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复习教案_第1页
上海市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复习教案_第2页
上海市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复习教案_第3页
上海市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复习教案_第4页
上海市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整理教案

danyuan总述

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苦兄妹而为他们弹琴,并有感于盲姑娘

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钢琴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

的想象力,更源于高尚的心灵和真挚的情感。《京剧趣谈》包含两节内容,分别介绍了

京剧中道具和亮相的有关知识,体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伯牙鼓琴》讲述了伯牙和锤子期因为音乐而相知,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不再鼓琴

的故事,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书戴嵩画牛》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杜处士收藏的戴嵩《斗牛图》中错误的故事,揭示了

艺术也应当尊重事实的道理。这些课文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艺术

的魅力,同时也给予我们一些人生启迪。

19月光曲

1.阅读课文,识记新词。

2.了解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3.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音乐家。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主要作

品有交响曲九部、钢琴奏鸣曲三十二首。他的音乐创作集古典派大成,开浪漫派先河,对欧

洲音乐艺术的革新与发展,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

的一个传说。从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是一位深受人们尊重和爱戴的伟大的音乐家。

1.多音字

乐(yu。[字义]音乐。[组词]乐曲乐谱(le)[字义]快乐。[组词]欢乐娱乐乐.

[运用]音乐(yu。使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快乐(le)o

曲(qu)[字义]歌谱。[组词]歌曲曲(qu)[字义]弯曲。[组词]曲折曲线

[运用]这首歌曲(qii)讲述了一个曲(qu)折的爱情故事。

2.词语解释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课文中指优美的琴声让兄妹俩听得入迷,

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3.难句解析

(1)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句子中的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她做出了判

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

就很肯定。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

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知音啊!正因为遇到

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由此而生。

(2)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这里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是因为盲姑娘什么也看不到,所以

只能根据她的表情想象了。

4.佳句欣赏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

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清幽”,秀丽、幽静。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

也显得诗情画意。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贝多

芬,他“望了望”穷苦的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

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2)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

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恬静”,形容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脸上是“恬

静”的,心里是舒适、安逸的。“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

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波

涛汹涌”,波浪猛烈地向上涌。“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多么宽阔自由的

天地,又是多么光明、美好的景象,这正是兄妹俩所向往的情景。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

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音乐,真的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的。

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月光曲》的来历。

第二部分(第2~9段):讲《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第三部分(第10段):讲《月光曲》的谱写。

主题: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

激发了贝多芬的创作灵感,从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伟大音乐家贝多芬

的善良品格,对穷苦人的同情与热爱。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的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

的想象力,更源于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全文熔传说故事、美景、深情于一炉,兼具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虚实结合,联想丰富。

开门见山,首尾照应。

问题:

1.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她真的只是“随便说说罢了”

吗?

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个梦麻以求的愿望故作平

淡地称为“随便说说”,体现了她对哥哥的理解和体谅。她非常理解哥哥所说的“音乐会

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中包含的歉疚,对自己之前表达想听贝多芬音乐会愿望的

话感到不安和后悔,因此用“随便说说”来宽慰哥哥,实际上她对贝多芬音乐会的人场券

是极度渴望的,绝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从中,我们能感觉到盲姑娘的善解人意,也感

受到她为生活所迫而强行压抑内心对音乐的热爱的无奈和酸楚。这句话要联系上文中兄妹

俩的对话,反复朗读,领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第8、9段中描写的景物,哪些是实在的景物?哪些是由音乐引起的联想?这两段景物描

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8段中写到的风吹烛灭,月光照进窗子,是真实的场景。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在于写

