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堂堂清(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_第1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堂堂清(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_第2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堂堂清(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_第3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堂堂清(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_第4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堂堂清(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一、选择题1.“猎人无定所的生活解放了人类的思想,而农业却把人变成土地的囚徒。”农业社会这种极为重视经验的本性,使得当时人们原本对古人的崇拜﹣﹣祖先崇拜,变得更加无以复加了。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B.宗法制的核心是崇拜祖先 C.游牧文明比农业文明优越 D.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形成2.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A.“百姓日用即道” B.“心外无物” C.“存天理,灭人欲” D.“工商皆本”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未来社会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反映出当时周朝()A.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 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D.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4.儒学史上的一次学说更新,其“主要结果,便是对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视,逐渐胜过了在文学和文化上的造诣,同时也使人们对天地自然的兴趣与日俱增”。这一更新是()A.先秦“制天命思想”的提出 B.汉代“天人感应说”的确立 C.宋代“格物致知观”的形成 D.明代“致良知思想”的勃兴.明朝人聂豹(1486﹣163)认为“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于身心无所得者,往往有之”,若有志于圣学,应“精察此心之天理,以充满开良知本体之量”。材料反映出聂豹()A.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方法论 B.批判了儒家思想的神圣地位 C.认可了王阳明心学的理论 D.论述了清静无为的政治观点6.有学者在评价程朱理学时说:他们讲的“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因为这些欲望与他们心目中的“天理”相对立,才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在该学者看来,“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A.完全扼杀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B.特别注重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C.包含着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7.朱熹围绕日常生活而作《家礼》,包括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五部分,礼仪规范详尽细致。该礼仪很快被士庶接纳并广泛施行,成为宋元以后家庭礼仪的典范。这说明当时()A.理学重规范轻自律 B.理学重礼轻法 C.礼制繁琐严苛 D.礼制趋向世俗化8.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9.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中国佛教()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 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C.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 D.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10.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可能经历到的是()①带上指南针出海捕鱼②在一次参加对辽作战中使用火箭③在开封开了个印刷作坊,大量印刷畅销书《窦娥冤》④看到画家张择端正在展示他的名作《清明上河图》⑤朱熹开讲坛,阐述他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11.(2023·江苏苏州期末)汉武帝时期,甲某出海,溺水身亡。四月后,甲母令甲妻乙改嫁。有人状告乙:夫未下葬,妻已改嫁,按律当弃市。董仲舒表示反对,因为根据《春秋》经义,若无子,寡妇可以改嫁,且乙只是服从婆婆的安排,应无罪释放。由此可知,汉代司法()A.以儒释法 B.亲亲相隐C.原心定罪 D.轻罪重罚12.(2024·江苏盐城东台一中)《唐律疏议》《宋刑统》均规定“亲亲可以相隐”,指可以袒护、隐瞒亲人的罪行。但谋反叛逆等涉及重大社会治安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司法()A.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B.体现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C.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意义D.德治法治互补的治理模式二、综合题13.(2024·山西晋中市平遥二中)南宋时期朱熹对《吕氏乡约》作增损修订。明清以来,《吕氏乡约》在官方支持下广泛流行,乡约组织遍布乡间,成为地方半官方组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德业相劝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则事长上,接朋友,教后生,御僮仆。右(以上)件德业,同约之人,各自进修,互相劝勉过失相规过失,谓犯义之过六,犯约之过四,不修之过五。右件过失,同约之人,各自省察,互相规戒,小则密规之,大则众戒之。不听,则会集之日,值月以告于约正,约正以义理诲谕之。其争辩不服,与终不能改者,皆听其出约礼俗相交礼俗之交,一曰尊幼辈行,二曰造请拜揖,三曰请召送迎,四曰庆吊赠遣。