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村等村高压线迁改工程总设计说明书_第1页
桥头村等村高压线迁改工程总设计说明书_第2页
桥头村等村高压线迁改工程总设计说明书_第3页
桥头村等村高压线迁改工程总设计说明书_第4页
桥头村等村高压线迁改工程总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头村等村高压线迁改工程D-S-1-02PAGE第1页共13页总设计说明书工程概况1.1工程规模桥头村等村高压线迁改工程道路起点为鳌头,终点为伙社村。本项目实施段为K0+000-K3+000,总长度3000.00米。道路设计速度为30km/h,局部困难路段为20km/h,行政等级为县道,公路具体等级见下表:路线代码路线起止名称路段起止桩号公路等级X308440117鳌头伙村社K0+000K3+000三级公路本项目主要是对沿线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检查井提升、恢复标线等。项目只在原道路红线范围内实施,不涉新征用地。项目地理位置图1.2公路及沿线现状沿线及路面破损照片根据设计人员对现场进行实地踏勘所见,道路沿线主要为村庄、集镇和农田。道路存在砼板破损、裂缝、积水等问题,严重影响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且水泥砼路面噪声较大,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工程的必要性及意义:项目的建设是从化区适应城市总体规划和管理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交通基础设施;是完善从化区内部道路系统的需要,是缓解该地区交通拥堵状况、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重要举措、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是改善所在区域城市容貌,优化居民生活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1.3交通量预测1)现状交通量调查本项目在工程范围内的典型7m宽横断面处,即路中段附近,进行了高峰时间(早上9:00~10:00)进行了1h的交通量调查,具体实测流量如表:道路名称小货中货大货小客大中客拖挂特大货集装箱高峰小时流量(PCU)24h交通流量(PCU)鳌丁路104455252325000901102392)日昼比根据各观测点的交通流量观测结果,24小时观测量与白天12小时(7:00-19:00)观测交通量之比为1.6~2之间。3)高峰小时交通量及高峰小时流量比各交通量观测点高峰小时比较明显,早高峰基本上出现在上午10点左右,晚高峰出现在下午5点左右,在24小时交通量中,高峰小时所占比例在7.26%~9.85%左右,平均为8.55%。其主要原因是在项目影响区域货运业比较发达,造成了车辆大多数集中的高峰小时。4)方向不均匀系数各观测点方向不均匀系数在0.49%~0.72%之间,平均为0.57%。5)车道数论证本工程车行道大部分路段现状为7m宽,按规范可划分为双向两车道。具体确定原理如下:道路设计车道数的确定方法,具体如下:式中:─单向车道数;─预测年主方向的平均日交通量(pcu/d);─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远期(2029年)可取9%。因为,,故有,其中,为预测年断面的平均日交通量,为预测年的主方向的高峰小时流量(pcu/h),为道路的方向系数。该规范对道路基本路段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进行了规定,具体如下表所示:表2.3-4基本路段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3020基本通行能力(pcu/h)2200210018001700165016001400设计通行能力(pcu/h)2000175014001350130013001100本项目采用二、三级服务水平进行设计,由此可计算路段的设计车道数。表2.3-5道路建议车道数道路名称远期(2038年)年平均日交通量(pcu/d)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pcu/h)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车道数建议双向车道数鳌丁路27478100913000.9323、饱和度分析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速度、舒适度、方便、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所得到的服务程度。影响服务水平的因素很多,如V/C比(即饱和度)、平均车速、交叉口延误、安全、经济及便利等,其中,最主要的是V/C比,其次是平均车速(用于路段分析)或平均延误(用于交叉口分析)。对于城市道路来说,衡量交通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为路段、交叉口的拥挤程度(即V/C),其次是车速(路段)或延误(交叉口)。由于车速、延误与V/C比有关,为研究方便,可采用V/C比作为城市道路路段与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划分依据。参考国内外的经验,采用下表所示的服务水平划分标准。表2.3-6服务水平划分标准服务水平V/C一级<=0.30二级0.30–0.55三级0.55–0.77四级0.77–1.00各级服务水平的交通状况为:一级:畅行车流,基本上无延误;二级:稳定车流,有少量的延误;三级:稳定车流,有一定的延误,但司机可以接受;四级:不稳定车流,交通拥挤,延误很大,司机无法忍受。鳌丁路饱和度情况如下表所示。表2.3-7道路饱和度情况道路2023年2028年2032年2042年鳌丁路0.580.640.680.77远期(2042年),鳌丁路道路服务水平为三级。项目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2.1设计依据项目所在地1:500电子版地形图。