明了创作《月光曲》的具体情境。风吹灭了蜡烛,屋里只有月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

了银纱”,这是非常美好的情境,它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贝多芬正是从这样的情境

中获得了创作冲动和创作灵感。

第9段中写到的大海、月亮、微云、巨浪等,是兄妹二人由音乐引起的联想。这段景物

描写使无形化为有形,借助兄妹二人听到音乐后产生的联想提示音乐的美妙以及内容的变

化:首先是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银光,此时的音乐应该是徐缓而清幽的,令人联想

到月光笼罩下的幽静;继而月亮升高,穿过轻盈的微云,多了一点朦胧感,此时的音乐应

该有了一定的变化;接着风起浪涌,之前的平静被完全破坏了,此时的音乐应该是高昂、

急促、激越的,令人联想到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一、积累运用

恬静宁静幽静清幽

1.(1)()的月光照在盲姑娘()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清秀美好美妙美丽

(2)月光照在盲姑娘()的面庞上,显得格外()动人。

2.作者借本文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

爱,又表现了他,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

更要依靠的情感。

二、课外阅读

贝多芬和他的钢琴曲《致爱丽丝》

你们也许都听过贝多芬于1810年创作的那首流传久远的堪称经典的钢琴曲《致爱丽丝》。

他写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他在一个冬天的经历。

那是一个寒冷的圣诞夜。20多岁的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头,贫困孤独的他在寒风

中高昂着头,火焰般的嚣发飘在风中,空气中(隐藏隐约)飘来富人们餐桌上

烤鹅和苹果的香味。突然,贝多芬遇见了一位在寒风中哆哆嗦嗦的小女孩。小女孩叫爱丽丝,

她的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美丽善良的爱丽丝跑到斯提芬大教

堂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外。

“什么愿望?”贝多芬问。“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到塔希提岛、到阿尔卑斯山去

看一眼。”爱丽丝含着泪水说,“多好的老头呀,可惜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就在这个寒冷的圣诞夜,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到了雷德尔老爹的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角

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触琴的一刹那,他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说出)

的神秘力量指引,又像内心深处正在接受神袄的帮助,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

耀眼的阳光…全看到了。啊,上帝!我的灵魂终于可以升入天堂了…”雷德尔老爹感动地拥

抱了正沉醉在琴声里的贝多芬,“尊敬的先生,感谢你在这圣诞夜,使我看到了想看到的一

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啊。”

“不,要感谢美丽可爱、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是她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

这首曲子献给你吧,可爱的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说

完,贝多芬低下身来,吻别小爱丽丝,旋即走到了圣诞节冷寂的星空下。而一支名为《致爱

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

1.选词填空。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贝多芬获得钢琴曲《致爱丽丝》的创作灵感的时间是,地点是

(2)雷德尔老爹最后的愿望是,是和帮助他实现了

这个愿望。

3.在贝多芬的琴声中,雷德尔老爹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5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曾举行“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活动。以下10个汉字,由

千其博大精深、蕴含丰富,进入四书五经等文化经典,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与传承,已深入

到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和普遍的价值观念。

它们是:第德(8359票);第二、信(7897票);第三、孝(7385票);第四、诚(7267

票);第五、善(7220票);第六、仁(6439票);第七、和(5751票);第八、礼

(5256票);第九、义(4302票);第十、道(4005票)。

拓展阅读

我爱乡村的夜晚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里的山川原

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

山岗。我美美地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夜景!

跳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

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

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近处,是一片金色的稻田。一阵晚风吹来,稻田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

的海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

正“命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

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躺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

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头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还不时地抬

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哗哗”地长叫几声,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那低

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20京剧趣谈

1.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中介绍的京剧的相关知识。

2.感受作者亲切自然、幽默俏皮的语言风格。

3.培养对传统戏剧乃至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徐城北(1942-),戏曲研究所研究员,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肆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

曲文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

背景进行学术研究。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经常进人戏曲实践和民俗背景当中进行探查,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次获奖。

本文节选自《京剧之谜》,题目是编者加的。有改动。

1.多音字

朝(chao)[字义]面对着;向。[组词]朝代朝着(zhao)[字义]早晨。[组词]朝阳朝

[运用]朝(zhdo)阳升起了,我们朝(chao)着学校的方向走去。

2.词语解释

驰骋:文中指奔跑。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神色、态度)不自然。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夏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3.难句解析

(1)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

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这句话具体说明了特殊情况下,道具一旦搬上舞台,演员就要金情投入,把戏做足。

(2)双方监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通过刻画奇特的场面,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4.佳句欣赏

(1)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这里引用俗语和古诗,更能说明场面“静”具有的效果,很有说服力。

(2)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

分,自古如此,如今还保留着。这里运用了设问句,自问自答,引读者思考。

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写马鞭成为舞台道具的妙处。

第二部分(第2~3段):列举真实道具和虚拟道具,进一步说明了京剧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

道具表现生活原型的特点。

课文由两节与京剧相关的文字组成,从京剧的道具运用与动作造型这两个角度,介绍了

京剧表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艺术特点。内容简单易懂,语言简洁平易,叙述方式生动

有趣,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1.如何理解“'无’远远胜过了‘有’”?

