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黔南州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黔南州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黔南州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黔南州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黔南州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对于CO2、SO2、MnO2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都是气体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两个氧原子2.“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pH小于7,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B.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C.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空气进风口调小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CO2通常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B.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的电极 D.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AB.BC.CD.D6.下列物质不作为空气污染物计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的是A.CO2B.SO2C.COD.PM10、PM2.57.2018年5月28日吉林省松原市发生5.7级地震,绥化大部分地区有震感。下列各种灾后救援及生活行为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搭建帐篷 B.生火做饭 C.铲除废石 D.砍断倾倒树木8.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挥发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D.可燃性9.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A.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B.Ⅰ、Ⅱ中的反应类型都是化合反应C.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D.Ⅰ、Ⅱ两类反应均会发光10.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选项ABCD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探究Mg、Fe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实验设计A.A B.B C.C D.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根据图一实验现象和图二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c点的含义是____。(2)在t3℃时,将50克甲放入100g水中,形成的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降温至t1℃,析出的晶体甲____g,此时烧杯中溶液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到0.1%)。(3)若要将b点的65g甲溶液转化为d点的甲溶液,采用的方法有加入溶质_____g。(4)若将t3℃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则对两种溶液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Ⅰ.都是饱和溶液Ⅱ.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Ⅲ.溶剂质量不变Ⅳ.析出溶质的质量:m甲˃m乙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1)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2)(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1、图2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1实验中证明了剩余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2)图2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1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3)图2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4)对照图2实验,你认为图1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_____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是因为组成世界的物质丰富多样,不断变化所致。(1)请解释下列物质多样性的原因: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不同的物质:_____;②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_____;③金和钢属于不同的金属_____;④如图中的物质属于_____(填“同种”或“不同种”)物质,主要是因为_____。(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变化:①通电分解水:_____;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变化的微观解释是_____。14.小华同学在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加热,成功的制取并收集了几瓶气体。(1)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Ⅰ.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Ⅱ.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Ⅲ.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成红色。(猜想与假设)猜想一:该气体为氧气;猜想二:该气体为_____;猜想三:该气体为氯气和氧气。(实验探究)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小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猜想_____成立(2)小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_____。猜想三成立(反思与评价)老师认为小明结论正确,而小华的不正确,原因是_____。(拓展应用)Ⅰ.若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成红色,该现象说明该反应还生成了_____。Ⅱ.通过实验证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到一定温度,其中二氧化锰不仅能作为催化剂使氯酸钾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同时二氧化锰也能直接与氯酸钾反应,生成一种固体和两种气体,请根据以上分析,写出后一个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知识迁移)小明在实验时,联想到了渔民用过氧化钙(CaO2)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猜想)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实验主要现象试管中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实验结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反思)小林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请你帮他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购得用于增氧的过氧化钙产品(杂质不含钙元素),标签如图所示。试计算:(1)过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2)该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计算(写出计算过程):(1)CO2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2)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16.同学们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进行碱与指示剂作用的分组实验,实验结束后所有废液都倒入到同一废液缸中,为了使废液实现无害化排放,同学们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共用去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200g,同学们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23.3g,向滤液中加入23.3g水,得到600g7.1%的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2)求解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x)的比例式_____;(3)请用具体数据写明滴加稀硫酸的整个过程中,烧杯中各溶质的质量变化为_____;(4)若实验中所用氢氧化钡溶液的浓度为17.1%,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酚酞溶液的体积忽略不计);(5)若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稀硫酸,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析】A、CO2、SO2为气体、H2O2为液体;故原说法错误;B、由CO2、SO2、H2O2,物质的化学式可知,四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CO2、SO2、H2O2分别是由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CO2、SO2、H2O2每个分子都含有两个氧原子,而SO2、CO2、H2O2三种物质含有很多原子,故选项错误;故选B。2、A【解析】“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pH小于7,晃动后打开瓶盖,碳酸发生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酸性变弱;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故其pH将变大.A、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变大,故选项正确.B、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变大,故选项错误.C、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变大,故选项错误.D、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变大,故选项错误.故选A.3、D【解析】