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2.2采用主要规范和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8、《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9、《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5768.1-2009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22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13、《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14、《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22。1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4部分:作业区》GB5768.4-201716、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17、其他规范及标准:按国家最新的规范和标准来执行2.3技术标准本次设计仅在原来的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因用地原因未能对现有的先行指标进行提升,仍按照原有公路等级标准进行设计:表2-1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号指标名称单位规范规定技术指标设计采用指标1公路等级级见表2-2设计公路等级表2设计速度km/h20局部特殊困难地段适当降低标准3车道数个224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30(15)155路基宽度m66/76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水泥砼沥青7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公路-Ⅱ级8自然区划IV7表2-2设计公路等级表路线代码路线起止名称路段起止桩号公路等级X308440117鳌头伙村社K0+000K3+992二级公路总体设计3.1平面设计本项目的平面设计是在原道路平面基础上完成的,不改变原路线走向,设计中线基本依照现状道路中线,同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微调。本项目不考虑平面线形指标,在原有道路直接加铺沥青。3.2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以相交道路标高为主要控制点,同时满足原路面的最小加铺厚度4cm的要求,对纵断面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进过现场排查,现状公路的纵断面总体上线性较为平顺,极少部分因为沉降造成的凹槽,本次设计采用下面层同种沥青材料进行调平凹槽,施工前后应进行三米直尺对路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查。路面排水通畅,本工程只是罩面加铺,对原路标高不宜有大的改动,部分凹陷破损的板块进行修复,标高接顺原有未破损板块。②沿线多为村民住宅门口及小区路口,标高不宜变化太大,以免对沿线各出入口及门口有影响。故本次设计未对纵坡小于0.3%的路段纵坡进行调整。③纵断面设计满足规范对计算行车速度下的道路纵断面指标的要求。路线起终点接顺现状路。3.3路基标准横断面本项目现状宽度如下:路基标准横断面:本项目路面加铺宽度按照现状路面宽度加铺。3.4路基工程本项目勘察设计阶段将对项目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全面调查研究,收集设计所需的相关资料,考虑原道路使用多年,已经完自然沉降,因此暂不对原路面进行地质钻探工作。本项目为道路升级改造,在旧水泥混凝土路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现有道路路基现有道路路基已使用多年,沉降稳定,经道路检测,符合设计要求,原有砼板经病害处治后可直接作为基层使用。3.5路面工程3.5.1路面材料比选1)沥青上面层适合重交通的路面和基层结构,路面除具有普通沥青混凝土一般技术性能外,还必须具有高温稳定性(抗车辙、抗变形能力)、抗裂性(抗反射裂缝)、疲劳耐久性和抗水损害能力以及施工方便性。基层应是承载能力强,水稳定性好。本工程面层选用AC沥青混合料、Super沥青混合料和SMA沥青混合料进行比较。(1)AC沥青混合料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一直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其混合料类型的选择一般是:上面层采用孔隙率小、不透水的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AC型。AC型是一种密实型沥青混凝土结构,其矿料级配按最大密实原则设计,属于连续性级配,强度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混合料的粘聚力和内摩阻力,因为结构密实、孔隙率小,AC型路面的水稳定性较好。但是,由于其表面不够粗糙,耐磨、抗滑、高温抗车辙等性能明显不足,并且矿料间隙率也难以满足要求,通常采用减少沥青用量的方法来满足间隙率的要求,这样使沥青路面的耐久性能降低。(2)Super沥青混合料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是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高性能沥青路面的先进性在于它开发了一套全新的实验设备和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现行试验方法和规范的纯经验性质,从而避免了由此带来的局限性,高性能沥青路面沥青结合料与混合料规范的新体系将试验方法与指标同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建立起直接关系,通过控制高温车辙、低温开裂和疲劳开裂,来达到全面改进路面性能的目的,形成了一个基于路用性能基础上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新体系。