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力电液提升器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大马力电液提升器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大马力电液提升器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大马力电液提升器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大马力电液提升器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产80000台大马力电液提升器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2页XXX有限公司年产80000台大马力电液提升器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年产80000台大马力电液提升器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页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负责人 1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21.1.9项目建设期限 2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21.3编制依据 31.4编制原则 31.5研究范围 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62.1项目提出背景 62.2本次项目发起缘由 7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82.3.1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及振兴发展的需要 82.3.2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的需要 92.3.2顺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02.3.4符合《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112.3.5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22.3.6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2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22.4.1政策可行性 122.4.2技术可行性 132.4.3管理可行性 142.5分析结论 14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153.1我国制造业发展状况分析 153.2我国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 183.3我国农业机械市场分析 193.4我国拖拉机液压提升器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分析 203.5大马力电液提升器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263.6市场分析结论 27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84.1地理位置选择 284.2区域投资环境 284.2.1区域位置概况 284.2.2区域地形地貌条件 294.2.3区域气候条件 294.2.4区位交通区位条件 29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29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305.1总图布置原则 305.2土建方案 305.2.1总体规划方案 305.2.2土建工程方案 315.3主要建设内容 32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325.4.1给排水 325.4.2供电 345.5道路设计 365.6总图运输方案 375.7土地利用情况 37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37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37第六章产品方案 396.1主要产品及生产规模 396.2产品标准 39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 39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396.5生产工艺流程 40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427.1主要原材料供应 427.2主要设备选型 427.2.1设备选型原则 427.2.2主要设备明细 43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44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44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448.2.1能源消耗种类 44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44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45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45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68.5.1工业节能 468.5.2节水措施 478.5.3建筑节能 478.5.4企业节能管理 488.6结论 49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509.1设计依据及原则 50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09.1.2设计原则 509.2建设地环境条件 519.3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19.3.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519.3.2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529.4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529.4.1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529.4.2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53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549.4.4环境影响评价小结 559.5绿化方案 559.6消防措施 559.6.1设计依据 559.6.2防范措施 569.6.3消防管理 579.6.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57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5810.1编制依据 5810.2概况 5810.3劳动安全 5810.3.1工程消防 5810.3.2防火防爆设计 5910.3.3电力 5910.3.4防静电防雷措施 5910.4劳动卫生 6010.4.1通风 6010.4.2卫生 6010.4.3噪声 6010.4.4照明 6010.4.5个人防护 6010.4.6安全教育 61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6211.1组织机构 6211.2劳动定员 6211.3人力资源管理 6211.4福利待遇 63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64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6412.2建设工期 6412.3实施进度安排 64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513.1投资估算依据 6513.2建设投资估算 6513.3流动资金估算 6613.4资金筹措 6613.5项目投资总额 66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69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70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70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7014.1.2产品成本 7114.1.3平均产品利润 7214.2财务评价 72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72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7314.2.3不确定性分析 7314.3经济效益评价结论 76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7815.1项目风险因素 78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7815.1.2技术风险 7815.1.3市场风险 7815.1.4资金管理风险 7915.2风险规避对策 79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79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79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79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80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8116.1招标管理 8116.2招标依据 8116.3招标范围 8116.4招标方式 8216.5招标程序 8216.6评标程序 83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83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8316.9合同备案 83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8417.1结论 