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宁夏高一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含解析】_第1页
2021学年宁夏高一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含解析】_第2页
2021学年宁夏高一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含解析】_第3页
2021学年宁夏高一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含解析】_第4页
2021学年宁夏高一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学年宁夏高一上学期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含解析】

姓名:班级:学号:

题号—二三四五六总分

评分

一、选择题(共4题)

1、(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仁与孝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仁”作为儒学核心理念,结合时代需要演化为

“仁德”(完美的个人修养)、“仁爱”(理想的人际关系)、“仁政”(完善的政治统治)

思想,形成了完备的“仁学”体系;“孝”作为孔子思想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同时又贯穿于

“仁德”“仁爱”“仁政”之中。

孔子使孝由源出的宗教意义转化为纯粹的伦理意义,从宗教道德传统转化为个人道德

修养及家族道德原则。孝成为一切高尚道德的内在根据,在具体践行过程中,奉行孝道成为

建立各种美德的起点;实践孝道的过程就是仁德不断扩充发展,进而实现孝的目标,同时进

达仁德境界的过程。孔子提出:“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悌

是仁德的基础,在家里行孝尽悌就是仁德培养的开始,是达仁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修己

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境地,最终达到仁德兼善天下的目的。

孔子的仁强调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

•颜渊》)孔子要求人们用博大的胸怀去爱人,发自内心深处的爱亲之情成了仁的根本内容。

对父母的亲亲之爱即“孝”,就自然成为仁爱的起点。孝与仁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百姓通

过对父母的亲情之爱推己及人,彰显个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和担当,不断追求仁爱的最高

目标。孔子以“爱人”回答樊迟,意在强调家庭是人际关系的起点,爱从家人开始,进一步

推扩到爱他人爱万物爱万民,进达仁爱境界。孔子希望通过孝建立起良好的家庭秩序,从最

基本的亲亲之爱入手,通过发自内心深处爱的情感表达,达到博施于民的仁爱大道,实现家

庭和睦、社会安定、人民和谐。

孔子从家庭内部父子、兄弟之间的自然“亲亲”出发,将孝的功能推扩到社会和政治

层面,试图较为圆融地和解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父

子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安其分,才能营造一个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君主才能实现

有效统治。在家能够孝悌父母兄弟,就形成了亲亲、尊尊、长长的社会伦常秩序,在日常生

活和工作中必然循规蹈矩、克己复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会出现,使父母不至受辱,使家族

不至蒙羞而尽到孝道。孔子认为孝是为政的始基,孝悌是可以实现和操作的道德实践,从孝

悌在家庭内部的实行推扩至整个国家,仁政的目标就可达到。

总之,在孔子由仁德、仁爱而达仁政的具体途径中,孝始终贯穿其中。孝是仁德的根

本,是仁爱的根基,是仁政的根源。孝是仁得以塑造的道德根据,是仁得以展开的实践基础,

是仁由下而上得以施行的内在动力。

(节选自《论孔子之仁与孝》,作者丁立磊,有删改)

1.下列对于“仁与孝”的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孝”是孔子“仁学”思想之外的另一个儒学核心概念,但是,同时又贯穿于“仁德”“仁

爱”“仁政”等完备的“仁学”思想体系中。

B.由仁德、仁爱而达仁政的具体途径是以孝始终贯穿其中,孝是仁得以塑造的道德根据、仁

得以展开的实践基础,是仁爱的根基,仁政的根源。

C.孝悌是仁德的基础,建立各种美德从奉行孝道开始;实践孝道的过程就是仁德不断向外扩

充发展,循序渐进地进达仁德境界的过程。

D.孔子认为孝是为政的始基,孝悌是达仁的途径,是可以实现和操作的道德实践,将孝悌在

家庭内部实行,进而将仁爱博施于民,仁政即可实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孝源出于宗教意义,孔子使之转化为纯粹的伦理意义,使孝从宗教道德传统转化为个人道

