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通 用技术要求gbt 42453-2023》详细解读_第1页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通 用技术要求gbt 42453-2023》详细解读_第2页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通 用技术要求gbt 42453-2023》详细解读_第3页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通 用技术要求gbt 42453-2023》详细解读_第4页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通 用技术要求gbt 42453-2023》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通用技术要求gb/t42453-2023》详细解读contents目录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缩略语5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框架6技术要求contents目录6.1数据汇聚要求6.1.1数据采集6.1.2数据预处理6.1.3数据存储6.2数据分析要求6.2.1网络攻击分析6.2.2资产风险分析contents目录6.2.3异常行为分析6.2.4安全事件分析6.3态势展示要求6.3.1整体态势展示6.3.2专题态势展示6.3.3态势报告6.4监测预警要求contents目录6.5数据服务接口要求6.5.1数据交换接口6.5.2数据分析接口6.5.3联动处置接口6.5.4接口安全性6.6系统管理要求6.6.1策略管理contents目录6.6.2预处理规则管理6.6.3分析模型管理6.6.4资产管理6.6.5安全事件管理6.6.6威胁信息管理参考文献011范围为政府信息系统提供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技术指导。政府部门帮助企业构建和完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企业组织为高校、研究机构等提供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场景。教育机构标准适用的领域010203包括网络流量采集、日志采集、安全设备告警采集等。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态势呈现技术涉及数据挖掘、关联分析、异常检测等技术手段。如何将分析的结果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展示出来,包括可视化技术、报表生成等。涉及的技术内容010203明确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规定了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管理要求。提出了系统安全保护的技术措施和要求。标准的约束和要求022规范性引用文件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指对网络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全面、准确的监测、分析和预测,以实现对网络安全态势的感知和理解。网络安全事件指对网络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安全属性造成损害的事件,包括恶意攻击、误操作、自然灾害等。术语和定义推荐标准。T国际标准化组织。ISO01020304国家标准。GB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缩略语GB/TXXXX-XXXX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监测基本要求该标准规定了网络安全监测的基本要求,包括监测范围、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引用标准GB/TYYYY-YYYY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该标准规定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包括资产识别、威胁分析、脆弱性评估等,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提供了风险评估的依据。其他相关标准和规范根据实际需要,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还可能涉及其他相关标准和规范,如数据加密标准、网络通信协议等。这些标准和规范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033术语和定义3.1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功能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来自不同安全设备和系统的日志、告警等信息,实现对网络整体安全状况的感知和理解。定义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是指对网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威胁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和预警,以全面掌握网络安全状况并及时响应的一种能力。态势要素是指构成网络安全态势的基本元素,包括资产、脆弱性、威胁和风险等。定义通过对态势要素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网络的安全状况,并为后续的响应和处置提供决策支持。作用3.2态势要素定义态势评估是指根据收集到的态势要素信息,对网络的整体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方法通常包括基于规则的评估、基于统计的评估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评估等多种方法,旨在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并预测未来的安全趋势。3.3态势评估定义态势可视化是指将网络安全态势以图形化、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便于用户直观地了解网络的安全状况。技术常用的态势可视化技术包括图表展示、地图展示、3D模拟等,可以帮助用户更加清晰地把握网络安全的整体情况。3.4态势可视化044缩略语IDS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DetectionSystem),用于检测任何损害或企图损害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的行为。