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1页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2页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3页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4页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三年级大象版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充分卷皤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

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

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

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

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

想问题;

心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

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

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

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

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

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

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

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四、教材分析三下有七个单元,19个课题,安排29课时上完。

第一单元《猜猜猜》

(-X单元类型: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

(二、主要目标: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假设与事实的区别。

(三x教学内容:

《猜猜看》—要有根据地猜

《猜对了吗》——猜想需要验证

《猜猜猜》—猜想练习

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

(-x单元类型:综合探究活动单元

(二x主要目标:假设性解释

(三V教学内容:

《通风了》—初步了解风

《风的测量》——测量风

《可爱又可恨的风》—风的利弊

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

(-x单元类型:综合探究活动单元

(二卜主要目标:对实验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与假设。

(三卜教学内容:

《轴奇的小针》——玩小磁针,提出问题,猜想原因

《有趣的磁铁游戏》——验证猜想

《磁铁的妙用》——拓展

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

(-x单元类型:综合探究活动单元

(二卜主要目标:能够利用已有条件来验证猜想与假设。

[的〈藏起来》——溶解

《水落“盐”出》—水的三态变化

《沉与浮》——沉浮

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

(-x单元类型:综合探究活动单元

(二x主要目标:能对事物或现象的原因和结果进行猜想与假设。

(三\教学内容:

《正活离不开电》—电的作用

《电灯亮了》—探究简单电路

《小心!有电》——安全用电

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

(-x单元类型:综合探究活动单元

(二卜主要目标:能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假设。

(三\教学内容:

《百天与黑夜》一认识昼夜现象

《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昼夜现象的影响

第七单元《漂移的大陆》

(-x单元类型:探究的探究单元

(二x主要目标:进一步感受科学假说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漂移的大陆》——案例分析

《我也能当科学家》——反思交流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教学进度表安排:

周次教学安排

第一周1、猜猜看;

第二周2、猜对了吗

第三周3、猜猜猜

第四周4、起风了

第五周5、风的测量;

第六周6、可爱又可恨的风;

第七周7、神奇的小针;

第八周8、有趣的磁铁游戏

第九周9、磁铁的妙用;

第十周10、把盐藏起来;

第十一周11、水落“盐”出;12、沉与浮;

第十二周13、生活离不开电;

第十三周14、电灯亮了;

第十四周15、小心!有电;

第十五周16、白天与黑夜

第十六周17、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第十七周18、漂移的大陆

第十八周19、我也能当科学家

第十九周复习回顾

2016年2月23日

猜猜看

教学要点:

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教学目标:

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想象。

2、能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初步了解科学家猜想的有效途径吗?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想象

的思维能力,积极参与头脑风暴活动。

教学过程

1、大胆猜想

同学们,在生活中充满着神奇的科学奥秘,人们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并力求寻找到正确的答案。

现在老师这有一些有趣的问题,你们想猜猜看吗?(想)课件出示问题与画面,学生猜想。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提问题,另一组则对这些问题进行猜

想。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做的最棒。(游戏活动)

2、讨论猜想的依据

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起因的猜想,还是对问题结果的猜想,以及对过程的猜想,

人们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不同程度的说明和解释。通过刚才的猜想,同学

们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并说一说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阅读《海洋变成了高山》。

全班交流科学家猜想的途径以及自己的收获。

猜对了吗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1、利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明白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致。

2、学会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技能,了解材料传热的性能。

3、培养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猜想、假设和事实的区别。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

酒精灯、铁架台、纸杯、火柴、水槽、烧杯、镜子、铁棒、纸团、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

聪明。(课件出示谜语)

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生:眼睛。

2、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生:花生。

3、身体生来瘦又长,五彩衣裳黑心肠,嘴儿尖尖说黑话,只见短来不见长。生:铅笔。

4、小铁驴,真是好,又不踢,又不咬,屁股后面把烟冒,突突突叫着跑。生:摩托车。

这几则谜语你猜对了吗?生:猜对了。

二、猜想和验证

1、大胆猜想

你们想挑战更难的吗?(想)请同学们来猜想。(课件出示猜想问题图)

(1)用酒精灯烧空纸杯的底部,纸杯会烧着吗?

