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_第3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_第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东西南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

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新学期,我们班上又迎来了一些新同学,他们还不太熟悉我们学校的

位置,谁能给他们介绍一下?

(学生用二年级所学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知识不能很清楚地

描述出学校的位置,从而产生疑问冲突,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出示课题:位置与方向)

师:今天我们用东、南、西、北这些新的方位知识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开课从学生熟悉、现实的生活中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强烈地探求欲望。)[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让学生在操场看早晨的太阳,明白早晨太阳在什么方向。

(2)面向太阳,就表示我面向东。北背对的方向是西。左手指者北,右手

指者南。让学生感受四个方向的具体位置。

(3)读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

面是南。

(4)小结: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只要知道一个确定的方向就可

以找准其它三个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东背西;面

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5)学生自主完成例1的填空,交流汇报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小结】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只要知道一个确定的方向

就可以找准其它三个方向,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东背西;面东

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独立完成书第3页的“做一做”。说一说:他们所处的位置?发现什么?

小结: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2、完成书第6页的第1题

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方都有什么。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填空

(l)^早晨当你面对者太阳,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面。

(2)、傍晚,当你面对太阳,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

你的右面是()面。

第二课时

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

教学目标

1、会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看懂评面图的方向,能绘制

简单的示意图。

2、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看懂平面图的方向。

教学难点:能绘制简单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口算】

54+26=120X4=570+30=91-58=

26X4=600-450=63+7=564-8=

8X3+5=4X4+9=6X8+6=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虾每盒70元,5盒虾一共多少钱?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学习例2

(1)出示例2,小组交流讨论书上四个孩子绘制校园示意图的方法。

(2)学习地图通常的绘制示意图方法

①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②方法:先选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

好各物体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用箭头“t”标

出北方。

【小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根据本班教室的摆设,画出教室的示意图,并标出方向。

2、完成书第6页的第2题

第三课时

认识路线

教学目标

1、会辨认地图上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会用东、南、

西、北来描述行走的路线。

2、在给定的条件下,会确定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辨认地图上方向。

教学难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会用东、南、西、北来描述行走

的路线。

教学流程

一、基础训练

【口算】

30X3=100X8=2000X3=600X7=

9X500=2000X4=6X400=500X4

6X3+6=9X5+6=6X8+5=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一罐奶粉400克,4罐一共有多少克?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学习例3

1、出示例3。

看图识方向:根据路线图右上角“北”的标志,可知图中的方向是上北下

南,左西右东。

2、思考:小朋友去少年宫、体育场、医院该怎样走?

方法:1根据方向确定行走路线。(少年宫在问路小朋友所处位置的右上方,

因此小朋友必须先向东再向北走.....)

【小结】看线路图时,首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

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

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线来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完成书第5页的做一做。

2、补充练习:书店在小兰家的()面,邮局在书店的()面,书

店在邮局的()面,邮局在小红家的()面。

【小结]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会用东、南、西、

北来描述行走的路线。

【提高练习】

完成书第6页的第3题,进一步运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同时描述行走的路线。

【拓展练习】

完成书第7页的第4题,会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第四课时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目标

1、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

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

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

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流程

一、基础训练

【口算】

20X3=10X8=200X3=4000X2=30X6=

50X4=6X400=500X7=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小英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230页,第二天看了270页,问两天一共

看了多少页?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学习例4

1、出示例4主题图,说说教学楼、图书馆、大门和体育馆分别在操场的

什么方向。

2、让学生观察讨论多功能厅和食堂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3、教师提供指南针帮助辨认

4、介绍指南针,初步认识八个方向。

5,学生动手制作一个方向盘: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标出“北”,然后根据

一个方向标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6、根据教室内的具体情况说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各有

什么?

【小结】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方法:(1)利用指南针

辨认。(2)借助身边事物辨认,只要知道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其余

的七个方向便可确认。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完成书第8页的做一做

2、完成书第10页的第1题

第五课时

认识简单的路线

教学目标

1、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难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流程

一、基础训练

【口算】

2X3=5X8=9X5=10X2=

10X6=200X4=6X20=77X10=

10X3+5=20X4+6=6X200+30=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动物园上午有游客384人,中午有126人离去,下午又来了237位游客。

这时动物园里有多少游客?全天内来了多少游客?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学习例5

1、学生观察“动物园导游图”,小组交流,,每人自定一个方向考同学辨

认其余七个方向,同时描述各场馆所在的位置。

2、学生交流图上的问题。

3、学生自由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

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描述去各动物馆的行走路线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参观点所处的

