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4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4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4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4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4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4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狗的白毛和长毛是一对相对性状C.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2.遗传学实验中常用自交和杂交的方法来寻找某些遗传规律。下列关于自交和杂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子自交的后代是纯合子B.杂合子的双亲一定是杂合子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一定是杂合子D.让两只毛色相同的小鼠杂交可判断小鼠毛色性状的显隐性3.豌豆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关于豌豆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花为两性花的原因是其同时含有X和Y染色体B.采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和套袋处理C.可选择开花期的豌豆花来观察豌豆花粉形成的过程D.豌豆是闭花受粉和自花传粉植物,因此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4.假定每对相对性状都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对隐性为完全显性,且产生的子代数量都足够多,下列实验中能判断显、隐性的有(

)①番茄茎的粗细:粗茎×粗茎→子代都为粗茎②兔子毛的长短:长毛×短毛→子代全为长毛③豌豆豆荚形状:饱满×饱满→子代既有饱满,也有不饱满④羊毛颜色:白毛×黑毛→子代白毛:黑毛=1:1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5.用水稻进行以下实验;P:高茎×矮茎→F1:全为高茎,F1自交→F2中高茎:矮茎=3:1。已知茎的高度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A对a为完全显性。若F2中高茎个体与矮茎个体杂交,理论上F3出现的结果是(

)A.高茎:矮茎=1:1 B.高茎:矮茎=2:1C.高茎:矮茎=3:1 D.高茎:矮茎=4:16.某同学选用两个不透明的箱子、若干个大小相等的红色(标记A)和黄色(标记a)小球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箱子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B.每次抓完后小球无须放回,抓球次数要多C.可能出现前两次抓取小球得到的组合都是aaD.该实验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7.下列基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A. B.C. D.8.番茄的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C控制缺刻叶。紫茎和绿茎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A控制紫茎。紫茎马铃薯叶的纯合植株与绿茎缺刻叶的纯合植株杂交,F1全为紫茎缺刻叶,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9:3:3:1。若F1与亲本中绿茎缺刻叶个体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A.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1:1B.紫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1:1C.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1:1:1:1D.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9.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普遍性,人们常运用这些定律进行植物育种。现有抗锈病易倒伏和感锈病抗倒伏两种纯合小麦品种,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获得具有抗锈病抗倒伏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易倒伏对抗倒伏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2中抗锈病抗倒伏的个体比例为(

