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美学界长期存在一种看法,认为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生与发展,在西方强势话语的影响下,中国学者很多时候只是亦步亦趋地对西方美学理论进行译介与搬运,抑或是运用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为其作注解。因此,西方美学不仅是中国美学走向现代学科形态的主要依据,也构成了中国现代美学理论大厦的建造基石与主体结构。对西方理论的过度依赖以及本土理论建构的乏善可陈,致使整个20世纪中国美学,并非真正的“中国的美学”,而不过是“西方美学在中国”。应该说,上述观点对20世纪中国美学思想原创力不足、身份标识性不强的问题与症候给予了较为客观的诊断。但不容否认的是,这一看法不仅忽视了中国学者不断尝试从西方美学话语影响的“焦虑”中突围,并主动寻求本土性美学理论建构的长期努力,而且未能充分注意到中国学者译介和借鉴西方美学话语时,结合中国现实需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之所进行的取舍、改造与转化。可以说,任何一种理论在经历跨文化、跨地域的传播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形态、内涵或指向的变迁。由此,20世纪中国美学绝非简单的“西方美学在中国”。回望中国美学现当代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一代又一代的学者紧跟中国美学先驱王国维、蔡元培的步伐,在介绍、阐发西方理论话语的同时,都曾积极地尝试与中国固有之文艺材料、传统的审美经验等嫁接、融合,并为中国美学理论话语构建与主体性生成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理论贡献。但受制于时代历史、文化环境及现实境况等多重因素,他们在美学的学科建制、理论建构等方面不得不参照西方先在的模式与方法,他们有限的理论创新相较于西方的强势话语而言,也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不过,他们有意识地接续传统、自觉利用本土美学资源进行理论话语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无疑为中国当下的美学理论创新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方法与路径。冯友兰曾言,哲学研究有“照着讲”和“接着讲”之分,

“照着讲”侧重对已有思想的再现与解释,

“接着讲”则重在新思想体系的创造与建构,二者不可偏废,且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叶朗由此进一步提出,人文学科的创新必须尊重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经典创造和学术积累,必须从经典思想家“接着讲”,具体到中国美学,要吸收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等前辈学者的优秀学术成果。由此,中国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既需要立足和观照中国当代审美现实,更需要在前人的美学思想基础上“接着讲”,应当有效连接中国的历史经验与美学传统。具体来讲,既要接续20世纪中国美学的历史和中国现代美学传统,更要接续绵延数千年的中国“美学”前史及源远流长的中华古典美学传统。刘纲纪于20世纪80年代初指出,中国古代美学与哲学不可分割,因为中国哲学思考的核心始终是如何达到高度完善的道德境界,这种道德境界具体化为可直观或情感体验的对象之时,便指向高度自由的审美境界。在他看来,无论是儒家的“里仁为美”

“充实之谓美”,还是道家追求的自然无为的“逍遥游”状态,皆倾向于将摆脱了外在物质束缚与内在欲望强制之后的自由审美境界视为高度完善的道德境界。某种程度上,审美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合一,便构成了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最大的不同,并由此派生出了美与善、情与理、直觉与理智等相统一的突出特征。概括地讲,区别于西方美学的真、善、美分离传统以及偏重对美与艺术的本质等抽象问题的辨析和体系化美学理论的建构,中国美学更注重对美与现实人生、道德完善及生命存在之间内在关系的思索,多散见于古人对自然山水、日常生活及艺术创作等的直觉、感知与体悟之中。换言之,中国美学的边界从一开始便超出了纯粹学科意义上的“美学”,其关涉宇宙、社会、人生及文化艺术等诸多问题。在形上与形下、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感性等相统一的辩证思维主导之下,中国美学兼顾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追求真善美的整体贯通,趋向于美善相济、天人合一的高度自由人生境界。不止如此,中国古人在以玄鉴、神游、妙悟等独特方式感知、经验美并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予以艺术化表现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形神、虚实、文质、动静、巧拙、奇正、雅俗、隐显等一系列富有辩证意味的美学命题,同时衍生了诸如“中和”

“风骨”

“气韵”