该路面具有良好的均匀性、优良的高温抗车辙性和较好的抗水损害能力。能有效减少路面离析现象,目前逐渐在国内被推广应用。super沥青混合料级配特点是中档集料用量较多,合成集料内摩擦角大,粗集料、细集料用量相对AC型结构少,混合料易形成骨料间的嵌挤结构,其高温稳定性、水稳性以及表面抗滑性等技术指标要明显优于普通AC结构。资料表明,super型沥青混合料在抗车辙方面有明显优势,而水稳定性可以通过控制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和空隙率予以保证。(3)SMA沥青混合料该种路面具有抗滑耐磨,密实耐久,抗疲劳、抗高温车辙,减少低温开裂的特点。SMA沥青混合料是由沥青、矿粉、纤维及少量细集料组成的混合料,SMA混合料是按照内摩擦角最大的原则配制间断级配的粗集料,使其形成相互嵌挤、锁结的骨架,然后用足量的沥青玛蹄脂(细集料、矿粉、沥青和纤维稳定剂组成)填充其骨架空隙。SMA沥青混合料是一种间断级配混合料,4.75mm~9.50mm之间的粗集料占集料总量的40%左右,远高于普通级配混合料,SMA混合料骨料有棱角、表面粗糙,内摩擦角ф值大,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仍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因其骨料之间填充有沥青玛蹄脂可以发挥其良好的粘结作用,玛蹄脂具有远高于普通密级配混合料的粘结作用,因此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能。由于SMA混合料内部的空隙率小,沥青的耐老化和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都大大提高,同时由于间断级配在路表面形成大的孔隙,使路面具有很好的抗滑性能,并对减少噪音、防行车水雾等都有益。无论何种气候、无论重交通条件与否,SMA结构面层均稳定耐久。即使是重交通地区,该结构预估使用寿命为10~15年,比普通沥青混合料结构路面延长寿命20%~40%左右。根据上述比较,本项目道路为二级公路。表5.1.7上面层混合料技术经济性分析表根据交通量调查,计算得出设计年限内一条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为Ne=4971470次/车道,属于中交通等级,考虑到广州地区多雨,AC混合料水稳定性较好,且较SMA沥青混合料更经济,上面层推荐采用AC沥青混合料。2)沥青下面层我国目前对于沥青混合料的下面层多采用AC-20,这种沥青混合料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应用于下面层也较为适合。本工程下面层采用AC-20C粗粒式沥青混合料,为增加路面抗车辙性,对该层沥青基质掺加抗车辙剂进行。3.5.2路面结构(1)路面结构现状为水泥砼路面,为了提升路面使用舒适性,降低行车噪音,提高公路美观,现行车道采用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的压实度不小于93%,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如下: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6cm乳化沥青粘层油(PC-3)防裂贴+同步橡胶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SAMⅠ)1cm(纵横缝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铣刨1cm)(2)砼路面修复结构:C35砼(抗弯拉强度4.5MPa)25cmC20素砼垫层15cm(3)路边缘石采用花岗岩,100(长)*10(宽)*15(高)cm人行道结构如下:防滑压制透水砖5cm中粗砂找平层2cm透水水泥混凝土(C25)15cm级配碎石10cm人行道侧石采用花岗岩100(长)*15(宽)*30(高)cm。3.5.3道路相接及摊铺边缘处理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接,加铺路面与旧水泥混凝土道路相接时,在端部应设置3m长的过渡段,过渡段的路面采用呈阶梯状叠合布置。3.5.4路面技术指标(1)路面抗滑标准路面抗滑构造深度TD不小于0.55mm,骨料应选择坚韧耐磨的石料,以保证对石料磨光值的要求。(2)路面抗压模量结构层材料名称抗压模量(MPa)20℃平均抗压模量(MPa)15℃平均抗压模量(MPa)细粒式沥青混凝土1400200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2001800(3)面层技术标准沥青混合料性能技术指标要求性能类型试验项目性能指标普通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高温性能动稳定度(次/mm)10003000T0719水稳定性残留稳定度(%)8085T07090冻融劈裂(%)7580T0729低温性能小梁弯曲20002500T0715渗水性能渗水系数(ml/min)车辙板试件120T0971(4)其他要求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实测项目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公路平整度σ(mm)1.22.5平整度仪:全线每车道连续按每100m计算IRI或σ2IRI(m/km)2.04.2最大间隙h(mm)-53m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渗水系数SMA路面200ml/min;其他沥青混凝土路面300ml/min-渗水试验仪:每200m测l处2厚度(mm)代表值总厚度:设计值的-8%上面层:设计值的-10%-8%H按附录H检查,双车道每200m测1处3合格值总厚度:设计值的-10%上面层:设计值的-20%-15%H宽度(mm)有侧石±20±30尺量:每200m测4断面无侧石不小于设计横坡(%)±0.3±0.5水准仪:每200m测4处3.5.5路面材料1)基质沥青道路沥青及基质沥青采用A级道路石油沥青,标号为70号,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2.1-2中1-4气候区的规定。