8417.2建议 84附表 85附表1销售收入预测表 85附表2总成本表 86附表3外购原材料表 87附表4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88附表5工资及福利表 89附表6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90附表7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91附表8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92附表9流动资金估算表 93附表10资产负债表 94附表11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95附表12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96附表13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98附表14借款偿还计划表 100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年产80000台大马力电液提升器生产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XXX有限公司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湖北XX1.1.5项目负责人1.1.6项目投资规模项目的总投资为5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4279.50万元(土建工程为1779.6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1217.00万元,土地费用1200.00万元,其他费用为40.66万元,预备费42.24万元),建设期利息为220.5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500.00万元。1.1.7项目建设规模项目达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大马力电液提升器产品80000台。本次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1591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工程类别工段名称层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1、主要建筑工程生产厂房18000.008000.00仓储库房13000.003000.00科研楼3600.001800.00职工宿舍3600.001800.00职工食堂3200.00600.00配电房1150.00150.00环保处理中心1300.00300.00门卫室160.0060.00其他辅助设施1200.00200.00合计13110.0015910.00行政办公及其他设施占地面积950.002、辅助设施道路及停车场115000.0015000.00绿化景观工程112000.0012000.00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资金5000.00万元人民币,其中由项目企业自筹资金200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3000.00万元。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建设工期共计24个月。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国制造202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现代财务会计》;《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编制原则(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5)注重环境保护,设计中注重建设垃圾处理方案,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和指标一主要指标1总占地面积亩200.002总建筑面积㎡15910.003道路工程㎡15000.004绿化工程㎡12000.005达产年设计产能万平方米/年50.006总投资资金,其中:万元5000.006.1建筑工程万元1779.606.2设备及安装费用万元1217.006.3土地费用万元1200.006.4其他费用万元40.666.5预备费用万元42.246.6建设期利息万元220.506.7铺底流动资金万元500.00二主要数据1正常达产年年产值万元15000.002计算期内年均销售收入万元11045.453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1413.474年均净利润万元1060.105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57.336年均增值税万元573.287年均所得税万元353.378项目定员人1509建设期个月24三主要评价指标1项目投资利润率%28.27%2项目投资利税率%40.88%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2.07%4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27.57%5税后财务静现值(ic=8%)万元4,885.716税前财务静现值(ic=8%)万元7,100.787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年5.528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年4.799盈亏平衡点%29.34%年产80000台大马力电液提升器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4页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2.1项目提出背景在全球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之际,中国对于工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构想,不再恪守以往“每五年一次”的短期规划。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规划,将规划的年限扩展到十年。《中国制造2025发展纲要》是中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和路径选择,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也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具体规划。“向工业强国转向”是这项规划的目标,而重点行业,领域和区域规划的“1+X”模式是这项规划的关键词。此外,规划将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围绕在我国工业有待加强的领域进行强化,力争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制造企业协同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迈入到新的发展高度,过去产能过剩、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将转向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而为了响应“十三五”的号召,装备制造业将加大环保改革及行业技术转型升级。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钢铁工业将步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既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资源价格高涨,需求增速趋缓、环境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总体上将呈现低增速、低盈利的运行态势。中国已发展为装备制造大国,但并非强国,高端装备元器件严重依赖进口。行业集中度较低,亟需旗舰企业整合、引领行业发展。经济增长“新常态”对智能制造行业影响深远,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的经济增长方式,尽快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蜕变过程,一方面主动控制产量释放,另一方面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种档次,不断满足日益提高的下游用户需求。农业机械涉及面广泛,是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生产应用过程中动力机械和作业机械的总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中国农业机械工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包含拖拉机、耕整种植机、收获机、低速载货汽车、林业机械、渔业机械等10多个子行业,生产3200多种产品的完整工业体系。当前,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给予补贴,农机生产、流通、零部件和原材料进口、农机作业各环节都享受税收优惠。农业机械行业的集中度正在迅速提高。有规模、技术、品牌优势的行业领军企业的利润水平有望提升。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进入新时代后,固然各条战线的工业化程度都在加强,但是鉴于中国最突出的人口因素,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中国未来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的最重要且最棘手的问题。因此而看,无论在何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农业装备机械都是需要重视且重点发展的产业,其中蕴涵的产业发展前景相当可观。2.2本次项目发起缘由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入世后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措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提升器是拖拉机上用于农具提升和耕深控制的专用部件,其控制性能直接影响着拖拉机的作业质量及作业效率。目前国产大中功率拖拉机广泛采用机一液式提升器,通过机械式力位传感机构对主控液压阀进行反馈控制,实现农具的力位调节。