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微生物学专家讲座_第1页
医用微生物学专家讲座_第2页
医用微生物学专家讲座_第3页
医用微生物学专家讲座_第4页
医用微生物学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用微生物学风湿免疫科孙尔维-6-28医用微生物学第1页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

存在于自然界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籍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微小生物。不是全部微生物都能致病,能够引发疾病微生物叫做病原微生物医用微生物学第2页微生物种类与分布1.非细胞型微生物

无经典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病毒属之。能经过除菌滤器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核呈环状裸DNA团块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分为古生菌(archaea)和细菌(bacterium)二大类。细菌种类繁多,包含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这类。医用微生物学第3页细菌形态与结构医用微生物学第4页细菌(bacterium):是属原核生物界一个单细胞微生物.广义细菌:包含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狭义细菌:专指其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含有经典代表性细菌

医用微生物学第5页测量单位

微米(μm)

基本形态三种:球菌;杆菌;螺形菌1、细菌大小与形态医用微生物学第6页球菌(coccus)葡萄球菌

双球菌

链球菌

医用微生物学第7页杆菌(bacillus)杆菌形态多数呈直杆状医用微生物学第8页各种形态杆菌棒状杆菌双歧杆菌分枝杆菌医用微生物学第9页螺形菌(spiralbacterium)弧菌螺菌螺杆菌医用微生物学第10页细菌基本形态医用微生物学第11页2、细菌结构

医用微生物学第12页1.肽聚糖

peptidoglycan革兰阳性菌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细菌基本结构

细胞壁主要成份是肽聚糖医用微生物学第13页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结构骨架四肽侧链医用微生物学第14页2.G+菌特有成份磷壁酸,占菌体干重50%

壁磷壁酸膜磷壁酸医用微生物学第15页3.G-菌特有成份外膜: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医用微生物学第16页脂多糖(LPS)LPS是G-菌内毒素组成:

脂质A:毒性部分关键多糖特异多糖:菌体O抗原属特异种特异无特异,有毒医用微生物学第17页医用微生物学第18页4.细胞壁功效维持细菌形态,承受细胞内高渗透压参加菌体内外物质交换带有各种抗原表位,能够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细胞壁一些成份与细菌致病性相关医用微生物学第19页5.细胞壁缺点菌(L型菌)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原因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点型。

1935年Luister研究所发觉医用微生物学第20页形态大小不一,G-临床意义:

慢性和重复感染常规细菌检验阴性医用微生物学第21页质粒(plasmid)细菌染色体外双链环状DNA带有遗传信息,能自我复制控制细菌一些特定遗传性状医用微生物学第22页革兰染色法步骤: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复红复染结果:

G+菌:紫色G-菌:红色革兰染色法意义:判别细菌选择药品研究细菌致病性医用微生物学第23页消毒灭菌惯用术语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全部微生物

方法。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

病原微生物方法。防腐(antisepsis):预防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

生长繁殖方法。清洁(cleaning):是指经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

秽以降低微生物数量过程。无菌(asepsis)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无活菌

意思,多是灭菌结果。预防细菌进入人体

或其它物品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医用微生物学第24页图为定植于静脉导管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扫描电镜照片(×6000)。(FromLansingM.Prescottetal.Microbiology,5thEdition,McGraw-HillCompanies;:p920医用微生物学第25页(二)毒素

1.外毒素(exotoxin)

主要由G+和少数G-菌合成及分泌

主要特点:蛋白质

毒性强

绝大多数不耐热

抗原性强,可脱毒为类毒素

分类:神经毒素(neurotoxin)

细胞毒素(cytotoxin)

肠毒素(enterotoxin)

医用微生物学第26页(二)毒素

1.外毒素(exotoxin)

2.内毒素(endotoxin)

G-菌细胞壁脂多糖(LPS)

组成:O特异多糖

非特异关键多糖

脂质A

特点:毒性弱

耐热

不能脱毒为类毒素

致发烧反应医用微生物学第27页医院感染

(hospitalinfection)一、基本概念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其它感染;二、医院感染中微生物特点1.主要为条件致病性微生物2.常含有耐药性3.常发生种类变迁4.适应性强医用微生物学第28页三、医院感染危险原因

1.易感对象年纪和基础疾病

2.诊疗技术

3.侵入性(介入性)检验与治疗

4.损害免疫系统原因四、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1.消毒与灭菌2.隔离预防3.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用微生物学第29页肥达试验结果解释:

