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
课后篇巩固提升
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中,辐射范围最大的城市是()
A.泰州B.杭州
C.南京D.上海
2.下列关于上海市城市等级提升的原因,叙述合理的是()
①靠近河流、海洋、铁路,交通便利②位于长江下游,地形平坦③位于长江三角洲,矿产资
源丰富④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位置优越
A.©0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廨丽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中只有上海属于一级中心,故其为该地区的核心城市,等级最
高,辐射范围最大。第2题,上海市城市等级提升的原因是靠近河流、海洋、铁路,交通便利,
①合理;位于长江下游,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设,②合理;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并不丰富,③错
退竺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位置优越,④合理。
答案|1.D2.C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不同规模等级城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的城镇可分为()
A.2个等级
B.3个等级
C.4个等级
D.5个等级
4.图示区域的城市中()
A.漳州的辐射范围大于泉州
B.泉州的城市功能较龙岩单一
C.龙岩的城市功能少于厦门
D.漳州的辐射范围覆盖整个区域
5.影响厦门城市规模等级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①海陆交通便利②矿产资源丰富③国家政策扶持④渔业资源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暖丽第3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共有3种城镇符号,故图中城镇可分为3个等级。第4题,读
图可知,龙岩为地级市,厦门为副省级市,厦门的城市规模等级高于龙岩,因此龙岩的城市功能
少于厦门,C正确;漳州、泉州、龙岩的城市规模等级相同,因此辐射范围、城市功能大致相同,A、
B错误;漳州的城市规模等级比厦门低,辐射范围不能覆盖整个区域,D错误。第5题,厦门海陆
交通便利,扩大了辐射范围,国家政策扶持也能提升城市规模等级。
答案|3.B4,C5,C
下图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铁路
公路
省级界
6.图示城市圈中,规模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武汉B.咸宁
C.孝感D.黄石
7.下列有关该城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武汉市的辐射范围可以扩展到武汉城市圈的其他城市②规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
较远③咸宁市比武汉市的辐射范围小,规模等级低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朝第6题,武汉为湖北的省级行政中心,且位于水陆交通的枢纽位置,辐射范围最广,规模等
级最高。第7题,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辐射范围最大,服务种类最多,其辐射范围可以扩展到武
汉城市圈的其他城市;规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近;咸宁市比武汉市的辐射范围小,规
模等级低;各级城市间通过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联系。
答案|6.A7.C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
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在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中
心城市,既是引领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
下图为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依据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地理位置③矿产资源④人口数量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9.相较于深圳,西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水平B.发展历史
C.地理位置D.交通运输
隆明第8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国家中心城市属于省级行政中心、直辖市,位于区域交通中
心、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A正确;丰富的矿产资源、一定人口数量是区域
发展的基础,但不是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导因素,不属于国家中心城市确定的依据。第9题,
据图可知,西安位于陕西中部,地理位置优越,C正确;深圳位于沿海,经济较西安发达,A错误;
西安发展历史较深圳悠久,结合文字材料可知,发展历史不是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主导因素,B错
误;深圳位于东南沿海,海陆交通较西安便利,D错误。
答案|8.A9.C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等级由早期不如宁波、南京、广州,到后来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
这得益于它的位置与交通条件的优越性。
图1
材料二20世纪初,石家庄只是获鹿县(今鹿泉区)的一个小村庄。现在,石家庄已成为纵贯南
北、横穿东西的重要铁路枢纽,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图2
材料三大庆市由原来的北大荒发展成为300多万人的大城市。安徽省合肥市原本是一个名
不见经传的小城镇,后来成为安徽的省级行政中心,迅速发展为特大城市。
(1)结合图1,分析上海市的发展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分析促使石家庄发展的影响因素。
(3)结合材料三,说明影响城市规模等级提升的因素。
朝城市规模等级的提升不仅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还与交通条件、资源条件、政策因
素等密切相关。上海市的发展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石家庄的发展得益于交
通条件的改善。大庆的崛起是因为石油资源的开发,合肥的发展是因为国家的政策。
奉(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入海口,对内对外联系方便,扩大了辐射
范围;上海市作为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2)石家庄的发展变化,说明发达的交通条件是提升城市规模等级和扩大辐射范围的主要
影响因素。
(3)资源和政策。
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完成11~12题。
11.东京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
1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
廨丽第11题,从图中城市风貌可以看出,东京靠近河流,有桥梁连接两岸,水陆交通便利,利于
城市形成。第12题,东京是北宋时期的都城,故以行政功能为主。
答案|11.D12.A
读欧洲西部某城市简图,完成13~14题。
火车站
站
汽
车
河
流
公
路
铁
路
居
住
区
工业区
风景区
商业区
13.关于图示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城市兴起的主导因素是河流
B.甲区域为高级居住区
C.交通是乙、丁两区域共同的区位因素
D.火车站与汽车站不宜集中布局
14.该城市高速公路的开通,最先影响其()
A.城市等级B.辐射范围
C.产业结构D.行政范围
丽第13题,从图中可看出,有河流从图示城市流经,说明该城市兴起的主导因素是河流;甲区
域临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应为高级居住区;丁区域位于商业区,且位于城市中心,交通
便捷程度高,乙区域位于铁路和公路交会处,交通便利,因此交通是乙、丁两区域共同的区位因
素;火车站与汽车站宜集中布局,方便人们换乘。第14题,该城市高速公路开通后,与外地的联
系变得更加便捷,最先影响其辐射范围,使其辐射范围扩大。
