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食品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汇编_第1页
某食品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汇编_第2页
某食品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汇编_第3页
某食品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汇编_第4页
某食品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页安全生产会议制度1.目的为了宣传、贯彻、落实各级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措施、制度及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研究公司安全生产动态,剖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安全生产对策和措施,协调解决有关安全生产事宜,研究、总结、部署安全环保工作,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公司各岗位生产部会议管理管控。3.职责3.1生产部负责组织召开公司各类安全环保工作会议。3.2生产部负责组织召开公司安全会议。3.3各岗位负责组织本岗位的安全环保工作会议。4.会议类别及要求4.1生产部会议4.1.1生产部会议是由公司生产部成员参加的会议,其主要合适的内容包括:通报上次会议安排工作完成情况和阶段性安全生产情况;分析研究安全生产形势,提出安全生产目标和总体思路,总结安全环保工作经验和教训,确定安全生产工作重大事项的解决措施,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就安全环保重大问题和事项进行研究并做出决策或决定;部署下阶段安全生产工作重点;研究专项安全生产议题。4.1.2生产部会议原则上每三个月召开一次,并形成纪要。会议由公司生产厂长或主任指定主持召开。参加人员为公司生产部成员及议题所涉及单位的负责人。4.1.3根据需要可召开临时性生产会议。4.生产部例会、安全分析形势会4.2.1生产部例会主要合适的内容包括:总结上阶段安全环保工作,通报近期安全生产现状,提出下阶段工作安排。总结分析安全监督工作,提出措施,制定安全监督相关计划。协调解决各单位提出的问题,征求基层对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经验交流等。4.2.2安全分析会主要合适的内容包括:综合分析安全生产趋势,及时总结安全生产经验教训及安全生产管理管控上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采取预防事故的对策。4.2.3公司生产部及安全分析会合并召开,每月召开一次,并形成纪要。会议主持人为公司生产厂长或主任指定。公司领导、负责人、安全员参加。4.2.4各单位生产部例会及安全分析会合并召开,每月召开一次,并形成纪要。会议主持人为本单位安全管理管控领导小组组长或组长指定的人员。参加人员为单位安全管理管控领导小组成员、各级安全管理管控人员、技术人员。4.3年中会议4.3.1公司年中会议是半年时召开的安全环保工作会议,并形成文件。其主要合适的内容包括:总结上半年安全环保工作,对上半年安全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预防措施,部署下半年安全环保工作。4.3.2公司年中会议由公司领导主持召开。参加人员为公司生产厂长、生产主任、安全员。4.3.3各部门要根据公司年中会议组织召开本单位年中安全环保工作会议,会议应形成文件。4.4年度会议4.4.1年度会议的主要合适的内容为:总结上年度安全环保工作,对上年度安全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预防措施,部署下年度安全环保工作;签订安全环保目标责任书,对上年度安全环保工作突出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4.4.2公司年度会议由公司领导主持召开。参加人员为公司生产厂长、生产主任、安全员。会议应形成文件。4.4.3生产部要根据公司年度会议组织召开本单位年度安全环保工作会议,会议应形成文件。4.5班组会议4.5.1班组会议包括班前会、工前会、班后会。班前会:接班(开工)前,班(组)长要结合当班生产(运行)方式和工作任务,做好危险点分析,布置安全措施,交代作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工前会:每日检修作业活动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应召集作业班成员,详细交代作业程序、危险点、安全注意事项。班后会:班(组)长应总结讲评当班工作和安全情况,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忽视安全、违章作业等现象。4.5.2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班前会、工前会、班后会可合并召开。5.安全日活动5.1班(组)长应每周或每个轮值进行一次安全日活动,活动由班长或副班长主持。合适的内容应切合当前安全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并做好记录。5.2部门、车间领导至少每月参加一次班(组)安全日活动并检查活动情况。6.附则6.1本制度由公司生产部负责解释。6.2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安全设施设备管理管控和检修维护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安全设施的管理管控,确保安全设施完好有效,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设施“三同时”、运行及维护保养的管理管控。2职责2.1生产厂长是安全设施的主要负责人,对安全设施管理管控全面负责职责。2.2生产部是公司安全设施管理管控的主管部门,负责安全设施的综合管理管控。2.3生产部负责安全设施的监督管理管控和检查考核。2.4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安全设施的日常管理管控。3定义安全设施指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危险因素、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及预防、减少、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置(设备)和采取的措施。4安全设施分类安全设施分为预防事故设施、控制事故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3类。4.1预防事故设施4.1.1检测、报警设施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组份等报警设施,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氧气等检测和报警设施,用于安全检查和安全数据分析等检验检测设备、仪器。4.1.2设备安全防护设施防护罩、防护屏、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制动、限速、防雷、防潮、防晒、防冻、防腐、防渗漏等设施,传动设备安全锁闭设施,电器过载保护设施,静电接地设施。4.1.3防爆设施各种电气、仪表的防爆设施,抑制助燃物品混入(如氮封)、易燃易爆气体和粉尘形成等设施,阻隔防爆器材,防爆工器具。4.1.4作业场所防护设施作业场所的防辐射、防静电、防噪音、通风(除尘、排毒)、防护栏(网)、防滑、防灼烫等设施。4.1.5安全警示标志包括各种指示、警示作业安全和逃生避难及风向等警示标志。4.2控制事故设施4.2.1泄压和止逆设施用于泄压的阀门、爆破片、放空管等设施,用于止逆的阀门等设施,真空系统的密封设施。4.2.2紧急处理设施紧急备用电源,紧急切断、分流、排放(火炬)、吸收、中和、冷却等设施,通入或者加入惰性气体、反应抑制剂等设施,紧急停车、仪表联锁等设施。4.3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4.3.1防止火灾蔓延设施阻火器、安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油(火)堤,防爆墙、防爆门等隔爆设施,防火墙、防火门、蒸汽幕、水幕等设施,防火材料涂层。4.3.2灭火设施水喷淋、惰性气体、蒸气、泡沫释放等灭火设施,消火栓、高压水枪(炮)、消防车、消防水管网、消防站等。4.3.3紧急个体处置设施洗眼器、喷淋器、逃生器、逃生索、应急照明等设施。4.3.4应急救援设施堵漏、工程抢险装备和现场受伤人员医疗抢救装备。4.3.5逃生避难设施逃生和避难的安全通道(梯)、安全避难所(带空气呼吸系统)、避难信号等。4.3.6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包括头部,面部,视觉、呼吸、听觉器官,四肢,躯干防火、防毒、防灼烫、防腐蚀、防噪声、防光射、防高处坠落、防砸击、防刺伤等免受作业场所物理、化学因素伤害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5合适的内容5.1建设相关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管控5.1.1建设相关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纳入建设相关项目概算。5.1.2公司在建设相关项目初步设计时,应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建设相关项目安全设施进行设计,编制安全专篇。5.1.3建设相关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应及时向具有相应管理管控职责的安全技术部门提出审查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1)建设相关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2)建设相关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3)设计单位的设计资质证明文件;(4)建设相关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5)建设相关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6)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5.1.4建设相关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应及时向相应管理管控职责的安全技术部门备案,并提交下列材料:(1)建设相关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2)建设相关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3)建设相关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5.1.5建设相关项目安全设施设计通过审查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5.1.6建设相关项目安全设施的施工,应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并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5.1.7在建设相关项目安全设施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现场临时用电合适的方案,同时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合适的方案,并经公司相关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5.1.8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安全设施设计和相关施工技术标准规范施工,并对安全设施施工质量负责。