1.正常值

普通是伤寒沙门菌O凝集效价<1:80,H凝集效价<1:160,引发副伤寒沙门菌H凝集效价<1:80。

2.动态观察

若效价逐次递增或恢复期效价比首次效价≥4倍者即有诊疗意义。

3.O与H抗体诊疗意义

O、H凝集效价均超出正常值,则肠热症可能性大;如二者均低,患病可能性小;若O不高H高,有可能是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想反应;如O高H不高,则可能是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其它沙门菌感染。

4.少数病例在整个病程中,肥达试验一直在正常范围内。医用微生物学第30页结核医用微生物学第31页结核病是一个古老疾病。从新石器时代人类遗骨和古代木乃伊骨关节病理组织中,已发觉人类在史前时代已患过结核病。中国医史中,结核病最早记载于《内经》并形容为“虚痨”之症。古代文件有提及肺痨为痨虫于肺所致,但未能确定致病成因。

医用微生物学第32页德国科学家RobertKoch在1882年发觉了一个特殊微生物——结核杆菌,结核病致病细菌。他还证实了这种微生物是能够在培养基里培养出来。这一发觉使得结核试验研究成为现实。医用微生物学第33页世界结核病防治现实状况自发觉TB以来,全球约有两亿人死于TB,且疫情发展日趋严重。WHO已将TB作为重点控制传染病之一,并于1995年起将每年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提醒公众加深对TB认识。医用微生物学第34页据WHO预计,当前全球约20亿人已感染了MTB。全球现有TB病人万。TB死亡将达历史最高水平,全球天天有8000人死于TB,每年约300万人死于TB。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TB形势尤其严峻,全球98%TB死亡和95%新发TB都是在发展中国家。医用微生物学第35页医用微生物学第36页我国属于全球22个TB高负担国家之一,TB患病人数在世界各国中居于第2位。我国TB流行含有“五多一高”特点:TB感染人数多。现患肺TB病人多。TB死亡人数多。耐药TB人多。农村TB人多。传染性肺TB患者疫情居高不下。医用微生物学第37页结核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一类细长或稍弯杆菌,因有分枝生长趋势而得名。

结核杆菌引发结核病。对人类致病有些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医用微生物学第38页

抗酸染色(Ziehl-Neelsen)显示痰标本中染为红色特异性抗酸细菌(结核杆菌)。其它非抗酸性细菌及细胞浆质等呈蓝色。结核杆菌抗酸性取决于胞壁内所含分枝菌酸残基和胞壁固有层完整性。医用微生物学第39页培养特征与生化反应♥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高:在含有蛋黄、马铃薯、甘油和天门冬酰胺等固体培养基上才能生长。最适pH为6.5~6.8,最适温度为37℃。♥生长迟缓:18~24h繁殖一代,接种后3~4周才出现肉眼可见菌落。菌落为干燥、坚硬、表面呈颗粒状、乳酪色或黄色,形似菜花样。在液体培养基中呈粗糙皱纹状菌膜生长。♥不发酵糖类:与牛分枝杆菌区分在于前者可合成烟酸和还原硝酸盐,而后者则不能。医用微生物学第40页结核杆菌培养菌落医用微生物学第41页3.结核菌素试验

将一定量结核菌素注入皮内,如受试者曾感染结核杆菌,则在注射部位出现迟发型超敏反应炎症,判为阳性,未感染者则为阴性。此法可用于检测可疑患者曾否感染过结核菌、接种卡介苗后是否阳转以及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效。

结核菌素试剂有两种:

旧结核菌素(oldtuberculin,OT):

含结核分枝杆菌甘油肉汤培养物加热过滤液,主要成份是结核蛋白,也含细菌其它代谢产物和培养基成份。

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proteinderivative,PPD):OT经三氯醋酸沉淀后纯化物。医用微生物学第42页3.结核菌素试验方法:当前多用PPD法。取PPD-C和BCG-PPD各5单位分别注入两前臂皮内,48~72h后,红肿硬结小于5mm者为阴性反应;超出5mm者为阳性;≥15

mm为强阳性。医用微生物学第43页结果分析:

阳性:有特异性免疫力强阳性:活动性结核病阴性:未感染或未接种。原发感染早期、正患严重结核病或其它严重疾病致细胞免疫功效低下者(如用过免疫抑制者)也可能出现阴性反应。3.结核菌素试验医用微生物学第44页支原体Mycoplasma定义-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缺乏细胞壁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性能经过除菌滤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能形成有分支长丝,故称支原体医用微生物学第45页生物学性状形态

