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讲义第一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_第1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讲义第一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_第2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讲义第一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_第3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讲义第一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_第4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讲义第一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eq\b\lc\|\rc\(\a\vs4\al\co1(,,,,,,,,))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2.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3.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散射作用。(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4.主要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温馨提示](1)大气逆辐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还要强烈,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14时)左右。(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干燥度。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二、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2.形成过程具体如下图所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温馨提示](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怎样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来解释自然现象或农业生产实践活动?2.热力环流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现实意义?3.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以考纲为纲eq\b\lc\|\rc\(\a\vs4\al\co1(,,,))大气受热过程。以真题为范eq\b\lc\|\rc\(\a\vs4\al\co1(,,,))eq\a\vs4\al(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考题精妙][典例](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如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解析]第(1)题,双层覆膜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膜内气温应高于当地实际温度,排除③④。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加之积雪覆盖薄膜,膜内平均温度几乎无变化,排除①。故选B。第(2)题,由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寒冷期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很小,而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因此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该题的统计数据是“平均气温”,因此不能确定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高于-16℃。由于地膜的保温作用,膜内温度日变化相对较小,与实际气温的日变化不一致。[答案](1)B(2)C[命题出发点]当地寒冷期丰、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比较。[命题落脚点]考查气温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试题评价](1)情景设计之“巧”:本题的命题背景设计有两个特定环境:一是“葡萄植株安全越冬”;二是“双层覆膜技术”。这一背景着眼于农业生产实际,体现了技术创新,使我们题目讨论的价值在于“实”,形式在于“活”。(2)关键信息之“妙”:本题的解答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信息“平均温度”,是“寒冷期”间的日平均温度,而不是某一天的日温度变化,当把握住这一信息后,才会有两个突破:一是图示中的曲线不是局限在某一日的变化,不是一日内气温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变化;二是由这个平均气温不可能推断该地出现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3)突破定式之“活”:我们在平时练习时,多着眼于“某地气温日变化”的题目,而本题突破了两个定式:一是统计坐标中横坐标给的是一日内的变化段,但是变化曲线却是“寒冷期”的平均气温;二是四条气温曲线分为两组对照,一组是外界“平均气温日变化”;一组是膜内“平均气温日变化”,类似于理科中的对照组实验,极具新颖性。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eq\a\vs4\al([贯通知识])一、基本原理1.大气受热过程:2.二、原理应用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eq\x(地势高)→eq\x(空气稀薄)→eq\x(大气的削弱作用弱)→eq\x(太阳能丰富)(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综合应用——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个方面分析。(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三、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垂直分布1.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即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100m。2.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成雾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eq\a\vs4\al([典题领悟])(2013·北京高考)如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学审题析题](在“____”上填关键点)1.从题干中明确考向由关键词“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及各选项中大气成分变化产生的影响可知,本题考查对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这一考点的理解。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Beq\a\vs4\al([题组冲关])题点1大气受热过程1.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右图,完成(1)~(2)题。(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解析:(1)A(2)B第(1)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第(2)题,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果品质量。题点2逆温现象2.如图是某时刻某市附近地区垂直温度变化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1)图示发生大气逆温现象距市中心的范围是()A.1~6.5km B.1.5~5.2kmC.1.5~5.5km D.1.5km以内和5.2km以外(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500m B.100mC.350m D.150m(3)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B.抑制污染物向高空扩散C.有利于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解析:(1)C(2)C(3)B第(1)题,逆温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0℃曲线内垂直温度变化为正值,说明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在上升,可判断0℃曲线内的区域出现逆温现象。如下图中阴影区为逆温区,水平范围出现逆温现象的范围为图示两实线箭头所指区域,距离市中心的范围为1.5~5.5km。第(2)题,0℃曲线的最高点即是逆温现象最大高度。下图中虚线箭头所指高度约为350m。第(3)题,当出现逆温现象,由于气温下冷上热,大气不能形成对流运动,从而抑制污染物向高空扩散。