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地球的运动——公转[考纲点击]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方向:________________。(2)周期:1恒星年,约为__________________。(3)速度最慢最快自西向东365日6时9分10秒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示意图(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要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的数据关系(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2)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对点演练](2017·成都模拟)下图中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A.20°
B.23°26′C.30°D.66°34′2.地球越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解析】
第1题,读图可以看到,PQ连线是黄道平面,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与黄赤交角相同,即23°26′。第2题,地球越过P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答案】1.B
2.A(2017·长沙五校联考)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5°,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3~4题。3.黄赤交角为24.24°时(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4.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低纬度为22.1°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
第3题,当黄赤交角为24.2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地区)范围缩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范围扩大;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第4题,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太阳直射点最低的纬度应是赤道,即0°。【答案】3.B
4.C昼长夜短越长越短最大值极昼昼短夜长越短越长最小值极夜3月21日昼夜平分要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的计算——抓“特点”(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4.日出日落——抓“直射点”(以北半球为例)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对点演练]1.(2017·唐山模拟)2015年3月8日,我国第31次科考船“雪龙号”完成任务离开长城站返航。航行3日后,科考队员在乌斯怀亚(68°W,54°S)观察到日出时间为该地地方时5:40,则该日我国漠河(122°E,53°N)的昼长接近(
)A.16小时B.14.3小时C.11.3小时
D.6.6小时【解析】
乌斯怀亚日出时刻为5:40,则昼长为12小时40分钟;该地与我国漠河纬度度数相近,分处南北半球,则同一日两地昼长之和为24小时,故漠河昼长接近11小时20分钟。【答案】C我国东北某城市(46°N,127.5°E)某公司高层办公楼周围有四处露天停车位。读图回答2~3题。2.在1月份,该城市晴天较多,图中四处停车位中,日照时间最短的是(
)A.aB.bC.cD.d3.该公司员工北京时间8点上班,17点下班,6月某日天气晴好,员工上班时停在d车位时刚好不被太阳晒,下班时,该员工的爱车被阳光暴晒的时间约为(
)A.1小时
B.1.5小时C.2小时
D.2.5小时【解析】
第2题,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该地位于46°N,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由于该公司办公楼楼层较高,相比较而言,办公楼北侧d车位日照时间最短。第3题,北京时间8点时,办公楼所在的127.5°E经线的地方时是8:30,办公楼刚好挡住了d车位的阳光,由于d车位为办公楼北侧的中间位置,根据太阳方位上午、下午关于正午(当地时间12时)对称的规律可知,该员工的爱车在当地时间15:30开始会被太阳暴晒,此时北京时间是15时,而员工17时下班,所以爱车被阳光暴晒的时长是2小时。选C。【答案】2.D
3.C读部分月份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图,回答4~5题。4.曲线e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5月
B.8月C.11月
D.12月5.图中三条昼夜长短分布曲线能够明确表达出的规律是(
)A.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全为极昼B.赤道昼夜等分只出现在春秋分日C.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D.纬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右纵轴表示昼长,根据横轴纬度判断,e曲线在北极附近昼长为0时,在南极附近昼长为24时,所以图示e曲线表示的是北半球冬半年。春分、秋分日时,北极圈的昼长为12小时,冬至日时北极圈昼长为0小时,约每个月昼长减少4小时。读图可以判断,e曲线上,北极圈的昼长大于6小时,估计小于8小时,所以时间应是秋分日后1~2个月间或春分日前1~2个月间,所以应为11月或1月。第5题,能够表示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全为极昼的曲线是d;赤道昼夜全年平分,不只出现在春秋分日;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f曲线表达不出这样的规律;纬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三条曲线都能表示出这一规律。【答案】4.C
5.D(2017·福州质检)下表为石家庄、武汉、杭州、福州四个城市4月16日的日出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读表完成6~7题。6.表中数字所代表的城市正确的是(
)A.①—武汉
B.②—杭州C.③—石家庄
D.④—福州7.该日北京时间15:30,王先生在武汉某动车站拍摄照片(如图),此时正好一列动车启动出发,据图判断该列车的行驶方向是(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解析】
第6题,根据日出日落时刻表,可以计算出各地的昼长时间依次是①12时47分,②12时56分,③12时56分,④13时12分。4月份北半球是夏半年,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所以①是福州,④是石家庄。杭州在武汉的东边,日出时间早,所以②是杭州,③是武汉。第7题,结合上题分析,武汉正午时,北京时间约是12:23。北京时间为15:30时,武汉是下午时间,太阳位于西南天空,人影朝向东北方向。图示人影与列车平行,所以列车朝向西南方向行驶。
【答案】6.B