但是机一液式提升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且控制精度低,难以实现拖拉机的精细作业,在国外大功率拖拉机上逐渐被电一液式代替。项目方即是在结合我国农业机械工业发展前景较好的行业背景、大马力电液提升器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国家产业政策利好以及当前项目公司及项目实施地具备多方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提出的本次“年产80000台大马力电液提升器生产建设项目”。项目企业充分利用建设地产业基础优势及区位优势,依靠稳定而过硬的产品生产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并不断加强科技研发,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和专业人才,致力于将该项目建设成国内颇具规模的大马力电液提升器生产基地,对延伸农业机械产业链、提升农业机械生产技术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项目的建设具备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并能带动我国农业机械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因此,项目实施预期将为项目方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3.1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及振兴发展的需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也面临新挑战。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该项目的实施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为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做出贡献。2.3.2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农机行业具有快速扩张、投资活跃、走向集中三个特点,未来该行业的领军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利润水平。从行业结构上看,企业规模的两极分化趋势仍未改变,分工主要局限在企业内部范围,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中心—依附”型行业结构正在发育之中。因此,以引进龙头企业作为突破口,通过大企业将生产环节外包给专业配套厂商的过程实现行业的空间集聚和外部规模经济,使配套厂商逐步壮大,配套环境逐步改善,实现行业生态的良性循环。21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体现多学科综合和交叉特色的现代农业装备技术是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手段。信息与网络技术革命使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都易于共享世界技术革命的成果,为此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按市场规律运作,抓住机遇,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农机产品质量和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传统农业将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农民摆脱繁重体力劳动的愿望将进一步增强,必将扩大对农机化的需求。我国农机制造技术及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企业的设备较为落后,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尤其是在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方面差距更为明显。国内拖拉机液压提升器普遍采用传统的机械传动方式,电液悬挂控制技术处于开发阶段。本次项目的建设将利用先进技术,研发生产大马力电液提升器产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此举有效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满足人们对高技术含量农机产品的迫切需求。2.3.2顺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国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这一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投资的热点。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本项目的大力发展正是顺应了我国新时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有效促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出有力贡献。2.3.4符合《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在2015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到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且国务院已经印发《中国制造2025》通知,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其中特别提出支持战略性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的政策方向,稳定中央技术改造引导资金规模,通过贴息等方式,建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推动技术改造相关立法,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体系。支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钢铁、石化、工程机械、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研究制定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和重点项目导向计划,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围绕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传统领域改造,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2.3.5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本项目除少数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由企业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可促进当地经济和谐发展;此外,项目的实施可带动项目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对于搞活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3.6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本项目正式运营后,达产年可实现年产值15000.00万元,年均销售收入为11045.45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413.47万元,年均净利润1060.10万元,年均上缴税金及附加为57.33万元,年均增值税为573.28万元;年均可上缴所得税353.37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8.27%,投资利税率40.88%。因此,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为当地增加983.98万元税金,可有效促进项目当地经济发展进程。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2.4项目可行性分析2.4.1政策可行性近年来,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国家实施“多予少取”的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投资实力,激发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繁荣了农机市场。中央政府提出的建立健全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的财政方针,加大对购置和更新农机具给予适当的补贴,农业税的减免政策以及农机减免税长效政策,间接或直接地增强了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实力和农机企业的发展后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健全和壮大,提供了使用农机的便利条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把“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列为农业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并且在其他领域中也明确提出相应的涉及农业机械的重点内容。《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依托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大力发展大功率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等重点农机产品。国务院《意见》明确指出促进我国农机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促进农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明确了农机工业发展方向和农机产品的发展重点,规划了农机产业发展布局,具体部署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的工作。