客翦13.D14.B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
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下面两图分别表示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湘中都市圈示意
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与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相比,湘中都市圈()
A.城市功能更全
B.辐射范围更广
C.城镇化问题较少
D.交通更发达
16.发展都市圈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A.城市之间职能的分工和合作
B.城市内部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
C.区域规划留有绿地、空地
D.区域交通网建设和环境保护
解析|第15题,与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相比,湘中都市圈规模等级低,功能种类少,辐射范围小,交
通不便,但城镇化问题没有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明显,存在问题较少,故C正确。第16题,发展都
要考虑城市之间职能的分工与合作,区域规划留有绿地、空地,区域交通和环境问题。
答案|15.C16.B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
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水
源充足,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现在,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
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
西去重庆冻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辐射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根据材料回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提示:从地形、气候、河流、交通、
政治等因素分析)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辐射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暧画第⑴题,可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2)题,武汉市为湖北省的省级行政中心,
也是湖北的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回答。第(3)题,随着交通运输
的发展,武汉市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大。
疆(1)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
利;为省级行政中心。
(2)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体育、卫生、气象等内容。
(3)辐射范围越来越大。其原因主要是交通运输方式由以内河航运为主,逐渐转变为海陆
联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并存,通信事业也发展迅速。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课后篇巩固提升
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比j
0o
9o
8o
7o
6o
5o
4o
3o
2o
1o
1.对图示时期新疆产业发展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
B.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C.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下降
D.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2.影响新疆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政策导向B.科技进步
C.气候变化D.资源禀赋
廨就第1题,由图可知,第一产业比重先增加,到1984年最高,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下
降,1990年达到最低,然后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先增加,到2000年达到最高,再下降。本图是产业
结构变化图,反映不出从业人员比例的变化。第2题,新疆产业结构变化主要与资源、政策、
科技:交通等因素有关,气候变化属于自然条件的变异,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很小。
答案|1.D2.C
下图为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中三次产业所占份额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分别对应图中的()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①②D.③②①
4.图示时期内()
A.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最高
B.第一产业总产值持续下降
C.三次产业均表现出衰退
D.第二产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最大
蓟第3题,我国处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中所占份额最大,故①对
应第二产业的增长率悌一产业的增长比较平稳,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中所占份额最小,故
③对应第一产业的增长率,则②对应第三产业的增长率,C正确。第4题,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
的增长率最高,不是生产总值最高,A错误;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中所占份额逐渐
减少,但总产值不一定持续下降,B错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下降,不能说明三次产业出现
衰退,C错误;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中所占份额最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最大,D
正确。
答案|3C4.D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过了持续的产业结构升级,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据此完成
5~6题。
5.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市重点发展()
①高新技术产业②重化工业③金融服务业④纺织工业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③④
6.推动上海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A.政策引导
B.比较优势的变化
C.技术创新
D.市场需求的变化
蓟第5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迅速发展。第6题,技术
色弊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答案|5.A6.C
读某市生产总值的变化及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曲线图,完成7~8题。
7.图中代表第三产业的是()
A.甲B.乙C.丙D.T
8.下列有关该市产业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市今后要提高农业的比重,以满足粮食需求
B.该市今后要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C.图示时期内第一产业的产值持续下降
D.图示时期内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
丽第7题,从总体趋势看,该市生产总值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而且任