“逸”

“远”

“境界”

“古雅”等众多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上述种种,共同积淀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与审美文化记忆,孕育出包罗万象且内蕴深厚的中华美学精神。

进一步讲,中国古典美学不仅是中国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思想资源,也是世界美学史书写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其中所包含的凝结着中华民族独特美感经验与审美意识的概念、范畴与命题等,在材料补充乃至思想体系建构层面具有独具一格的作用。尤为关键的是,中国古典美学背后所蕴含的时空观念(空间的时间化)与生命意识(天人合一),与20世纪以来西方的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气氛美学、显现美学等存在着广泛的精神相通性。某种意义上,这恰恰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当代价值,有助于突破西方美学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的僵化思维模式,代之以整体性思维、间性思维来重新审视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而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藩篱。而且,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比如环境美学代表人物美国学者阿诺德·伯林特、身体美学提出者美国学者理查德·舒斯特曼及当代法国汉学家朱利安等,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并主动将之纳入美学理论建构或美学史书写之中。由上可见,无论从中国现代美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还是从当前中国美学发展的现实需要来讲,抑或就世界美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言,中国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回归中国美学传统和彰显中华美学精神为底色与内核,坚持从中国本土美学思想资源的现代转换中寻求持久的动力与支持。如此,方能彻底实现美学的“中国化”,真正凸显中国美学的主体性。(节选自李雷《“接着讲”与中国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美学界对20世纪中国美学的评价,既有客观的诊断,也有失之偏颇的一面,忽视了中国学者的付出与努力。B.西方美学的学科建制、理论建构都早于我国,并占有强势的话语地位,这使得我国现代美学理论过度依赖西方的相关理论。C.对中国美学而言,“接着讲”就是要立足和关照前人的美学思想,接续中华美学古代和现当代的经验和美学传统。D.中、西方美学最大的不同在于,西方美学将真、善、美三者分离,而中国美学则将审美境界与道德境界合二为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美学学者对西方美学理论亦步亦趋,思想原创力不足,身份标识性不强,因此被诟病“西方美学在中国”。B.冯友兰针对哲学研究提出的“照着讲”和“接着讲”观点,同样适用于中国美学研究,二者不可偏废。C.中国美学关涉宇宙、社会、人生及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由此孕育出包罗万象的中华美学精神。D.借助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时空观念与生命意识,有望突破西方美学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的僵化思维模式。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古人艺术创作中的中华美学精神的一项是(3分)A.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而攻坚强莫能胜之。”B.刘勰《文心雕龙》:“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C.郑板桥《板桥题画》:“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疏密。”D.王国维《人间词话》:“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4.文章反驳“西方美学在中国”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4分)

5.请结合材料谈谈,当下,我们应怎样来建构中国美学自主知识体系。(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鹿回头蒙福森相传,在高良村后面不远的灯盏山上,有一处佳穴——鹿回头。远远望去,那座山头就像一头奔跑如飞的麋鹿,飞越了千山万水,突然间停了下来,回头眺望,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明朝,有一个风水大师路过此地,见这里山清水秀,后面群山环绕,峰峦如聚,若起若伏,绵延不绝,佳气郁勃,前面一马平川,河水环绕,弯曲延伸,遂感叹不已,留下几句话:

“山似鹿回头,九曲十八扭,谁人葬得着,芝麻绿豆官三斗。”又云:

“高良峡口似云飞,左起文峰右插旗;穿珠背印人难识,一举成名天下知。”灯盏山下,两旁山石,土石结螭,形如鱼、鳖、虾、蚌等类,互相对峙,四周林木蓊郁,虬枝峥嵘。老人们说:

“相传此地风水极佳,谁家葬得正穴,当科甲连绵,威震天下,名留千古,富贵荣华,福寿双全,非同寻常。”有人不解:

“芝麻绿豆官三斗是啥意思?”老人说:

“你们想一想,三斗的芝麻绿豆有多少粒?”“当然多啦,数不胜数。”“就是嘛,葬中佳穴,后代必定人才辈出,大大小小的官员就像三斗芝麻绿豆粒那么多。”众皆惊叹。谁都想得到鹿回头这一佳穴,荫庇后人,大富大贵。故此,灯盏山上,上下左右,前前后后,埋下了多少坟茔,远远望去,一座座坟茔星罗棋布,密密麻麻。可奇怪的是,偏偏村里最有钱的范老爷,不像一般人家一样,在灯盏山葬有坟茔。不过,有时候,他闲暇之时会站在门口,遥望灯盏山,似在思虑之中。一天,村里来了一个乞丐,饿昏在村头,奄奄一息,气若游丝。乞丐骨瘦如柴,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身上发出一股难闻的恶臭。路人皆掩鼻而过。那时,高良村遭逢水灾,颗粒无收,村人难以果腹。范老爷正组织家人架锅熬粥,向村人施粥,以渡难关。听闻有外来乞丐昏倒,叫家人赶紧抬乞丐回家,喂米汤。不久,乞丐苏醒了,再喂粥,后喂鸡汤;隔日,可以喂饭了。调养数日,乞丐慢慢地恢复了。乞丐沐浴更衣,竟面目清奇,凛凛然有道骨仙风之态。原来,乞丐乃一风水大师。告知,家乡先是遭逢旱灾,继之蝗灾,再遭兵熨,盗贼蜂起,饿殍遍野,民不聊生,逃荒在外,想不到患了病,命悬一线,幸得老爷相救。临别,大师说:

“范老爷宅心仁厚,福泽广布,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不如,我为老爷点一处佳穴,如何?”范老爷问:

“在哪里?”大师携范老爷出到门外,遥指灯盏山,吟道:

“高良风水无人知,龙隐凤藏百岁余;为报范家救命恩,沉吟再三泄天机。”大师手指灯盏山上一处松林繁茂之处说:

“此处山奇水秀,林木葱郁,有一佳穴,名曰鹿回头。老爷请看,那座山头,山势巍峨,状似一头麋鹿,奔跑如飞,蓦然回首,故名:鹿回头。若葬先人骨骸于此处,后人非富即贵,前程似锦,人才迭出,非比寻常。”

范老爷深鞠一躬:

“多谢先生。”大师双手作揖:

“若他日富贵,还请告诫后人,谨守五戒!”“何为五戒?”“五戒为:戒奢,戒贪,戒骄,戒恶,戒纵。有此五戒,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后人必定世泽绵长,名登科甲,功名通达,鹏程万里。古人有云:有德能司三昧火,无私可达九重天!”范老爷沉吟道:

“五戒,五戒……”他沉思良久,忽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不日,范家大院的祠堂里立了一块范老爷亲自撰写的范氏家训石碑,家训中,就有五戒……自此,范家人才济济,出类拔萃。至清朝时,范家更是一门三杰,皆为朝廷栋梁——范家长子,骁勇善战,跟随大清爵帅左宗棠挥戈西进,收复新疆,立下汗马功劳,封妻荫子;次子为兵部侍郎,德才兼备,后为封疆大吏;三子历任朝廷高官,清朝灭亡后,他漂洋过海,求学于西洋,学富五车,乃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村人感叹道:

“鹿回头,鹿回头,果然名不虚传啊!”可范家的近亲说:

“当年,范老爷并没有葬先人的骨骸到鹿回头,群山环绕的灯盏山上,根本就没有范老爷家的一座坟茔。”村人大为惊讶:

“那为何范家科甲不绝,世代荣膺?”谁也不解其中缘故。(选自《小小说选刊》)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朝一风水大师和被救大师都点明鹿回头是风水佳穴,可见传统的风水观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增添了神秘色彩。B.高良村的村民深知鹿回头这个地方风水很好,纷纷将离世的家人埋在此处,但范老爷却从不相信这一说法。C.小说中老人们对鹿回头的态度和《祝福》里柳妈建议祥林嫂捐门槛,都流露出作者对老百姓深陷封建迷信思想的批判。D.小说以“谁也不解其中缘故”结尾,看似众人没有明白原因,实则是作者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将范老爷与村民对照来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而且深入人心。B.小说叙写风水大师被救报恩的相关情节,既拓展了小说内容,又为下文范老爷在祠堂立家训石碑做铺垫。C.小说语言特色鲜明,用语讲究,人物对话无繁琐赘余之感,既凝练又质朴,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D.小说具有艺术的真实性和强烈的现实意义,通过普通村庄里的范老爷家族昌盛的故事来启发读者,主题深刻。8.有人说“五戒”是解读本文的钥匙,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9.小说为何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鹿回头的自然风貌?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文王在岐周,召太公曰:

“争权于天下者,何先?”太公曰:

“先人。人与地称,则万物备矣。今君之位尊矣待天下之贤士勿臣而友之则君以得天下矣。”文王曰:

“吾地小而民寡,将何以得之?”太公曰:

“可。天下有地,贤者得之;天下有粟,贤者食之;天下有民,贤者收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莫常有之,唯贤者取之。夫以贤而为人下,何人不与?以贵从人曲直,何人不得?屈一人之下,则申万人之上者,唯圣人而后能为之。”文王曰:

“善,请著之金板。”于是文王所就而见者七十人,所呼而友者千人。(节选自《六韬·武韬》)材料二:维武王胜殷,抚国绥民,乃观于殷政,告周公旦曰:

“呜呼!殷政总总,若风草有所积,有所虚,和此如何?”周公曰:

“闻之文考,来远宾,廉近者,道别其阴阳之利,相土地之宜、水土之便。营邑制,命之曰大聚。先诱之以四郊,王亲在之。大夫免列以选,赦刑以宽,复亡解辱,削赦轻重皆有数,此谓行风。乃令县鄙商旅曰:

‘能来三室者,与之一室之禄。’辟开修道,五里有郊,十里有井,二十里有舍,远旅来至,关人易资。舍有委,市有五均;早暮如一,送行逆来。振乏救穷,老弱疾病,孤子寡独,惟政所先。民有欲畜,发令。以国为邑,以邑为乡,以乡为闾。祸灾相恤,资丧比服。五户为伍,以首为长;十夫为什,以年为长;合闾立教,以威为长;合族同亲,以敬为长。饮食相约,耦耕俱耘。男女有婚,坟墓相连,民乃有亲。六畜有群,室屋既定,民乃归之。”武王再拜曰:“呜呼,允哉!余知其极有宜。”乃召昆吾,冶而铭之金板,藏府而朔之。(节选自《逸周书·大聚》,有删减)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3分).今君之位A尊矣B待天下之贤士C勿臣D而友之E则君以F得天下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就,主动亲近,与《苏武列传》“皆为陛下所成就”中的“就”意思不同。B.相,观察,与《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中的“相”意思相同。C.鄙,偏远的地方,与《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中的“鄙”意思相同。D.易,交易,与《五代史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中的“易”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王意识到自己在领地范围和民众数量方面的短板,但他依然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因而向太公求教。B.在太公看来,天下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唯有屈尊降贵、礼待贤能之人的君主才可以得到天下。C.周公认为,为政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远方的人:选择有利位置营建居邑,赏罚有度,贸易往来有保障机制。D.面对混乱的殷政,周公建议武王精心施政,进行教化,让百姓懂得知识和道理,形成安居乐业的局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屈一人之下,则申万人之上者,唯圣人而后能为之。

(2)武王再拜曰:“呜呼,允哉!余知其极有宜。”

14.文王和武王分别将太公、周公的话刻在金板上,他们的目的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北山作刘克庄骨法枯闲甚,帷堪作隐君。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字瘦偏题石,诗寒半说云。近来仍喜聩,闲事不曾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枯”字形象描绘了诗人身体的消瘦,“闲”字流露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超然。B.颔联运用正面描写,刻画了喜欢到野外去观察星辰却时常找不到回家的路的诗人形象。C.颈联概写了诗人瘦削的字体和清寒风格的诗句,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坚韧与境界的高远。D.整首诗以北山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表达其对隐逸生活的喜爱。16.刘克庄认为自己“惟堪作隐君”,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

