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某中学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1月份)(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某中学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1月份)(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某中学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1月份)(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某中学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1月份)(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某中学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1月份)(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高级中学高二(上)月考

历史试卷(H月份)

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

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

统治者而兼地主。”在符合这些要素的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

A.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B.用森严的礼乐制度强化封建君主专制

C.血缘关系是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D.小农经济是封君统治的主要经济基础

2.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

与中枢政要,外延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

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

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即各书“票拟”以待秉承太监代皇帝“批红”。据此可知,中国

古代中枢决策机制发展的特点是()

A.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形成内朝制度,削弱相权

C.重用亲信近臣,相互牵制D.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

3.如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种状况()

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

阁臣数(人)3037422512114

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

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

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4.罗马共和国初期,罗马城建设缓慢,建设活动由元老院委托监察官、承建商招标并由国

库出资;共和国后期,罗马城建设加快、造价加大,个人出资的建设方式逐渐兴起,恺撒曾

出巨资购地新建广场、扩建元老院会堂等。这些变化()

A.说明罗马建筑风格渐趋奢华B.促进民主共和精神广泛传播

C.体现罗马城政治地位的提升D.利于推动罗马政治体制转变

5.从某种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

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由此可

知,《权利法案》()

A.严格限制了国王和议会的权力B.实现了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离

C.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D.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

6.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一些将军在资金不足以维持战争或支付军饷时,会在未得到公民

大会允许的情况下请求雅典盟友的支持。这种行为常常受到公民大会的攻击,参加大会的公

民甚至表示,“军事指挥官们觉得他们自己就是法律”。由此可见,在当时的雅典()

A.外部势力影响政治决策B.公民大会主导城邦事务

C.僭主统治破坏法律传统D.权力滥用导致政局动荡

7.民国初期,宋教仁称,中国已经由革命时期转入建设时期,同盟会应当实现由革命党到

政党的转型,“世界上的民主国家,政治权威是集中于国会的。在国会里头,占得多数议席

的党,才是有政治权威的党,所以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由此可知,宋教仁主张()

A.组建政党内阁,维护革命成果B.树立政治权威,反对中央集权

C.完善民主程序,建立共和政体D.实行分权制衡,提升议会地位

8.1942年9月,中共中央明确中共中央委员会是各抗日根据地的统一领导机关,一切其他

组织都必须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工作,中共各级党委应是当地党、政、军、民的统一领导

机关。这一决定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B.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适应根据地不断扩大的新形势D.集中各方面力量全力对敌斗争

9.苏辙在《栾城三集》中指出:“(王安石)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

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A.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B.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有效抑制了高利贷盘剥D.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10.20世纪初,晚清地方自治运动进一步发展,上海绅商”仿行文明各国地方自治之制”,

实行立法、行政两权分离,行使部分地方行政权。1909年,地方自治进入政府试办阶段,各

省成立了各级自治公所。清末地方自治()

A.加强了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B.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C.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D.促进资产阶级宪政意识发展

11.北宋科举增加了取土数量,许多贫穷士人通过科举成功完成了身份的蚊变,这使后来者

有理由相信,可以通过科举凭借自身实力获得光明前途,并挤身贵族。据《宋史》记载,在

有传的1953人中,布衣人仕者占55.12%.这一现象有助于()

A.构建平等的政治管理体系B.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C.进一步完善科举选官程序D.改变传统政治结构

12.两汉时期,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唐

六典》规定:“监察御史,若在京都,则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监察御史有权监察地

方的考课、户口、籍账、赋役、农桑、仓库、屯田、铸钱、财政收支和判决囚徒等方面,还

加强了对礼仪、军队、治安、馆驿、选举等方面的监察。汉唐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

A.有利于国家由人治走向法治B.体现了监察制度走向了完善

C.可以有效消除贪污腐败现象D.有利于保障政务的有序运行

13.1851年,英国常任文官人数为4万人,1901年达11.6万。而到1968年,文官人数已高

达7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在战后的增长更为迅速,在环境事务部等部门已占全部文

官的52%-60%。这种变化表明英国()

