认清自我,在年轻人的拼劲之中再加上一点坚持,一定可以为自己开辟一片光明广阔的天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福建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第3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给定资料1.2018年5月16日,天津市发布了新人才引进政策——“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放宽对学历型人才、资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和急需型人才的落户条件。根据这一政策,在津无工作、无房、无社保,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全日制高校毕业本科生可“零门槛”直接落户。门槛超低的落户新政,诱惑力非同小可。16日新政颁布后的24小时内,就有30万人下载并登录“天津公安”App办理落户申请,系统几度崩溃。面对蜂拥而至的“落户大军”,天津市政府先后4次给新政“打补丁”,限制投机炒房等人群借机落户,但直至5月21日,前往天津落户的人依然有增无减。“落户大军”看中的是天津户口的“高性价比”,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天津坐拥高质量的教育资源,高考录取率极高。根据近几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985高校、211高校和本科一批录取率统计,京津沪稳居前三,而天津高考人数在全国排倒数第四。其次,天津户口也吸引了不少周边省市尤其是在北京打拼的人。相比于落户难度较大的北京,作为直辖市的天津户口性价比极高,同时天津房价便宜,教育质量高,京津城际也让出行更方便。可见,继成都、西安、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如火如荼的人才争夺战之后,天津落户新政再一次诠释了“抢人才”就是抢一个城市的未来。大量人才涌入,增加了城市的活力。在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看来,人才的聚集有助于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但是冯奎同时表示,落户的强大吸引力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吸纳大量人才,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城市拥有较高质量的教育、医疗和住房等资源,但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的承载量毕竟有限。比如,西安出台落户新政后,周边地区不断涌入“新高考移民”,随之而来的“入园难”“入学难”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户籍人口“井喷”,也意味着人均享有公共福利的骤减,城市承载力负担不断加重,甚至会出现无法负荷的状况。冯奎认为地方应该极力避免“抢人大战”演变为“抢房大战”。人口大量增加,短期内当地房源会出现“供求失衡”现象。而随着当地房价快速飙升,城市居民和附近的民众也会因住房“刚需”纷纷加入买房行列中来,这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是一种冲击。对此,有专家也表示,与其说各地掀起的“抢人大战”是城市飞速发展的预演,不如说是政策推动下的提前透支。目前“抢人大战”中各个城市对目标人才定位存在偏差,在“两个关系”上容易出现问题。首先是人才与人口的关系。各地“抢人”指的是所谓的人才,冯奎认为。过度强调高端人才,对农民工、长期在本地打拼的普通劳动者重视不足,也给城镇化中的人口流动制造了障碍。其次,新市民和老市民之间的关系。“抢来”的人才是增量,但在此之前各个城市已有许多存量人才,也就是已有人才与人口,他们长期在本地打拼,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目前看来,各地落户新政都过于向“新人”倾斜,这可能会导致新老市民之间的矛盾。以上两点反映了很多城市急于引进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的愿望,但缺乏根本意义上的包容性。2.人才难留,是欠发达地区的一个普遍问题。在2018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广东省省长指出,广东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粤东西北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人才集聚等方面与珠三角都存在很大差距。招揽人才,对于省人大代表、粤东西北某公司总监黄炜乾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情。他所在的公司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研发中心。“我们对人才的需求很强烈,也愿意开出不错的薪水,但是很多人还是不愿意来。”他说,有时候别人过来面试,考虑到各种因素,最后还是选择去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同时,招来的人要留住也不容易。在粤东西北地区,一些初级技术人才可以拿到三至五千,到了高级可以拿到七八千,但很多人在这里“攒够”了工作经验,被培养好了,可以独当一面了,就去广州、深圳发展了。对于这种现象,黄炜乾深有感触:“珠三角对人才的吸引力太大了。”遇到同样问题的还有省人大代表、粤东西北某公司总经理简炜明。作为“创二代”,简炜明从父亲手中接过企业。招聘的过程中,他发现,要招到合适的人很难。“比珠三角城市的企业招人要难。”简炜明说。省人大代表、粤东西北某公司董事彭自坚说:“对于我们公司来说,相比于管理人才,科研产业化的科技人才最缺。”他说,公司是不锈钢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但招聘综合能力强的外贸销售人员也遇到比较大困难。“在广深这很容易,但在我们那里就很难。”