)A.1/16 B.1/3 C.3/16 D.9/1610.某植物的花色由基因A/a控制,籽粒饱满程度由基因C/c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科研人员用红花籽粒凹陷和白花籽粒饱满的植株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结果:P红花籽粒凹陷×白花籽粒饱满F1粉花籽粒饱满F2红花籽粒饱满粉花籽粒饱满白花籽粒饱满红花籽粒凹陷粉花籽粒凹陷白花籽粒凹陷7515376254924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亲本植株都是纯合子B.红花、粉花、白花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aaC.F2粉花籽粒饱满植株中与F1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占1/3D.F2红花植株中,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占1/211.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四分体包含4条染色单体B.四分体的1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C.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会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D.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现象12.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减半B.高等哺乳动物的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得到1个卵细胞C.1个大肠杆菌的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可得到4个精细胞D.减数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和卵细胞都要经过复杂的变形过程13.在研究荷斯坦牛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发现某细胞X经分裂后形成四个体积相同的细胞(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不可能由同一个细胞分裂而来B.细胞X可能选自荷斯坦牛的卵巢或睾丸C.①②③④细胞最终只形成一个成熟生殖细胞D.细胞X的染色体可能在分裂过程中发生互换14.下列关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低倍镜下能分辨出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B.利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C.观察装片时可能看到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D.装片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15.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图中染色体为该动物细胞中全部的染色体,则该动物不可能是果蝇B.若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据该图不能判断该动物的性别C.图中图像代表分裂时期的顺序依次是②→③→①→④D.细胞②和④内的染色体虽然都移向两极,但核DNA含量不同16.马和驴的染色体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马和驴可以杂交产生骡,但骡不能产生可育配子,因此骡没有生育能力。三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生物名称马驴骡体细胞染色体数64条62条63条A.马减数分裂产生的正常配子中染色体数为32条B.驴的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为31或62条C.骡的染色体中有32条来自马,有31条来自驴D.骡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含31或32条染色体的生殖细胞17.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亲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C.受精过程使原本物质合成活跃的卵细胞变得十分缓慢D.精子与卵细胞的数量和种类相同,有利于受精作用的发生18.下列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用的实验材料是果蝇B.摩尔根是最早提出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科学家C.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9.如图为一只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及部分基因位置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染色体编号,字母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果蝇的性别为雄性,其产生的正常精子中可能含有一条X染色体B.该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3号和5号染色体不可能进入同一个配子中C.该果蝇细胞内的基因B和基因v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该果蝇可能产生基因型为bVRXE的生殖细胞20.用紫外线照射星眼果蝇后会出现一种表现为圆眼的新性状,星眼和圆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以下两个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1:星眼雌果蝇×圆眼雄果蝇→F1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1:1实验2:星眼雌果蝇×星眼雄果蝇→F1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2:1A.根据实验1不能确定星眼对圆眼为显性B.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控制星眼和圆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星眼果蝇中不存在纯合体D.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实验2的F1星眼果蝇杂交,F2中星眼:圆眼=2:121.下列有关红绿色盲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女性患者少于男性患者 B.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C.母亲正常,儿子一定正常 D.父亲患病,女儿不一定患病22.下列关于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是与性别决定有关C.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有性别之分的生物,都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别这一性状23.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V/v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W/w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残翅白眼果蝇杂交,F1中长翅红眼雌∶长翅白眼雌∶长翅红眼雄∶长翅白眼雄∶残翅红眼雌∶残翅白眼雌∶残翅红眼雄∶残翅白眼雄=1∶1∶1∶1∶1∶1∶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长翅红眼果蝇为杂合子,其基因型为VvXWXwC.F1中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VvXWXW和VvXWXwD.F1中长翅红眼雌果蝇和残翅白眼雄果蝇杂交,F2中出现残翅红眼雄果蝇的比例为1/1624.某种鸟(ZW型)的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B和D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栗羽;B存在而D不存在时表现为黄羽;其余情况表现为白羽。为探究控制羽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小组利用纯合亲本分别进行正反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正反交实验可以判断出B与b位于常染色体上B.由正反交实验可以判断出D与d位于Z染色体上C.实验二的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理论上F2中粟羽占9/16D.