何年份三次产业比重相加为100%,因此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全市生产总值、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第8题,据图可知,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波动升高,
但是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所以该市今后要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根据图示无法判断出第一
产业的产值变化。
gM)7.B8.B
9.图甲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图乙是该地区1976—200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
图,完成下列各题。
®中等城市
°小城市
="=铁路
一河流
一3『等高线Zm
-30-等深线7m
▲■矿产
图甲
■
第
『
口
第*
口
第*
年
的
图
乙
⑴该地区地形以为主。
(2)该地区的城市空间分布特点是—
(3)试分析该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
(4)图示时间段该地区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试说明此变化。
替虱1)平原
(2)沿河、沿海、沿铁路分布(或沿交通线分布)
(3)矿产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
(4)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明显,一直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
大幅度上升。
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
读A国与B国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的比较图,完成10-11题。
10.A国与B国相比,在产业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太大
B.第二产业比重太小
C.第三产业比重太小
D.第三产业比重太大
11.上述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了()
A.A国经济发展水平与B国相差较大
B.A国发展商业和服务业的地理条件较差
C.A国的人口素质较B国低
D.A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好,农业较发达
廨研第10题,A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只有33.4%,远低于B国的73.5%,是三次产业比重差距最
大的。第II题,产业活动是经济活动的表现,地区产业结构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10.C11.A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矿产资源富集,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占全国的六分之
一。改革开放初期,鄂尔多斯因煤炭的开采与输出,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
战略基地。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大做文章,逐步从
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据此完成12~13题。
12.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重点是()
A.压缩企业规模,调整产业布局
B.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小型煤矿
C.放弃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
D.提高加工层次,延长产业链条
1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鄂尔多斯应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是
()
A.物流业、金融业、旅游业
B.商贸业、房地产业、高端服务业
C.运输业、房地产业、高端服务业
D.高铁货运业、旅游业、家政服务业
丽第12题,鄂尔多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
对煤炭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第13题,鄂尔多斯应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
展第三产业,如发展物流业、金融业和旅游业。
答案|12.D13,A
下图示意我国M省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完成14~15题。
甲
乙
丙
丁
年份
14.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城镇化水平、第一产业
B.城镇化水平、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城镇化水平、第二产业
D.城镇化水平、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15.下列地理现象可能与M省相符的是()
A.冰川广布B.千沟万壑
C.江南水乡D.山河相间
丽第14题,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应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
三产业比重上升,且三次产业比重之和是100%。结合示意图可知,乙为第二产业,丙为第三产
业,丁为第一产业,则甲为城镇化水平。第15题,该省级行政区2020年城镇化水平接近70%,
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可知该省级行政区经济发达。冰川广布为青藏地区的地貌特征,经济
欠发达;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江南水乡为长江三角洲地区
的典型特征,该地经济发达,可能与M省相符;山河相间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地貌特征,产业以第
二产业为主。
答案|14.B15.C
一个城市的制造业就业密度与服务业就业密度的比值,通常用R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特大
城市2000年和2010年R值随距市中心距离远近的分布曲线。读图,完成16~17题。
R快区近郊区远郊区
坨市中心此阳
16.R的最大值出现在近郊区,与其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A.环境B.地租
C.交通D.技术
17.该特大城市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植树种草,大力发展城市绿化②整治市区河流,减少污水排放③实行垃圾分类,变废为
宝,综合利用④使用无铅汽油,逐步淘汰燃油机动车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①③
丽第16题.R的最大值出现在近郊区,说明在近郊区制造业分布密集,这主要是考虑到近郊
区的地租较低,交通便利,对市区的环境影响小。第17题,整治市区河流,减少污水排放是为了
至封环境;实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综合利用是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16.D17.A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从实
际出发,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江三角洲模式,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如下图所
示: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扼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
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1)早期的珠江三角洲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完成的生产环节是加工,以—
型产业为主;1990年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
(2)根据材料二,简述1980—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
(3)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能源紧张的问题,应怎样解决?