右礼俗相交之事,值月主之,有期曰者,为之期日,当纠集者,督其违慢。凡不如约者,以告于约正而诘之,且书于籍患难相恤患难之事七,一曰水火,二曰盗贼,三曰疾病,四曰死丧,五曰孤弱,六曰诬枉,七曰贫乏。右患难相恤之事,凡有当救恤者,凡同约者,财物、器用、车马、人仆皆有无相假,虽非同约而闻知者,亦当救助——摘编自朱熹《增损〈吕氏乡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乡约与基层治理”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一、选择题1.“猎人无定所的生活解放了人类的思想,而农业却把人变成土地的囚徒。”农业社会这种极为重视经验的本性,使得当时人们原本对古人的崇拜﹣﹣祖先崇拜,变得更加无以复加了。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B.宗法制的核心是崇拜祖先 C.游牧文明比农业文明优越 D.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形成【答案】D2.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A.“百姓日用即道” B.“心外无物” C.“存天理,灭人欲” D.“工商皆本”【答案】A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未来社会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反映出当时周朝()A.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 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D.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答案】D4.儒学史上的一次学说更新,其“主要结果,便是对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视,逐渐胜过了在文学和文化上的造诣,同时也使人们对天地自然的兴趣与日俱增”。这一更新是()A.先秦“制天命思想”的提出 B.汉代“天人感应说”的确立 C.宋代“格物致知观”的形成 D.明代“致良知思想”的勃兴【答案】C.明朝人聂豹(1486﹣163)认为“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于身心无所得者,往往有之”,若有志于圣学,应“精察此心之天理,以充满开良知本体之量”。材料反映出聂豹()A.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方法论 B.批判了儒家思想的神圣地位 C.认可了王阳明心学的理论 D.论述了清静无为的政治观点【答案】C6.有学者在评价程朱理学时说:他们讲的“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因为这些欲望与他们心目中的“天理”相对立,才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在该学者看来,“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A.完全扼杀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B.特别注重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C.包含着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答案】C7.朱熹围绕日常生活而作《家礼》,包括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五部分,礼仪规范详尽细致。该礼仪很快被士庶接纳并广泛施行,成为宋元以后家庭礼仪的典范。这说明当时()A.理学重规范轻自律 B.理学重礼轻法 C.礼制繁琐严苛 D.礼制趋向世俗化【答案】D8.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答案】C9.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中国佛教()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 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C.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 D.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答案】D10.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可能经历到的是()①带上指南针出海捕鱼②在一次参加对辽作战中使用火箭③在开封开了个印刷作坊,大量印刷畅销书《窦娥冤》④看到画家张择端正在展示他的名作《清明上河图》⑤朱熹开讲坛,阐述他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答案】A11.(2023·江苏苏州期末)汉武帝时期,甲某出海,溺水身亡。四月后,甲母令甲妻乙改嫁。有人状告乙:夫未下葬,妻已改嫁,按律当弃市。董仲舒表示反对,因为根据《春秋》经义,若无子,寡妇可以改嫁,且乙只是服从婆婆的安排,应无罪释放。由此可知,汉代司法()A.以儒释法 B.亲亲相隐C.原心定罪 D.轻罪重罚【答案】A12.(2024·江苏盐城东台一中)《唐律疏议》《宋刑统》均规定“亲亲可以相隐”,指可以袒护、隐瞒亲人的罪行。但谋反叛逆等涉及重大社会治安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司法()A.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B.体现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C.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意义D.德治法治互补的治理模式【答案】A二、综合题13.(2024·山西晋中市平遥二中)南宋时期朱熹对《吕氏乡约》作增损修订。明清以来,《吕氏乡约》在官方支持下广泛流行,乡约组织遍布乡间,成为地方半官方组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德业相劝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则事长上,接朋友,教后生,御僮仆。右(以上)件德业,同约之人,各自进修,互相劝勉过失相规过失,谓犯义之过六,犯约之过四,不修之过五。右件过失,同约之人,各自省察,互相规戒,小则密规之,大则众戒之。不听,则会集之日,值月以告于约正,约正以义理诲谕之。其争辩不服,与终不能改者,皆听其出约礼俗相交礼俗之交,一曰尊幼辈行,二曰造请拜揖,三曰请召送迎,四曰庆吊赠遣。右礼俗相交之事,值月主之,有期曰者,为之期日,当纠集者,督其违慢。凡不如约者,以告于约正而诘之,且书于籍患难相恤患难之事七,一曰水火,二曰盗贼,三曰疾病,四曰死丧,五曰孤弱,六曰诬枉,七曰贫乏。右患难相恤之事,凡有当救恤者,凡同约者,财物、器用、车马、人仆皆有无相假,虽非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