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七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复习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够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2、通过对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和应用。教学重点: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学会归纳、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回忆梳理。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3、公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商-余数商=被除数÷除数-余数1、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通过平均分一些物体,有时有剩余,就出现了余数。如: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23÷5=4(组)……3(盆)()()()()其中,被除数23表示();除数5表示();商4表示();余数3表示()。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余数﹤除数)如:23÷5=4……3,其中(余数3﹤除数4)3、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或被除数=商×除数如:()÷()=7……7,除数最小应是(),这时,被除数是()解决问题1、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列式:答:2、十二月有31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列式:答:一、计算题,要细心啊!1、口算。12×0=-174=80÷2=800-610=295×8≈52÷7=400×2=38×4≈2、用竖式计算。88÷9=30÷7=26÷3=33÷8=18÷4=27÷5=40÷5=39÷9=54÷7=67÷8=二、填空:1、用除法算式表示下图:()÷()=()……1☆☆☆☆☆☆☆☆☆☆☆☆☆☆☆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7﹤57()×8﹤464×()﹤365×()﹤239×()﹤60()×6﹤323、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一定要比()小。4、51天是()个星期零()天。5、÷5=8……▲,▲最大是(),那么被除数是()。6、有32盆花,5盆摆一组,可以摆()组,还剩()盆。三、:笔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第二课时:课堂练习练习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够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重难点: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一、断对判错。1、28÷5=5……3()2、如果△÷6=○……□,那么□最大应是5。()二、选择题。1、下面的数中,除以6没有余数的是()A、34B、24C、442、有34个李子,每盘只能装5个,至少要()个盘子才能全部装完。A、5B、6C、73、☆☆⊙⊙⊙※☆☆⊙⊙⊙※……像这样依次重复下去,第40个是()。A、☆B、⊙C、4、☆÷○=8……5,○最小是()A、4B、5C、65、下面式子中,计算正确的是()。A、56÷6=8……8B、71÷9=8……1C、61÷7=8……5三、解决问题:1、有43人跳绳,5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2、一根绳子长24米,剪7米做一个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几米?3、四年级一班有44人玩激流勇进的游戏,每船可以坐5人,我们都玩激流勇进,最少该租几条船?4、儿童读物每本5元,小红带了36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本?5、刘老师给每8位小朋友发苹果,每位小朋友分3个,最后还剩下2个,老师原来有多少个苹果?6、李老师有60张邮票,最少要加上多少张,才可以平均分给9位小朋友?7、马小虎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将除数9错看成6,得到的商是5,余数是2。正确的商和余数各是多少?8、幼儿园搞活动,发给每个小朋友4个小面包、2瓶饮料和3个苹果。现有39个小面包、17瓶饮料和26个苹果,能发给几个小朋友?9、用5枝康乃馨,3枝玫瑰,3枝水仙可以扎成一束花。31枝康乃馨,17枝玫瑰,8只水仙最多可以扎成几束这样的花束?10、○○○○●●○○○○●●○○○○●●……那么第21颗棋子是什么色的?第43颗棋子是什么色?四、: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结合观察、操作活动,能够用自然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2、了解折、画、比、量等多种认识图形的方法,体会研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3、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空间和图形知识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长方形纸、正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大家喜欢玩捉迷藏吗?老师把我们学过的两个平面图形藏在了这两张图片里,一张是数学书的封面,另一张是邮票,你能找出来吗?生:数学书封面后面是长方形,邮票的后面是正方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师: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都知道哪些?生: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生:长方形有两条长长的边,两条短短的边。生:长方形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师:大家知道的可真多,那到底是不是像我们说的那样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去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板书:长方形与正方形)看看它们的边和角都有哪些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了解,再通过对“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都知道哪些?”问题的回答,更好的了解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程度,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二、探究体验、加深理解1、长方形特点。师: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请大家找出一张长方形纸。(课件出示要求)要求:你可以借助直尺和三角板,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看看长方形的边和角都有什么特点。(教师指出边和角)生:动手操作实践。师:同学们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对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发现?(学生将折和量的过程进行演示)生:我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了量,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教师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生:我用直尺量了量,发现长方形两条短边的长度一样,两条长边的长度一样。生:我用折一折的方法,将长方形上下两条边重叠,发现两条边一样长;再将长方形左右两条边重叠,发现这两条边也一样长。师:大家通过量一量和折一折的方法,都发现了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上下边是相对的边,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对边,除了上下这组对边外,还有左右也是一组对边,所以在长方形中,也可以说是,对边相等。(教师板书:对边相等)教师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2、正方形特点。认识了长方形的特点,你能用刚才研究长方形的方法来研究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吗?要求:请你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生:动手操作实践。师:同学们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对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发现?(学生将折和量的过程进行演示)生:我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了量,发现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教师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生:我用直尺量了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生:我用了折一折的方法,先将上下两条边重叠,发现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再将左右两条边重叠,发现左右两条边一样长,再将对角重叠,发现相邻的两条边一样长,所以说,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教师板书:四条边相等)教师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师:同学们太棒了,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都找了出来,请再仔细看一下黑板上它们的特点,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生:相同点是它们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是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是四条边相等。【设计意图】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同时加强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体验,降低了对特点认识的难度。3、认一认师:其实,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条边都有它们自己的名字,请你自己看答题卡的`认一认,它们都叫什么名字。生:长方形长长的边叫做长,短短的边叫做宽;正方形的四条边都叫做边。(教师板书:长、宽、边)师:长方形中有几条长?几条宽?正方形的四条边中,只有这一条叫边吗?生:长方形中有两条长,两条宽。(边指边说)生:正方形四条边相等,所以四条边都叫做边。【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后,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法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名称,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边的认识。三、实践应用、巩固概念1、你能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吗?(在格子图中)学生动手画一画,交流汇报。2、、用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折正方形,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学生拿一张长方形纸动手操作折一折,集体交流、讨论,教师最后用课件演示操作过程,得出结果。【设计意图】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三道题目,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第三道题目是巩固对长方形特点的理解,可能稍微有些难度,但通过动手折一折,对学生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四、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我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进一步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平行现象。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一平面内”“互相平行”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点]画平行线[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小棒。