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配电力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真实报告_第1页
输、变、配电力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真实报告_第2页
输、变、配电力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真实报告_第3页
输、变、配电力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真实报告_第4页
输、变、配电力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真实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输、变、配电力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4页输、变、配电力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页XXX公司输、变、配电力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建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负责人 1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21.1.9项目建设期限 3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31.3编制依据 31.4编制原则 41.5研究范围 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72.1项目提出背景 7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82.2.1促进项目地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82.2.2顺应我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2.2.3增强区域输、变、配电力产业集聚效应及行业竞争力水平的需要 92.2.4加速当地产业集群升级的需要 102.2.5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02.2.6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102.3项目可行性分析 112.3.1政策可行性 112.3.2管理可行性 122.3.3财务可行性 122.4结论分析 12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143.1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143.2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163.3我国配电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73.4我国输配电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 193.5我国输配电行业面对市场需求及前景分析 203.6市场小结 21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24.1项目地理位置选择 224.2区域投资环境 224.2.1区域地理位置 224.2.2区域地形地貌条件 224.2.3区域气候条件 234.2.4区域交通区位条件 23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24第五章总体规划方案 255.1设计原则 255.2项目总平面布置原则 255.3土建工程方案 265.3.1方案指导原则 265.3.2主要建筑工程 26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275.4.1给排水 275.4.2供电 295.5土地利用情况 295.5.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295.5.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30第六章节约能源方案 316.1节能设计依据 316.2主要节能措施 316.3具体节能方案 326.4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336.4.1能源消耗种类 336.4.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336.5结论 33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347.1设计依据及原则 347.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347.1.2设计原则 347.2建设地环境条件 347.3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357.4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367.5绿化方案 377.6消防措施 377.6.1设计依据 377.6.2防范措施 387.6.3消防管理 397.6.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39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 408.1编制依据 408.2概况 408.3劳动安全 408.3.1工程消防 408.3.2防火防爆设计 418.3.3电力 418.3.4防静电防雷措施 418.4劳动卫生 428.4.1防暑降温 428.4.2卫生设施 428.4.3照明 42第九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439.1组织机构 439.2劳动定员 439.3福利待遇 44第十章项目实施规划 4510.1建设工期的规划 4510.2建设工期 4510.3实施进度安排 45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711.1投资估算依据 4711.2建设投资估算 4711.3流动资金估算 4811.4资金筹措 4811.5项目投资总额 4811.6资金使用和管理 51第十二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5212.1总成本费用估算 5212.1.1基本数据的确立 5212.1.2产品成本 5312.1.3平均产品利润 5412.2财务评价 5412.2.1项目投资回收期 5412.2.2项目投资利润率 5512.2.3不确定性分析 5512.3经济效益评价 55第十三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5713.1项目风险因素 5713.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5713.1.2工程风险 5713.1.3市场风险 5713.1.4资金管理风险 5713.2风险规避对策 5813.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5813.2.2工程风险规避对策 5813.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5813.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58第十四章招投标方案 6014.1招标依据 6014.2招标内容 6014.3招标程序 60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6515.1结论 6515.2建议 65附表 66附表1销售收入预测表 66附表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68附表3外购原材料费用表 69附表4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70附表5工资及福利表 71附表6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72附表7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73附表8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74附表9流动资金估算表 75附表10资产负债表 76附表11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77附表12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78附表13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80附表14借款偿还计划表 82输、变、配电力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82页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输、变、配电力产业园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XXX公司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重庆市1.1.5项目负责人1.1.6项目投资规模项目的总投资为500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431700.00万元(土建工程为282600.0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91024.00万元,土地费用为50000.00万元,其他费用为1696.58万元,预备费6379.42万元),建设期利息为5880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950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实现年均销售收入为137475.57万元,年均利润总额94431.40万元,年均净利润为70823.55万元,年上缴增值税为782.34万元,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7823.37万元,年上缴所得税23607.85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为18.89%,投资利税率20.61%,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0.37%,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9.19年。1.1.7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000亩,总建筑面积971000.00万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工程类别工段名称层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1、主要建筑工程标准化生产基地1250000.00250000.00产品展示展销交易中心450000.00200000.00仓储物流中心235000.0070000.00交易配送中心235000.0070000.00技术研发中心105000.0050000.00电子商务中心105000.0050000.00商务酒店104000.0040000.00商务办公中心125000.0060000.00企业公馆104000.0040000.00公寓区156000.0090000.00商业服务区86000.0048000.00其他辅助设施13000.003000.00合计408000.00971000.00行政办公及其他设施占地面积14000.002、辅助设施道路、停车工程1150000.00150000.00绿化景观工程1100000.00100000.00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资金500000.00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资金10000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400000.00万元。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分二期进行:第一期:2018年7月—2021年6月,计3年;第二期:2021年7月—2023年6月,计2年;建设工期共计5年。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国制造202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现代财务会计》;《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编制原则(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5)注重环境保护,设计中注重建设垃圾处理方案,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和指标一主要指标1总占地面积亩1000.002总建筑面积平方米971000.003总投资资金,其中:万元500000.003.1建筑工程万元282600.003.2设备及安装费用万元91024.003.3土地费用万元50000.003.4其他费用万元1696.583.5预备费用万元6379.423.6建设期利息万元58800.003.7铺底流动资金万元9500.00二主要数据1正常运营年年产值万元230875.002计算期内年均销售收入万元137475.573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94431.404年均净利润万元70823.555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782.346年均增值税万元7823.377年均所得税万元23607.858项目定员人5009建设期年5三主要评价指标1项目投资利润率%18.89%2项目投资利税率%20.61%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0.37%4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14.60%5税后财务净现值(ic=8%)万元78,080.756税前财务净现值(ic=8%)万元220,426.627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年9.198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年8.579盈亏平衡点%43.58%第11页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2.1项目提出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我国的电力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至今为止,我国不管是在经济还是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发展都或多或少依赖电力,这也就表明当今社会电力质量以及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电力行业是生产和输送电能的行业,可以分为发电、输电、配电和供电四个基本环节。改革开放之来,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产业,随着全球经济的稳步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国对电力的需求急速增加,要求各国持续加大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从而带动电网建设。配电网络作为当代电力供应的基础,在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社会对于电力资源的依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强烈,随着电力渗透到各行各业发展的每个环节,过去传统的电力企业运作与管理的模式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建立的输配电工程,以实际用电为具体标准对电力进行合理高效的输配,是保证电力输配质量与维持人们工作生活稳定的重要因素,此外的输配电工程的开展对节约电力资源,增强电力输配的科学性,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高效运作十分重要,而配电行业在标准化、智能化、环保方面也在向前大力推进。建立起标准化的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项目的启动将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积极作用。加快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优做强园区规划,不断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全力把输、变、配电力产业园区打造成一流产业园区,推动重庆市电力产业的迅猛发展。