IPS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PreventionSystem),能够监视网络或网络设备的网络资料传输行为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设施,能够即时的中断、调整或隔离一些不正常或是具有伤害性的网络资料传输行为。SIEM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ecurityInformationandEventManagement),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收集不同来源的安全日志信息,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实时监控和分析这些安全信息以发现安全威胁,产生安全告警,并做出相应处置的系统。常见缩略语解释常见缩略语解释SOC安全管理中心(SecurityOperationsCenter),是一个集中进行安全事件监控、威胁分析、应急响应和风险管理的中心。与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相关的缩略语CTI网络威胁情报(CyberThreatIntelligence),是关于现有或即将出现的针对资产的网络威胁、攻击者利用这些威胁的意图以及应对这些威胁的建议措施的信息。UEBA用户与实体行为分析(UserandEntityBehaviorAnalytics),通过分析用户及实体在网络中的行为,识别异常、风险和威胁,以提前发现潜在的攻击。NSSA网络安全态势感知(NetworkSecuritySituationAwareness),是指在大规模网络环境中,对能够引起网络态势发生变化的安全要素进行获取、理解、显示以及最近发展趋势的顺延性预测。030201055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框架收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安全事件信息管理(SIEM)等安全设备的日志信息。网络安全设备日志收集对网络流量进行捕获和分析,以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网络流量捕获对关键主机和服务器进行实时监控,收集性能和安全相关数据。主机和服务器监控数据采集层数据清洗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聚合,形成统一的数据视图。数据聚合数据关联分析通过数据关联分析,发现不同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重复、无效或错误数据。数据处理层01威胁情报分析整合各类威胁情报信息,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深入分析。态势分析层02风险评估基于历史数据和当前网络状态,对网络进行实时风险评估。03趋势预测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未来网络安全态势进行预测。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直观展示网络安全态势。态势图展示实时展示各类安全告警信息,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和处理安全问题。告警信息展示提供定期的统计分析报告,帮助用户全面了解网络安全状况。统计分析报告可视化展示层066技术要求数据源多样性系统应支持从多种数据源采集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流量、安全设备日志、系统日志、应用日志等。实时性数据采集应具备实时性,确保及时获取最新的安全信息。可靠性系统应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丢失或损坏。6.1数据采集关联分析系统应支持对多源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以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和异常行为。威胁情报集成系统应能够集成外部威胁情报信息,为安全分析提供丰富的上下文和背景知识。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重、格式化等预处理操作,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分析效率。6.2数据处理与分析全局态势感知系统应提供全局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实时展示网络的整体安全状况。可视化展示通过图表、拓扑图等方式直观展示网络安全态势,便于用户快速理解和分析。自定义视图支持用户根据需求自定义态势感知视图,满足不同角色的关注点和分析需求。0302016.3态势感知与可视化6.4预警与响应预警机制系统应具备完善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报告潜在的安全威胁。预警准确性通过智能算法和模型提高预警准确性,降低误报率。快速响应提供自动化的响应机制,支持快速处置和应对网络安全事件。同时,应支持手动干预和处置功能,以满足复杂场景下的灵活需求。076.1数据汇聚要求采集方式数据汇聚组件应支持被动接收、主动获取以及手动导入前端数据源的数据。这些方式提供了灵活性,以适应不同数据源和数据获取需求。采集协议应支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采集协议,如Syslog、FTP/FTPS、SFTP、HTTP/HTTPS、SSH、SNMP等,以确保与各种设备和系统的兼容性。采集内容数据汇聚组件应能基于采集策略采集网络流量、资产信息、日志、漏洞信息、用户行为、告警信息、威胁信息等不同类型的数据,并支持自定义数据类型,以满足特定的安全分析需求。6.1.1数据采集数据筛选数据汇聚组件需要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去除无效或错误数据,如必填字段为空、重要字段为空、数据格式错误或重复的数据,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数据补全基于资产信息库、威胁信息库、地理信息库等,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补全,包括资产的相关属性、关联事件、地理位置等信息,以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上下文。数据转换为了统一数据格式和便于后续分析,数据汇聚组件需要将采集的原始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数据格式,如统一时间格式、统一漏洞名称等,同时确保关键数据项不丢失或损坏。数据标记根据相关数据字段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标记,如数据可信度、数据来源等,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态势感知。6.1.2数据预处理6.1.3数据存储存储内容和格式数据汇聚组件应支持存储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包括采集的流量数据、日志数据、告警信息以及产生的安全事件、预警信息等业务数据,以及安全策略数据、运行日志、操作日志等管理数据。