实验一的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理论,上F2的雄鸟中纯合子占1/8!25.蝇子草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叶子形状有阔叶和细叶两种,控制叶子形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科学家利用蝇子草做了以下两组实验:雌株雄株F1实验一阔叶细叶全为阔叶雄株实验二阔叶阔叶雌株全是阔叶,雄株中阔叶:细叶=1: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阔叶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细叶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B.实验一F1未出现雌株的原因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无受精能力C.实验二中亲本阔叶雌株为纯合子,F1中雌株全为杂合子D.基因型为XBXb和XbY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会出现细叶雌株二、综合题26.玉米是雌雄异花雌雄同株的作物,自然状态下可以在植株间相互传粉,也可以同株异花传粉(自交)。玉米常被用作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些子粒饱满(基因型相同)和子粒凹陷(基因型相同)的玉米种子,但不知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回答下列问题:(1)在杂交过程中,与豌豆相比,玉米可以省去___________环节,在开花前直接对雌、雄花序进行___________处理即可。(2)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中,杂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一般为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3)某科研小组为探究子粒饱满和子粒凹陷的显隐性,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①:将子粒饱满和子粒凹陷的玉米种子分别播种,待其开花后让其自交,结果在子代中都没有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实验②:将实验①得到的两种性状的玉米种子分别播种,待其开花后,将子粒饱满植株的花粉授给子粒凹陷植株,同时将子粒凹陷的花粉授给子粒饱满的植株。结果发现,在子粒饱满植株上长出的种子全为饱满子粒,子粒凹陷植株上长出的种子也全为饱满子粒,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某种昆虫(XY型)的翅型体色两种相对性状由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让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昆虫I与另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昆虫Ⅱ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统计F1中2000只昆虫的性状和数量,结果如下图。已知昆虫Ⅱ为长翅灰体雄性,且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性状。回答下列问题:(1)翅型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2)若要根据F1体色性状判断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统计的信息是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说明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3)若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昆虫I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表型是___________。昆虫Ⅱ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亲本昆虫I和亲本昆虫ⅡI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4)若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让F1中表型为长翅黑檀体的雄性与残翅灰体的雌性交配,F2中长翅灰体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28.图1为某动物细胞分裂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图2表示5种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细胞含有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分裂___________期,该细胞对应图2中类型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的细胞。(2)若图2中d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则d代表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此时细胞中____________(填“有”或“无”)同源染色体。若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e对应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3)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存在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29.如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示意图(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中字母代表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数字①~④代表染色体编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①与②构成一对___________。R和r称为___________基因。(2)图示细胞在减数分裂I后期时染色体的行为是___________。(3)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则一个图示细胞经减数分裂得到的子细胞有___________种基因型,基因型为___________。(4)该细胞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有丝分裂,理由是____________。(5)请在下面的坐标图上画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相对含量变化曲线(用实线表示)。30.下图为某家族中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经基因检测发现I-1和Ⅱ-7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不考虑致病基因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系谱图判断,甲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是_______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2)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个体的基因型:I-1:_____________;Ⅲ-11:_____________。(4)根据图中信息,能不能确定Ⅲ-11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I-1还是I-2,理由是______________。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D【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一对基因。一般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来表示,如A和a。【详解】A、一对相对性状可能受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B、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狗的白毛和长毛不是同一性状,不是一对相对性状,B错误;C、只有真核生物核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遗传才可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若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细胞质基因则不遵循,C错误;D、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A和a,D正确。