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6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6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6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6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6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次章第六节【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时间:15分钟总分:44分(学问点1:土壤的组成。学问点2: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学问点1]下图为土壤组成物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不能显示的土壤形成因素是()A.成土母质 B.时间C.生物 D.气候2.土壤涉及的圈层有()A.1个 B.2个C.3个 D.4个【答案】1.B2.D[解析]第1题,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该图中不能显示的因素是地貌和时间。第2题,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故其涉及的圈层有4个。[学问点2]牙刷草是找铜矿的指示植物。“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据此完成第3~4题。3.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A.生物 B.气候C.地形 D.成土母质4.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物渐渐加厚【答案】3.D4.C[解析]第3题,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来源。第4题,陡峭的山坡受重力影响,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故C项正确。土壤形成过程中,气候和生物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演化而不断改变,故A项错误。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故B项错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降低,风化物渐渐变薄,故D项错误。[学问点2]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第5~6题。5.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A.风化基岩 B.气候C.地形 D.生物6.图示区域()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答案】5.D6.A[解析]第5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亲密相关。第6题,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峻,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③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④错误。[学问点2]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削减到使植物叶片起先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汲取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读下图,完成第7~8题。7.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气温凹凸 B.土质颗粒C.基岩性质 D.降水多少8.图中树种抗旱实力最强的是()A.富士苹果 B.山丁子C.久保桃 D.山桃【答案】7.C8.D[解析]第7题,依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是一种特别的土壤湿度,所以此题的实质是推断对土壤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气温凹凸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影响土壤湿度;土质颗粒影响土壤含蓄水源的实力,影响土壤湿度;基岩性质对土壤的属性没有影响,不会影响土壤的含水量;降水越多,土壤湿度越大。第8题,依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越低,树种抗旱实力越强。读图可知,图中四种树种中山桃的土壤凋萎湿度最低,抗旱实力最强。二、非选择题(20分)9.[学问点1]读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写出字母表示的土壤形成阶段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6分)(2)成土过程的标记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出现在________(填字母)阶段。(4分)(3)土壤肥力凹凸的重要指标是____________,它多集中在土壤的表层,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成分,干脆影响________的形成和发展。(4分)(4)土壤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的积累过程和________的富集过程两个方面。(6分)【答案】(1)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2)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在母质上起先着生B(3)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土壤肥力(4)生物有机质养分元素【B培优练·核心素养提升】时间:15分钟总分:49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学问点2](2024年浙江温州市期末)下图为我国浙南地区某地典型红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数码代表淀积层的是()A.① B.②C.③ D.④2.与东北地区黑土相比,南方地区红壤有机层较薄的主要缘由是()A.风化较弱,有机质来源少 B.气温较高,微生物活动强C.植被稀疏,枯枝落叶较少 D.水分较多,淋溶作用较弱【答案】1.C2.B[解析]第1题,据土壤剖面的垂直序列分布学问、结合图中可以看出,①是有机质层,②是腐殖质层,③是淀积层,④为母质层,C项正确。第2题,与东北地区相比,南方地区水热条件足够,生物活动强,生物新陈代谢速度较快,有机质分解快,因此南方地区红壤有机层较薄,B项正确。风化较弱不是主要缘由,南方植被较多,水分较多,淋溶作用较强,A、C、D项错误。[地理实践力]入渗率指水分自地表渗入土壤中的强度,以每小时若干毫米表示。在某种状况下,降雨渗入土壤时的最大入渗率,叫“入渗容量”。读不同土壤中的水分入渗曲线图,完成第3~4题。3.若图中曲线表示干湿状况不同的沙壤土和黏壤土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的入渗率改变状况,则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①—湿黏壤土 B.②—湿沙壤土C.③—干沙壤土 D.④—干黏壤土4.关于入渗率和入渗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其他条件相同,降水时间越长,土壤的入渗率越大B.若其他条件相同,降水量越大,土壤的入渗率越大C.在降雨量满意时,入渗容量出现在入渗初期D.在降雨量满意时,入渗容量出现在降雨后期【答案】3.B4.C[解析]第3题,四条曲线代表四种土壤,这四种土壤可以分为干和湿、黏和沙,就入渗率来讲应当是干>湿,沙>黏,所以①为干沙壤土,②为湿沙壤土,③为干黏壤土,④为湿黏壤土。第4题,刚起先下雨时,土壤相对较干,雨水下渗得更快,入渗率更高。入渗容量为某种状况下降水渗入土壤时的最大入渗率,如图可知,其出现在入渗初期,故C项正确。[地理实践力](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试验中学期末)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亲密相关。读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改变图,完成第5题。5.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其最主要的缘由是()A.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C.植被生长量大于南方低山丘陵区D.成土母质矿物养分多【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气温亲密相关。相比于南方的山区而言,东北平原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A项正确;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残体,其含量的凹凸主要看这些残体积累量的大小,与成土母质关系不大;地形平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热条件更好,植物生长量更大。[人地协调观]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下图是某山区梯田示意图。据此完成第6~7题。6.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生物 D.人类活动7.随着海拔上升,梯田中水稻土()A.厚度增加 B.养分削减C.物质迁移加快 D.化学过程强度变弱【答案】6.D7.D[解析]第6题,从图中看地形坎坷,坡度较大,靠自然力气很难形成水稻土,人类修造梯田是关键,所以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第7题,随着海拔上升,侵蚀作用增加,梯田中水稻土厚度变薄;土壤中养分主要来自水稻秸秆和人工施肥,海拔影响小;修造梯田,地面都是相对平坦,迁移速度差不多;海拔高,气温低,化学过程强度变弱。[综合思维](2024年湖北黄冈模拟)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坡向、坡位是影响坡面土壤有机碳差异的主要地形因素。下图示意祁连山脉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旁边)不同坡向土壤有机碳浓度随土层深度的改变。据此完成第8~9题。8.关于祁连山脉南、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随土层深度改变的特点,分析正确的是()A.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B.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改变幅度比南坡大C.随土壤深度增加,南、北坡有机碳浓度差值增大D.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改变幅度比南坡小9.同一土层深度,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比北坡小的缘由是南坡()A.热量条件好,植被茂密B.降水丰富,有机碳流失多C.蒸发强,土壤水分少,植被少D.气温高,有机质积累多【答案】8.B9.C[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改变幅度比南坡大,B项正确,D项错误;有机碳浓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A项错误;随土壤深度增加,南、北坡有机碳浓度差值减小,C项错误。第9题,祁连山脉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较弱,土壤温度较低,水分蒸发少,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植被覆盖高,产生的有机质多,且北坡气温低,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较少,土壤有机碳积累较多,所以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高于南坡,C项正确。祁连山脉中段南、北坡降水量差异不大,因南坡热量条件好,蒸发强,土壤水分条件差,植被覆盖度较北坡低,A、B项错误;气温高,微生物分解快,有机质积累少,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2分)10.[综合思维]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探讨站(37°37′N,101°19′E,海拔3250米,下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北支南麓,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毫米,暖季草类植被茂密。土壤二氧化碳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图1为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的日改变图,图2为海北站牧草不同物候期(5—6月为牧草返青期、7—8月为草盛期、9月为草枯黄期)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的日改变图。(1)分析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的自然缘由。(6分)(2)说明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的日改变特征及原理。(10分)(3)结合图2推想过度放牧对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的影响。(6分)【答案】(1)该地暖季草类茂密,为土壤供应有机质多;海拔高,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三点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