01存储时间设置应支持设置各类数据的存储时间,以满足不同数据保留策略的需求。02数据保护对存储的重要数据和敏感数据进行完整性和保密性保护,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03086.1.1数据采集采集方式多样性数据汇聚组件应支持多种采集方式,以适应不同前端数据源的需求。这包括被动接收前端数据源发送的数据,主动发起获取前端数据源的数据(并支持对数据采集频率进行设置),以及手动导入前端数据源的数据。采集协议兼容性为了确保能够从各种前端数据源中有效采集数据,数据汇聚组件应根据应用场景支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采集协议,如Syslog、FTP/FTPS、SFTP、HTTP/HTTPS、SSH、SNMP等。采集内容全面性数据汇聚组件应能够基于采集策略采集不同类型的数据,这些数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流量、资产信息、日志、漏洞信息、用户行为、告警信息、威胁信息等。此外,还应支持根据应用场景自定义采集的数据类型,以满足特定的安全需求。数据完整性校验为了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数据汇聚组件还应支持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来确保从前端数据源采集的数据的完整性。这有助于在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态势感知过程中避免误导和错误判断。6.1.1数据采集096.1.2数据预处理数据格式转换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去除重复数据在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中,可能存在重复的记录,需要通过数据清洗去除这些重复数据,以避免对后续分析造成干扰。处理缺失值对于数据中的缺失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如采用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方法进行填充,或者根据业务规则进行推断。数据清洗数据变换标准化处理为了消除不同特征之间的量纲差异,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不同特征之间具有可比性。01归一化处理将数据映射到[0,1]区间内,有助于提升模型的训练效率和性能。02离散化处理对于连续型数据,有时需要将其离散化为若干个区间,以便于进行分类和分析。03特征选择嵌入式特征选择在模型训练过程中自动进行特征选择,如使用L1正则化的线性模型。包裹式特征选择通过模型训练来评估特征的重要性,每次选择对模型性能提升最大的特征加入特征集。过滤式特征选择根据统计指标(如方差、相关系数等)对特征进行过滤,保留对目标变量有显著影响的特征。数据降维01通过正交变换将原始特征空间中的线性相关变量转换为线性无关的新变量,从而实现数据的降维。在保持类别区分能力的前提下,寻找一个投影方向使得同类之间的样本投影点尽可能接近,不同类之间的样本投影点尽可能远离。一种非线性降维方法,它能够使降维后的数据保持原有的拓扑结构。0203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局部线性嵌入(LLE)106.1.3数据存储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等技术,存储结构化数据,便于数据查询和分析。结构化数据存储采用XML、JSON等格式,存储具有一定结构但不规则的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等技术,存储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片、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存储方式01业务数据存储包括采集的流量数据、日志数据、告警信息以及产生的安全事件、预警信息等,用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态势感知。管理数据存储包括安全策略数据、运行日志、操作日志等,用于系统管理和审计。知识数据存储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如资产信息库、地理信息库、攻击特征库、漏洞库、安全事件库、威胁信息库等,为数据分析提供丰富的知识支撑。存储内容0203存储安全性010203数据加密对存储的重要数据和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访问控制对存储的数据进行访问控制,仅允许授权的用户或系统访问数据,防止数据泄露。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数据备份机制,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并制定数据恢复策略,以应对数据丢失等意外情况。116.2数据分析要求6.2.1网络攻击分析识别不同类别的网络攻击包括漏洞利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Web应用攻击等。基于多种技术进行分析利用特征匹配、关联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分析网络攻击属性涵盖攻击时间、来源、对象、结果等多个维度。还原攻击路径从攻击者或攻击对象的视角出发,对网络攻击行为进行深度剖析。将威胁信息纳入分析范畴,以评估资产面临的实际风险。威胁信息考量通过内外部分析能力,对可能出现的资产风险进行预测。预测潜在风险包括资产类型、位置、重要程度及脆弱性等。结合资产信息进行分析6.2.2资产风险分析发现异常行为如登录异常、访问异常、数据下载异常等。识别可疑活动及时识别并处置网络中的可疑域名访问等活动。基于技术与行为基线分析运用行为基线、关联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6.2.3异常行为分析包括事件的成因、影响范围及危害程度等。对安全事件进行深度分析6.2.4安全事件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给出有效的安全建议和应对措施。提供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通过安全事件分析,不断完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完善防御体系126.2.1网络攻击分析网络攻击类型识别识别各种已知的网络攻击类型,如DDoS攻击、SQL注入、跨站脚本等。分析攻击的来源、目的和手法,以及它们对网络系统的影响。攻击路径分析追踪网络攻击的来源,分析攻击者是如何渗透到网络中的。识别被攻击的系统漏洞和弱点,以及攻击者利用这些漏洞的方式。““分析攻击者的行为和目的,推断其可能的意图。评估攻击对网络系统的潜在威胁和危害程度。攻击意图推断防御措施建议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和建议。