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7.短歌行夯基提能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新教材2024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7.短歌行夯基提能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新教材2024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7.短歌行夯基提能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新教材2024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7.短歌行夯基提能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新教材2024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7.短歌行夯基提能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基础巩固练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加点词的说明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A.少无适俗韵(韵律)暧暧远人村(模糊的样子)B.契阔谈讌(同“宴”,宴席,宴会)方宅十余亩(方形)C.一去三十年(离开)枉用相存(问候、探望)D.对酒当歌(应当)何时可掇(拾取,摘取)【解析】A项,“韵”,本性、气质;“少无适俗韵”意思是“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B项,“方”,四四周绕;“方宅十余亩”的意思是“宅子四四周围着十几亩地”。D项,“当”,对着;“对酒当歌”的意思是“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2.下列对《短歌行》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C)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两句慨叹人生短暂,但联系全诗看,并未流露出消极心情。B.作者当时虽然在畅饮豪歌,却并没能排解心中求才立业的忧思。C.“乌鹊”是作者自喻,“何枝可依”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无处可投的苦闷心情。D.周公以至诚之心招纳贤才,作者认为要建立统一大业,就要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解析】“作者自喻”和“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无处可投的苦闷心情”错误,“乌鹊”比方尚在歧路徘徊的贤士。“何枝可依”表现了那些彷徨者的境况与心情。3.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开头四句先说本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示意了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的缘由。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由上文转接而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憧憬之情。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画,以此来显示诗人生活的简朴。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不是雕梁画栋,却有榆树柳树遍植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绿树红花,相映成趣。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中,“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空着的屋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整齐清幽。【解析】“‘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整齐清幽”分析错误,“尘杂”事实上是指世俗的繁杂琐事,“虚室”指静室;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摆脱了世俗的繁杂琐事,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A.“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衣服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衣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建性,气魄宏伟,情调苍凉悲壮。C.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有不少优秀之作,如《短歌行》《观沧海》。D.《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闻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解析】“……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错误,“山水田园”应当是“田园”。“山水”诗的开创者是谢灵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水墨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其在文化精神上融会了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追求________的效果;在艺术形式上奇妙运用写意,将笔墨意趣发挥到极致。在被引入动画制作中后,水墨画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现代动画也获得了“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奥蕴。水墨画讲究________,此亦是水墨动画片意境的结构特征。水墨动画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元素,清爽的水墨韵味始终烘托着________的画面,带给观众一股剧烈的“中国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我国水墨动画制作技术水平不断得到增加,结合立体影像技术创作的立体水墨动画精品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其引入电影语言,注入大量现代元素,叙事更________,画面视觉冲击力更强,声画效果更完备。无论从历史角度看还是从现实角度看,水墨动画都是中国动画电影里的一朵绚烂奇葩。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A.浑然一体虚实结合精致绝伦流利B.水乳交融虚实结合美不胜收流畅C.水乳交融虚实相生美不胜收流利D.浑然一体虚实相生精致绝伦流畅【解析】第一空,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特别融洽或结合特别紧密。