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2版_第1页
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2版_第2页
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2版_第3页
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2版_第4页
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2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口腔内科疾病

第一节牙体硬组织疾病

第二节牙髓病及根尖周病

第三节牙龈病

第四节牙周病

第五节口腔粘膜病

第四十一章口腔颌面外科

第一节拔牙术及牙槽外科

第二节口腔颌面部感染

第三节口腔颌面部损伤

第四节口腔颌面部肿瘤

第五节涎腺疾病

第六节颗下颌关节疾病

第七节口腔颌面部发育畸形

口腔修复

第一节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第二节全口义齿修复

第三节金属烤瓷冠修复

第四节固定义齿修复

第五节种植义齿修复

口腔正畸

第一节一般常规

第二节牙颌畸形矫治

第一节牙及牙周组织病变X线诊断

第二节颌骨炎症

第三节颌面骨损伤

第四节颌骨囊肿

第五节口腔肿瘤

第六节撅下颌关节疾病

口腔内科疾病

第一节牙体硬组织疾病

浅制

[病史采集]

1.多无自觉症状、激发疼不明显;

2.有一定好发部位,呈不对称分布。

【检查】

1.牙面有黑褐色或白垩色斑点;

2.探及牙表面质地粗糙、变软;

3.牙体无明显缺损;

4.X片显示透射或边缘模糊影像。

【诊断】

1.患者多无主观症状及激发痛;

2.牙体出现色、质改变,但无明显缺损;

3.X线检查,荧光显示法等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牙釉质钙化不全与浅龈鉴别要点:

1.前者为发育性疾病,患牙呈对称性分布,后者无;

2.前者的好发部位为牙尖及光滑面,后者为凿面窝沟或邻面;

3.前者主要为颜色改变,一般无形、质改变,后者有质地改变;

4.前者病损无进行性,后者有。

[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

2.磨除治疗(将面积较小的踽损磨除,使其停止发展或消失);

3.充填术治疗,除去制坏组织,制备洞型,用人工材料填补、修复,恢复正常牙体形态和

功能。

中制

【病史采集】

1.患牙遇冷、热、酸、甜刺激时出现酸痛感觉,当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

2.食物嵌入洞内出现疼痛,口内有异味;

3.无自发痛。

【检查】

1.肺洞形成,呈黑褐色;

2.龈坏区可见软化牙本质及食物残渣;

3.X牙片可协助诊断,特别是颈部和邻面脯。

【诊断】

1.有激发痛,但疼痛较轻;

2.牙可见脯洞,色多为黑褐色;

3.X线检查可见龈洞。

[治疗原则】

充填术治疗:去除制坏组织,制备洞型,隔湿,干燥,消毒,垫底以隔绝刺激,保护牙髓,

充填材料充填制损部位,恢复形态及功能。

深壁

[病史采集]

1.患牙遇冷、热、酸、甜刺激时出现疼痛,当去除刺激后疼痛可缓解;

2.无自发痛史,但对冷刺激较敏感;

3.牙有深而大的龈洞。

【检查】

1.可见大而深的踽洞,洞内有大量软化牙本质;

2.探痛明显,但洞底完整,与牙髓无穿通;

3.温度诊阳性,对冷刺激尤敏感;

4.叩诊阴性,牙髓活力正常;

5.X线牙片显示脯洞洞底完整,未与髓腔相通,根尖周组织正常。

【诊断】

1.有激发痛,但疼痛不延续;

2.有大而深的龈洞;

3.探痛明显,但无穿髓孔;

4.对冷诊最敏感,牙髓组织正常;

5.X线牙片、透照光等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慢性牙髓炎与深躺鉴别要点:

1.前者出现不定期的自发痛,后者无;

2.前者激发痛及食物嵌塞痛更严重,且疼痛有延续性,后者疼痛无延续;

3.前者可能探及穿髓孔,后者无;

4.前者有叩痛,后者无。

[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牙本质过敏明显者,应先安抚治疗,待症状消失后再行充填术治疗;

2.近髓者可用氢氧化钙间接盖髓后再行充填术治疗;

3.充填术治疗:应注意先用能安抚牙髓、隔绝对外界刺激而对牙髓无刺激的材料垫底后再

行充填治疗。

牙本质敏感症

[病史采集]

该症指牙齿在受到外界刺激如冷热酸甜及机械磨擦作用时产生的酸痛症状,它为各种牙体疾

病所共有,而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凡能使牙本质暴露或敏感性增高的因素均可能成为该症的病因。

【检查】

1.好发于牙齿磨耗严重的部位及牙颈部;

2.刷牙、吃硬物、酸、甜、冷、热等刺激均可引起牙酸痛,刺激去除后症状即消失;

3.用尖锐的探针在牙面上可探及1个或数个过敏点。

【诊断】

1.患牙主要为刺激痛,尤其对机械刺激最敏感,去除刺激后症状立即消失,;

2.可探查到敏感点。

[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脱敏,再矿化治疗;

2.反复脱敏无效者可考虑充填治疗或人工冠修复;

3.激光治疗:YAG激光照射过敏区;

4.个别磨损严重而近髓者,必要时可行牙髓失活治疗。

畸形中央尖

[病史采集]

1.属先天性牙体形态异常,多见于第二双尖牙常为对称发生;

2.可无症状,但多因萌出后不久与对牙接触即遭折断,使牙髓感染坏死,影响根尖继续发

育。

【检查】

一般为双尖牙外面中央窝出现园锥形突起;

中央折断或被磨损后,可见园形黑环,中央有黑色小点。

【治疗原则】

1.对园钝而无妨碍的中央尖可不作处理;

2.尖而长的中央尖易被折断和磨损露髓,在麻醉和严格消毒的情况下,制备洞型,常规盖

髓治疗,或在适当调整对治牙的同时,多次少量调磨牙尖;

3.中央尖折断,已引起牙髓或根尖病变时,可采用根尖诱导成形术。

斑釉症

[病史采集]

1.属地区性流行病,由于在牙矿化期间长期饮用了氟含量过高的水而引起;

2.一般不发生于乳牙。

【检查】

1.同一时期萌出的牙齿的釉质呈现粉笔样白垩状斑块或黄褐色甚至暗棕色斑块,重者合并

釉质的实质缺损。

2.慢性氟中毒有全身骨和关节病变。

【治疗】

1.通常不须处理;

2.牙面缺损和美容要求,可做牙面覆盖和全冠修复。

牙外伤

[病史采集]