A.文官制度的成熟完善B.冗官的问题日益突出

C.君主立宪存在严重弊端D.政府社会干预职能扩张

14.1854年英国公布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要求成立文官事务委员会,

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其中高级文官考试内容,具体如下:

必考科目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

选考科目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

(任选6门)学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考试内容借鉴了中国科举制B.推动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形成

C.凸显了政务官的专业化要求D.高级文官侧重综合知识考查

15.1936年,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处长何廉对政府内部盛行的裙带之风惊讶不已:“院中

大小官员的任免几乎都是通过个人关系来解决的。……理论上说,大小官职的委任,该人的

学历、经历等需经隶属考试院的铿叙部的审批。实际上,这些履历表只是一具纸文,考试院

对任何人推荐的任命极少否决过。”这主要体现了()

A.国民政府行政效率低下B.考试院权威完全丧失

C.文官制度未能严格执行D.国民党推行一党独裁

16.1982—1983年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先后进行了机构改革,并按照干部“四化”(革命化、

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方针,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建立了老干部的离休、退休制度,

开始废除实际上长期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这些措施()

A.坚持了党管干部的原则B.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C.增强了行政机关的活力D.进一步完善了公务员制度

17.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设立乡约制度,规定每月朔望两次宣讲《圣谕六训》,孝顺

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到康熙朝,颁布了“圣谕十

六条”。清廷的做法()

A.保证了地方社会秩序长期稳定B.借助宗法纽带以加强中央集权

C.旨在提高乡民整体的道德素养D.增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度

18.《礼记•曲礼》有关复仇之义,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汉律

规定:“敢私复仇者加刑,家属徙边”.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

弟得追杀之。”这表明魏的律令呈现出()

A.复古主义的特色B.严刑峻法的特色C.程序简化的特色D.以儒入法的特色

19.马丁•路德把冷峻威严、神秘莫测的上帝转化成慈祥公义、随时临在的上帝,从而弥补

了上帝与信徒间的无形鸿沟。这一做法()

A.否定了罗马教会的主导地位B.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全面复苏

C.构建了天赋人权的理论基础D.承认了因行称义的价值诉求

20.如表所示为西方法律史上几部重要法律文献的部分内容。这可以用于印证()

名称内容

《法学阶梯》关于买卖、租赁、合伙、委任等契约,债务以当事人的同意成立

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

《法国民法典》

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如果当事人双方对契约中所有各点意思未全部趋于一致,在发生疑问时,认

《德国民法典》

为契约未成立

A.私有财产在法律中具有决定性地位B.西欧法律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C.罗马法对大陆法系产生了深远影响D.中世纪法律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21.阅读如表,据此可知,这些法律的颁布()

1979-1988年国家法律汇总表(部分)

时间文件

1979年7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1985年3月《涉外经济合同法》

1986年4月《外资企业法》

1988年4月《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A.顺应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B.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

形成

C.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形势D.使中国更深层次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

制定

22.据不完全统计,《人民日报》在一五计划期间所报道过的工业劳动模范(不论是个人或

是集体)达30篇以上,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一时间,全国各地工人纷纷掀起学习

劳模的热潮。这些宣传报道()

A.旨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B.使国人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C.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23.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平定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置羁縻府州,并任命该族首领为

都督或刺史,统率原来的部众,同时允许世袭其职。羁糜府州还有财政上的自主权。这一做

法()

A.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B.扩大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区域

C.利于维系多元一体格局D.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直接管辖

24.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印度《摩奴法典》中有关于丝绸记载。斯里兰卡曾

出土有“汉代的半两”信息的货币。东汉时期罗马帝国的幻人魔术师和使者相继来到中国。

这表明秦汉时期()

A.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特点B.朝贡贸易是中外交往主流

C.海路是中外交往主要通道D.中外交往的主导者是中国

25.13世纪时,法国统治者开始看重塑造国王和王室成员的雕像,并将之摆在巴黎的公众场

所,诸如教堂旁、塞纳河畔和主要道路两侧;到14世纪下半叶,统治者的塑像以前所未有的

规模出现在巴黎的城市空间中。法国统治者此举()