德修养及家族道德原则。

B.孔子的仁强调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要求用博大的胸怀爱人,而发自内心深处的爱亲之

情则成了仁的根本内容。

C.孔子以“爱人”回答樊迟,意在强调家庭是人际关系的起点,爱从家人开始,进一步推扩

到爱他人,进达仁德境界。

D.孔子认为孝与仁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百姓通过对父母的亲情之爱推己及人,彰显个人对

社会、国家的责任和担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希望通过孝建立起良好的家庭秩序,从家人之间的爱,通向博爱他人的大道,从而实

现家庭和睦、社会安定、人民和谐。

B.“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是指君臣父子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安其分,后世有些

人认为这是在鼓吹封建等级制度。

C.孔子从家庭成员间的自然“亲亲”出发,将孝的功能推扩到社会和政治层面,试图较为圆

融地和解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

D.孔子认为在家孝悌父母兄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然循规蹈矩、克己复礼,不会出现犯

上作乱的事情,使父母不至受辱。

2、17.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全都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

方案。

②你纵使有运斤成风的臂力,也举不起这重若千斤的巨石。

③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倍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④这种典型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长此以往,势必愈演愈烈,

尾大不掉。

⑤如今,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孩子犯了错,他们也是睁一眼闭一眼,这种犯而不校

的态度,必将为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

⑥中国海军在南海举行的军演,展示出新时期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决心,即使马革裹

广,也要捍卫主权。

A.②③⑤B.①③④C.①③⑥D.②④⑤

3、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截至3日18时止,4日当天湖南地区往广州、深圳、西安的高铁票已经售罄;往北京、

上海、杭州方向的图铁票基本售完。

B.中日关系恢复正常,特别需要日方认清历史问题,承认历史事实,改变目前的情况做出努

力。

C.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要围绕授权、用权、制权等环节,合理确定权力归属,划清权力边

界,厘清权力清单。

D.杏花村汾酒公司成立“杏花村”酒都旅行社,承接负.责观光旅游、旅行安排、旅行预订等

业务的安排。

4、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然,表面的公正不等于公正。①,②表面功夫都不做足,内在的真

诚性③是值得怀疑的。④,议员在议会中打架,⑤只是作秀,但也

有可能是全力为选民争取利益;⑥假如他们只顾着打呼噜,连表现一下的念头都没有,

那就一定是置选民利益于不顾。

①②③④⑤⑥

A然而假如一定正如虽然/

B可是/也许即使那么

C/一旦似乎也许那么可是

D但是如果大概比如也许而

二、名句默写(共1题)

1、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两句,打破时空界限,

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和送友的乐观豁达心境。

(2)当我们面对“生”和“义”不能两全的选择时,孟子告诉我们:“,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真的猛士,,。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沉默

呵,沉默呵!,就在沉默中灭亡。

(4)《论语》强调“,",意思是要提高个人修养,就要时刻

把别人当成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得失。

(5)《关雎》开头用“,”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三、语言表达(共2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日别王长史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①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①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

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

地点,含蓄而新颖。

C.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

情随景生。

D.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

悲从中来。

E.全诗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悲伤、沉郁的

氛围,情感真挚动人。

15.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2、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生活质量,物质是要摆在第一位的,但不是唯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①,一个

腰缠亿万的富翁,一个工薪阶层的成员,谁晚上睡觉更香甜呢?,说不定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毕竟,后者没有那么多值得焦虑的事情,拿钱能买到的快乐,绝对不是真正的快乐。这种快

乐,一旦失去之后,那空虚和苦涩,更不是味。②天天鱼翅、顿顿海参,终有

吃腻的一天,只有去寻找那种基本与人无争无碍的享受,去体味那既物质、更精神的享受,

去创造那种能够品尝得出来的、从心灵到感官的享受,③。

四、文言文阅读(共1题)

