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北省随州市名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北省随州市名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北省随州市名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北省随州市名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北省随州市名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北省随州市名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7.62.00.20反应后的质量(g)3.2X5.80.4A.x=0.4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甲和乙是反应物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2.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B.热胀冷缩——粒子大小发生改变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D.加热氧化汞得到氧气——化学变化分子可分3.下列成语所描述的过程,从化学的角度理解正确的是()A.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B.釜底抽薪:木柴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C.铁杵磨成针: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D.百炼成钢:只发生了物理变化4.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是一种纯净物B.合金中只含有金属元素C.合金的强度、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D.铁锈是一种合金5.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解释的是①黄铜(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相似,但可将两者放入稀盐酸中加以区别②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③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6.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都是有分子构成的物质,且都含有氧分子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C.用途:氧气可以做燃料,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气体肥料D.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7.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B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C鉴别CO2和CO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鉴别H2O2溶液和H2O分别加入二氧化锰A.A B.B C.C D.D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单质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铁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D.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10.有关空气中主要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气可作保护气 B.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C.氧气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D.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11.某学习小组对“燃烧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对比,证明可燃物在有水的条件下不能燃烧B.②③对比,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更高C.缺少“水中红磷不燃烧”的对比实验D.实验过程中试管塞可能会被冲开12.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鉴别H2、CO、CH4,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B.鉴别乙醇和水,闻气味C.鉴别CO、CO2用燃着的木条D.鉴别炭粉和氧化铜粉末,分别在火焰上灼烧13.向含有AgNO3、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下列对滤渣和滤液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滤渣中只有Cu和AgB.滤渣中只有单质AgC.滤液中只有Cu2+和Zn2+D.滤液中只有Ag+和Zn2+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B.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C.原子得到电子后带上正电,变成阳离子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15.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雕刻玉器 B.粉碎纸张C.工业炼铁 D.干冰升华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教科书中常见的实验装置图,根据实验1、实验2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当恰好完全反应时锥形瓶中的现象是:______,反应后托盘天平的读数是______;(2)实验2中硬质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黄铜是制作电子元件的重要材料。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锌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同种盐酸分两次加人),请计算:(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_______g;(2)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1%)(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18.(8分)课外小组的同学研究的课题是测定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取25g贝壳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当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100g时发现不再产生气泡,并测得烧杯内固体和液体总质量为120.6g(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___(2)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要求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水和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将厨房中的下列物质:胡椒、花生油、面粉、白糖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2)消毒液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写名称)。(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①在t2°C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把30g甲溶解在5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克。②把N点甲的溶液转化为M点溶液的方法(写一种)_____。③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C降到t2°C,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④要配制等质量t3°C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最多是_____。配制过程中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会造成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偏大”或“偏小”)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7.6+2+0.2-3.2-5.8-0.4=0.4,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甲、乙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丁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甲、乙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7.6-3.2)g:(5.8-0.2)g=11:14,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2、B【详解】A、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可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D、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点睛】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3、A【解析】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而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的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有时候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A、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从化学的角度理解正确;B、釜底抽薪:木柴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说法错误,因为木柴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且应与氧气或空气接触.C、铁杵磨成针: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法错误;主要发生了物理变化,因为无新物质生成;D、百炼成钢:只发生了物理变化,说法错误;因为生铁中的碳元素会发生一些反应,从而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故选A.