5.1.9在施工中,如施工单位发现安全设施设计有错漏时,应及时向公司相关项目负责人提出,经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5.1.10公司建设相关项目管理管控部门和施工单位,应加强安全设施的施工情况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5.1.11建设相关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投入试生产和使用后,应及时按要求向负有相应管理管控职责的安全技术部门申请竣工验收,并提交下列材料:(1)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2)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意见书(复印件);(3)施工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4)建设相关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及其存在问题的整改确认材料;(5)安全生产管理管控机构设置或者安全生产管理管控人员配备情况;(6)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及资格情况;(7)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8)安全设施自查报告。5.1.12建设相关项目安全设施投入生产和使用前,应及时按要求向负有相应管理管控职责的安全技术部门备案,并提交下列材料:a安全设施设计备案意见书(复印件);b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c建设相关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及其存在问题的整改确认材料;d安全生产管理管控机构设置或者安全生产管理管控人员配备情况;e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资格情况。f安全设施试运行自查报告。5.1.13建设相关项目安全设施通过竣工验收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和使用。5.1.14按照公司《安全文件档案管理管控制度》的要求,建立安全设施“三同时”文件资料档案,并妥善保存。5.2安全设施日常检查维护5.2.1建立健全安全设施台账、档案。5.2.2各种安全设施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管控,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5.2.3安全设施应编入设备检修相关计划,定期进行检修。5.2.4安全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维修临时拆除的,检维修结束后应立即恢复,安全设施的校验铅封应保持完好。5.2.5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程,组织对安全设施定期进行检查校验,并将检查校验情况载入档案。6相关记录《安全设施台账》《安全设施检维修记录》7本制度由生产部制定并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制度1.目的为了促进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管控及时查处作业现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管控缺陷和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以便有相关计划的制定纠正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公司各单位及岗位。3.职责3.1生产部负责组织有关专项安全、消防检查,对各单位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3.2生产部负责组织有关设备、设施专项检查以及各项记录是否齐全与真实。3.3生产部负责公司现场和考核。3.4各相关单位根据公司安全检查制度,成立专门的检查机构,明确成员职责,制定本岗位安全生产检查制度。4.检查合适的内容4.1查思想,检查单位主要领导和各级管理管控人员的思想认识,是否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是否认真贯彻实施。4.2查管理管控,检查单位主要领导是否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监督执行。4.3查隐患,通过检查生产设备、作业环境、安全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员工在生产中是否存在着不安全行为等。重点查处作业中的“三违”现象,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消除作业现场中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4.4查落实。检查单位对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安全管理管控制度是否贯彻落实,对查出的事故隐患是否及时整改,各项安全管理管控措施是否到位,对伤亡事故是否及时报告并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5.检查形式及要求5.1定期安全检查。5.1.1定期安全检查要列入工作相关计划,成立组织机构,按规定周期进行。5.1.2公司安全检查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5.2专项安全检查5.2.1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特种设备、特殊场所、特殊操作工序、危险作业等,除其他检查外,还应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管控人员、操作人员或委托有资质的相关专业技术机构,进行安全检测。5.2.2专项检查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用电安全检查、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检查、消防安全检查、重大活动检查等。5.2.3专项安全检查要制定检查相关计划和检查表。其相应检查记录、隐患整改记录应及时录入。5.3季节性安全检查5.3.1季节性检查是指为避免因季节性气候变化而造成的危害,组织的有针对性安全检查。5.3.2主要包括:春季防火、防风沙检查;夏季防暑降温检查;雨季防雷、防静电、防触电、防洪、防建筑物倒塌为主要合适的内容的检查;冬季防雪、防寒保暖检查等。5.3.3各部门应根据气象预警信息及时开展检查工作,采取防范措施。5.4节假日安全检查5.4.1针对节假日期间员工思想不集中、精力分散等情况、进行提示性的安全检查。5.4.2公司应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时及时组织检查,保证节日期间生产安全。5.5日常安全检查5.5.1日常安全检查是指每天进行的、贯穿于生产过程的安全检查。5.5.2日常安全检查包括:班组长和操作人员交接班检查和班中的巡回检查、各级安全生产管理管控人员深入作业现场进行的安全检查。5.6检查结果的处理5.6.1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应进行登记,要及时纠正或下发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责任人、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并验证。5.6.2对于本单位解决不了的问题和隐患,要上报主管部门协调解决。在隐患未解决之前,应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6.考核违反上述要求的按公司《安全生产奖惩规定》考核。7.记录7.1《生产部检查记录》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为强化安全管理管控,充分调动员工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杜绝违章违纪现象,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奖惩分明的原则,特制定本制度。1、奖励和处罚类别依据公司《员工奖惩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对安全生产管理管控工作进行奖惩。其中奖励包括现金奖励、通报表彰、记功、记大功;处罚包括罚款和追究赔偿责任,同时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记过、记大过、开除等处分。2、考核金额标准生产系统各级人员月度安全考核金额标准分别为:员工100元、班长200元、生产主任300元、副经理400元、经理500元。行政系统各级人员月度安全考核金额标准分别为:部门负责人300元、员工100元。副总经理以上高管人员的安全考核由公司生产部研究决定。3、奖励3.1奖励合适的内容3.1.1全月无安全事故的岗位个人,经生产部核准,发放当月安全考核工资。3.1.2对全年或季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相关项目执行良好的部门,生产部将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状况酌情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3.2其他类型的奖励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其功绩大小,由所在岗位申报生产部调查审核后,上报公司给予奖励。3.2.1对于安全技术规程执行得好,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有显著成绩的单位、班组和个人。3.2.2及时发现重大事故隐患,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抢险救灾,避免重大火灾、爆炸、人身伤亡、主要设备损坏以及有其他显著成绩者。3.2.3为保证安全生产,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经有关部门审查,确有很大价值,列为安全技术措施相关项目,实施后,经实践考核有效者。3.2.4对改善劳动条件,消除尘、毒和噪音危害,预防职业病发生,对环境保护贡献较大的技术改进相关项目的主要成员。3.2.5在发生重大事故中,临危不惧,奋勇抢救,保护公司财产和人身安全,避免事故扩大,措施得力,成绩突出者。3.2.6举报事故经确认属实者。3.2.7在安全专项活动及安全宣传教育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4、处罚对违反《安全管理管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岗位、个人,将严格追究其违章违纪行为和所造成事故的赔偿责任。4.1各种违章违纪行为的处罚4.1.1违反禁烟规定,在生产区内吸烟者处罚100元/次。4.1.2违反用火、用电和进入设备内规定进行操作,未造成事故的处罚当事人30元/人次。造成事故的,扣除当事人及责任单位负责人员当月安全考核工资,并根据所造成经济损失予以处罚。4.1.3违反劳动保护管理管控制度,不按规定着装进行操作,未造成事故的,扣罚当事人50元/人次。造成事故的,扣除当事人及责任单位负责人员当月安全考核工资,并根据所造成经济损失予以处罚。4.1.4凡由于生产、基建或检修需临时破坏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等,完工后未修复,未造成事故的,将责令修复并扣罚施工单位或部门(车间)100—500元/处。