考点(二)热力环流[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eq\a\vs4\al([贯通知识])一、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1.一个过程2.两个方向垂直方向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水平方向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3.三个关系(1)温差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①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②变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2)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2.山谷风(1)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2)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3.城市风(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2)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注意:在海陆风、山谷风的复习中,要注意其风向的变化实质不在于白天还是晚上,而在于不同下垫面区域的温度对比关系。eq\a\vs4\al([典题领悟])(2015·四川高考)如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学审题析题](在“____”上填关键点)题号(1)(2)题干解读判断城市的位置气温差异产生的影响知识迁移1.等温线的判读。2.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信息获取图中信息图中市中心和郊区气温都在0℃以下→该市冬季气温在eq\a\vs4\al(0)℃以下市中心气温eq\a\vs4\al(高)于郊区→气流上升,市中心降水几率比郊区大,郊区气温低,且在0℃以下→更容易形成降雪文字信息信息1:回归线附近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冬季气温在0℃以上。信息2:40°N附近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大于0℃。信息3:40°N附近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均温低于0℃[答案](1)D(2)Aeq\a\vs4\al([题组冲关])题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1.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左下图),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下图)。据此完成(1)~(2)题。(1)“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A.为了室内空气流出 B.为了采光C.为了室内热量散发 D.为了室外空气流入(2)有关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从水池流向四周C.中央为上升气流 D.四周为下沉气流解析:(1)D(2)B第(1)题,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周围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D正确。第(2)题,由上题可知,室内水池使周围气温降低,气压增高,则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运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题点2根据气温变化分析热力环流2.(2018·天津六校联考)读图,回答(1)~(2)题。(1)关于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冬、夏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B.陡崖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C.冬、夏季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小D.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2)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B.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C.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解析:(1)D(2)B第(1)题,读图可知,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崖;陡崖冬季日温差是8℃左右,夏季日温差是10℃左右,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冬季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第(2)题,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题点3根据气压变化分析热力环流3.读图,回答(1)~(2)题。(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解析:(1)B(2)D第(1)题,由图Ⅱ甲、乙两地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差相比较可知,甲地气压差大,乙地气压差小。则甲地近地面只能是高压,高空是低压;乙地近地面只能是低压,高空是高压。对应图Ⅰ甲处近地面①为高压,高空④为低压;乙处近地面②为低压,高空③为高压。第(2)题,乙地近地面气压低,是空气受热上升而形成的,而甲地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a和c的风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发生变化,但南北半球没有确定,因此a、c两地的风向既可能左偏也可能右偏。考点(三)等压面的判读[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eq\a\vs4\al([贯通知识])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1.判断气压高低(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中PD′=PC′、PA′=PB′。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1)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2)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eq\a\vs4\al([典题领悟])(2014·山东高考·节选)如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 B.西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学审题析题](在“____”上填关键点)题干解读限定词是“近地面”,中心词是“风向”知识迁移等压面的判读信息获取文字信息P1和P2为甲所在区域某时刻的两个高空等压面→近地面等压面状况与高空情况相反图中信息信息1:38°N的高空等压面向高处凸出→此处为eq\a\vs4\al(高)气压→对应近地面为eq\a\vs4\al(低)气压。信息2:37.5°N的高空等压面向低处凸出→此处为eq\a\vs4\al(低)气压→对应近地面为eq\a\vs4\al(高)气压[答案]Beq\a\vs4\al([题组冲关])1.如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气压:丙地>丁地>甲地>乙地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C.甲地多晴朗天气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2)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B.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解析:(1)C(2)D第(1)题,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甲地、乙地、丁地、丙地;甲地为高压,因此气温低于乙地;甲地是高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乙地是低压,气流上升。第(2)题,甲、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空气遇冷收缩下沉;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故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速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和风向,也影响丙、丁两地之间的风速和风向;四地之间热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2.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判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________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地。