故选D。2.A【解析】【分析】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两表现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或亲本自交出现性状分离时,分离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详解】A、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A正确;B、杂合子的双亲不一定是杂合子,如AA×aa→Aa,B错误;C、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例如Aa自交,后代为AA∶Aa∶aa=1∶2∶1,C错误;D、由于两只毛色相同的小鼠的基因型未知,让它们杂交,只有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才能判断小鼠毛色性状的显隐性,D错误。故选A。3.D【解析】【分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豌豆进行人工异花授粉的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详解】A、豌豆是雌雄同花的植物,没有性别之分,不存在性染色体,A错误;B、豌豆为自花闭花授粉植物,若采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和套袋处理,B错误;C、豌豆是闭花受粉的植物,在开花前已完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用开花期的豌豆花不能观察到花粉成熟的过程,C错误;D、豌豆是闭花受粉和自花传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D正确。故选D。4.C【解析】【分析】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两表现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或亲本杂交出现3:1时,比例高者为显性性状。【详解】①番茄茎的粗细:粗茎×粗茎→子代都为粗茎,当粗茎个体为显性纯合子或者隐性纯合子都可以,无法判断出显性还是隐性;②兔子毛的长短:长毛兔×短毛兔→子代全为长毛兔,说明长毛为显性、短毛为隐性;③豆荚饱满豌豆×豆荚饱满豌豆→子代豌豆豆荚既有饱满,也有不饱满,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可判断饱满为显性、不饱满为隐性;④羊毛颜色:白毛×黑毛→子代白毛:黑毛=1:1,只能确定亲本中有一方是杂合子,但无法判断白毛和黑毛的显隐性。综上所述,②③能能判断显、隐性,C符合题意。故选C。5.B【解析】【分析】根据P:高茎×矮茎→F1全为高茎可知,高茎为显性,且亲本为AA×Aa,F1为Aa。F1自交,即Aa×Aa→AA:Aa:aa=1:2:1。【详解】若F2中高茎个体(2/3Aa、1/3AA)与矮茎个体aa杂交,F3中出现矮茎的概率为2/3×1/2=1/3,则F3中出现高茎的概率为1-1/3=2/3,因此理论上F3出现的结果是高茎:矮茎=2/3:1/3=2:1。故选B。6.B【解析】【分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可用甲、乙两个小桶(或不透明的箱子)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每个箱子内两种小球代表两种雌性配子或雄性配子,由于雌(或雄)性配子中A∶a=1∶1,因此每个箱子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A正确;B、每次抓取记录后应将小球放回,这样才能保证下次抓取不同颜色小球的概率相等,B错误;C、由于每次抓取到a的概率都是1/2,每次抓取后得到小球组合为aa的概率为1/4,两次抓取并组合的过程互补干扰,因此可能出现前两次抓取小球得到的组合都是aa,C正确;D、根据分析可知,从每个箱子内抓取一个小球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将抓取的小球进行组合,模拟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故选B。7.A【解析】【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需满足的条件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都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详解】A、图中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图中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图中亲本只有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图中A/a和B/b这两对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A。8.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9∶3∶3∶1,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基因型为AaCc,表现为紫茎缺刻叶,即紫茎、缺刻叶为显性性状。【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紫茎、缺刻叶为显性性状,则亲本中纯合紫茎马铃薯叶个体的基因型为AAcc,纯合绿茎缺刻叶个体的基因型为aaCC,杂交后得到的F1基因型为AaCc,让F1(AaCc)与亲本中绿茎缺刻叶个体(aaCC)杂交,将两对基因分开考虑可得:Aa×aa→1Aa(紫茎)∶laa(绿茎),Cc×CC→1C_(全为缺刻叶),则后代为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1∶1,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9.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现有抗锈病易倒伏和感锈病抗倒伏两种纯合小麦品种,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获得具有抗锈病抗倒伏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两个亲本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再自交得到子二代,则子二代出现四种表型,比例为:9:3:3:1。【详解】根据题意“现有抗锈病易倒伏和感锈病抗倒伏两种纯合小麦品种,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获得具有抗锈病抗倒伏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已知抗锈病(A)对感锈病(a)为显性,易倒伏(B)对抗倒伏(b)为显性,则亲本分别为:抗锈病易倒伏(AABB)和感锈病抗倒伏(aabb),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其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表型即抗锈病易倒伏:抗锈病抗倒伏:感锈病易倒伏:感锈病抗倒伏=9:3:3:1,则F2中抗锈病抗倒伏的个体比例为3/16,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B【解析】【分析】某植物的花色由基因A/a控制,籽粒饱满程度由基因C/c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亲本为红花籽粒凹陷×白花籽粒饱满,子一代为粉花籽粒饱满,说明植物的花色为不完全显性,籽粒饱满相对于籽粒凹陷为显性性状。【详解】A、由实验结果中F1只有1种表型可知,两个亲本都是纯合子,A正确;B、由F2中红花∶粉花∶白花=(75+25)∶(153+49)∶(76+24)≈1∶2∶1可知,F1粉花性状的基因型为Aa,说明A对a为不完全显性,但根据表中信息无法得到红花和白花具体对应的基因型,B错误;C、F2粉花籽粒饱满植株有2种基因型,其中AaCC占1/3,AaCc占2/3,因此与F1(AaCc)基因型不同的植株占1/3,C正确;D、F2红花植株中,控制花色的基因为纯合子,而籽粒饱满个体占3/4(其中CC占1/4,Cc占2/4),籽粒凹陷(cc)占1/4,因此杂合子(Cc)占1/2,这些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D正确。故选B。