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B卷)_第1页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B卷)_第2页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B卷)_第3页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B卷)_第4页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昭通一中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B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应该起步于对数的认识和记数方法的形成。在古代中国,数字的产生究竟始于何时,现在无从考证。可以肯定的是,在传说中的“结绳记事”年代,古人已经有了数的概念,其对应的时期应该在文明产生之前。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找到明确的考古依据,以此确定其具体年代。在目前已知的古代遗存当中,半坡遗址一些器物上的刻画符号,很可能与数字有关,但那也只是今天人们的一种猜测。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数字的具体记录,包括从一到十以及百、千、万,最大的数字是三万。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古人的记数法——十进位值制。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的发明,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大贡献。与发明十进位值制记数方法相应的是,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方法——筹算。筹算完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以算筹作工具的一种数学计算方法。根据《汉书·律历志》的记载,算筹是一种长六寸、直径一分的小圆竹棍。古人在用算筹表示1~9九个数字时,有纵横两种摆法,为减少算筹使用,其中5~9这五个数字则以上方摆一个纵横相反的算筹代替五个算筹。0这个数字则以空位表示。再用它们依据纵横相间的方式组合表示一个数:在个位、百位、万位、百万位等摆纵式,在十位、千位、十万位、千万位等摆横式。在明确了算筹的摆放方法之后,就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利用算筹进行加减乘除、开平方以及其他的代数计算了。后来在筹算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珠算。珠算明代时在中国得到了普及,取代了筹算。筹算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的痕迹直到现在仍然存在,在日常生活中的“筹划”“统筹”等词语身上,仍然可以看到历史上筹算的影子。珠算较筹算更为快捷方便,因而使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快捷的计算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太重要了,正因为如此,国外曾有人把算盘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珠算的影响及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十进位值制的记数方法、以算筹作工具的数字计算方法,这些是先秦时期中国人在数学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而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则要等到汉朝,是以《九章算术》的出现为标志的。《九章算术》的确切作者已很难考证,它大概完成于汉代,是在《算数书》《周髀算经》这些数学成就的基础上,经过长时期、多人整理,最终得以成书的。它集秦汉数学之大成,内容多,题材广,对后世影响深远。汉朝之后,进入三国时期,这个历史时期古代数学发展的一件重要事情是刘徽为《九章算术》作注。《九章算术》虽然重要,但《九章算术》是以问题集的形式编写成书的。全书共收集了246个数学问题,内容涵盖算术、代数、几何等各方面,并一一给出了答案。它的基本形式是提出问题,给出答案,中间的解答过程却被忽略了。刘徽的注正是针对《九章算术》的这一不足,对寓于全书的各种算法中的数学理论作详尽阐释。他的阐释精辟严谨,影响深远。经过刘徽的注释,《九章算术》才在数学史上真正立了起来,成为可与《几何原本》相媲美的数学经典著作。在世界数学史上,《几何原本》是以演绎为特征的公理化体系的典范,《九章算术》则是以计算见长的算法体系的代表,如同《几何原本》对西方数学的影响一样,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九章算术》一直是东方数学的标准教科书,对中国、朝鲜、日本等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徽的注不但弥补了《九章算术》缺乏中间环节的不足,对原书的方法、所涉公式和定理进行解释和推导,更有许多自己的发明。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在计算圆周率方面提出“割圆术”理论。在刘徽的时代,一般人所采用的圆周率是“周三径一”。刘徽指出,“周三径一”不是圆周率,它是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和圆直径之比。用这个比值计算出的圆面积,并非真正的圆面积。当时人们已经知道圆面积计算公式是“半周半径相乘”,半径是直线,理论上可以准确测得,这样,要求得准确的圆面积,就得知道准确的圆周长,但圆周是曲线,无法直接测量,于是人们用圆内接六边形周长来代替圆周,可是这样又带来了误差。那么,如何才能化曲为直呢?刘徽提出:当圆内接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的时候,多边形的周长就会无限逼近圆周长,这时就可以用多边形周长代替圆周长进行圆面积的计算。