本次项目的实施将引导输配电企业抱团发展,增强全市输配电产业集群的社会影响力和区域竞争力。该项目也符合当地招商引资产业导向,享有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这也为项目的顺利的提出提供了便利,项目的提出恰合时宜且意义重大,将对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该项目建设具备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的实施将为项目方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2.1促进项目地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为了加快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就必须通过大项目机遇来壮大工业规模、提高工业占经济生产总值比重。这样才能借机达到不断优化布局,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该项目建成后,必将带动重庆市周边输、变、配电力等产业群的相互支撑,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和生产水平,促进形成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推进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拉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分工合理、主业突出、比较优势得以发挥的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重庆市输、变、配电力产业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作出表率,这为本项目的上马提供了良好的落地环境。2.2.2顺应我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电力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挑战,抢抓发展历史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服务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电力客户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据中国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预测,“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的一次电力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年均增长有望达到6.7-7%之间。到2018年,一次能源电力需求将达到1.4万亿千瓦时,到2020年有望达到1.6万亿千瓦时。就\o"社会用电量新闻专题"社会用电量而言,考虑到我国正处于工业的中后期阶段,今后社会用电量将按三阶段的增长路径不断恢复提高。“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必将快速发展。因此,本次“输、变、配电力产业园项目”正是顺应了我国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潮流,并将为其快速发展做出一定贡献。2.2.3增强区域输、变、配电力产业集聚效应及行业竞争力水平的需要改革开放之来,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重庆是电力大省,电网输配电产业是伴随着重庆电力工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需求逐渐发展起来的。项目输、变、配电力产业园区以资源为依托,培植许多大龙头企业和大规模电力企业群体。

集群产业链涉及电网的输电、变电、配电等部分,规模效应和产业链的形成显著降低本地电力企业在各方面的成本,集群建设将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高端引领、自主创新,环境优化,循环集约、集群发展”的原则,按照依托重庆、辐射全国的指导思想,引入集群内产业上下游的配套企业,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电网产品市场占有率,使本地的电力企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2.2.4加速当地产业集群升级的需要近年来,受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生态环境约束,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增加,在重庆市建设输、变、配电力产业园,发展电力企业集群,不仅可以承接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而且也可以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本地就业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强化产业协作,这对于经济与民生等多个层面都是有益的。随着大量电力企业落户,将加快区域产业链条完善和产业集群升级,实现电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引领、资源集聚、组织合理的产业格局,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城市消费力。2.2.5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本项目除少数管理人员由项目公司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园区项目建成后,可带动4万人就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可促进当地经济和谐发展;此外,本项目的实施可带动当地输、变、配电等企业的快速发展,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可为当地贡献强大的税收财政支持,为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对于搞活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2.6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本项目正式运营后,年均销售收入可达137475.57万元,年均利润总额为94431.40万元,年均上缴所得税23607.85万元,年均上缴增值税782.34万元,年均上缴城建费及附加7823.37万元。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为当地增加32213.56万元税金,可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进程。2.3项目可行性分析2.3.1政策可行性《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智能高效,创新发展。加强发输配用交互响应能力建设,构建“互联网+”智能电网。加强系统集成优化,改进调度运行方式,提高电力系统效率。大力推进科技装备创新,探索管理运营新模式,促进转型升级。满足用电需求,提高供电质量,着力解决配电网薄弱问题,促进智能互联,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装备提升与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现代配电网。有序放开增量配电网业务,鼓励社会资本有序投资、运营增量配电网,促进配电网建设平稳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围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立足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以满足用电需求、提高供电质量、促进智能互联为目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着力解决配电网薄弱问题,提高新能源接纳能力,推动装备提升与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现代配电网络设施与服务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有力保障。《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强化国家级经开区和各类特色产业园区创新功能,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创新驱动功能平台。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突破。实施