(2)把空纸杯倒扣在酒精灯上,纸杯会烧着吗?

(3)用酒精灯烧装水的纸杯底部,谁能烧开吗?

生把猜想填入表格,指明说说自己猜想的根据。

2、学习使用酒精灯

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对了吗?我们要设法验证

自己的猜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想,就必须学会安全使用酒精灯。请同学们打开书第6页,阅读左

下角的“安全使用酒精灯。”

生阅读。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酒精灯。生在小组内互说,指明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

酒精灯。

师示范安全使用酒精灯。

3、验证

小组讨论所用实验材料。小组组长到材料超市选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是巡视指导,生填写实

验报告单。汇报实验结果。

4、我进步我成功

课件出示:在几次猜想中,我的猜想与实验结果:

(1)总是不一样()嘿,没关系!

(2)有时不一样()呵,再努力!

(3)总是一样的()瞧,我真棒!

指名说,是鼓励。

5、你在猜想与验证活动中取得了哪些收获?

师: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

样的,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

三、课外延伸

我们再来进行两个猜想。

1、杯子竖直扣入水底,塞在杯底的纸团会湿吗?

2、用一张普通的纸,裁成长条,以螺旋状紧绕在一根铁棒上,然后火柴去烧铁棒上的纸条,纸

条会被烧着吗?

想知道你猜对了吗?(想)怎么办?(必须进行验证)

课下请同学们设法验证,把验证结果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惊人的发

现,意外的收获!

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

2.1起风了

教学要点:

感受风的存在,初步练习假设性解释。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对于风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2、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纸风车。

3、能初步对事物或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

4、意识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问题接龙

同学们,这节老师想让同学们做一个游戏一问题接龙,大家愿意吗?(原意)不过如果接不上来

的同学老师可是要惩罚的哦!你要为大家学个动物叫或拌个动物的形象。(好)

二、猜想与假设

大家能对这些问题作出猜想和解释吗?

学生猜想。

想一想,我们看不见风,怎样才能证明风的存在呢?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到室外,去寻找风的踪迹。

三、设计与制作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有没有寻找到风的存在,说

一说你找的风。

学生汇报交流。

我们还有一位好伙伴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风,知道他是谁吗?对,是纸风车。纸风车能帮助

我们找到风,它的形状有好多种,尽情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学生制作。

你们的纸风车转得快吗?解释一下原因。

我们的纸风车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四、课外拓展

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是怎样描述风的?留心电视或报纸等媒体,连续记录一星期风的预报,写在

小科学家记录本上,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进行交流。

2.2风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测定风向。

2、感受风的力量,设计制作简单的装置测定风力的大小。

3、能初步判断风力的大小及等级。

4、经历测定风向和风力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初步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风向和风力的等级。

四、器材准备:风向标风车材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

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么知道起风了?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二、测定风的方向

(1x和老师一起去操场寻找风好吗?

一起到操场上寻找风的踪迹,并作好记录。

(2\你有办法知道吹的是什么风向吗?

用自制的风向标测定风向。

在测定风向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呢?

学生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分钟内出现次数最多的风向是当时风向)

(3\讨论:旗帜、烟飘去的5和风向有联系吗?请说一下吧。

三、风有力量

(1x同学们,我们能测风向了,那么同风向的风一样吗?你有办法知道风的大小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举例说明风是有力量的,力量是有大有小的。

老师简介一下气象站也有用风杯的转动来测定风力大小的方法。

(2X现在,我们照书上的方法制作一个纸风车。

学生按书本方法制作风车。

对风车吹气,仔细观察,钮扣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和你吹的气有关系吗?

学生吹风车后思考、讨论并把自己的看法说给全班听。

四、风力的大小

(1]现在,我们知道风是有力量的,有风向的。谁能说一下电视、广播里是怎样报风的情况的?

学生回忆后发言。

(2\那么,你知道今天的风是几级吗?依据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规定的?

学生思考回答。

仔细看书中的风力等级表。

大家来判断一下书中的四幅图里的风是几级?

学生观察后回答。

(3X我们去操场上观察一下,今天是几级风?

