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试题 考点规范练10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作业 (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_第1页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试题 考点规范练10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作业 (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_第2页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试题 考点规范练10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作业 (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_第3页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试题 考点规范练10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作业 (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_第4页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试题 考点规范练10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作业 (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规范练10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选择题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B.Ⅰ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总体上多于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C.Ⅱ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附近锋面活动频繁D.Ⅳ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台风活动频繁2.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A.Ⅰ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降水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Ⅳ气压带与丙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降水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C.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完成第3~5题。3.下列关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A.②—高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B.⑤—信风带——东南风C.③—低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D.⑥—盛行西风带——西北风4.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个气压带和风带有关?()A.①与⑤ B.②与⑥C.③与⑦ D.②与⑤5.当图中②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A.武汉可能是伏旱天气B.孟买吹东北风C.洛杉矶为阴雨天气D.北京可能出现寒潮读世界某地区气候统计资料图,完成第6~7题。6.该地区()A.位于南半球 B.地处热带C.夏季多雨 D.全年温和7.该地区夏半年降水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受寒流影响,大气较干燥B.地处背风坡,阻挡了暖湿气流C.地表植被稀少,蒸发量大D.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读世界某区域某季节等压线图(图1)及该区域三地年内气候资料图(图2),完成第8~9题。图1图28.图1所示季节()A.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高发B.华北玉米正值收获季节C.南半球各地昼长不断变短D.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9.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图2中的()A.②③①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下图为某月北纬31°纬线上①—⑦七个地点的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0~11题。10.图中所示季节,②地的总体天气特点为()A.低温晴朗 B.高温阴雨C.炎热干燥 D.温和多雨11.此时⑥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南风 B.西北风C.东北风 D.西南风西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天气和气候有着巨大影响。当地时间2020年2月9日,风暴“西娅拉”带来的强风和暴雨持续袭击法国、德国、英国以及荷兰等地,风速超过40米/秒。气象专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正常年份南、北半球冬、夏季西风分速(指各风向风速中西风的分量)分布受大尺度因子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第12~13题。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分布图12.本次风暴“西娅拉”对欧洲影响巨大,原因可能是()A.全球变暖,北大西洋暖流升温快B.平原丘陵面积广,冰雪反射太阳辐射多C.西风带向南扩张,水平气压梯度异常大D.西风带向北移动,海陆的热力差异大13.西风分速在南半球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海洋面积广阔B.西风漂流的降温作用C.地形起伏较小D.太阳辐射季节差异小二、非选择题14.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1)描述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并简述甲地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较长的原因。(2)比较A、B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C地气候成因的是。试评价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D处的季风气候不如我国典型,试从其表现和原因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答案:1~2.1.C2.A第1题,根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Ⅰ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流下沉,应为极地高压带,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应为副热带高压带,极地地区降水量比副热带地区少;Ⅱ气压带为副极地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易形成锋面天气,C项正确;Ⅳ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位于赤道附近,无台风活动。第2题,Ⅰ气压带为极地高压带,甲风带为极地东风带,二者交替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赤道低压带(Ⅳ)与信风带(丙)交替控制的地区,降水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副热带高压带(Ⅲ)与西风带(乙)交替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Ⅲ)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故A项符合题意。3~5.3.C4.B5.A第3题,读图,根据图中纬度可以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根据图中风向,可判断出图示为北半球。②是副热带高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的;⑤是信风带,北半球的信风带是东北风;③是副极地低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的,冷暖空气在这里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⑥是盛行西风带,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南风。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②是副热带高压带,⑥是盛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第5题,②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当该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北半球是夏季。武汉此时可能是伏旱天气;孟买位于南亚,北半球夏季吹西南季风;洛杉矶位于美国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北京夏季没有寒潮。6~7.6.A7.D第6题,读图可知,该地的各月平均气温累计在1—3月增幅较大,7—8月增幅较小,且1月气温为20℃,可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图中所示5—8月降水距平为正值,其余月份为负值,雨热不同期,是地中海气候,位于亚热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选A项。第7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故选D项。8~9.8.D9.B第8题,由图1可知,此时气压中心为高压,且位于海洋上,故图示季节应为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华北地区玉米收获为秋季;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方向不确定,无法判断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青海湖海拔较高,油菜花盛开时间为北半球夏季。第9题,甲地纬度较低,位于迎风地带,因此冬季气温应高于乙、丙两地,降水多于乙、丙两地,由此可知②应为甲地气候资料;乙地距海较远,降水相对较少,丙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较长,降水量多于乙地,由此可知③为丙地气候资料,①为乙地气候资料。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图2中的②①③。10~11.10.C11.A第10题,根据气压曲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发现在亚欧大陆上出现了低气压,即亚洲低压,故此时为北半球夏季,②地的地理坐标是(31°N,30°E),应为地中海沿岸地区,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故选C项。第11题,由材料可知,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故选A项。12~13.12.C13.A第12题,一般情况下,全球气候与洋流不可能出现很大的变化;欧洲平原面积广,但平原无冰雪分布;读图可知,北半球中纬度冬季西风较夏季更强,且向南扩展,故可能增强风暴的强度,增大影响范围;北半球冬季,西风带南移。故选C项。第13题,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摩擦力小,西风势力更强;西风漂流的降温作用对风速没有影响;南半球地形起伏也较大;太阳辐射季节差异与北半球是一样的。故选A项。14.答案(1)南部和东部日照时数较短,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增加。甲地主要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晴天多。(2)相同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不同点:A地夏半年多雨,B地冬半年多雨。原因:A地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冬半年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南季风控制,干燥少雨。B地夏半年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干燥少雨,冬半年有时能受到北移的西风影响,带来一定降水。(3)④气温: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降水:雨热不同期或夏季降水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4)表现:D处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均匀。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小,海陆的热力差异相对较小。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值线分析,东部、南部日照时数较短,中部、西部较长。日照时数主要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第(2)题,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主要与大气环流有关。A地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B地冬半年有时能受到北移的西风影响,降水多。第(3)题,C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②④均表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④表示7月受西风带控制,说明是南半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