五通

(铁路

高速公路

水运、

航空

信息及口岸)

、“

八联

”(城市轨道

市内铁路

机场

城市通道

普通公路

物流体系

源及输电网

、油

气管网)

、“

三保

障”

(水资源、

环境

资源、

生态

资源

)工程

。在国家及项目当地政策的倾斜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科技、资本、人才等资源将得到进一步整合,从而为该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因此,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发展项目,符合国家大力发展产业链的战略部署,项目建设具备政策可行性。2.3.2管理可行性项目公司为实现跨越发展,公司坚持“管理高效”的指导思想,不断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本次项目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机构及经营队伍,负责项目规划、立项、设计、组织和实施。在经营管理方面将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本项目按照现代化方式运作。2.3.3财务可行性经计算,本项目各项财务盈利能力指标较好;财务生存能力分析显示企业有一定的财务生存能力;不确定性分析显示本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综合而言,本项目对区域经济及下游行业发展都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社会效益明显,项目经济合理、财务可行。2.4结论分析鉴于以上必要性及可行性的预测分析得知,本项目的实施将面临较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在赢得企业利润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增加政府财税收入、提高劳动就业率。该项目建设还将形成产业集群,拉大产业链条,对项目建设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建设可行,且十分必要。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3.1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分析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实现小康,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翻一番,2050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目标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全面发展的任务,为今后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630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第二产业用电量44413亿千瓦时,增长5.5%;第三产业用电量8814亿千瓦时,增长10.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695亿千瓦时,增长7.8%。各产业及居民用电量累计增速2017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3786小时,同比减少11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579小时,同比减少40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209小时,同比增加23小时。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一览表指

称计算单位全年累计绝对量增长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630776.6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亿千瓦时11557.3

第二产业用电量亿千瓦时444135.5

工业用电量亿千瓦时436245.5

轻工业用电量亿千瓦时74937.0

重工业用电量亿千瓦时361315.2

第三产业用电量亿千瓦时881410.7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亿千瓦时86957.8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万千瓦1777037.6

其中:水

电万千瓦341192.7

电万千瓦1106044.3

电万千瓦35826.5

并网风电万千瓦1636710.5并网太阳能发电万千瓦1302568.7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309-3.0全国线路损失率%6.4-0.1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小时3786-11其中:水电小时3579-40火电小时420923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亿元2700-20.8其中:水电亿元6180.1

火电亿元740-33.9

核电亿元395-21.6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亿元5315-2.2发电新增设备容量万千瓦1337210.1其中:水电万千瓦12879.2

