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镉是人体非必需元素,含量很低,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在自然界中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但人体摄入的镉一旦过量可导致慢性中毒。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镉元素的有关信息和镉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镉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镉原子的中子数等于48C.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gD.镉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2.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放回原瓶C.检查气密性D.试管连接橡皮塞4.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5.下列实验操作不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验证氧气能支持燃烧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B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的水,振荡后观察塑料瓶是否变瘪C验证某可燃物质含有氢元素点燃该物质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是否有水雾D验证微粒之间有空隙向一端封口的长玻璃管中加满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按紧另一端后颠倒数次观察是否有空隙A.A B.B C.C D.D6.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Fe→Fe3O4 B.CuSO4→Cu C.CO2→CO D.H2O2→H27.以下推理和归纳说法正确的是A.铝比铁耐腐蚀,所以铁的活动性比铝强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就一定是燃烧8.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一定是化合物 B.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乙的质量比9:1 D.乙和丁一定是该反应的生成物9.下列存放药品或操作正确的是()A.玻璃片打磨面向上 B.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测定溶液的pH10.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X根据上述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可知X的化学式为A.H2O B.H2 C.H2O2 D.HClO11.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气体能被压缩----------分子之间有间隔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能够再分C.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体积大小发生了变化D.打开试卷,能闻到油墨的味道----------分子在不断的运动12.根据“原子量”递增的顺序,绘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A.卢瑟福B.拉瓦锡C.门捷列夫D.道尔顿1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O2 B.H2O C.CO2 D.H2O214.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微粒在不断运动B.吹胀气球﹣﹣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大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微粒运动速率大D.物质热胀冷缩﹣微粒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15.一定量的水结成冰,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的数目 B.分子间的间隙C.分子的质量 D.分子的种类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③_____。(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若用过氧化氢制取并收集纯净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最好不要选择装置D作为收集装置,理由是_____,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应从_____(选填“a端”或“b端”)通入。(4)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甲烷,则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填装置序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则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填装置序号)。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某大理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15克样品,然后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在此过程中进行了3次数据测定,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和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测定次数123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50100150生成气体的质量/g1.12.22.2计算:(1)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是克。(3)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18.(8分)某同学为了测定不纯的锌片中锌的含量,取不同质量的锌片依次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反应完全后称出质量(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结果记录如下:次数123456加入锌的质量(g)20406080100120稀硫酸的质量(g)200200200200200200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219.6_____258.8278.4_____318.4(1)将第2次和第5次实验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填在上表中;(2)实验中所用锌片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3)该实验所使用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4)甲烷是一种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实验室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化学式为CH3COONa)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甲烷,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若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甲烷,气体从b通入,请把装置补充完整(只画导气管)_______________。(5)取500g石灰石置于容器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杂质不参加反应),得到176g二氧化碳气体。请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分析】元素周期表小方格的左上角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表示元素符号,中间表示元素名称,正下方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且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详解】A、元素名称镉带有“钅”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不正确;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左上角的数字为48是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则中子数为112.4-48≠48,故选项不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单位是“1”而不是“g”,故选项不正确;D、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正确;故选:D。2、B【解析】试题分析:一氧化氮在常温下难溶于水,可才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的略大,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选B。考点: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3、D【详解】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操作正确;B、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操作正确;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操作正确;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操作错误。故选D。4、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详解】A、爆竹在燃放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C、落花化作春泥过程中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将石头开采出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的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5、B【详解】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选项A正确;B、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的水,振荡后观察是否变瘪,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塑料瓶变瘪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选项B不正确;C、验证某可燃物中是否含有氢元素,点燃该物质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是否有水雾,如有水生成,证明该可燃物中含有氢元素,选项C正确;D、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因此向一端封口的长玻璃管中加满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按紧另一端后颠倒数次,液体的体积会减小,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选项D正确。故选B。6、D【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故选项错误;B、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能一步生成氢气,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故选项正确。故选D。7、B【详解】A、铝比铁耐腐蚀,是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了铝进一步氧化,铁与水、氧气反应生成的铁锈疏松,不能阻止铁进一步与氧气反应,而不是铁的活动性比铝强,故选项A不正确;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故选项B正确;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例如:,锌显+2价,硫显+6价,故选项C不正确;D、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白炽灯泡发光、放热,不是燃烧,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B。8、C【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48g-30g=18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41g-25g=16g;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9g-17g=2g。【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不符合题意;C、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乙的质量比18g:16g=9:8,符合题意;D、乙和丁一定是该反应的生成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也可能未参与反应。9、C【详解】A、氢气密度小于空气,收集好的氢气应该倒放在桌面上,故错误。B、碳酸钙等固体药品要保存在广口瓶,图中为细口瓶,故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10、A【详解】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原子种类及个数为Mn:1;O:2;H:4;Cl:4;已知生成物中原子种类及个数为Mn:1;Cl:4;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H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2和1,故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A。11、C【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详解】A、气体能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A正确;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说明分子能够再分,故B正确;C、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故C不正确;D、打开试卷,能闻到油墨的味道,是油墨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油墨的味道,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D正确。故选C。【点睛】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12、C【解析】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A.卢瑟福提出关于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故A错误;

B.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B错误;

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正确;

D.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D错误。

故选C。点睛: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史,注意了解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3、A【详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气中含有氧分子,符合题意;B、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水中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C、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氧原子,不符合题意;D、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故选A。14、B【详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香中含有的酒精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味,故解释正确;B、吹胀气球,是因为向气球中吹入了大量气体,不能说明微粒间隔变大,故解释错误;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解释正确。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解释正确。故选B。15、B【详解】A、水结成冰水分子的数目不会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B、水结成冰水分子间的间隙减小,符合题意;C、水结成冰水分子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D、水结成冰水分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酒精灯长颈漏斗集气瓶ABD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a端ADE【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②的名称是长颈漏斗;仪器③的名称是集气瓶;(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故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用B;要收集纯净的氧气,故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故收集装置选用D;(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最好不要选择装置D作为收集装置,理由是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应从a端进入;(4)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甲烷,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用A;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则收集装置应选择D、E。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100(2)解:生成CO2的质量为2.2g设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33.3%答: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33.3%。【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50g稀盐酸,产生1.1g二氧化碳,继续加入50g稀盐酸,产生2.2g二氧化碳,继续加入50g稀盐酸,还是产生2.2g稀盐酸,说明加入100g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故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是100g;(2)见答案。18、(1)239.2;298.4(2)65%(3)39.2%【详解】(1)由图表信息可知,每加入20g锌产生0.4g氢气;实验2中加入40g锌产生0.8g氢气,则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40g+200g-0.8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