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0.1mm60~80T0604气候分区1-4针入度指数PI-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46T0606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80T062015℃延度不小于cm100T0605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T0615闪点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三氧乙烯)不小于%99.5T0607密度(15℃)g/cm3实测记录T0603老化试验TFOT(或RTFOT)后质量变化不大于%±0.8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61T0604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6T0605残留延度15℃不小于cm15T0605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1mm4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T0604延度5℃,5cm/min不小于cm20T0605软化点TR&B,不小于℃60T0606动力粘度135℃,不大于Pa.s3T0625T0619闪点,不小于℃23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T0607弹性恢复25℃,不小于%75T0662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2.5T0661TFOT(或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不大于%±1.0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T0604残留延度5℃,不小于cm15T06052)粗集料使用的粗集料应采用碎石,石料坚硬,耐磨耗,外观接近立方体,有良好的嵌挤能力,沥青面层使用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8.2中的规定。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技术指标沥青混凝土种类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5T0317相对密度不小于(t/m3)2.45T0304吸水率不大于(%)3.0T0304对沥青的粘附性(掺抗剥落剂后)级4T0616坚固性不大于(%)-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20T0312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5T0302石料磨光值不小于(PSV)40T0321当粗集料对沥青的粘附性不符合要求时,宜掺加消石灰、水泥或用饱和石灰水处理后使用,必要时可同时在沥青中掺加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也可采用改性沥青的措施,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达到要求,掺加外加剂的剂量由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确定。3)细集料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2中的规定。沥青面层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技术要求指标技术要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砂当量不小于(%)50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棱角性不小于(%)-含泥量(<0.075mm的含量)不大于(%)5亚甲蓝值不大于(g/kg)-上面层的细集料应采用人工砂(机制砂),其它面层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4中的规定。破碎人工(机制)砂规格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S150~59.51004.7590~1002.3660~901.1840~750.620~550.37~400.152~200.0750~10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采用粗、中砂,其规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3中的规定。沥青面层用天然砂规格方孔筛(mm)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粗砂中砂细砂9.51001001004.7590~10090~10090~1002.3665~9575~9085~1001.1835~6550~9075~1000.615~3030~6060~840.35~208~3015~450.150~100~100~100.0750~50~50~5细度模数Mx3.7~3.13.0~2.32.2~1.64)填料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10.1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的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45T0352含水量,不大于%1T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0~100T0351外观--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5)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矿料级配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5.3.2-2的要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马歇尔击实试验指标:本工程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表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以马歇尔密实度作为标准密度,沥青混凝土各面层的压实度不小于96%。