火电万千瓦4578-9.3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万千伏安24263-0.5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千米4145918.5电力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必然产生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形势依然乐观,电力行业将持续保持较高的景气程度。3.2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趋势分析(1)智能电网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在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与传统电力技术相互融合,大幅提升了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其中,传感器技术与信息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为系统状态分析和辅助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调度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柔性输电技术的成熟发展,为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本保障;通信网络的完善和用户信息采集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上述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智能电网逐渐成为电力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2)电力设备朝安全性、智能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安全第一”始终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电网结构日趋复杂,在地震、台风、泥石流等各类自然灾害频发情况下,全国发电设备、输变电设施、直流输电系统、用户供电设备的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越来越重要。落后的电力设备以及传统的人工作业模式,不但违背智能电网的要求,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随着电力科技创新在智能电网中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以及机器人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未来我国电力系统将在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行动。先进电力设备的引进、智能化电力机器人的普及,以及科技化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巡检、运维等一站式服务的集成,将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的坚强智能化电网,以实现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3)智能电网有利于提升能源资源配置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长期呈逆向分布,根据统计,我国80%以上的煤炭、水能和风能资源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而75%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分布不平衡促使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而建设智能电网为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智能电网建成后,将形成结构坚强的受端电网和送端电网,电力承载能力将显著加强,形成“强交、强直”的特高压输电网络,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高效率输送,从而提升电网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3.3我国配电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以及电力供应的需求,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输电、配电以及用电四部分组成,配电网是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和配电3大系统之一,配电网从输电网中接受电能,再通过配电设施分配电能,满足用户用电的需求,在整个电力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电力,尤其是配电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我国配电网规模的日益扩大,对配电网运营的安全稳定控制能力和运行机理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度不断加快,从而造成大面积电网事故越来越多,这些都对现有配电网的正常运行提出了挑战。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将带来用电负荷水平、用电结构的显著变化,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也将改变传统城市和农村配电网的功能定位,传统配电网将不能满足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必须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按照差异化、标准化、适应性和协调性的原则,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可靠性需求,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和发展重点,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设与改造并举,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配电网的要求,全面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现代配电网。由于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在进一步提升,对于城市建设而言,其发展的规模对城市电网配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配电网络自动化是电力发展的最优选择,这就需完善配电网络的电源路径,科学规划城市电路配备,存在有效的一次甚至二次网络通讯设施。其设计分为电源容量、线路的搭建和电力设施配备等。只有制订出合理、科学、具有前瞻性的电力配送规划,才能为城市的建设提供高效、清洁、稳定、快速的电力输出。因此,从整个配电路径的要求看,配电线路的绝缘化与电力输出自动化成为了未来电力建设的主要方向。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电力逐步由以往的35kV变电所变成了具备四遥功率的电力输送网络,其范围有效覆盖了对电源地的控制,比如故障排除定位、供电的监控、自动恢复、降低损耗、智能变压和在没有功率的情况下自动优化线路等。在对变电配送的信息管理上,利用智能化技术是较晚兴起的一种手段。3.4我国输配电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不但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输配电市场,而且也已经是全球输配电跨国企业发展的重心。全球几大输配电跨国巨头在我国输配电市场中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但有利于我国电网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同时也为国内输配电企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国大力倡导自主创新、鼓励采用国产化设备的政策,再加上巨大的输配电市场,无疑为中国本土的输配电企业提供了相当良好的成长环境。可见,我国输配电市场与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在我国十多年来坚持智能电网建设规划的驱动下,中国输配电行业在以后几年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我国输配电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与电力工业发展趋势紧密相连,尤其是与电源建设中国家每年新增发电机装机容量规模有关。预计到2020年发电装机部容量将达到17亿kW。我国总发电装机容量及用电量2015-2020年,我国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其中2015年投资不低于3000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我国智能电网产业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中西部和珠三角区域为核心,面向全国的产业布局现状。其中北京、上海、江苏、西安、河南和深圳等省市是当前我国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集聚区,在智能电网产业链相关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所处的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和辽宁等省市,拥有政策和先进科研技术等优势,不但是我国智能电网重要的政策、技术标准的诞生地,而且还是我国智能电网产业链中高端设备、先进技术的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具有一定的产业集聚优势。输配电市场作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不断加强和改进电力行业的建设,对于不断完善输配电市场,增强输配电市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5我国输配电行业面对市场需求及前景分析现代社会对输配电系统的要求:1、经济性。在满足输送和分配电力的技术要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造价;2、可靠性。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负荷密度和用户重要性的增加,系统事故的后果严重,因此对输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也不断提高;3、环保性能。必须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把线路和变电站可能产生的电磁干扰、静电感应、噪声、电磁场的生态效应以及对景观的影响降低到标准规定的水平以下。4、电能质量。随着计算机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微电子设备等敏感设备的广泛采用,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输配电行业发展稳健推进,电网规划建设、农网改造升级、输配电价布局等政策相继出台;特高压工程建设、电网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全面提速,进一步优化行业竞争及输配电改革体系。总结来讲,在电网投资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特高压“蓝天保卫战”初见成效,受“十三五”配网投资和增量配网项目落地催化,预计2018-2020年配网投资还将加速;在电源投资方面,其中,风电、光伏占比逐步提高,分布式能源并网政策落地;在电力设备方面,新能源并网、电动汽车充电桩、光伏设备、电力智能设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需求。设备的智能化、小型化、信息化是智能电网新一代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公司的重点发展方向。3.6市场小结综上,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前景较好,项目建设具有较强的市场可行性和经济收益。本次项目建成后将加强重庆市电力产业的集群发展与规模效应,还将引进高新系统对入驻企业进行系统化管理服务,并提供优质的物业管理及后期系统性的服务,以促进重庆市乃至全国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且项目品牌优势较强,面对市场潜力较大,实施优势明显,发展前景看好。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4.1项目地理位置选择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重庆市项目区域地理位置示意图4.2区域投资环境4.2.1区域地理位置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38个区县(自治县);2017年常住人口3075.16万,地区生产总值19500.27亿元。

有中国火锅之都

、中国会展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之称。4.2.2区域地形地貌条件重庆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坡地较多,有“山城”之称。总的地势是东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4.2.3区域气候条件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长江河谷的巴南、綦江、云阳等地达18.5℃以上,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等地14~16℃,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4.2.4区域交通区位条件综述重庆的地形复杂,大山大水,自古就有“蜀道难”之说。重庆地处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结合部。也是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超大型城市,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共建成了“二环十射”高速公路网和“一枢纽八干线”铁路网,港口年吞吐量1.6亿吨,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八大”机场之一,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铁路等为支撑,构建起航空、铁路、内河港三个交通枢纽。航空重庆将建设“一大四小”五座民用机场,

[72]

2016年,巫山机场实现开工;重庆基地航空公司增至6家,新增通航点61个,航线总数达到275条,覆盖国内大中城市,通达欧洲、美洲、澳洲及亚洲主要口岸城市。江北机场成为国家区域枢纽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西部地区领先。

[71]

2017年8月29日,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和第三跑道正式投入运营。

[73]

2017年,重庆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3966.01万人次,增长8.4%;空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6.89万吨,增长1.5%。公路重庆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2017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3023公里。公路路网密度179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重庆是全国性综合铁路枢纽,截至2016年底,重庆形成“一枢纽八干线”网络格局。“渝新欧”国际集装箱班列实现常态化、一卡通运行,全程开行时间缩短至13天,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