(3)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是________;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4)在图中画出高空的等压面弯曲状况。解析:该题以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为背景,综合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解答本题可按如下思路进行:答案:(1)甲>乙>丙>丁。画图略。(呈逆时针运动)(2)乙阴雨甲(3)西南风甲(4)略。(与近地面弯曲方向相反)考点(四)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eq\a\vs4\al([题点全练])1.(2013·全国卷)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A.偏东风 B.偏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解析:选B过甲地作垂直于等压线的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箭头应指向气压较低的方向;又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故甲地的风向为偏南风。2.(2014·天津高考)在下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A.台北 B.上海C.首尔 D.北京解析:选D解答本题,需要在两幅等压线图中分别作出各城市的风向(首先作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然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向右偏,即可获得风向)。由图可知,北京的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3.(2018·天津一模)读图,回答(1)~(2)题。(1)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A.西北风 B.东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2)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1)A(2)D第(1)题,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为西北风。第(2)题,图示等压距为2.5hPa,则Q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005hPa或1007.5hPa;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法,可判断Q数值可能是1002.5hPa~1005hPa或1007.5hPa~1010hPa;与图中丁处数值可能相等。eq\a\vs4\al([知能全握])1.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2.风向的判定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3.风向的应用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以:(1)定南北半球,(2)定气压高低,(3)定三力,(4)定近地面或高空。4.风力的判读(1)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上图,风力:A>B>C>D。(2)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和比例尺两种情况的变化。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则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稀疏,则风力就越小。如下图A、B、C、D处风力的大小是A>B>C>D。[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热点关注]1.以温室大棚为背景材料,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特别是大气保温原理,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以不同城市的绿化建设为命题背景,考查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及其影响,是考查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热点押题]1.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很多地方采用塑料大棚(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背面是用以御寒和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如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1)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2)每年盛夏时节,浙江北部地区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这种做的目的是()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解析:(1)B(2)D第(1)题,大棚内空气温度高,外面气温低,所以打开门时,门上面是向外的暖空气,下面是向内的冷空气,读图可判断,B对。第(2)题,夏季气温高,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D对。黑色尼龙网在大棚外,不会增加大气逆辐射,A错。也不能减少或增强地面辐射,B、C错。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规划示意图。图中城市“绿心”由山体和水域组成,对其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据图完成下题。2.设置城市“绿心”的出发点是()A.发展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功能B.强调以人为本,减弱城市热岛效应C.发展区域经济,引导农业人口城市化D.运用信息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解析: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绿心”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地租水平最高的市中心不再布局商业区,而改为“绿心”,表明布局的出发点不是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强调以人为本,减弱城市热岛效应。[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城市绿心“城市绿心”指位于城市中央或由多个城市组团围合的绿色空间,用地类型包括公园、林地、农业用地、动植物保护地、湿地和其他类型用地等。它可以有效整合城市资源,净化空气,减轻热岛效应,遏制迅速蔓延的郊区化趋势,对城市环境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手段。常考图表专攻eq\b\lc\|\rc\(\a\vs4\al\co1(,,,,,))等压线图的判读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常见的等压线图有气压场类型图(图1)、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图2)、某日地面等压线图(图3)。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常见图示]图1气压场类型图图2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hPa)图3北美某地区某日等压线图[判读技巧]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它同样具有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判读方法。1.判读气压形式(1)低压中心(如图1中乙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2)高压中心(如图1中甲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3)高压脊(如图1中丙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4)低压槽(如图1中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5)鞍: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2.判断风向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如图2中A地吹偏南风)。3.判断南、北半球(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1)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3中乙地)。(2)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3中甲地)。5.判断季节(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6.