依据前文中的“其在文化精神上融会了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可见融合为一个整体,可知此处应选用“浑然一体”。其次空,虚实相生: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形成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虚实结合:把抽象的述说与详细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语境中说的是水墨画,故应选用“虚实相生”。第三空,美不胜收:美妙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精致绝伦:精致奇妙,无与伦比。语境强调的是画面的精致,故应选用“精致绝伦”。第四空,流畅:流利、通畅。流利:话说得快而清晰,文章读起来通畅;敏捷:不凝滞。依据语境,此处说的是叙事,应选用“流畅”。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中国风”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D)A.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B.《红烛》诗的每一节都从“红烛”起先,紧扣题目,不枝不蔓。C.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D.我们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笔法来一个“八股”,以毒攻毒,就叫八大罪状吧。【解析】“中国风”上引号表特别称谓。A项表反语;B项表强调;C项表引用;D项表特定称谓。7.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答:__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水墨动画制作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__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__山不厌高__,__海不厌深__”两句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方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2)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__青青子衿__,__悠悠我心__”,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之情。(3)《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憧憬,这两句诗是“__羁鸟恋旧林__,__池鱼思故渊__”。(4)《归园田居(其一)》中“__少无适俗韵__,__性本爱丘山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二、拓展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①。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②,刻玺于北方③。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注】①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②淮南弟称号:指袁术在淮南寿春独立为帝。③刻玺于北方:指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9.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蒿里行”为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B.“初期”句用典,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盟津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关东诸将起兵讨伐董卓,在盟津会师。C.诗人称诸将为“义士”,带兵讨伐“群凶”,指出“乃心在咸阳”,意在复原汉祚,抒发了诗人对诸将的敬佩、仰慕之情。D.“势利”句到“刻玺”句写关东诸将各为自己的利益而争,发展到自相残杀的程度,最终点明他们称帝的野心,可谓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化。【解析】“意在复原汉祚,抒发了诗人对诸将的敬佩、仰慕之情”错误。诗中用极凝练的语言将关东之师从聚合到离散的过程原原本本地说出来,成为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客观叙述,没有抒发情感。选项曲解文意。10.在《短歌行》中曹操抒发了人生苦短的忧叹,诗人的这一情感与本诗的哪些诗句存在关联?请简要分析。答:__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消退百姓苦难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一点从《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等诗句中可以得到佐证。__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和陶归园田居(其一)苏轼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周公与管蔡②,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③。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注】①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②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③华颠:头发花白。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诗歌前八句,通过群山环绕的环境和淳朴敦厚的民风,表现了诗人安居于此的喜悦。B.“周公与管蔡,恨不茅三间”二句,诗人缺憾周公与管蔡生活于战乱中,没有此处生活的安静闲适。C.“我饱一饭足”到“酣歌饯华颠”六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感到满意,自得其乐。D.诗歌最终四句写“我闲物自适”的人与自然关系,谈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理趣十足。【解析】“诗人缺憾周公与管蔡生活于战乱中,没有此处生活的安静闲适”错误,这两句的意思是:即使是周公与管叔、蔡叔这样对立的人也恨不能在此地拥有三间茅屋,而不会再去争权夺利。这里是通过典故人物来衬托此地的安静现实,而不是缺憾于他们生活于战乱中,没有此处生活的闲适。12.请谈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和苏轼的《和陶归园田居》(其一)在表达方式和内容上的不同之处。答:__《归园田居(其一)》主要采纳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借对田园生活的描写,抒发了厌倦官场、憧憬田园生活的感情。