帮助组织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预防类似攻击的再次发生。136.2.2资产风险分析资产风险分析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中的重要环节,它旨在识别和评估组织内部资产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在GB/T42453-2023中,对资产风险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6.2.2资产风险分析“1.资产识别与分类6.2.2资产风险分析数据分析组件应能够识别和分类网络中的各类资产,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等。通过对资产的详细记录,建立一个全面的资产信息库,为后续的风险分析提供基础数据。2.脆弱性评估数据分析组件应结合资产的配置信息、已知漏洞、补丁状态等进行脆弱性评估。通过定期或实时的脆弱性扫描,发现资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优先级排序。6.2.2资产风险分析0102036.2.2资产风险分析0102033.威胁情报关联分析数据分析组件应能够整合外部威胁情报信息,将其与内部资产信息进行关联分析。通过分析威胁情报中提及的攻击手法、利用的漏洞等,判断组织内部资产是否面临相应的风险。6.2.2资产风险分析03024.风险计算与预测01通过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基于脆弱性评估和威胁情报关联分析的结果,数据分析组件应能计算出各个资产的风险值。5.可视化展示与报告生成数据分析组件应将资产风险分析结果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便于安全管理人员快速了解当前的安全状况。综上所述,GB/T42453-2023在资产风险分析方面提出了具体而全面的技术要求,旨在帮助组织更好地识别和评估内部资产的安全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同时,应能生成详细的风险分析报告,为组织的安全决策提供数据支持。6.2.2资产风险分析146.2.3异常行为分析VS标准中提到的异常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登录异常、访问异常、操作异常、数据下载异常以及可疑域名访问等。这些行为可能表明系统正在遭受攻击,或者存在内部滥用权限的情况。分析技术为了有效识别异常行为,数据分析组件应采用多种技术,包括基于行为基线、关联分析、数据挖掘以及机器学习等。这些技术能够帮助系统建立起正常的行为模式,并据此检测出与正常模式不符的异常行为。异常行为的定义6.2.3异常行为分析异常行为分析应具备实时监测和快速响应的能力。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应立即触发警报,并按照预设的安全策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止潜在的安全事件进一步恶化。实时分析与响应异常行为分析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需要与其他安全组件如入侵检测系统(IDS)、安全事件管理(SIEM)等紧密配合,共同构建一个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与其他安全组件的协同6.2.3异常行为分析156.2.4安全事件分析安全事件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恶意攻击、非法访问、数据泄露等。识别技术威胁情报集成事件分类与识别通过日志分析、流量监测等手段识别安全事件。结合已知的威胁情报信息,对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分类和识别。关联规则设定关联规则,将不同时间、不同来源的安全事件进行关联分析。可视化展示利用图表等方式,直观展示安全事件之间的关联关系。攻击链条还原通过分析安全事件之间的关联关系,还原完整的攻击链条。事件关联分析评估安全事件对网络和系统的影响范围。事件影响评估影响范围评估估算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损失评估预测系统和网络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恢复时间预测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事件的处置流程。处置流程根据安全事件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预防措施针对系统和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加固建议。安全加固建议处置建议与预防措施166.3态势展示要求6.3态势展示要求2.实时性与动态更新态势展示应具备实时性,能够动态地反映网络安全态势的变化。这意味着系统需要不断地采集、分析和更新数据,以确保展示的信息是最新的、准确的。同时,系统还应支持对历史数据的查询和回溯,以便用户能够了解安全态势的变化趋势。1.多维度评估与展示态势展示组件应能够调用相关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安全评估,并以图形、图表或其他可视化方式展示网络安全态势。这包括但不限于整体态势展示、专题态势展示以及态势报告等。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网络安全的整体状况,以及特定领域或方面的安全情况。3.自定义与灵活性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态势展示应提供一定的自定义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和需求,调整展示的内容、方式和细节。此外,系统还应支持多种展示模板和风格,以便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4.交互性与操作性态势展示应具备良好的交互性和操作性。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切换展示内容、调整展示方式或进行其他相关设置。同时,系统还应支持用户反馈和互动功能,以便用户能够及时提出问题和建议,从而不断完善和优化态势展示功能。6.3态势展示要求176.3.1整体态势展示全局安全态势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整个网络环境的安全状况,包括攻击趋势、威胁情报、漏洞信息等。资产分布情况展示网络中各类资产(如服务器、终端、网络设备等)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的安全状态。风险与威胁实时展示当前面临的风险和威胁,包括恶意攻击、异常行为、未知威胁等。展示内容030201图表展示通过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多种图表形式,直观地展示安全态势的各项指标。地图展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图上展示网络资产的地理分布和安全状况。