1.牙齿受到外力碰撞或进食时骤然咀嚼硬物引起牙齿损伤;

2.有牙体、牙周组织损伤的一系列症状;

【检查】

1.损伤轻有牙松动、触痛,有的可见釉质裂,出现牙齿敏感症状。

2.重者发生牙脱位、冠根折,出现牙髓症状。

[治疗原则】

1.牙轻度松动者应在受伤后1〜2周内避免使用患牙咀嚼。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松动明

显要考虑松牙固定。定期复查观察牙髓活力。

2.牙脱位者可复位固定,完全脱位者可试行再植术。

3.已露髓者应行牙髓病治疗。

4.根折在无修复条件时一般须拔除。

楔状缺损

[病史采集]

不同程度的出现冷热酸甜不适,刷牙时酸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牙髓及根尖病变。

【检查】

1.可见牙颈部楔形缺损,表面坚硬光滑,缺损边缘整齐,尖牙双尖牙区好发;

2.探诊敏感。

[治疗原则】

1.正确选用牙刷、牙膏,纠正刷牙方法;

2.缺损少,无症状者,不需作特别处理;

3.牙本质过敏者应做脱敏治疗;

4.缺损大者可用充填法;

5.有牙髓感染或根尖病变时,应做牙髓治疗或根管治疗。

第二节牙髓病及根尖周病

急性牙髓炎

[病史采集】

1.尖锐的自发性痛,阵发性发作或加重;

2.夜间痛,睡眠困难;

3.温度刺液使疼痛加重,刺激去除后疼痛仍可持续较长时间;

4.疼痛常不能定位,可放射到头面部;

5.牙体多有深踽洞;

6.常可探及小穿髓孔,探痛剧烈,有少量出血或脓液;

7.牙髓活力异常。

【检查】

1.多有深制等牙体缺损,接近髓腔或有极小穿髓孔;

2.探诊常有剧烈疼痛;

3.早期叩痛不明显,晚期垂直叩痛;

4.电活力测量早期牙髓敏感,晚期活力下降,读数高于正常。

【诊断】

1.自发性、阵发性锐痛,夜间尤甚;

2.放射痛,不能定位;

3.牙体多有深脯洞,常可探及穿髓孔;

4.温度诊阳性,疼痛延续时间长;

5.牙髓活力异常。

【鉴另U】

1.牙间乳头炎:有牙龈红肿、食物嵌塞,但温度刺激龈乳头不会引发剧烈疼痛;

2.上颌窦炎:温度刺激不出现疼痛,无牙髓感染的患牙,多有感染史,上颌窦前壁有压痛。

3.三叉神经痛:多有板机点,夜间不易发作,温度改变不引起疼痛。

[治疗原则】

1.疼痛剧烈的首先应开髓引流(可局麻);

2.待疼痛缓解后,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治疗。

年轻恒牙或无明显自发痛的患牙,如穿髓孔小,牙髓组织敏感鲜红的病例可采用直接盖髓术。

慢性牙髓炎

[病史采集]

1.轻微的自发性钝病,阵发性痛;

2.长时期冷热刺激痛,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较长时间后逐渐消失;

3.多有食物嵌塞痛史,咬给不适,多能明确指出患牙。

【检查】

1.多有深踽等牙体缺损;

2.有深探痛;

3.轻度咬给痛,叩痛;

4.电活力测试反应迟钝;

5.X线可见牙周间隙增宽或硬板模糊。

【诊断】

凭借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确诊。

【鉴另I】

应与急性牙髓炎、牙髓坏死,牙龈息肉,牙周膜息肉等鉴别。

[治疗原则】

1.牙髓摘除术,即根管治疗。

2.牙根尚未发育完成的单根牙,穿髓孔大,可选用活髓切断术。

3.成年人后牙或根管钙化者,乳磨牙牙根已形成尚未吸收者,可用干髓术。

4.绝大多数的牙髓病患者均可用牙髓摘除术,即根管治疗。

急性根尖周炎

【病史采集】

1.自发性、持续性钝痛,严重时可出现搏动性剧烈跳痛,患牙定位明确;

2.患牙有浮出、伸长感,不敢咬胎;

3.患牙多有踽洞或变色,根尖区扪压痛,粘膜发红、肿胀;

4.多伴有乏力、发热,所属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检查】

1.根尖区红肿、压痛;

2.叩痛明显,不能咀嚼;

3.冷热试、电活力测试无反应;

4.X线牙片可偶见牙槽骨破坏的透射影像。

【诊断】

1.可定位的持续性疼痛;

2.叩痛明显,咬合痛;

3.根尖区软组织红肿或脓肿形成;

4.X线牙片有助于诊断。

【鉴别】

牙周脓肿:有牙周袋,脓肿位置接近龈缘、范围局限,牙松动,电测试活力正常、X线牙片

显示牙槽骨有破坏。

[治疗原则】

1.应急处理:开放髓腔,切开脓肿,调胎,全身消炎、止痛等药物治疗;

2.根管治疗;

3.塑化治疗。

慢性根尖周炎

[病史采集]

1.无明显自觉症状;

2.患牙多有幽坏,变色;

3.根尖部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或根尖部有膨隆感;

【检查】

1.患牙齿禹坏,变色;

2.根尖部粘膜有瘦管或膨隆;

3.轻叩痛或不适感;

4.温度试、电活力测试无反应;

5.X线牙片显示根尖区有边界清楚的透射区或根尖周骨质模糊,疏松。

【诊断】

依据症状和体征均可确诊。

【鉴另II】

应与颌骨囊肿,造釉细胞瘤相鉴别。

[治疗原则】

1.根管治疗术;

2.牙髓塑化疗法;

3.根管外科治疗包括根尖切除、刮治和倒充术。

第三节牙龈病

牙龈炎(缘龈炎)

[病史采集]

1.刷牙及咀嚼时牙龈出血史;

2.有无牙龈自发性出血;

3.有无血液病史,有无皮肤紫瘢、鼻蚓、皮下出血、月经过多等。

【检查】

1.牙菌斑、牙石堆集情况;

2.炎症区有无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根面踽及充填悬突等刺激因素存在;

3.牙龈色泽、形态及龈沟深度,炎症波及范围;

4.X线牙片显示无牙槽骨吸收。

【诊断】

凭借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确诊。

【鉴另C】

1.疱疹性龈口炎;

2.急性白血病;