A.推动了巴黎城市自治B.旨在于强化君主的权威

C.深受文艺复兴的影响D.刺激了大革命的爆发

26.有学者认为近代某国际体系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

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另一方面在该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

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该体系是()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维也纳体系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雅尔塔体系

27.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

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民族自治机关。”《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做出这一规定是基于()

A.国内各民族平等地位的实现B.少数民族参政议政的强烈愿望

C.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现实D.各民族聚居情况及文化的特点

28.2005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

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

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这一论断()

A.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C.有助于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D.践行了“五个认同”的思想原则

2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不仅在各国大量的双边条约中得到

体现,而且被许多国际多边条约和国际文献所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有这样重大影响主

要在于其()

A.化解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冲突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C.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D.超越了社会意识形态束缚

30.1949年10月到1951年5月,苏联等19个国家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有9个

国家本是旧中国的邦交国,这些国家均在承认新中国的同时自行宣布断绝与国民党残余集团

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D.“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31.明清时期,国家只有“钱法”、“钞法”而无“银法”,白银的熔铸、发行及管理权利

多属民间势力,政府对于白银的开采也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政府货币主导权逐渐下移B.政府放了抑商政策

C.地方割据势力的极度膨胀D.封建统治已走向衰落

32.1971年8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国官方暂停履行按照官价向外国官方

持有的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1976年签定的“牙买加协议”规定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推行黄金非货币化。这意味着

A.世界经济利益格局的重塑B.美元的世界地位不复存在

C.国际货币市场稳定性加强D.国际金本位制度重新确立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的主要来源。在治理手段上,儒家先哲

共同推崇的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那样的圣人用仁德教化来治理国家,法家推崇的

“法”是“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即君王统治臣民的工具;就治

理思想而言,儒家以仁、德、礼来规范权力,君权神授的观点也一定程度规范了权力,法家

也要求君王要循道用天。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大一统”形成共鸣性认同,这种

“大一统”的文化心理需求不断地绵延存续,符合历史的潮流,但也易形成君王认为权力随

心所欲地使用理所应当。王朝的更替,都是在一个权力中心的统治之下。

-据宋清员《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等材料二古希腊城邦政治文明

意味着:一群自由、平等的城邦公民走向广场等公共场所,基于说服和对话的方式共同商议

有关公共生活的事宜,并通过制定契约或法律来规范公民之间的生活,以此种方式共同追求

至善的城邦生活,这种众人之治意味着法治。古希腊人认为一个人的统治(君主政体)容易

导致对臣民的暴政,从而滑落为僧主统治,那将是人们的不幸。古希腊关于公共领域和私人

领域的二分思维,到罗马基督教倡导神人二分,世俗世界和神圣世界的划分,这种二分思维

对以后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二分起到促进作用,注重对公权力进行有效地制约,从而保障个

人权利。

-据宋清员《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的国家治理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西方国家治理思想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国家治理思想对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有贯通

其中的历史文化脉系和文化认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国受外力刺激而

迅速发展起来的。这一时期民族主义运动的主要精神武器是立足于民族国家的“主权”认同。

民族主义运动的中心议题是“利权意识”而所谓“利权”最终表达的是国家或民族利权。如

收回路矿权利运动显然并不仅仅着眼于经济利益的考量,而是立足于民族国家主权危亡的深

层思虑。当时,动员民众起来奋争的立足点是“亡人国之法,计无巧妙于铁路者”的民族危

亡意识。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在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一文中,

更加明确地指出:“今日欲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一摘编自王先明《传统民族主义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历史界标》材料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的核心是主张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团结。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党在早期工作中就比

较关注民族问题。在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固原地区(今宁夏)时,就制定了严格纪律,

要求尊重当地回族风俗习惯和宗教活仰,宣传民族平等,受到回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播

下了革命火种。1936年5月发布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国族人民的宣言》中提出了党的

民族平等主张及对回族解放的关切。1936年10月陕甘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这是我

党领导的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政权。虽然存在时间很短,却写下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