1、(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金幼孜,名善,新渔人。建文二年进士。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直文渊阁,迁

侍讲。永乐五年,迁右谕德兼侍讲,因谕吏部,直内阁诸臣胡广、金幼孜等考满,勿改他任。

七年从幸北京。明年北征,幼孜与广、荣扈行,驾驻清水源,有泉涌出。幼孜献铭,荣献诗,

皆劳以上尊。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使自瓦剌来,

帝召幼孜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尝与广、荣及侍郎金纯失道陷谷中。是夜,帝遣使

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自后北征皆从,所撰有《北征前录》和《北征后

录》。

二十二年从北征,中道兵疲。帝以问群臣,莫敢对,惟幼孜言不宜深入,不听。次开平,帝

谓荣、幼孜曰:“朕梦神人语上帝好生者再,是何祥也?”荣、幼孜对曰:“陛下此举,固

在除暴安民。然火炎昆冈,玉石俱毁,惟陛下留意。"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

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

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是年十月,命幼孜、荣、士奇会录罪囚于承天门外。诏法司,录重囚必会三学士,委寄益隆。

帝御西角门阅廷臣制诰,顾三学士曰:“汝三人及蹇、夏二尚书,皆先帝旧臣,朕方倚以自

辅。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贤良之臣,言不见听,

退而杜口。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幼孜等顿首称谢。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学士

如故,并给三俸。寻乞归省母。

幼孜简易静默,宽裕有容。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名其宴居之室曰"退庵”。疾革时,家

人嘱请身后恩,不听,曰:“此君子所耻也。”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然之/即命革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术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

/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B.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

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C.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

/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D.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

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职务、调动等事务,长官为

吏部尚书。

B.先帝是古代朝代更替之后,后代人对前代帝王的一种尊称,既包括已经去世的,也包括健

在的。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双腿跪下,叩头至地,后多用于书信署名的后面,表示敬意。

D.大学士是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设置情况不同,权限也不同。明代中叶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

负责起草诏令、批复奏章等事务,官品虽低,权力很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幼孜很有文才,受到皇上敬重。北征途中,他写了有关泉水的铭文,受到皇上高级别的

慰劳;经过山川要害,皇上就让他记载下来,他骑在马上很快就写好了。

B.金幼孜直言进谏,未被皇上采纳。北征半路上,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没有人敢

应答,只有他建议不宜深入,但皇上没有听取。

C.金幼孜深受器重,升官加俸。仁宗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犯时,一定要会见金幼孜等三人;

洪熙元年,又让他晋升为礼部尚书,并兼原职,享受三份俸禄。

D.金幼孜为人平易,淡泊谦虚。他平易少言,心胸宽阔,虽然很受皇上恩宠,但仍非常谦虚,

病重时,家人嘱咐他向皇上请求身后的恩荣,被他拒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5分)

(2)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口。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5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题)

1、(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祈求

林敬钧

①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

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

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

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

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②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

③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

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

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

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

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④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⑤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

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年轻

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⑥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愚

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的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

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然而那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

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

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⑦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

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鸣

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个小

孩,叫他滚。

⑧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一一那里曾是它的

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⑨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

⑩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我在山顶大梦一场,

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刚刚

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一一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

孵化的。

(选自《美丽如初一一10年精短散文100篇》)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开篇选择“长城”这个特定的场景,一方面象征了中华民族,同时奠定了沉郁、厚

重、苍凉的基调,也为下文看到鹰旗,展开联想以至为鹰震撼做铺垫。

B.作者写南方织鸟精致而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造成对比,反衬鹰是“飞翔的精

灵”“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C.文章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

D.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虐待人才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5.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5分)

(1)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

方。(请品味句中划线词的妙处,3分)

(2)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请写出这一颗泪珠的特殊含义,

2分)

6.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祈求”若换成“鹰的遭遇”,可以更加突出鹰的不幸。你赞成这种

说法吗?请结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说说你的理由。(6分)

2、(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奇绅鸿儒刘大鹏

郝岱

一个普通的晚清文人,在国内“名不出乡里”,但在沈艾娣所著《梦醒子》一书中却被称为

“第一奇绅士”。一个农村绅士,何以被冠以“第一奇绅士”的美誉?刘大鹏究竟奇在何处?