2017年,重庆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371公里。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2017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500.27亿元,比上年增长9.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339.6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596.61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9564.04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9:44.1:49.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689元(9433美元),比上年增长8.3%。第五章总体规划方案5.1设计原则1、科学性:为重庆市电力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一个集约性的产业平台园区。2、独特性:创意策划,是集产、学、研、销售为一体,以集约化、规模化、国际化、生态化为发展目标的家居产业基地,达到集约性研究和生产,使产业链的经济效益最大化。3、整体规划,是在重庆市相关产业规划和重庆市、重庆市经济发展规划指导下进行,以“无污染”为建设宗旨,注重和谐发展,长久布局的规划建设。4、标志性:通过对“输、变、配电力产业园项目”的建设,提升重庆市及重庆市城市经济发展品位,促进重庆市及重庆市电力企业经济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产业带的完善,促进城市环境与生态平衡,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河北电力行业经济的新名片。5.2项目总平面布置原则园区平面布置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满足消防及交通运输的条件下,对整个产业园区进行分区布置。园区内道路平整,布局合理,各项目生产基地的厂房整齐划一。建筑物合理排列,空出一定的绿化面积。建筑物满足采光和通风要求,严格遵守防火、防爆、工业卫生等安全规范、标准及有关规定,力争建设一个符合环保、卫生、安全防护要求的现代化、集团化的输、变、配电力产业基地。项目总体规划图5.3土建工程方案5.3.1方案指导原则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贯彻建筑物轻型化、公用工程社会化等原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项目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场地面积,要使园区建筑平面规整紧凑,注重实用性。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投资。5.3.2主要建筑工程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000亩,总建筑面积971000.00万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工程类别工段名称层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1、主要建筑工程标准化生产基地1250000.00250000.00产品展示展销交易中心450000.00200000.00仓储物流中心235000.0070000.00交易配送中心235000.0070000.00技术研发中心105000.0050000.00电子商务中心105000.0050000.00商务酒店104000.0040000.00商务办公中心125000.0060000.00企业公馆104000.0040000.00公寓区156000.0090000.00商业服务区86000.0048000.00其他辅助设施13000.003000.00合计408000.00971000.00行政办公及其他设施占地面积14000.002、辅助设施道路、停车工程1150000.00150000.00绿化景观工程1100000.00100000.00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5.4.1给排水一、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GB50014-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二、给水设计A、水源本项目工程水源由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供给。引入管采用管径DN150。B、室内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由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直接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标准。给水管道采用PP-R给水管,热熔连接。消防给水系统设有室内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30米,确保同层任何部位都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灭火点。消火栓采用SG24/65型室内自救式消火栓,消火栓口径为DN65,水龙带长25米,水枪喷嘴为DN19。消防给水管采用热镀钢管。C、室外给水系统室外给水管网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系统,水源为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供给。给水管网系统布置成环状,主要管径由DN150组成,室外设有地上式消火栓。三、排水设计室内排水室内排水采用粪便污水与生活洗涤废水合流管道,排水管采用PVC芯层发泡管道。室外排水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排至园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排放。雨水经雨水管道汇集,进入市政雨水回排放系统。四、消防固定灭火系统主要建筑物均按二级耐火等级建造,在各建筑物内设置有室内消防栓,同时设有二个室外消防栓。厂区若有火灾,可以较及时地扑灭。另外,本项目拟在各车间设置部分干粉灭火器,充装量为6L,灭火级别为5A,以备在火灾刚发生时使用,以避免用水灭火而导致产品损坏。5.4.2供电一、电源、负荷本工程电源由国家电网提供电能,承办单位设计自备供电线路系统,安装配电功能齐全的配电装置,即可满足项目供电需求,各种生产设备总装机功率为1500KW。二、接地保护及防雷保护1、本工程采用综合接地方式,接地主要有防雷接地,变电所工作接地,弱电接地,保护接地,共享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露出屋面的所有金属管道及构筑物均接入接地系统。2、电气接地装置与防雷接地装置共享,低压馈线距离超过50米时设重复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3、所有正常时不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与PE线可靠连接,末级配电箱插座设漏电开关保护。4、构筑物均设防雷装置,利用建筑物的柱、地梁、桩基等内部的主筋作接地体,屋顶设避雷带。5.5土地利用情况5.5.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项目用地位于重庆市,总占地面积1000亩。该区域交通便利,资源条件丰富,适合项目的建设。5.5.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l、用地类型项目建设用地性质为规划性建设用地。2、用地规模本次建设项目园区拟定占地面积为1000亩,总建筑面积为971000.00平方米。3、用地指标经审查,该项目建设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建设区域绿地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等五项用地指标均符合国土资源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中规定的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标准。项目用地指标表序号技术指标名称数量单位1园区占地面积666670.00㎡2建筑计容面积971000.00㎡3建构筑物占地面积408000.00㎡4建筑系数61.20%%5容积率1.466绿地率15.00%%7投资强度431.70万元/亩以上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第六章节约能源方案6.1节能设计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三)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四)、《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五)、《商业建筑空调节能改造技术指南》(六)、《建筑节能技术指南》(七)《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八)《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6.2主要节能措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实现了快速增长,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消耗能源做代价的,发展越快消耗的能源就越多。