A、任何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都有一个爆炸极限,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因为在开灯的过程中可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此选项正确;B、在加油站、加气站的上空含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分子,使用手机能产生静电,可能引发燃烧、爆炸,此选项正确;C、火灾现场高空处含有大量的烟尘,故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以减少有害物质进入人体,此选项正确;D、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是燃气没有充分燃烧,此时可将灶具的空气进风口调大,此选项错误。故选D。4、B【解析】

A、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说法正确;B、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故说法错误;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电极,故说法正确;D、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故说法正确。故选B。5、A【解析】

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使用托盘天平称物时: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过滤时烧杯盛放液体不宜过多,液体过多滤液不易流下,影响过滤速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会造成药品的污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6、A【解析】试题分析: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三种气体及可吸入颗粒物,现在将臭氧也作为大气污染物而列入空气质量预报范围。D选项中的PM10、PM2.5是指直径为10或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属于可吸入颗粒物的范围。对照上述可知,本题选A。考点:大气污染物7、B【解析】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详解】A、搭建帐篷只是撑起帐篷,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生火做饭包含着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铲除废石只是将废石位置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砍断倾倒树木,只是将其砍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睛】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8、D【解析】

A、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C、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点睛】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9、A【解析】

A、Ⅰ、Ⅱ两类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故正确;B、Ⅰ、Ⅱ中的反应有的是化合反应,有的不是化合反应,故错误;C、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故错误;D、缓慢氧化不发光,故错误。故选A。【点睛】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0、D【解析】

A、向50mL冷水和热水中各加入1滴红墨水,温度不同,可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此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B、试管中含有蒸馏水的铁钉生锈,而只有干燥空气的试管中铁钉不能生锈,此实验可以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C、碘溶于汽油,而不溶于水,故实验呈现的不同现象能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D、由图示可知铁和镁分别是铁片和镁粉,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不同,且两个试管中的稀硫酸质量也没有明确表明,此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故选D。【点睛】作对比实验,必须控制变量,当只有一个条件不同时,才可对比出该条件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g/100g水不饱和2023.1%25Ⅰ、Ⅱ、Ⅲ【解析】

(1)c点的含义是: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g/100g水,故填: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g/100g水;(2)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80g/100g水,将50克甲放入100g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100g水,降温至t1℃,析出的晶体甲20g,故填:20;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3.1%;(3)65gb点的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为:65g×=15g,溶剂质量为50g,d点的甲溶液溶解度为80g/100g水,故需要加入溶质80g÷2-15g=25g,故填:25g(4)若将t3℃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两溶液都会有溶质析出,溶剂质量不变,因此得到的都是饱和溶液。由于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未知,所以不能判断析出溶质的质量的大小关系。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大,故该温度下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故选Ⅰ、Ⅱ、Ⅲ;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既不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③①②④1易造成误差等【解析】

(1)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氮气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既不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2)从仪器的组装实验的进行以及结论的形成等环节可知:图2实验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应是:③①②④;(3)因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而试管的容积是45mL,当其内氧气被耗尽时气体减少的体积为:45mL×,所以活塞所处的刻度值为10mL-45mL×=1mL;(4)对照图1实验,图2实验具有以下优点:减少实验误差,节省燃料,不污染环境,便于读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分子构成不同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不同种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化学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1)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不同的物质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②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故填: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③金和钢属于不同的金属是因为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故填: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④金刚石、石墨、属于不同种物质,主要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填: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①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故填: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故填:化学;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氯气一变蓝氯气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高锰酸钾MnO2+KClO3KMnO4+O2+Cl2不能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或向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5:472%【解析】

[查阅资料]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也可能是氯气,还可能是氧气与氯气的混合物;[实验探究](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观察到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这说明气体中含有氧气,没有氯气,可见猜想一正确;若猜想三正确,即气体是氧气与氯气的混合物,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会观察到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反思与评价]老师认为小华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氯气能够溶于水,利用排水法收集时,即使反应生成氯气,也会溶解在水中;[拓展应用]Ⅰ.若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成红色,该现象说明反应还生成了高锰酸钾,这是因为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红色溶液;Ⅱ.在加热的条件下,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反应生成高锰酸钾、氧气和氯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MnO2+KClO3KMnO4+O2+Cl2;[知识迁移]实验结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氧气的速率太慢,所以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反思:根据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成氧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