不仅企业如此,也有粤东西北地区的领导称,粤东西北的教师、医生等人才也存在流失的现象。F市地处粤东西北地区,该市副市长陈冰湖在谈到粤东西北人才引留困境时说:“我们缺人,年年招人,都招不到人。”F市第一中学校长谭元军说,目前,还是很难招聘到高水平的优秀教师或优秀的名校师范毕业生。而且,已经在教的教师经过学校的几年培训,积累了丰富经验,成为骨干教师后也会离开F市到珠三角等地任教。相比于企业招人难的问题,在彭自坚看来,粤东西北最缺的还是教育、医疗人才。他说,其实大家都希望小病不出县,但现在甚至小病也往省里挤。“如果县一级医疗人才能跟得上,我不会三更半夜跑到省城来看病。”粤东西北为什么招不到人才,也留不住人才?不少人认为,工资水平太低是人才难留的一个很大原因。简炜明在分析企业招人难的问题时表示,就F市来说,虽然生活环境不错,但是总体工资水平与珠三角地区差距较大,“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谭元军在谈到粤东西北教师流失的问题时也表示,教师工资收入与发达地区同类学校存在较大的差距是重要原因。陈冰湖认为,一方面,珠三角是文化经济中心,发展机会多,而粤东西北相对偏僻。另一个很现实的因素是工资待遇低。她举了一个例子:她曾在招聘时遇到一位非常愿意到F市工作的女大学生,岗位薪资约2300元,但该女生询问工资可否为3000元。该女生回F市发展的意愿很强,但她因家庭困难需要养家,2300元对她来说实在是太少了。根据相关规定,工资无法调整,这个女生最后非常失望地离开了。省政协委员、F市政协主席丘志勇也有相同感受,他指出,粤东西北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还涉及待遇问题,“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两北人均居民收入不到珠三角的一半,其中教师、医生的收入差距更大”。对于留人难的原因,黄炜乾认为,即使粤东西北的企业愿意开出和珠三角相同的工资,欠发达地区的城市的生活配套、人文科研氛围和机遇也始终难以与一线城市和珠三角城市相比。他说,粤北山区暂时还没有形成一种交流的氛围,那些高端人才很少能跟相同层次的人交流,而一线城市和珠三角就有这样的氛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这一观点也得到简炜明的认同,他说,很多人留在珠三角的原因是机会更多、资讯更多、各方面接触面更广,总体上个人的素质提升更快。简炜明和谭元军同时提到,F市交通相对落后,也是留不住人的重要原因。“从广州到F市要三四个小时,有时候稍微塞车时间就更长。F市没有机场,去周边机场都要好几个小时,很多人就觉得路途太遥远了,想坐个飞机都不方便。”简炜明说。省政协委员、G大学科研处处长陈严说,G市地处粤东,虽属区域中心城市,但与珠三角地区的先进城市相比,在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程度、公共服务资源及基础条件、产业配套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客观的差距,这也是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相比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欠缺的主要原因。“除了收入,高端人才对于就业的氛围也是很看重的。”黄炜乾说,氛围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国家高新区在初级阶段可能才有不到50名博士,等有500名博士的时候,它自然就有那个氛围,很多相同层次的人才就愿意在那安家乐户了”。黄炜乾说,粤东西北地区民营企业的积累程度较低,他建议,支持创新型民营企业发展,在人才留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重点支持。简炜明也强调氛围对于人才集聚的重要性,他所关注的,主要是创新创业的氛围。他说,粤东西北各市都应该打造好的平台,“可以启动一个创业资金或者是搞一些比赛,对做得好的创业人才进行奖励”。黄炜乾建议,应鼓励粤东西北地区政府在引进对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发展当地特色支柱产业的集群,对于成长性、创新性较强的企业,予以重点支持。他说,一些大的规划和项目目前主要在珠三角落实,在省级项目上,珠三角企业凭借先发展起来的优势获得财政支持的概率更大。“要搞好统筹,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他建议,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他还指出,粤北山区承载着广东省本地域的绿化、水源等生态责任,为全省做出了贡献,但在工业发展等方面受到制约。因此,应当启用一定的平衡反哺机制。“我强烈要求,给我们政策倾斜,增加编制。”陈冰湖更加直接。彭自坚说,粤东西北各地政府也想要引进医疗、教育方面的高端人才,为他们提供高一点的待遇,但在地方财政上有困难。他建议,安排省级医院高端人才多批次到县一级医院作短期一两年的坐诊、手术,提高地方医疗水平;省财政拨付专项资金补贴粤东西北高端人才。谭元军也希望省政府出台加大对粤东西北优秀人才奖补力度的政策。“如对在粤东西北地区任教的高级教师、省名师名校长、正高级教师或特级教师实行月生活补助政策。相信一定有助于吸引或留住优秀人才。”丘志勇建议,省财政要加大全省统筹力度,统筹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像教育、医疗这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我不是说要拉平,起码差距要缩小”。3.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能不能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用好人才,人才发展环境是关键要素。哪里的人才发展环境好,哪里的人才成长就快、聚集就多、活力就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推出人才新政,为招揽人才各出奇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颇引人注目。为了地方发展,吸引各方面人才加盟,本来无可非议。因为有人才才能发展,才能实现大的突破。