因而,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状况不断地向我们发出警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在当前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新形势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突出抓好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在国家出台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中,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也列入其中。项目方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发展和节能环保同步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为此,本项目将采用以下节能措施:1.新建建筑全面严格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建材、节能设施,建设低能耗的绿色建筑。建筑的节能从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及施工、监理、验收等全过程实施严格监管。选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避免施工过程中对资源的浪费。2.合理安排工程进程,减少物流往返,从而减少洁净面积,节省空气净化能耗。3.项目建设严格遵循总体规划,力求紧凑,提高项目用地的综合利用效率。项目建设将充分考虑物流、人流、施工、经营、维修等因素,合理规划,节约土地资源。4.合理利用水资源。为了当地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保证各行业用水需求,必须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循环水成为绿化,道路清洗用水的资源,从而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6.3具体节能方案1.电气工程:根据设计要求的照明要求,选用节能灯具,同时在建筑使用说明书及节能标识中标示节能操作方法。2.给排水系统: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同时在建筑使用说明书及节能标识中标示节能操作方法。3.通风空调工程:根据设计要求,不同的场所采用不同的通风及制冷空调系统,同时在建筑使用说明书及节能标识中标示节能操作方法。4.能源利用: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各项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利用能源的特点,响应国家节能要求,选用合适的节能设备,尽量采用自然能源系统,降低建筑使用成本。5.此外,项目单位还将从管理措施着手,制定相应的节能管理制度,培养施工人员良好的节能意识,使节能变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加强施工中水、电、汽的计量管理,合理调度、分配各工序能耗。制定合理的用能消耗定额,并实行考核。6.4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6.4.1能源消耗种类1)、动力主要动力为电力。2)、其他能源项目使用其他能源为生活用水。6.4.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1)、用电量:根据动力及照明需求测算年用量为453.60万度。2)、用水量:年用量15万吨。6.5结论经过分析比较,企业针对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利用能源及节能技术措施,有效的降低了各类能源的消耗指标,本项目可以达到节能型标准。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7.1设计依据及原则7.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环境保护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各部门共同采取措施,对污染进行联合防治,以达到国家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和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文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划》《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14《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7.1.2设计原则设计中尽可能选用无污染或污染少的先进工艺及设备。严格遵照“三同时”原则,凡本项目中所涉及的可能产生污染物的工艺过程及设备,均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使其达标。7.2建设地环境条件项目拟建地点周围大气及土壤的环境现状良好,有一定的环境容量。7.3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1.项目实施过程中环境空气的影响扬尘是施工期间影响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各种无组织排放源。其中场地清理、土方挖掘填埋和物料运输等工序产尘量较大,而材料堆存、建筑机构施工、设备安装等工序产尘量较小或不扬尘,而且扬尘还受风向、风速、湿度等气象条件影响。由于污染源多为间歇性源并且扬尘点低,因此只会在近距离内形成局部污染。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染物未经充分扩散稀释就进入地面呼吸带,将会给现场人员的施工、生活、健康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2.项目实施过程中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区的冲洗废水、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等。冲洗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料等建材的洗涤,主要污染物为SS;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BOD、COD等。冲洗废水的排放特点是间歇式排放,废水量不稳定。施工中往往用水量无节制、废水排放量大,若不采取措施,将会在施工现场随意流淌,对周围水环境及景观造成一定影响。3.项目实施过程施工噪声的影响工程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运输,车辆马达的轰鸣及喇叭的喧闹声。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主要影响是施工噪声,其辐射范围较广,昼间最大距离近150米,夜间影响更为严重。4.项目施工渣土处理处置施工挖掘产生的土方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必须到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垃圾准进、处置手续,由施工单位或承建单位和市容局渣土办联系外运。7.4环境保护措施方案1.控制生态影响的初步方案为减少建筑物施工时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拟定施工方案时工程建设单位为本工程的弃土制定处置计划,应按规定地点处理弃土,并不定期的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同时,应考虑基础开挖、道路施工及场地平整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方案,并对临时性松散表土作适当压实处理,在坡面>25°时要做护坡处理,永久性坡面种植草皮。施工中遇到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与地方环保、卫生部门联系,经他们采取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中遇到连续的晴天和刮风的情况下,应在弃土表面上洒一些水,防止扬尘。工程施工者应该按照弃土处理计划,及时运走弃土,并在装运过程中不要超载,装土车沿途不得洒落,车辆驶出工地前轮子上的泥土应去除干净,防止沿程弃土满地,影响环境整洁。