学生到操场观察并记录,回教室后对观察记录的结果进行比较。

五、课外延伸

课外记录天气预报,并对天气情况作观察比较。

学生记录、观察、比较

2.3可爱又可恨的风

教学要点:

风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让学生通过辩论,争取用事实说服对方。

教学目标:

1、会在辩论会上陈述自己的理由。

2、了解风的利弊,知道人们对风的利用和防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风是好还是坏,课下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你是怎

么认为的?根据不同的意见分成两个小组,我们来开一个辩论会。

二、分两大组。

三、准备好了吗?(好了)好,我们的辩论会现在开始!

四、总结。

课后反思:

这节课使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孩子们收集了大量充分的资料,辩论会上争得真是不可开交,我不

得不为孩子们那投入的表情而感到高兴,同时也为孩子们睿智的思维而惊奇,经过大家激烈而又有序

的辩论之后我们终于达成了一致,风友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但总的来说好的方面还是多于坏的一

面,风的坏其实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如果我们不去破坏大自然,风将更加得可爱,所以我们要从

自己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但也存在不足,孩子们在辩论的时候不能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证

据说服对方,思维的严谨性与逻辑性还有点欠缺。

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

3.1神奇的小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别人;同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

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目标: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教具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小汽车、缝衣针、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引入

你能使缝衣针吸起曲别针吗?

二、活动一:磁极的相互作用

1、确定教室里的南北方向

2、学生判断磁铁的S极与N极的指向。

3、提出问题: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讨论、猜想。

并提出注意事项:实验时,周围不能有其它磁铁的干扰。

4、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小组实验: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汽车上,多次变换磁极相对的方向

(1)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2)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尝试用其他方法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水浮法、悬挂法……卜

6、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7、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指导填写实验记录。

8、组织学牙'科学在线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提问:磁铁指南北的性质我们可以用他来干什么?

有没有可以指南北的物体?(指南针)

提出任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自制指南针

二、自制小磁针

1、谈话:你能不能把一根普通的缝衣针做成指南针呢?组织学生交流方法。

2、媒体播放自制小磁针的方法,问:在制作小磁针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3、组织交流,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磁铁不要来回磨擦,应始终按一定的方向磨擦把缱衣针放在桌面上,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

慢从缝衣针的一端划向另一端,至少划20次。

(2)意别扎手。

4、自制指南针

5、试一试,自己制作的小磁针能吸引曲别针吗?

6、判断自制指南针的南北极:你可以用几种方法找出小磁针的N极和S极?

7、组织交流:把自己使用的方法与同学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又快又准。

三、总结本课。

3.2有趣的磁铁游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磁铁,知道磁铁的性质,了解磁铁的应用。

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

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的结合,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磁铁、木架台等

学具准备:曲别针、钉子、大头针、指南针、塑料棒、铜器、铝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活兴趣,引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

2、课件播放秦始皇利用磁石做宫门防刺客的故事。

3、提问:其中的奥秘在哪里?

4、引入:其实,磁铁不仅能吸铁,它还有许多重要的本领,这节课,我们就一边玩,一边来进

一步认识这位老朋友。(板书:有趣的磁铁)

5、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6、引入:看来同学们的想法还真不少,下面我们就来认识磁铁,解释其中的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r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开始以听故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究

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自觉产生学习的需要,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观察交流,实验探究

(一)认识磁铁

1、谈话:课前你们搜集了一些磁铁,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拿出来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

2、交流:磁铁的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每一块磁铁上面都有S、N两个字母。

3、引导学生给不同形状的磁铁起个名字,认识常见的碗形磁铁、柱形磁铁、条形磁铁。

4、介绍磁铁的两个磁极:S极、N极。

[设计意图:认识磁铁探究磁铁性质的基础。让学生对准备的磁铁进行细致的观察,发现磁铁的

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由于学生对形状的描述也是不确定的,因此教师将磁铁命名的权利交给学生,

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对磁极的介绍重点采用讲解的形式,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二)探究性质

1、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磁铁,知道常用的磁铁形状各不相同,但却都有两个极:S极、

N极。下面我们就一边玩,一边探究其中的科学知识。

2、说明:每个组都有一个材料盒,阶梯教室还有许多现成的材料,你都可以把它充分的利用起

来。

3、讨论:小组的同学先商量商量,你们打算玩哪些游戏?在玩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小组