判断天气状况(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1中乙处和丁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1中甲处和丙处。[应用体验][典例](2016·江苏高考·节选)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如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判断此时我国()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学审题析题](在“____”上填关键点)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从季节看,我国此时是冬季,寒潮为冷空气活动,其影响地区气压状态为高压。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Deq\a\vs4\al([对点训练])1.(2018·秦皇岛模拟)如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1)~(3)题。(1)图中A、B、C三点气压相比较()A.PA>PC>PB B.PA<PC<PBC.PC>PB>PA D.PA=PC=PB(2)此时A、B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A.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B.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阴雨C.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晴朗D.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3)C点近地面吹()A.西北风 B.偏北风C.东南风 D.东北风解析:(1)D(2)D(3)C第(1)题,根据材料,图示为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所以A、B、C三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PA=PC=PB,D对。第(2)题,读图,同一等压面在A点分布的海拔低,B点分布的海拔高。所以在高空,同一海拔A点是低压,B点是高压。对应的近地面应是A对应高压,B对应低压。所以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D对。第(3)题,C点近地面空气受三个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从A指向B,风向大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30°~45°,为东南风。2.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__。这种巨大差异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此日,O和P两地风力大小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此日,P和Q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图中等值线间气压差为5hPa,Q处气压值最高,介于1040~1045hPa之间,东北部160°E闭合圈内气压值最低,介于990~995hPa之间。同一纬度地区气压差异的成因是地面状况(海洋和陆地)差异导致。第(2)题,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风力大;海洋上因摩擦力小,风速快,故风力大。第(3)题,P和Q的气温日较差主要受天气的影响,Q处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P处是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答案:(1)54hPa由于海陆分布及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原来气压带分布的格局,1月(冬季)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2)P地等压线比O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P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于O地。(3)Q地Q地为高压中心,多晴朗天气。而P地为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云层白天能削弱太阳辐射,晚上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日温差变小;P地位于海洋,海洋的热容量较大,日温差较小。[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读某日部分城市天气预报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1.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上图中能反映其产生原因的是()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据表及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日上海的降水可能是台风影响所致B.该日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C.该日哈尔滨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寒潮降温所致D.西宁昼夜温差最大与日落晚、日照时间长有直接关系解析:1.C2.A第1题,从表中可读出上海昼夜温差最小,白天中雨,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间小雨,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气温高。第2题,从表中看,我国南北普遍高温,为夏季,上海降水可能是台风影响所致;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寒潮一般出现在冬半年;西宁夜间气温低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2018·定州模拟)如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回答3~4题。3.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4.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A.①③ B.③④C.①④ D.②④解析:3.A4.B第3题,由于太阳辐射是大气的能量来源,而地面辐射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故a处海拔高,得到的地面辐射就少,故气温比近地面的气温低,A正确、B错。大气的散射作用会使晴朗的天空出现蔚蓝色,早晚时呈红色,故与气温高低无关,排除C。a主要吸收的是地面辐射,而地面主要吸收的是太阳辐射,故D错。第4题,b处位于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但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故③④正确,选B。(2018·浙江联考)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5~6题。5.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 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 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6.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A.夏季白天 B.夏季晚上C.冬季晴天 D.冬季阴天解析:5.B6.A第5题,大湖和湖岸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选择B。第6题,近地面为偏西风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为偏东风,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夏季白天,选择A。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内空气流动十分困难,因此加强对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如图示意城市通风系统。读图,完成7~8题。7.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A.加快城郊热力环流 B.降低城市热岛效应C.减少风沙天气频率 D.减少汽车尾气排放8.城市通风廊道应()A.远离主要道路 B.靠近下风地带C.限制汽车通行 D.降低建筑密度解析:7.B8.D第7题,城市通风廊道可以降低城市中心温度,减小市中心与郊区的温差,从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故B项正确,A项错误;风沙天气出现的频率与通风廊道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减少使用私家车才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故D项错误。第8题,通风廊道应靠近主要道路,故A项错误;应接近上风地带,故B项错误;限制汽车通行不可取,故C项错误;降低建筑密度可减少障碍物从而增大风速,故D项正确。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等压距为2hPa),完成9~11题。9.若图示时刻西安多阴雨、乙处以晴朗天气为主,则甲、乙两处的气压差最有可能是()A.9 B.12C.15 D.1810.