3.牙周炎。

[治疗原则】

1.清除牙石,行龈上洁治术;

2.食物嵌塞矫治,包括食物嵌塞牙体选磨法,或用充填法或冠嵌体恢复良好的邻面触点;

拔除伸长无对希的牙及错位的第三磨牙;

3.磨除不良修复体的悬突。

肥大性龈炎

[病史采集]

1.牙龈有无肿胀,有无牙龈出血史;

2.患者年龄是否正处在青春期,是否孕期;

3.有无口呼吸习惯;

4.有无长期服用苯妥英钠史;

5.有无血液病病史

【检查】

1.龈缘和龈乳头增生肥大情况;

2.假性龈裂及假性牙周袋情况;

3.有无牙菌斑、牙石、咬合创伤、牙列不齐、不良修复体和充填物等刺激因素存在;

4.牙龈肥大的色泽和性质,是炎性肥大,或纤维性肥大;

5.X线牙片显示一般无牙槽骨吸收。

[治疗原则】

1.清除牙石,包括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

2.纠正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3.调整咬合,改善牙列不齐情况;

4.手术治疗,牙龈切除术,清除炎症,刺激去除后还有增生的牙龈可行牙龈切除术;

剥脱性龈炎

[病史采集]

1.与全身性因素如性激素不足或营养缺乏等有关,多见于更年期妇女;

2.上皮脱落,出现炎症创面、出血、疼痛;

【检查】

1.牙龈缘、龈乳头为主,有明显的水肿,发亮发红或形成红斑;

2.上皮容易剥脱,脱落后留下鲜红而疼痛的创面,易出血;

3.病变区域与正常组织有明显的界限;

4.有时有味觉异常,如金属味及咸味感。

【诊断】

1.病程缓慢,疱形成易脱皮;

2.脱皮后暴露出又红又痛易出血创面;

【治疗原则】

1.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2.嗽口剂必须无刺激性和腐蚀性;

3.给予刺激性小而富有营养的饮食;

全身性治疗:内分泌治疗、维生素治疗、镇静止痛,防止继发感染。

妊娠性龈炎

[病史采集]

1.妊娠引起口腔局部龈炎加重;

2.有局部刺激因素存在如牙石、牙垢。

【检查】

1.龈边缘可见,单独或者多数性的瘤样突起;

2.发炎的牙龈色泽变为亮红或蓝红色,边缘和牙间乳突水肿,易出血,急性炎症少见,一

般不痛;

3.妊娠第2〜3月及分娩前最为严重,可形成妊娠期龈瘤或肉芽肿,通常在产后二个月左右

即可逐渐部分减退,如有局部刺激因素存在,牙龈不可能完全恢复正常。

【诊断】

凭借妊娠史和临床体征可以确诊。

[治疗原则】

1.去除局部因素,加强口腔卫生,分娩后常可逐渐恢复;

2.手术切除增生牙龈,有时手术时间可适当延至分娩后进行。

青春期龈炎

[病史采集]

1.发生于青春期或青春前期青少年,女性稍多;

2.有局部刺激物存在。

【检查】

1.发生于前牙牙龈的牙间乳突或缘龈部分,龈明显肥大,点彩消失,有明显出血倾向;

2.牙龈可表现为松软的水肿状态或致密的纤维性改变,通常为深红色;

3.多发生于唇侧面,口腔卫生差,若伴有错胎则更为严重;

4.青春期过后,坛生牙龈可部分或完全消退。

【诊断】

1.发生于青春期的青少年;

2.牙龈乳突明显肿大,甚至可能呈球样突出,覆盖部分牙冠;

3.牙龈颜色加深,质地松软,有纤维变时稍硬;

4.局部多有刺激物存在。

[治疗原则】

1.去除局部因素,保持口腔卫生;

2.轻度肿大者,可用牙龈按摩术使症状缓解;过度肥大的牙龈组织,可用龈切除术;

3.轻者成年后自行消退。

第四节牙周病

牙周炎

[病史采集]

1.有无牙龈出血、牙松动咀嚼无力或咀嚼疼痛;

2.有无牙龈肿胀、溢脓、口臭;

3.有无牙龈红肿,持续性疼痛,咀嚼痛及淋巴结肿痛等急性发病史;

4.有无食物嵌塞,牙外伤或咀嚼不当引起的咬合创伤史;

5.有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病等。

【检查】

1.牙龈有无充血、水肿、组织松软等牙龈炎表现,有无牙龈炎性退缩,有无菌斑、牙石等

刺激因素存在;

2.是否有真性牙周袋形成;

3.患牙有无松动,松动程度;

4.有无牙周创伤的早接触点存在;

5.有无引起食物嵌塞的因素存在,如牙龈乳头萎缩,邻牙接触不良,牙龈过度伸长、楔状牙

尖等;

6.有无急性炎症表现,即牙周脓肿的表现;

X线照片了解牙槽骨吸收类型及吸收程度。

【诊断】

1.牙龈炎症(充血、水肿、易出血)。

2.牙周袋形成或牙龈退缩。

3.牙松动。

4.X线牙片显示牙槽骨吸收。

【鉴另U】

1.与单纯性牙周炎鉴别。

2.发生牙周脓肿时应与牙槽脓肿鉴别。

[治疗原则】

1.龈上和龈下刮治;

2.牙周创伤者,患牙应进行选磨去除早接触点,如有食物嵌塞应进行食物嵌塞的矫治;

3.松牙固定;

4.病牙拔除,对牙槽骨吸收过多,牙周袋过深松动度大、咬合不良的牙齿,应予拔除;

5.牙周袋处理,包括急性期牙周脓肿成熟时切开引流手术治疗并配合全身用药;慢性期清

除牙石,调整咬合,必要时进行牙周手术治疗;

6.全身疾病的相应治疗。

青少年牙周炎

[病史采集]

1.有无牙浮起无力或周期性松紧现象;

2.有无牙间隙增宽,引起食物嵌塞,牙齿移位的情况;

3.有无家族史及本人体质软弱或全身疾病和内分泌方面的疾患。

【检查】

1.口腔卫生状况,有无龈上牙石;

2.牙龈色泽、结构、形态是否正常,炎症程度,牙齿有无早期松动,尤其是上、下前牙及

第一磨牙;

3.上、下前牙及第一磨牙区有无牙周袋形成、牙石刺激或牙周创伤;

4.牙齿有无发生移位,牙间隙增宽,上前牙有无扇形展开。

5.有无家族史;