实时监控提供实时监控功能,动态展示网络中的安全事件和异常情况。展示方式数据筛选支持用户根据需求筛选和查看特定时间段、特定类型的安全数据。交互功能详情查看允许用户点击图表或地图上的元素,查看详细的安全事件信息和相关资产信息。预警与响应当检测到异常或威胁时,系统能够自动触发预警,并提供响应建议或自动执行预设的响应措施。186.3.2专题态势展示专题态势展示是对特定领域或行业内网络安全状况的深入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它能够帮助用户更直观地了解该领域或行业的网络安全状况,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专题态势展示通常包括攻击趋势、威胁情报、漏洞分析等多个方面。专题态势概述010203攻击趋势展示展示特定领域或行业面临的攻击类型和频率。01分析攻击来源和攻击目标,揭示攻击者的意图和策略。02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展示攻击趋势的演变过程。03010203汇集和整理来自多个来源的威胁情报信息。对威胁情报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威胁。提供针对性的防御建议和措施,帮助用户及时应对威胁。威胁情报展示漏洞分析展示0302收集和整理特定领域或行业内软件和系统的漏洞信息。01提供漏洞修复建议和方案,指导用户及时修补漏洞,降低安全风险。分析漏洞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评估漏洞利用的可能性。196.3.3态势报告实时性态势报告应提供最新的网络安全态势信息,确保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全面性报告应涵盖各个关键领域的网络安全状况,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攻击、恶意软件、漏洞利用等方面。深入分析除了提供基本的安全事件数据外,还应进行深入的威胁分析,揭示攻击来源、目的和手法等。报告内容要求定期报告按照预定的时间周期(如每日、每周或每月)生成态势报告,以便持续监控网络安全状况。实时报告在发生重大安全事件或检测到新型威胁时,立即生成实时态势报告,以便快速响应。报告生成频率可视化图表采用图表、图像等可视化手段展示网络安全态势,便于用户直观理解。文字描述提供详细的文字描述,对网络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述。报告呈现方式态势报告应发送给指定的接收人,如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相关决策者等。指定接收人接收人应按照预定的处理流程对态势报告进行解读、分析和应对,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理网络安全威胁。处理流程报告接收与处理206.4监测预警要求在GB/T42453-2023《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通用技术要求》中,监测预警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核心组件的重要功能之一。以下是关于监测预警要求的详细解读6.4监测预警要求1.预警规则与策略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应支持自定义预警规则和策略,以便根据特定的网络环境和安全需求进行灵活配置。6.4监测预警要求预警规则可以基于网络流量、日志数据、安全事件等多种信息源进行设定,以实现对潜在威胁的及时发现和响应。2.实时监测与分析6.4监测预警要求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网络环境中的异常活动和潜在威胁,通过数据分析技术识别出可疑行为或攻击模式。监测过程中,系统应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准确评估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6.4监测预警要求预警信息应包含详细的事件描述、风险等级、可能的影响范围以及建议的应对措施等内容,以便接收者能够迅速做出响应。当系统检测到符合预警规则的事件时,应能够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或系统发送预警信息。3.预警信息发布0102034.预警响应与处置通过满足上述监测预警要求,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和及时的安全保障,帮助企业在面对潜在威胁时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响应。系统还应支持对预警事件的后续跟踪和处置情况记录,以便进行安全审计和事件分析。在接收到预警信息后,相关人员或系统应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如隔离受感染的系统、阻断恶意流量等,以防止安全事件进一步扩散。6.4监测预警要求01020304216.5数据服务接口要求数据服务接口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与外部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通道,负责提供标准化的数据访问和共享服务。定义与功能统一、规范的数据服务接口能够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兼容性,提高数据交互效率,降低数据泄露和篡改风险。重要性数据服务接口概述应采用通用的、标准化的接口协议,如RESTfulAPI、gRPC等,以确保接口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接口协议应支持常见的数据格式,如JSON、XML等,以满足不同系统的数据解析需求。数据格式接口应具备一定的安全防护能力,如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以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安全性要求数据服务接口技术要求可维护性考虑设计清晰的接口文档和说明,提供必要的异常处理和日志记录功能,以方便接口的使用和维护。标准化实现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接口实现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性能优化针对大数据量和高并发场景,应采取合适的性能优化措施,如缓存、异步处理、负载均衡等,以提高接口响应速度和系统稳定性。数据服务接口实现建议226.5.1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化格式为确保不同系统间的数据能够顺利交换,需采用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格式,如XML、JSON等。数据结构定义明确数据交换中所涉及的数据结构,包括字段名称、数据类型、长度等信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读性。