(4)有一位深圳网民在网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些跨国公
司将驻华总部从深圳迁往上海。请你分析其原因。
庭丽第(1)题,早期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后期逐渐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
业为主。第(2)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第(3)题,这两个地区
的能源紧张问题主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
角洲地区发展的条件,即可得出结论。
翳(1)劳动密集
(2)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积极发展核电,建设核电站;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等工程建设。
(4)深圳的政策优势减弱,甚至消失;上海腹地范围比深圳大,产业基础比深圳好,科技力量
比深圳雄厚,大城市依托作用比深圳强。
第三章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表为某年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
比较表。读表,完成1-2题。
长江三角大西洋沿
城市群洲岸
城市群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2.21.5
/%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820
/%
城镇化水平/%6890
GDP占全国比重/%1820
1.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A.城市人口多B.城市人口比重低
C.经济水平高D.所占区域面积大
2.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有()
①人口密度小②城市等级体系完整③城市用地规模小④城镇化水平高
A.@<2)B.②③C.②④D.①④
丽第1题,城镇化水平用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
群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镇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经济水平高。中国人口总数是美国的
4倍多,故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人口少;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占
国土面积的比重小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故所占区域面积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小。第2题,两
大城市群城镇化水平都比较高,城市人口密度大,用地规模大,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答案|1.C2.C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无论是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还是产业竞争力,都已经达到发
达国家水平,可以与世界一流城市群匹敌。不过,粤港澳大湾区又是极其特殊的存在,故粤港澳
大湾区设计出“广深港澳(位置见下图)四大龙头均为中心城市,同时它们在功能定位上又各有
分工,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思路。据此完成3~5题。
3.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湾区引领作用的是()
A.广州B.深圳C.香港D.澳门
4.在功能定位上的分工和侧重会促进广深港澳()
A.交通条件改善B.环境质量提高
C.就业岗位增加D.产业结构优化
5.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有利于港澳()
A.增加城市用地规模
B.扩大城市服务范围
C.改变城市服务职能
D.降低城市人口密度
暖责第3题,广州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
提出的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之一。故选A。第4题,广深港澳
在功能定位上的分工和侧重有利于发挥各地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
经济的发展。故选D。第5题,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改善了区际交通条件,有利于发挥港澳的
经济辐射作用,扩大城市服务范围。故选B。
答案|3.A4.D5.B
加强区域协调和产业的区域分工,实现区域的错位发展,是建设好城市群的重要举措。下图为
我国某城市群不同区域间的产业发展方向及区域分工模式图。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城市群中,区域产业分工和区域发展目标定位最接近该模式的是()
A.京津冀城市群
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C.海峡西岸城市群
D.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7.区域错位发展及产业分工有助于()
A.扩大城镇总体规模
B.发挥区域特色优势
C.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D.改善区域交通联系
暖丽第6题,读图可知,此地区有资源,有科技中心,也有加工中心。京津冀城市群中,河北资源
丰富、北京科技发达、天津加工工业发达,最符合。第7题,区域错位发展及产业分工只是产
业调整,不会直接扩大城镇总体规模;这样可以使区域内特色产业集中,发展更好;具有优势产
当”犀发展更好,可能会扩大区域发展差距;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会加大交通压力。
gg]6.A7.B
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南昌市是江西省的省级行政中心,九江市是江西
省的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读图,完成8~9题。
依托自然生
态优势,在
昌九东部建
设以鄱阳湖
水体及湿地
为主的生态
“蓝肺”
8.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南昌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B.九江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
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D.生态“蓝肺”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
9.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②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镇化③有
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④有利于区域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功能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蓟第8题,南昌市是江西省的省级行政中心,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九
江位于长江沿岸,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
业转移;光伏产业是对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是技术导向型产业,而生态“蓝肺”的空气质量优
势与光伏产业关系不大。第9题,昌九一体化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①正确;
两城市位于长江中游地区,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镇化关系不大,②错误;有利于发挥
舞区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③正确;昌九一体化有利于区域合作发展,④错误。
答案|8.D9,A
下图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比较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联系强度与对外开放程度、人口数量相关
B.经济联系强度与距北京的距离和城市规模等级相关
C.距港口越近,经济联系强度越大
D.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联系强度越大