6.X线照片观察是否有牙周韧带增宽,硬骨板模糊,以及垂直吸收。

【诊断】

1.患病年龄多见青少年;

2.好发于前牙及第一磨牙;

3.牙松动、移位、牙间隙增宽、前牙呈扇形;

4.X线牙片有牙槽骨垂直吸收。

【鉴另IJ】

应与晚期牙周炎鉴别:

【治疗原则】

1.早期发现、诊断,及早去除微小的局部刺激因素;

2.消除牙周袋,建立易于保持洁净的牙龈外形;

3.合理选磨以消除高点及调整咬给关系;

4.个别牙移位可用手术方法消除病灶,使移位牙自行复位,如术后无改善,也可借助正畸

术试行复位及固定;

5.全身用药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功能。

牙周牙髓联合损害性疾病

【病史采集】

1.有无踽坏等病损牙或有无充填物及修复体、错殆,有无屡管;

2.有无牙浮起、松动、移位、流血、流脓;

3.有无家族史,放疗、化疗史。

【检查】

1.牙周袋深而溢脓,根尖区粘膜可能有瘦管;

2.患牙多有深踽、牙折等牙体疾病,或有充填物及修复体,有胎创伤;

3.牙髓活力降低或为死髓牙;

4.X线检查,根尖有透明影,牙颈部亦有典型的牙槽骨吸收表现。

【诊断】

1.患牙多有龈病或牙髓根尖病;

2.有深而窄的牙周袋,袋内有脓性分泌物;

3.X线牙片根尖周及根分岐部有牙槽骨破坏或吸收。

[治疗原则】

1.彻底的牙周牙髓治疗,先牙髓,后牙周,即先行根管治疗术,再行牙周翻片术刮治术;

2.多根牙深牙周袋可用断根术或半切术;

3.病变范围过大,愈后差的患牙可考虑拔除;

4.全身治疗:如有代谢性疾病,内分泌性疾病,营养缺乏,慢性消耗性疾病应及时治疗。

第五节口腔粘膜病

复发性口疮

[病史采集]

1.口腔粘膜反复出现溃病,伴剧烈烧灼样痛;

2.溃疡大小不等,数目不同,可自愈;

3.可同时波及眼、会阴区等其它组织;

4.发病常与内分泌、免疫、消化、精神因素等有关。

【检查】

1.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2〜3mm;

2.溃疡边界整齐,周围有明显红晕;

3.溃疡微凹,表面覆以黄白色假膜,无渗血;

4.触痛明显,轻型溃疡愈合后不留疤痕,重症溃疡愈合后有疤痕;

5.好发于口腔粘膜角化程度较差的部位,并可波及眼、会阴区皮肤等组织;

6.少数患者可查出免疫功能、内分泌异常。

【诊断】

1.口腔粘膜出现“红、黄、凹、痛”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

2.溃疡周期性复发,可自愈;

3.全身情况一般良好。

【鉴另U】

轻型口疮与创伤性溃疡鉴别要点:

1.前者发病原因不明,后者有明显的局部创伤因素;

2.前者溃疡形状规则,后者多不规则;

3.前者溃疡可自愈,后者必须去除刺激后数天方可愈合;

4.前者周期性复发,后者不复发;

重型口疮与恶性肿瘤鉴别:

1.前者溃疡形状规则,后者多呈菜花状;

2.前者无浸润性,后者边缘硬且有浸润;

3.前者可自愈,后者经久不愈;

4.后者病理检查可见癌变组织、细胞。

重型口疮与结核性溃疡鉴别:

1.前者溃疡形状规则、边缘整齐,后者不整齐,呈潜掘状,溃疡底部可见桑根样肉芽组织;

2.前者溃疡周期性复发,可自愈,后者经久不愈;

3.后者病理检查可见结核性肉芽肿。

[治疗原则】

1.积极检查治疗相关全身性疾病,特别是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疾病;

2.药物治疗(局部、全身)

3.物理治疗,如微波、频谱照射;

4.心理治疗。

白塞病

[病史采集】

1.反复发作的以口、眼、生殖器和皮肤损害为主;

2.发病与自身的内分泌、消化、免症功能不协调有关。

【检查】

1.口腔出现复发性口疮样损害,以轻型多见;

2.眼出现慢性复发性虹膜睫状体炎伴前房积脓等病变;

3.生殖器反复出现溃疡性损害;

4.皮肤出现结节性红斑或座疮;

5.皮肤针刺部位现出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即针刺试验阳性;

6.不对称的大关节肿痛。

【诊断】

1.复发性口腔溃疡;

2.眼疾;

3.复发性阴部溃疡;

4.皮肤结节性红斑;

5.皮肤针刺试验阳性;

凡具有第一项者加上2〜5四项中的任意两项即可诊断。

[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同复发性口疮)局部、全身;

2.治疗其他系统的损害,特别是眼疾,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失明等严重后果;

3.物理治疗:微波、频谱照射;

4.心理治疗。

创伤性溃疡

[病史采集]

1.由物理、化学等局部刺激因素所致;

2.无反复发作史;

3.病损区固定。

【检查】

1.口腔溃疡的部位、大小、形状与局部物理性刺激因素相吻合;

2.化学因素所致的损伤使局部充血,糜烂、严重者粘膜组织坏死,甚至牙槽骨坏死;

3.粘膜血疱是一特殊类型,呈大小不等的紫红色血疱,疱破后呈鲜红溃疡面;

4.全身反应轻,局部轻微疼痛。

【诊断】

1.有局部刺激因素;

2.病损部位及形状与刺激物吻合;

3.局部多为溃疡损害、疼病明显;

4.去除刺激因素后病损可愈合。

[治疗原则】

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2.局部消炎、止痛、保持口腔清洁;

3.防止继发感染。

口腔单纯性疱疹

急性疱疹性龈口炎

[病史采集]

1.多发生于婴幼儿,成人亦可发生;

2.有较重的全身前驱症状,如发热、头痛、流涎、拒食等;

3.口腔粘膜、口周皮肤出现小疱。

【检查】

1.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成人较少;

2.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流涎、拒食;

3.口腔粘膜出现成簇小水疱,疱易破溃,融合成不规则糜烂面;

4.全口或局部灼痛明显,牙龈红肿,易出血;

5.愈合期约7〜14日。

【诊断】

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多易确诊:

1.多见于婴幼儿;

2.有前驱症状;