造成事故的,将根据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对施工单位进行处罚;部门(车间)将扣除当事人及责任单位负责人员当月安全考核工资,并根据所造成经济损失予以处罚。4.1.5无故损坏各种安全防护设施,未造成事故的,扣罚责任单位和当事人各200元。造成事故的,扣除当事人及责任单位负责人员当月安全考核工资,并根据所造成经济损失予以处罚。4.1.6各类事故隐患不按《整改通知单》要求完成整改的,扣罚责任单位100元/项。未完成整改造成事故的,扣除责任人及责任单位负责人员当月安全考核工资,并根据所造成经济损失予以处罚。4.1.7发生各类事故后,破坏现场、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的,分别处罚主要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各200元/次,同时扣除主要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负责人员当月安全考核工资,并根据所造成经济损失予以处罚。性质恶劣的,将给予记大过或开除处分。4.1.8凡私自到库房者,分别处罚当事人和岗位责任人各100元/次。造成事故的,扣除当事人、岗位责任人及责任单位负责人员当月安全考核工资,并根据所造成经济损失予以处罚。4.1.9违反危险、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管控制度,私自使用、保管者,分别处罚当事人和责任单位200元/次。造成事故的,扣除当事人和责任单位负责人员当月安全考核工资,并根据所造成经济损失予以处罚。4.2安全事故的处罚4.2.1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下的责任者,赔偿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50%,并处罚事故责任单位直接经济损失的50%。4.2.2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元(含1000元)以上4000元以下的责任者,给予通报批评,赔偿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40%,并处罚事故责任单位直接经济损失的45%。4.2.3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4000元(含4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责任者,给予记过以下处分,赔偿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30%,并处罚事故责任单位直接经济损失的40%。4.2.4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0元(含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责任者,给予记大过以下处分,赔偿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20%,并处罚事故责任单位直接经济损失的35%。4.2.5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30000元(含3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责任者,给予开除以下处分,赔偿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15%,并处罚事故责任单位直接经济损失的30%。4.2.6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的责任者,给予开除处分,赔偿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10%,并视情节上交公司生产部做进一步处理。4.2.7由于个人责任造成轻伤事故的,对事故责任者罚款100元/人次,对责任单位负责人处罚50元/人次。对造成重伤及以上事故的责任者处以300500元罚款并给予记大过或开除处分,同时扣除责任人及责任单位各级负责人员当月安全考核工资,并根据所造成经济损失予以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将上交公司生产部做进一步处理。4.3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予以降职或开除处分:4.3.1对工作不负责任,因故发泄私愤,有意扰乱正常操作,造成经济损失和违反劳动纪律,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4.3.2对已列入安全技术措施相关项目,不按期实施又不采取应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4.3.3对违章指挥、冒险作业、劝阻不听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4.3.4对忽视劳动条件、削减或取消安全设备、设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4.3.5对于设备长期失修,备用设备起不到备用作用,带病运转又不采取紧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4.3.6对违章设计、制造、安装或不按设计施工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4.3.7对发生事故后,不认真吸取教训,不采取措施致使事故重复发生的主要责任者。5、其他5.1为避免岗位之间产生扯皮、推诿现象,各岗位所辖的设备、设施归所在岗位管理管控。5.2处罚单和罚款单由生产部开具,由被罚岗位或个人签字后,上报公司财务部,在核算成本时予以扣除。5.3本制度所指事故包括设备设施损毁、人身伤害、偷盗等安全事故。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管控制度1.目的为了规范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管控,提高广大员工安全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岗位。3.职责3.1生产部负责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监督管理管控,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3.2生产部负责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管控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取证、复审及考核,并建立档案。3.3生产部负责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工作;报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相关计划。4.培训合适的内容及要求4.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管控人员4.1.1培训合适的内容4.1.1.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关行业的规章、规程、规范、标准;公司规章制度等。4.1.1.2安全生产管理管控的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管控专业知识。4.1.1.3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及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管控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4.1.1.4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方法。4.1.1.5事故现场勘验技术,以及应急处理措施。4.1.1.6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方法。4.1.1.7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管控经验。4.1.1.8典型事故案例分析。4.1.2再培训合适的内容4.1.2.1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和标准。4.1.2.2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4.1.2.3安全生产管理管控经验。4.1.2.4典型事故案例。4.1.3培训要求4.1.3.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管控人员必须接受安全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管控能力。4.1.3.2初次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4.2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4.2.1特种作业人员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对他人和周围的设施存在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范围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作业(操作、司索、指挥);公司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作业;爆破作业;危险品作业及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管控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批准的其他作业。4.2.2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包括:资格培训和复审培训,培训合适的内容主要是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具体执行国家规定的本工种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和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管控办法。4.3“三级”安全教育培训4.3.1新进厂的人员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必须由公司生产部、各岗位对其进行以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知识为主要合适的内容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以减少和避免员工由于安全技术知识缺乏而造成的各种人身伤害事故。4.3.2公司级的安全教育培训由公司安全员负责,合适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4.5.3岗位级安全教育培训由安全员负责,合适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性质和主要的工艺流程;各岗位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各岗位的危险部位、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各岗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各岗位的典型事故案例等。