《和陶归园田居》(其一)主要采纳争论说理的表达方式,写惠州风光美丽、民风淳朴,自己即使生活贫困也依旧恬然自乐的超脱看法,阐发对人与自然、外物与内心关系的哲理性思索。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蒋颖叔①苏轼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江上秋风无限浪,枕中春梦不多时。琼林花草闻前语,罨画溪山指后期②。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注】①此诗为元丰七年秋苏轼自黄州移官汝州途经真州时所作。蒋颖叔与苏轼于嘉祐二年同登进士第,此时居官真州。②苏轼自注:“蒋诗记及第时琼林苑宴坐中所言,且约同卜居阳羡。”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首联化用曹操《短歌行》句意,写月明惊鹊之景,衬托诗人飘然于江湖之上的潇洒身影。B.颔联以风浪无限写飘舞未休,借枕中春梦喻人生倏忽,寓情于景,托怀于梦,含而不露。C.颈联两句,既回忆与好友当年宴饮琼林苑时的话语,又提及两人对将来生活的约定。D.这首和诗既回应了好友赠诗的内容,也写到了自己的人生际遇,语调亲切,情意深挚。【解析】“衬托诗人飘然于江湖之上的潇洒身影”说法错误,结合注释①可知,诗歌首联中的“未安枝”是说诗人漂泊无依,“影自随”是说诗人形影相吊,特别孤独。首联描绘了诗人形单影只、漂泊不定的境况,表现了诗人被贬出京、漂泊江湖的苦闷。14.诗人在尾联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流露出哪些心声?答:第一问:直抒胸臆。其次问:①对就此归隐田园的不甘;②对自己重登庙堂的期许。☉阅读提升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把酒问月①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行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②,绿烟③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④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注】①标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②丹阙:朱红色的宫殿。③绿烟:指遮挡月光的浓重的云雾。④白兔捣药:神话传闻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诗歌标题展示了作者飘逸浪漫的“谪仙人”形象,这是绝妙的自我造像。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B.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回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比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闻。C.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着“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着“古月依旧照今人”。二句有错综回环之美、互文之妙。D.本诗的开篇句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开篇句内容大致相像,所用手法相同;而结句则与曹操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样表达出一种刚好行乐的思想。【解析】“一样表达出一种刚好行乐的思想”错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表达的不是刚好行乐之意。16.简要分析诗人笔下的“月”有哪些特点。请紧扣文本作答。答:__①崇高神奇。“人攀明月不行得”“宁知晓向云间没”写月之高高在上,晓至人不知其踪,表现月之崇高神奇。②美妙多情。“月行却与人相随”写月伴人行,表现了月之美妙多情。③皎洁漂亮。“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中“飞镜”之喻,绿烟散尽月华倾泻,写出月之皎洁漂亮。④永恒长在。将人与月比照,古今人事更替,而月夜至则悬天,写出了月之永恒长在。__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赤壁杜庠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注】①杜庠:明朝诗人,号西湖醉老,以诗名于景泰间。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1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首联诗人以如椽之笔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顶之势顺江东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其中一个“本”字强化了这一色调。B.颔联中一“空”一“已”,前后对比,将孔明的枉费心机、无可奈何与曹操的傲慢轻敌、目空一切表现得淋漓尽致。C.“兵销炬影东风猛”一句,再现了赤壁之战的情景,令人想见赤壁的熊熊烈火、曹操的抱头鼠窜与周瑜的指挥若定。D.“梦断箫声夜月孤”一句,描绘出了一幅清幽的长江月夜听箫图,诗境也由上文的粗犷转为凄清,令人黯然神伤。【解析】“其中一个‘本’字强化了这一色调”错误。“水军东下本雄图”意为“曹操大张旗鼓的水军原本是用来南下平定孙刘一统江山的”;本,即原本、原来是;联系下文“兵销炬影东风猛”句可知:原本之事,板上钉钉之事却落得个丢盔弃甲。作者着一“本”字,示意了其骄兵必败,“雄图”终将化为泡影的历史结局。18.结合全诗,简析尾联的妙处。答:__①“过此”句紧承上文,直抒胸臆:一世之雄的曹操,足智多谋的孔明,雄姿英发的周郎以及月夜泛舟的苏轼,早已杳如黄鹤,令人不禁发出人生无常之叹。②“荒矶”句以景结情(答“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均可):荒矶鸥鸟、衰草寒烟,更兼自身仕途坎坷,作者将百般感慨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全诗笼上了一层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渺小短暂的感喟交织而成的凄怆意绪,言尽而意无穷。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赤壁歌送别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①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注】①鲸鲵(ní):大鱼名,比方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这里喻指倚仗权势,想吞食东吴的曹操。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句中的“二龙争战”指曹操和孙刘联军隔江对峙,剑拔弩张之势迎面可感,好像拉开了大决战的帷幕。B.次句紧承首句,写出赤壁之战的结果,曹军楼船一扫而空。“扫”“空”极写周瑜军队摧枯拉朽的战斗力。C.第四句看似平淡,但饱含着作者对儒将周瑜的赞美,表现了周瑜在赤壁之下泰然从容、指挥若定的风度。D.最终两句中,作者希望挚友多写书信报告平安,同时也想以赤壁大战的景象激励自己,壮大心胆与气魄。【解析】“报告平安”不正确,事实上作者是希望挚友向自己来信描述赤壁古战场的景象,“我欲因之壮心魄”,诗人能从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壮”自己的“心”胆与气“魄”。