同时施工者应对工地门前的道路环境实行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建材洒落应及时清扫。2.控制噪声影响的初步方案为了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工程在居民点200米的区域内,不允许在晚上十一时至次日上午六时内施工,同时应在施工设备和方法中加以考虑,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对必须在夜间施工又可能影响居民环境的工地,应对施工机械采用降噪措施,同时也可在工地周围或居民集中地周围设立临时的声障之类的装置,以保证居民区的声学环境质量。由于项目施工区为工业区,周围都是企业工厂,几乎没有居民居住,所以不会造成很大影响。3.控制生活垃圾污染的初步方案工程施工时,施工人员的食宿将安排在工作区域内。这些临时住宿地的排水和生活废弃物,应妥善处理,集中收集送至城市垃圾处理站一并处理。4.控制水污染的初步方案对于施工中的冲洗废水,建议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废水沉淀池一座,收集施工中所排放的各类废水,废水经沉淀后,仍可作为施工用水的一部分重复使用,这样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轻了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7.5绿化方案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吸气、隔间。根据园区选址、占地面积和装置布置情况,在场界四周、道路两旁、装置四周的空地上选择抗污染、净化能力强的植物进行绿化。在绿化中以种草为主,栽花、植树为辅,并在场界种植高大的阔叶乔木、灌木隔离带。7.6消防措施7.6.1设计依据《消防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电器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7.6.2防范措施本设计认真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以及国家和本行业的有关消防规定,在总图布置、建筑结构、消防供水以及火灾报警等消防设计中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以期消除隐患,防止和减少火灾的危害。1、总图布置本工程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以及本工程各建、构筑物与园区内现有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均严格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园区厂房部分周围调用有环行道路,并与园区道路网连接,车间周围道路宽度为6m可确保消防车辆通行。建筑与结构本工程各建、构筑物的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各主要建筑物、高低压配电室等部位的门均向外开2、消防供水本工程车间周围设消防管网及消火栓,消防用水取自园区生产消防给水管网。室外消火栓间距小于120m,按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1次计算,消防给水共35L/s,其中室外消防给水量20L/s,室内消防水量15L/s。3、消防供电火灾报警控制器供电电源按二级负荷考虑。电缆敷设完毕后,对所有电缆穿越孔洞用阻燃材料进行封堵,以防火灾蔓延;对于电缆桥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段阻燃桥架,同时在此段电缆上涂刷阻燃涂料;高温区域使用耐高温电缆且外涂防火涂料或缠绕防火包带;室内大型变压器下设有事故油池。在上述场所及易发生火灾的场所配置适量的手提式或推车式可移动灭火器。4、消防通讯在主控制室设置行政电话分机,兼做消防电话。5、照明各电气室及操作室等重要作业场所为防止火灾发生,设有应急照明。7.6.3消防管理1、项目设计时应统一园区消防设施、设备及网点的布置;2、对消防设备、设施的配置,施工时应请消防部门现场指导、监督;3、在项目人员编制上,安排一个专门消防部门协调园区消防工作;安排10人的兼职消防专业人员从事消防工作,由消防部门统一培训上岗;4、项目实施建成后,请消防部门定期到园区作消防知识讲座、消防法规教育,提高强化园区企业的消防意识7.6.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本设计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有关规定,对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火灾危险考虑了一系列防范和控制措施,在严格执行操作堆积和各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可以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一旦火灾发生时,可以保证及时扑救,从而保障生产安全。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8.1编制依据《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8.2概况公司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定,以保证生产安全和操作人员身体健康。本项目凡涉及劳动安全、卫生的各个环节,如防火防爆、电气安全、防静电防雷措施、防机械伤害以及防暑降温等方面将根据生产特性的具体情况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此外,公司还将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和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卫生生产的意识。制定本企业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依法搞好安全工作。8.3劳动安全8.3.1工程消防项目的建设过程消防工作将本着“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在工程建设中严格审查设计,把好消防系统、设备、设计关,建立经常性的消防检查制度,会同消防管理部门对工程消防的设施进行严格检查,并定期对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8.3.2防火防爆设计本园区设置两个直通园区外的消防及运输出入口,园区内设置消防车通道,整个园区的布局,严格按照消防规定与规范的要求进行。本工程的建筑物耐火筹备组均不低于二级,生产厂房的耐火等级达到一级。厂房内按照国家颁布的消防规范的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并配备足够的移动灭火器材。8.3.3电力本项目生产过程中,需要接入电力,支持设备的工作。所有插座回路均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所有带电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均应设可靠接地;不含变电所的建筑物在其电源进线外令线应进行重复接地;户外路灯灯杆就近打一根接地极;在建筑物内应将PE干线、接地极的接地干线、公用管道、建筑物金属构件等可导电体在进入建筑处做总等电位连接。设备运转部分均加防护罩。园区电源中心线进户重复接地,并采取防雷措施。消防电源独立于其它供电线路并设两路供电。8.3.4防静电防雷措施建筑物均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设置防雷,避雷带采用明敷,引下线及接地极分别利用柱内及基础内钢筋,与电源中心线重复接地构成联合接地,接地电阻≦1Ω。特殊设备按规范要求设置防雷装置及防静电装置。车间内电气设计采用TN—C—S接地系统,电源中心线进户处重复接地,在低压线路引入点作等电位联接。8.4劳动卫生8.4.1防暑降温工人休息室、办公室等到均设电扇或空调。8.4.2卫生设施园区设有浴池,生产区还设有专人负责清洁卫生。建立浴室,分设男、女职工更衣室,建立定期体检制度或专用洗浴室。园区设有足够的卫生间和休息室。8.4.3照明鉴于产品的特点,要求园区内的照明情况符合行业标准要求,保护员工的视力。第九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9.1组织机构本项目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企业,在董事会领导下实行总经理负制。公司的董事会负责公司的总体发展规划,重大政策的制定及公司总经理的聘任。总经理为公司的最高行政负责人,负责日常事宜及部门经理的任用。组织机构设置如下:9.2劳动定员项目建成后劳动定员为500人,其中:管理人45人,技术人员50人,普通员工350人,后勤人员55人。管理人员由董事会指派或公开招聘,其余人员均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9.3福利待遇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公司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员工享有生活福利、劳动保护和待业保险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向社保局缴纳各项统筹基金。