4.5“复工”、“转岗”及“四新”安全教育培训4.5.1员工复工或换岗时,由员工所在的部门、车间进行新岗位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合适的内容包括:岗位规程、作业现场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4.5.2“四新”出现时,相关单位应组织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合适的内容包括: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投产使用后可能导致的新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护方法;新产品、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新制订的安全管理管控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合适的内容和要求。4.6经常性安全教育学习4.6.1主要合适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程序文件;安全管理管控制度、安全作业规程;作业现场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等。4.6.2经常性安全教育应结合本单位安全生产实际,可采取班前会、安全生产会议、安全活动日、专家讲座、事故现场会、张贴安全生产画报、标语、标志,安全文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应急演练等形式。5.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管控5.1安全教育学习必须有记录。5.2安全培训必须建立档案,档案合适的内容包括个人培训登记表、考勤表、培训成绩、考试试卷、证书复印件、复审培训登记表、安全培训相关计划、培训工作总结等。5.3档案管理管控按公司档案管理管控的有关规定执行。安全生产投入及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1.目的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的要求,为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各项安全费用的提取以及使用管理管控。3.职责与分工生产部:负责制定年度安全费用提取相关计划和使用相关计划。并对其使用监督检查。4.合适的内容与要求4.1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安全生产费用投入负责。4.2安全生产资金的提取4.3由企业生产部编制企业年度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相关计划,提取比例按当年销售收入的1%计提,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批准。4.4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4.4.1使用安全生产专款的部门填写《安全费用审批表》,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提取使用。4.4.2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相关项目完成后应进行总结,并将费用使用情况逐一填写清单报相关部门存档。4.5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管控4.5.1安全生产费用由总经理按年度相关计划审批,年末编制汇总。4.5.2企业工会对安全费用的提取与使用实施监督检查。4.5.3如较大的安全相关项目或安全专户资金不足时,由公司安委会研究,临时追加安全帐户资金,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费用。5相关记录《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相关计划》《安全费用台帐》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管控制度一、目的:为了更好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维护广大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保证健康监护档案和职业病诊断档案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更好地为公司员工服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管控办法》及《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管控办法》的要求特制定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管控制度。二、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1.健康监护档案合适的内容1.1健康监护档案册。1.2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报告。1.3健康体检综合分析报告。1.4职业健康体检复查人员名单及复查结果报告。1.5职业病观察对象和职业禁忌症处理意见书。1.6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2.职业病诊断档案人资部门应建立职业病诊断档案并永久保存,档案合适的内容应当包括:2.1职业病诊断证明书;2.2职业病诊断过程记录2.3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的诊断用所有资料;2.4临床检查与实验室检验等结果报告单;2.5现场调查笔录及分析评价报告。三、借阅:1.各有关部门、单位到综合部查阅档案资料者,须持单位介绍信或征得管理管控部主管领导同意,并履行登记手续,对所查合适的内容、利用目的作详细登记。2.人资部门为所需借、调资料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复印材料。3.档案原始材料原则上不外借,特殊情况需外借的,须经主管领导批准方可。4.借阅档案材料必须履行登记、签字手续,一般情况下,外借期限不超过一周。5.对借阅的档案资料,必须妥善保管,不得转借,不得在档案资料上标记、涂改或撕页、拆卷等。归还时档案人员要进行检查,保证档案完整无损。四、保管:1.档案室切实做好七防,即防潮、防虫、防火、防盗、防尘、防鼠、防晒。2.档案室严禁吸烟及存放易爆、易燃等易于导致火灾的危险品。3.档案室要保持清洁卫生,档案资料摆放整齐,便于资料的管理管控和使用。4.档案管理管控人员要熟悉业务,准确、及时地为使用者提供方便服务。5.对所保管的档案资料,要经常查看,发现破损和字迹不清的,要及时进行修补、复制,发现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6.档案室严禁无关人员随意进入。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管控制度1.目的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与安全,防止发生伤亡事故,加强对员工的个人防护,保证劳动防护用品及时发放,制定本规定.2.范围公司生产部岗位3.职责生产部根据本制度具体实施4.具体合适的内容4.1员工个人防护用品发放范围和原则4.1.1发放范围:4.1.1.1从事高温、辐射低温操作者.4.1.1.2从事有烧、烫伤机械伤害危险操作者.4.1.1.3从事散发毒性、刺激性、感染性等有害气体粉尘等有害作业的操作者.4.1.1.4从事腐蚀、潮湿或苦脏岗位操作者.4.1.1.5从事高空或湿式作业的操作者.4.1.1.6从事有可能受到电击、电伤等危险的电气操作者.4.1.1.7从事有强噪声或可能令人窒息作业的操作者.4.1.1.8从事有磨损和油灰等污染作业的操作者.4.1.1.9从事露天作业而必须在雨中坚持生产的作业者4.1.1.10凡是在严寒气候中,从事露天作业边疆时间超过4小时的作业者.4.1.1.11其他需要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作业者.4.1.2发放原则:4.1.2.1按照不同工种、不同劳动条件,发给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4.1.2.2严格招待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规定的发放标准,得任意扩大发主和范围和提高标准.4.1.2.3禁止将劳动防护用品折合现金发给个人,发放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准转送、转卖.4.2发放使用标准4.2.1发放、使用管理管控标准,按照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及单位规定的发放标准执行.4.2.2新工种、新相关项目需新增的劳动防护用品应结合同合约类单位发放使用标准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发放使用标准.4.3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4.3.1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员工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的一项辅助措施,必须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保证安全.4.3.2临时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按同类工种标准执行.4.3.3进入生产现场从事生产作业,必须认真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4.3.4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按从事本岗位的实际生产时间计算.期满后以旧换新.4.3.5备用的劳动防护用品要专人保管.4.3.6员工调出时,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一律由单位收回;员工单位内部调动时,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卡片同时转交新单位;工种变动时,原工种和新工种标准之间的差别按实际情况增减.4.3.7员工在工作未满劳保品期限期间另谋他职的公司将按劳保品的平均值扣除相关费用。4.4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管控部门职责4.4.1生产部4.4.1.1对劳动防护用品质量、款式、标准招待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4.1.2根据国家、省、市行业规定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修订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发放标准和管理管控办法。4.4.1.3如发现质量款式等不符合要求,有权指令停止发放和退回。4.4.1.4安全管理管控部门负责对领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审批。4.4.2物资采购部门4.4.2.1必须采购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4.4.2.2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相关计划采购需报安全管理管控部门审批同意方可采购。4.3.3材料供应部门4.3.3.1要认真按劳动防护用品标准、规格、款式、质量要求对入库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不符合标准不准入库和发放。4.3.3.2发现劳动防护用品质量差时,要报安全管理管控部门及时进行处理。4.3.3.3对库内劳动防护用品要认真保管,做好防潮、防雨等事项。