数据交换格式数据传输协议传输频率规定数据传输的频率,以满足实时性或近实时性的数据交换需求。传输方式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传输方式,如HTTP、HTTPS、FTP等,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确保数据交换的安全性,需对接口进行身份验证,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身份验证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数据加密接口安全响应时间规定接口的响应时间,以确保数据交换的及时性和效率。并发能力接口性能考虑接口在高并发场景下的处理能力,以满足大规模数据交换的需求。0102236.5.2数据分析接口接口应支持多种常见的数据格式输入,如CSV、JSON、XML等,以满足不同数据源的需求。数据格式支持接口应具备数据清洗、去重、格式化等预处理功能,以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数据预处理接口应能处理实时的数据流,以便及时分析网络的安全态势。实时数据流处理数据输入接口接口应能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报表等形式可视化展示,便于用户直观了解网络安全状况。可视化展示数据输出接口当检测到潜在威胁时,接口应能生成告警信息,并及时输出,以便用户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告警信息输出接口应支持与其他系统或平台的数据共享与交换,以实现信息的互通与协同。数据共享与交换接口应能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挖掘出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模式。关联分析基于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接口应能进行趋势预测,为用户提供预警和决策支持。趋势预测接口应对网络中的异常行为进行深入分析,以发现潜在的攻击行为或恶意活动。行为分析数据分析功能010203数据加密接口应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访问控制数据脱敏在处理敏感数据时,接口应进行数据脱敏处理,以保护用户隐私。接口应对传输和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246.5.3联动处置接口6.5.3联动处置接口功能要求该接口应支持与安全设备、系统或平台进行数据交互,能够接收和发送处置指令,实现自动化的威胁处置和响应。同时,接口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不同场景下的安全需求。数据交互格式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兼容性,联动处置接口应采用标准化的数据交互格式,如JSON、XML等,以便与其他系统进行无缝对接。接口定义联动处置接口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与其他安全系统或平台进行交互,实现对安全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置。030201安全性要求由于联动处置接口涉及到与安全系统的交互,因此其安全性至关重要。接口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加密通信、身份验证等,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性能要求为了满足实时处置的需求,联动处置接口应具备高性能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迅速响应并处理大量的安全事件和处置指令。6.5.3联动处置接口256.5.4接口安全性认证机制应对所有接口调用进行身份认证,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或系统能够访问接口。授权机制在认证基础上,进一步对接口调用进行权限控制,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被授权的接口和数据。访问控制列表通过维护接口访问控制列表(ACL),明确每个用户或角色对接口的访问权限。接口认证授权VS接口之间传输的敏感数据应进行加密处理,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数据完整性校验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完整性校验,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未被篡改或损坏。加密传输接口数据传输安全记录接口调用的日志信息,包括调用时间、调用者、调用结果等,以便进行安全审计和追溯。安全审计对接口调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调用行为,如频繁调用、恶意攻击等。实时监控接口安全审计与监控接口漏洞防范与应急响应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接口遭受攻击或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响应并恢复服务。漏洞扫描与修复定期对接口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266.6系统管理要求6.6.1用户管理010203用户身份认证系统应支持多因素身份认证,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名/密码、动态令牌、生物识别等,以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应提供细粒度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角色和职责,为其分配相应的访问和操作权限。用户行为审计系统应记录用户的登录、操作等行为,以便进行事后审计和追溯。安全更新与补丁管理系统应定期检查和安装最新的安全更新和补丁,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和隐患。系统备份与恢复系统应支持定期自动备份和手动备份功能,以便在系统故障或数据丢失时能够快速恢复。系统配置管理系统应提供可视化的配置管理界面,支持对系统参数、网络设置、安全策略等进行配置和调整。6.6.2系统配置与安全更新日志记录系统应详细记录各类事件和操作日志,包括用户登录、系统异常、安全事件等,以便进行故障排查和安全分析。实时监控与告警系统应提供实时监控功能,对异常行为和潜在威胁进行及时告警,以便管理人员迅速响应和处理。