若图中甲处多雨且A天气系统正以240km/天的速度向正东方向移动,则24小时内西安的天气变化最有可能为()A.晴转阴,气压持续升高B.晴转阴,气压先升高后降低C.阴转晴,气压持续下降D.阴转晴,气压先降低后升高11.若此时北京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则西安风向最有可能是()A.东风 B.西风C.南风 D.北风解析:9.C10.D11.D第9题,由西安多阴雨可知其位于暖锋前方,结合气压值分布可知,甲处气压值范围是998~1000hPa,由乙处以晴天为主可知其为高气压控制,其气压范围为1012~1014hPa,所以甲、乙两处气压差范围是12~16hPa,选项中符合条件的只有15。第10题,由甲处多雨可得出A为低压槽,其为暖锋,由图中西安、郑州距离及低压槽的移动速度可知,西安会经历一次暖锋天气,天气会由阴转晴;由图中等压线向东平移可知,气压先降低后升高,故D项正确。第11题,北京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说明此时最有可能受快行冷锋控制,由此可以确定甲为高压中心,乙为低压中心。西安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该处等压线指向东南方,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风向应该是北风。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所以合称为海陆风。材料二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根据材料一,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①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换而转换。②在下图中完成海陆风气流(箭头)示意图。③下面是调查获得的数据(完成下列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月份123456789101112年海陆风2.32.62.15.07.012.610.713.79.79.33.72.381.0数据分析的结论: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_______(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________强盛,从而“掩盖”了昼夜的海陆风。④分析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带来的影响。(2)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3)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参考材料二中的图,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解析:第(1)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海陆风的根本原因。白天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由表可知,冬季海陆风天数最少,其原因是冬季风强劲。海风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第(2)题,从大气增温的角度进行分析。第(3)题,温室大棚可提高太阳光照的利用效率,提高大棚内温度,减轻冻害,改善大棚内空气和土壤水分。答案:(1)①海陆热力性质②如图③冬季冬季风④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2)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3)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13.如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_____。(2)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3)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解析:由图可知,水平气流流向M、O处且向右偏,据此判断P为高压中心且位于北半球,由甲到乙沿线近地面气压先减小,再增加,然后减小,再增加,高空的等压面相反。答案:(1)P(2)北水平气流向右偏转。(3)D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eq\b\lc\\rc\}(\a\vs4\al\co1(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eq\b\lc\{\rc\(\a\vs4\al\co1(①低纬环流圈,②中纬环流圈,③高纬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eq\a\vs4\al(1七个气,压带)eq\b\lc\{\rc\(\a\vs4\al\co1(A为赤道低气压带,\b\lc\\rc\}(\a\vs4\al\co1(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为极地高气压带))\a\vs4\al(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eq\b\lc\{\rc\}(\a\vs4\al\co1(B为信风带,D为西风带,F为极地东风带))eq\a\vs4\al(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温馨提示](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风带为相间分布,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3.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A西北季风B东北季风7月C东南季风D西南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温馨提示](1)1月份,东亚地区的西北季风和南亚地区的东北季风的成因、源地都是一样的,都是来自亚洲高压。由于离源地距离不同,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程度不同,所以具体风向不同;由于东北季风经过的纬度较低,因此性质较为温暖湿润。(2)1月份,当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南移而越过赤道时,同样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会向左偏转,因此在澳大利亚的西北部会形成西北季风。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有怎样的影响?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产生怎样的影响?3.典型季风环流分布在哪些地区?对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以考纲为纲eq\b\lc\|\rc\(\a\vs4\al\co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以真题为范eq\b\lc\|\rc\(\a\vs4\al\co1(,,,))eq\a\vs4\al(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考题精妙][典例](2013·全国卷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如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2)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解析]第(1)题,S市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大气中的水汽不易被风带走,故易形成雾。第(2)题,S市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答案](1)C(2)D[命题出发点](地中海气候区)S市多雾的原因分析。[命题落脚点]考查地中海气候特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试题评价](1)情景设计“以小见大”:本题以“雾”这种普通地理事象切入,考查该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题干材料从理论上阐释了雾的形成,而问题从客观上要求学生探讨该地雾的形成和气候特点的影响因素。切口小,思维量大。(2)问题设计“步步深入”:题干材料给出雾的形成,图示材料给出了特定区域,而问题设计则把两者结合起来。第(1)题考查当地“被雾笼罩”的原因,当考生回答出“风力较弱”时,第(2)题就要求学生探讨“风力较弱”的原因,所以问题设计“步步深入”,思维逻辑性较强。(3)思维认知“由虚到实”:在本题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材料中雾的形成的理解,到实际区域中多雾存在的原因的分析;二是判断图示区域气候特点,然后再探讨气候特点,阐释当地的气候现象,整个题目总是引导学生把“虚”的理论落实到“实”的环境应用中来。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eq\a\vs4\al([题点全练])题点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2018·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回答(1)~(2)题。(1)造成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因素是()A.副热带高压 B.信风C.西风 D.