该项目原材料、产成品和重要生产工艺的设备未列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禁止和限制类之列,因此,该项目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当地发展规划。项目选择本着增加企业利润、提升企业产品加工工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宗旨进行。这将大幅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企业占有市场的能力,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也为企业的科学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发展项目,符合国家大力发展产业链的战略部署,项目建设具备政策可行性。2.4.2技术可行性项目公司拥有一支作业技术纯熟、诚实敬业、年富力强、精干高效的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队伍,具有多年大马力电液提升器生产经验,从而为公司的稳健高效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项目公司为投资本项目已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拥有国内一流的技术队伍,资金实力及人才优势较强。项目公司将根据项目发展需要,整合国内优势资源和研究力量,紧跟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脚步,不断缩短技术更新周期,对生产各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本项目技术水平的先进地位。2.4.3管理可行性项目公司为实现跨越发展,公司坚持“科技领先,管理高效”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快企业科技开发步伐,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本项目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机构及经营队伍,负责项目规划、立项、设计、组织和实施。在经营管理方面将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本项目按照现代化方式运作。2.5分析结论鉴于以上必要性及可行性的预测分析得知,本项目的实施将面临较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在赢得企业利润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增加政府财税收入、提高劳动就业率。该项目建设还将形成产业集群,拉大产业链条,对项目建设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建设可行,且十分必要。年产80000台大马力电液提升器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00页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3.1我国制造业发展状况分析1、制造强国战略出台并实施,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地区规划政策落实我国制造业步入新常态下的攻坚阶段,制造强国战略开始推进实施。经过多年迅猛发展,我国已稳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但随着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档和结构调整阵痛的关键节点,制造业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多挑战、新动力为特征的新常态阶段。5月8日,国务院出台制造强国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以《中国制造2025》为总纲,各地方陆续出台智能制造领域的扶持政策。在《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陆续出台相关行动计划,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江苏、广东、福建、四川、安徽等省份借助《中国制造2025》战略支点,分别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等政策,以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制造强省的建设步伐。佛山、南京等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以及省级行动计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析产业特色,陆续制定与《中国制造2025》相衔接的制造业发展计划,找准转型升级基础,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表1:《中国制造2025》地方版部分行动计划2、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理念加快渗透,制造企业着手推动商业模式、组织方式等多方位转型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广普及,推动企业组织流程、商业模式创新。一是互联网技术激发了用户被搁置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企业传统商业模式、组织架构难以维系,需要以用户为导向、以需求为核心进行组织形式和经营策略变革。二是网络化、扁平化、同步快速的信息传递方式将促进市场参与主体搜索、获取、分享、沟通信息的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充分发挥其自主经营、决策、分配等权利。三是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快速迭代的特点,在其加速渗透的过程中,企业趋向于在短时间内以开放、合作、共享的创新模式,整合内外部资源,促进用户深度参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度协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为了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需要,传统制造企业开始着手推动商业模式、组织形式等变革。在商业模式变革方面,海尔、美的等传统家电制造企业积极改变行业传统的以出售硬件终端赚取成本差价的商业模式,通过构建智能云平台,发挥数据、交互、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而获得收益。新时达、武汉奋进等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工业机器人领域服务模式的创新,以将工业机器人的相关服务成为一种独立的商品形态。在组织形态创新方面,海尔、华为、美的等企业已率先通过建立开放型小微经营体、协同化自决策机制股权激励型合伙制等方式,推进企业组织模式去中心化变革,以充分调动各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深度合作和迭代式创新,以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挑战。3、面对智能制造发展的迫切需求及市场空间,国内各领域企业纷纷进军系统解决方案领域国内智能制造改造需求迫切,系统解决方案市场需求广阔。一是随着国内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以及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企业迫切需要实施机器换人战略,就工业机器人来看,201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售同比增长了56%。二是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日趋多样化、定制化,企业订单呈现出小型化、碎片化的发展趋势,引进与应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企业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重要着力点。硬件+中间件+软件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明匠智能,营业收入呈逐年大幅提升趋势,2013年营业收入仅为1412万元,2014年达到4034万元,同比增长185.7%,2015年全年营业收入有望实现200%以上的增长。国内各领域企业纷纷投身行业系统解决方案领域,以提升智能制造安全可控程度。如沈阳新松机器人依托装配型搬运机器人领域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立体仓库建设方案;鼎捷软件凭借多年ERP服务经验,将管理软件与物联网硬件融合,为大型或超大型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汽车行业零部件研发制造商无锡贝斯特已经能够向市场提供汽车行业智能工厂建设系统解决方案等;深圳雷柏科技从2013年起将自身成熟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作为独立业务对外提供,已在手机、导航仪、遥控器等领域发展数十家客户;阿里通过线下工厂数据化、工厂产能商品化的模式,从提供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演进为提供用户深度参与、供应链高度协同、迭代式创新的制造智能化、柔性化、定制化解决方案。3.2我国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的新阶段,制造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出现下降。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的强大对于提高和保持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对于稳固经济金融体系甚至维护经济金融安全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指明了方向,中国制造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内外部环境来看,制造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首先,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制造业发展态势面临重大调整。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智能制造、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再工业化角逐的重点,我国将从更大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入新一轮全球分工体系。