下面层沥青混合料设计空隙率3%,上面层沥青混合料设计空隙率4%,保证面层的密水性。6)防裂贴在铺设沥青前,铣刨砼路面后,对纵横向缝铺设防裂贴,宽度30cm,材料及施工工艺按《抗裂贴、防裂贴执行标准(JT/T971-2015)》。技术要求:外观:抗裂贴应卷紧卷齐,端面不应超过10mm。抗裂贴底面应平整,不应有气泡、裂纹、孔洞和突起现象。抗裂贴在相应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不应有裂纹或黏结。胎基应浸透,不应有未被浸渍处。隔离膜与下涂层黏结良好,无破损。宽度、厚度及单位面积质量:抗裂贴的宽度、厚度及单位面积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宽度、厚度及单位面积质量项目要求规格(公称厚度)(mm)23宽度偏差(cm)±1.0±1.0厚度平均值(mm)≥2.0≥3.0最小单值(mm)1.72.7单位面积质量(kg/㎡)≥2.00≥2.50注:宽度只给了偏差,为宽度平均与公称宽度之差性能指标:抗裂贴的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性能指标项目技术要求拉伸性能最大拉力(N/50mm)≥1400最大拉力时延伸率(%)1.0~10.0热老化最大拉力保持率(%)≥70.0最大拉力时延伸率保持率(%)≥75.0质量损失率(%)±2.0尺寸变化率(%)±2.0低温柔性-10℃无裂纹-20℃(必要时)无裂纹-30℃(必要时)无裂纹不透水性30min,0.3MPa不透水施工保通设计4.1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设计具体实施方案(1)临时性交通管理做实勤务管理工作,提前介入人工指挥干预、临时性交通管理措施等手段,合理安排核心排堵区域、外围疏导地区的警力布局和管理方案。(2)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分阶段召开交通组织调整情况通报会,向施工沿线相关单位和社区居民及时通报施工情况和交通组织调整情况;增设交通告示设施,提前告知驾驶员有关信息;增设致歉交通牌,表达出目前施工造成的交通不便是为了以后永久便利。4.2现状道路交通概况本工程主要包括路面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等,其中路面工程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本项目为道路升级改造工程,路面病害处理、平面交叉的施工会有短时的交通影响,施工期间尽可能减少现状道路的交通影响,保证交通安全,同时减少对周边道路的交通影响。4.3施工现场交通管制措施本项目施工建设期间采用半边通车,半边施工的方法进行施工,能够基本保证通车要求,单幅通车可能会造成交通拥挤。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施工期的交通组织工作,在各个路口做好施工告知指示牌、安排值班人员指挥交通,引导车辆绕道,采取的交通组织如下:在本项目起点及各较大路口设置施工临时交通标志,在半边施工段的起终点设置临时交通指挥岗,每个指挥每班须两人指挥人员进行现场指挥交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人员进行路段巡逻,及时疏通堵塞路段,为了安全行车必须对车辆在改造路段进行限速行驶,指挥岗之间应相互沟通,施工路段限制10km/h。在本项目起终点和等级为乡道以上的平交路口都设置施工限速标志,施工限速标志位长方形,蓝底白字,图案部分黄底图案,施工限速标志长为2.07m,宽为0.75m。为使车辆在发生突发事故能继续保持行车顺畅,由施工单位准备拖车工具以备在车辆突发事故将车辆拖走,保持施工路段行车顺畅。由于施工车辆和过往车辆比较多,为了保持夜间车辆能够安全行驶,在第一半边施工完毕后,在路中和路肩边缘应设置临时轮廓标。4.4安全文明施工砼路面施工及沥青铺设施工需要参照《广州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围蔽指导图集(V2.0版)》搞好施工现场的场容场貌,合理布局,整齐划一。开展文明教育,遵守市民规则。加强班组建设和综合治安管理,成立文明施工队,做到目标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到人。加强环境保护,各部门按分工明确并管理工程施工的气候环境、人员工作环境、设备运行环境,使其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加强与交警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做到审批手续齐全,并严格遵守相应的管理规定。主要材料供应、运输条件机具、设备的配备,沿线所需各类建筑材料均可通过公路运输,路线两端均与现有国道、省道及县道相连接,项目区域内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外购材料可从当地或临近地区购买。