的同学要合作、不能抢材料、要边玩过观察现象,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等)

4、强调:同学们的玩法可真不少,在玩磁铁的时候请你做到以下几点:

玩一玩:注意用不同的方法

看一看:仔细观察,每一种玩法至少要有一个发现

想一想:通过这个现象能说明什么

记一记:把自己的发现用简单的语言、图画或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各组至少进行一种游戏:

6、小组交流,汇报实验过程、得出的结论(学生汇报那一种游戏就探究那一种):

(1)'给磁铁找朋友”游戏:观察磁铁不能吸引哪些物体,可以吸引哪些物体;

(2)把磁铁隔着纸、木板、塑料等物体吸铁,观察能不能吸住;

(3》接链游戏:“两极对中间”游戏;用磁铁的两端与中间分别吸引图钉或铁圈,发现两端吸引的

数量多,中间吸引的数量少,从而知道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4)'悬吊磁铁”游戏:把一块磁铁水平悬挂起来,用手转一转,等到它静止下来,观察它的指向;

(5)磁铁碰磁铁游戏:用一块磁铁的两端分别去靠近另一块磁铁的两端,知道不同磁铁的两端

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又会相互排斥;

(6)用磁铁接近收音机,倾听收音机的发音效果有什么变化,感受到磁铁会影响无线信号的接

收。

6、师生总结出磁铁的基本性质:磁铁能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两极磁性最强;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指南北,干扰信号。

三、介绍资料,交流应用

1、提问:刚才同学们积极动手动脑,发现了磁铁这么多的重要本领,谁能来读一读?

2、联系实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磁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谁能举个

例子说明它们分别运用了磁铁的哪个性质(磁性记事板、指南针、铅笔盒、收音机、耳机、电冰箱的

门等)

3、谈话: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磁铁最早的国家,“司南”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利用磁铁的实例。

(课件介绍司南)

四、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星期天,王小明的妈妈到河边去洗衣服,不小心把家里的钥匙掉到河里去了,你能帮她想个

办法,不用下水就能把钥匙捞上来呢?

2、讨论:这里有一杯水,杯底掉进两个大头针,谁想办法不接触水把它取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丰富他

们的学习经历。]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1、提问:这节课,你都知道了关于磁铁的哪些知识?

2、评价:你觉得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怎样?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3、布置作业: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玩磁铁游戏,发现了磁铁有这么多的本领,课后你能不能运用

这些知识制作一个玩具?利用课外活动进行交流。

3.3磁铁的妙用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A能通过观察和测试,找出日常生活中使用了磁铁。

B能说出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信息资料的方法。

2、科学知识目标:

A能列举我国古代人们利用磁铁的实例。

B能说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A愿意关注磁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B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事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刻地理解磁铁的发现的重要意义。

难点:初步认识到,磁铁在社会生产中和生活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三、设计特点

查阅资料和磁悬浮列车模型的制作

四、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一份材料:小马达、小喇叭、回形针、耳塞、话筒以及制作磁悬浮列车的材料。有关磁

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找找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已布置学生调查磁在生活中的用途,搜集有关磁应用的资料。)

现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多样方式与全班同学交流。完成下列评价表。

1、我找到磁铁方面的应用。

2、我知道以下地方用到了磁铁:o

3、我找到磁铁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二)活动二哪里有磁铁

1、每小组发一包已准备好的材料(小马达、小喇叭、回形针、耳塞、话筒卜活动时间约10分

钟。

2、提示学生设法检验其中是否有磁铁、检验方法由学生设计。

3、活动完毕,请学生说出自己所用的方法。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还有哪些家

电用了磁铁。

(三)磁记忆

1、出示磁带、软盘,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

2、要学生自己说说磁记忆的内容。

(四)悬浮列车

1、悬浮列车的原理

请学生说说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同极相斥。然后出示相关课件。

2、作磁悬浮列车

注意点:1)注意轨道和列车底部磁条的极性。(同边同极)

2)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3、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并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指导。

制作完毕之后,进行总结评比,评出优秀者。

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

4.1把盐藏起来

教学目标:

1、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3、培养敢于、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

食盐、烧杯、筷子、热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积极的验证。老师这还有更难的呢!敢接受挑战吗?(敢)好,让