发达地区希望不断有人才流入,实现更好更快的地区发展;而落后的地区,也希望通过吸引人才“入伙”实现后发崛起,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让人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这本是正常策略,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局面就有点混乱。例如,某个城市刚推出“黄金十条”,其他城市马上又推出“黄金二十条”。逐渐地,“黄金”被用烂了,人们的审美也疲劳了,有的城市干脆就弄个“美玉十条”,以此来体现自己政策的含金量。到后来,大家认为“美玉”也不够档次了,便弄出了“金镶玉十条”……买房优惠、租房补贴、项目资助、先进奖励等,投入一个比一个大,规格一个比一个高,口号一个比一个响,省里补了市里补,市里补了县里补,层层补助,层层加码。不能说这些引才政策只是流于形式,也不能说这些引才政策没有契合市场需求,但应该看到,仅仅靠金钱作为开路机器,埋头撒钱,可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会让一些人这山望着那山高,难以静下心来搞研究;让一些擅长投机的人钻政策的空子,左右逢源。长此以往,地方的财政负担增加了,实际的收益却没有多少。难怪网友埋怨,这么多钱与其不问结果随便砸进去,不如投入到精准扶贫、提高环卫工人待遇、幼儿园建设等方面。人才新政发布之后,也确实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效果。比如成都发布的“蓉漂计划”提供外地大学生来蓉城求职七天免费住宿等优惠的确能给青年学子以关怀,释放城市的包容和善意。武汉承诺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让青年学子买到住房等。在这些富有诚意的引才政策吸引下,各地人才落户数量同比大幅提升,显示了人才新政的强大感召力。但引来人才,显然只是一个开始。人才能不能留得住,能否在城市里扎稳脚跟,才是决定城市走向的关键要素。人才也是一种优质资源,随市场迁徙流动是其应有之义。而且随着其他大中城市的政策跟进,买房优惠、租房补贴、项目资助等物质奖励或者本科落户等户籍政策已经大同小异、彼此趋同。在引才新政日趋雷同的现实语境下,曾经拥有巨大吸引力的人才新政就不再是一枝独秀。甚至可以说,城市引进人才早已走过了简单的粗放型发展阶段,是时候迈入比拼城市内功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了。真正的人才渴望的是事业,这才是城市引才存在的现实问题。“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引进人才需要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应该在搭建人才舞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持续着力。留住人才,最重要的是留住人心。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引进了人才,却将人才束之高阁,既浪费了人才,又消解了引才政策的积极初衷,最终导致人才来来又去去。这就要求在产业发展、项目支持、配套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如果说各项补贴和奖励简单停留在物质层面的话,那么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方可以称为精神层面。唯有物质与精神两条腿走路,城市发展之路才走得更快更好。4.2019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GTCI)于1月公布,中国的12个城市进入114强名单。GTCI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ADECO集团和塔塔通信公司编制的年度基准报告,根据国家和城市自2013年以米的培养、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能力,对其进行衡量和排名。除了北上广深,中国还有6个城市也名列榜单中。其中,杭州和天津2018年就入选榜单,而西安、成都、郑州、武汉首次入围。自2017年以来,这些二线城市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吸引毕业生和人才的政策,可以概括为租住补贴政策、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落户政策,而落户政策分为直接落户和向人才倾斜的落户政策。然而,这些政策成效如何呢?武汉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已有两年,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生仅有三成愿意留在湖北就业。而东北三省的情况则更为糟糕,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毕业生中仅有9.24%愿意留在黑龙江就业。东北师范大学《2016—2017年中国毕业生就业创业报告》指出,对毕业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职业前景、薪资和兴趣,而非上述政策覆盖的住房、落户问题。吸引人才很重要,留住人才也不可小觑。英国城市利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利兹的大学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大量优秀的学生,2013—2015年间,86%的学生是外地生源;而当地毕业牛留在利兹工作的比例达到29%,其中68%的学生为本地生源。虽然15%的利兹毕业生还是在毕业后选择前往伦敦工作,但其中97%的毕业生为外地生源,即他们在大学教育前并不居住在利兹地区。此外,利兹也从其他城市吸引毕业生就业,2014—2015年从其他地区前往利兹就业的毕业生占总毕业生的1.8%,是英国第四大吸引毕业生就业的城市。利兹能够成为毕业生就业定居的热门城市,主要归功于当地的产业结构规划。利兹位于英格兰北部的西约克郡,距离伦敦车程3小时、火车2小时。