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交感神经性颈椎病案_第1页
中医治疗交感神经性颈椎病案_第2页
中医治疗交感神经性颈椎病案_第3页
中医治疗交感神经性颈椎病案_第4页
中医治疗交感神经性颈椎病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疗交感神经性颈椎病案张某某,女,53岁,市邮政局会计。初诊(2010年1月4日):主诉:左肩胛间区疼痛2周余。患者平素久坐伏案,不好运动。2周前因劳累、受凉后出现左肩胛间区疼痛不适,为持续性牵掣痛,遇寒痛增,得温按则减;伴左颈项、左胸前区疼痛、双手麻木、心烦、心悸、动辄出汗;无四肢乏力、步态不稳感,无明显头昏、头痛、黑蒙、跌倒,无畏寒发热及潮热盗汗,体重、体力无明显变化。在某综合性医院查心肌酶谱、肝肾功能、血脂等均正常,考虑“冠心病、心绞痛?”,服用“冠脉宁、拜阿司匹林、倍他乐克”治疗数天无好转。后到我院门诊就诊,考虑为“颈椎病”,通过内服“颈舒胶囊”后胸前区疼痛得减,余症未消,故由门诊收治住院。现在症:左肩胛间区疼痛不适,为持续性牵掣痛,遇寒痛增,得温按则减;伴左颈项、双手麻木、心烦、心悸、动辄出汗;睡眠稍差,饮食可,小便正常,大便秘结。查:一般情况可,双颊及口唇稍红,步入病房,神清合作。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舌尖黯红,左寸脉沉无力。颈项肌肉略紧张,C5/6棘突左侧1.0cm轻度压痛(+),T5棘突左侧旁开1.5cm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体位眩晕试验(-)。颈椎MRI(**市急救医疗中心,2009-12-29,9685)提示:1、颈2-3、4-5、5-6、6-7椎间盘突出。2、颈椎体骨质增生。辨治:患者中年女性,平素久坐伏案而不好运动,其颈项、肩背筋肉长期处于过度牵拉紧张状态,势必劳损,筋骨劳损则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成为发病潜伏因素之一。本次起病前有受凉、劳累史,劳则气耗,卫气温煦分肉作用减退,寒邪凝滞,先入足太阳寒水之经,经脉拘急,故见颈项、肩背疼痛,且以牵掣痛为主,遇寒痛增、得温痛减也是寒性疼痛特征之一。久坐伏案之人,胸廓运动减少,胸中阳气流行相对不畅,加之寒邪由背而入,直伤胸阳,致心脉不畅,除见有左肩胛间区疼痛不适外,左胸前区亦有疼痛。颈舒胶囊能行气活血、益气通络,服之心脉得以疏通,故胸前区疼痛得以减轻。但胸阳未复,温煦之功尚弱,故仍见心悸、心烦、动辄出汗,左寸脉沉无力。舌淡为阳虚之征,舌尖黯红说明胸中脉络不畅。西医诊断:交感神经性颈椎病。中医诊断:背痛证(胸阳不振,经脉不通)。《内经》有“寒则温之、劳者温之”之说,故以温阳散寒、益气活血为法治之。治疗:针刺百会、双侧神门,电针舒密波刺激颈5、6夹脊穴,留针20分钟;艾灸双侧心俞、膈俞各10分钟。推拿以舒筋解痉法放松颈项、肩背肌肉,一次以胸椎端提法改善肩胛疼痛。颈椎坐位牵引5kg/20分钟。日一次。嘱:近期避免久坐伏案,适当做颈项功能锻炼(如低头探海、举头望月、回旋顾踵)及扩胸、提肩法,以不感到疼痛为度。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燥烈之品。二诊(2010年01月08日):诉左肩胛间区、颈项疼痛消失,但仍感到不时自汗、心中微悸、闻声则惊,睡眠好。查:面色润红,舌淡红,苔薄白,舌下脉络轻度瘀点,脉细无力。颈项、背部压痛消失,颈项活动正常。考虑寒邪已散、胸阳已复、经脉通畅,但恐艾灸火力伤阴。予以针刺大椎、心俞、督俞,留针10分钟;轻手法颈项肩背部推拿;另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柴胡,三剂,煎汤内服,日一剂。三诊(2010年01月12日):诉左肩胛间区疼痛消失,运动后未出现反复现象,未再出现心悸、烦闷症状。查体未引出压痛及放射痛。故予出院。随访半年未曾复发。按:颈椎病临床症状错综复杂,由于影响范围不同而分为六型,其中交感神经型往往会出现心悸、胸闷、烦躁、眩晕等表现为主,而颈项疼痛、运动受限等症状反而不甚明显。该例患者即以“左侧肩胛间区胀痛,伴颈项、左胸前区疼痛、自汗、乏力、舌尖黯红、左寸脉沉无力”等作为主要症状,故可以诊断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同时应与“胸痹”“胸椎小关节错缝”相鉴别。胸痹一证病机为“阳微阴弦”,在于外感或内伤引起心脉痹阻,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有密切的关系。临床表现多以胸前区疼痛为主,或胸痛彻背,鲜有单纯以肩背痛为主要表现之症。值得指出的是长期久坐之辈,由于胸廓运动减少,“静则阴生”,胸中阳气布行也相对不足,容易在感受寒邪时发生胸背疼痛一症。本例病机与之相仿,亦是胸阳不振、经脉不通,可异病同治。胸椎小关节错缝多有运动不当史,且在相应胸椎节段可以找到明确压痛点,在活动过程中常因疼痛剧烈而无法完成扩胸举臂等动作,这与该患者症状不相符合。“寒则温之、劳者温之”是《内经》提出的治疗法则。百会者,百脉之会,督脉要穴。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刺之能益气通阳、安神定志。神门者,心经俞穴。“所注为俞”,当解为神门是心经气血流行灌注之所,“俞主体重节痛”,刺之能宽胸理气、开胸气血之痹阻。心俞、膈俞为心、膈在背之俞穴,而背俞穴为脏腑气血外达所成,温灸可温阳通脉、散寒止痛,配合颈项夹脊穴以治颈部经络不通,共达温阳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