7.C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_______________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2)季节变化北回归线南半球南回归线北半球2.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成因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地变化。(2)四季的划分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__________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3、4、5(3)五带的划分①从纬度看五带的分布a.热带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之间;b.温带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c.寒带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之间。②从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看五带的划分a.热带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b.寒带地区有_______________现象。③从形成原因看五带的变化若_____________变大,则热带、寒带的范围______,温带范围变小。南北回归线回归线与极圈极圈至极点太阳直射极昼极夜黄赤交角变大[读图忆知](1)找太阳直射的纬度,描述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①图1,太阳直射________,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②图2,太阳直射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图1,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最小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2)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描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①由图1时间向图2时间变化过程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________,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______________;②由图2时间向图1时间变化过程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________,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北回归线46°52′
0°②南回归线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③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南半球(2)①逐渐减小先增大至90°再减小②逐渐增大先增大至90°再减小要点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与计算1.纬度变化规律(1)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2)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直射点所在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2.季节变化规律同一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递变规律:来增去减(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图所示:3.年变化规律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H=90°-AB纬度差=90°-(40°-10°)=60°。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对点演练](2017·湖南十三校一模)读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图(极夜期不考虑负值),回答1~2题。1.满足①至②区间变化幅度的最大纬度范围为(
)A.23.5°~66.5°
B.0°~23.5°C.66.5°~90°D.0°~90°【解析】
若极夜期不考虑负值,赤道上与极点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均为23.5°,回归线至极圈变化幅度为47°,其他纬度均为23.5°至47°。所以,满足①至②区间变化幅度的最大纬度范围为0°~90°。【答案】D2.①处不可能(
)A.四季分明
B.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半年极昼,半年极夜
D.全年昼夜平分【解析】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值可知,①处可能为赤道或者极点。如果是赤道,则会昼夜平分,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若为极点,则会半年极昼、半年极夜。但都不可能四季分明。【答案】A3月21日,我国某地某同学于北京时间9时测得太阳高度为20°,北京时间10时测得太阳高度为30°。据此回答3~4题。3.该地这天(3月21日)最大太阳高度为(
)A.30°B.50°C.60°D.90°4.该地所处的经纬度是(
)A.30°N,105°EB.40°N,105°EC.30°N,135°ED.40°N,135°E【解析】
第3题,北京时间9时太阳高度为20°,10时为30°,大约1小时太阳升高10°;由于该日为春分日,上午有6小时,则正午太阳高度为60°。第4题,由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而该日太阳直射赤道,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该地与赤道纬度距离为30°,则该地位于北纬30°;北京时间10时该地太阳高度为30°,最大太阳高度为60°,则北京时间13时为当地12时,可推算该地位于东经105°。【答案】3.C
4.A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下表为我国夏半年部分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读图表完成5~7题。5.该地纬度为(
)A.3°26′NB.10°NC.20°ND.23°26′N6.夏至日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值的年内出现频次为(
)A.1B.2
C.3D.47.下列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的时段吻合最完整的是(
)A.春分至立夏
B.芒种至小暑C.小满至夏至
D.小暑至处暑【解析】
第5题,该地为北半球某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冬至日,为46°34′,可计算出该地的纬度为20°N。第6题,通过计算20°N在夏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可直接从图中读出年内出现频次为3。第7题,当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为4次,正午太阳高度大于86°34′,小于90°,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16°34′N~20°N或者20°N~23°26′N之间均可满足。如图所示:【答案】5.C
