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河北承德塞罕坝的环境演变1962年前的塞罕坝1993年后的塞罕坝课时目标1.训练默读,提高阅读速度。2.勾画时间词,理清文章思路。3.分析正面描写的句子,说出牧羊人的形象。作者介绍

让·乔诺,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获奖作品很多,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多数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代表作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等。整体感知学习内容:1.结合练习册,扫清字词障碍(可同桌交流)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牧羊人的形象。“植树的牧羊人”人物简介牧羊人的姓名:牧羊人的年龄:牧羊人的身份:牧羊人的经历:3.结合上面的简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意。活动设计一:填图游戏学习内容:默读第2—20段,勾画时间词语,概括牧羊人在每段时间内所做的事情,完成填空。1910年——1913年()年——()

年,牧羊人坚持种树,已种出了成片的树林。()年——()年,学习要求:自学(3分钟)

互学(2分钟)

展学(1分钟)活动设计一:填图游戏学习内容:默读第2—20段,勾画时间词语,概括牧羊人在每段时间内所做的事情,完成填空。1910年——1913年牧羊人每天细心挑选树种,种在荒原上1913年——1919年,牧羊人坚持种树,已种出了成片的树林。1920年——1945年,牧羊人继续坚持种树,将荒原改造成了绿洲活动设计二:“词语采集站”学习内容:1.投影上出示四组句子,说说哪些四关键词?2.结合关键词说出:牧羊人是个怎样的人?学习要求:自学(4分钟)

互学(2分钟)

展学(3分钟)(1)第一组: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颗仔细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的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他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他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我采集的词语有: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是:牧羊人是

的人(2)第二组: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棍。……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采集的词语有: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是:牧羊人是

的人(3)第三组:三年来,他一直是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种子。在这十万颗种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颗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我采集的词语有: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是:牧羊人是

的人(4)第四组: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我采集的词语有: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是:牧羊人是

的人(1)第一组: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颗仔细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的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他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他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我采集的词语有: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是:牧羊人是

的人明确:动词“挑选”“分开“”挑出“”数”“拣”,表现了牧羊人挑选橡子时用心认真的样子。其中“挑”这个词反复使用,表现出牧羊人筛选橡子的精细。“一颗一颗”是叠词用法,表现出牧羊人挑选橡子时的耐心仔细。可见牧羊人是个做事认真细致、有一丝不苟的人。(2)第二组: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棍。……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采集的词语有: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是:牧羊人是

的人明确:修饰语“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牧羊人选择的是又长又粗的铁棍,联系当地土地干旱的环境特点可知牧羊人选择铁棍是经过充分考虑的。可见牧羊人是个认真细致、毫不马虎的人。(3)第三组:三年来,他一直是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种子。在这十万颗种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颗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我采集的词语有: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是:牧羊人是

的人明确:数量词“十万颗”“两万颗”“两万棵”“一万棵”,表明橡树的成活率只有10%,说明牧羊人的艰辛付出大多付之东流,但他在种树这件事上依然毫不动摇。可见牧羊人是个坚持不懈的人。(4)第四组: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我采集的词语有: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是:牧羊人是

的人明确:两个否定副词“不”,从简短的回答可知牧羊人对于自己种树能否获得收益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表现牧羊人是个不求回报(慷慨无私)的人。活动设计三:品语句,探究原因结合下面语句,思考:牧羊人种树的原因是什么?语句: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没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明确: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种树,并不是因为有利可图,而只是因为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没有生命。牧羊人种树的原因是来自于对生命的呵护。妻儿相继离世,老人对生命更加珍视。这种坚持和无私就是“我”口中的好人品质。活动设计四:明确象征意义学习内容:1.牧羊人的形象具有怎样的意义?2.如果运用比喻,你认为拿什么比喻牧羊人最合适?说出理由。学习要求:自学(4分钟)

互学(2分钟)

展学(3分钟)活动四:明确象征意义1.牧羊人的形象具有怎样的意义?明确:经过一战二战,整个文明和世界遭到巨大的破坏,人类陷入迷途,数亿人互相杀戮。而牧羊人却在创造生命,说明一个普通人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能改造恶劣的环境,为人类造福。