保持良好通风,防止劳动防护用品损坏。4.4.4财务部门4.4.4.1按主管部门提出的季度劳动防护用品的预算相关计划,及时提供劳动防护用品经费。4.4.4.2建立劳动防护用品专款专用台帐。4.4.5其他部门4.4.5.1人事劳资部门提供工种及人数,对改换工种人员办理手续,并通知安全管理管控部门。4.4.5.2技术部门负责新工艺、新工种认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1.目的为做好公司事故管理管控工作,规范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定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部各岗位3.职责3.1生产部负责公司工伤事故的监督管理管控。3.2生产部负责公司工伤保险管理管控。3.3工会负责监督并参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3.4其他部门负责本单位工伤事故的报告及轻伤事故的调查处理,落实整改措施。4.术语及释义4.1工伤事故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4.2损失工作日指:因工伤造成失能伤害而休息的日期(天)。损失工作日计算按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4.3直接经济损失指: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4.4间接经济损失指: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4.5经济损失计算按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7621-86。4.6千人负伤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员工因伤亡事故造成的负伤人数。千人负伤率=(负伤人数/平均员工人数)×103。5.事故类型:按国标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伤亡事故分为20类: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6.伤害程度4.2.1轻伤:指负伤后损失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4.2.2重伤:指负伤后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个工作日以上的失能伤害,重伤的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6000日。4.2.3死亡事故:指事故发生后当即死亡(含急性中毒死亡)或负伤后在30天以内死亡的事故。7.伤害等级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分类:7.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7.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7.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7.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8.工伤认定8.1根据国家《工伤保险条例》,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8.1.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8.1.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8.1.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8.1.4患职业病的;8.1.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8.1.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8.1.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8.1.8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8.1.8.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8.1.8.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8.1.8.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8.1.8.4员工有前款8.1.8.1、8.1.8.2情形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8.1.8.5职工有前款8.1.8.3情形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8.2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8.2.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管控条例的;8.2.2醉酒导致伤亡的;8.2.3自残或者自杀的。

9.事故报告9.1发生轻伤事故,由负伤者或事故现场人员及时向班组、(车间、部门)、公司逐级汇报,由生产部上报股份公司安全环保部。轻伤事故报至公司生产部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9.2发生重伤事故,负伤者或事故现场人员立即直接或逐级上报公司安生部和公司生产部及公司主管领导。重伤事故报至公司安生部和本公司生产部及公司主管领导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9.3发生死亡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报本公司经理和公司安全环保部,最迟不得超过半小时。由公司经理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公司主管领导和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管控局。9.4发生工伤事故的单位必须按规定立即如实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隐瞒不报。如不按要求进行报告,工伤事故失去报告条件和认可要求,相关单位和个人要负相应责任。10.事故调查和处理10.1原则伤亡事故必须根据国家、地方和企业的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在处理事故时,不论事故大小均应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和性质不查清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10.2调查分类10.2.1轻伤事故由安环部组织调查,公司安全委员会相关人员参加;10.2.3重伤事故由公司主管领导组织调查,安全委员会相关人员参加;10.2.4重伤以上事故由公司协调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调查;10.2.5调查部门在事故调查中,有权向事故发生单位及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各单位及人员不得拒绝。10.2.6调查部门负责搜集有关资料。(包括物证、人证材料、现场拍照、事故图示等),查明事故发生的过程、性质、原因、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分析事故责任,确定责任者;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建议;制定防范措施;编写事故调查报告。10.3事故原因分析10.3.1事故原因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10.3.1.1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物质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其中不安全行为包括: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以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分散注意力;未用个人防护用品;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物处理不当;不安全状态包括;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品用具,如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生产场地环境不良。10.3.1.2间接原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如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得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性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规程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其他。10.3.1.3分析事故的时候,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进行责任分析。10.4事故性质分析10.4.1事故性质可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10.4.1.1责任事故:是指可以预见、抵御和避免,但由于人的原因没有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造成的事故。10.4.1.2非责任事故:包括自然灾害事故和技术事故,自然灾害事故如地震、泥石流造成的事故;技术事故是指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安全防范知识和技术条件、设备条件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和性能,因而无法避免的事故。10.5事故责任分析10.5.1事故责任分析的目的是分清责任,对责任者作出处理,教育企业的领导和职工从中吸取教训。事故的责任者可能不止一个,要分清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一般工作人员的责任和领导责任;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调查部门根据事故调查所确定的事实,并查明事故原因后,应首先确定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再进一步分析,在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者中,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10.5.2直接责任:是指与伤亡事故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对伤亡事故的发生起决定作用的责任。一般包括: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冒险作业;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违反劳动纪律;擅自拆除、更改、毁坏安全设施。