这里讲的是虚拟道具的作用。比如演员在表演猫鞋底时,手中的针线虽然是不存在的、

虚拟的,却也像马鞭一样,可以给演员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演员可以通过表演让观众感

觉到针线的存在,此外还可以避免真实道具在舞台上可能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用马鞭把问题“解决得无比漂亮”?

第1段的后四句话从三个方面写用马鞭把问题“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即: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

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一、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尴尬(gdkd)纳鞋底(ndna)驰骋(chengchen)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静态亮相的目的:

动态亮相的目的:

二、课外阅读

种辣椒

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

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喜悦)地种下了辣椒籽。下种

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

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世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小芽越

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

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

的小辣椒,一个个级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

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养育培育)。收获的

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竞收了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选词填空。

2.把文章分成三段,在段尾用||表示,并写出段意。

二知识链猿•

京剧:中国五大成曲剧种之一,至今流行金国。满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微班陆续在北京

演出,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昆曲、秦腔的部分剧

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涧变、发展,最后形成京剧。传统

剧目有1000多个,在舞台上广泛流传的有《随王别姬》《群英会》《打渔杀家》《三岔口》

等200多个。

21伯牙鼓琴

1.借助注释疏通文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文语感。

2.体会建立在共同爱好、相互了解基础上的深厚友谊。

作者: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安阳滑县)人。吕

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

起千万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

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高山流水”的故事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借问人

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短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

传说撰写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

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1.字词解释

善哉:好啊。

若:像。

巍巍:高大的样子。

少选:一会儿,不久。

2.古今异义

(1)志古义:心志,情志。今义:意向;记。

(2)鼓古义:弹。今义:打击乐器;形状声

3.译文

伯牙弹琴,子期倾听。正当弹琴的心志在高山的时候,子期说:“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

高峻。”过了一会儿,弹琴的心志在流水,子期又说:“弹得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子期

死后,伯牙摔破琴扯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第一部分(开头至“汤汤乎若流水。”):讲了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第二部分(子期死至结束):写伯牙失去知音之悲。

・主题思照•

本文通过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在子期死后破琴绝弦的故事,赞美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

谊,同时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

二'写隹特坞•二

文章笔墨极简,但画面感很强,将无形的音乐化作有形的“高山流水”,也给读者留下了

充分的想象空间。

1.如何理解“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的含义?

从字面上看,这两句是子期对伯牙的赞美之词。伯牙弹琴时把自己的心志感情融入

乐曲之中,我们通过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可以感受到伯牙琴技的出神入化,体会到他

巍峨高山一样的志向和涤荡流水一样的胸怀。这同时也反映了钟子期欣赏水平之高,以

及他和伯牙在音乐方面是何等投契。

2.如何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一行为?

这是钟子期死后伯牙的行为,因为一个友人的逝去,毁坏了自己钟爱的乐器,而且终其

一生决不再鼓琴,显得十分决绝甚至有些极端,但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失去“知音”之

后的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两人之间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欣赏基础上的无

比浓厚的情谊。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善哉(zaizhai)绝弦(xuanxian)破琴(pGpd)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我可以用下面的词语来形容伯牙的琴声:(2)锤子期知道伯牙心里在想

什么,这就叫

二、课外阅读

鼓琴吊丧

顾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懒,遂径上床,

鼓琴,作数曲竞,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世说新语•伤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顾彦先平生好装()

(2)家人常幺琴置灵床上()

(3)不胜其恸()

(4)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

(2)顾彦先颇复赏此不?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张季鹰的悲痛之情?请用原文回答。

4.你能体会张季鹰说“顾彦先颇复赏此不”这句话时的心情吗?说说你的体会。

伯牙“续弦”

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关系,所以将妻故再娶称“续弦”。

伯牙子鼓琴,他的妻子很赞赏他的琴技,常让俞伯牙弹给她听。后来伯牙的妻子得了

重病,伯牙请医熬药精心地侍奉,可总不见效。伯牙常为此焦急忧虑,便无心思弹琴了,

妻子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可有一天,妻子突然感到身体好多了,精神也好了,就让丈夫