3.口腔粘膜成簇水疱或疱破溃后的不规则糜烂面。

急性疱疹性口炎与复发性口疮口炎鉴别要点:

1.前者多发于婴幼儿,后者多发于成人;

2.前者出现成簇水疱,后者不发疱;

3.前者溃疡可相互融合,后者多散在;

4.前者全身反映重,后者则轻;

5.前者复发多与诱因有关,后者呈周期性复发。

[治疗原则】

1.全身支持疗法:用对症、抗病毒增强免疫等;

2.局部注意消毒、防腐、止痛、控制继发感染。

唇疱疹

【病史采集】

1.儿童、成人均可有;

2.口唇及口周皮肤出现成簇小水疱,疱破后形成糜烂面,上结痂壳。

【检查】

1.唇及口周皮肤有成簇小水疱,疱破后有不规则糜烂面,有痂壳复盖;

2.全身症状轻。

【诊断】

1.口周、唇部成簇水疱;

2.成人多见、易有上感前驱症状;

3.局部有刺痛、烧灼、麻痹感;

4.7〜14日愈合。

[治疗原则】

1.全身支持疗法,抗病毒治疗;

2.局部止痛,防感染为主。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病史采集】

1.多见于春秋季、老年体弱者;

2.多有受寒、外伤、感染史及前驱症状;

3.病损区皮肤刺痛、起疱。

【检查】

1.损害发生于单侧颜面部及口腔粘膜,不超过中线;

2.颜面部出现成簇水疱,沿三叉神经的分枝排列成带状;

3.口腔粘膜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

4.疼痛剧烈,老年人易遗留顽固的疹后神经痛。

【诊断】

1.好发于老年体弱者;

2.单侧颜面部及口腔粘膜沿三叉神经分布有成簇带状水疱;

3.剧烈的神经痛;

4.终身免疫。

[治疗原则】

1.全身支持疗法、止痛、抗病毒;

2.局部外用药;

3.物理治疗,如氮覆激光局部穴位照射;

4.注意防治眼部病变。

口腔念珠菌病

[病史采集]

1.发病常有诱因,如长期应用抗生素、老弱多病、分娩时产道感染所致等;

2.口腔出现白色斑膜;

3.婴幼儿多见,成年人多见长期服用抗生素者,戴全口假牙的老年人,尤以女性多见;

【检查】

1.唇、颊、舌、腭粘膜均可累及;

2.口腔粘膜广泛充血,上覆白色斑点及斑片。去除白斑后可见充血糜烂面;

3.小儿可流涎、拒食。成人局部灼痛、口干、味觉异常;

【诊断】

1.婴幼儿及老人体弱者;

2.口腔粘膜出现白色假膜或萎缩;

3.除去假膜后可见糜烂面;

4.涂片镜检有助于诊断。

[治疗原则】

1.去除局部或全身性诱因;

2.药物治疗、抗真菌为主,严重者辅以全身治疗;

3.口腔局部用2〜5%碳酸氢钠液洗漱口腔,改变其口腔环境的酸碱度;

4.婴幼儿雪口应母婴同治;

5.用药疗程宜长,一般为10〜14天或更长,以防复发。

坏死性龈口炎

[病史采集]

1.体弱或某些恶病质期间易发生;

2.口腔卫生不良及儿童易患病,口臭。

【检查】

1.儿童多见,好发于前牙游离龈;

2.腐败性口臭为特异症状;

3.牙龈充血,呈玖瑰红色,坏死沿牙龈边缘扩张,可见灰黄或褐色浅条状假膜;

4.流涎、血性唾液。

【诊断】

1.特异性口臭、流涎、血性唾液;

2.前牙龈充血、乳头坛生、圆钝。坏死多沿龈缘呈条状,有褐色或灰黄色假膜;

3.儿童多见。

[治疗原则】

1.全身支持疗法,多饮水,进食半流质;

2.局部用放氧剂清洗,如3%双氧水,0.1%高锈酸钾液等。

3.杀菌剂:抗生素,碘甘油等;

4.局部清洗口腔尤为重要。

口腔结核

[病史采集]

1.口腔粘膜经久不愈溃疡;

2.体弱或有结核病史;

3.口腔局部组织有外伤史。

【检查】

1.口周皮肤结核的好发部位在鼻唇部,呈结节状,质软,淡黄色,亦可为苍白凹陷的疤痕

及坏死。

2.粘膜部损害可见边缘微隆起,呈鼠啮状,溃疡面平坦,基底可见暗红色针头大小肉芽肿,

上有脓性分泌物、基底软;

3.疼痛剧烈,淋巴结肿大。

【诊断】

1.鼻唇部损害称为寻常狼疮,为淡黄色结节,结节破溃后可形成组织缺损;

2.口腔粘膜结核呈鼠啮状溃疡,溃疡面平坦,可见暗红色桑松样肉芽肿;

3.疼痛、淋巴结肿大;

4.胸片及细菌培养有助于诊断。

[治疗原则】

1.全身治疗同结核病;

2.局部用消炎防腐类药物清洗防止继发感染;

3.全身支持疗法。

药物过敏性口炎

【病史采集】

1.口服或注射药物后所导致的口腔粘膜及皮肤损害;

2.发病一般在用药后48〜72小时后发生口腔损害。

【检查】

1.口腔损害好发于唇及舌背,皮肤损害好发于手足背及生殖器;

2.口腔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及糜烂面;

3.皮肤损害多为大小不等的椭圆形或圆形水肿性紫红色斑,也可为丘疹、水疱;

4.再次出现过敏时,损害往往在原部位出现,称“固定性药疹”,全身反应轻。

【诊断】

1.有较明确的用药史;

2.口腔出现水疱、糜烂面,可伴皮肤的红斑、水疱;

3.口腔损害常先发生,口腔、皮肤可单发,也可同时发生;

4.复发的病历常出现“固定性药疹”;

5.可疑药物激发试验有助于诊断。

【鉴另。】

本病与急性疱疹性龈口炎鉴别:

1.前者多有用药史,后者多为感冒发热史;

2.前者较少累及牙龈,后者多伴牙龈炎;

3.前者皮肤损害多见于四肢、会阴区,后者则仅累及口周;

4.前者不传染,后者有一定传染性;

5.前者复发与用药有关,后者多与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治疗原则】

1.寻找并停用可疑药物;

2.加速致敏物质排除,如输液、多饮水;