其次,经济转型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业附加值较低、核心技术依存度不高、盈利水平偏低,比较优势已经开始衰减,这要求制造业在创新能力、技术水平、质量效益、品牌创造等方面全面提升。第三,我国已具备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基础和内部条件。我国制造业规模和产品出口均是世界第一,综合竞争力较强。四化同步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空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由温饱型向享受型加速转型,信息化、网络化向传统领域纵深应用,13多亿人口潜在的消费潜力将被极大激发。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为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机遇。最后,我国的中低端产能存在过剩,要求加快化解和升级,而中高端产能供应不足,需要寻求增大供给。未来10年,中国制造将沿着九大任务、十大重点领域、五项重点工程的路径加快推进,以促进制造业创新为主题、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切入点,以重大装备为主攻方向。未来10年,中国制造2025将展现出五大趋势:一是新兴技术将引领制造业高端化。中国制造2025将重点发展的新兴技术,与此前我国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度较高,并且覆盖范围又有新的扩展。未来10年,我国将在一些新兴领域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二是以全球视角优化制造业资源配置。未来10年,我国将推动传统制造业产能有序转移,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也将加快走出去。我国制造业还将通过并购、合资等多种形式提高全球市场份额。三是互联网将带来制造业的最大变革。未来10年,预计仅工业互联网就将带来6万多亿元的GDP增量,同时还会带动相关企业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四是绿色制造将成为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未来10年,节能环保相关产业有望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回收再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五是一批中资企业和品牌将具备更大的全球影响力。未来我国将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具备创造优势的企业参与国际分工,打造出世界一流的中国品牌。3.3我国农业机械市场分析近两年,国家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通过农具改革,实施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项目等,加大了农业机械装备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制开发及扶持力度,推动了农业机械化部分“瓶颈”环节技术和技术集成问题的解决。农机工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企业改革,实现了从农机生产弱国发展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支撑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农业机械行业能够一直呈上升趋势,一方面是受益于农机补贴政策;另一方面是因为农业机械装备产业作为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手段,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根本路径。而农业机械作为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载体,对于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提升农产品品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率先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据此可以预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农业装备板块将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特别是当前我国农机化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发展阶段,这预示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农机化发展进程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农机事业前景广阔。3.4我国拖拉机液压提升器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分析拖拉机液压提升器是拖拉机与配套农具协调工作的必备部件,属于拖拉机产业的核心零部件之一。拖拉机液压提升器企业的上游是钢材、生铁等基础原材料供应商,下游是拖拉机主机厂。农业机械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粮食生产、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发挥着重要的装备支撑作用。我国农机工业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多个方面的扶持,同时随着科研、生产、开发体系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稳步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主要总量指标已经位于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以具有代表性的农机产品——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为例,生产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居世界首位5。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010年的92,780万千瓦增加至2014年的107,600万千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77%。农机总动力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农机工业总产值也始终处于稳步增长状态,由2010年的2,800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3,952.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农机工业总产值(亿元)数据来源:中国农机工业网拖拉机是耕种作业中最主要的农业机械之一,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2010年-2014年,拖拉机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从347.89亿元增长到662.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46%,高于同期农机行业整体的增长率。骨干企业拖拉机产量和结构图数据来源:中国农机工业协会

相关报告显示:2013年骨干企业生产拖拉机243万台,同比增长6.60%。其中小四轮拖拉机产量下降7.39%;中大型拖拉机产量增长13.83%,全年销售拖拉机243.50万台,同比增加3.90%,产销率100%。

2014年拖拉机骨干企业的产量同比下降了21.04%。其中手扶拖拉机产量下降了35.14%;小四轮拖拉机下降16.50%;中大型拖拉机产量下降了20.69%。2014年拖拉机市场较为低迷的主要原因:一是自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之后,拖拉机的年度需求量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在目前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土地分散经营方式下,我国的机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目前这种土地分散经营,小规模耕作的方式下,同一耕作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种植模式、种植品种和管理办法,制约了大规模机械作业的进一步发展。在现有户均耕地面积较小的经营方式下,我国拖拉机市场需求动力由刚性需求逐渐过渡到市场更新的拉动。二是区域自然灾害传导至市场终端,导致购买力下降。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区频现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拖拉机市场的购买力,如黑龙江市场,由于连续两年的洪涝灾害,导致粮食作物减产,农民收入锐减,购买力下降。2015年上半年,受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上半年同比增加、东北区域黑龙江粮食丰收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拖拉机行业销售有所恢复,处于高位小幅调整阶段;同时,受政府推进深松、秸秆还田作业以及土地流转因素等影响,拖拉机产品升级、功率上延趋势延续。上半年大马力轮式拖拉机销售7.78万台,同比增长14.9%,100马力以上拖拉机销售3.39万台,同比增长44.80%。2015年上半年,181家拖拉机规模企业统计显示,上半年累计实现业务收入332.83亿元,同比小幅增长2.22%,增速上扬1.26个百分点,上半年实现利润14.97亿元,同比增长29.36%,增速创下历史新高。2015年上半年拖拉机行业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市场需求结构调整,利润空间较大的大型拖拉机市场需求提升;二是2014年利润的大幅度下滑,形成利润凹地。拖拉机市场上中大马力拖拉机的比重稳步提高,由2012年的14.52%上升至2014年的15.57%。大马力拖拉机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大马力拖拉机是农业装备技术密集型产品,是评价一个国家农业装备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大马力拖拉机主要用于保护性耕作和复式作业的深耕和复式作业,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业效率,可以使大豆、小麦等农产品增收一成以上,直接提高农民收益,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对农业增产增效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大马力拖拉机较中小马力拖拉机起步晚,技术起点相对较高,且受整体拖拉机技术水平的限制和制造的工艺水平、液压技术、材料工程水平等方面制造水平的影响,我国大马力拖拉机技术水平仍较发达国家技术水平有较大差距。目前国产大马力拖拉机主要集中在90~120马力,而国外的大马力拖拉机已经达到500马力以上,跨国公司在2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生产技术方面仍然占有优势。国际上,在中大马力拖拉机上普遍采用全动力换档、电控提升系统、液压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以上技术可实现作业向多功能、大型化、智能化、高效、复试联合作业和无人自动驾驶方向发展。