刘徽提出的这种方法就是“割圆术”。刘徽把自己的设想付诸实施,用割圆术具体推算了圆周率π值。他从圆内接正六边形算起,令其边数逐次加倍,相继算出圆内接正十二边形、二十四边形、四十八边形、九十六边形每边的长,还求出了正一百九十二边形的面积,这相当于求得π=3.141024。他在实际计算中,采用的是π=3.14。非但如此,为了验证这一结果,他还继续求得圆内接正三千零七十二边形的面积,得到了更精确的圆周率值π=3.1416。(摘编自《科学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中画横线语句的理解,下面四种算筹摆法,表示1861这个数字的一项是(3分)()A. B. C. D.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文明产生之前,中国古人已有数的概念,只是无从考证数字产生的具体时间。B.虽然明代时期普及的珠算取代了筹算,但后世日常词语中仍可看到筹算的旧痕。C.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算盘的发明,都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D.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算筹,汉朝刘徽作注《九章算术》,数学史才真正立了起来。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半坡遗址器物上的刻画符号可能与数字有关,商代殷墟甲骨文已出现数字的具体记录。B.从筹算到珠算,是从记数方法到计算方法的飞跃,使计算更为快捷,使用范围更加广泛。C.《几何原本》属于演绎为特征的公理化体系,而《九章算术》属于计算见长的算法体系。D.《九章算术》按问题集形式编写,虽然忽略了解答过程,但仍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重大发展。4.为什么说《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请简要说明。(4分)5.刘徽在计算圆周率方面提出“割圆术”理论,这一过程蕴含着怎样的科学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卖果子从不说价,买果子的人家也总不会亏待他。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卖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作“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阿谀谄媚。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叶三大多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乱。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客人只好怅然而去。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塑造的叶三为人勤快,诚实守信,阅历丰富,对绘画艺术有热情。如果不卖果子而去当一个画家,可能也会很出色。B.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且很少应酬,但对叶三另眼相看,体现出他率性而为的名士风范,也衬托出叶三的鉴赏功力和真诚态度。C.叶三能看出季陶民所画墨荷不妥,不仅与其果贩的身份相符合,也体现出他敏锐的观察力与独到的鉴赏力。D.本文为读者展现了叶三和季陶民的友谊,而结尾处季陶民的画和叶三一起被埋,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带有浓厚的悲剧意味。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情节和结构看,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颇有散文的特征。B.本文第三段按照时序用各色水果勾勒出了一幅当地的四季风物图,表现出适意、淳朴的生活,也暗含“风俗即人”的理念。C.写季陶民“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看似闲笔,却与叶三送果的情节相呼应,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D.本文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只择取叶三卖果赏画等零散片段,以舒缓的笔触还原生活细节,体现汪曾祺淡而有味的创作风格。8.小说结尾“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这一结局前文多有铺垫,请对相关细节作出梳理。(4分)9.汪曾祺曾说:“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从而提高对生活的信念。”请从人物美、人情美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探究你从本文感悟到的“美”。(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并怨东宫及齐府左右处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此则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论其能不能,而直言其嗟怨,岂是至公之道耶?”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尤识治体,隋室安危,系其存没。炀帝无道,枉见诛夷,何尝不想见此人,废书钦叹!又汉、魏已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卿等若慕宰相之贤者,则荣名高位,可以长守。”玄龄对曰:“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至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刑部尚书张亮坐谋反下狱,百官多言亮当诛,惟殿中少监李道裕奏亮反形未具,明其无罪。太宗既盛怒,竟杀亮。