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_第1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_第2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_第3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_第4页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

答案完整版

L欲描述20个血清滴度资料的集中趋势,最好采用()。

A.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几何均数与中位数

E.几何均数

【答案】:E

【解析】:

几何均数适用于原始资料呈偏态分布,但经过对数变换后呈正态分布

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如血清抗体滴度等。

2.在队列研究中,控制信息偏倚的主要手段是()o

A.在研究设计阶段利用限制和匹配的方法来控制

B.提高调查诊断技术,精确测量,同等地对待每个研究对象

C.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D.严格按规定的标准选择对象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

信息偏倚指在研究实施过程中,获取研究所需信息时产生的系统误

差。一般来自于研究对象、调查者、测量的仪器、设备、技术与方法

等,针对信息偏倚的来源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够有效的控制信息偏倚。

3.两组资料的秩和检验要求资料()。

A.为等级资料

B.两个总体为正态分布

C.两组样本例数要足够大

D.两总体之差相等

E.无要求

【答案】:E

【解析】:

秩和检验属于非参数检验,与参数检验相比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不受资

料的分布类型的限制。非参数检验适用于分布类型未知、一端或两端

无界、出现少量异常值的小样本数据以及以等级做记录的资料分析,

定量资料若不适合用参数检验,也可考虑用非参数检验。

4.评价一所医院感染监测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是()。

A.医院感染发生率

B.医院感染漏报率

C.医院感染患病率

D.医院感染续发率

E.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

【答案】:B

【解析】:

医院漏报率的高低是评价一所医院感染监测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一

般要求漏报率不应超过20%o

5.关于毒性上限参数(致死量)中,最重要的参数是()o

A.绝对致死量

B.大致致死量

C.最小致死量

D.半数致死量

E.最大耐受量(最大非致死量)

【答案】:D

【解析】:

致死剂量(上限指标)包括:LD100(绝对致死剂量)、LD50(半数致

死剂量)、LD01(最小致死剂量)、LDO(最大非致死剂量)。其中以

LD50是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用以表示

急性毒性的大小,是最重要的毒性参数。

6.估计样本含量的目的是在一定精度和检验效能的前提下()o

A.确定较多的观察单位数

B.确定最少的观察单位数

C.确定有效的观察单位数

D.确定随机的观察单位数

E.确定样本的观察单位数

【答案】:B

【解析】:

样本含量的估计是在一定的检验水准和检验效能前提下,确定的最少

观察单位数。样本含量过小,观察指标稳定性差,用以推断总体的精

密度和准确度差,并且会导致检验效能偏低,易出现假阴性结果;样

本含量过大,会增加实际工作的困难,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可能

引入更多的混杂因素,从而影响数据的质量。

.下列关于癌症病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7o

A.癌症是由多种病因诱发的

B.机体发生癌症的内在原因有遗传因素

C.机体发生癌症的外在原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D.人类癌症90%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辐射致癌和病毒致癌

E.人类癌症90%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化学因素

【答案】:D

【解析】:

癌症的病因很复杂,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人类癌症90%与环境

因素有关,环境致癌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化学

因素是人类肿瘤的主要病因,在环境因素引起的肿瘤中,80%以上为

化学因素所致。

8.下列不能促使医院感染患者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是()。

A.年龄

B.侵入性诊疗方法

C.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D.医院消毒隔离和灭菌操作不严格

E.长期应用抗生素

【答案】:D

【解析】:

ABCE四项,老年人和婴幼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采用侵入性

诊疗方法、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及抗生素的患者,其免疫力降低,所

以对医院感染的易感性升高。D项,医院消毒隔离和灭菌操作不严格

是促进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而不是使患者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9.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中,通常不考虑()。

A.区组因素的作用

B.研究因素与区组因素的交互作用

C.变异的分解

D.研究因素的作用

E.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AB两项,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将受试对象按性质相同或相近者分为