拖拉机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正不断提高,行业龙头企业占据着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据拖拉机行业学会信息资料显示,2014年1-6月,拖拉机行业30家重点生产企业中,一拖股份、福田雷沃、东风农机、迪尔等位居前七位的厂家生产的中大型拖拉机占行业销量的73.97%。拖拉机液压提升器行业发展概况(1)提升器行业的发展与下游拖拉机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拖拉机四大核心部件之一,拖拉机液压提升器是拖拉机与配套农具协调工作的必备部件,每台拖拉机的生产需要配备一台相应功率的提升器。对拖拉机的需求会直接拉动提升器行业的发展,而提升器行业制造工艺水平的提高,会提高拖拉机主机的质量和性能。与拖拉机行业内部产品结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中大马力拖拉机成为拖拉机市场上的主要机型,中大马力拖拉机液压提升器逐步成为推动拖拉机液压提升器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2)提升器生产商与主机厂的协作关系目前,我国从事拖拉机液压提升器生产的企业有两类,一类是发行人这样的独立配件提供商,为众多的下游主机厂提供零配件的配套服务,另一类是主机厂下属的提升器生产商。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拖拉机整车制造厂商在产业发展的初始追求全产业链发展,完成所有的拖拉机零部件的生产与装配,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内部配套体系。

这种生产组织方式下,生产集中度低、规模小、成本高、制约了零部件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拖拉机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拖拉机主机厂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专注于整机的研发和组装、产品的市场营销服务和品牌经营,将适合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零配件外包给独立的配件生产商,形成分层次、满足专业化分工的零部件产业结构,拖拉机配件生产商与主机厂是密切分工协作的关系。《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我国农机行业需要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支持中小型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培育一批先进的零部件加工企业,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拖拉机液压提升器的主要原材料是铸钢件、铸铁件。我国钢铁行业现正经历产能过剩的局面,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供给充足。近年来,钢材价格始终处于低位下降运行态势,有利于本行业企业的成本控制。

拖拉机液压提升器主要是由独立于主机厂的配件商生产,少数拖拉机主机厂也生产个别型号的提升器满足部分需要。随着拖拉机马力段的不断上延,大马力提升器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国内领先企业生产的提升器能够满足国产120马力以下拖拉机以及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基地生产的拖拉机的配套需求。但受整体装备制造水平的制约,在120马力以上提升器和满足跨国公司国际采购需求的方面,国产提升器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3.5大马力电液提升器市场发展前景分析1、大马力拖拉机的优势(1)中小型机械已满足不了农业需要中小型机械低水平作业使得单位面积粮食生产能力增长速度迟缓,也客观上影响了经济作物的高产和职工的收入。利用大马力拖拉机深耕和复式作业,可以使大豆、小麦等农产品增收一成以上,既提高了作业效率,又改善了土壤结构。(2)大马力农机使农机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提升“三夏”、“三秋”时节为抢农时需要大面积使用大马力农机,可以将原来普通拖拉机需单项完成的耙茬、深松、合墒、碎土和镇压等作业项目一次复合完成,深松作业标准高、质量好,彻底打破了耕地犁底层,提高耕地抗旱排涝能力。通过大马力拖拉机整过的地,使农作物根长比未翻地的长、根须多、病虫害发生率低,节本增效。(3)大马力农机费用低、节油、节种、节肥、节水等效果明显由于垦区土地是连片作业,大马力农机作业空运转减少,油耗量降低,在完成同等作业量的情况下,节油效果明显;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精密播种机播种大豆、玉米,可节约种子、肥料并实现增产;大马力拖拉机进行土壤深松可使深松达到35~50cm,形成“天然土壤水库”,使垦区实现了秋雨春用、春旱秋防,节水效果明显。(4)大马力农机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大马力农机的广泛使用和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土地利用率,节省了人力,使从事种植业的人员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大量劳动力被解放,可以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增加收入,同时也使外出务工人员农忙时不用返乡抢种抢收,可以安心工作,也节省了远高于农机作业支出的往返路途、误工等费用。随着土地精耕细作,耕作的高质量要求,对拖拉机作业性能要求将逐步提高,以及用户对作业效率、可靠性、舒适性的要求逐步提高,要求大马力拖拉机技术水平要随之逐步提高。本项目产业大马力电液提升器产品适应拖拉机向大型化、成套化、智能化、精准化方面发展的要求,应用于现代拖拉机上的大马力电液提升器,用来控制犁具的升降,对改善农业土壤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3.6市场分析结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农业机械制造业及农机配件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将带动项目产品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属于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的范畴,建设条件十分良好;综上,本项目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市场发展契机,实施优势明显,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可观。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4.1地理位置选择本项目建设地址选定在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区域地理位置示意图4.2区域投资环境4.2.1区域位置概况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市巫溪县,东邻本省竹山县,地处东经109°29′-110°8′,北纬31°32′-32°31′。县境南北长104公里,东西宽51公里,总面积3296平方公里。4.2.2区域地形地貌条件竹溪县地处秦岭东槽区东段南缘,大巴山脉东段的北坡。大巴山脉是全县山系的发源地。全县山多呈纬向褶皱形,由西南向东北梯向延伸。竹溪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葱坪海拔2740米,东北部烂泥湾海拔276米,相对高差2464米。全县山脉与地层走向一致,河谷曲流发育,峡谷与山间盆地相间,构成了丘陵、盆地、低山、中山、高山等多种地貌。4.2.3区域气候条件竹溪县属北区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高差悬殊,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全县全年日照量时数为500-1800小时之间,平均每天4-5小时;太阳辐射量年平均在92-101千卡/平方米。全县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38天左右,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4.2.4区位交通区位条件竹溪区位独特。竹溪东屏荆襄,西控川陕,南连渝蜀,北枕汉水,是连接华中地区、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具有承东启西、通南贯北的独特优势。以竹溪为圆心,半径250公里以内有重庆、西安、十堰、安康等大中城市,处于襄渝铁路、安康铁路、汉十高速、武当山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的五纵一横立体交叉网络之中。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2015年,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亿元、同比增长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同比增长2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6亿元、同比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同比增长14.