季风(2)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A.1月 B.4月C.7月 D.10月解析:(1)B(2)C第(1)题,据图可知,该区域主要位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内,沙尘的扩散主要是由东北信风从沙源地撒哈拉沙漠带来大量沙尘所致。第(2)题,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东北信风带的最北位置可以达到北纬30°,可以看出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所以是7月。2.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2)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解析:(1)B(2)B第(1)题,先根据纬度判断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再根据盛行风的偏转方向判断该气压带位于北半球。第(2)题,图中M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分布情况,N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夏季的气压带分布情况。题点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3.(2018·天津五校联考)图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D.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2)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B.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夏季多雨解析:(1)A(2)B第(1)题,由图2中风带、风向知甲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图1中其北移了,说明为北半球夏季,A正确。第(2)题,图示乙、丙、丁分别为盛行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若在大陆东岸,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多,不总是高温少雨;南亚夏季多雨是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的影响而成,并非丁风带的影响。4.(2018·日照二模)如图为北半球某大陆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海拔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该地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是()A.冬季多于夏季B.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减C.夏季多于冬季D.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增(2)该地1~5月同一海拔上降水量变化的原因是()A.西风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B.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C.信风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D.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解析:(1)A(2)D第(1)题,图示10月~次年5月降水明显多于6~9月,又在北半球,故冬季多于夏季。第(2)题,该地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图示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说明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而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而温和多雨。图示同一海拔上降水量1~5月份逐渐减少,结合地中海气候成因,可判断是由于副高北移,影响逐渐增强所致,故D正确。eq\a\vs4\al([知能全握])一、四步法突破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特征第1步,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压带;温度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第2步,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第3步,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第4步,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二、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的判读1.借图巧判气压带、风带名称(1)结合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如图乙中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2)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①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丁;②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丙、戊;③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④低压气流向内,如乙、丁、戊。2.从两方面入手分析气压带成因(1)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2)动力原因,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3.根据季节分析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半年偏北,冬半年偏南,以此来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及其与季节的关系,如(1)中图乙,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4.“由因索果”判断气候类型(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极地气候。(2)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对于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部分内容,除了结合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记忆外,还可借助气温与降水规律加以分析。1.气压带、风带对气温的影响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2.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气压带或风带关键信息点对降水的影响典例气压带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赤道低气压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副热带高气压带风带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西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东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中纬西风带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极地东风带考点(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eq\a\vs4\al([贯通知识])1.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形成的影响2.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旱涝灾害eq\a\vs4\al([典题领悟])(2015·安徽高考·节选)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A.反气旋频繁过境B.受沿岸寒流影响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学审题析题](在“____”上填关键点)题干解读关键词:西部沿海思考方向:降水丰富的原因知识迁移季风环流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信息获取信息1:由经纬网可知图示区域位于10°N~23°26′N之间。信息2:由安达曼海、泰国湾可知该区域为中南半岛选项分析A.反气旋过境→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干燥B.沿岸寒流→降温减湿C.东北季风→由大陆吹向海洋→气流干燥,不易形成降水D.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发生偏转而成→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含大量水汽,形成降水[答案]Deq\a\vs4\al([题组冲关])题点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判断及影响(2015·重庆高考)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题。