11.若分散北京的批发和物流业,最合适承接的城市是()
A.廊坊B.承德C.张家口D.保定
暖粉第10题,图中显示,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较高的有天津、唐山、廊坊等,这些城市距
离北京较近,且规模等级较高,故B正确。第11题,批发和物流业一般占地面积大,应布局在地
价较低、交通便利之处,因为分散的是北京的产业,不应距离北京太远。因此廊坊最合适。
答案|10.B11,A
任何城市都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承担某种或某几种职能。大城市往往承担多种职能,辐射范
围广,因此其人口规模大,城市规模等级高。读图,完成12~13题。
中心地职能交通运输职能,
(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以港口城市为例
(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三角形
12.与图中大城市的服务功能最相似的城市是()
A.济南B.上海
C.拉萨D.北京
13.影响城市规模等级提升的关键因素是()
①资源条件②交通条件③地理位置④地形条件⑤气候条件
A.①@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廨丽第12题,读图可如,图中的大城市是工业城市、港口城市,也是物资集散和服务中心,选项
中上海最合适。第13题,影响城市规模等级提升的关键因素主要是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和地
理位置等,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答案|12.B13.A
下图示意某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14~15题。
2012年产业结构2016年产业结构
匚]第一产业
置第二产业
皿第三产业
2012年就业结构2016年就业结构
14.关于该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产业产值降低,说明农业地位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15.关于该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扭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的主导地位
B.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积极发展第一产业,改变其就业比重下降的局面
D.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压缩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
丽第14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第一产业产值降低,也不能说明农业地位下降。
第15题,随着经济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会逐步上升,因而
丝,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优化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合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14.A15.B
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其中①表示第二产业产
值比重的变化,②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变化,③表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表示第一产
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乳完成16~17题。
16.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级行政区的城镇化发展特点是()
A.与我国其他省级行政区相比,城镇化水平较低
B.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同步
C.城镇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后期,城镇化速度最快
17.该省级行政区的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解新第16题,从曲线②的变化看,与我国其他省级行政区相比,该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较
高,A错。对比曲线②和①③可知,城镇化发展落后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B错。对比曲线②
和①可知,城镇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不同步,C错。分析曲线②可得,20世纪90年代末,该
省级行政区城镇化速度最快,D对。第17题,该省级行政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占用
的耕地,使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
餐剽16.D17.A
读某年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完成18~19题。
020406080100%
第一产业
18.该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为41:55.3:40.6,图中可以表示长江三
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是()
A.①B.②C.③D.@
19.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据此判断,我国产业结构在近期的
变化趋势是()
A.第一产业比重会有所上升
B.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D.第三产业产值继续上升
暧明第18题,由材料分析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为4.1:55.3:40.6,
说明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较高,而且第二产业的比重稍大于第三产业,
结合图示坐标判断,符合题意的为③。第19题,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其大量迁入会使第二产
业的比重上升,第一、第三产业比重相对下降。
答案|18.C19.B
读某地区三次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变化图,完成20~21题。
比重加
20022004200620082010年份
一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第一产业就业比重
一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
一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20.对该地区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幅度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并得到优化
21.对该地区就业比重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暖责第20题,读图可知,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比较平稳,第三产业产
值比重稳步提高,这些说明了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并得到优化。第21题,读图可知,第三产业就
业比重略有提高,第一、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下浮动,变化不大,A、B错误;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始终高于第二产业,C错误;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都不太明显,说明第二、第三产业对剩余劳
动力的吸收有限,D正确。
餐剽20.D21.D
近年来,广东省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2016年迎来产品创新升级潮,机器人产量年增加4000
台。下表为某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粤东、粤北、粤西产业结构统计表。据此完成22~23
题。
产业结构/%
区
第一产第二产第三产
域
业业业
甲2.045.352.7
乙8.755.935.4
丙18.842.239.0
T16.341.742.0
22.广东省内部,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主要转移方向为()