俄而刑部侍郎有阙,令宰相妙择其人,累奏不可。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今追悔。”遂授道裕刑部侍郎。(节选自《贞观政要·公平第十六篇》)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朕比见隋代A遗老B咸称高颎C善为相者D遂观其本传E可谓公平F正直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宫,常指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的“东宫”与《陈情表》中“当侍东宫”的“东宫”均代指太子。B.见,在古文中常表被动,文中“枉见诛夷”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遂见用于小邑”的“见”含义相同。C.竟,最终、最后,文中的“竟”与《项脊轩志》中“何竟日默默在此”的“竟”含义不同。D.怠,文中是懈怠、怠慢的意思,与《种树郭橐驼传》中“故病且怠”中的“怠”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面对房玄龄关于秦府旧部下未得官职而埋怨的上奏,举了尧废丹朱、舜废商均之事来说明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私之心。B.唐太宗认为用人要看是否有能力,而不能看关系的亲疏远近,如果只因旧部下有怨言,不看能力就加以委任,是不公平的。C.唐太宗借廖立、李严两人因诸葛亮去世而伤心病亡的故事,强调做官要坚守公平正直的品格,这样才能富有人格魅力,受人尊敬。D.唐太宗虽然当时没有采纳李道裕关于张亮谋反证据不足的上奏,却看到了李道裕对公平正直的坚守,后来任命其为刑部侍郎。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俄而刑部侍郎有阙,令宰相妙择其人,累奏不可。(4分)(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4分)14.唐太宗发出“何尝不想见此人,废书钦叹”感慨的原因是什么?(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魏万①之京[唐]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③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①魏万:唐肃宗上元元年(760)进士。尝居王屋山,号王屋山人,是盛唐诗人李颀的晚辈朋友。②关城:指函谷关和潼关。③御苑:宫中林苑,代指长安。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先点明送别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黄河边,“初渡河”以拟人手法写出初秋时节的萧瑟气氛。B.颔联不但对仗极工,诗意也向前发展了一步,诗人用“不堪”以加重征人的满心愁苦之情。C.颈联,树色催寒,砧声晚响,一静一动,视听结合,将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甚是生动。D.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魏万,不要在繁华热闹的长安城里沉湎于行乐,以致蹉跎岁月,一事无成。16.本诗颔联描写的意境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小明在写作以保家卫国为主题的征文时,引用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克敌制胜的豪迈之情。(2)在《陈情表》中,作者向晋武帝陈述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近况,如果没有祖母抚养,他“______________”;如果自己现在离开祖母,则“______________”。(3)老师布置了一篇以“梦”为话题的写作片段,小刚想引用一些带有“梦”字的诗句来增加文化底蕴,他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五一”假期,游客出行需求持续高涨。向着旅游资源开、向着旅游需求开、向着旅游体验开,具有“一线多游、夜行日游、移步换景”等特点的旅游专列,受到游客追捧。不只是“五一”,今年以来,铁路部门开通了赏花专列、踏青专列、研学专列等,方便游客出行。在旅途中,游客感受到的不仅有沿途的人文风情,还有自然美景,享受着优越的服务,这使得旅程本身也成了一种别具趣味的体验。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坐上旅游专列去“打卡”,“铁路+旅游”的深度融合,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串联起美景的同时,旅游专列还锚定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量身打造具有个性化的服务体验,让旅途更为安心、丰富。伴随研学游持续火爆,将现场教学、实践体验等融于一体的研学专列拓展了研学的趣味性和便利性,受到广大学子和家长的欢迎。在广铁集团“我的韶山行”红色旅游专列上,中小学生体验了一次“移动思政课”。列车在车窗、板壁、宣传框、桌面等各处,都精心布置了红色旅游研学宣传标识。每一个车厢都配备了一名专业的研学导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分享红色故事、红色诗词和红色歌曲,让同学们在乘车途中就能学到红色知识。18.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19.“移动电话”是指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与固定电话(座机)相对。请据此解释加点的“移动思政课”的含义。(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低头是一种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嬗变。有时,稍微低一下头,或许我们的人生路会更精彩。懂得低头,才能出头!要学到新东西,要不断进步,①。只有懂得谦虚的意义,才会得到别人的教诲,才会处处受人喜爱。