给她弹琴。伯牙忙取琴调弦,“铮铮淙淙”地弹奏起来,好让病中的妻子从美妙的琴声

中得到欢快和慰藉。他不顾劳累,弹了一曲又一曲,当他弹得雅兴正浓时,突然“崩”

一声,琴弦断为两截。就在这当儿,妻子也不呻吟了。伯牙丢下拔子,急忙到床前一看,

妻子已经咽气了。伯牙抱头痛哭了一阵后,就招呼家人料理后事。从此再不弹琴了。

一年后,有个亲戚从外地给伯牙说了一个女人。因俞伯牙与其妻感情很深,本不打算

再要了,可经不住众人的劝说,只好勉强答应先去女方家相看后再定。因伯牙人品好有

才气,家境也不错,女方一看就相中了。但她提出一个条件,要亲耳聆听偷伯牙鼓琴,

而后再定亲。伯牙也看中了女方,虽还在怀念故妻,但他又一想:人死不能复生,便回家

把烟放了一年多的琴取来,拆去一直没心思接的断弦,续了一根新弦后,在众人面前弹

奏起来。一曲曲悠扬动听的雅韵,一会儿如高山流水,一会儿如碧空飞云,真是出神入

化,一派仙乐。大家听得似痴如醉,琴声停后好一阵才醒转,接着就是一阵喝彩声,就

连一向拘谨的闺秀也情不自禁地拍起了巴掌。当下就答应了这门婚事。这个故事很快在

民间传开了,后来人们便把妻死后再娶比作“续弦”。

苟巨伯远看友人疾

苟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

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巨伯所行耶?”践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群尽空,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威相谓曰:“我

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二血语典故•一

舍本逐末

出自《赵威后问齐使》。意思是抛弃根本,追求枝节。用来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只抓细

枝末节。

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道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赵威后很热情地接待

来访的使臣。使臣在献上齐王准备的礼物后,又呈上一封齐王写的信。

赵威后收下了信,并没有马上拆开来看。她请使臣坐下,亲切地问道:“久未问候,贵

国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臣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我是本了敞国国君

之命前来问候您的,可是您不先问候敞国国君,反倒先问起年成和百姓,这分明是先践而后

贵。难道说,一个治理万民的君王,会比不上年成和百姓吗?”

赵威后听了并没有生气,反倒笑着对使臣说:“这你就错了!没有年成,如何养活百灶?

没有百姓,又哪里有国君?这不是贵贼之分,而是本末之别啊!难道说要先舍根本,去问那

些末节吗?“

齐国使臣对赵威后的这一番话非常佩服,并且为自己刚才无礼的态度感到惭愧。

22书戴嵩画牛

1.熟练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积累文言词语,识记文学常识。

3.品味文言文的特点,学习通过讲故事来阐述道理的方法。

4.感受艺术之美,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

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文纵横盗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普用夸张

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

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本文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中华书局1986年版)。是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用简洁的

笔法叙述了一件事情,并申明了艺术创作离不开实际观察,做事要尊重常识与经验的主张。

1.多音字

r(pu)L字义]晒。[组词]一曝十寒暝晒

(bao)[字义]比喻隐秘的事(多指不光彩的)显露出来,被众人知道。[组词]曝光

曝《

[运用[他这种一曝(pO)十寒的工作态度严重影响了公司效益,迟早会被曝

(bdo)光的。

((chU)[字义J有德才而不愿意去做官。1组词]处士

小(chO)[字义]地方。[组词]住处心灵深处

处乂

[运用1他宁愿做个处(chR士,因为在心灵深处(chCO,他一直向往着平淡安乐

的生活。

2.字词解释

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尤:尤其,特别。

锦囊玉轴: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拊掌:拍手。

搐:抽缩。

乃:却。

谬:错误。

3.古今异义

尾搐入两股间(古义:大腿。今义:屁股。)掉尾而斗(古义:摆动,摇。今义:落。)

处士笑而然之(古义:认为…正确。今义:如此,这样。)

4.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土,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

图》,尤其珍爱,他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

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牛相斗时

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

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

布的事应该去问织妇。“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第一部分(第1段):记叙杜处土对《斗牛图》十分珍爱,为下文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2段):杜处土被牧童特意指出画的错误之处,感到无比尴尬。最后引用古人