史上光辉的一页,是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解决我国民族

问题的伟大尝试。

一摘编自郑序卿、陈卫鹏《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就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思想基础,并简述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我党落实民族政策的意义。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两汉律极为繁杂魏时已加改革,但还不够简括。司马昭集羊祜、杜预等名儒重臣14人

删改魏律,去其苛秽,存其清约订定新律20篇,620条,27600余字。律与令合2926条又从

令中划分出条例章程,称为故事,各归本官府执掌。268年,新律修成,晋武帝令抄录死罪

条目,在亭、传(旅舍)悬挂,使人民之所趋避。从汉律令和说解773万字省约到12万字在

法律编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人民生活上,多少减轻些动辄得罪轻重无准的威胁。久经丧

乱的广大劳动群众这才有可能来恢复社会经济,补救战争的创伤。《晋书•食货志》说,太康

年间,“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成安其业而乐其事”+自东汉末大乱以来,这算是一个难得

的光明时期。

一一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律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晋律法改革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

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与分封制相符,而分封制是用血缘关系维系的,C正确;

西周并未建立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排除A;

西周并未建立君主专制,排除B:

西周时期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排除D。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

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

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2.【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汉代,唐代,明代时期中枢机构的变化可以看出,皇帝大都引进近臣参与决策,

并实现权力的制衡,故C正确;

材料信息并未体现出相权的不断削弱,排除A;

那朝制度是西汉时期主要政治制度,不能完全表述材料信息,排除B;

废除丞相是明朝时期的主要事件,不能完全表述材料信息,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中枢机制的发展特点。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学

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们发现内阁大臣更迭频繁,从逻辑来看会影响国家政策的稳定性,D选

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担任内阁大臣的年限而不是官员的实际年龄,A选项排除。

材料中没有内阁大臣人数变化的数据,B选项排除。

内阁大臣的任职年限和他是否发挥辅助作用没有必然的联系,C选项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内阁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明朝内阁的准确把握。

4.【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罗马共和国初期,罗马城建设缓慢,建设活动由元老院委托监察官、承建

商招标并由国库出资;共和国后期,罗马城建设加快、造价加大,个人出资的建设方式逐渐兴起,

这促进了罗马共和政体向罗马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D项正确:

材料主旨是罗马城建设经费的来源,而非强调其建筑风格,排除A项;

材料主旨是罗马城建设经费的来源,而非强调促进民主共和精神广泛传播,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罗马城政治地位的提升,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罗马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古罗马政治制度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罗马政治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A.《权利法案》重点在于限制王权,不是限制议会的权力,A项错误;

B.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

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B项错误;

C.材料主要说明《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通过明确权限,避免冲突,从而实现政治稳定,而非

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c项错误;

D.从材料看《权利法案》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限,避免严重的权力冲突,因此有利于政

治环境的长期稳定,故选D项。

故选:D。

本题考查英国《权利法案》,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主旨。

本题以《权利法案》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材

料主旨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一些将军在资金不足以维持战争或支付军饷时,会在

未得到公民大会允许的情况下请求雅典盟友的支持。这种行为常常受到公民大会的攻击,参加大

会的公民甚至表示”可知,雅典将军绕过公民大会寻求雅典盟友支持的行为受到公民大会的指责,

由此可知,当时雅典公民大会主导城邦事务,B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雅典内部的纠纷,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到僭主政治,排除C项;

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当时雅典存在政局动荡的情形,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了雅典民主制,要求学生结合雅典民主制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雅典民主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答案】A

【解析】根据“在国会里头,占得多数议席的党,才是有政治权威的党,所以我们此时要致力于

选举运动”可知宋教仁致力于议会选举,说明他要组建政党内阁,维护革命成果,A项正确;宋

教仁是要通过正常的议会选举掌控国家权力,并不是树立政治权威,反对中央集权,排除B项;

民国初期中国已经建立了共和政体,排除C项;宋教仁是要在议会中占据优势地位,而非为了提

升议会的地位,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维护共和的斗争,考生可结合材料”在国会里头,占得多数议席的党,才是有政

治权威的党,所以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维护共和的斗争,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