如今,利兹已成为除伦敦之外英国最大的法务和金融中心,金融保险行业产值高达130亿英镑,有超过30家国内、国际银行在此开展业务,英国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也在此设立办公室。制造业作为另一大支柱产业,提供了8.8%的岗位,产值超过70亿;其他重要产业部门包括零售、休闲旅游、建筑、创新和数字化产业。高端服务业和中低端制造业、服务业并行,使得各层次的毕业生都能在利兹找到合适的工作。比起伦敦地区高昂的生活开支和拥挤的交通,利兹相对低廉的生活开支和适当的城市规模带来的产业间紧密合作,就非常吸引年轻有活力但收入有限的毕业生人群,成为毕业生就业热门城市。对于企业来说,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和当地优良的毕业生人才(利兹拥有4所大学)也有利于企业发展,人才竞争相对缓和,利兹地区的办公室还可以和谢菲尔德、曼彻斯特等城市的办公室一同负责英格兰北部的业务。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在人才引进方面不惜重金,具有发展眼光的领导也格外重视人才建设。纵观全国,人才建设和引进力度,和该城市的总体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都呈正相关。东南沿海因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发展的先发动力,在人才战略中已处于优势地位。西南、西北地区经过近年来人才建设工程,人才的规模不断提升,从国家的政策战咯到地方的引进政策,人才都在不断引进,人才的结构也趋于合理,人才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在2020年决战全面小康的关键节点,人才,不只是经济大繁荣的保障,也将成为脱贫攻坚的强有力保障。城市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作为一种互利共赢的模式,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大在人才建设、人才引进方面的投资,从住房、工作条件、政策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优化,为人才提供好的环境,以便创造更多的价值。但同样,这种人才的竞争,绝不等同于拍卖场上的竞争,你出一百,我出一百五。这种竞争需要考虑到长效机制。人才建设一味依靠引进,终有一天,会因为不断上升的成本而崩塌。建设属于自己的人才团队,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大学群、科研院所就发挥出了自己的能力,传帮带,追赶超,通过教育培养人才,通过情感留住人才成为更好的选择。目前,人才和城市如何更好地融合,仍然是地方政府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人才的供求关系不平衡,也将诱发人才的恶性竞争。同样,人才的比例、结构也并不太合理,许多小城市需要发展,引进高精尖的人才却没有能力留住他们,中低端人才又较难对城市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其中的矛盾,仍需要守土一方的干部谋划、考量。1、阅读给定资料1,简述城市“抢人大战”所暴露出的问题。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200字。标准答案:“抢人大战”透支了城市发展潜力。表现为:第一,加大了城市承载力负担。户籍人口“井喷”,人均享有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福利骤减,城市负担加重甚至超负荷。第二,存在演变为“抢房大战”的风险。人口增加,使当地房源出现“供求失衡”,进而房价飙升。第三,过度强调高端人才,城市缺乏包容性。对农民工、普通劳动者重视不足,给城镇化中的人口流动制造了障碍,落户新政向“新人”倾斜,可能会导致新老市民之间的矛盾。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给定资料3中提到“真正的人才渴望的是事业,这才是城市引才存在的现实问题”,请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全面,有逻辑性,字数不超过300字。标准答案:这句话是指人才真正需要的是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干事创业平台。城市为了发展,制定引才政策吸引人才,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出现了买房优惠、租房补贴、项目资助等物质奖励或者本科落户等户籍政策彼此趋同的局面。这使得一些人左右逢源,钻政策的空子,能干事的人难以静下心来搞研究,还使得地方的财政负担增加。对此,地方政府应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为人才搭建发展平台,释放城市的包容和善意。另外,在产业发展、项目支持、配套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方能留住人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给定资料5中提到“城市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请结合给定资料,以“人才与城市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深刻;(2)内容全面,结构完整;(3)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总字数1000~1200字。标准答案:城以才兴才以城长龚自珍曾为国家发展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近年来,许多城市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引进人才方面也做出多重努力,以聚才为己所用。然而盲目地引才只会使城市的种种努力付诸东流,正视城市与人才的发展关系,理清人才自身对于城市的期盼,才是城市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关键。