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06元、同比增长10.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37元、同比增长12%。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5.1总图布置原则1、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生产的环境空间。2、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3、工程内容、建筑面积和建筑结构应适应工艺布置要求,满足生产使用功能要求。4、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合理改造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果。5、工程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造价,节约建设资金。6、建筑风格与区域建筑风格吻合,与周边各建筑色彩协调一致。7、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5.2土建方案5.2.1总体规划方案总平面布置的指导原则是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适当预留发展余地。厂区布置工艺物料流向顺畅,道路、管网连接顺畅。建筑物布局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满足生产、交通、防火的各种要求。本项目总图布置按功能分区,分为生产区、动力区和办公生活区。既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又能美化环境。按照厂区整体规划,厂区围墙采用铁艺围墙。全厂设计两个出入口,厂区道路为环形,主干道宽度为9m,次干道宽度为6m,联系各出入口形成顺畅的运输和消防通道。本项目在厂区内道路两旁,建(构)筑物周围充分进行绿化,并在厂区空地及入口处重点绿化,种植适宜生长的树木和花卉,创造文明生产环境。5.2.2土建工程方案本项目建构筑物完全按照现代化企业建设要求进行设计,采用、轻钢结构、框架结构建设,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及当地有关文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整个厂房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强调丰富的空间关系,力求设计新颖、优美舒适。主要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及屋面,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的要求;车间厂房设有天窗进行采光和自然通风,应选用气密性和防水性良好的产品。生产车间的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前提下,做到结构整体性能好,有利于抗震防腐,并节省投资,施工方便。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通风设计,避免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按照《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结构设计方案2、结构设计①地基及基础根据地质条件及生产要求,对本装置土建结构设计初步定为:生产车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②结构选型根据项目的自身情况及当地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对该区域建筑结构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生产生间拟采用全钢结构。③本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④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5.3主要建设内容本次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1591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工程类别工段名称层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1、主要建筑工程生产厂房18000.008000.00仓储库房13000.003000.00科研楼3600.001800.00职工宿舍3600.001800.00职工食堂3200.00600.00配电房1150.00150.00环保处理中心1300.00300.00门卫室160.0060.00其他辅助设施1200.00200.00合计13110.0015910.00行政办公及其他设施占地面积950.002、辅助设施道路及停车场115000.0015000.00绿化景观工程112000.0012000.00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5.4.1给排水一、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一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GB50014一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2005年版]》GB50084-2001二、给水设计A、水源本项目工程水源由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供给。引入管采用管径DN150。B、室内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由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直接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标准。给水管道采用PP一R给水管,热熔连接。消防给水系统设有室内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30米,确保同层任何部位都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灭火点。消火栓采用SG24/65型室内自救式消火栓,消火栓口径为DN65,水龙带长25米,水枪喷嘴为DN19。消防给水管采用热镀钢管。C、室外给水系统室外给水管网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系统,水源为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供给。给水管网系统布置成环状,主要管径由DN150组成,室外设有地上式消火栓。三、排水设计室内排水室内排水采用粪便污水与生活洗涤废水合流管道,排水管采用PVC芯层发泡管道。室外排水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排至园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排放。雨水经雨水管道汇集,进入市政雨水回排放系统。四、消防固定灭火系统采用干粉灭火器,充装量为6L,灭火级别为5A。5.4.2供电电气工程(l)供电电源本工程电源选用就近电网接入,经变压使用,项目总装机功率为450Kw。无功功率补偿变电室低压配电间内安装低压电力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低压电容器集中补偿自动切换。继电保护变压器高压侧采用负荷开关加熔断器保护。(2)低压配电方式及线路敷设根据建筑及负荷分布情况,采用干线式与放射式相结合方式。室外电力电缆采用埋地敷设。(3)照明车间配电及照明a、车间配电采用卜线式配电及放射式配电相结合的配电方式。分支线路敷设采用塑料绝缘线穿管沿墙或埋地敷设;b、厂房照明采用照明配电箱配电。车间照度:车间工作区照度为250一3001x;c、事故照明采用应急灯,保证供电30分钟;d、车间照明灯具采用金卤灯。电能管理与节电措施车间低压配电室的低压进线柜装设电流表、电压表和有功、无功电度表。各电器产品选用最新型、节能型。车间供电尽量缩短线路长度,减少电能损耗。提高功率因数、降低无功损耗。电气安全为防止绝缘破坏时的危险电压,在正常情况下,凡不带电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电缆外皮、母线外壳.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等均采取接地保护。厂房屋面设有避雷带,防雷和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3欧姆。办公区域照明灯具主要以荧光灯为主,结合场所功能需要,可适当布置一些功能效应灯。办公区各出口部位、变配电室、重要场所设置应急照明及诱导灯。楼梯间照明采用声光感应控制,走廊等照明采用分层集中控制。室外道路照明采用白动与手动控制结合开启关闭。(4)避雷及接地本项目建筑物屋顶避雷采用避雷网防雷系统。严格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防雷建筑防雷措施进行。避雷接地、电气保护接地,共用接地极组,该接地极利用钢筋硷基础中结构钢筋。所有管道均做等电位联结。(5)通讯及互连网络建筑物内预埋设通讯及互连网络线路。通讯及互连网络的户外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6)排风设置车间排风利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厂房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会散发热量导致夏季室内温度较高,也有损职工的身体健康,为此本项目应考虑在厂房内的相关位置设置局部排风系统,在厂房的墙上或屋顶位置设排风机,另外,在厂房内设置部分吊扇,以便夏季降低室内温度。5.5道路设计1、设计原则厂区道路布置原则应满足企业运输、消防、管线布置、绿化等方面要求,满足交通便捷通畅的要求。2、布置形式和宽度厂区内根据平面布置,设置环形道路,为混凝土路面,路面宽度主道6米。该干路主要为运输原料、成品出厂。道路设计既要满足业务结构流程,同时也满足消防要求。5.6总图运输方案场外运输采用汽车运输,由自备车辆及社会车辆解决。厂内运输采用装载机、自卸汽车、叉车及手推车完成。5.7土地利用情况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项目用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该区域交通便利,资源条件丰富,适合项目的建设。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l、用地类型项目建设用地性质为规划性建设用地。