的历史素养。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共各级党委应是当地党、政、军、民的统一领导机关。”可知这一时期中

共各级党委权力较大,权力比较集中,这有利于集中各方面力量全力对敌斗争,D项正确;

材料不止提到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排除A项;

材料体现不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项;

适应根据地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与材料时间不符,1942年我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9.【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可

知,反映了王安石变法推行的青苗法在执行过程中,因用人不当,加重了百姓的负担,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变法在实行过程中因用人不当,加重了百姓负担,而且王安石变法并没有实

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变法在实行过程中因用人不当,加重了百姓负担,没有涉及高利贷盘剥,而

且“有效抑制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变法在实行过程中因用人不当,加重了百姓负担,而且王安石变法只是在一

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王安石变法,要求学生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王安石变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略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许多贫穷士人通过科举成功完成了身份的蚊变”“传的1953人中,布衣

人仕者占55.12%”,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有助于改变传统政治结构,扩大统治基础,

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都与题意无关。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积极作用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汉时期,御史大夫为丞相的助手,辅佐丞相,负责监察百

官;唐朝时,监察御史行政监察范围更加广泛,增加了对官员政务的监察,增加了对行政部门的

监察,这有利于保障政务的有序运行,D项正确;

中国古代是人治社会,没有走向法治,排除A项;

材料无法体现监察制度走向了完善,排除B项;

“可以有效消除贪污腐败现象”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考生可结合材料“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

百官,上下相监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

考生的历史素养。

13.【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英国文官即公务员数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战后专业技术人员增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府对社会的干预程度在增强,D项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英国文官制度的成熟完善,排除A项;

B、C材料未提及,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及特点,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

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及特点,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

力。

14.【答案】D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高级文官考试内容既有必考科目作文、英语等,也有选考文学、历

史等科目,这体现了对高级文官的文化综合素质的要求,故D项正确;

中国科举考试主要是儒家经典,材料并未涉及,故A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政党政治的形成,故B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其专业化,而是强调综合知识考查,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解题的关键是解读表格中高级文官考试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高

级文官侧重综合知识考查。

本题考查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5.【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何廉旨在批评国民政府裙带之风盛行,官员选拔不由考试院而由权贵

推荐,文官制度形成虚设,C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国民政府内带之风的批评,没有体现国民政府的行政效率如何,排除A项;

“考试院权威完全丧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

材料体现的是国民党内部人员的任命问题,不是说的国民党的统治方式,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考生可根据材料“院中大小官员的任免几乎都是通过个人关

系来解决的。……理论上说,大小官职的委任,该人的学历、经历等需经隶属考试院的钱叙部的

审批。实际上,这些履历表只是一具纸文,考试院对任何人推荐的任命极少否决过”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6.【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原干部人事制度缺乏严格的淘汰与退休机制,现在按照干部

“四化”的方针调整了领导班子,打破领导职务终身制,有利于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

竞争机制,从而增强行政机关的活力,故C项正确。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材料时间为“1982、1983年”,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是在1992年,公务员制开始推行是1993

年,故BD两项错误。

故选:Co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干部制度的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中的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机构

改革的措施,分析得出按照干部“四化”的方针调整了领导班子,打破领导职务终身制,有利于

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竞争机制,从而增强行政机关的活力.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国家干部制度的改革及其意义,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

学知识的能力。

17.【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的“六训”发展到“十六条”可知,清朝初期为了加强对基层的管理,以思想

教化的方式对民众进行控制,D项正确;

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设立乡约制度是加强地方治理,并非中央集权,B项排除;

乡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不是提高乡民的道德素养,C项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考生可结合材料六训”“十六条”进行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

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18.【答案】D

【解析】题目考查的是我国古代法律的特点,魏律中并未体现复古主义,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并没有体现严刑峻法,故B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程序简化的特点,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的理解,魏律中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中“依古义”

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儒家实质上可说是社会伦理学与社会管理学或是宗教的伦理学诠释但不是宗教的本身.汉武帝时

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儒学发展成新儒学即董仲舒儒学.明清两代朝廷将宋代形成的程朱理学定为官

学形成流传至今的儒家主流.