3.药物治疗,全身抗过敏、抗炎,局部对症、止痛,防止继发感染;

4.换药力求简单,以免再次过敏。

接触性口炎

[病史采集]

口腔粘膜有直接接触一般无害物质的病史,(如假牙、银汞合金充填物、唇膏、某些食物等

历史)。

【检查】

1.病损发生在与致敏物直接接触的部位;

2.接触部组织出现充血、水肿、糜烂;

3.灼痛明显;

4.过敏区发痒,用唇膏者可出现水疱、糜烂;

5.脱离致敏物后,损害可自行消失。

【诊断】

1.有明确的局部接触异物或特殊食物、药物史;

2.病损与接触物形状大小相符合;

3.一旦脱离致敏物,症状体征很快消失;

4,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

[治疗原则】

1.导找并及时除去可疑致敏物;

2.药物治疗:局部为主,严重者辅以全身治疗。

血管神经性水肿

[病史采集]

有接触某些药物、食物;口腔病灶,肠道寄生虫、外伤、寒冷、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均可引

起发作。

【检查】

1.好发于头面部疏松部位,如唇、舌、眼睑、咽喉等;

2.病损为突发性局限性肿胀,光亮潮红或色泽正常;

3.肿胀区稍硬,有弹性,无压痛及波动感;

4.短期内自行消失,不留痕迹,也可反复发作;

5.局部灼痛、骚痒。严重的可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诊断】

1.发病突然,迅速;

2.好发于上唇;

3.病损区厚实翘突、伴灼热、骚痒感;

4.消失迅速或反复发作;

5.部份患者有过敏史。

【鉴别I】

本病与颌面蜂窝组织炎鉴别:

1.前者常有食物、药物过敏史,后者多有牙痛或其它口腔病灶史;

2.前者水肿发展迅速,后者较缓慢;

3.前者无压痛,后者有压痛,波动明显;

4.前者自行消退快,后者需经抗感染治疗后才会逐渐消退;

[治疗原则】

1.寻找并清除致敏原因;

2.药物治疗:轻者可不用药,重者则可抗过敏、抗炎治疗;

3.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急救药物;

4.局部对症治疗。

多形红斑

[病史采集]

1.多见于春秋季发病;

2.可能有过敏史及某些全身性疾病,月经、妊娠、寒冷均可引发该病。

【检查】

1.发病急,发病前多有头痛、低热、倦怠等前驱症状;

2.口腔粘膜大面积糜烂,唇易出血,有厚血痂复盖;

3.皮肤可见典型的“虹膜状红斑”;

4.常伴发热及淋巴结肿大,疼痛剧烈;

5.严重者可伴眼、鼻、生殖器、肛门损害。

【诊断】

1.起病急骤、病程短,有自限性;

2.口腔大面积糜烂,唇易出血有厚血痂复盖;

3.皮肤损害多样,可见“虹膜性红斑”:

4.严重者可见多窍性损害。

【鉴另U】

本病与过敏性口炎鉴别:

1.前者发病原因不明,后者有明确用药史;

2.前者红唇出血明显,有厚血痂,后者唇部少有厚血痂;

3.前者皮肤多有形态多样红斑,后者无皮肤损害。

[治疗原则】

1.寻找并清除可疑致病因素;

2.全身支持疗法;

3.药物治疗、抗炎、抗过敏;

4.局部对症消炎、止痛,防治继发感染;

5.注意眼部损害的防治。

天疱疮

[病史采集]

好发于40〜60岁,病因不清,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病有关。

【检查】

1.口腔及皮肤损害均好发于易受摩擦部,如腭、颊、龈及躯干;

2.口腔损害多为圆形大疱,壁簿易破,常留下鲜红糜烂面。揭皮试验阳性(尼氏征阳性);

3.牙龈损害为剥脱性,喉部损害声音嘶哑,还可有眼、肛门、阴唇等多窍性粘膜损害;

4.皮肤损害难以自愈,口腔疼痛明显,进食、吞咽困难。

【诊断】

1.慢性病程、反复发作;

2.好发于口腔及皮肤易摩擦部;

3.病损为大疱或大面积糜烂,难以自愈;

4.揭皮试验,尼氏征阳性;

5.病理活检,荧光染色有助于诊断。

【鉴别】

本病与多形红斑鉴别:

1.寻常天疱疮为慢性病,后者急性发作;

2.前者病损炎症反应较轻,后者较重;

3.前者揭皮试验,尼氐征阳性,后者阴性;

4.前者损害多为大疱,后者多为红斑。

[治疗原则】

1.全身支持疗法:如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补液、输血等;

2.药物治疗,全身用药抗炎,局部消炎、止痛,防止并发症发生,保持口腔清洁;

3.严密观察眼部病损变化。

口腔白角化病

[病史采集]

1.多有吸烟及局部残冠,残根刺激史;

2.去除刺激后损害很快消失;

3.无自觉症状。

【检查】

1.嗜烟男性多见;

2.好发于硬腭、颊粘膜、唇红及舌背;

3.损害呈平伏、柔软的灰白斑块,有红纹分隔;

4.一般无症状,严重者有粗糙感。

【诊断】

1.嗜烟、口腔卫生不良的中年男性多见;

2.口腔粘膜可见灰白色斑块,质软,平伏;

3.一般无症状,局部有残根、冠;

4.活检有助于诊断。

【鉴另。】

本病与白斑鉴别:

1.前者好发于硬腭、唇红部,后者好发于舌腹、舌根、口底等部位;

2.前者多为浅灰白色,后者为乳白色;

3.前者质软、平伏,后者粗糙、较硬、突起;

4.前者予后良好,后者较差,有癌变可能;

5.前者活检结果无上皮异常增生,后者有程度不等的上皮异常增生。

[治疗原则】

1.去除相关刺激因素,如戒烟,拔除残根冠等及不良修复体;

2.药物治疗,局部用药为主。

口腔白斑病

【病史采集】

1.有吸烟、嚼槟榔、残冠根刺激,白色念珠菌感染史;

2.有贫血等全身疾病史;

3.无症状,严重者可有粗糙,口干感;

【检查】

1.好发于口底、舌腹、舌缘及牙龈等部;

2.形态可见斑块、皱纸、颗粒状,均可出现溃疡;

3.病损多呈乳白色,粗糙,高出粘膜面,中等硬;

4.白色损害不易擦掉。

【诊断】

1.嗜烟、酒的中年男性多见;

