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_第1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_第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_第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_第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2014年8月

1、散步

编写:费小琳审批:七年级备课组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①褰()时②chdi(澈③委qM)

④水波Hnlin()()⑤各得qM)所

2、整体感知

记叙文六要素:()()()()()()

散步的时间

散步的地点

散步的人物

散步的原因

散步的经过

散步的结果

一、课堂学习。

1、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

此,才应该多走走。”陪老人散步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为老人走路很慢,走不了几步

又要停下来歇息。既然母亲自己不愿去散步,让她留在家中,自己去散步似乎并不过分,

“我”却还要劝母亲去散步,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第3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字有什么作用?

(3)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分歧”指的是什么?

(4)''我"面对分歧要“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要的是哪“两全”呢?

(5)面对分歧,“我”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处理事情的原则是什么?最后是怎样解决的?

(6)“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

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

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2、写作手法探究。

(7)第二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8)这篇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二、学后记。

(-)课文主旨:

(-)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ZL、

课后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①等()时②chdi(澈③委qU()

④水波)⑤各得qf()所

2、阅读回答:

1."我”为什么在餐桌上沉默不语,处境尴尬?

2.第4段“没有比明白这一点更痛苦的了”,“这一点”具体指什么?

3.第5段截取了两个生活的细节,请分别概括出来。

4.“我”与父亲有隔阂的原因是什么?

5.文章结尾说:“我后半辈子所做的一切,只为了实现这小小的夙愿。",”这小小的夙愿”

是指什么?你认为作者这样做值得吗?

2、秋天的怀念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含义,提高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

神。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丰富情感,学会抓住细节描写感悟平常

的母爱。

难点:领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三.学法指导:

通过查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抓住“神态、语言和动作”等细节描写,多读多悟。

四.问题导引: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

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

念》。

五.自主学习:

资料整合:

作者信息

史铁生(1951—-2010),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

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京•1971-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

后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

平湾》和《奶奶的星空》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

屋子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o人们评价他

的作品“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1997年当选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因脑溢

血故于2010年12月31日。

背景回放

《秋天的怀念》,短篇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选自《史铁生散文自选集》。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

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痛苦是创作的源泉,史铁生是用生命在写作,用他的生命体验,写下他对母亲的忏悔和

感恩,写下对人生、死亡的思考。比起那些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作品,史铁生的文章更具

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没有生命体验的人,没有经历过疾病痛苦的人,没有经历过生死考验的

人,永远无法写出这样真挚的作品。

设问导学:

1.看拼音写词语:

tanhuan()mlngfin()x1chuwangwai()

chuida()qiaocui()zhengxiti()danya()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好吧,就明天。”“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母亲

为什么会喜出望外?

(2)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病成什么

样了?“我”为什么会没想到?

3.既然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要在秋天怀念?为什么要怀念?

4.看了文章,你觉得那是怎样一个母亲?

六.合作探究:

1.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几件事,通过这几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2.细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从“躲”“忍”“挡”等细节描写分析母亲的形象。

3.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4.“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

度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会帮助我们理解。颁奖词:史铁生是当代中

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

的是生活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

幽暗的内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重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难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三.学法指导

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认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

活实际,唤起自己真切的情感体验。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

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四.自主学习

1.“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为什么“总是

这么说”?

2.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你会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再一次朗读课文。

4.读完课文,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妹妹说点什么?