机具、设备的配备,本设计按机械化施工考虑,地基处治、路基土方及路面施工、桥梁基础施工、上部结构预制架设等均应考虑相应的机械化施工机具和设备,并根据施工组织计划合理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施工质量要求5.1路面面层施工要求(1)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检查,基层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必须清洗和铣刨水泥混凝土路面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2)石油沥青加工及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及年度、气候条件、铺装层厚度,按照现行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确定。(3)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须按现行的试验规程进行。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技术指标须符合本说明的要求以及现行规范的要求。试件的制作及各项技术指标的检验须严格按照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及《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不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4)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直接接触式平衡梁的轮子不得粘附沥青。(5)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当不得不由人工作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时,需仔细进行,特别严重的缺陷应整层铲除。在路面狭窄路段、平曲线半径过小路段或加宽路段,以及小规模工程不能采用摊铺机铺筑时可用人工摊铺混合料。人工摊铺混合料须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5.6.10的规定。(6)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5.2.2条执行,且不得低于表5.6.6的要求。每天施工开始阶段采用较高温度的混合料。(7)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应符合本说明规定的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同时应满足孔隙率的要求,应以压实度与现场孔隙率双指标控制,严禁压实度超度100%。(8)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成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早开通时,可洒水冷却降温混合料温度。5.2其他(1)土工格栅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格栅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在受力方向连接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其叠合长度不得小于15cm。(2)格栅摊铺应及时填筑料,避免其受阳光过长时间暴晒,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8小时。(3)格栅上第一层填料应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填筑。(4)未尽事宜,应按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及规程。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1)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并认真做好路线中桩和高程的复测工作,并对全线的控制点进行检测、保护,如发现有松动和遭破坏,应重新恢复引测到路基用地范围以外,并予以固定和保护,道路施工过程中应遵照现行的交通部和建设部颁发的有关道路设计施工规范,施工前,对各主要施工工艺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及施工流程,并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再进行施工作业。(2)路段内现状管线不计入本次设计范围,业主应在施工前协调各相关部门,做好管线的相关工作,以免影响施工进度。施工前平面放样时,平面设计图及有关设计图已有详尽的桩号、坐标、方位角、尺寸等资料,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对于个别细部可参照相邻尺寸上下或左右对照放样,做到前后接顺(3)施工中,做好与现有道路的衔接,处理好交叉路与主线平面和纵断面的接顺。(4)混凝土浇筑后,初凝前,对砼进行磨平,确保砼面的平整、粗糙。及时覆盖塑料布,太阳较大时宜用遮阳棚遮盖,不得因曝晒或风吹至使表面出现塑性裂缝。当气温超过35℃时,应按混凝土夏季施工规定进行施工。(5)路面分段施工完毕后,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路面养生,达到养生期后才能开放交通。(6)路面面层施工前应先测量基层的标高及平整度是否符合要求,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7)使用成品改性沥青的工程,应要求供应商提供所使用的改性剂型号、基质沥青的质量检测报告。使用现场改性沥青的工程,应对试生产的改性沥青进行检测。质量不合格的不可使用。(8)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和楼、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认真检查、标定,并得到监理的认可。(9)如有病害,加铺沥青面层之前需对旧路病害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对于宽度小于3mm的轻微裂缝采用扩缝灌浆处理,应首先进行清缝,然后灌入乳化沥青。对于贯穿全厚的大于3mm小于15mm的中等裂缝,采取条带罩面进行补缝。