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倡导“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宣扬“大一统”、“三纲五常”.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

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欣然接受董仲舒建议,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等政策,禁

止其他各家思想传播,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之前,人们要通过天主教与上帝对话,而“马丁•路德把冷峻威

严、神秘莫测的上帝转化成慈祥公义、随时临在的上帝,从而弥补了上帝与信徒间的无形鸿沟”

则有利于打击天主教地位,有利于人人和上帝对话,A正确;

B项错在“全面复苏",排除B;

C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

宗教改革宣扬的是因信称义,排除D。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宗教改革,要求学生结合宗教改革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宗教改革,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罗马法学著作《法学阶梯》强调买卖双方的意愿,而近代的《法国民

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则继承了这个特点,说明罗马法对大陆法系产生了深远影响,C正确;A

错在“决定”,排除;BD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了罗马法,要求学生结合罗马法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罗马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79-1988年国家法律汇总表”及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

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79-1988年国家以立法的形

式来保障对外开放,因此这些法律的颁布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形势,C项正确;

这一时期还没有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排除A项;

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排除B项;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现代民主法治建设,需要结合现代民主法治建设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现代民主法治建设,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一五计划期间,国家积极表彰为工业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

意在鼓励大家积极投身工业化建设,这些宣传报道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项正确;

国民经济恢复是1949年-1952年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

一五计划完成,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建设,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3.【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唐太宗平定东突厥后,任命其首领继续统率部众,保留其世袭特权和财

政上的自主权等做法,结合所学可知,羁縻府州的设立有利于维系多元一体格局,故C项正确;

设立羁糜府州,实行因俗而治,与儒家思想的传播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

东突厥地区在唐朝之前已属中原王朝的统治区域,故B项错误;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直接管辖与羁縻府州长官由世袭的东突厥首领担任等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o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

分析•

本题考查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4.【答案】A

【解析】中国的丝绸和货币出现在印度,罗马帝国的魔术师和使者出现在中国,可见秦汉时期中

外交往具有双向性特点,A项正确;材料未提到中外交流的主流形式是朝贡贸易还是民间贸易,

排除B项;材料未提到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是海路还是陆路,排除C项;从材料中看不出中外交

往的主导者,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中外交往。需要考生掌握秦汉时期中外交往的史实及特点。

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中外交往,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2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国统治者在城市空间中处处显示自己的权力,并将改造后的都城作为

自己的象征,这些都是为了增强其自身的权威,巩固王朝的统治,B项正确。

材料并不是推动巴黎城市自治,排除A项;

大革命的爆发是1789年,排除D项;

文艺复兴指发生在14—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排除C项。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封建制度。要求学生结合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封建制度,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6.【答案】B

【解析】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结束了长达30年的欧洲混战,确立了国际关系中

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

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

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

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国际社会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同时,维也纳体系是欧洲专制君主们企图采用的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

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B项正确;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因主要战胜国在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和在华盛顿会议签订的系列

条约标志这一体系的形成而得名。它是一战后对于世界格局的重新安排,是战胜国对战败国遗产

的重新分赃,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重新奴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

雅尔塔体系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举行的

雅尔塔会议。该体系的特点是:以美国和前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

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的特征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7.【答案】D

【解析】根据“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民族自治机关”并结合所学内容

可知,这一规定做出的依据是我国各民族聚居的情况和文化特点,D项正确。

1949年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尚未实现,排除A项;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不是少数民族参政议政的愿望强烈,排除B项;

此时国内统一尚未实现,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考生需要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原因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2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民

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这一

论断有助于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C项正确。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时间早于材料时间,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时间早于

材料时间,排除B项;“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征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

能力。

29.【答案】D

【解析】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可知,其摒弃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超越了社会意识形

态束缚,突出了国家平等与国家利益的维护,从而推动更加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建立,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说法不全面,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至今日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需要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并且根据材料“承认新中国的同时自行宣布断绝与国民党残余集团的关

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提出了外交的三条方针,另起灶炉的核心就是不

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C

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边倒是倒向苏联,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排除A项;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取消列强在中国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