2.突起于口腔粘膜表面的乳白色斑块或颗粒,中等硬;

3.损害不能被擦掉;

4.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粗糙不适感;

5.病理活检有助于诊断。

[治疗原则】

1.去除可能的致病因素,如戒烟酒,拔除残冠根;

2.药物治疗,抗角化,控制白色念珠菌感染;

3.外科治疗:包括冷冻、激光、手术切除;

4.定期复查,防止癌变。

口腔扁平苔薛

[病史采集]

1.好发于中年女性;

2.发病可能与免疫功能失调,神经精神因素,病毒感染,内分泌失调有关;

3.有刺激痛。

【检查】

1.中年女性多见;

2.好发于双颊、舌背,皮肤多见于四肢内侧,损害多呈双侧对称性;

3.口腔粘膜出现珠光白色网纹或斑块;

4.粘膜充血,可出现糜烂;

5.皮肤损害为紫红色,多角形丘疹。

【诊断】

1.口腔粘膜出现珠光白色条纹或斑块;

2.病损区周围粘膜有程度不同的炎症反应;

3.病损多双侧对称性;

4.有灼痛及刺激痛。活检有助诊断。

[治疗原则】

1.积极治疗全身性病,(如胃肠道疾病,肝炎、糖尿病等);

2.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如牙结石,残冠根);

3.药物治疗,轻者以局部治疗为主,重症者局部加全身联合治疗;

4.心理治疗,物理治疗;

5.外科治疗,(如激光、冷冻、手术切除等)。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病史采集]

1.冬春季易发病,25〜45岁女性较多;

2.多与光照、某性药物过敏有关,部份患者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检查】

1.皮肤损害多见于头面部,口腔好发于下唇、双颊;

2.口腔损害为中心凹陷,边缘微隆的盘状红斑,周围有放射状白纹和黑色弧线;

3.唇红、皮肤交界模糊,多向皮肤蔓延;

4.皮肤损害在红斑上有鳞屑,并可见钉状角质栓;

5.出现糜烂则有明显痛感。

【诊断】

1.中年女性;

2.好发于下唇,可见白纹围绕的凹陷形红斑,可见角质栓;

3.红唇皮肤交界模糊,并向皮肤蔓延;

4.损害广泛严重者可有低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鉴别】

本病与扁平苔薛鉴别:

1.前者好发于下唇,后者多见于颊粘膜;

2.前者多无对称性,后者多呈对称分布;

3.前者可见放射状细短白纹,后者为珠光色网纹;

4.前者有向皮肤蔓延趋势,后者无;

5.前者可见病损部基底角质栓,后者无。

[治疗原则】

1.去除可能致病因素,(如避免日晒,停用可疑药物或食物);

2.药物治疗。以免疫抑制治疗为主;

3.局部湿敷,防止继发感染;

4.有糜烂面时可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或撒敷皮质散等。

光化性唇炎

[病史采集]

1.对日光中紫外线有特异敏感史;

2.有对某些食物、药物过敏史,夏季多发。

【检查】

1.夏季多见,好发于下唇;

2.唇红部糜烂、结痂;

3.局部有疼痛、灼热、干燥、瘙痒等。

【诊断】

1.多在日晒后发于或加重;

2.唇红部糜烂、结痂;

3.皮肤无损害;

4.时轻时重,经久不愈。

【鉴另II】

本病与慢性盘状红斑狼疮鉴别:

1.前者损害为溃疡,糜烂面,后者为盘状红斑;

2.前者损害不超过唇红缘,后者常超出并波及皮肤;

3.前者病区为炎症反应,后者为放射状短白纹;

4.前者无皮肤损害,后者有。

【治疗原则】

1.避免日光直射,如外出戴草帽、涂避光剂等;

2.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及食物;

3.药物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

4.外科治疗,如氮强激光照射,对疑有癌变的应考虑手术切除。

脱屑性唇炎

[病史采集]

1.多见寒冷干燥季节发病;

2.有过敏及局部慢性刺激史。

【检查】

1.唇红部干燥、脱屑,伴深浅不一纵沟裂;

2.局部干燥、疼痛,轻部瘙痒。

【诊断】

1.多在秋冬季发生;

2.上、下唇均可累及;

3.唇红干燥、脱屑伴沟裂。

[治疗原则】

1.消除局部刺激物(如舔、咬唇等);

2.药物治疗,局部用药为主;

3.物理治疗,离子导入,微波照射等。

口角炎

[病史采集]

1.多与营养不良,局部感染有关;

2.儿童、老人多发,冬季常见。

【检查】

1.口角湿润呈白色,有糜烂或皴裂;

2.常伴有唇炎和舌炎。

【诊断】

1.偏食、消化不良、贫血、糖尿病史者易患本病;

2.好发于儿童和老年人,多见于冬季;

3.口角湿润、有糜烂、皴裂、痂壳;

4.局部疼痛、瘙痒;

5.常伴唇炎、舌炎。

[治疗原则】

1.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

2.消除局部诱因,如舔唇不良习惯,镶戴假牙;

3.药物治疗:全身补充B族维生素,特别是灰,抗真菌治疗;

4.局部对症处理,防止继发感染。

地图舌

[病史采集]

1.可能与体弱多病,营养不良,肠道寄生虫等病有关;

2.部份患者有遗传因素。

【检查】

1.儿童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2.好发于舌背前1/3,舌缘;

3.损害多为不规则有白色边缘的红斑区,状似地图;

4.病损呈游走性,自觉症状轻微。

【诊断】

根据病损特点多能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1.本病一般不需要治疗;

2.尽可能查明病因予以消除;

3.药物治疗、补充维生素类药物、微量元素制剂,免疫增强剂等;

4.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沟纹舌

[病史采集]

1.先天异常或后天发生;

2.与营养不良和某些疾病有关;

3.多与地图舌伴发。

【检查】

1.舌背数条纵横沟裂,形如叶脉或脑纹;

2.沟裂内上皮完整,舌乳头正常;

3.沟深浅不一,一般无症状,如伴有炎症则可有灼痛感;

4.常与地图舌同时存在。

【诊断】

据临床表现多可以确诊。

【治疗原则】

1.本病不需治疗,如有症状可用药物;

2.药物治疗,局部含漱剂,全身用维生素类药物;

3.物理治疗,如紫外线灯,频谱照射等;

4.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舌乳头炎

[病史采集】

1.常与内分泌,代谢,精神因素有关;