10.5.3领导责任:一般包括员工未经培训即分配上岗作业;缺乏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者规程不健全;缺乏安全设施或者安全设施欠缺;对事故隐患未采取预防措施;对事故熟视无睹、致使发生同类事故。10.5.4主要责任:是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责任。主要责任者可能是直接责任者,可能是领导责任者;也可能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同时都是主要责任者。10.6对责任者的处理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执行公司安全责任与事故追究管理管控规定。10.7制定和落实防范措施10.7.1事故单位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结合调查部门的建议制定有效、可行的防范措施。10.7.2在实施防范措施的过程中,有关管理管控部门要进行监查,确保其按时完成。10.7.3防范措施完成后,主管部门要进行检查验收。11.事故档案事故档案主要包括:事故调查报告、《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医院诊断证明、现场调查记录、相片、物证、人证及事故责任者自述材料等。12.事故统计分析事故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大量的事故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从中揭示出事故发生的某些必然规律,为防止事故指明方向,为各级领导决策、指导安全生产、制订管理管控相关计划提供依据。12.1收集事故分析资料,资料要完整,齐全、真实,可靠。12.2采用科学地分析方法和手段。12.3及时、广泛地运用分析成果,预防和控制事故。12.4事故发生部门(公司、部门)每年进行一次事故统计分析。13.相关要求13.1事故发生后应首先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保护好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13.2发生工伤事故,必须在三日内填报《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和事故调查报告,并附医院诊断证明报股份公司人力资源部。报表合适的内容填写要完整,准确,此表“伤害程度”和“损失工作日”栏由股份公司安全环保部填写,其余栏由事故发生单位填写。13.3公司和事故发生单位要建立事故台账。14.记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事故调查报告15.考核违反上述要求的,依照公司《安全生产奖惩规定》进行考核。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管控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对公司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管控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各单位及岗位3.职责3.1生产部负责公司特种作业安全监督管理管控。3.2生产部负责本公司特种设备管理管控。3.3生产部负责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管控,建立健全特种作业人员档案。3.4各岗位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及人员日常安全管理管控。4.特种作业4.1特种作业:指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身、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4.2公司特种作业范围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作业(包括操作、司索、指挥);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作业;危险品作业及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管控局批准的其他作业等。4.3特种设备: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内机动车辆等设备。5.特种作业人员培训5.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者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5.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分为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5.3特种作业人员复审5.3.1特种作业人员每2年由原考核发证部门复审一次,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的,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后,复审时间可延长至每4年一次。5.3.2复审合适的内容包括:健康检查,违章作业记录检查,安全生产新知识和事故案例教育,本工种安全技术知识考试。5.3.3经复审合格的,由复审单位签章、登记,予以确认;复审不合格的,可向原复审单位申请再复审一次;再复审仍不合格或未按期复审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失效。对于未按规定接受复审或复审不合格,或违章操作造成严重后果或2年内违章操作记录达3次以上,或弄虚作假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将被发证单位吊销其特种作业操作证。5.4其他事项执行公司《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管控制度》6.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管控6.1申报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年满18周岁,无妨碍从事相关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初中(含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且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6.2公司培训、考核及用人单位应当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管控,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做好申报、培训、考核、复审的组织工作和日常的检查工作。6.3公司各单位应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身体检查与健康监护工作,定期进行体检。6.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操作,严禁其冒险作业。6.5各单位特种作业人员要保持稳定,做到定人、定岗、持证上岗。6.6公司对安排无证人员进行特种作业的,要追究所在单位领导及有关人员管理管控责任。7.特种设备的管理管控对于公司特种设备应定期检测、检验;做好日常维护、保养、检修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具体执行公司《设备管理管控制度》。8.考核违反上述制度要求的,依照公司《安全生产奖惩规定》进行考核。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管控制度1、目的为加强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监控,规范本公司的危险源管理管控,保证公司的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的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管控。3、职责由安全环保部指导本公司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管理管控工作。公司各部门、各车间负责本部门做好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管理管控。4、合适的内容与要求4.1重大危险源辩识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公司组织各岗位危险源辨识工作,按照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确定出重大危险源。4.2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管控4.2.1公司组织专人负责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确保重大危险源长期处于被监控状态。4.2.2现场配有各种应急处理器材,现场灭火器材保证随时处于良好状态。4.2.3加强对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的检查。所属区域检查人员要做好当班的巡回检查,严格交接班制度;管理管控人员至少每天巡检一次;安全专管员至少每周巡检一次,每月进行一次综合检查。查出问题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立即上报。4.2.4严格外来人员登记制度无关人员严禁进入库区,非本工序、本车间人员确需进入的,必须经领导批准,并由公司人员陪同,进入重大危险源单元必须严格登记,仓管员交待清楚注意事项并监护。4.2.5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针对公司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的特点,制定的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公司员工发现险情必须迅速启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并上报。4.2.6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登记公司对所有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并严格进行检查,监控,使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切实做好我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增强我公司抵御职业病突发事件的能力,真正做到万一事故发生时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应急措施全面有效、人员应急救援协调得力、事故上报及时,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减轻事故的伤害、损失和影响的目的,充分保障我公司作业人员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的安全,经公司研究决定,特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报告程序(1)公司发生职业卫生危害事故时,事故现场岗位工、负责人或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厂长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副组长、生产部和有关岗位,根据具体情况下达实施预案指令,全面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各救援小组成员佩戴相应的应急器材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了解和掌握险情,并组织与现场抢险。