四.合作探究

1.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试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

边红红的,看着我。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2.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

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3.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

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

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

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

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

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

界上走一回。”

想一想: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4.阅读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见课本P9页)

比较一下:同样是写母亲,这段文字的写法与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3、羚羊木雕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3、学习并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预习提纲:

1.给加点字注音:椅()角怦()藏()刀脸颊()攥()

2.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③完全不放在心上。()

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3、作者:1945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

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等。

电影剧本《霹雳贝贝》、《魔表》、《疯狂的兔子》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短篇小说集<<题王>>、

<<空箱子》、<<铃羊木雕>>

4.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空格处完成下列情节概括:

情节妈妈追查、逼迫一爸爸一插叙回忆一我

起因:我送木雕(插叙交待)o

经过:要收回(原因是)。

结局:收回(不好)。

5.读课文,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

点?并用“XX是的人”来回答。

a.妈妈是一个的人。

b.爸爸是一个的人。

c.万芳妈是一个的人

d.奶奶是一个的人。

e.万芳是一个的人。

f.“我”是一个的人。

6.你觉得万芳在得知“我”要索回羚羊木雕后的心理变化应该是怎样的?请概括回答。

惊讶fff

7.“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这里为什么写到月亮?这是什么描写?在

文中起什么作用?

8.“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留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作者为什么这

样写

9.学习这篇文章,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精段赏析

阅读课文16-22段,回答下列问题。

11.这段文字刻画的主要人物是,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扣住的两个字是

12.这段文字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时,主要运用的是()

A.肖像描写B.动作描写C.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

13.联系上下文来看,这段文字记叙的顺序是()

A.顺叙B.倒叙C.插叙D.补叙

14.这段文字有概括叙述,有具体叙述,请按要求将段落序号填在横线上

A.概述:.

B.具体叙述:o

能力挑战

(一)仿写

15.例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

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0

仿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

朋友是,:(二)阅读课文24

——26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16.与第24自然段中“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相照应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17.

第24自然段写奶奶“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此情此景,奶奶会说些什么呢?为

什么又没有说?

18.第24自然段中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19.“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想一想,“妈妈的眼睛”是什么样的眼神?

20.爸爸妈妈执意让“我”取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

为什么?

21.课

文与第26段文字相照应的是哪一段?

22.从描写方法角度看第25、26自然段属于和o表现出了我的。

23.写奶奶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

反思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从学习方法上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然,我从课文内容上,也受到了为人处事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人生感悟:______________

四、作业:

续写《羚羊木雕》,情节设计要符合人物特点,300字左右。

美文赏析:

《一碗馄饨》

(选自《读者》2004年第8期)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

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

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

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

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

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

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

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

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

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

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

见”。

阅读这篇文章,请大家理解两个问题:

1、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2、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

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为什么“疲惫不堪”?

【阅读提示】

故事很简单,记叙了一个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跑到外面,后来在一位卖馄饨的老婆婆的开

导下,真正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最后一段是点睛之笔。文章捕捉司空见惯的小事,阐发刻骨

铭心的哲理,应该仔细品味。

【练习】

1、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

①可是,她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A翻B掏C摸)

②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了喜色。(A露出B呈现C换成)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

3、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个“又”字

第二自“又”字

4、第⑺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

样的情感?

5、第⑹段是独句成段,分析其表意上的作用。

6、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说说对第⑼段的理解。

4、散文诗两首

第一课时《金色花》泰戈尔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3、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学习重点】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

鉴赏诗歌,并尝试借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自主预习案】

1、了解金色花和泰戈尔:金色花:圣树,开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诗人、作家,被称为。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等,长

篇小说有、等。1913年他以散文诗集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开创了亚洲人获此殊荣的先河。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

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一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给加点字注音:

嗅闻()衍那()花瓣()膝上()

笑嘻嘻()匿笑()祷告()沐浴()

3、解释下列词语:

祷告:沐浴:

匿笑:嗅:

4、这首诗写一个从而构成一组组甜美动人的画面,营

造了一种—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

5、阅读全文,选出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世界上有一种人,

和你在一起的时候,

总是千万次嘱咐要多吃点,要多穿衣服,要注意安全……

你觉得她很啰嗦,很烦,但同时也觉得很窝心;

这种人,在你缺钱的时候,

她总会说些赚钱不容易、省着点花的话来教训你,

但一边教训你,又一边塞钱给你,

这种人的名字叫做一一母亲。

由此引出本文正是表达母子之间爱的文章,来看看本文是如何表达的。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听读诗文感母爱