2.中年女性多见。

【检查】

1.舌乳头充血、肿胀;

2.有灼痛不适感,进食刺激性食物症状加重。

【诊断】

1.更年期妇女好发叶状乳头炎;

2.舌乳头鲜红、肿大;

3.有灼痛不适感。

[治疗原则】

1.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如贫血等;

2.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牙结石、调给;

3.药物治疗全身以补充各种维生素为主,局部对症、消炎,尽量选用温和、安抚性药物;

4.心理治疗,解除叶状乳头炎患者的恐癌、忧郁心理;

5.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萎缩性舌炎

[病史采集]

1.多有全身性疾病如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等。

2.口干、无味、有灼痛。

【检查】

1.舌背丝状乳头萎缩,呈现不规则的红斑区域;

2.红斑区内菌状乳头红肿、肥大;

3.严重者菌状乳头也萎缩,舌背光滑、光亮;

4.有灼痛,进食刺激性食物症状加重。

【诊断】

1.患者多有慢性消耗性疾病;

2.舌背局部或全部光亮,无苔,呈绛红色;

3.有口干、灼痛或异物感。

[治疗原则】

1.治疗全身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等;

2.药物治疗,全身补充维生素,提高免疫力,局部对症,防止继发感染,尤其真菌感染。

灼口综合征(舌痛症)

[病史采集]

本病发生多与局部刺激因素,全身病症以及神经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以舌灼痛为主,但不伴

明显的临床病变体征。

【检查】

1.症状和体征不协调,灼痛感可较明显,但临床查不到阳性体征;

2.症状变化有特殊的规律和节律,如晨起症状轻微,然后逐渐加重,在进食、工作时症状

可减轻或消失;

3.伴随症状多样化,除灼痛外还有烦躁、失眠、口干、味觉改变等;

4.症状可在舌尖、舌缘、舌背、唇、腭部出现。

5.病程呈慢性迁延状态。

【诊断】

1.多发于更年期妇女,特别是更年期综合征者;

2.舌尖为好发部位;

3.有明显灼痛、麻木感,但灼痛部位组织外观、功能正常;

4.注意力转移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5.多有烦躁、焦虑、失眠等伴随症状。

[治疗原则】

1.积极治疗全身疾病,如更年期综合征等;

2.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残冠根等;

3.心理治疗:减除抑郁、焦虑、恐癌症;

4.药物治疗,全身针对病因治疗,局部用温和无刺激的药物。

口腔颌面外科

第一节拔牙术及牙槽外科

牙拔除术

[适应证]

1.牙体病:牙体严重广泛弱坏,无法或无条件修复者。

2.根尖病:根尖周围病变,不能用根管治疗及根尖切除等方法保留者。

3.牙周病:晚期牙周病,牙周围骨组织大部分破坏。

4.创伤:因创伤折裂至龈下、或同时有根折。

5,移位或错位牙:影响功能与美观的牙。

6.阻生牙:反复引起冠周炎或引起邻牙龈坏的阻生牙。

7.多生牙:形状异常,影响美观,位置不正,妨碍功能。

8.治疗需要:治疗需要减数正畸牙、放疗前为预防严重并发症而需要拔除的牙。

9.滞留乳牙:影响恒牙正常萌出牙。

10.病灶牙:引起颌面部软组织或骨组织炎症或疑为某些疾病的病灶牙。

(禁忌证]

1.血液病:

(1)血友病

(2)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3)白血病;

(4)贫血、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或中度以上贫血应视为绝对禁忌。

2.心脏病:

心功能HI级者,应视为拔牙禁忌证,心肌梗死和拔牙手术间隔时间应大于6个月,术前应使

用抗生素。

3.高血压:

应根据有无自觉症状,血压是否稳定及精神是否紧张来决定;血压如高于24/13.3Kpa时应

接受内科治疗。

4.肝脏病:

急性肝炎、迁肝活动期以及肝功能严重损害者应暂缓拔牙。

5.肾脏病:

肾功能衰竭期或严重肾病者均不应拔牙。

6.糖尿病:

未控制的糖尿病是拔牙的禁忌证,如血糖控制160mg%以内,应在术前后予以抗生素。

7.口腔恶性肿瘤:

对恶性肿瘤范围内的病牙不应单独拔除。

8.妊娠:

有习惯性流产或早产史者,最好不在妊娠期拔牙,一般妊娠3〜6个月时拔牙较为安全。

9.月经期:

可能发生代偿性出血,一般应缓期手术。

10.急性炎症期:

11.甲状腺功能亢进:

基础代谢率低于+20%,脉搏每分钟少于100次,方可进行拔牙术。

[操作步骤】

1.术前检查:

(1)询问病史;

(2)询问病员的全身情况;

(3)详细的局部检查,肯定所要拔除牙符合拔牙适应证。

2.调整病员位置:

3.手术区处理,进行消毒、隔离;

4.器械准备;

5.局部麻醉;

6.分离牙龈;

7.挺松病牙;

8.安放拔牙钳;

9.拔除病牙;

10.拔除牙的检查及拔牙创面的处理;

11.拔牙术后医嘱:

(1)口头医嘱,预防出血,避免用患侧咀嚼;

(2)消炎止痛药物的正确应用。

[术中并发症及其防治和处理】

1.牙折断:对于因技术问题而引起的牙折断,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一般是可以避免的。

2.牙槽骨折断:去除碎骨片,充分止血,去除过锐边缘。

3.上颌结节折断:应将骨片取出,拉拢缝合。

4.邻牙或对颌牙折断或损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下颌骨骨折:多发生于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手术中应注意力的恰当使用,劈开时应托

好下颌骨,以防万一。

6.颍下颌关节脱位。

7.牙根进入上颌窦。

8.出血:软组织有较大血管出血时应结扎止血,牙槽窝内出血,可用明胶海绵或骨蜡填塞。

9.牙龈损伤。

10.下唇损伤。

11.下牙槽神经损伤,应给予预防水肿以及减压的药物。

12.须神经损伤,在54T45区手术时必须保护。

13.舌神经损伤:在拔除8T8时应保护。

14.舌及口底损伤:如有发生应进行缝合止血。

15.上颌窦损伤。

[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1.拔牙出血:原因绝大多数为局部因素,偶有全身因素引起的出血,可用缝合伤口,加用

止血药物止血。

2.拔牙后疼痛。

3.术后感染。

4.干槽症:治疗原则为清创,消除感染,促进肉芽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