不同区组,每个区组中的受试对象分别随机接受不同处理。随机区组

设计的方差分析考虑区组因素和研究因素的作用,但未考虑研究因素

与区组因素的交互作用,若考虑交互作用需进行析因设计的方差分

析。CD两项,方差分析将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按设计和需要分解成

两个或多个部分,然后将各影响因素产生的变异与随机误差进行比

较。

10.某病死亡专率常以()o

A.千人为单位

B.万人为单位

C.10万人为单位

D.百人为单位

E.以上均不对

【答案】:C

【解析】:

某病死亡专率是指某年平均每10万人口中死于某病的人数,反映某

类疾病对居民健康的危害程度。

11.某厂20〜24岁组工人500名,某年内2人死于肺癌,已知该年全

人口20〜24岁组肺癌的死亡率为1%。,则SMR为()o

A.2.5

B.2.0

C.4.0

D.5.0

E.10.0

【答案】:C

【解析】:

当研究对象数目较少,结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低时,无论观察的时间

长或短,都不宜直接计算率,而是以全人口发病(死亡)率作为标准,

算出该观察人群的理论发病(死亡)人数,即预期发病(死亡)人数,

再求观察人群实际发病(死亡)人数与此预期发病(死亡)人数之比,

得到标化发病(死亡)比。SMR=观察人群实际发病(死亡)人数/

预期发病(死亡)人数,即SMR=2+(5OOXl%o)=4.0。

12.(共用题干)

已知某医院2013年全年住院患者总数为20000例,该年上报的医院

感染病例数为30例,漏报医院感染病例数为20例,所有医院感染病

例中当年新发生的病例数为40例。

⑴该医院2013年的医院感染漏报率为()。

A.0.1%

B.0.15%

C.0.25%

D.40%

E.60%

【答案】:D

【解析】:

医院感染漏报率的高低是评价一所医院感染监测质量好坏的重要标

志,一般要求漏报率不应超过20%。医院感染漏报率=医院感染漏报

病例数/(已报病例数十漏报病例数)义100%。代入数据得该医院2013

年的医院感染漏报率=20/(30+20)X100%=40%o

(2)该医院2013年的医院感染患病率为()。

A.0.1%

B.0.15%

C.0.2%

D.0.25%

E.40%

【答案】:D

【解析】:

医院感染患病率的分子是观察期内医院感染总病例数,包括已经上报

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加上漏报医院感染病例数,分母为全年住院患者总

数。代入数据得该医院2013年的医院感染患病率=(30+20)20000

X100%=0.25%o

13.一个样本中包含的观察单位数是指()o

A.样本含量

B.样本例数

C.样本大小

D.实测值的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E.以上均是

【答案】:E

【解析】:

样本是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观测值的集合。样本大小即样

本含量,又称样本例数、观察例数,是在一定的检验水准和检验效能

前提下,确定的最少观察单位数。

14.抽样调查必须遵循()。

A.等距离抽样原则

B.随机化原则

C.随意的原则

D.样本量相等的原则

E.不确定样本量的原则

【答案】:B

【解析】:

为了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进行抽样调查时需要严格按照随机化

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15.二项分类资料的分析方法可选用()。

A.二项分布检验

B.t检验

C.u检验

D.配对t检验

E.以上都可以

【答案】:A

【解析】:

A项,对于二项分布的资料,当样本量较小npW5或n(1-p)W5

时,需要用二项分布来分析;当np>5且n(1—p)>5时,,可用正

态分布代替二项分布用z检验进行分析。BCD三项,t检验、u检验

和配对t检验适用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数据,不适合用于二项分布

资料的分析。

16.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是()。

A.统计描述和区间估计

B.统计图表和统计报告

C.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D.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E.统计描述和统计图表

【答案】:D

【解析】:

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两部分。①统计描述是运用统计指

标如平均数、标准差、率等,以及统计图表,对数据的数量特征及其

分布规律进行客观地说明和表达,不涉及样本推论总体;②统计推断

则是在一定的可信程度或概率保证下,根据样本信息去推断总体特

征,它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其中,参数估计包括点估计

和区间估计。

17.甲型肝炎高发区年龄分布特征为()。

A.以儿童为主

B.以青年为主

C.以中年为主

D.以老年为主

E.以婴儿为主

【答案】:A

【解析】:

人对甲型肝炎(HAV)普遍易感,在甲型肝炎低度流行区,发病年龄

后移,成人发病比例高;在甲型肝炎高度流行区,甲型肝炎的发病主

要集中于低年龄人群,年龄分布特征以儿童为主。人体只要感染了

HAV,至少在5~7年内保持有牢固的免疫力。已具有免疫力者再度

感染HAV可引起回忆应答,使免疫力维持时间更长,甚至终生。

.经皮吸收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18o

A.化学物质分子量的大小

B.化学物质的脂/水分配系数

C.皮肤血流和组织液流动的速度

D.皮肤完整性和通透性

E.以上均是

【答案】:E

【解析】:

经皮途径影响化学毒物吸收的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的性质(如分子量、

脂/水分配系数)、血流量、间质液体的移动、皮肤完整性和通透性以

及真皮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19.简略寿命表ex的计算公式为()0

A.ex=Tx/(nix)

B.ex=Tx/lx

C.ex=nlx/lx

D.ex=Tx/dx

E.以上均不对

【答案】:B

【解析】:

期望寿命ex是指同时出生的一代人活到X岁时一,尚能存活的平均年

数,表示为:ex=Tx/lx,其中,Tx代表生存总人年数,lx代表尚存人

数。

20.如果欲求某地正常成人血压的正常值范围,那么资料应选取()。

A.此地所有人的血压值

B.没有患过任何病的人的血压值

C.成人中没有任何高血压或低血压病史,且没有相应症状的人的血压

D.全部年轻人的血压值

E.全部老年人的血压值

【答案】:C

【解析】:

BC两项,参考值范围中要求的“正常人”不是指完全健康的人,而

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ADE三

项,此题中研究对象为某地正常成人,既不是所有人,也不单指年轻

人和老年人。

21.机体对外源性化学物质的作用过程包括()。

A.吸收和分布

B.吸收和代谢

C.代谢和排泄

D.吸收和排泄

E.吸收、分布和排泄

【答案】:E

【解析】:

机体对外源性化学物质的作用过程包括吸收、分布和排泄。①吸收是

化学毒物从机体的接触部位透过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②分布是指

化学毒物吸收后,随血液或淋巴液分散到全身组织细胞的过程;③排

泄是指化学毒物经由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22.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选定检验方法和计算检验统计量

B.对统计参数作出区间估计

C.建立假设和确定检验水准

D.直接算出P值

E.作出推断性结论

【答案】:B

【解析】:

假设检验的步骤包括:①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②计算检验

统计量;③确定P值,作出推断。这一过程中不涉及对统计参数作出

区间估计。

23.评价疫苗免疫预防效果常用效果指数,其计算方法是(

A.对照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

B.接种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

C.(对照组发病率一接种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

D.(接种组发病率一对照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

E.(对照组发病率一接种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

【答案】:A

【解析】:

疫苗保护率和效果指数是评价疫苗免疫预防效果常用的指标。其中效

果指数=对照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

24.(共用题干)

12名男性乙肝患者,按照病情和年龄相近配成4组,甲组3人,乙

组3人,丙组3人,丁组3人,再将每一年龄组的3人随机分配到3

个治疗组,测得每名患者治疗后的GPT下降量。已知病情和年龄对治

疗效果产生影响,欲比较三种药物降低乙肝患者血液中GPT量的效

果。

⑴最好的方法是()□

A.多个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

B.单因素方差分析

C.配伍组方差分析

D.配对秩和检验

E.4X3列联表x2检验

【答案】:C

【解析】:

宜采用配伍组方差分析理由是:①该考题的资料是计量资料;②按照

病情与年龄这两个因素相近配成组,再将每组内的患者随机分配到治

疗组。配伍组设计又称随机区组设计•,通常是将受试对象按某属性(如

动物的窝别、性别、年龄等非实验因素)相同或相近者组成b个区组

(又称配伍组),再将区组中每个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k个处理组中

去。

(2)若a=0.05,则界值为()□

A.x20.05,4

B.F0.05,2,9

C.F0.025,2,5

D.F0.05,2,6

E.x20.05,6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v处理=k—1=3—1=2,v配伍=b—1=4—1=3,v

总变异=n—l=3X4—1=1:1,则v误差=v总变异一v处理一v配伍

=ll-2-3=6o因此,若a=0.05,则方差分析F的界值为F0.05,

2,6o

25.用随机数字表或抽签法进行抽样的方法称为()。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分层抽样

E.机械抽样

【答案】:C

【解析】:

C项,简单随机抽样是在总体中以完全随机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观察单

位组成样本。常用的方法是先对总体中全部观察单位编号,然后用抽

签、随机数字表或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等方法从中抽取一部分观察单

位组成样本。ABDE四项,均不符合题中方法的表述。

26.临床试验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其目的是()。

A.使试验对象有相同的机会进入实验组

B.使试验对象有相同的机会进入对照组

C.使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人数相等

D.平衡非试验因素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作用

E.去除非试验因素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干扰

【答案】:D

【解析】:

随机分组可以将原本存在的混杂因素平均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从

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混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7.关于毒性说法正确的是()。

A.毒性的大小和外源性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途径有关

B.剂量是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关键

C.毒物毒性的大小与半数致死剂量LD50值成反比

D.是指外源性化学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

E.以上均正确

【答案】:E

【解析】:

毒性是指化学物引起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固有能力,其大小与LD50值

成反比。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剂量,即可对机体造成一

定的损害;而毒性较低的物质,需要较大的剂量,才呈现毒效应。化

学物引起毒效应的关键是机体的接触量,其次还与接触的途径和频率

有关。

28.寿命表指标的准确性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A.各年龄组死亡率

B.人口数和死亡数

CA、B均对

D.人口出生率

E.人口再生育率

【答案】:C

【解析】:

影响寿命表准确性的因素有年龄组人口数,年龄组死亡数,各年龄组

的死亡率,资料完整性和可靠性。

29.当样本例数相同时,计量资料的成组t检验与配对t检验相比,一

般情况下为()o

A.成组t检验效率高一些

B.配对t检验效率高一些

C.二者效率相等

D.大样本时二者效率一致

E.与两组样本均数的大小有关

【答案】:B

【解析】:

由于配对t检验在设计时按照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了配对,因而避免

了此混杂因素的干扰。样本量相同的情况下,配对t检验效率更高。

.有关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30to

A.二者都是单峰分布,以R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

B.当样本含量无限大时,二者分布一致

C.曲线下中间95%面积对应的分位点均为±1.96

D.当样本含量无限大时,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一致

E.当总体均数增大时、分布曲线的中心位置均向右移

【答案】:D

【解析】:

A项,t分布是以。为中心的左右对称分布。BD两项,当样本含量无

限大时,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一致。C项,t分布曲线下中间95%面

积对应的分位点与自由度有关;E项,t分布中心位置为0,无论总体

均数如何变化,t分布的中心位置均不变。

3L直条图可用于()。

A.相互独立资料

B.构成比资料

C.连续性资料

D.频数表资料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

A项,直条图用相同宽度的直条长短表示相互独立的统计指标的数值

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适于分析、比较独立的或离散型变量的

多个组或多个类别的统计指标。B项,构成比资料可用百分条图或圆

图。C项,连续型变量可用线图、直方图、箱式图等。D项,频数表

资料可用直方图或直条图。

32.散点呈直线趋势,当x增加y减小时,可初步判断两变量为()o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不相关