教师范读(播放音乐配音)学生整体感知。

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2、指出下列诗句朗读的情感语气。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

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二)、品读诗文知母爱

3、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

4、《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5、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三)赏读诗文悟母爱

6、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7、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8、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9、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

(四)鉴读诗文写母爱。

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

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假如我变成了

,我要”的句式,表达你们对爸爸或妈妈的爱。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

回顾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诗歌思想感情要通过具体形象来表现,懂得了运用描写具体形象来

传情达意的写作手法,知道了母爱伟大,母爱圣洁,母爱永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晖,同学们,平日里,你体会到父母对你的关爱吗?他们经常对你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面

对父母的爱,你有过回报这种爱的想法和行动吗?

【拓展检测案】

五、达标检测,反馈矫正,反思目标

1、《金色花》的作者是(国家)作家、诗人(姓名),他曾

在1913年获奖。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B、文中所写的孩子己经变成了金色花。

C、赞美孩子的可爱。

D、花儿的色彩,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花儿也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4、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请用文中的

语句概括作答,不少于三个方面。

(1)(2)(3)

5、孩子做的这些事,反映了他(她)的性格,也表现了他(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愿0

6、第⑧段中,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孩子,她为什么要说“你这坏孩子”?

•课外语段阅读:

对岸(泰戈尔)

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

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

在那边,牧人使他们鸣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

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这满长着野草的岛上哀叫。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据说有好些古怪的池塘在这个高岸之后。

雨过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鹫飞到那里去。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水

鸟在那里生蛋;

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将它们细小的足印印在洁净的软泥上;

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所有在林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

都要诧异地望着我。

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中午了,我将跑到你那里去,“妈妈,我饿了!”一

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

我将永远不像爸爸那样,离开你到城里做事。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7、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节诗的大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8、诗人通过优美的诗句表现怎样的思想境界?

9、本诗的题目是“对岸”,若改为“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是否可以?为什么?

10、”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使用的修辞方法和作用是

()

A、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海天一色图。

B、拟人,形象地描绘残阳如血,长草白花与月光一同涌起的波浪图。

C、拟物,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月光照长草白花的水墨画。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荷叶母亲》冰心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3、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学习重点】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

鉴赏诗歌,并尝试借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自主预习案】

1、了解作者经历及其创作: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笔名。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有散文

集,、,诗集、。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

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三个方面。以宣扬"”著称,

而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2、给加点字注音:

并蒂()菌茗()鼓斜()荫蔽()姊妹()

3、解释词语:

并蒂:花瑞:慈怜:

苗苗:破斜:荫蔽:

4、这是一篇一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_,写荷叶是为了_,文中

将我比作—,将母亲比作一,歌颂了o

5、本文重点描写了—的情景,采用—的手法。表明文章主旨的

语句是o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心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

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

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听读诗文

1、圈出你自己读不准的字或你认为应该积累掌握的美词。

2、文中的荷叶、红莲、风雨分别是什么形象?这是写法。

3、作者四次看红莲时环境不同红莲状态不同我的心情也不同,写出了层次美,完成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环境

红莲

心情

(二)、品读诗文

4、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

5、园里莲花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三)赏读诗文

6、“母亲啊!你是荷叶,我们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

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7、用“母亲是―我是"写一句话,赞颂母爱。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

冰心的文章就是这样,用饱蘸真挚的情感之笔,具体形象的表现她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表现

人间的真善美,歌颂自然、童真和母爱。在抒情的章法上,她善于在绵绵密密的抒情里,轻

巧的插入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或哲理的思索,使文章一波三折,摇曳多姿。这篇文章所

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

的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

【拓展检测案】

五、达标检测,反馈矫正,反思目标。

1、本文的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母爱,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2、课文第2、3段交待了八九年前的事的作用是()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借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写一段趣事,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埋下伏笔。

•语段阅读: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一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3、诗人为什么要“留着”“纸”?