在裂缝两侧平行于缩缝切缝,且距裂缝距离不小于15cm。凿除量横缝内混凝土深度7cm。每间隔50cm打一对钯钉孔,并在二钯钉孔之间打一对与钯钉孔直径相一致的钯钉槽,钯钉采用直径16mm的螺纹钢,长度不小于20cm,弯钩长度为7cm。对于宽度大于15cm的严重裂缝采用全深度补块的设置传力杆法处置。横向施工缝传力杆直径为32mm的光面钢筋,长度为50cm,每间隔30cm布置,嵌入相邻保留板内深25cm。纵向接缝保留原有拉杆,原有拉杆损坏失效的应予以更换。交叉裂缝断裂板以及中、重程度修补损坏的路面,采用换板处理;对于角隅断裂,横向挖除断裂部位,更换素砼板,加设传力杆。对于少量表面性损坏、轻度修补损坏、接缝碎裂,对损坏部位进行清理,采用沥青砼予以补平。(10)初压:采用钢轮压路机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通常应静压1~2遍,碾压速度2㎞/h~3㎞/h。初压后检查平整度和路拱,有严重缺陷时进行修整乃至返工。(11)复压: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对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应采用轮胎压路机进行揉搓碾压,一般碾压4-6遍,使其达到规定的压实度。(12)终压:终压应采用双钢轮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终了温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规范要求)。(13)初压和振动碾压要低速进行,以免对热料产生推移、发裂。碾压应尽量在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初压最低温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规范要求,温度越高越容易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压实度。(14)在碾压期间,压路机不得中途停留、转向或制动。(15)压路机不得停留在温度高于70℃的已经压过的混合料上,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油料、润滑脂、汽油或其它有机杂质在压路机操作或停放期间洒落在路面上。(16)摊铺和碾压过程中,要组织专人进行质量检测控制和缺陷修复。在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应采用手夯或机夯把混合料充分压实。(17)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纵向接缝应采用一种自动控制接缝机装置,以控制相邻行程间的标高,并做到相邻行程间可靠的结合。纵向接缝应是热接缝,并应连续、平行,缝边应垂直并形成直线。纵向接缝上下层间的错位至少应为15cm。(18)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横缝应与铺筑方向垂直,严禁使用斜接缝。横缝在相邻的层次和相邻的行程间均应至少错开1米。横缝应有一条垂直经碾压成良好的边缘。在下次摊铺前,应在上次行程的末端涂刷适量粘层沥青,并注意设置整平板的高度,为碾压留出适当预留量。(19)施工中应注意环境保护,采用适当的措施减轻或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应选用低噪音设备或隔声带、消音的设备,严禁高噪音设备在休息时间作业。施工车辆在运输中应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减轻由于施工车辆运行导致的滴漏与扬尘等。(20)鉴于场区的复杂及施工的不可预见性,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图纸问题与现场情况有出入时应及时通知监理、设计单位,及时处理。(21)说明未尽事宜,请严格按照交通安全设施7.1设计原则及内容交通安全设施是公路最基础、最必要的安全防护系统,它对于保障行车准时、安全快捷、舒适,对整个交通工程系统的合理运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良好的安全设施系统应具有交通管理、安全防护、交通诱导、防止眩光等多种功能。为了保证本路段的安全畅通和良好运营,本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共包括以下内容:1、原路两侧标牌、警示桩等破损严重的需要更换;2、标线;3、其他安全设施。7.2设计依据《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交办公路﹝2015﹞26号)《广东省普通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设计技术指导意见》(粤交基﹝2018﹞45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5768.1-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2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2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4部分:作业区》GB5768.4-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城市道路占道施工交通组织和安全措施设置第1部分:交通安全设施设置》(DB4401T112.1)《城市道路占道施工交通组织和安全措施设置第2部分:交通组织方案编制》(DB4401T112.2)《城市道路占道施工交通组织和安全措施设置第3部分:交通引导人员设置》(DB4401T112.3)7.3交通标线设计路面标线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可以和标志配合使用及单独使用。标线应能确保车流分道行驶,并与标志相配合,诱导交通行驶方向,指引车辆在汇合和分流前驶入合适的车道,减少事故。标线应保证在白天和晚上都具有视线诱导功能,并应做到车道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