刘大鹏并非是先知先觉的圣贤,聪明过人的天才。刘大鹏在日记中自述“生而顽钝,年七令

甫能言。”他七岁才会开口说话。七年不鸣,一呜惊人。童年刘大鹏在私塾先生刘丽中门下

读书16年,毕业后,他又先后在太原县桐封书院、太原府崇修书院学习深造10年,仅读书

就长达26年。在人生旅途的第一站,他读书时间长达半辈,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可谓一奇。

刘大鹏在刘丽中、杨深秀(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等名师的精心培育下,刻苦钻研,勤奋学

习,积累了渊博的知识,树立了如何做人做事的高尚道德理念,确立了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为日后创业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大鹏完成学业后,就到大谷县南席村

当了整整21年的私塾先生,后到太原县女子学校任教十余年,他教书时间又占据了人生的半

辈。

刘大鹏在世85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可谓一瞬间,他在有生之年既要教书,又要种地,还

要经营煤窑,忙里抽闲,用毛笔手抄洋洋34部巨著,亿万字手稿。对儒家经典烂熟于心,能

够熟练背诵的经典著作达六十多万字。刘大鹏超人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非凡的创作天才,

德高望重的思想品德,实乃奇人奇才也。

刘大鹏34岁时开始记日记,直到临终前五日,连续写了五十一年的日记。日记真实客观地记

叙了清末民初、抗战期间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人情世故等,

可谓包罗万象,是中国这段历史的缩影,史料珍贵,堪称百科全书,更被山西省图书馆誉为

“镇馆之宝”。

刘大鹏的德才、廉洁名扬省城。阎锡山掌握山西军政大权后,急需人才为其效力,曾多次派

人请刘大鹏出山,先生屡屡婉言谢绝,不接受聘任。读书做官,仕人之追求,刘大鹏却是送

到嘴边的肉不吃,可谓奇也怪也。

在人生的旅适中,他一直努力拼搏,曾务农、务工(开煤窑)、经商(租赁餐具、轿等业务)、

教书、写书,走完了光辉的人生历程。

1915年,58岁的刘大鹏当选为山西省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省议会议员选举大会。有些

议员为了拉选票,纷纷向代表行贿或宴请。有参选议员对他行贿,他以“不义之财不可取”

的修身之道一一拒绝。世上哪有和钱财有仇有恨之人,唯有刘大鹏既不贪财也不受贿,实属

奇人也。

日寇占领太原县后,狂轰滥炸,烧、杀、抢、奸无恶不作。每当鬼子进村扫荡,村民纷纷扶

老携幼逃难时,刘大鹏却视死如归,独自一人留村,并上到屋顶,指天骂日。有一年,日寇

的一名军官久闻先生大名,恳请先生为其题写一副条幅,先生冒着杀头的危险,婉言谢绝,

日本人无奈,只好灰溜溜地离开。1934年,山西遭受大旱,阎锡山政府的苛捐杂税却有增无

减。刘大鹏看到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愤怒至极,他以鲍伯平的化名上书南京中央政

府,请求中央政府责令阎锡山减免税收,收到预期效果。

这几则真实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刘大鹏爱国亲民的高尚情操和政治远见,不贪生不怕死的气

质和风度,可谓奇人奇事也。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这是刘大鹏先生在1897年为晋祠同乐亭题写的一副楹联。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

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西代表团讨论会上,谈到改善民生时,现场吟诵多年前在晋祠看到的

