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的形成课件_第1页
气候的形成课件_第2页
气候的形成课件_第3页
气候的形成课件_第4页
气候的形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候形成的因素

★气候:——当代气候,按照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以1931—1960年的气候要素的统计量作为可比较标准。以30年为整编气候资料时段长度的最短年限,每过10年更新一次。30年气候具有近似稳定性。——气候的空间尺度大小不同,可以分为全球气候、区域气候、小气候等。指某地区多年间常见的和特有的大气过程和现象的综合。一、气候的形成第一节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一、太阳辐射与天文气候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时空分布称为天文辐射,是由太阳与地球间的天文位置决定的。天文辐射所决定的地球气候称为天文气候,反映了世界气候的基本轮廓。

1、影响天文辐射的因素天文辐射能量的大小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2、天文气候

全球获得天文辐射最多的是赤道,随纬度的增加,辐射能渐次减小,最小在极点。导致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带的分异。二、辐射收支与能量系统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能的收入大于长波辐射支出,有热量盈余;高纬度地区辐射能支出大于收入,热量亏损。辐射收支的地理分布是形成气候地带性分布,并驱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动力。第二节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包括大气环流和洋流一、海气相互作用与环流

1、相互作用:海洋给大气提供热量、水汽、运动能源,大气运动导致产生风生洋流和海水上下翻滚运动,两者共同作用影响着全球气候。世界洋流和行星风系模式图季风海流的形成2、洋流的分布热带、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为寒流、大陆东岸为暖流,热带、副热带海洋上,北半球洋流基本上是围绕副热带高压顺时针流,南半球反时针流。

北半球中高纬,洋流绕副极地低压流动,南半球中高纬,洋面开阔,主要为西风漂流。3、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气层不稳定,有利于云和降水的形成。

寒流:降温,空气层结稳定,有利于雾的形成,不易产生降水,大陆西岸多沙漠分布。二、大气环流与热量的传输1、赤道与极地间热量的传输季节变化:冬季高低纬度间温差最大,环流最强,由低纬向高纬输送的热量最大;夏季南北温差小,热量的传送强度也较小。输送形式:平均经圈环流——显热、潜热

大型涡旋——潜热、显热

信风——低纬度显热、潜热2、海陆间的热量传输形式:东风、西风、季风结果:造成同一纬度带上,大陆东西两岸和大陆内部气温有明显的差异。三、环流与水分的循环水量平衡是水分循环的结果,水分循环通过大气环流实现。蒸发的快慢受受环流方向和速度的影响云和降水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形式密切相关★厄尔尼诺厄尔尼诺(ElNino)原指每年圣诞节前后,沿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出现一股弱暖洋流,取代了沿岸原有冷海水的现象。现在,厄尔尼诺一词是指大范围的海洋异常现象,即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层水温持续异常增温的现象。(暖水事件)四、环流变异与气候夏季海洋气温分布正常状态(1993.12)正常状态29℃

24℃

WE西海面高40cm左右平均温高3~6℃

厄尔尼诺状态(1997.12)厄尔尼诺发生的状态WE★厄尔尼诺引发气候异常当厄尔尼诺发生时,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迅速升高,直接导致该海域和南美太平洋沿岸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等地异常多雨。另一方面,厄尔尼诺事件又使热带西太平洋降雨减少,造成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大范围的严重干旱。还会导致加拿大西部、美国北部出现暖冬,使美国南部冬季潮湿多雨。厄尔尼诺的影响(夏季)厄尔尼诺的影响(冬季)蝗虫灾害1蝗虫灾害蝗虫灾害3蝗虫灾害蝗虫灾害4蝗虫灾害蝗虫灾害5蝗虫灾害1550—2003年中强厄尔尼诺已发生27次本世纪以来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已有17次(包括最新一轮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季节并不固定,持续时间短的为半年,长的一两年。强度也不一样,1982~1983年那次较强,持续时间长达两年之久,使得灾害频发,造成大约1500人死亡和至少1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的影响①使来自东南部海洋上的夏季风强度减弱,造成夏季降雨带的位置偏南,出现南方暴雨成灾、北方干旱少雨的异常现象;②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期偏晚;③东部地区秋季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雨分布;④容易出现暖冬;⑤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的热带气旋或台风数量偏少。江西九江,1998.08.09抗洪洪水广西梧州,2005.06.拉尼娜的发生与赤道偏东信风加强有关。偏东信风加强,赤道洋流受信风推动,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高温暖水在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堆积,成为全球水温最高的海域。相反,在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比较暖的海水向西输送后,深层比较冷的海水就来补充,因此造成东太平洋海表水温偏低,从而引发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渡现象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

拉尼娜“LaNina”

第三节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一、海陆分布与气温海陆气温差异:冬季高纬突出,夏季副热带纬度最显著,

北半球冬季比南半球冷,夏季比南半球热。二、海陆分布对大气水分的影响1、对雾的影响陆地雾:辐射冷却形成,盛行于冬季晴夜和清晨,日出后消散;海面雾:平流冷却为主,春夏出现频率最大,日照加强不消散,风向改变、风力增加时消散沿海地区:平流辐射雾,湿空气平流至陆上,夜晚辐射冷却而成2、对降水的影响湿空气上升动力热力地形——地形雨锋面——锋面雨辐合——气旋雨对流雨大陆上海洋上大陆上三、海陆分布与周期性风系1、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夏季:从海洋——陆地;冬季:从陆地——海洋成因:海陆温度差异;行星风带穗季节的移动;高原的热力动力作用。东亚季风:冬季强,夏季弱;

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夏季风季风槽0°10°N20°N30°N40°N50°N60°N西太平洋副高西南季风东南季风印度低压冬季风0°10°N20°N30°N40°N50°N60°N亚洲高压东北风西北风阿留申低压南亚季风:冬季弱,夏季强;

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

气候

:冬干夏湿

2、海陆风

白天:海洋形成高压夜间:陆地形成高压陆地形成低压风风海洋形成低压四、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判别指标:气温、水分、大陆度气温水分最热月最冷月年较差日较差春温-秋温降水量降水季节分配海洋性气候82小小负丰富均匀大陆性气候71大大正少集中在夏季大陆度:定量表示各地气候的大陆性程度,>100%则为陆地性,<100%则为海洋性。第四节地形和地面特性与气候一、地形与气温1、高大地形(以青藏高原为例)分支:西风带分支阻挡:西南暖湿气流受阻夏季热源,冬季冷源动力热力2、中小地形与气温

坡向:阳坡气温高于北坡地形形态:山顶:风速大、湍流强,夜晚冷空气下沉,接受大气中较暖空气,日较差、年较差小。山谷:气流不通畅、湍流不强,白天温度急增、夜晚冷空气下沉,气温日较差大。海拔:随海拔高度的增大,气温下降二、地形与地方性风1、青藏高原季风

由于青藏高原与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冬夏季相反的盛行风系。2、焚风

沿着背风山坡向下吹的热干风。3、峡谷风

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山地峡谷口时,气流加速前进形成的风。谷风4、山谷风

当大范围气压场较弱时,在山区白天地面风常从谷地吹向山坡,晚上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三、地形与降水1、迎风山坡对降水的形成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