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新教材2024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新教材2024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新教材2024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新教材2024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第11课一、素养达标1.(2024·辽宁营口)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的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D)A.刺激重农政策变革 B.实现经济重心南移C.租佃经营方式盛行 D.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解析]材料中关于“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可以说明土地利用率高,“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的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可以说明粮食产量得到提高,D项正确;南宋时重农政策没变,解除A项;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解除B项;题干未涉及租佃经营方式,解除C项。2.(2024·安徽阜阳)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史》中指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人口六千余万,到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约有七千余万,到12世纪初,在北宋、辽、西夏等范围内,总人口达到一亿四千万。据此可知,西汉至北宋、辽、西夏时期(A)A.封建经济不断发展 B.社会医疗条件改善C.经济重心起先南移 D.国家统一日益巩固[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西汉至北宋、辽、西夏时期,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这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关,A项正确;人口增长与社会医疗条件没有必定关系,解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已经完成,“起先南移”说法错误,解除C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解除。3.(2024·河南期中)占城稻又称“早占”“早米”“早占城”,北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福建,后渐渐被政府推广至淮河流域;此外,宋太宗还曾要求将麦、粟、豆等北方农作物向南方推广。由此可知,当时(A)A.政府助推了南北经济的沟通 B.农产品的南北沟通推动了粮食的增产C.南方经济重心地位日益巩固 D.中外经济的沟通促进了人民生活改善[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北宋时期政府推广水稻种植,宋太宗推广麦、粟、豆等北方农作物,可知政府助推了南北经济的沟通,故选A项;材料涉及农产品的推广,不涉及农产品沟通,解除B项;材料不涉及经济重心的地位巩固,解除C项;材料没有中外沟通,解除D项。4.(2024·河南期中)北宋赵抃在《成都古今集记》明确记载“成都十二月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由此可以推知,北宋时成都(C)A.城市规划打破坊市界限 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被放弃C.农业及手工业高度发展 D.生产领域呈现专业化态势[解析]材料中的“成都十二月市”反映的是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与城市布局无关,解除A项;宋朝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解除B项;材料与生产领域的专业化态势无关,解除D项。5.(2024·广东汕尾)“裹贴纸”是印有经营内容的包装纸,既用于包袱货物,又具有广告的功能。宋代,出现了特地制作各类“裹贴”的作坊。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两件元代“裹贴”,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商用“裹贴”实物,出自杭州铺家。据此可知宋元时期(A)A.商业比较发达 B.印刷术的进步C.交通比较便利 D.经济重心南移[解析]“裹贴”是商业产物,“裹贴纸”用于包袱货物、有广告的功能、有生产“裹贴”的作坊都体现了商业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两件元代“裹贴”,出自杭州铺家,体现商业贸易的范围很广,商业比较发达,A项正确;材料和印刷术无关,解除B项;材料不体现宋元的交通,解除C项;材料没有比较南北经济,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D项。6.(2024·江西期中)唐朝扬州位于长江和大运输河交汇处,最为重要;唐末遭到严峻破坏,盛况不复。北宋设市舶司后,明州(今宁波)发展快速,“凡中国之贾,高丽与日本诸蕃之至中国者,进出唯明州一港”。影响唐宋时期长江三角洲港口体系变迁的最主要的缘由是(C)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海外贸易的拓展C.政治局势的改变 D.政府政策的导向[解析]依据材料中“扬州,最为重要。唐末遭破坏”和宋朝宁波发展快速,“唯出明州港”可知唐宋的变迁,中心由扬州转移到了宁波;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唐末战乱频繁,经济中心的不断南移,可以总结最重要的因素是政治局势的改变,故C项正确,解除A项;海外贸易的拓展与材料没有干脆联系,解除B项;政府政策的导向具有肯定的影响,但不是确定因素,解除D项。7.(2024·安徽定远)宋朝时,“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取代了传统的“选士必论族姓阀阅”“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亦成为宋朝的普遍现象。这种改变反映出宋朝(B)A.国家大统一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B.门第观念的淡化和阶层流淌的加强C.经济重心南移带动科技与文化进步D.民族间经济文化沟通促进民族融合[解析]据“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可知,宋代门第观念淡化,由“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可知土地流淌速度加快,这都说明当时社会阶层的流淌性增加,B项正确;宋代没有实现大统一,解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科技与文化的进步,没有涉及民族融合,解除C、D两项。8.(2024·辽宁期末)市井闾里流行的宋代评书有很多突破男女大防的爱情故事。同时,大受欢迎的宋代佛教出现了很多吟诗作画的和尚、酗酒斗殴的和尚、五荤和尚、狗肉和尚。这些现象表明宋代(D)A.封建礼教观念起先受到冲击 B.佛教本土化程度明显加深C.市民阶层政治诉求悄然兴起 D.商品经济产生了广泛影响[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宋代评书、宋代佛教都有世俗化色调,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以及世俗文化发展的结果,故D项正确;题干时间为宋代,宋代以前,就有冲击封建礼教的文学艺术和历史现象,A项“起先”不合适,解除;题干信息表明佛教世俗化倾向明显,不是本土化程度加深,解除B项;材料内容与政治诉求无关,解除C项。9.(2024·山西太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当,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相互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接连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当,只有安抚运用武人。——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在全国4.62亿亩耕地面积中,南方12路中约有耕地3.18亿亩……大致是当时北方耕地面积的2倍。南宋、金对峙时期……不算南宋前期50年间新辟土地,南方土地面积仍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5.03%。唐代中后期,北方已由原来占有优势而衰退改变为与南方保持基本平衡的状态,至南宋时期,南方已跃升为主导地位,粮食产量显著地超过了北方……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学导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北宋地方官制的特点及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材料所述现象,并指出这些现象出现的缘由。