[教学过程]一、创境引入,观察发现生开窗户。开窗户过程中,这扇窗户在做什么运动呢?是的,平移是我们上个学期学过的知识,你们学得很好。我们看,窗户的一条边一开始在这个位置;平移之后,到了这个位置。你知道这条边与这条边的位置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行线。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图画出了你心目中的平行线?看来,同学们对平行线都有自己的认识。到底你的想法对不对呢?,学完这节课后,相信你一定能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二、积极参与,探究感受窗户这两条直直的边我们可以看成是两条线段,这条线段如果向两端无限延伸、延伸。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看到的两条直线会怎样?会相交吗?师:都说眼见为实,这两条直线我看到的部分的确是不相交的,可是无限延伸之后我看不到,你凭什么说他们永远不会相交呢?宽度一样,其实就是说他们的距离处处相等。(课件验证)因为他们的距离处处相等,无限延伸之后始终保持着这样的距离,所以,他们永远不会相交。(板书并口述: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我们也可以说其中一条就是另一条的平行线。如果我们把两条直线分别标上名字,AB和CD,我们就说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我现在如果把这两条直线都斜过来,现在他们相互平行吗?为什么?生活中的平行线这些直线是相互平行的,生活中你还能找到这样的平行线吗?看来生活中的平行线还真不少。有个小朋友叫淘气,他发现所有的窗户都太像了,没有一点儿创意。于是,他设计了这样的.新型窗户。你能接受淘气的设计吗?为什么?刚才同学们找到的都是静止的,现在让我们看看运动中的平行线。每周一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国旗的上边从这里平移到了这里,他们是相互平行的。再看看这副图。箭头从这里平移到这里。同学们,线段HG一开始在这里,平移后到了H1G1,线段HG和线段H1G1平行吗?那你能从平移前后的箭头中,找出类似的相互平行的线段吗?画平行线教师演示三角尺平移法,注意点:1、对2、靠3、移4、画学生画。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四、课堂总结,概括新知学了这节课后,你对平行线有什么新的认识吗?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平行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1.剪一剪。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2.说一说。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1.教学例题。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2.练一练。(1)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2)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题目。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1.自主探究。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出示长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的硬币)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2.反馈。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2)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比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3.小结。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4.教学试一试。出示题目。提问:你有办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反馈: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5.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题目。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抢答,并是怎样计算的)6.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办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在讨论不同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反馈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五、课堂总结提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周长,你有收获吗?如果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周长的认识,你想说些什么?谈话:认识了周长,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你发现了吗?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总说明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开拓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过程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奇和喜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喜爱的卡通图画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剪一剪、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一元硬币的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师生分享着发展的快乐,成长的愉悦。课堂生命的活力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本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安排了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片欣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使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进一步得到深化,学习数学的情感也由此被进一步激发。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内容:课本22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四1、2题。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用具: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老师站在大家的正东方向上,那么你们站在老师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对,我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2、分别指两名学生,让大家根据方向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先弄清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根据两名学生的位置分别说一说谁站在谁的方向上,使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对关系。)3、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上两节课学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回顾,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教材第22页例3主题图。(1)让生观察地图师: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大约1000千米,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①组织学生用直尺,量角器测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②讨论: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组织学生观察上图,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出示提示1.确定以谁为观测点,并建立方向标。2.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生汇报。可能会说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师对照图示指一指,肯定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师小结: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观测点不同,物体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学会把总数看作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当堂检测1.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月季花和杜鹃花的面积一共占花园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完成,自己是怎样想的?2.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月季花占的面积比杜鹃花少几分之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2。(1)出示例2。指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尝试完成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指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2.完成教材第81页试一试。谈话:先想一想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并在班级里交流。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并:算式中的1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到用1表示全国人口的?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订正。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板书:1)3.你会列式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吗?你是怎样想的?交流计算方法。你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算法预测(1)先把前两个分数相加,再和第三个分数相加;(2)三个分数一次通分,然后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小学数学教案篇7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参观数学学校,提出分7个桃,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老师动画演示分的结果,学生说答案并写出算式。7/3=2(盘)1(个)2.提出分17个苹果的问题,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关招待所管理规定范文(2篇)
- 2025年高三誓师大会发言稿(4篇)
- 小区地下车位管理规定范文(2篇)
- 2025年春季开学演讲稿范文(2篇)
- 2025年企业文化工作计划模版(四篇)
- 2025年三八妇女节代表发言稿模版(3篇)
- 2025年学生会生活部工作计划例文(6篇)
- 2025年新郎的婚礼致辞范例(3篇)
- 心理活动策划书方案(5篇)
- 2025年落地式外脚手架安全监理工作细则(二篇)
- 检验检测服务公司市场营销计划
- 医务人员外出进修流程图
- DB32∕T 2349-2013 杨树一元立木材积表
- 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培训与评价ppt课件
-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护理常规
- 猪场名词及指标讲义
- 果胶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范本)
- 旋挖钻成孔掏渣筒沉渣处理施工工艺
- T∕CHTS 10040-2021 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振动法施工技术指南
- 集团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现状(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