有时,稍微低一下头,或许我们的人生路会更加精彩,我们的能力也会有所长进。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大师们提供的“记住低头”和“懂得低头”之说,就是要我们记住:不论你的资历、能力如何,在茫茫人海里,你只是一个小分子,无疑是渺小的。当我们把奋斗目标看得很高的时候,②。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态,把自己看轻些,把别人看重些。其实,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些怀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只有敢于低头并不断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汲取教训,才会为别人的成功而欣喜,为自己的不足而自省,才会在挫折面前发愤努力。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知道的、了解的只是汪洋中的一滴;而别人,在某一方面肯定有值得你学习的东西。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写成“低头是一种能力,它是不自卑,不怯弱,是清醒中的嬗变”,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22.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的“其实,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中的“我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B.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每个人的表现。C.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D.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套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材料提到的“懂得低头,才能出头”的道理,对当代青少年很有启发。青少年正处于桀骜不驯的时期,很多人不肯低头,不愿放低姿态处事,这常常使他们或不被认可,或遭人排挤。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昭通一中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B卷)参考答案1.(3分)B2.(3分)D【解析】D.“数学史才真正立了起来”错误。由原文“经过刘徽的注释,《九章算术》才在数学史上真正立了起来,成为可与《几何原本》相媲美的数学经典著作”可知,刘徽生活在三国时期,真正立了起来的是《九章算术》,并非数学史。3.(3分)B【解析】B.“是从记数方法到计算方法的飞跃”错误。筹算、珠算都是计算方法,从筹算到珠算,只是计算方法的发展。4.(4分)①集秦汉数学之大成:在《算数书》《周髀算经》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多人整理,最终成书。②内容多:全书共收集了246个数学问题。③题材广:涵盖算术、代数、几何等各方面。④对后世影响深远:一直是东方数学的标准教科书,对中国、朝鲜、日本等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每点1分,共4分。)5.(6分)①大胆质疑:不盲从一般人采用“周三径一”的圆周率,发现这只是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和圆直径之比,以此计算出的“并非真正的圆面积”。②小心求证:根据“化曲为直”无限接近的原理,提出“圆内接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的设想,加以艰苦计算验证,使圆周率数值更精确。(每点3分,共6分。)6.(3分)D【解析】D.“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带有浓厚的悲剧意味”理解错误。何为有价值,懂得才会有价值。画作跟着懂得它的叶三一起被埋掉,不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而是体现了叶三对画作的珍视,对与季陶民情感的珍视。如果把画作留在世上,只当商品变卖,这才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这才是悲剧。7.(3分)C【解析】C.“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错误,此处解释了叶三爱给季陶民送果的原因,后文继续写二人的默契,和此处情节关系不大,故没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8.(4分)①叶三和季陶民关系亲密。从“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来看,叶三和季陶民的关系非同一般。②叶三钟爱季陶民的画。从“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来看,叶三对季陶民的画非常喜爱。③叶三不想卖季陶民的画。从“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来看,叶三从没有卖画的想法。④叶三拒绝卖季陶民的画。从“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而叶三却说“不卖”来看,叶三不卖画的态度一直十分坚决。(每点2分,任答2点可得4分。)9.(6分)人物美:叶三①热爱生活,朴实能干,生活经验丰富,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②具有艺术欣赏眼光,能从细节中准确地判定、评价画家的画。③人品高尚,不谄媚、不奉承、不卖弄。④真心爱画,重情义,不为金钱所动。人情美:①买家和卖家之间。叶三卖果子“什么节令什么果子”“个个都是好的”等写尽了他为人的真实厚道,而买家“总不会亏待他”是对叶三的绝对信任。卖与买的背后,是沉沉的真和善。②儿子和父亲之间。叶三和儿子因为退休而起的冲突,由起因到结果,传递出的都是父子间的浓厚亲情。