0.3~0.5

μm

无细胞壁

高度多形性:球、杆、丝状和分枝状等

普通Giemsa染色较好,染为淡紫色医用微生物学第46页培养特征

营养丰富培养基:

10%~20%人或动物血清以提供胆固醇与其它长链脂肪酸,多数还需添加酵母浸液、组织浸液、核酸提取物和辅酶。

pH:适宜7.6~8.0(<7.0易死亡),但解脲脲原体最适pH5.5~6.5

兼性厌氧:大多寄生性支原体在37℃时在微氧环境(含5%CO2和90%N2)中生长最正确。

繁殖方式多样:二分裂繁殖外,还有分节、断裂、

出芽或分枝等方式医用微生物学第47页固体培养基:

2~7天长出直径约10~600

μm经典“荷包蛋样”菌落:低倍镜下见菌落呈圆形,心致密隆起,深入琼脂,外周由颗粒包绕。液体培养基:

清亮,用颜色改变单位(CCU)表示。需用放大镜/低倍显微镜观察医用微生物学第48页支原体经典菌落医用微生物学第49页判别点支原体细菌L型细胞壁缺失原因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与原菌相关,能够回复

细胞膜含高浓度固醇细胞膜不含固醇培养特征需要胆固醇大多需要高渗培养菌落大小生长慢,菌落小菌落稍大(0.6~1.0)液体培养液体培养混浊度极低有一定混浊度,可附壁支原体与细菌L型异同点不一样点缺乏细胞壁,形态多样,能经过滤菌器。固体培养—菌落呈荷包蛋样或颗粒状。临床表现相同—间质性肺炎、泌尿生殖道感染、不育等相同点医用微生物学第50页支原体所致疾病

♣存在广泛,多不致病

♣肺炎支原体引发原发性非经典性肺炎

♣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和生殖支原体可

引发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不育症♣穿透支原体和发酵支原体为艾滋病辅助致病原因医用微生物学第51页防治标准

大环内酯类药品

喹诺酮类药品医用微生物学第52页真菌(fungus):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组成:核膜和核仁(细胞核)完整细胞器(胞浆)单细胞(少数)或多细胞(多数)生存方式:腐生或寄生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

真菌概述医用微生物学第53页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数量大多数有益:如发酵、生产抗生素等少数有害:人类及动、植物疾病 医学(病原)真菌400种 常见有50~100种当前真菌症呈显著上升趋势原因:

1.抗生素、抗肿瘤药品、免疫抑制剂等滥用2.器官移植、介入性治疗等新技术开展3.艾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造成宿主免疫低下医用微生物学第54页

真菌气生菌丝及营养菌丝医用微生物学第55页真菌各种菌丝医用微生物学第56页

病毒主要特点

体积非常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至几十万倍后方可观察;结构简单,无完整细胞结构,仅有一个核酸(RNA或DNA);严格细胞内寄生性,只能在一定种类活细胞中增殖;反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由此病毒被列为非细胞型微生物。医用微生物学第57页病毒与其它微生物比较-----+干扰素敏感性+++++-抗生素敏感性有性或无性二分裂二分裂二分裂二分裂复制增殖方式+--++-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DNA+RNADNA+RNADNA+RNADNA+RNADNA+RNADNA或RNA核酸类型+++-+-有没有细胞壁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原核细胞非细胞结构-+-+-+

经过细菌滤器(0.45μm)真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病毒特征医用微生物学第58页病毒大小与形态病毒体: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感染性完整病毒颗粒。大小:各种病毒体大小差异悬殊,最大病毒约300

nm,如痘病毒;最小20

nm,如微小病毒。测量单位为纳米或毫微米(nanometer,nm,为1/1000

μm),最可靠测量方法是电子显微镜技术,也可用超速离心沉淀、分级超滤和X线晶体衍射等技术研究病毒大小、形态、结构和亚单位等。形态:多数病毒为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为杆状、丝状、弹状和砖块状,噬菌体呈蝌蚪状。

医用微生物学第59页病毒大小与形态比较示意图医用微生物学第60页病毒表面结构示意图医用微生物学第61页X线晶体衍射病毒表面抗原分布示意图医用微生物学第62页各种形态病毒电镜照片医用微生物学第63页水平传输:在人群不一样个体间传输,是大多数病毒传输方式。垂直传输:由宿主亲代传给子代传输方式。主要经过胎盘或产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点病毒(HIV)及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传输方式医用微生物学第64页