11.B【解析】【分析】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详解】A、每一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由此而得名,A正确;B、四分体的1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B错误;C、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会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这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D、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即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因为同源染色体联会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现象,故四分体也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现象,D正确。故选B。12.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产生配子的分裂方式。DNA加倍的原因是由于间期DNA复制。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由于后期着丝粒分裂。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成熟的生殖细胞,即卵细胞;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可产生4个精细胞,变形后形成4个精子。【详解】A、DNA复制使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目未加倍,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B、高等哺乳动物的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得到1个卵细胞,B正确;C、减数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分裂的方式之一,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C错误;D、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卵细胞不经过变形过程,D错误。故选B。13.D【解析】【分析】在研究荷斯坦牛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细胞X产生了四个体积相同的生殖细胞,说明取自睾丸(而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体积比其他三个极体更大),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为精子。【详解】A、①②细胞中绝大部分染色体颜色相同,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A错误;B、由分析可知,细胞X选自荷斯坦牛的睾丸,B错误;C、①②③④细胞属于4个精细胞,变形后都能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C错误;D、①②细胞和③④细胞中部分染色体颜色不同,说明细胞X的染色体可能在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D。14.B【解析】【分析】1、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2、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操作方法: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和行为不同,因此在低倍镜下可以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分辨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B、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B错误;C、精巢内的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因此观察装片时可能看到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C正确;D、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染色后的染色体便于观察,因此装片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D正确。故选B。15.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详解】A、若图中画出了该种动物细胞中全部的染色体,则图中细胞所对应的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而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条,故该动物不可能是果蝇,A正确;B、若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根据细胞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两极可知其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因细胞质均等分裂,故可以判断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B错误;C、图中细胞①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细胞②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细胞③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细胞④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且细胞中每一极中均无同源染色体,对应减数分裂Ⅱ后期,因此图中分裂时期的顺序依次是②(减数分裂I后期)→③(减数分裂Ⅱ前期)→①(减数分裂Ⅱ中期)→④(减数分裂Ⅱ后期),C正确;D、细胞②中每条染色体都有姐妹染色单体,有8个核DNA,细胞④中每条染色体上都没有姐妹染色单体,有4个核DNA,二者所含有的核DNA含量不同,D正确。故选B。16.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马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64条,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正常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为32条,A正确;B、驴的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前、中期时,染色体数为31条,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时,染色体数为62条,B正确;C、骡是马和驴杂交的产物,其染色体来源是马提供32条、驴提供31条,C正确;D、骡的染色体由于形态大小不同,不能发生联会和分离,因此不能完成减数分裂,D错误。故选D。17.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指由精(卵)原细胞形成精(卵)细胞的过程。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详解】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A正确;B、受精卵中核内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母方,B错误;C、受精过程使原本物质合成进行缓慢的卵细胞变得十分活跃,C错误;D、精子数量远远多于卵细胞数量,D错误。故选A。18.B【解析】【分析】萨顿通过观察进的染色体的关系,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果蝇红白眼的实验,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摩尔根通过果蝇红白眼的实验,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B、萨顿最早发现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C、萨顿通过观察进的染色体的关系,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正确;D、基因在染色体上,且呈线性排列,D正确。故选B。19.B【解析】【分析】果蝇为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图示含有1和2两条异型染色体,因此图示为雄性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其中B和v连锁,b和V连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详解】A、图中1和2分别为X和Y染色体,故该果蝇的性别为雄性,其产生的正常精子中可能含有一条X染色体或一条Y染色体,A正确;B、该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3号和5号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能自由组合,因此可能进入同一个配子中,B错误;C、基因B和v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该果蝇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合可能含有4、5和1号,则该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bVRXE,D正确。