的话揭示文章的主旨:艺术来源于生活。

主题:本文讲述了书画爱好者杜处士珍爱戴嵩的名画《斗牛图》,不料被牧童指出画上有违

背常理的错误,杜处士感到尴尬的故事。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

不能凭空想象,艺术来源于生活。

写作特点:

层层铺垫,跌岩起伏。

文章先写杜处士喜欢珍藏画作,这是第一层铺垫。接着写他最珍爱的还是戴树画的《斗

牛图》,而且到了爱不释手、形影不离的地步,这是第二层铺垫。最后才由牧童解开谜底,

画家竟然把牛的尾巴画错了。杜处士最后能做的只是尴尬的“笑”。经过前面的层层蓄

势,故事在跌岩起伏中达到了高潮。

1.同样是“笑”,牧童的“拊掌大笑”和杜处士的“笑而然之”有什么不同?

牧童是因为看到《斗牛图》中的牛违背了生活常理而“拊掌大笑”,体现了一个孩子天

真无邪、无所顾忌的情态,是非常符合其身份的。杜处士的“笑而然之”是在牧童指出《斗

牛图》中的谬误之后,他的“笑”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表现出他对牧童看法的认同。

2.应该如何理解“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纺织的事应该去问织工",如果是画

牛,就应该向终日与牛为伴的放牧人请教。进一步总结,就是遇事要向内行请教,要尊重

常识和经验,而不应当闭门造车,凭空脑想。

3.作者讲这样一个故事,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一、积累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好书画(2)一日曝书画(3)处士笑而然之(4)

古人云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成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是什么?

二、课外阅读

书黄quan荃画雀

黄荃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

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1.上文中黄荃画鸟的特点是o

2.翻译下列句子。

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

3.本文揭示了一个艺术创作规律,那就是

知识链接

一天,苏东坡乔装成秀才,带一家奴,前去游览江南风景圣地莫干山,见一座道观,

便和随从一起进去讨杯茶喝。道观主持道人见他衣者简朴,以为是个落第券才,冷淡地

说:“坐”,回头对道童说了声“茶!”后来见他脱口珠现,谈吐不凡,料定有些来历。

老道立刻换了一副面孔。说声“请坐”,又叫道世“敬茶”。坐了一会儿,老道借沏茶

之机,悄悄地向仆人打问,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苏大学士、杭州刺史老爷到了,马上把

苏东坡引至客厅,毕恭毕敬地说:“请上座”,并回头吩咐逆童“敬香茶!”苏东坡心想,

出家人尚且如此世故,难怪世上人情淡如水。不觉暗暗发笑。

老道人好不容易抓住了这个时机,便请苏东坡留墨题词。苏东坡就把眼前发生的事实

经过,写成了一副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这副对联,诙谐有趣,把老道以衣帽取人,十分世故的形象和嘴脸,勾画得忙妙惟肖

老道人见联自知失礼,满面羞愧。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逃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底。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

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卷

基础百花园(35分)

一、在句子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J。(5分)

1.河水运基(z%zAi)我们的木舟……木舟上满藜(Z历zai)着我们的希望。

2.九阳(qilqii)黄河万里沙,浪淘风艇(b6b6)自天涯。

3.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值(xiOsii)o

二、正确书写词语。(6分)

他看到家乡的环境因lAnybng()化学品、无节制kaic&i()等而遭到

huihuai(),心里很难过。于是他kangk班)chuzi(),在家乡成

立了专门的环保组织,为家乡的环保事业作出了巨大gbngxian()。

三、选字组词。(6分)

[绕饶浇]缠()()水富()

[睹渚赌]()钱烟()目()

[慨概溉]()括灌()感()

[莹英萤]()光晶()()火虫

四、仿写词语。(3分)

1.三番五次:三____五_______三______五______

2.闪闪发光:白雪___________大火

3.如臂如股:如如如如

五、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把字母填到括号里。(4分)

A.列数字B.作比较C.打比方D.举例子

1.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2.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

迹。()

3.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4.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六、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养麦地里的两只嵋嵋儿欢快地叫。(缩句)

2.木舟穿行。(扩句,至少扩两处)