同时若需要按要求上报公司调度室、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管控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2)、立即停止作业,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警戒,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3)、对伤者立即移到安全处,进行应急处理,报告医院处理。(4)、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现场人员,现场急救人员必须佩带必须得防护用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二、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公司生产部根据事故等级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信息,事故信息合适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种类,人员伤亡情况,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等。应急资源不足,需对外求援时,由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及时向当地应急救援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请求援助。三、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程序与处理1、我公司如有职业危害事故按照(国务院75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上报程序和时间,对职业危害事故进行上报;2、职业危害事故处理发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迅速安排职业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职业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费用有我公司负担;如发生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合约;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排;四、应急要求1、各救援预备队伍,要把应急救援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做到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人员、物资到位;2、执行救援任务时,确保救援人员和物资在规定时间内结集完毕,迅速投入到救援当中去;3、救援过程中,各救援队伍要听从命令、服从指挥,注意保护好现场、注意自身安全。五、事故预防1、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我公司成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管控应急救援小组,逐步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各项管理管控制度、责任制和各项操作规程,从源头上抓好职业病防治工作。2、把职业病防治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相关计划,按照规定要求提取职业病防治管理管控经费,以确保在职业病管理管控和职业病危害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使用。3、对职工进行经常性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使每个职工都熟知本岗位的职业病危害,以及防治职业病危害的防治措施和办法,把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4、搞好职业病危害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1)我公司每季由经理组织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生产部由各岗位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检查;(3)每天进行安全检查,对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对发现重大不安全征兆立即上报。5、每年全公司在制定年度工作相关计划时,将职业病防治演练列入年度的主要合适的内容,通过演练做到杜绝违章作业,让职工学会自救、互救措施。职业病危害应急预案管理管控制度1、认真贯彻执行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各项安全生产法规和制度、标准。2、负责设置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织,并按要求配备充实专(兼)职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3、深入现场了解掌握职业病危害发展状况,组织学习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推广职业卫生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管控方法,制定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置预案。4、定期召开职业卫生安全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出现的突出问题。5、依照规定组织好本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评估、评价工作。6、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如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通报信息、布置、检查、落实各项救援预防措施;确保各项应急救援措施落实到位;7、职业病事故发生后,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相关情况,并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抓好抢险救灾和事故原因的调查取证工作,力争最大限度减少危害造成的损失,确保我公司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8、各救援预备队伍,要把应急救援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务,做到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人员、物资到位。9、执行救援任务时,确保救援人员和物资在规定时间内结集完毕,迅速投入到救援当中去。10、救援过程中,各救援队伍要听从命令、服从指挥,注意保护好现场、注意自身安全。11、事故调查结果出来以后,责成职业病危害管理管控领导小组对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认真填写事故报表、事故调查等有关处理报告,并上报有关部门。职业危害防治告知申报教育培训检验检测制度1.目的为了创造安全、卫生、高效的作业环境,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各单位及岗位3.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职责3.1负责组织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3.2负责监督检查职业健康教育和职业病防治培训工作。3.3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管控,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管控制度和操作规程,3.4负责监督检查公司内新建,改扩建相关项目和技术改造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3.5负责各单位工作环境检测,以判定和评价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影响员工健康的危害因素的存在,种类,性质和浓(强)度。3.6改进和指导,监督改进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设施,包括工程技术和安全卫生操作规程。3.7指导、监督合理选择、使用和评价防护用品.3.8负责监督检查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就业前健康检查、定期检查、更换工作前检查、离岗前检查、病伤休假后复工前检查和事故接触者检查等。3.9监督检查工作场所急救设备的配置和应急救援组织的建立。3.10估测和评价因职业病和工伤造成的人力和经济损失,为调配劳动力资源提供依据。3.11编制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并向有关部门提供。3.12发生职业危害或职业病存在,应当按有关法律规定向上级部门报告。4.职业卫生防治相关计划和实施合适的方案4.1公司应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合适的内容包括:作业现场的有害因素、岗位职业禁忌、职业病及职业卫生防治常识和措施,具体执行公司《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管控制度》。4.2职业病和有害因素种类范围:4.2.1依据国家颁布《职业病目录》,公司内职业病危害范围辨识如下:4.2.2根据《建设相关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管控办法》(卫生部2006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生部2004修订发)公司内存在职业有害因素包括:4.2.2.1化学因素:粉尘、毒物4.2.2.2物理因素:辐射、高温、噪声、振动4.2.2.3其他因素:精神因素等。4.3监督与管理管控4.3.1公司各单位应制定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管理管控机构、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和规程,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3.2评价检测:公司在新建设、改扩建相关项目(设计、建设、投产)、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由生产设备部组织将有关资料上报有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等。4.3.3有毒、有害场所应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4.3.4各单位应定期检测,经常维护、检修职业卫生防护设备和环保设备设施,确保运行良好,不得擅自折除或者停止使用。4.3.5实行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在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有害因素公示栏,合适的内容包括:单位名称、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国标、监测数据、监测日期)、预防措施、操作规程和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措施。