2.如果运用比喻,你认为拿什么比喻牧羊人最合适?说出理由。明确:拿路灯、航灯、北极星、指南针等比喻牧羊人最合适。“我”曾因战争而陷入迷途,牧羊人用所创造的奇迹影响了“我’,”我”的悲观与消沉也在他的影响下发生了转变,“我”明白了一个普通人的伟大之处: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是牧羊人改变了“我”观念。课后作业写出你对第4段中句子的理解。(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明确: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上涌出的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寓意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富饶丰美。《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找出侧面描写的句子,进一步分析并说出牧羊人的形象。2.赏析议论语句,探究小说主旨。导入回顾所学,完成填空。

上节课我们首先借助表()的词语,划分了牧羊人植树的三个阶段,并概括每阶段中牧羊人的经历,理清小说的主要内容;接着品读正面描写牧羊人的语句,得知牧羊人是一个()、()、()的人。明确:时间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坚持不懈、不求回报(慷慨无私)活动设计一:“我”的荒原求生记1913年“我”在阿尔卑斯山荒野迷失了道路,且断了水。如果没有遇到牧羊人,“我”能生存下来吗?如果在1919年、1945年再次迷路,“我”能生存下来吗?1.如果“我”孤单一人,能否在1913年的荒原生存?说出依据。我(能/不能)在1913年的荒原生存,因为

依据:“

”一词说明

”一词说明

。明确:不能。1913年的荒原环境恶劣。“干涸”说明没有缺水,而水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一眼望去”“无边无际”说明荒原范围之广,“光秃秃”“稀稀拉拉”说明植被覆盖率低。“倒塌”“坍塌”说明不适合生存,原住户已逃离此地。“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凤吹的人东倒西歪”说明风的猛烈,气候的炎热。2.如果“我”孤单一人,能否在1919年的荒原生存?说出依据。2.如果“我”孤单一人,能否在1919年的荒原生存?说出依据。我(能/不能)在1919年的荒原生存,因为

.

依据:“

”一词说明

”一词说明

。明确:能。1919年的荒原环境已改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说明高原上有了大面积的水汽,可见气候逐渐湿润起来了,有了水人类就能生存。“长得比我都高”“11公里宽”说明橡树长得高大,且树林初具规模。3.如果“我”孤单一人,能否在1945年的荒原生存?说出依据。3.如果“我”孤单一人,能否在1945年的荒原生存?说出依据。我(能/不能)在1945年的荒原生存,因为

.

依据:“

”一词说明

”一词说明

。明确:能。1945年得荒原环境已大幅度改善。“生机勃勃”说明荒原有着生命力。“沃土”说明土壤肥沃,适合耕种。“源源不断”说明说明水源充足。村子“一点点重建”说明人们重新回到了这片土地。思考:为什么要多次描写当地高原环境得原因。明确:侧面衬托牧羊人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得形象。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可见“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活动设计二:“五彩调色盘”1.请用颜色来形容荒原前后的变化,完成填空。牧羊人使变成。明确:使“灰色”变成“绿色”(色调可变)2.想一想,还能有哪些词语来形容荒原前后的变化?明确:使“荒原”变成“绿洲”(环境改变)

使“地狱”变成“天堂”(本质改变)

使“逃离”变成“归来”(方向改变)

使“痛苦”变成“欢乐”(心情改变)……活动设计三:劫后余生,一问一答“我”处于脱水的危险状态下,是牧羊人救了“我”的性命,可谓是劫后余生。为什么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联系两次大战的时代背景)为何你每年来看我?“我”该如何回答?活动设计三:劫后余生,一问一答提示:时代背景(一战大约1000万人死亡,约2000万人受伤。二战约7000万人死亡,约1.3亿人受伤。)

关键句: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当我想到,眼前一切,不是靠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明确:因为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把一片荒原变成了绿洲,创造了生命,这令“我”倾佩。第二次相遇时,“我”刚经历一战(1914-1918);最后一次相遇,二战(1939-1945)刚结束。在这两场人类浩劫中,人类大规模残杀生命,并犯下了无数令人发指的反人类罪行。而牧羊人却创造了生命。更因为“我”的悲观与消沉也在他的影响下发生了转变,他所创造的奇迹鼓舞着“我”,影响着“我”改变了“我”的观念。活动设计四:赏析议论句,探究主旨学习内容:开头与结尾是“我”对这位牧羊人的评价,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第1段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的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第21段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得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活动设计四:赏析议论句,探究主旨明确:这两段评价性语句,表达作者对牧羊人无限的敬佩和感激,因为他让“我”懂得了: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只要具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人类同样可以创造生命,创造奇迹。请大家为这位“难得的好人”点赞,尝试为这位“植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