3.李玲不断地努力学习。李玲的成绩提高很快。(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4.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改为反问句)

七、给下面的句子排序,把序号写在括号里。(3分)

()环境恶化,动植物开始灭绝,这对人类的生存将造成直接的威胁。

()因此,有理由说,保护各种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最近,动物学家发现,地球上许多地区的两栖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有些地区

数以十万计的青蛙神秘失踪,某些蛙类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消失的。

()由于人类与各种动植物在共同的家园一地球上共同进化,相互依存,相互制

约,形成一条平衡的生物链。

()因此,“青蛙消失”很可能是一种警告,表明环境状况已普遍恶化。

()生命力很强的两栖动物,对于环境的要求远比人类要低,而对于环境变化的敏

感度却比人类要高。

主题训练营(16分)

八、日积月累。(4分)

1.五行:金、、水、、土

2.五谷:、麦、、菽、稷

3.五音:宫、、角、、羽

4.五彩:黄、、赤、白、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只有一个地球,如果,我们。

2.《江南春》是代诗人写的一首描绘江南春景的诗,诗中能反映江南美

丽景色的诗句是:,o

3.《三黑和土地》一诗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

的喜悦之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感情。

十、主题链接:低碳生活小窍门。(4分)

提示:环保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过低碳生活,也是在为环保作贡献。请

介绍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

读写展示台(49分)

H—、课内阅读。(11分)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

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

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领会——()告别——()

2.选文主要写了作者的,联系全文来看,它起到了的作

用。(2分)

3.“另一种东西”表面指的是,事实上指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4分)

4.选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2分)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递进。

C.表示转折。D.表示省略。

5.对“青山是不会老的”理解正确的是()(1分)

A.山上的树木一年四季常青,保持郁郁葱葱的生长态势。

B.老人执着、崇高的精神永远流传。

十二、课外阅读。(13分)

亚马孙河曾是一条绿色的河,因为这里有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守护着她;亚马孙河

地区曾是动植物的天堂,因为这里有绵延不尽的绿色。

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东西长3400公里,南北宽2000公里,覆盖着地球上7%的大

地,相当于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这片广袤的森林中蕴藏着世界上最宝贵、最稀缺的热

带雨林资源,其中阔叶林占全球的56%,森林储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这里有3000万个生

物物种,是动植物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难怪有人称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为“地球之肺”。

她的确像大地母亲胸口一片绿色的肺叶,呵护着母亲的健康与安全。

然而,时至今日,亚马孙河畔昔日旖旎的自然风光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地母亲的肺叶正

在遭受侵害。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政府在亚马孙河地区毁林伐木,卖木材赚钱,同

时发展养牛业,使农场自南向北不断扩张。到80年代,亚马孙河地区每年砍伐的森林为200

万至300万公顷。据估计,近十年的时间亚马孙河地区的木材产量增加了34倍,其代价就

是热带雨林的锐减。为了种植经济作物,哥伦比亚32万公顷的原始森林毁于一旦。在秘鲁,

为种植经济作物而毁掉的森林也达100万公顷。进入90年代,毁林的风潮又开始从边缘地

带逐渐深入。目前,留在巴西大西洋沿岸一带的森林的面积,仅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代的

2%o这些惊人的数字证明: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毁坏雨林,大地母亲的肺叶上已经

千疮百孔。

如果人们继续挥舞着手中的斧头砍伐森林,执迷不悟地残害大地母亲,那么,人类必将

踏上漫漫的赎罪之路。而大地母亲滴滴苦涩的泪水,是在警示人们:自然对人类一无所求,

而人类只有在她的庇护下才能得以生存。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羯的聚宝盆,她是

人类唯一的家园,却不是永远的乐园。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繁殖()警告()

广阔()保护()

2.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3分)

(1)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2)形容延续不断,没有尽头。()

(3)指没有什么要求或需要。()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填空。(2分)

“大地母亲的肺叶”是指,遭受的侵害主要是指

4.造成大地母亲的肺叶千疮百孔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进行概括。(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句子与本单元课文中的哪一句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请写出来。(2分)

(1)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

(2)她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却不是永远的乐园。

十三、习作展示。(25分)

题目:的遗书

A.白鳍豚淇淇B.华南虎C.塞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