产前

胎盘

风疹、巨细胞病毒、梅

毒螺旋体、弓形体、淋

病奈瑟菌

围产期

已感染产道

衣原体

产后

哺乳

直接接触巨细胞病毒、乙

型肝炎病毒

生殖细胞人基因组含病毒DNA各种反转录病毒垂直传输方式及常见微生物性疾病类型

路径

微生物性疾病医用微生物学第65页干扰素(Interferon,IFN)

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其它干扰素诱生剂诱使人或动物细胞产生一类糖蛋白,作用于机体细胞,可表现出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整等多方面生物活性。医用微生物学第66页天然干扰素α、β、γ三型特征比较型别诱生剂产生细胞编码基因位于pH2.056℃种特异性IFN-α病毒主要为白细胞在诱生剂刺激下产生第9号染色体稳定低IFN-β有机聚合物主要为成纤维细胞在诱生剂刺激下产生第9号染色体稳定强IFN-γT细胞促分裂剂,抗原主要为致敏淋巴细胞在诱生剂刺激下产生第12号染色体不稳定强医用微生物学第67页干扰素抑制病毒蛋白翻译两种路径示意图医用微生物学第68页病毒分离与判定

病毒分离培养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

鸡胚接种(egginoculation)

动物接种(animalinoculation)医用微生物学第69页

病毒分离培养

细胞培养单层细胞培养(monolayercellculture)

分类悬浮细胞培养(suspendedcellculture)原代细胞(primarycell)细胞种类二倍体细胞(diploidcell)传代细胞系(continuouscellline)医用微生物学第70页鸡胚培养

采取孵化9~14天鸡胚

绒毛尿囊膜(allantocherion)痘苗病毒、人类疱疹病毒尿囊腔(allantoiccavity)接种部位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羊膜腔(amnioticcavity)流感病毒首次分离卵黄囊(yolksac)

嗜神经病毒

医用微生物学第71页医用微生物学第72页鸡胚培养优点:易管理,不带微生物,成本较低缺点:操作程序复杂医用微生物学第73页医用微生物学第74页

动物接种

应用:尚无敏感细胞病毒培养

动物:兔、鼠、黑猩猩、猴等

优点:结果易观察,可建立动物模型缺点:有喂养条件要求,费用高,动物体内常带有潜伏病毒医用微生物学第75页

脊髓灰质炎病毒咽部、肠道淋巴结中增殖血(第一次病毒血症)全身淋巴组织再次增殖血(第二次病毒血症)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等)病变轻微暂时性肢体麻痹病变严重迟缓性麻痹极少数延髓麻痹呼吸、心脏衰竭死亡隐性感染(约90%)顿挫感染(约5%)非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无菌性脑膜炎(0.1%~2.0%)麻痹型致病性损伤细胞医用微生物学第76页疫

苗*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nactivatedpoliovaccine,IPV,Salk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liveoralpoliovaccine,OPV,Sabin苗);*IPV和OPV均为三价混合疫苗;*近年部分国家发生了疫苗相关麻痹型

脊髓灰质炎(VAPP),应引发关注。医用微生物学第77页肝炎病毒世界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传输路径复杂流行广泛发病率较高医用微生物学第78页与肝脏炎症相关病毒

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黄热病毒医用微生物学第79页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

戊型肝炎病毒(HEV)肝炎相关病毒(HGV、TTV)

肝炎病毒类型医用微生物学第80页

HBV感染临床类型

无症状携带者重症肝炎急性肝炎慢性乙肝与肝硬化和肝癌亲密相关医用微生物学第81页HBV流行久远、传输广泛,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3.5亿人携带HBV我国为高流行区感染率60%

HBsAg携带率

8%~10%慢性乙肝病人1000万80%原发性肝癌与HBV慢性感染相关

医用微生物学第82页

形态与结构电镜下HBV呈三种不一样形态颗粒:Dane颗粒:直径42

nm完整病毒颗粒,具传染性小球形颗粒:直径22

nm中空病毒颗粒,主要含HBsAg

管型颗粒:由小球形颗粒聚集而成

医用微生物学第83页HBV电镜图医用微生物学第84页HBV三种颗粒模式图医用微生物学第85页HBV抗原组成

HBsAg(表面抗原)有四个不一样亚型:adr,adw,ayr,ayw有共同a抗原表位

有两组相互排斥抗原表位(d/y,w/r)医用微生物学第86页在血液中大量存在诱导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s不一样亚型间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诱导细胞免疫反应医用微生物学第87页PreS1、PreS2抗原性强与肝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特异性抗体有免疫保护作用抗PreS1连续时间长抗PreS2连续时间短(2~3个月)医用微生物学第88页HBcAg(关键抗原)存在于病毒关键及被感染肝细胞表面普通不游离于血循环中含有很强抗原性抗HBc没有免疫保护作用抗HBc-IgM是病毒复制指标含有T细胞表位,可刺激产生细胞免疫反应医用微生物学第89页HBeAg游离存在于血中与病毒复制成正比是病毒复制指标之一抗HBe含有免疫保护作用Pre-C区突变免疫逃逸医用微生物学第90页HBV复制周期