③画家和“鉴赏家”之间。季陶民体恤叶三的生活不易,说可以将画不题上款便于他拿去卖钱,但叶三坚持不卖。季陶民死后,叶三虽然不再卖果子了,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二者的互相体谅,互相珍视,更让人感受到一种纯粹的美。(每点2分,任答3点可得6分。)10.(3分)BDE(每处1分,共3分)【解析】句意:我近来见到隋代的旧臣遗老,他们都称赞高颎是做宰相的人才,于是我就去翻阅他的本传,此人真可说是公平正直。“朕”作主语,“见”作谓语,“隋代遗老”作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所以B处断句;“高颎善为相者”是“称”的宾语,“遂观”前省略主语“朕”,所以D处断句;“其本传”作“观”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E处断句。11.(3分)D【解析】A.正确。B.正确。句意:却被冤屈诛杀了。/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C.正确。最终、最后;全,整。句意:最终把张亮给杀掉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D.错误。懈怠,怠慢;疲乏。句意:对违犯法纪玩忽职守的人。/所以我们困苦并且疲乏。12.(3分)C【解析】C.“唐太宗借廖立、李严两人因诸葛亮去世而伤心病亡的故事”错误。由原文“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可知,后来廖立听到诸葛亮逝世,哭着说:‘我们大概要亡国了!’李严听到诸葛亮逝世,也发病而死。由此可知,因诸葛亮去世而伤心病亡的是“李严”,廖立没有伤心病亡。13.(8分)(1)(4分)不久,刑部侍郎空缺,唐太宗下令宰相精心选择称职的人选,可宰相多次推荐的人选唐太宗都没有同意。(“俄而”,不久;“阙”,空缺;“妙”,精心;“累”,多次。)(2)(4分)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的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辍”,停止;“飧馨”,吃早、晚饭;“劳”,慰劳;“蕃”,使繁盛。)(每题翻译出每个关键词1分,共4分)14.(3分)①高颎有宰相之才,得到隋朝老臣的称赞;②一个人支撑着隋朝安危,可惜被隋炀帝诛杀。15.(3分)A【解析】A.“‘初渡河’以拟人手法写出初秋时节的萧瑟气氛”错误,根据“昨夜微霜”“初渡河”“催寒近”等信息可知,不是“初秋”,而是“深秋”。16.(6分)①颔联中描写了鸿雁、云山等主要意象。②天上鸿雁南飞,失群的孤雁声声哀鸣,响彻长空;地上云山凄冷,百草凋零,疾风落叶。诗人通过对天上鸿雁、地上云山的描写,描绘出一幅游子羁旅萧瑟图。③诗人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表达出诗人对魏万跋涉的艰辛以及征程的担忧之情。(每点2分,共6分。)17.(每空1分,共6分)(1)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2)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3)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18.(4分)在旅途中,游客不仅能感受到沿途的自然美景、人文风情,更享受着优越的服务,这使得旅程本身也成了一种别具趣味的体验。(第一处,偷换主语,“游客感受到的不仅有沿途的人文风情,还有自然美景”主语是“游客感受到的(内容)”,而后文“享受着优越的服务”主语应是“游客”,前后语句结构混乱,导致后一句缺少主语,可将语句改为“游客不仅能感受到沿途的自然美景、人文风情,更享受着优越的服务”;第二处,语序不当,按照表述的逻辑关系,应是先“自然美景”,再“人文风情”,故两者应调换顺序。)(每处2分,共4分)19.(5分)“移动思政课”指的是在旅途中,利用旅游专列这一移动的载体,为中小学生提供的红色知识学习课程。20.(4分)①就必须放低自己的姿态②更要在人生舞台上唱低调(每点2分,共4分)21.(4分)①原句使用了两个“它”,将长句分隔成三个语意完整的短句,层次感强,表意清楚明了。②原句使用了两个“不是”,着重强调了低头不是自卑、怯弱的表现,语势更强。(每点2分,共4分)22.(3分)B【解析】画线句的“我们”是泛指,指每一个人。A.特指文中通讯员和我;B.泛指每一个人;C.特指阅读杰作的人;D.特指四婶等人。故选B。23.(60分)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本道作文借由语言文字运用材料,引出写作内容。材料一共两句话,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的补充说明,前后形成因果关系。因为“不肯低头或不愿放低姿态处事”,所以青少年常常不被认可或遭人排挤,所以也就谈不上“出头”。综合这两句话,材料是要求在考生辩证分析“低头”这一做法的基础上,对桀骜不驯的青少年提出一些建议,引导他们能够“懂得低头”。“懂得低头”意味着不是“时时低头”,意味着考生在写作时,要对“低头”这一做法进行辨析。如果一味地低着头,那就会给人一种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的感觉,别人也会趁机欺负打压,久而久之,会让人们看不起,而作为另类处理。如果一味地昂着头生活,那就会给人一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感觉,让人敬而远之,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觉得这是一种目中无人的傲气,会不被认可,或遭人排挤。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适时低头”。适时的低头,不只是一个动作,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豁达的胸怀,是忍的境界;适时的低头,不是委曲求全的懦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深谋远虑;适时的低头,就是需要我们的人生要有弹性和韧性,低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