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解析:选A题干中提到“露气寒冷,将凝结”说明气温较低,寒露节气在我国的秋季,所以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为蒙古高压(或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2.读50°N纬线(图甲)和180°经线(图乙)部分区域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1)~(2)题。(1)图示季节B地()A.盛行东南季风 B.可能遭受寒潮的侵袭C.沙尘暴盛行 D.农作物冻害严重(2)A、C两地气压中心()A.都是逆时针水平气流 B.大气垂直运动方向不同C.都出现在当地的冬季 D.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解析:(1)B(2)D第(1)题,由图可知,A地为高压中心,可判断为亚洲高压,此时为冬季。B地在我国东北地区,可能遭受寒潮的侵袭。第(2)题,读图判断,A地是亚洲高压,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为副热带高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两个高压中心气流均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中心气流都是下沉气流;A出现在冬季,C全年存在,夏季较强、冬季较弱。题点2季风环流对降水的影响3.读某岛国示意图,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A.受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B.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C.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D.受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对流雨解析:选C图中岛屿为斯里兰卡岛,孟加拉湾对冬季风起到增湿作用,气流受中部山地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4.读澳大利亚某季节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和某地降水量统计图,回答(1)~(2)题。(1)此时,图中Q地干燥少雨的主要原因是()A.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B.处于山地背风坡,降水稀少C.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D.受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影响,降水不多(2)某地降水量统计图最可能反映的是图中的()A.Q地 B.R地C.S地 D.T地解析:(1)C(2)D第(1)题,根据图中Q地附近等压线分布状况可以判断,此时Q地受东南风影响,风从内陆吹向海洋,干燥少雨。第(2)题,先分析出某地降水量统计图中呈现冬雨较多的信息,然后由果溯因,分析冬雨较多的原因和对应的地点。具体分析:某地降水量统计图中最大降水量出现在6、7月,这是南半球的冬季,冬季降水较多的是地中海气候,而T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多阴雨天气。[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热点关注]1.气压带、风带移动和交错控制地带及其形成的气候类型和特点,是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经常入题的背景材料。从地区上看,热点地区集中在地中海地区、南北美洲西海岸等;从命题材料看,会出现多种变式统计图,以考查和体现地理学科素养要求。2.东亚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季风环流典型而且影响范围大,各种气候要素活跃,对地理环境影响较大,是考查重点地区。命题时以东亚季风现象和季风要素的统计资料为背景是热度较大的呈现方式。[热点押题]1.读西班牙马德里到中国西安的各月降水占全年降水的百分比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3)题。(1)图示城市中春雨率最高和降水最均匀的分别是()A.喀布尔马德里 B.酒泉乌鲁木齐C.罗马马德里 D.德黑兰乌鲁木齐(2)图中信息显示()A.由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B.亚洲东部降水量多于欧洲西部C.自东向西降水季节变化越来越大D.自东向西冬季降水率呈上升趋势(3)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解析:(1)A(2)D(3)B第(1)题,根据各城市各月降水占全年的比重的变化可以看出,马德里各月降水最均匀,喀布尔春季降水占全年的比重最高。第(2)题,图中显示的是各月降水占全年的比重,没有总降水量的信息,A、B错误;从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自东向西冬季降水率呈上升趋势,D正确;西部的马德里降水最均匀,C错误。第(3)题,各城市所处的位置不同,受到的大气环流的影响不同,因而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同。2.如图为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1)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思考并判断其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最可能是()A.某一天气系统 B.某一板块范围C.季风区地理分布 D.某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区(2)与图中甲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海陆位置 B.洋流C.地形 D.信风解析:(1)C(2)D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理事象主要位于亚洲的东部、南部,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及澳大利亚西北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亚洲东部地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而亚洲南部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几内亚湾沿岸,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所以该地理事物或现象为季风区地理分布。选C。第(2)题,甲处风向在冬、夏季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由于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甲处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东北信风。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风。选D。[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1.研究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分配,主要是考虑气候类型差异及造成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活动情况。西北非季风区——降水总量小,季节分配较“均匀”。总体来说,夏季降水偏多,主要是气温高,水汽较多且容易出现上升气流。在天山北侧、阿尔泰山、伊犁河谷地等,则降水以冬春季节偏多,因为这时的西风带势力较强,带来较多的水汽。东部季风区——总体上是集中在夏秋季节。南方和北方有较大差异,南方雨季长,冬季也有不少降水,因而季节变化较小;北方雨季短,冬季干燥,季节变化很大。江南春雨,华西秋雨,台北冬雨等,构成局部地区特殊的降水现象。青藏高原地区南部河谷——主要是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主要发生在6~9月。降水年际变化主要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对于我国来说,尤其是强调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的影响。夏季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弱和位置变化,对于东部地区的旱涝灾害影响深远;冬季的西风气流和冷空气共同作用,对于北方和东部季风区的降水也有重要意义。2.在分析季风环流时要注意两个方面(1)季风环流不仅仅存在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但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2)存在季风环流的地区并不都能形成季风气候。季风环流主要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而形成的,因此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很广,但只有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因季风环流显著且影响明显,才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2018·银川二中统练)读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和气压分布图。