我们走进第一关,智力猜猜猜,(闪闪红星,小红军带盐的故事)请大家开动脑筋猜猜看,小红军是

怎样把盐藏起来的?(板书课题)

(用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故事情节造成的悬念,引起学生大胆的猜想,激起学生

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

1、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

请大家分组讨论,选出我们的最佳方案(学生选择,并简单的说出理由)

看来大家一致认为,盐能消失在水中,到底猜得对不对呢?想不想通过实验来验证?(想)那么,

要做这个实验需要什么器材呢?(生交流)

请各组组长来材料超市选择你们需要的材料。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伙伴,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自主的交流方案,自主选择实验材料,

这样学生才会有一种我就是科学家的感觉,科学活动才是愉悦的)

2、实验揭秘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对,盐真的能化在水中,那么像盐这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板书)同学们,你们太棒了,

老师宣布,第一关成功!让我们走进第二关:比比谁最快!

3、探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

小红军很聪明,把盐溶解在水中,但当时处境一定非常危急,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怎样能帮小

红军将盐尽快的溶解在水中?(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想法非常好,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得通过实验来验证,现在请个小组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

大家真了不起,设计好了自己的实验,老师很佩服你们!在做实验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

实验用品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分工合作。

用简单的语言填写实验报告单。

好,现在实验开始。

汇报交流。

谁能根据以上小组的汇报,对加快食盐溶解的条件总结一下?

生总结汇报。

刚才大家参与得非常积极,实验做得很认真,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真是太棒了,老师兴

奋得告诉大家:第二关闯关成功!下面让我们走进第三关,看谁想得多!

4、联系实际学科学

其实,溶解在我们生活中用途特别广,现在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怎样加

快溶解?

第三关闯关成功!

三、拓展探究

看来,我们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仅心细,而且聪明。故事中的小红军也很聪明,他把盐

化成水藏在棉衣里带上山。那么,盐该怎样取出来呢?想知道吗?请大家课下先进行猜想,试着探究,

并记录下来,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发现。

4.2水落盐出

4.2.1水落“盐”出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1、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2、探究得出水的三态变化条件,知道水的沸点与冰点。

3、培养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对水的三态变化条件提出猜想与假设。

教学难点:

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教学准备:

水盆、玻璃片、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水、盐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由上节的故事引入,回顾问题r小红军是怎样把掩藏起来的?谁能再说一下?”找个学生重述一

遍。复牙'溶解”的概念。

提出问题r小红军把盐藏到水中带到了山上,可红军怎样把盐从水中取出来呢?”,引发学生的探究兴

趣。板书课题《水落"盐”出》。

二、集体探究。

1、教师提问:我们怎样让盐再变回来,怎样变比较快?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与假设。建议搞一次竞赛:比一比,看哪一

组能让盐尽快地“变”出来。

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会有一些学生能猜想到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析出食盐。

2、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学生假设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小组交流。

(2)制定实验方案。

(3)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4)交流汇报实验结论,师生共同评议纠正。

(水蒸发的快慢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水的表面积的大小,水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水的温度。)

4.3沉与浮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知道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应备条

件的猜想能力。

2、初步了解和体验物体沉浮应具备一些条件,可以通过改变这些条件来控制物体的沉浮。

3、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

材料准备:

老师用:大玻璃缸、白菜、萝卜等常见的生活物品。

学生用:玻璃缸、木块、塑料块、铁块、石子、鸡蛋、盐、橡皮泥、钩码、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肯定和激励,并以此作为阿基米德小组的获得要求。)

一、认识各种材料(木块、石头、鸡蛋、泡沫塑料、萝卜、橡皮块、回形针、牙签、蜡烛)[2

分钟]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帮小红军顺利地解决了问题,我们把盐藏在了什么地方?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材料。

二、猜想实验,引出课题[8分钟]

师:同学们这些材料也会像盐一样溶解在水中吗?

师:我们猜测一下哪些会溶解在水中?你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师:让我们动手也试一试吧!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刚才的猜想正确吗?

大家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或者问题吗?