【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4、C【详解】A.合金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属于混合物,此选项错误;B.合金是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经高温熔合在一起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C.金属制成合金后,性能发生了改变,合金的强度、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此选项正确;D.铁锈不是合金,此选项错误。故选C。5、B【详解】①黄铜是铜锌合金,锌较活泼,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气泡产生;黄金不活泼,不能与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故可将两者放入稀盐酸中加以区别,①正确;②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铝的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铝;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铝比锌活动性强,②错误;③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铁比铜活泼,铁可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故不能用铁制容器,③正确;综上所述,故选B。6、D【详解】A、构成:都是有分子构成的物质,二氧化碳中没有氧分子;故选项错误。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选项错误。C、用途:氧气有助燃性,可以做助燃剂,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气体肥料;故选项错误。D、转化:动植物呼吸作用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7、A【详解】A、除去CO2中的少量CO可以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不能点燃,A错误,符合题意;B、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通过澄清石灰检验CO2,B正确,不符合题意;C、CO具有还原性通过灼热的CuO会生成Cu和CO2,现象为黑色固体变为红色,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通过灼热氧化铜无现象,故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鉴别CO2和CO,C正确,不符合题意;D、H2O2溶液加入二氧化锰会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氧气,H2O中加入二氧化锰没有现象,故可通过二氧化锰来鉴别H2O2溶液和H2O,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8、C【详解】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例如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不符合题意;B、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时放热,不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单质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符合题意;D、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例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氮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氮气不是催化剂,不符合题意。故选C。9、B【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不产生大量白雾,故A错误;B、铁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故B正确;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故C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D错误。故选B。【点睛】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若出现物质的名称描述的是结论不是现象。10、D【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所以说法正确;B.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所以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所以说法正确;C.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可以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所以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没有毒性,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所以说法错误;故选:D。11、D【解析】A、①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缺少氧气,若向水中白磷处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仍能燃烧,①②对比,不能证明可燃物在有水的条件下不能燃烧,故A错误;B、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在80℃时能燃烧,③中红磷与氧气接触,在80℃时不能燃烧,②③对比,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更低,故B错误;C、③中红磷与氧气接触,在80℃时不能燃烧,可能确定水中红磷一定不燃烧,不需要再做“水中红磷不燃烧”的对比实验,故C错误;D、实验过程中②中白磷燃烧,试管内的气压增大,试管塞可能会被冲开,故D正确。故选D。12、A【详解】A、H2、CO和CH4燃烧,火焰分别呈淡蓝色、蓝色、蓝色,用观察火焰的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分别闻两种液体的气味,有芳香气味的是乙醇,没有气味的是水,可以鉴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CO、CO2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气体能燃烧的是一氧化碳,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碳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而质量减少或消失,而氧化铜灼烧不反应,可以鉴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13、B【详解】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锌、银、铜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铜>银,向含有AgNO3、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铜与AgNO3反应生成Cu(NO3)2和Ag,铜不能Zn(NO3)2与反应。NaCl溶液能与AgNO3溶液生成AgCl沉淀和NaNO3,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滤液中存在AgNO3,铜粉完全反应。滤渣中只有单质Ag,滤液中一定的Cu2+、Zn2+和Ag+。故选B。14、D【详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故A错误;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所以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故B错误;C、原子得到电子后带上负电,变成阴离子,故C错误;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D正确。故选D。15、C【解析】A、雕刻玉器,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粉碎纸张,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工业炼铁,发生还原反应,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干冰吸热升华,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研究质量守恒定律最后一滴稀盐酸加入后,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无色73.22Cu+O22CuO平衡压强,使氧气与铜充分反应【详解】(1)实验1是称量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实验目的研究质量守恒定律;酚酞溶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色,当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完毕时溶液变由碱性变中性,现象是最后一滴稀盐酸加入后,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无色;反应后托盘天平的砝码数值为70,游码数值为3.2,读数是70+3.2=73.2;(2)氧气和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2Cu+O22CuO;该实验中通过推拉注射器活塞使氧气和铜充分接触反应,气球可以起到平衡压强的作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氢气的总质量50g+20g+60g-129.6g=0.4g;(2)设20g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HCI的质量为y;则解得x=13g则解得y=14.6g则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由生产氢气的质量可知,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是100g,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答: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65%;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14.6%【详解】见答案。【点睛】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计算,易错点是,由方程式求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18、(1)4.4克(2)40%【详解】(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5g+100g-120.6g=4.4g;(2)设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