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新版)2024小学语文部编版单元测试(记忆加深)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1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新版)2024小学语文部编版单元测试(记忆加深)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2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新版)2024小学语文部编版单元测试(记忆加深)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3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新版)2024小学语文部编版单元测试(记忆加深)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4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新版)2024小学语文部编版单元测试(记忆加深)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新版)2024小学语文部编版单元测试(记忆加深)完整试卷(含答案)

姓名____班级____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1、书写(每题5分共1题)

1).根据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填空。

(1)白日,流。(《登鹳雀楼》)

(2)皆图,章。(《日积月累》)

(3)本无价。皆。(《日积月累》)

(4)看到瀑布从山上流下来的壮观景象,我们可以说诗句:飞流,疑是银河落九天。2、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

1).填空。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2)春天,看到万紫千红、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不禁想到朱熹《春日》中的“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夏夜,看到鹊飞,昕到蝉鸣,我脱口而出的便是辛弃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改也。”文中加点的“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加点的“然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2).读下面各组题目,说说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

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

_________________3).找朋友,给下面的每个汉字组三个词。

4).按要求填空。

(1)“女”共有________画,第一笔是________。

(2)“云”的读音是__________,它的笔顺规则是__________(①从上到下②先横后竖)(填序号)。

(3)“人”加一笔可变成“______”字,加两笔可变成“______”字。5).快速默读课文《穷人》,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择题(每题2分共3题)

1).下列名言表达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C.居安思危,戒奢以俭。D.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2).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霹雳踉跄教诲锻练B.遐想泛滥由衷军令状C.蚂蚱遵重威严放肆D.遮掩簇拥茏罩明晃晃3).《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告诉我们()A.柳树比枣树有用,因为它长得快,能带给人们绿荫。B.枣树比柳树有用,因为它能结枣子供人们食用。C.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多看别人的长处。4、句子训练(每题10分共1题)

1).学写句子,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写。

(1)照样子写句子。

小白兔割草。

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小鸟唱歌。

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燕子正忙着捉虫子呢!

_______________正忙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呢!5、连线题(每题4分共2题)

1).连一连。

树高百尺百年树人春季打谷

与朋友交勿施于人夏季播种

己所不欲言而有信秋季割麦

十年树木叶落归根冬季制棉衣2).古诗连线。

葡萄美酒夜光杯,缘愁似个长。唐李白

儿童相见不相识,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

白发三千丈,欲饮琵琶马上催。唐贺知章

天苍苍,野茫茫,笑问客从何处来。唐王翰6、排序题(每题5分共2题)

1).我给句子排排队。

()晨雾笼罩着大地,给大地漆上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过了一阵儿,太阳出来了,擦开了晨雾的面纱。

()这时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楚,显得那么明朗。

()小花悄悄绽开笑脸,迎着东方初升的太阳快活地摇着头,尽情享受这温暖的抚爱。

()太阳发出柔和的光芒,照着大地。2).《忘加葡萄干的蛋糕》。

请你依照下面的语句提示给七幅图片排排序。将序号写在图片左上角的圆圈里。

①父子俩准备做一个葡萄干蛋糕来吃。

②爸爸将做好的蛋糕放进了烤箱。

③儿子忽然想起来,蛋糕里忘了加葡萄干。

④“这下可怎么办啊?”父子俩冥(míng)思苦想。

⑤儿子突然想了一个办法,对爸爸说:“有招儿了!”

⑥用气枪将葡萄干射到蛋糕上去!

⑦父子俩目不转睛地瞄准蛋糕,准备射击……

7、判断题(每题5分共1题)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这个故事是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

)

2.被海力布救下的小白鱼是龙王的女儿。(

)

3.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说出了真相,变成了一块石头。(

)8、诗词鉴赏(每题10分共1题)

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①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②浴蚕③去,闲着中庭④栀子花。

【注释】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呼唤。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庭院中。

1.解释诗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

(1)诗中“鸡鸣”的原因是()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2)诗中所写的景象是()季的。

A.春B.夏C.秋D.冬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幽静。()

(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

(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9、书面表达(每题10分共1题)

1).习作天地

这儿真美

只要你细心观察,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校园里的小花园、飘香的果园、美丽的小河、热闹的公园……我们周围也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你发现了吗?让我们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吧!

写作时,可以用上我们在《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文章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去写。赶快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好句,写一写吧,不少于350字。10、文言文阅读(每题5分共1题)

1).阅读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停顿正确的一句是()A.则眼不/看仔细B.却只漫/浪诵读C.记/亦不能久也D.眼口岂不/到乎11、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1题)

1).课外阅读。翠湖心影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因为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它非常贴切。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城中有湖,并不妨碍交通。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从文林街、先生坡、府甬道,到华山南路、正义路,这是一条直达的捷径。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③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因此,昆明人——包括外来的游子,对翠湖充满感激。④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⑤翠湖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⑥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我是在翠湖才认识这种水生植物的,我以后也再也没看到过这样大片大片的水浮莲。⑦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拨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⑧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选自《汪曾祺散文集》,有删改)1.作者描写了________的美景,包括茂密高大的_______、清浅但常年盈满的_________、热闹开放的__________和自由游弋的_______。

2.第①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用“昆明的眼睛”来比喻翠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在第③自然段花大量笔墨写人们来到翠湖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⑦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信息匹配(每题5分共2题)

1).在括号里填入适当的字,并选出所填字的正确解释。

(1)曲高()寡①连带②和谐地跟着别人唱③依照

(2)随心所()①想要②欲望③将要

(3)()经风霜①饱满②满足③足足地,充分

(4)行()匆匆①颜色②神态③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