学生汇报。

师r为什么有些物体浮在水面,而有些物体则沉在水底?谁能说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猜测。

这个问题曾经吸引许多科学家进行研究,大科学家阿基米德也研究过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

起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在研究中有所发现的小组,我们给命名为阿基米德小组。(指阿

基米德小组奖章)

三、感知浮力。[10分钟]

师:刚——同学们猜想水对浮在水面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大家试一试,是真的吗?。

学生亲身体验。

师:说说你的感受。那沉在水底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了水对它的托力呢?

学生猜想。(不止一种)

师:你猜想的有什么根据吗?根据是什么?怎样为“我们的猜想”找到证据呢?

学生设计实验。

动手实验。

汇报交流。

师:像这样浸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力。

四、谁主沉浮[10分钟]

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是太棒了,真像一个小阿基米德,那老师这还有一个问题“怎样使鸡蛋

和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谁愿意接受挑战?

动手动脑,大胆猜想和实验。

师:你们是怎么做的?解决问题了吗?

学生汇报交流。

师:youareveryclever,大家的表现太精彩了,下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b游戏比赛。

游戏。(看谁的橡皮泥能承受更多的玻璃球)

五、拓展活动[3分钟]

在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浮力的。

六、课堂小结[2分钟]

我们看看是哪个小组获得了“阿基米德小组”的称号?有请阿基米德小组的同学上台,我们来给他

们合影留念!(教师给上台同学拍照)

其实这节课每个小组的表现都很出色,都做到了科学家一样的严谨有序,相信我们班以后会出很

多像阿基米德一样的科学家的。

把实验的材料整理好,准备下课。下课!

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

5.1生活离不开电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电对人们生活的改变,能说出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

2、能举例说明电与现代化生活密切相关。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电的来源,懂得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4、体验讨论与交流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了解电的来源。

四、教具准备:有关发电站的图片。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1、展示课本的组图,

师:两幅图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生活,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请说一说电与我们生活、生产

的关系。(板书:11、电在我家中)

(—)新课活动

1、认识电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发明电之前,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3)小组讨论:结合组图,说说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

(4)鼓励学生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关于电的问题,并展开交流。

(5)指导学生交流收集的家电资料,说说各有什么用途和功能,使学生对电有进一步的了解和

认识。

2、认识电是如何传送到各个地方的。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各种的看法: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但是电是怎么来到我们生活中的?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认识电是发电厂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等)后,经过高压输

电、变电站改变电压、长途输送,最后才成为我们家中的电源。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4)VCD:电从哪里来(8分钟)了解人类发现电的历史,使学生懂得电的发现经过了一个漫

长的过程,电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一件重大的事情。

(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电。

(5)布置节约用电的小调查活动。

(6)鼓励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节约用电的方法。

3、拓展及作业:了解近年来新型的生产电能的方法。

5.2电灯亮了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1)学生主动开展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感知科学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一开

展探究一交流一得出结论一推广应用。

2)学生学着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包括:根据科学现象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组织、

选择材料,根据材料开展科学探究。

2.知识与技能:

1>知识:知道电可以转变成光;知道简单电路所需的基本元件。

2)技能:能根据探究需要选择材料;能动手拼装简单电路;能画出简单电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

2)学生对科学探究充满兴趣;

3)学生乐于合作学习,乐于交流。

4)学生环保意识、节能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

1.学生分组拼装电路。

2.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

教学准备:

1.教具:各种漂亮的灯饰,霓虹灯拼出的各种图案,在讲台桌上展示,或定在刨木板上展示。

2.物品超市:1〉简单电路的基本元件分类装好,贴好标签。

3.准备一些相关的物品备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5分钟)

1.好看吗?(老师指着讲台上的各种漂亮的灯笼,黑板周围挂着满天星。)

2.可惜同学们桌上的小灯笼都不亮,要亮起来多漂亮啊,你们能设法让小灯笼亮起来吗?

3.要想使小灯笼亮起来,你得首先知道需要哪些器材。

二、尝试实验,开展探究(20分钟)

1.互相商量一下要些什么器材。

2.由组长统一到物品超市来挑选:1)一种最好只选一件;2)各组要团结协作;3)还需要器材

可以再选。

3.学生分组练习。

4.给灯亮的同学发奖!