4.3.6综合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合约(含调换岗位、聘用和同)时,应当在合同合约中写明能存在职业病危害。并告知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合适的内容。4.3.7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的单位因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4.3.8公司综合部负责协调股份公司医院对本公司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公司职业病体检相关计划,定期组织对接触有毒、有害的员工进行体检,并将结果汇总上报公司生产设备部备案(包括岗前、岗中、岗后)。建立、健全员工体检档案。4.3.9各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不得安排孕妇、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5.职业病危害事故预防5.1尘肺病的预防5.1.1有关单位应采取以“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为主的綜合防尘技术措施,消除或减少生产性粉尘的产生、逸散,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5.1.2有关单位应根据岗位工作实际,配发相应的防尘、防毒护具(防尘、防毒口罩),作为辅助防护措施。5.1.3相关人员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增强个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还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习惯。5.2噪声聋的预防5.2.1有关单位要控制并消除噪声源及其传播与反射。5.2.2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适当增加工间休息。5.2.3加强个人防护(正确佩戴耳塞),定期测听,发现敏感者或受害者,应尽早调离岗位。5.3电光性眼炎的预防5.3.1电焊作业人员和协助扶持焊件的人员应戴好防护面罩。5.3.2有关单位要采取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同时有几部焊机工作,最好中间设置隔离屏障。5.3.3有关单位应加强宣传教育,使员工认识电光性眼炎的危害性,提高防范意识,遵守操作规程。5.4中暑的预防5.4.1各单位应积极改进工艺,不断完善操作方法,采取一切隔热、通风和降温措施,让员工尽可能远离热源。5.4.2应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劳动保护,对高温作业人员应合理安排劳动量,保证生产作业的休息时间,并提供必需的含盐饮料等和降温防暑药物。5.5冻伤的预防5.5.1各单位应做好采暖和保暖工作,在工作场所设置必要的采暖设施。5.5.2员工在低温环境中工作,应穿导热性小,吸湿性强的防寒劳动保护用品等;在潮湿环境下劳动应穿戴防湿用品。有关人员应掌握防寒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5.5.3加强耐寒锻炼,提高肌体抵抗力,加强营养多吃脂肪、蛋白质高的食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避免在低温环境中一次停留时间过长。6.职业中毒应急救援6.1发生中毒事件后,应立即将中毒者移至上风向或空气新鲜的场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6.2中毒者衣服、皮肤被毒物污染,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冬天宜用温水)。6.3如遇水可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应使用干布抹去污染物,再用水冲洗,以防毒物继续经皮肤吸收。6.4现场急救中应注意对心、脑、肺、眼等重要器官的保护。6.5对重症患者,应严密注意生命体症。若发现呼吸、循环障碍时,应及时对症处理。立即做人工呼吸、心脏胸外按压等急救措施。6.6现场急救时,还应当同时报公司职工医院或呼叫120急救中心,迅速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7.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7.1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7.2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排险。7.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7.4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7.5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7.6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7.7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8.职业危害申报由公司生产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申报。9.职业危害培训执行公司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管控制度。10.职业危害检测执行国家职业危害检测相关规定。安全隐患报告奖励制度1﹑目的:规定事故隐患分类﹑报告﹑奖励方法2﹑范围:全体员工3﹑责任者:生产部4﹑程序:4.1事故隐患分类一类:干部违章指挥﹑职工违章操作,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及时按要求填写操作记录的现象。二类:职工情绪低落﹑思想波动较大﹑工作消极﹑身体状况较差等现象。三类:灭火器材﹑劳保用品得不到及时保养,违反消防﹑劳动保护规定的现象。四类:机械﹑电气设备带病工作﹑各类保护装置失效的现象。五类:原辅材料﹑危险品乱堆放﹑引起消防通道不畅通或消防器材取用不方便的现象。六类:楼梯。作业平台等作业场所因种种原因造成操作人员作业时,安全得不到保证的现象。七类:发现有关生产技术﹑安全操作规程存在的缺陷或不完善。4.2报告程序4.2.1发现隐患一般采用一级报一级的方法,即职工报装置部门领导,职能部门报安环部。4.2.2上一级接到下一级事故隐患报告,在24小时内必须作出书面整改指示,或作出解释,如超出时间或解释理由不充分,报告人可越级上报。4.3报告形式4.3.1报告一般采用书面,特殊情况可采用口头报告,报告送安环部备案,以供备查。4.3.2在书面报告中,报告人要把隐患地点﹑事故隐患合适的内容﹑拟采取措施建议﹑报告人姓名﹑报告时间等写清楚,一试二份,一份交上级部门,一份备案。4.4奖励报告隐患的数量和质量可作为工资提升和年终评先进的重要依据。1—4类事故隐患发现报告一起奖励报告人10-50元,5—7类事故隐患发现报告一起奖励报告人20-50元。发现其它事故隐患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奖励。奖励采用现金兑现,由职能部门申报,生产副总经理签字生效。装置(部门)对下属上报的事故隐患,不整改或不上报的责任人按情节严重予以经济处罚。对发掘事故隐患不力,发生事故的装置(部门)承担事故损失的10-50%。发现了事故隐患因装置(部门)不及时整改,报告人也没继续上报的,发生事故装置(部门)承担的损失按考核标准执行,责任人再严重处理,报告人不承担责任。对报告人特别是越级上报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或有此嫌疑的,一经查实报总经理处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第一条、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管控,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证全体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面的工作。第三条、制度所称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管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施工生产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管控上的缺陷。第四条、事故隐患分类根据危害和整改难度,把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大,需全部或局部停工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第五条、各单位对本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管控。各单位(部门)的主管领导领导对单位(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第六条、公司所有员工发现事故隐患者,有权向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公室(安全环保部)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隐患排查领导小组成员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好,应当按照责任分工立即组织核查并予以处理。第七条、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每月结合综合性安全检查,组织安全生产管理管控人员、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排查事故隐患,对查出的隐患,应尽快制订及落实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各被排查单位(部门)针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尽快制订及落实隐患治理合适的方案。第八条、隐患治理一般事故隐患,有隐患发生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隐患发生应立即报送公司有关部门,报送合适的内容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合适的方案方法和措施隐患治理所采取的方法及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防护措施。经费和物资概算此隐患治理所需经费及物资需求人员需求针对需治理的事故隐患情况,确定相应人员的落实需求。治理时限根据事故隐患治理的难易程度,在假定物质与人员到位情况下,确定隐患治理的时限。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在隐患为得到治理前及在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第九条、事故隐患治理领导小组会同本月参加事故隐患排查相关人员,按规定隐患治理期限,对事故隐患单位治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复查验收。对隐患治理未按期完成或治理不彻底,事故隐患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或相关人员按《安全生产管理管控办法》予以经济上的处罚,并责令限期完成。第十条、各单位(部门)应在各自管辖范围内组织各相关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事故隐患排查。各车间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