”两句与“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有异曲同工之妙。(2)李白《蜀道难》中,用飞禽走兽都难以翻越蜀道来侧面烘托蜀道之险之难的两句是“

,

。”

(3)黄庭坚《登快阁》中的“

”两句描绘了诗人初登快阁亭时看到的胜景,同时也是诗人胸襟的写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在江南水乡的深处,有一个地方,它如诗如画,如梦如幻,那便是乌镇。踏入乌镇,仿佛走进了一幅水墨画卷。悠悠的水巷,蜿蜒曲折,如丝带般缠绕着整个古镇。河水清冽,倒映着白墙黑瓦,偶尔有乌篷船悠悠驶过,船头剪开如镜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那涟漪一圈圈地荡漾开去,揉碎了水中的倒影,也揉碎了时光。夜晚的乌镇,别有一番风情。一串串红灯笼亮起,映红了河水,也映红了人们的笑脸。古街上传来阵阵欢声笑语,那是游客们在享受着这美好的夜晚。酒吧里飘出悠扬的歌声,与潺潺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特的乐章。在这样的夜晚,人们可以尽情地放松自己,沉浸在这浪漫的氛围中。18.下列句子中的“别”和“别有一番风情”中的“别”,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们小组要讲民主,可别一个人说了算。B.穿着凤冠霞帔的李筱月有种别样的美丽。C.他这个人比较固执,脾气一时别不过来。

D.别在胸前的大红花使领奖台上的他格外帅气。1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可改写成“蜿蜒曲折的悠悠水巷环绕着整个古镇”,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在古印第安语中,橡胶树被称作“会哭的树”,因其树皮被割破以后,

。这种白色胶乳经凝固、干燥后就可制成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各方面的橡胶。

,但是能用于大规模橡胶生产的植物却只有三叶橡胶树这一种。与其他植物相比,三叶橡胶树在生产橡胶上拥有产量高、生产阶段长等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三叶橡胶树几乎成为了天然橡胶的唯一来源。然而,虽然三叶橡胶树生产能力突出,但生长环境却颇为挑剔,这大大限制了它的种植地区和种植面积。三叶橡胶树喜爱高湿度的环境,它的生长区域必须降水既丰富又均匀,年降水量不能少于1200毫米,雨水天气要在100天以上。除了雨水,三叶橡胶树

,每年的阳光照射时间需要在2000小时以上。当气温低于10℃时,橡胶树的生长会受到严重抑制。而一旦出现霜冻,橡胶树则会迅速死亡。因此,三叶橡胶树只能生活在温暖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平均气温一般在20—30℃。此外,由于橡胶树枝条并不坚韧,它对风灾的抵御能力很差,所以生长地区不能有大风天气。世界上能满足这些气候条件的土地主要集中在低纬度的热带或者亚热带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无法种植三叶橡胶树,只得望“胶”兴叹。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①②③22.下面是18世纪至22世纪世界人口增长率和人口数量变化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该图,根据提示填空,每空不超过10个字。(4分)(1)1963年,世界人口的增长率达到2.3%的峰值,此后

。(2)21世纪以来,人口增长率整体下降,

,说明人口老龄化加剧。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生活中,很多人在为自己做人生规划时常常把目标定得很大。其实,人生多个小目标的达成才有可能让大目标更快实现。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A

2.

B

3.

A4.(1)中国现当代美学是对我国古典美学的传承与创新。(2)审美境界和道德境界的合一使得中国美学明显区别于西方美学。(3)中国古典美学富有当代价值,有助于突破西方美学僵化的思维模式。(4)越来越多的西方美学学者开始关注和借鉴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每点1分,共4分)5.(1)坚定文化自信,有意识地接续中国古典美学历史和中国现代美学传统。(2)向包罗万象且内蕴深厚的中华古典美学精神借力,保持中国美学的独特性。(3)既要学习西方的美学理论,更要利用本土美学资源进行理论话语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每点2分,共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D

7.C8.①是解读主人公范老爷形象特点的钥匙:他不迷信村人关于风水佳穴的说法,在乞丐大师的点拨下大彻大悟,督促后人饱读诗书,忠厚传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