A.丁地T乙地B.甲地T丙地
C.丙地一乙地D.丁地一甲地
23.广东省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原因是()
①能源供应日趋紧张②市场优势不断丧失③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④有资金和技术的
优势
A.0(2)B.①④C.②③D.③④
朝第22题,从四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分析,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三产业比重最大,说明
甲地区经济最发达,劳动力工资水平高,劳动力需求压力大,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利润较差,适合
向外转出。丙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高,说明该地区经济较落后,劳动力丰富,工资水平较低,最适
合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转入。B正确。第23题,机器人代替人工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企业的
经济效益,③正确;机器人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需要高新技术支撑,广东省经济发达,资金雄厚,
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早,基础较好,技术水平较高,④正确;用机器人代替人工,能源消耗实际增大,
不是为了应对能源供应日趋紧张问题,①错误;机器人代替人工,生产效率更高,产量更大,说明
市场需求量更大,②错误。
答案|22.B23.D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比值。
读我国S省级行政区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其2009年产业产值结构图,完成24~25题。
比较劳动生产率
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年份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一一第三产业
24.下列四幅图中,最有可能表示S省级行政区2009年产业就业结构的是(
匚二I第一产业
幽第二产业
匚二1第三产业
25.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对劳动力的转移影响较大,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劳动力转移
人数越多。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则S省级行政区劳动力转移规模最大的方向可能是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廨就第24题,根据题意,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即为产业结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
的比重即为就业结构。因此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结合两图计算可知B正确。
第25题,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劳动力转移人数越多,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第一产
业和第二产业差异最大。
|答案|24.B25.A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城市群(又称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
成城市的集合。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联系、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
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构成经济圈。
材料二成渝经济区常住人口超过9000万,是中西部市场化程度最高、产业集聚度最高和城
市最密集的区域。《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提到,成渝经济区的区域面积20.6万平方千米,
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
材料三下图为我国主要城市群分布及成渝经济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1)简述我国主要城市群集中分布地区及有利的自然条件。(4分)
(2)成渝经济区中,规模等级最高、辐射范围最大的两个城市是、。(2分)
(3)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简要说明成渝经济区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条件。(4分)
噩第⑴题,从图中三个城市群可看出我国城市群的集中分布地区。城市群形成的有利自然
区位条件从地形、气候、河流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第(2)题,成都和重庆是省级行政中心,
规模等级最高。第⑶题,运用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即可。
矗](1)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城市建设成本低;(以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
候适宜,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河流、湖泊较多,为城市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水源和运输条件;东
部临海,位置优越,便于对外联系。
(2)成都重庆
(3)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产业集聚,市场化程度高;交通便利(交通条件改善,方式多样);国家
政策支持;产业转移带动城市的发展。
2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0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占湖北省约1/3的土地面积及一半以上的人口。下面是武汉城市圈范围
示意图及某年武汉城市圈内部分城市三次产业结构、主要工业部门统计表。
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主要工业部门
武汉3.1:45.5:冶金、机械、化工、建材、仪器、
市51.4纺织
黄石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纺织、
7.8:57.2:35
市医药
鄂州
13:58.5:28.5冶金、服装、食品
市
黄冈28.6:38.1:
建材、纺织、机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租赁服务协议(含数据安全保护)3篇
- 2025年充电桩充电网络规划与建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男方自愿放弃所有财产离婚协议书2篇
- 二零二五版木工支模与智能家居安装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夫妻离婚协议书下载与隐私保护措施4篇
- 2025年度槽探施工项目质量监督合同规范3篇
- 图数据可视化-深度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海外务工人员权益保护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度钢房拆除现场安全防护及应急预案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海外劳务输出合同与服务协议4篇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册1月期末考试数学检测试题(附解析)
- 江苏省扬州市蒋王小学2023~2024年五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无音频)
- 数学-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长郡二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热演练试题和答案
- 决胜中层:中层管理者的九项修炼-记录
- 幼儿园人民币启蒙教育方案
- 单位就业人员登记表
- 卫生监督协管-医疗机构监督
- 记录片21世纪禁爱指南
- 腰椎间盘的诊断证明书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七 裂变传播
- 单级倒立摆系统建模与控制器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