故选B。20.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星眼果蝇与星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2∶1,说明星眼为显性性状,且星眼基因纯合(AA)时致死,但不能据此判断基因的位置。【详解】A、实验1:星眼雌果蝇×圆眼雄果蝇→F1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1∶1,相当于测交实验,不能确定星眼和圆眼的显隐性,A正确;B、假设果蝇眼型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且XAXA致死,则实验2中XAXa(星眼)×XAY(星眼)→1XAXA(致死)∶1XAXa(星眼)∶1XAY(星眼)∶1XaY(圆眼),星眼∶圆眼=2∶1,假设果蝇眼型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则亲本均为Aa,子一代中若AA不能存活,也能得到星眼∶圆眼=2∶1,因此根据这两个实验不能确定控制星眼和圆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B错误;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实验2:星眼雌果蝇×星眼雄果蝇→F1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2∶1,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星眼为显性,且不存在星眼纯合体,C正确;D、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实验2的F1中的星眼果蝇是杂合子(AA致死),让它们杂交后,F2中星眼(Aa)∶圆眼(aa)=2∶1,D正确。故选B。21.C【解析】【分析】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母病儿必病,父正女必正。【详解】A、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只要含有致病基因即患病,而女性患者需要两条X染色体上均含有致病基因才患病,因此女性患者少于男性患者,A正确;B、女儿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女儿患病,说明父亲一定带有致病基因,一定患病,B正确;C、母亲正常,可能携带致病基因,因此儿子可能患病,C错误;D、女儿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若母亲传给女儿的X染色体不带有致病基因,则女儿不患病,因此父亲患病,女儿不一定患病,D正确。故选C。22.C【解析】【分析】1、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2、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有的生物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如人类,有的生物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如果蝇。3、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具有染色体,如原核生物,不是所有的生物的染色体都具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如大部分植物都没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详解】A、人类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A错误;B、性染色体上存在与性别有关的基因,但不都与性别决定相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B错误;C、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C正确;D、有性别之分的生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不一定是XY型(例如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且有些生物的性别不由性染色体决定,D错误。故选C。23.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控制果蝇翅形和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只长翅红眼果蝇(V_XW_)与一只残翅白眼果蝇(vvXw_)杂交,后代长翅∶残翅=1∶1,说明亲本长翅的基因型为Vv;后代雌雄性中红眼∶白眼都等于1∶1,说明雌果蝇是红眼杂合子,雄果蝇是白眼,因此亲本关于两对性状的基因型为VvXWXw×vvXwY。【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控制果蝇翅形和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不仅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也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VvXWXw,为杂合子,B正确;C、已知亲本基因型为VvXWXw、vvXwY,则F1中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VvXWXw,C错误;D、已知亲本基因型为VvXWXw、vvXwY,则F1中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VvXWXw,残翅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vvXwY,让它们杂交,F2中出现残翅红眼雄果蝇的比例=1/2×1/4=1/8,D错误。故选B。24.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B_D_为栗羽,B_dd为黄羽,bb__为白羽,研究小组利用纯合亲本分别进行正反交实验,子代结果不同,说明有的基因存在于性染色体上,根据实验一,子一代雄性个体的表现型与亲本雌性相同,子一代雌性个体的表现型与亲本雄性相同,说明亲本中雄性个体中Z染色体上的基因为隐性基因,雌性个体中Z染色体上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又根据亲本雄性为黄羽B_dd,可知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又根据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故实验一的亲本基因型为BBZdZd×bbZDW,实验二的子一代均为栗羽B_ZDW、B-ZDZ-,所以亲本基因型为bbZDZD×BBZdW。【详解】A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与b位于常染色体上,D与d位于Z染色体上,AB正确;C、实验二的亲本基因型为bbZDZD×BBZdW,子一代基因型为BbZDZd、BbZDW,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理论上F2中粟羽占3/4×3/4=9/16,C正确;D、实验一的亲本基因型为BBZdZd×bbZDW,F1的基因型为BbZdW×BbZDZd,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理论上F2的雄鸟中纯合子(BBZdZd、bbZdZd)占1/4×1/2+1/4×1/2=1/4,D错误。故选D。25.B【解析】【分析】实验二亲本都是阔叶,后代雌株全是阔叶,雄株中阔叶:细叶=1:1,说明阔叶为显性性状、细叶为隐性性状,且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分析实验一可知,亲本为阔叶和细叶,后代全为阔叶雄株,没有雌株,存在某种花粉无受精能力,且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详解】A、由分析可知,阔叶为显性性状、细叶为隐性性状,A错误;B、据表分析,实验一为:XBXB(阔叶雌)×XbY(细叶雄)→1XBXb:1XBY,但因子代只有XBY(阔叶雄)而没有XBXb(阔叶雌),推测Xb的花粉可能无受精能力,B正确;C、由实验二F1“雄株中阔叶:细叶=1:1”可推知,母本阔叶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是杂合子,实验二可表示为:阔叶雌株(XBXb)×阔叶雄株(XBY)→1XBXB(阔叶雌):1XBXb(阔叶雌):1XBY(阔叶雄):1XbY(细叶雄),F1中雌株有纯合子和杂合子,C错误;D、理论上,细叶雌株的基因型应为XbX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含Xb的花粉无受精能力,因此,XBXb和XbY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XBY、XbY,后代中不能出现细叶雌株,D错误。故选B。26.(1)