6.C
7.B要点二正午太阳高度的6大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地方时是12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房屋朝北。3.判断物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物影越长,且物影方向背向太阳。如图中各点旗杆杆影长度(实线)及杆影所在方向(图中是6月22日前后,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4.确定当地纬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如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对点演练](2017·天津南开一模)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太阳能利用的方向之一。图甲是天津市某新型居住小区楼房二楼正南向壁挂太阳能集热器照片,图乙是太阳能集热器装置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冬季某日晴朗的午后14:30左右,太阳照射该壁挂太阳能集热器所产生的影子偏向于照片中(
)A.①处的左下方
B.②处的左上方C.③处的右下方
D.④处的右上方【解析】
由壁挂太阳能集热器朝向为正南,可判断图中①为西南方、②为西北方、③为东南方、④为东北方;冬季午后14:30左右太阳位于西南方,则影子朝向偏东方,应该位于图中③④的右下方,故C正确。【答案】C2.关于使用壁挂太阳能集热器的叙述,可信的是(
)①该装置的“可调节型支架”的长度随楼层不同不发生变化②所安装的墙壁朝向南、北半球相同③将该装置移至上海地区使用,集热器冬季集热时间会缩短④将该装置移至上海地区使用,“可调节型支架”的长度应该拉长A.①③
B.①④C.③④
D.②③【解析】
可调节型支架长短主要是为了调节集热器与地面的夹角,该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而一个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与楼层无关,故①正确;集热器应朝向正午时太阳照射的方位,故南北半球朝向不同,则②错误;冬季上海昼长大于天津,则上海集热时间长于天津,则③错误;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天津,则在上海使用时集热器与地面夹角要小于天津,可调节型支架长度应拉长,故④正确。【答案】B(2017·衡水模拟)某人随队友于12月进行极地考察,他发现考察站某物体的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随即拍下了照片,(如图所示),休息了12个小时,正好是19点(中时区),他观察到物体的影子变长了很多。据此回答3~4题。3.图示的照片他是从哪个方向拍摄的(
)A.东
B.西C.南
D.北4.据此推测他们所在的考察站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A.70°W
75°NB.75°E
80°SC.75°E
68°SD.105°W
80°S【解析】
第3题,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物体影子最短;极地考察应该在极地气温高、昼长较长时;结合12月可判断位于南极附近,南极附近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影子朝向正南方。图中照片影子在左侧,太阳应该位于右侧,结合东南西北方位,可判断该照片从东方拍摄。第4题,结合材料可知,拍摄时该地为12时,中时区为7时,则该地经度为75°E;休息12小时后应该是当地0时,物体还有影子,说明该地为极昼;南极圈只有在12月22日为极昼,则12月为极昼,最有可能是较高纬度地区。【答案】3.A
4.B甲、乙、丙为我国某地300m×300m范围内新建居民区的三个规划方案。三个方案中①~⑥为居民楼,且序号相同的居民楼长宽一致,黑色阴影为居民楼影长,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回答5~6题。5.据图推断该地最可能位于(
)A.松嫩平原
B.塔里木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6.下列关于各方案中楼高和楼间距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方案中①号居民楼高度一致B.⑤号居民楼在乙方案中最低C.乙方案中的①②号居民楼间距小于丙方案D.甲方案各楼间距与乙方案各楼间距不同【解析】
第5题,读甲、乙、丙三个方案图可知,北京时间12时时,该居民区楼房影子朝向东北方向,由此可判断此时该地地方时大于12时,在120°E以东,最可能位于松嫩平原。第6题,乙方案中①号居民楼影长大于甲方案,故在乙方案中①号居民楼较高,同理可判读出⑤号居民楼在丙方案中最低;乙方案中①②号居民楼楼影较丙方案短,故楼的高度低,楼间距小于丙方案;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方案和乙方案中的居民楼间距相同,楼高不同。
【答案】5.A
6.C[知识构建][关键点拨]1.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3.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都随纬度和季节变化,从而导致太阳辐射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考向一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2016·上海单科)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完成第1题。1.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解析】
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太阳直射赤道,且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故此次太阳直射赤道日期为秋分日,则C正确。【答案】C(2015·安徽高考)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读图完成第2题。2.图中M日最接近(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解析】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即为出现极夜的范围,大致在接近最右侧日期时极夜范围达最大,此时为冬至日,a所在虚线的日期和b所在虚线的日期恰好为极昼极夜的分界,故两虚线所在日期为春分日或秋分日。结合极夜变化可知,a所在虚线的日期为春分日,b所在虚线的日期为秋分日,而M日大致位于春分日后、秋分日前的中间处,应为夏至日。【答案】B(2015·重庆高考)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完成第3题。3.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15°B.105°C.195°D.285°【解析】
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一个节气运行的度数为15°(一年24个节气),寒露与春分之间相差13个节气,所以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答案】C(2014·江苏高考)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4~5题。4.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A.甲