20.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_①对周瑜的赞许和仰慕。前四句写赤壁之战的景象,呈现了周瑜的风度,表达了作者对周瑜丰功伟绩的仰慕。②对曹操发动不义之战的否定。“鲸鲵唐突”,看出作者对曹操想吞食东吴发动的不义之战持否定看法,也有对曹操幻想落空的含蓄讽刺。③作者壮心不已的豪情。诗人对那场已布满历史烟云的激战无限神往,想借此来开拓心胸,增加浩气。④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希望挚友向自己写信告知观看遗迹的景象,表达对挚友的期许(祝福)之情。__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拟古(其七)陶渊明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而创作的诗歌。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诗十九首》,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B.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清澈,春风温柔温柔,构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旷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C.在这美妙的清夜,一位佳人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并具,写足了“信可乐也”的心情,也为后面的抒情蓄势。D.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生出种种困难的思绪:如此的漂亮春夜又能存在几时?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解析】“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的说法不恰当,全诗的情感有先乐后哀的明显转变。22.“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_①运用叠词和衬托手法写景,用“皎皎”状月并以云相托,用“灼灼”写花,兼以叶相衬,生动传神地写出花月交辉的美妙景象。(叠词和衬托,答出一种即可)②运用比方手法,以月和花之美来比佳人正值青春年华,靓丽动人,享受着生命和生活的美妙。③以乐衬哀,眼前如花似月的一切越美妙,越能反衬出下面诗句“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所表达的抒情主子公的惶恐、失意和焦虑。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裴迪①恨不逢君出荷蓑,青松白屋更无他。陶令五男曾不有,蒋生三径②枉相过。芙蓉曲沼春流满,薜荔成帷晚霭多。闻说桃源好迷客,不如高卧眄庭柯。【注】①裴迪,盛唐闻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王维来往频繁,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②蒋生三径:东汉蒋诩,廉直出名声。王莽摄政,诩称病免官,隐居乡里,舍前竹下辟三径,唯故人羊仲、求仲与之游。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A.首联简要交代生活环境,“青松白屋”突出其志趣高雅,“更无他”,突出其生活俭朴。B.颔联化用陶渊明、蒋诩典故,与吕逸人形成对比,暗含了吕逸人超越前人的隐逸情怀。C.颈联写荷花颜色明丽,薜荔香味浓郁,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凸显出诗人的高洁品质。D.尾联用词精准到位,“闻说”对应“不如”,吕逸人穷尽挽留之意,诗人极言愿留之情。【解析】B项“与吕逸人形成对比”错误,并不是对比,是借陶渊明、蒋诩赞许吕逸人的隐逸情怀。C项“托物言志,凸显出诗人的高洁品质”错误,这里是以物喻人,借吕逸人居住的环境衬托吕逸人的高洁品质。D项“吕逸人穷尽挽留之意”错误。由诗题可知并没有遇到吕逸人,所以“挽留”无从说起。24.这首诗多处表达对隐逸生活的憧憬之情,诗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结合全诗分析。答:__①直抒胸臆。尾联表示情愿留在这里,干脆抒发对隐逸生活的憧憬之情。②侧面烘托。首联和颈联通过描写吕逸人的生活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吕逸人的钦羡,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憧憬之情;颔联化用典故,表达了对古代隐逸之人的追忆,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憧憬之情。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得儿女消息①文天祥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总成尘。孔明已负金刀②志,元亮犹怜典午③身。肮脏④到头方是汉,娉婷更⑤欲向何人。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注】①这首诗写于宋末元初。②金刀,是繁体字“劉”(刘)的组成部分。③典午,是指“司马”,是晋朝的隐称。典,司也;午,马也。④肮脏:此处念kǎnɡzǎnɡ,高亢刚直的意思。⑤更:变更。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句采纳双关手法,既描写了自然环境,也示意民间的抗争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B.颔联用典,诗人以诸葛孔明和陶渊明自比,写出自己抗争的结局和对元朝的看法。C.颈联通过对比,写出真正的男子汉都高亢刚直,女人们却简单朝三暮四,改弦更张。D.整首诗采纳多种艺术手法,意蕴深厚,情感真挚,塑造了一位特性显明的诗人形象。【解析】“写出……女人们……”错误,“肮脏到头方是汉”的意思应是“只有自始至终不屈不挠、刚正不阿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娉婷更欲向何人”大意应是“假如像女子一样简单变心那将变成什么样的人”。26.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_①从“争元作相总成尘”可以看出,状元也好、丞相也好,对诗人来说都已不重要,他已看淡名利,无意高官厚禄。②从“孔明已负金刀志,元亮犹怜典午身”可以看出,诗人对自己虽全力以赴抗元也无力回天的缺憾和誓不投元的傲骨。③从“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可以看出诗人不屈不挠、刚正不阿的性情。④从“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可以看出诗人对儿女的期盼,同时也是对外族侵略抗争究竟的自勉自励。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发赵屯,得风宿杨林池,是日行二百里杨万里动地风来觉地浮,拍天浪起带天流。舞翻柳树知何喜?拜杀芦花未肯休。两岸万山如走马,一帆千里送归舟。出笼病鹤孤飞后,回首金笼始欲愁!2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写“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