D.还不能确定

E.非线性关系

【答案】:B

【解析】:

x增加y减小,可初步判断x与y的相关系数rVO,x与y呈负相关。

33.下列关于生存概率和生存率的叙述,正确的是()o

A.二者均随时间增加而增大

B.二者均随时间增加而减小

C.生存概率是生存率的累积

D.生存率是生存概率的累积

E.生存概率一定小于生存率

【答案】:D

34.变量变换的目的是()。

A.使方差齐

B.使资料正态化

C.使曲线直线化

D.使资料满足方差分析和t检验的需要

E.使要比较的资料有差异

【答案】:D

【解析】:

方差分析和t检验需要满足的条件有:①个体间相互独立;②各组均

服从正态分布;③各组间总体方差相等。对于不满足条件的资料首先

需要进行变量变换,若变量变换后仍不满足条件可采用非参数检验。

35.亚慢性毒性试验的期限,依不同受试物,可以是以下时间,除了

()o

A.3〜6个月

B.1〜3个月

C.90天

D.20天

E.30天

【答案】:D

【解析】:

一般认为在环境毒理学与食品毒理学中所要求的连续接触为3〜6个

月,而在工业毒理学中认为1〜3月即可。现有学者主张进行实验动

物90天喂饲试验为亚慢性毒性试验,即将受试物混合物饲料或饮水

中,动物自然摄取连续90天。相应地主张呼吸道接触可进行30天或

90天试验,每天6小时,每周5天。经皮肤试验进行30天。

36.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主要是()。

A.确定化合物的最高耐受剂量

B.确定化合物外推到人的安全系数

C.确定化合物的最高容许浓度

D.确定化合物的慢性毒性的阈剂量

E.确定化合物的慢性毒性阈剂量及无有害作用剂量

【答案】:E

【解析】:

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确定外来化合物的毒性下限,即长期接触该化

合物可以引起机体危害的阈剂量和无作用剂量。为进行该化合物的危

险性评价与制定人接触该化合物的安全限量标准提供毒理学依据,如

最高容许浓度和每日容许摄入量等。

37.四格表资料Fisher精确概率计算法的条件是()。

A.T<5

B.T<1或n<40

C.T<1且n<40

D.1WTV5且n<40

E.T<5或n<40

【答案】:B

【解析】:

对于四格表,当n,40,T25时可以用原始公式进行计算;当有一个

格子理论频数1WT<5且n》40时需要进行连续性校正;当有一个格

子的理论频数T<1或者n<40时需要用精确概率法。

38.在两样本均数差别的t检验中,事先估计并确定合适的样本含量的

一个重要作用是()o

A.控制I型错误概率的大小

B.可以消除I型错误

C.控制H型错误概率的大小

D.可以消除H型错误

E.可同时消除I型错误和II型错误

【答案】:c

【解析】:

一般来说,I型错误是人为规定的一个标准,在I型错误不变的情况

下,通过获得足够数量的样本量可以提高检验效能(1-3)的大小,

即可控制n型错误概率的大小,但II型错误不可消除。

39.回归分析是要求两个变量()。

A.均符合正态分布

B.有一个变量符合正态分布即可

C.因变量必须符合正态分布

D.自变量必须符合正态分布

E.对两个变量无限制要求

【答案】:C

【解析】:

回归分析中要求:在一定范围内,任意给定X值,其对应的随机变量

Y均服从正态分布,Y为因变量。

40.何种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称分布

B.左偏态分布

C.右偏态分布

D.对数正态分布

E.任意分布

【答案】:A

【解析】:

均数用于描述对称分布的集中位置,中位数是将一组观察值按从小到

大的顺序排列后位次居中的观察值,是第50百分位数。A项,对称

分布资料,集中位置在中间,左右两侧的频数基本对称,此时均数等

于中位数。B项,左偏态分布,图像呈现左侧拖尾的非对称分布,集

中位置偏向数值较大的一侧,均数大于中位数。C项,右偏态分布,

图像呈现右侧拖尾的非对称分布,集中位置偏向数值较小的一侧,均

数小于中位数。D项,对数正态分布属于右偏态分布。E项,对于任

意分布的数据,均数与中位数关系无法判断。

41.LD50的概念是()□

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C.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剂量

D.在一个实验组中使50只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E.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实验组剂量

【答案】:C

【解析】:

半数致死剂量(LD50)是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

是依据实验结果经统计学计算得到的数值,用以表示急性毒性的大

小。LD50数值越小,表示外源化学物的急性毒性越强,反之LD50数

值越大,则急性毒性越低。

42.证明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方法是()。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现况调查

D.动物实验

E.实验性研究

【答案】:E

【解析】:

实验性研究在研究中随机分组,平行比较,因此能够较好地控制研究

中的偏倚和混杂,且为前瞻性研究,研究中能随访从处理到效应的全

过程,论证强度高,故实验性研究是证明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方法。

43.下列关于外来化合物经皮肤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肤是较好的屏障,但不少外来化合物可经皮肤吸收引起毒效应

B.外来化合物经皮肤吸收主要经表皮细胞,经皮肤附属器吸收的较少

C.外来化合物经皮肤吸收可分为穿透阶段和吸收阶段

D.外来化合物经皮肤吸收机理有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

E.一般来说,脂/水分配系数较高,分子量较小的外来化合物易通过

皮肤吸收

【答案】:D

【解析】:

皮肤是将机体与环境有害因素分隔开来的主要屏障,但不少外来化合

物可经皮肤吸收引起毒效应。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和皮肤附属物(毛

囊、汗腺和皮脂腺)构成。由于皮肤附属物的总截面积不到皮肤总面

积的1%,故对化学毒物的经皮吸收影响不大。化学毒物经皮吸收的

过程可分为穿透阶段和吸收阶段。穿透阶段是指化学毒物通过被动扩

散透过表皮角质层的过程,一般认为,非极性物质透过角质层的能力

与脂溶性成正比,与分子量成反比;吸收阶段是指化学毒物通过表皮

深层(颗粒层、棘层和生发层)和真皮层并经静脉或毛细淋巴管进入

体循环的过程。外来化合物经皮肤吸收的主要机理是简单扩散。

44.在一项队列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的RR值的95%的可信区间

为0.2〜0.8,那么该研究因素可能为()。

A.危险因素

B.保护因素

C.混杂因素

D.无关因素

E.以上均不是

【答案】:B

【解析】:

RR的95%的可信区间不包含1且小于1,说明该暴露因素为保护因素。

45.有关脂/水分配系数以下哪条的叙述不正确?()

A.脂/水分配系数指化合物在油相和水相的溶解分配率

B.一化合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大,表明其易溶于脂

C.化合物的脂/水分配系数与其毒性密切相关

D.脂/水分配系数低的化合物易通过生物膜

E.脂/水分配系数与化合物的吸收、分布、转运、代谢及排泄有关

【答案】:D

【解析】:

脂/水分配系数指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

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一般情况下,化学毒物的脂/水分

配系数越大,脂溶性越高,经简单扩散转运的速率也就越快,越易通

过生物膜。

46.相对数应用中易犯的错误是()。

A.将构成比当作率

B.将率当作构成比

C.将率当作相对比

D.将构成比当作相对比

E.以上都不对

【答案】:A

【解析】:

应用相对数时要注意不要混淆构成比和率。构成比反映某事物内部各

部分占全部的比重;率反映了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一般来说,

同一事物内部各部分的多个构成比只要有一个发生变化,其他各部分

构成比也必然发生变化,而率不会。

47.病例对照研究在进行配比时,哪一项的统计效率最高?()

