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作业设计_第1页
初中历史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作业设计_第2页
初中历史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作业设计_第3页
初中历史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作业设计_第4页
初中历史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作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

基本信息科技文化与

历史八年级社会生活

第二学期统编人教版

单元

自然单元重组单元

组织方式

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

1科技文化成就第六单元第18课

课时信息

2社会生活的变迁第六单元第19课

二、单元分析

(-)课标要求

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标题是“科技文化与社会生

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如下:

1.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

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认识钱学森、邓稼先、

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2.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意

识;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

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学习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成就,坚定文

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知

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

4.能够通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家乡的巨大变化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

高,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5.开展社会调查。通过实地考查和访谈,获取多方面信息,深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

和社会的变化,行成调查报告,进行交流。

(二)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2.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国在科学技术、文化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人们的衣、食、住、

行等社会生活方面的发展变迁。

我国重视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在以钱学森、邓稼先、

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为代表的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成就突出,“两弹一

星”、载人航天工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一

大批优秀成果,丰富了中国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根本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

住、行、用等各方面的变化,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人民生活的改善,也折射出经济的发

展和时代的变迁。民探索国家出路、救亡图存的奋斗精神,继而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民族精神。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知识以识记为主,学生对本单元课程有一定兴趣。要加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辉煌科技成果以及改革开放后人们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新中

国成立7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一个又一

个成果:“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航天飞船、青蒿素……其中许多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昭示了社会的进步。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掌握“两弹一星”和神舟系列飞船的相关知识。

2.知道“粕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和青蒿素的研制成功。

3.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用等日常生活的变化。

4.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在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基

础上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落实到2个课时教学中,再通过2个课时作业

和1个单元检测作业加以检测和巩固。课时作业立足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以基础题

为主,每课时作业在10分钟左右。在课时学习和课时作业的基础上,紧扣单元学习和作业目

标,立足单元主题,落实核心素养,整体设计30分钟左右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五、课时作业

第1课时科技文化成就

作业时间:1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落后,百废待兴,国家依然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作出这一

决策主要是基于()

A.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B增强新中国的国防力量

C.良好的国民经济条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新中国成立后,面临非常严峻的国际环境,为了巩固国防,维护中国

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国家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

决策,故选B项。

材料解析题

材料:如今,中国铁路已经成为了中国制造的名片。“和谐号”“复兴号”等一批响亮的名字

代表着中国制造的成功升级,代表着“引进、消化,创新、研发”道路的成功,也代表着中国制

造打破了“廉价低质”“高耗低能”的固有印象,完成了华丽转身。从2009年到2019年这

十年间,我国交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节奏日渐加快,从绿皮车到动车组、从普铁到高铁、从四

纵四横到八纵八横,从国内客运到中欧专列。同时“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的完善,私家车的

普及,使得人们的春运出行有了更多选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从2009年到2019年这十年间“春运变迁所折射出的社会发展

成就。

(2)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角度谈谈你对春运变迁的认识。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1)铁路交通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制造成功升级,立体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等。

3

(2)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幸福,必须发展科技,关注民生。

第2课时社会生活的变迁

作业时间10分钟

--选择题

春节联欢晚会是赞助商竞争的舞台。20世纪80年代春晚的主流赞助商是钟表厂和自行车制造

厂,20世纪90年代是家电生产厂,如今则是互联网公司。这反映了()

A.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B.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C.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D.中国高科技水平提高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由题干中的从钟表厂、自行车厂到家电生产厂再到互联网公司的变化,可以反映我国社会经济

的不断发展,故选C项。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粮票、煤票、肉票、糖

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走进商店、超市,琳

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摘编自《百年中国》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每人每月仅有3两左右的油和肉配给。在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

群结队到山区和郊外挖野生植物的块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的不足。

材料三近几年,吃野菜成了一种时髦。很多天然草地上的野菜,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特别

是高维生素含量的野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常有药用功效,食疗兼宜,这几年不

断被开发利用,而且具有很广阔的前景。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吃野菜”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3)以上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1)当时物资匮乏。

(2)材料二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野菜;材料三是讲究粗细搭配,注重健康。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4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时间:3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这次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

家。”这次“成功”是指()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一东方红一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故而D项正确。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和辨析能力。

2.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布置“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场馆时将屠呦呦、袁隆平的照片放在了一起。

这一展台的标题应该是()

A.国防建设的成果B.社会生活的改善

C.文化事业的发展D.科学技术的成就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作业分析】屠呦呦和袁隆平事迹都属于科技成就,故B项。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

3.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曾一次性增收了5000多个新词条,如市

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本次修订可能发生在()

A.1956年B.1978年

C.1984年D.1996年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作业分析】超市、电脑等词汇都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故选择D项。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日常生活的变化”

5

4.1999年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京东、苏宁易购等自营式电商企业相继诞

生;2012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网购市场;“双11”不仅仅是购物狂欢节,承载

更多的是观念的更新。这说明()

A.中国引领了世界科技革命的新趋势

B.互联网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C.电子商务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D.网络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互联网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可由题干中“承载更多的是观念

的更新”得出,故选B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日常生活的变化”和“交通通信的发展”两个知识点,对

学生理解能力有较高要求。

二、材料解析题

5.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变迁。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古代市民文化生活】

材料一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

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

栏”……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

令人眼花缭乱。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近代社会生活革新】

材料二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

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

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现代流行服饰变迁】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

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

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

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

6

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

主要因素。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作业分析】第(1)问,特点: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城市的发

展;文化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等。

第(2)问具体表现:轮船、火车的使用,报刊传媒和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答

出两项即可)说明:人格平等的观念开始取代传统的等级观念(或改变愚昧落后习俗,代之以文

明礼仪)。

第(3)问变化: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主要因素: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

【设计意图】此题综合性较强,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及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点的

能力。

三、论述题

6.试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按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科学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价。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实现当家作主,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⑵实行改革开放,党和政府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从农村到城市进行经济体制

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沿海到内地的全方位、多层

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一切促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业分析】本题属于历史论证题,既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考查学生准确把握材料观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论证的能力,层次要求较高,有一定的区分度。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生活变迁原因的理解,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培养

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事物的意识,提升“唯物史观”素养。

四、选做题

7.围绕我国的科技、文化成就,写一份手抄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搜集、选取、整理资料,了解我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培养

归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