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上到国家的繁荣富强,下至城市的发展壮大,都得益于人才的支持。各个城市的人才政策虽然使得群贤毕至,但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使人才与城市自身发展相匹配,盲目地招贤纳才,只会适得其反。每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这些优势和特色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决定了对不同人才的需求。每一个人才都具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拥有某种专业的知识。在选拔人才时,只有注重其对于城市的买际价值,使其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人才的成长需要城市平台的滋养。真正的人才渴望的是事业,靠金钱作为开路机器,靠户口吸引人才落地,已不是满足人才真正需求的举措。人才,真正需要的是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大展拳脚的舞台。用丰富的待遇、优厚的福利去诱惑人才,可能奏效一时,但很难长久留住人才。非但如此,还可能使人才偏离自己的发展轨道,选择一条未来发展并不明晰的道路,或在几年后因看不到前景而离开,抑或因别无选择而屈足留下,结果要么是漂泊不定,要么是碌碌无为。城市拥有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为人才有所成就提供平台支撑,才能激励人才创造更多的价值;城市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为人才提供生活保障解除后顾之忧,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发展。人才只有依托城市这个大舞台锤炼本领,才能在进步中为城市创造更多价值。人才与城市相生相长,融合发展。缺乏人才支撑的城市,只是一潭死水,毫无活力。而失去城市发展平台的人才,则如失去羽翼的大鹏,再难翱翔于广阔天空。例如东莞筑巢引凤,依靠充足的科研经费、成熟的产业链条和便利的供应体系,为半导体领域研究人才提供发展平台,让众多人才顺利转化科技创新成果。而这些人才的努力,更促进了东莞从“世界工厂”到“创业沃土”的成功转型。可见,人才与城市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功以才成,业以才广。人才以才智服务城市,让城市发展充满动力;城市以发展滋养人才,让人才获得成长。人才与城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融合发展。如此良性循环,城市才能在反哺中受益,人才就不会去而之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福建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第4套一、论述组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二、给定资料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文化建设取得很大的成绩,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农村还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材料一:(1)记者近日在农村采访时发现,农村丧葬攀比性消费导致一个普通农民的葬礼就能消费掉一个普通农户一年的纯收入,葬礼消费和人情债成了农民经济生活的一个沉重负担,亟须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河北藁城市一位71岁的农村老人张某不久前去世后,他的4个生活拮据的儿子集资为他操办了一个体面的丧事,除去买棺材、火化、搭灵棚外,加上请戏和放电影、摆筵席等,总共花销4410元。同时,张家办丧事,收取了亲友和村民送的7970元礼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类似这样“一家死人,全村举丧”的现象在当地非常普遍,有的农户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战略用友软件分销合同
-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降地生活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降综合训练新版新人教版
- 2024年修订版:3D打印技术在医疗器械制造领域的应用合作协议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概率章末复习教案新版湘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0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
- 2024年工程贷款结算合同
- 2024年工程项目安全防护费用协议
- 2024年互联网金融借贷合同:含P2P、消费分期等产品
- 2024年企业数据共享与保密合同
- 湖北省宜都市马家台矿区电石用、建筑石料用、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 27《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DLT 817 立式水轮发电机检修规程
- 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课件)
- 工程设计管理岗位面试问题
- 培训机构校长竞聘
- 企业微信指导手册管理员版
-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尿管滑脱不良事件分析
- 临床试验方案偏离处理流程
- 盘扣脚手架搭设方案及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