这副楹联。李克强总理日理万机,在众多的晋祠楹联中,竟然熟记刘大鹏的这副楹联,先生

的高尚品德和意境,引起总理的共鸣,飘扬五洲四海,实乃奇事也。

(摘编自《文史月刊》2016年第10期)

【相关链接】

①刘大鹏,字友凤,号卧虎山人,著名的地方史学者、地方文化学家。著有《晋祠志》《晋

水志》等地方志,尤其是《退想斋日记》,二百多册,五十多万正楷毛笔字,记述了近、现

代中国和晋祠发生的重大变迁。

②乡邦文献,关怀有缘,表扬潜德,著进连篇,天不应遗,杀青何年。晋水潺潺,相与呜咽,

千秋万祖,其视此锈。

----刘大鹏先生碑铭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刘大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晚清文人、农村绅士,尽管在国内知名度较小,但在沈艾娣所著

的《梦醒子》一书中却被称为“第一奇绅士”。

B.刘大鹏在世85年,从34岁开始连续写了五十一年的日记,日记内容包罗万象,堪称百科

全书,是中国清末民初、抗战期间这段历史的缩影。

C.刘大鹏在“戊戌变法六君子”中的刘丽中、杨深秀等几位名师的培养下,勤奋钻研,积累

了渊博的知识,为日后创业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纵观刘大鹏一生,曾经务农、做工(开煤窑)、经商(租赁餐具、轿等业务)、教书、写

书,一生都在努力拼搏,走出了一条光辉的人生之路。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刘大鹏五十一年的日记里,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人情世故

等内容,内容详实,资料珍贵。

B.刘大鹏求学期间,不仅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同时也树立了如何做人做事的高尚道德理念,

并确立了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C.刘大鹏在1897年为晋祠同乐亭撰写了一副楹联,上下两联“同”“乐”二字相互交替,

表现了他与民同乐以及改善民生的进步思想。

D.刘大鹏一生著述丰富,对晋祠、晋水颇有研究,是著名的地方史学者和地方文化学家,五

十多万字的笔记均用毛笔正楷书写。

E.刘大鹏的碑铭,用简洁凝练整齐的文字,高度概括了刘大鹏在教书育人、写作方面的成就,

表达了深切的缅怀之情。

9.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刘大鹏“奇”在何处?(5分)

六、作文(共1题)

1、四、写作

21.(60分)

明月清风,荒漠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

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中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请以“给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选好角度,立意自定;(2)记叙文体;(3)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C(曲解原文,“循序渐进地进达仁德境界的过程”不准确,原文为“实现孝的目标,

同时进达仁德境界”。)

2.C(偷换概念。最后一句“进达仁德世界”应为“进达仁爱境界”。)

3.B(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论及“后世有些人认为这是在鼓吹封建等级制度”。)

2、17:C解析:改弦更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

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运斤成风: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

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此处不符合语境。登高自卑:指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

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用正确。尾大不掉: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

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此处不符合语境。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

较。此处不符合语境。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沙场。

3、18:C解析:A项,“截至3日18时止”处分赘余,应改为“截至3日18时”或者“到

3日18时止”。B项,成分残缺,应在“改变”前加上介词“为”。D项,句式杂糅,应改

为“承接观光旅游、旅行安排、旅行预订等业务”或“负责观光旅游、旅行安排、旅行预订

等业务的安排”。

4、19.D解析:从衔接来看,第①空应该表示转折,可以据此排除C项。从照应来看,第④

处后面的句子是举例,因此可以排除B项。从语意来看,第⑤处无法确定是事实,所以不能

填写“虽然”,可以排除A项。

二、名句默写

1、16.(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不在沉默中爆发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三、语言表达

1、14.CE解析:C项,前一句是近景描写,后一句是远景描写(也可认为两句都是远景描

写,总之后一句不能是近景描写)。E项,借景抒情只在颈联能够体现,不足以说明是主要

的表现手法。(4分每项2分)