4、“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诗人要“纸船”

到什么地方去?

5、“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诗人为什么“含着泪”?

6、诗人借“纸船”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

5、《世说新语》两则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咏雪

【学习目标】

1、熟读并努力做到背诵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学习重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资料链接】

1、题目解读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

现出咏絮之才。这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学习起来不太困难。

2,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

小说。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在写法上一般都是

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juan)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3、谢道镒(349—409),“”的起源,时期的o她自幼聪识,有才辩。是一

代名将的侄女,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的二儿媳,即王羲之

二子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4、将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放声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掌握字音:

谢太傅()雪瞿()善可拟()柳泰()

王凝之()无姿女()道眼()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编者是家。

4、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重点词语

内集:儿女(古今异义词):

俄而:骤:

欣然:拟:差:未若:因:

5、用“/”给文章断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i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

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借助学习古文的方法将文章翻译成现代文,并识记常见字词:

(1)译词:内集俄而欣然:何所似差可拟―儿女

(2)选择正确的解释:未若K①不像②不如、比不上1

(3)译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a.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

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要素。

b.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

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镒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e.请闭上眼睛,想像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假设你也参与

了当时的讨论,你能不能也说说“纷纷白雪”像什么?你还能说出几句咏雪的古诗句吗?

1.纷纷白雪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雪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古人吟咏白雪时用比喻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一一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一一韩愈

五、作业、

1、解词及加点字

①内集:②儿女:③讲论文义:④俄而:⑤骤:

⑥欣然:⑦何所似:⑧差可拟:⑨未若:

2、译句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元方批评妥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知识链接】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

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

曾任兖(yan)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

1.预习课文,朗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

2.给加点字注音

太丘畲去尊君在不非人越友人军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与友期行:去后乃至:

门外戏:.尊君在不:

相季而去:下车』之:

入门不飒:.

二、整体感知

1、试翻译全文(口头)

2.比较“君”、“家君”与“尊君”的不同:。

3、重点句子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

⑵、尊君在不?

(3)、与人期行,

4、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太丘舍去

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三、细读课文・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学法指

导:文中有三个角色:叙述者、友人、元方,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课前进行练习。注

意把握说话人的语气。)

四、问题探究,

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元方的形象?

五、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课内作业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B、待君久不/至,己去。

C、陈太丘/与友期/行。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若柳絮因风起(介词,可译为''趁"、''乘"等)

B、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C、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D、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3.指出下列加粗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今义:

⑵太丘舍去古义:今义:

⑶下车引之古义:今义:

⑷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

4.翻译下列各句。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

七、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陈元方“时年七岁”,就知道“信”、“礼”的重要性,你是怎样看待“信”和“礼”

的呢?请把你的看法写出来。要求:100字左右。

6、我的老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概括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4)理解揣摩词句,感受深厚的师生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默读、浏览,圈点勾画重点字词和概括内容。

(2)自主学习,概括事件内容。合作探究,解决相关问题。

(3)品读,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精读,感知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难忘,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

品德。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

【教学难点】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圈点勾画的重要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3、再读课文,梳理概括作者回忆的7件事情。(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

4、朗读课文,感知深厚真挚的师生情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

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

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会感人

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

老师》。

二、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榆钱()黑痣()模仿()褪色()卜问(

磕头()纠纷()当屋()蔡芸芝()劝慰()

魏巍()焚香()模糊()时辰()

2、听写词语。狡猾察觉存心模仿纯真榆钱海鸥占据牵挂援助权威纠

纷慈爱依恋珍宝时辰迷迷糊糊模模糊糊

3、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1)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2)心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

般。(3)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4)纠纷:争执的事情。(5)热恋:本课是亲热

难舍的意思。(6)莫大:没有比这个再大。(7)模模糊糊:非常不分明不清楚。(8)迷迷糊

糊:(神智或眼睛)非常模糊不清。(9)狡猾:诡计多端,不可信任。引申义:也做聪明讲,

聪明是褒义词

4、预习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交流解决。

三、新课学习:

1、自主学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概括文中回忆的七件往事。温馨提示:用(谁+干什么)

的方式去概括。

2、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情感。(依恋、思恋、尊敬、感激等)

3、小组交流,出示: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

②蔡老师教我们跳舞。

③蔡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④蔡老师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看蔡老师写字。

⑥蔡老师排除小纠纷。

⑦我梦里寻找蔡老师。

四、再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的师生情谊。

五、当堂检测。

1、请用“蔡老师是一个的老师,“我”是一个

的学生”说一句话。

2、课文中的这七件事情你认为略写的是,详写的是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精读课文,感知作者的情感。

2、思考本文的情感线索。

一、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小组合作,探究情感线索和课文结构,然后明确.

①回忆、依恋、思恋“我的蔡老师。”

②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开篇引出对蔡老师的回忆。(回忆)

第二部分:(2—14)具体回忆七件往事。(依恋)

第三部分:(15)转学与蔡老师分别。(思恋)

2、品味语言,细致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

①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

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蔡老师真的是要打“我”吗?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大家为什么都笑了?)

②“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这里用“狡猾”一次

呢?)

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

急于模仿。(“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表现了我们怎样的情感?)

④“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本文

全篇用第三人称指代蔡老师,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各抒己见: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4、本文在选材和组织材料上的特点:

①选择的顺序和面的广度: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的顺序

②详略得当。(前五件事情略写蔡老师和学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后2件事情详写蔡老师

给“我”莫大的援助和“我”对蔡老师的无比依恋)

二、语言积累。

1、圈点勾画出作者对蔡老师饱含深情的语句。

2、本文语言质朴,充满感情。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读一读,说一说。

3、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给你的老师拟一条祝福的短信。

您是高山,用伟岸的身躯为我遮风挡雨;您是海洋,用宽广的胸怀给予我温暖。您是,

用;您是,用。

三、拓展延伸。回忆一下上学以来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选取一两个故事讲出来大家听

听。(课后写一篇短文回忆一下这位老师)

四、再读课文。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饱含感情朗读(特别是3、8、10、15等段)

五、作业布置:

1、仿写句子。

2、拿出你的笔写下自己尊敬、热爱的一位老师,要通过具体事件来表现,并注意详略得当,

还可以尝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方法去写。

7、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记住“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3)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独特的

教育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字典、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了解本文作者、记住本文的重点字词。

2、划出文中饱含深情的词语、句子和自己有疑问的词语、句子。

3、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海伦•凯勒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

独特的教育方式;

【教学难点】学习海伦•凯勒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体会“爱”之伟大,

陶冶情操,使情感得到升华。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圈点勾画的重要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3、再读课文,感知深厚真挚的师生情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生命

只有一次。”为什么我们这篇课文却叫做《再塑生命的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女

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文章。

二、预习检测

1、作者信息及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查字典完成以下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搓捻(cu。nian)截然(ji6)感慨(gankai)抚养

(fu)

争执(zhi)唯恐(wei)激荡(dang)绽开

(zhan)

(2)释义

疲倦不堪:疲劳困倦得不能忍受。

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美景多得看不过来。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太概,不太深刻了解。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1)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截然不同:形容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2)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

兴趣:喜好的情绪。

(3)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我是在老师教了几个星期以后,才领悟到的。

领悟:领会,理解。

三、新课学习

1、根据课文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1)本文从莎莉文老师到来写起,回忆莎莉文老师给“我”带来的命运变化。文章共选取

了4件事来展现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教育智慧,请你把它归纳出来

①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

②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

③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站”“行”这些词。

④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心里写出“水”这个词,使我终于领悟到

“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

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2、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海伦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状况的语句,摘录在下面。

参见课文第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