5.说说你是怎么组装的?(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不同的组装方法。)

6.请你把组装的方法画在纸上告诉老师。

7.比一比谁画得好,发给奖品。

8.说说他们组装方法的相同的地方。

9.强调组装电路的方法。

10.给说得好的同学发奖。

11.尝试一下别的方法能使灯亮起来吗?不知道装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

三、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尝试(10分钟)

1.这小灯笼老是亮着,挺耗电的,要能控制他多好啊!你有办法吗?大家试试。组长可以再来选

材料。

2.请你讲讲你的方法,上台给大家演示一下。

3.鼓掌表扬。

4.大家再试试。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5分钟)

1.你见过哪些开关?

2.老师演示声控开关,给学生展示各种开关样品,延伸到楼道的触摸开关、家用的遥控开关。

3.请你想想还可以设计哪些开关?

4.给有创意的学生发奖。

5.你见过哪些电池?

6.用完后人们是怎样处理的?

7.电池污染严重,能不能设计出没有污染的电池。

8.发奖。

9.让我们在课后来设计一个电池回收装置吧。

5.3小心!有电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前因后果的猜想能力。

2、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安全用电,了解人们怎样安全用电。

教学过程

1、图片分析(引入活动),引导学生看图,讨论高压线下放风筝可能带来的后果。因此引出用电

安全的问题。

2、猜想与实验:怎样才能保证安全用电呢?现在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用电安全呢?教师

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猜想和交流,比如电器一般都在外面装上塑料的外壳……

在进行充分猜想的基础上,从中选择适合学生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这里

建议选定关于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运用的问题。通过实验总结,认识一些最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方法就是把电路断开,用各种物体串接到其中,看电路是否通畅。这个实验总的来说并不难,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决定引导的程度。但这个活动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还是要注意发挥学生

探究的高度自觉性。要引导学生互相启发,让他们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自己设计实验。

3、快速抢答,把常见电器的各部分名称写在小卡片上,随机抽取让学生抢答出该部分是绝缘体

还是导体,并解释为什么做这样的判断。

这是对上一环节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和应用的过程。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

缘体。那么人们是怎样利用这些属性的呢?这个活动用抢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应

用。同时,学生快速判断和解释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4、阅读与讨论:绝缘体的应用是安全用电的主要举措。但有了绝缘体并不代表用电的绝对安全。

我们必须让学生理解这一点,让他们了解绝缘体的非绝对性。同时,还应该让他们了解一些日常生活

中常见的危险做法,如:带电修电器,用湿手接触带电物品……

安全用电也是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容。除了教学中渗透这些知识以外,还可以组织学

生搞一些活动来强化这些内容,如:补充阅读相关书籍,讲、听安全用电的故事。

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

6.1白天与黑夜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在合作中设计验证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方案。

2.能积极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

2.认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

清楚事物的本质。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背景资料

地球自转是一种绕轴旋转运动,在北极上空观察呈反时针方向,南极上空观察则呈顺时针方向,

习惯上称为自西向东旋转。自转周期为一日,因参考点不同而有恒星日(以恒星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

球自转周期x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和太阴日(以月球为参考点所度量

的地球自转周期)之别,时间分别为23时56分、24时和24时50分。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

5度,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

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上昼夜更替,并使地表一些自然地理过程具有昼夜节奏,还使运动物体如气

团、洋流和流水发生偏转。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地球的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还使潮汐

转变为与自转方向相反的潮汐。好奇点模拟昼夜的形成可能是学生的好奇点。

课时安排

建议本课安排2课时。两个活动各用1课时。

活动1开个学术讨论会

活动目标:

1.能承认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

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3.能说出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4.意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过程,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

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

活动建议:

1.建议本活动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全班共同进行。

2.活动可直接从教材的引入开始。布置学生在小组内用5~6分钟的时间为讨论会作准备。如

果学生对地球围绕太阳转没有任何疑问,可请一部分小组为“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点寻找证据;另一

部分小组为“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观点寻找证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对昼夜成因的解释。

3.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包括“科

学在线”的资料后,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科学认识的艰巨过程。并体会哥白尼日心说的巨大贡献。

4.“科学在线”之后的一段文字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更完整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教师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讨论和分析活动中做适当引导。

活动2模拟昼夜的形成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