2、用地规模本次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00亩,总建筑面积为15910.00㎡。3、土地利用现状厂区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水质优良,交通畅达,可满足生产要求。4、用地指标经审查,该项目建设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建设区域绿地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等五项用地指标均符合国土资源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中规定的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标准。项目用地指标表序号技术指标名称数量单位1厂区占地面积133334.00㎡2建筑计容面积26910.00㎡3建构筑物占地面积13110.00㎡4建筑系数9.83%%5容积率0.206绿地率9.00%%7投资强度21.40万元/亩以上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第六章产品方案6.1主要产品及生产规模本项目主要生产产品为:大马力电液提升器产品,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产80000台。6.2产品标准项目产品执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项目产品的定价根据目前同类产品市场定价原则。初入市场,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选择较低价位入市,以更高的性价比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高市场占有率为提高盈利率提供可靠保证。当然,在此之前公司结合市场竞争状况,确定有利可图的销售目标。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从本项目产品的生产规模主要从国家及地方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如生产规模太小,则存在能源资源消耗大、技术水平不能充分发挥、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等弊端,同时也不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生产规模过大,势必增加成本和增加资金筹措等方面的难度,市场推广度、综合服务满意度也难以到位,同时还存在投资风险过高等问题。考虑到公司目前资金力量,根据目前产品市场状况以及该产品在国内的生产工艺技术进展情况,并考虑到市场容量、市场开拓、原料供应等因素,项目公司确定产品生产规模定为:年产大马力电液提升器产品80000台为宜。6.5生产工艺流程项目产品工艺流程如下所示:项目产品生产工序说明:1、材料检验:根据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检验主体材料及辅助材料的力学指标、化学成分、工艺性能、几何尺寸及外形。2、材料堆放:将合格的钢材按品种、钢号、规格分类堆放,垫平、垫高,防止积水和变形。3、放样:根据审核后的施工图,以1:1的比例绘出零件实样,并制作成轻而不易变形的样板。放样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制作安装时的加工余量。4、材料矫正:通过外力和加热作用,迫使已发生变形的钢材反变形,以使材料平直。5、号料:以样板为依据,在原材料上划出实样,并打上各种加工记号。6、切割:将号料后的钢板、型钢按要求的形状和尺寸下料。常用的切割方法有机械切割、气割、等离子切割等。7、成形:成形可分热成形和冷成形两大类。按具体成形目的又可分为弯曲、卷板、折边和模压四种成形方法。8、边缘加工:为消除切割造成的边缘硬化而刨边,为保证焊缝质量而刨或铣坡口,为保证装配的准确及局部承压的完善而将钢板刨直或铣平,均为边缘加工。边缘加工分铲、刨、铣、碳弧气刨等多种方法。9、制孔:制孔分钻孔和冲孔。钻孔适用性广,孔壁损伤小,孔的精度高。一般用钻床。冲孔效率高,但孔壁质量差,仅用于较薄钢板上的次要连接孔,且孔径须大于板厚。10、装配:装配即将零件或半成品按施工图要求装配为独立的成品。11、焊接:用高温使金属的不同部分熔合为一体的方法即为焊接,常用的焊接方法有电弧焊、电阻焊、电渣焊等。电弧焊又分手工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等。12、后处理:包括矫正、打磨、消除焊接应力等。13、辅助材料准备:包括螺栓、焊条的配套采购、运输和检验。14、总装:将多个半成品组件按设计要求的空间位置关系试装成局部或整体结构,以检验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状况。15、除锈:除锈是产品防腐蚀的基本工序,一般用大型抛丸机进行机械化除锈,效率高而除锈彻底。16、油漆:一般均用喷漆和刷漆防腐蚀。17、库存:生产并检验、包装完毕的产品若不能马上运出则应入库堆放,等待批量运输。18、发运。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7.1主要原材料供应1、主要原材料本项目生产主要原材料为传感接头、壳体、调节杆、活塞等。2、原材料来源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来源为国内市场采购,以上材料均属于一般性原材料,市场供应有保证;此外项目企业将与供货方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保证项目的长足发展需求。7.2主要设备选型7.2.1设备选型原则1、设备性能先进技术水平及装备水平先进,单位产品物耗、能耗低,加工程度和加工能力较高,设备运行稳定,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较高,连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具有较高安全性和卫生要求。2、适用性强与市场条件适应,有能力进行生产调节,有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与原料和其他辅助材料加工要求适应;与工艺技术要求相适应,同项目生产能力相匹配,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之间相互配套;与建设规模、产品方案相适应,满足现有技术条件下使用要求和维护要求;与安全环保相适应,确保安全生产,尽量减少“三废”排放。3、可靠性高设备成熟度高,采用已充分验证并使用的设备;生产稳定性高,不对人员造成危险;使用寿命长。4、技术经济合理设备选择尽量立足国内,国内设备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生产要求、质量要求等情况,再考虑购置国外设备;设备配置应均衡合理,考虑整条生产线配置综合经济性,选择投资小、成本低、利润高、经济合理设备选择方案。7.2.2主要设备明细本项目设备选择主要考虑降低物耗、能耗,提高装置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根据项目工艺技术的要求,本着科学、先进、可靠、运行维护方便、节能、环保等原则,经过比较,购置以下设备: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设备名称单位数量组装生产线条4包装设备套2检测设备套4配电设备套2其他辅助设备套6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08《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2013《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5-2010《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B/T13471-2008《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12《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8.2.1能源消耗种类1)、动力生活、生产主要动力为电力。2)、其他能源项目使用其他能源为生活用水。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1)、用电量:根据生产动力及照明需求测算年用量为181.44万度。项目用电设备采用新式省电设备,约可节省能源成本30%。项目选择无铁损及铜损较小与效率较高的变压器。企业在停止运转期间以及休假停工时,停用的变压器宜切断高压侧电源,以减少铁损。另外,生产时间尽量避开用电高峰时段,选在低电价时间内生产可节约部分开支。2)、用水量:年用量8.42万吨。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项目地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本区域内主要能源供应情况分析如下:1、电:生活、生产用电由项目当地供电公司电网引入厂区,经变压后使用。2、水:本项目用水由项目当地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统一供水,水源充足,可满足项目生产、生活、消防等用水需要。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1、以全年的能源耗用量进行分析序号名称数量单位折算系数吨标准煤1电181.44万度1.229222.992水8.42万M30.8577.220合计230.212、项目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根据项目经济评价确定本项目工业总产值为15000.00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生产法)]=10573.28万元。3、项目能耗指标的计算本项目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标煤)为:0.0153吨/万元,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标煤)为:0.0218吨/万元。由上表可见,该项目能源耗用量较小,能耗指标远小于国家标准。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8.5.1工业节能1)、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强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利用,以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原材料加工的余料,积极组织回收用,对不能利用的废旧材料,按有关规定销售结合法经营的物资回收再生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按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