去雄

套袋(2)显性(3)

所选种子都是纯合子,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子粒饱满

实验①收获的玉米种子都是纯合子,相互授粉后,显性性状个体的子代全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个体只产生隐性配子,授予显性性状个体的花粉时,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解析】【分析】显隐性的判断方法: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定义法(杂交法):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②自交法: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分离比为1的性状为隐性性状。(1)豌豆为自花闭花授粉植物,杂交时需要对母本去雄,而玉米是雌雄异花、雌雄同株的作物,杂交时无需对母本去雄,只需要在开花前直接对雌、雄花序进行套袋处理即可。(2)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中,在完全显性时,杂合子所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3)①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此若将子粒饱满和子粒凹陷的玉米种子分别播种,待其开花后让其自交,结果在子代中都没有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说明所选种子都是纯合子。②实验①中的两种性状的玉米种子均为纯合子,将两种性状的玉米种子分别播种,待其开花后,将子粒饱满植株的花粉授给子粒凹陷植株,同时将子粒凹陷的花粉授给子粒饱满的植株。即进行正反交实验,结果发现,在子粒饱满植株上长出的种子全为饱满子粒,子粒凹陷植株上长出的种子也全为饱满子粒,说明子粒饱满为显性性状。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为:实验①收获的玉米种子都是纯合子,相互授粉后,显性性状个体的子代全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个体只产生隐性配子,授予显性性状个体的花粉时,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点睛】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27.(1)长翅(2)

分别统计F1雌、雄个体中灰体和黑檀体的比例

F1雄性全为黑檀体,雌性全为灰体(或F1中黑檀体雄性:灰体雌性=1:1)(3)

Aabb

长翅黑檀体

AaBb

长翅灰体:长翅黑檀体:残翅灰体:残翅黑檀体=3:3:1:1(4)1/3【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昆虫I与昆虫Ⅱ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中长翅∶残翅=3∶1,说明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亲本关于翅型的基因型均为Aa(假设控制翅型的基因为A、a);子代灰体∶黑檀体=1∶1,假设控制体色的基因为(B、b),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关于体色的基因型为Bb×bb。已知昆虫Ⅱ为长翅灰体雄性,且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性状。若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XBY×XbXb。(1)根据子一代中长翅∶残翅=3∶1,说明长翅为显性性状。(2)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子代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代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因此若要根据F1体色性状判断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还需要分别统计F1雌、雄个体中灰体和黑檀体的比例。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XBY×XbXb,子一代雄性全为黑檀体,雌性全为灰体。(3)若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由于昆虫Ⅱ为长翅灰体雄性,且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性状,即基因型为AaBb,所以昆虫I的基因型是Aabb,表型是长翅黑檀体;亲本昆虫I和亲本昆虫Ⅱ杂交子代基因型和比例为A-Bb∶aaBb∶A-bb∶aabb=3∶1∶3∶1,表型及比例为长翅灰体∶长翅黑檀体∶残翅灰体∶残翅黑檀体=3∶3∶1∶1。(4)若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AaXBY×AaXbXb,F1中表型为长翅黑檀体的雄性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残翅灰体的雌性基因型为aaXBXb,二者杂交的子二代中长翅灰体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3×1/2)×1/2=1/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读懂题意获取和整合有用的信息,正确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出相关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28.(1)

4##四

有丝

a(2)

减数分裂Ⅱ中期

卵细胞或极体(3)b、d【解析】【分析】分析图1: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2:a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或前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1)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这一对染色体其中的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故图2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由分析可知,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2中类型a的细胞。(2)由图2可知,d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数目的一半,且存在染色单体,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或前期细胞,若图2中d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则d代表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减数分裂Ⅱ中期。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故此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由图可知,e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都为体细胞的一半,表示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若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则e对应的细胞名称是卵细胞或极体。(3)存在染色单体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核DNA数目的一半,因此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存在染色单体的细胞有b、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