A.1:1

B.1:2

C.1:3

D.1:4

E.1:5

【答案】:D

【解析】:

在样本量有限的情况下1:R匹配,R越大效率越高,随着R值的增加,

效率逐渐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而工作量却显著增大。因此,

R值不宜超过4,否则将得不偿失。

48.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数的是()。

A.均数

B.比数

C.构成比

D.发病数

E.测量值

【答案】:C

【解析】:

C项,相对数指标包括:频率型指标、强度型指标、相对比。其中构

成比属于频率型指标。A项,均值用于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相对数

指标用于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均值不属于相对数指标。B项,比数

是数学中的用语,不属于统计指标。DE两项,发病数与测量值均是

通过调查直接获得,不属于相对数指标,是计算相对数指标所需的数

据。

49.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历史性队列研究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A.前者为随访研究,后者为横断面研究

B.前者研究对象进入队列的时间是即时的,后者是过去的

C.前者为由因及果的研究,后者为由果及因的研究

D.前者设立对照组,后者不设立对照组

E.前者有失访,后者没有

【答案】:B

【解析】:

历史性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已掌握

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某个时点的暴露状况的历史材料做出的,研究

开始时研究的结局已经出现,不需要前瞻性观察。在历史性队列研究

中,虽然研究是现在开始的,但研究对象是在过去某个时间点进入队

列的。

.急性毒性研究的接触时间是()

50o

A.一次

B.多次

C.长期

D.短期

E.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

【答案】:E

【解析】:

急性毒性指机体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一定剂量的化学毒物后在

短期内发生的损害作用和致死效应。经口和注射途径染毒时.,“一次”

是将受试物瞬间给予实验动物;经呼吸道与皮肤染毒时,“一次”则

是指在一段规定的时间内使实验动物持续接触受试物。而“24小时

内多次接触”是指当受试物的毒性很低或溶解度很低时,对实验动物

一次最大容积染毒仍不能观察到明显的毒性作用,且未达到规定的剂

量,故需要在24小时内多次给予。

51.秩和检验和t检验比较,秩和检验的优点是()。

A.检验的效率图

B.计算方法简便

C.公式更为合理

D.不受分布限制

E.易于学习掌握

【答案】:D

【解析】:

t检验与秩和检验相比,在满足t检验的条件下,t检验的效率更高,

而秩和检验不受分布的限制,适用范围更广。

52.WHO建议的结核病病例发现途径是()。

A.普查

B.因症就诊

C.筛检

D.定期体检

E.抽样调查

【答案】:B

【解析】:

考虑到结核病控制的成本效益,WHO建议遵循因症就诊的被动发现

原则,建立通畅的因症就诊渠道是发现结核患者的主要途径。因症就

诊、转诊和因症推荐是实施DOTS策略地区肺结核患者发现的主要方

式。

53.两个地区某病发病率比较时,一般来说()。

A.要考虑性别构成的影响,不必考虑年龄构成

B.要考虑年龄构成的影响,不必考虑性别构成

C.不必考虑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

D.要同时考虑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

E.以上都不对

【答案】:D

【解析】:

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说,性别、年龄很可能为其混杂因素,进行发病率

比较时需要考虑年龄、性别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54.(共用备选答案)

A.死亡率

B.发病率

C.患病率

D.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

E.健康寿命损失年(YLD)

⑴在反映人群中慢性病流行水平和疾病负担的全球和国家报告中,最

不常见到的频率指标是(

【答案】:B

【解析】:

发病率是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发病率高说明疾病对人群健康危

害大。通过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发病率,可了解疾病流行特征,探讨

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由于慢性病一般难以治愈,病程较长,

因此反映慢性病流行水平一般用患病率而不用发病率。

⑵在慢性病病因研究中,优先使用的频率指标是()o

【答案】:C

【解析】:

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还可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