完成1~2题。1.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A.海陆轮廓及洋流性质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D.地势起伏状况2.该季节()A.甲地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B.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C.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D.丁地盛行偏东风,温暖多雨解析:1.C2.D第1题,图中甲地的盛行风是西北季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在北半球冬季时南移越过赤道后偏转形成的,C对;海陆轮廓及洋流性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势起伏状况对此处西北季风的形成影响不大,A、B、D错。第2题,该季节为南半球夏季,甲地盛行西北季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A错;乙地盛行东南信风,炎热干燥,B错;丙地此时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C错;丁地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此时盛行偏东风,温暖多雨,D对。(2018·宜昌三校模拟)下面图a为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图b为某地区某时气压(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图b所示季节()A.乙处多发洪涝B.甲处易出现台风危害C.我国北方寒潮多发D.非洲好望角温和湿润4.结合两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a中①处与图b中甲处在同一半球B.①处盛行风吹拂海水运动,形成西风漂流C.丙处风向与②处风向一致D.丁处风向与①处风向一致解析:3.C4.A第3题,图b中亚洲高压势力强大,应为北半球冬季。此时我国北方寒潮多发;乙处降水少;甲处易出现寒潮;非洲好望角炎热干燥。第4题,从图a中风带的风向可知,此半球为南半球,即①处位于南半球,由经纬度可知,①处位于西半球,与图b中甲处不在同一半球;①处盛行风为西北风,西北风吹拂海水运动,形成西风漂流;丙处风向与②处风向均为东南风;丁处风向与①处风向均为西北风。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如图为南北半球部分纬度西风风速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A.风速纬度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B.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大C.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小D.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广6.造成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北半球海面狭窄,地转偏向力大B.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高C.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D.北半球海面狭窄,缺少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解析:5.A6.C第5题,读图可以看出,中纬度地区西风风速纬度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故本题选A项。第6题,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度大于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南半球西风带海面宽广,摩擦力小,风力大,且南半球西风带基本上都位于海洋,几乎无陆地阻挡,大致呈带状分布,风力更大。故本题选C项。(2018·哈尔滨模拟)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图示阴影地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A.气流垂直运动不同 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C.形成原因相同 D.气候特征相同8.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C.丁地盛行风强弱与夏威夷高压有关D.在丙地盛行风作用下,形成赤道逆流解析:7.A8.A第7题,甲地为赤道低气压带,由于受常年盛行上升气流影响,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动力原因,常年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终年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A项正确。第8题,丁地的盛行风向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的西南风,我国的西南地区夏季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高温多雨;丙地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形成西北风,在丙地东北信风的影响下形成北赤道暖流,据此判断A项正确。(2018·桂林模拟)读世界两区域简图,回答9~11题。9.关于影响图中①②两地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B.②地终年受西风影响C.①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环流影响D.②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10.1月③地的盛行风为()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11.关于图中①②两地气候的比较,正确的是()A.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B.高温同期,多雨同期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D.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解析:9.C10.C11.D第9题,①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环流影响;②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第10题,③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第11题,①地为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高温不同期,但多雨期都是7月左右。二、非选择题12.(2018·南昌十校联考)如图为非洲赤道低压带1月和7月平均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N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成因。(2)推测P、Q两地7月的水温高低,并分析原因。(3)描述1月赤道低压带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N地位于赤道以北,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受赤道低气压带和西南季风迎风坡及几内亚湾暖流的影响,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两地水温高低,要结合月份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洋流对海水温度的影响角度分析。读图可知,P地位于海洋内部,而Q地离陆地较近,受陆地影响大。7月份为南半球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降温慢,同时,由于Q地附近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起到降温作用,所以7月份P地水温较Q地高。第(3)题,读图可知,1月份赤道低压带的位置西段位于北半球,而东段位于南半球,主要从热力性质差异角度考虑。1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但是由于西部海洋面积大,而海洋升温速度慢,陆地升温快,导致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所以东段朝南,而西段位于北半球。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1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7月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N地处迎风坡;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受几内亚湾暖流影响。(2)P地水温较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P地距大陆较远,冬季水温较高;该海域盛行离岸风,Q地产生上升流,水温较低。(3)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