B.乙C.丙
D.丁5.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解析】
第4题,6月初,太阳位于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且接近夏至日,即图2中春分点与夏至点之间的丁位置。第5题,由图2可知,太阳所处的甲、乙两位置关于冬至点对称。乙位置的日期在冬至日之前,甲位置的日期在冬至日之后,甲位置日期的地球公转速度较乙快;假设在北半球同一地点,乙位置日期之后昼长先变短后变长,甲位置日期之后昼长变长;甲位置日期时的日地距离较乙位置日期短;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地球上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答案】4.D
5.D考向二昼夜长短的变化(2016·天津文综)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6~7题。6.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测者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解析】
中山站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是当地时间正午十二点,即76°22′E的地方时为12:00,则可推算出天津(约120°E)的地方时约为15:00,此时太阳应位于观测者的西南方向,故D项正确。【答案】D7.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解析】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6月22日前后为中山站极夜的中心日期,从材料中可知极夜的结束日期为7月17日,则可算出中山站极夜的后半段有25天,故整个极夜持续时间为50天左右,故B项正确。【答案】B(2016·上海单科)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据此回答第8题。8.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解析】
依据正午太阳高度=90°-两地纬度间隔,以及北京纬度为40°N,可计算出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纬度分别为10°N、0°、10°S。又因为是在连续三个月内的测量,可判断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结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知,D选项正确。【答案】D(2015·四川高考)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此回答第9题。9.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青岛(
)A.日出东南方向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
C.昼长较广州短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解析】
帆船于4月5日返回青岛港,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4月5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因此青岛于当地6时前日出;4月5日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青岛和广州均位于北半球且青岛在广州以北,昼长较广州长;4月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青岛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春分日,因而正午物影较春分日短。【答案】B(2015·北京高考)2014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据此回答第10题。10.放假期间(
)A.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C.黄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大
【解析】
2014年11月7日至12日,在立冬(11月7日)与小雪(11月22日)之间;11月7日至1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回归线移动;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所以位于北半球的黄山昼短夜长,日出时间在6点以后,且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所以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并且极昼的范围不断扩大。【答案】A(2014·福建高考)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如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11~12题。11.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12.次日泰山站(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解析】
第1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当太阳位于图示F点时,太阳高度最大,说明泰山站为正午,地方时为12时,此时东京地方时约是16时16分,刚好夕阳西斜;泰山地方时约是14时40分,已是午后时间;纽约地方时约是凌晨2时;开普敦地方时约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武术培训AI应用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深层滋养手膜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耐候性桥梁防腐漆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亲子早教中心运输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水处理化学品高效配方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镂铣机械项目建议书
- 2024年度吉林省护师类之社区护理主管护师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 2025年辊磨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计划
- 教育机构学困生个性化帮扶措施
- 肌肉牵拉技术PPT
- 反井钻机施工竖井施工工艺细则
- 2023“森林草原防灭火”演讲稿
- 2023年04月中国海洋大学辅导员公开招聘25人(山东)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
- 衢州市市属事业单位选调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
- (完整版)供货进度及保证方案
- 《乙醛与溴水反应机理的实验探究》说课
- 服务机器人装配与维护专业
- DB63T 2106-2023 流量测验 雷达波测流系统流量系数率定规程
- GB/T 37157-2018机械安全串联的无电势触点联锁装置故障掩蔽的评价
- GB/T 18749-2008耐化学腐蚀陶瓷塔填料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