日志分析与审计系统应支持对日志进行深度分析和审计,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和风险点,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0203016.6.3日志与监控276.6.1策略管理策略制定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安全策略针对网络系统的具体情况,结合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以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明确安全策略的目标和原则在制定安全策略时,需要明确策略的目标和原则,以便为后续的策略实施提供指导。涉及网络系统的各个方面安全策略需要涉及网络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访问控制、数据保护、系统维护等,以确保全面的安全防护。将安全策略转化为可执行的操作指南为了方便实施,需要将安全策略转化为具体的、可执行的操作指南,包括操作步骤、实施人员、时间计划等。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定期对安全策略进行评估和调整策略实施在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随着网络环境和业务系统的变化,需要定期对安全策略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其适应新的安全需求。01对安全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为了确保安全策略的有效性,需要对其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包括检查各项措施是否得到落实、网络系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定期进行安全审计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需要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对审计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为了方便后续的改进和优化,需要对审计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策略验证与审计0203286.6.2预处理规则管理在《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通用技术要求》(GB/T42453-2023)中,预处理规则管理是数据汇聚组件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筛选、转换、补全和标记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用性。以下是关于预处理规则管理的详细解读6.2预处理规则管理“1.数据筛选预处理规则应支持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筛选,以去除无效或错误的数据。例如,可以去除必填字段为空的数据、重要字段为空的数据、数据格式错误的数据以及重复的数据。这样可以确保后续分析的数据质量。6.2预处理规则管理2.数据转换由于原始数据可能来自不同的数据源,其格式和表示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预处理规则应支持将采集的同一类型、不同格式的原始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数据格式。例如,统一时间格式、统一漏洞名称等。在转换过程中,需要确保关键数据项不被丢失或损坏。6.2预处理规则管理6.2预处理规则管理3.数据补全有时采集的原始数据可能缺少某些关键信息,预处理规则应支持基于资产信息库、威胁信息库、地理信息库等对原始数据进行补全。补全的内容可以包括资产的相关属性、关联事件、地理位置等。这样可以提供更完整的数据集供后续分析使用。6.2预处理规则管理0102034.数据标记为了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预处理规则还应支持根据相关数据字段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标记。标记内容可以基于分析需求进行设置,如数据可信度、数据来源等。这样可以在后续分析中快速识别和分类数据。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预处理规则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态势展示、监测预警等提供坚实的基础。296.6.3分析模型管理分析模型的定义与分类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分析模型可分为攻击检测模型、异常行为分析模型、风险评估模型等。分类分析模型是指用于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感知、理解和预测的数学模型或算法。定义分析模型的构建与训练数据准备收集并整理网络安全相关数据,包括网络流量、系统日志、安全事件等。特征提取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对分析模型有用的特征,如攻击行为特征、异常行为特征等。模型构建选择合适的算法或技术,构建分析模型,如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分类器或聚类器等。模型训练利用已知标签的数据对分析模型进行训练,调整模型参数以提高性能。01应用场景将训练好的分析模型应用于实际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中,如实时监测网络攻击、发现异常行为等。分析模型的应用与优化02性能评估定期对分析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包括准确率、召回率等指标,以确保模型的有效性。03模型优化根据性能评估结果,对分析模型进行优化,如调整模型参数、改进算法等,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效率。分析模型管理的挑战与对策数据质量问题网络安全数据存在大量的噪声和异常值,需要采取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措施来提高数据质量。模型过拟合问题在训练过程中,分析模型可能会出现过拟合现象,需要采用交叉验证、正则化等技术来避免过拟合。技术更新问题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攻击手段和防御方法不断涌现,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分析模型以适应新的安全形势。306.6.4资产管理资产管理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下是关于资产管理的详细解读资产管理1.资产识别与分类资产管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应能够自动识别网络中的各类资产,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等。系统应对识别到的资产进行合理分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