15.解析:①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②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③对今后不能再侍奉王

长史的遗憾与伤感。(6分)

赏析: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一一分别之后,诗人前方的路途千里迢迢,对王长史恩情百年难忘。

用“千里”、“百年”强调路途之远和时间之长,表明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和依依惜别之

情。首联写出开阔浩渺的时空,萦绕在诗人心头的离情别绪就像千里之路、百年之时一样绵

延不断、浩渺悠长,点题明旨,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蕴含其中。起笔起得开门见山,直抒胸

臆。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一一在西候之日诗人悲伤不已,因为与王长史分别,心中的悲伤让

诗人想起《楚辞》中那令人神伤的文辞。西候,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

梁,北边的桥。《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用“西候”、

“北梁”两个典故点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含蓄而新颖。颔联紧承上联而写,省略具体的分

别场面和情节描写,而是用典故点出时间和地点,时间是萧索凄凉的秋天,地点是北桥边,

恰当含蓄地烘托出分别时凄切的氛围。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一一田野笼罩在浓浓的秋雾中,凄寒而朦胧,远处的山峰在沉沉暮

霭中聚敛而凝重。浓厚的秋雾暮霭就像诗人心头浓浓的分别之情,拂之不去,弥漫不散。宋

代欧阳修曾指出:“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笔说•峡州诗

说》)诗人宕开一笔,颈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近景描写,后一句是远景描写,但不论是近

景还是远景,都笼罩着秋烟寒雾。诗人悲伤而凄凉的心情全都蕴含于这凝重而凄寒的景物之

中,借景抒情,情随景生,含蓄蕴藉,深藏不露。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一一诗人始终知道他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在一起,心中感念长史对自

己的恩德,不禁泪流满面。想到相见渺茫,诗人心中的悲伤又加重了许多。

2、20.①财富多少与生活质量高低不成正比②物质享受是有止境的③才能使生活高品位、

高质量(6分)

四、文言文阅读

1、10.D

U.B【解析】“先帝”是对前代已故帝王的尊称。

12.C【解析】C“会见”说法错误,文中“会”应为“会聚、会合”。

13.(1)(5分)那个晚上,皇上派出十余批人追踪、寻找他们,但都没有找到,等到他们

回来后,皇上十分高兴,脸上露出了笑容。(关键词“辈”“迹”“比”“颜色”各1分,

句意1分)

(2)(5分)贤良之臣,进言不被采纳,便会退下去闭口不言。我与诸位爱卿一定要深以为

戒。(关键词“见”“杜”“用”各1分,句意2分)

附:文言文译文

金幼孜,名善,是新渔人。建文二年中进士。成祖即位后,改任翰林检讨,与解缙等人同在

文渊阁为官,后升为侍讲。永乐五年,(皇上)晋升金幼孜为右谕德兼侍讲,并趁机传谕吏

部,在内阁当值的胡广、金幼孜等人任满时,不要改作他任。永乐七年,金幼孜随从皇上到

北京。第二年北征,金幼孜与胡广、杨荣随行。圣驾驻扎在清水源,有泉水涌出。幼孜献上

铭,杨荣献上诗,皇上都给予最高等级的慰劳。皇上敬重金幼孜的文学才华,经过山川要害

之地,总命他加以记载,金幼孜跨坐在马鞍上起草文书,很快就写好。有使者从瓦剌来,皇

上召金幼孜等人傍车舆而行,谈论敌方之事,对他很亲信和倚重。他曾与胡广、杨荣和侍郎

金纯迷路陷在山谷中。那个晚上,皇上派出十几批人追踪寻找杨荣和金幼孜,但都没有找到,

等到他们回来后,皇上十分高兴,脸上露出笑容。此后每次北征金幼孜都随从,写下了《北

征前录》和《北征后录》。

永乐二十二年,金幼孜随从皇上北征,途中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没有人敢回答。

只有金幼孜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