[答案](1)特点:①任用文臣担当地方官;②加强对地方的监察;③分化事权。影响:①加强了中心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②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③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形成了“三冗”局面,加剧北宋的财政危机。(2)现象:南方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的粮食产量增加;南方的人口增加;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缘由:南方社会环境稳定;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北民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技术;政府政策支持等。[解析](1)特点:依据“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当,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相互牵制”得出任用文臣担当地方官;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分化事权;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首先是加强了中心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但北宋的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形成了“三冗”局面,加剧北宋的财政危机。(2)现象:依据“在全国4.62亿亩耕地面积中,南方12路中约有耕地3.18亿亩”得出南方耕地面积增加;依据“南宋时期,南方已跃升为主导地位,粮食产量显著地超过了北方”得出南方的粮食产量增加;依据“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得出南方的人口增加;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缘由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南方社会环境稳定;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北民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技术;政府政策支持等。二、实力提升10.(2024·湖北黄冈)宋元时期,商品流通规模扩大,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起先出现纸币,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发行。这表明宋元纸币(D)A.促进了宋元经济重心的南移 B.是中心政府敛聚财宝的主要手段C.提高了宋元富商的社会地位 D.具有市场流通和交易凭证的功能[解析]材料“商品流通规模扩大,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起先出现纸币”体现了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具有市场流通和交易凭证的功能,D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与材料无关,解除A项;材料与中心政府聚敛财宝无关,解除B项;中国古代社会是士农工商,商人社会地位低下,解除C项。11.(2024·广西百色)据北宋初年乐史所纂《太平寰宇记》所载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的户数占到全国的59.1%,以北仅有40.9%。到北宋后期,南方户数在全国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三分之二。该改变可说明(D)A.北方战乱频繁 B.北方人口削减C.南方人口增加 D.经济重心南移[解析]材料给出南北户数比例的改变,到北宋后期南方户数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D项正确;材料与北方战乱无关,解除A项;B、C两项是材料的表现,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12.(2024·全国高考)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C)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淌性增加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解析]材料信息是,宋代官府强调重农抑商,而苏辙则强调舍农工商贾而为士、郑至道则强调士农工商皆本业。从中可以看出宋代社会阶层流淌较为增加,故C项正确;这一状况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国家的国策,故B项错误;“四民社会地位相同”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13.(2024·全国高考)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指责。南宋理学家张弑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B)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解析]由材料“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当时的理学家反对当时社会盛行的婚姻论财的做法,试图维护原有的宗族伦理纲常,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选B项;材料显示当时的理学家仍特别重视婚姻中的宗族观念,而非淡化,解除A项;理学家的这些主见试图维护原有的封建伦理观念,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需求,而非背离,解除C项;由材料可知,当时的理学家是主见维护原有的婚姻习俗的,他们是反对婚姻习俗发生变革的,解除D项。14.(2024·山东青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京倚汴水建城,便于漕运。……五代至宋,东京渐渐繁盛,如潘楼街南,多是真珠匹帛香药铺席。……潘楼酒店下,买卖衣物书画珍玩。还有瓦舍(消遣场)勾栏(剧场),演出百戏伎艺。……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二宋政府在广州、泉州、福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两宋亦利用民间力气来广招外商,友好往来。每艘海舶船主,也是政府委任的“市舶纲首”,负有在域外“招诱舶商”的任务,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货物,及五万贯者,补官有差”。——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时期值得留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论证这一观点。(要求:史实精确,逻辑清楚,史论结合)[答案]两宋时期商品种类快速增加,很多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转向市场;商品流通规模扩大;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业的空间不再受限制,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消遣场所瓦舍;城市兴盛,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超过百万;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干脆监管;海外贸易旺盛,海上丝绸之路发达。[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依据题目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时期值得留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论证这一观点”可知,论述时须要依据材料与所学学问,以“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中心,可从商品种类、货币、中外贸易等角度论证。从材料一中“东京渐渐繁盛,如潘楼街南,多是真珠匹帛香药铺席”“潘楼酒店下,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等信息可以得出,两宋时期商品种类快速增加,很多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转向市场;商业的空间不再受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