医用微生物学第91页

传染源:病人、无症状携带者

传输路径:

1.血液和血制品传输

血液及血制品、注射、外科、牙科手术、

针刺、共用剃刀或牙刷、皮肤黏膜微小损伤

2.母—婴传输:胎儿期、围生期、哺乳传输

3.性传输及亲密接触传输

医用微生物学第92页

过分强烈细胞免疫大面积肝细胞损伤

暴发型肝炎(重症肝炎)

免疫功效正常隐性感染或急性肝炎

免疫功效低下慢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免疫耐受无症状携带者医用微生物学第93页感染后月数甲型肝炎临床经过与免疫反应医用微生物学第94页

HBV抗原、抗体检测血清HBV-DNA检测血清DNA多聚酶检测医用微生物学第95页HBsAg

HBV感染主要指标感染早期出现急性肝炎恢复后1~4个月内消失连续6个月以上提醒为慢性肝炎或HBV携带者

HBsAb

中和抗体

见于恢复期、既往感染、疫苗接种后

阳性提醒机体对乙肝有免疫力医用微生物学第96页PreS1、PreS2与HBV-DNA成正比是病毒复制指标

PreS1-Ab、PreS2-Ab在恢复期早期出现阳性提醒病毒正在或已经被去除是预后良好指标医用微生物学第97页

HBcAg不易检出阳性提醒病毒颗粒存在血液含有传染性医用微生物学第98页HBcAb-IgM

阳性提醒HBV处于复制状态,含有强传染性HBcAb-IgG

低滴度提醒既往感染,高滴度高提醒急性感染医用微生物学第99页HBeAg

阳性提醒病毒在体内复制,含有传染性HBeAb

机体取得免疫力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降低医用微生物学第100页两对半检验

HBsAg,HBsAb

HBeAg,HBeAb

HBcAb大三阳

HBsAg(+),HBeAg(+),HBcAb(+)小三阳

HBsAg(+),HBeAb(+),HBcAb(+)医用微生物学第101页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临床分析

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IgM抗HBcIgG结果分析

+-

---

-HBV感染者或

无症状携带者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

或无症状携带者

--

+

+-

+乙型肝炎恢复期

--

---

+既往感

--

+--

-感染过或接种过疫苗医用微生物学第102页筛选供血员加强传染源管理保护易感人群

HBsAg血源疫苗

主动免疫HBsAg基因工程疫苗

多肽疫苗、核酸疫苗

被动免疫:HBsAb免疫球蛋白防治标准医用微生物学第103页无特效疗法α-IFN拉米夫定(lamivudine)泛昔洛韦(famciclovir)

有一定疗效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

治疗医用微生物学第104页逆转录病毒

医用微生物学第105页一组含有反(逆)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tase)RNA病毒。反(逆)转录病毒*对人致病反转录病毒主要有:

1.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为成人

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原体。

2.人类免疫缺点病毒(HIV),是人类

艾滋病病原体。医用微生物学第106页人类免疫缺点病毒

(HIV)医用微生物学第107页HIV-1于1983年从一例淋巴腺综合症患者淋巴结中分离出。*分类:反转录病毒科(Retraviridae)

慢病毒属(Lentivirus)*型别:有两型

HIV-1:大多数AIDS由HIV-1引发。

HIV-2:主要在西非和西欧流行。

医用微生物学第108页AIDS——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自美国1981年诊疗出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HIV在全球传输速度惊人。依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年11月21日共同公布《年世界艾滋病汇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已达3950万。

我国处于艾滋病快速增加期,艾滋病群体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医用微生物学第109页HIV在全球范围内传输速度惊人医用微生物学第110页年全球新增HIV感染者430万,

HIV感染者总数达3950万。医用微生物学第111页年依据最新评定结果,中国现有HIV感染者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医用微生物学第112页

年12月1日,是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遏制艾滋,推行承诺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医用微生物学第113页医用微生物学第114页变

性*HIV显著特点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