同时,依照《劳动法》的规定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采取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加强对职工劳动保护知识的教育,按期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努力改善职工劳动条件。第11页第十章项目实施规划10.1建设工期的规划该项目立项后,应立即着手项目的初步设计编制及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初设批复后,设计单位立即组织施工图设计,通过招标,选定施工队伍和设备采购厂家,在工程监理公司的监理下,保证工程进度,力求高速、优质地完成项目的建设,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0.2建设工期本项目建设分二期进行:第一期:2018年7月—2021年6月,计3年;第二期:2021年7月—2023年6月,计2年;建设工期共计5年。10.3实施进度安排各阶段实施进度安排如下:项目实施进度表年份项目名称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项目审批工程设计一期建筑工程施工公共配套工程施工设备购置、安装及其他工程一期竣工★二期建筑工程施工公共配套工程施工设备购置、安装及其他工程二期竣工★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1.1投资估算依据本项目投资估算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方案和各专业提供的建设内容而编制的。A、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B、建筑工程费:参考重庆市目前同类工程造价估算;C、设备购置费:设备价格,参考厂家提供的目前市场价格估算;D、其它费用,参考企业拟发生的投资内容估算。11.2建设投资估算本项目建设投资431700.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282600.00万元,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91024.00万元。具体投向如下: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估算价值占总投资的比例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它费用合计1建筑工程费用282600.00282600.0056.52%1.1主要建筑工程265900.00265900.0053.18%1.1.1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0.0050000.0010.00%1.1.2产品展示展销交易中心60000.0060000.0012.00%1.1.3仓储物流中心14000.0014000.002.80%1.1.4交易配送中心14000.0014000.002.80%1.1.5技术研发中心15000.0015000.003.00%1.1.6电子商务中心15000.0015000.003.00%1.1.7商务酒店14000.0014000.002.80%1.1.8商务办公中心21000.0021000.004.20%1.1.9企业公馆14000.0014000.002.80%1.1.10公寓区31500.0031500.006.30%1.1.11商业服务区16800.0016800.003.36%1.1.12其他辅助设施600.00600.000.12%1.2公共设施16700.0016700.003.34%1.2.1道路、停车工程6000.006000.001.20%1.2.2绿化景观工程5000.005000.001.00%1.2.3给排水等管网工程4500.004500.000.90%1.2.4供电、照明及其它系统1200.001200.000.24%2设备及安装费用0.0084300.006724.0091024.0018.20%2.1建筑配套设备及辅助设备购置及安装84300.006724.0091024.0018.20%3无形资产0.000.000.0050000.0050000.0010.00%3.1土地费50000.0050000.0010.00%4其他费用0.000.000.001696.581696.580.34%4.1勘察设计费747.25747.250.15%4.2施工图审查费37.3637.360.01%4.3建设单位管理费373.62373.620.07%4.4工程建设监理费448.35448.350.09%4.5报告编制费90.0090.000.02%小计(1+2+3+4)282600.0084300.006724.0051696.58425320.5885.06%5预备费用6379.426379.421.28%5.1基本预备费6379.426379.421.28%6建设投资(1+2+3+4+5)282600.0084300.006724.0058076.00431700.0086.34%11.3流动资金估算本项目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进行计算,估计项目达产时需铺底流动资金9500.00万元。11.4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资金500000.00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资金10000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400000.00万元。11.5项目投资总额本项目总投资500000.00万元,具体资金投向如下表: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估算价值占总投资的比例技术经济指标备注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它费用合计单位工程量指标(元)1建筑工程费用282600.00282600.0056.52%㎡971000.001.1主要建筑工程265900.00265900.0053.18%㎡971000.001.1.1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0.0050000.0010.00%㎡250000.002000.001.1.2产品展示展销交易中心60000.0060000.0012.00%㎡200000.003000.001.1.3仓储物流中心14000.0014000.002.80%㎡70000.002000.001.1.4交易配送中心14000.0014000.002.80%㎡70000.002000.001.1.5技术研发中心15000.0015000.003.00%㎡50000.003000.001.1.6电子商务中心15000.0015000.003.00%㎡50000.003000.001.1.7商务酒店14000.0014000.002.80%㎡40000.003500.001.1.8商务办公中心21000.0021000.004.20%㎡60000.003500.001.1.9企业公馆14000.0014000.002.80%㎡40000.003500.001.1.10公寓区31500.0031500.006.30%㎡90000.003500.001.1.11商业服务区16800.0016800.003.36%㎡48000.003500.001.1.12其他辅助设施600.00600.000.12%㎡3000.002000.001.2公共设施16700.0016700.003.34%1.2.1道路、停车工程6000.006000.001.20%㎡150000.00400.001.2.2绿化景观工程5000.005000.001.00%㎡100000.00500.001.2.3给排水等管网工程4500.004500.000.90%1.2.4供电、照明及其它系统1200.001200.000.24%2设备及安装费用0.0084300.006724.0091024.0018.20%2.1建筑配套设备及辅助设备购置及安装84300.006724.0091024.0018.20%3无形资产0.000.000.0050000.0050000.0010.00%3.1土地费50000.0050000.0010.00%亩1000.0050.00万元/亩4其他费用0.000.000.001696.581696.580.34%4.1勘察设计费747.25747.250.15%万元373624.000.20%4.2施工图审查费37.3637.360.01%万元373624.000.01%4.3建设单位管理费373.62373.620.07%万元373624.000.10%4.4工程建设监理费448.35448.350.09%万元373624.000.12%4.5报告编制费90.0090.000.02%小计(1+2+3+4)282600.0084300.006724.0051696.58425320.5885.06%5预备费用6379.426379.421.28%5.1基本预备费6379.426379.421.28%万元425320.581.5%6建设投资(1+2+3+4+5)282600.0084300.006724.0058076.00431700.0086.34%7建设期利息58800.0058800.0011.7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