方向,看那条路通向参观点,用“先向•再向•最后向丫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

【小结】我们学会了看简单路线图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

东南、西北、西南,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

基准,先确定要到达的地方所处的方向,再看那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

走路线描述出来。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完成书第9页的做一做,

(1)说一说从火车站到动物园的行车路线,从动物园到火车站的行车路线。

(2)小组交流从任意一站到另外一站的行车路线。

2、学生收集的公共汽车行车路线图进行交流。

【提高练习】

完成书第11页的第3、4题

【拓展练习】

完成书第12页的第5、6题

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课本25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与笔算方法,理解其验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观察、讨论、尝试、归纳等活动,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体

验验算的作用,培养验算、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争当小老师。

1、出示书25页例4的情境图。

从情境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100元可以买几本蓝色的笔记本?怎么列式?(100+5=20)

生:100元可以买几本红色的笔记本?怎么列式?(1004-7)

1004-7能口算出结果吗?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一下。

展示学生的做法:

1004-7=14(本)...2(元)

100元是不是可以买20本蓝笔记本或是14本红笔记本余2元呢?怎样验

算这样的结果对不对呢?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过程。

活动一:验算1004-5=20(本)

1、讨论:怎样验算100+5=20(本)

生:再算一次。

生:用乘法验算。20X5=100(元)

师:在100+5=20(本)中,100、5、20除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被

除数、除数、商)

怎么验算计算的对不对呢?(商X除数=被除数)

2、怎样用乘法验算100+7=14(本)...2(元)呢?

请生尝试解决。

3、反馈:

生:商义除数=被除数

生:商X除数十余数=被除数

师板书:14

x7

98

+2

100

4、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把商和乘数相乘后,还要加上余数。

活动二:巩固练习

1、完成书25页做一做。

学生单独练习

2、反馈:

根据学生的实际错误进行讲解

3、课堂作业:

85+4112+9756+8

124+3985+9423+4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熟练验算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除法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程序:

一、基本练习

1、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下面各题,并且进行验算。

148+2676+4791+7

249+8343+5514+3

2、按要求把下列数正确的填入圈内

907258512026778

被2除余数为0的被3除余数为0的被5除余数为

3、在口内填上正确的数

29X3=90-口12X3=04-3

□+63=25X41504-3=0X2

4、经过刚才的练习,现在我们来个比赛

P275题校对答案

二、综合练习

1、P262学生独立完成

2、P264读题思考,小组讨论,看看谁的方法好

3、P276请你帮帮王叔叔解决以下问题

三、小结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一)

教学内容:

课本28-----29页的例5、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

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计算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我们来看一幅画,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孙悟空找来4个西瓜,说每人分一个。猪八戒非常积极说:“我来分。”贪

吃的猪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馋了,他想反正有4个我吃掉一个吧,就这样他一个

又1一个把4个西瓜全吃完了,这下他怎么分给孙悟空、沙和尚和唐僧啊?

二、师生互动

活动一:学习例5

1、西瓜一个都没有了,其他3人可以分到多少?谁会算?0+3=说说你

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就得想几

和3相乘得0o

再让学生想一想:0+2=?,04-4=?04-5=?.......

由此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活动二:学习例6

1、李思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怎样列式?(3094-3=)

要求学生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列竖式进行计算。

当学生计算到十位时,教师重点指导:由于被除数是0,0除以3得0,所

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数3相乘得0,0减0得0。

计算完毕后,向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学生

用虚线圈起来。

问:竖式中用3除0的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

省略呢?为什么?(不可以省略,因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现在,我们把这题用简便写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学板演)

2、巩固算理:

404+4=11。讨论:这题的结果正确吗?商中的两个“1”应在什么数位上?

为什么?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应该怎样改正?

做一做:4024-26094-3汇报、交流

3、要求万青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学生独立列式:4204-3=先

由学生独立试做。汇报、交流

注意:在除的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商中间有零的除法"。你有什么收获?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二)

教学内容:

课本31页例7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重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计算中,商不够1是写0占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春天到了,同学们要去春游。就要准备出发了,我们三年级有218人每2

人准备一袋食物,需要准备多少袋食物?

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二、师生互动

活动一:探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1、说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列算式:218+2

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指明板演。

方法一:方法二:

师生评议: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2、练一练

出示例题7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做,展示交流。学生质疑问难。

活动二:拓展练习

1、P32做一做

2、数学小医生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你认为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除法要注意什么?

整理和复习

复习内容:

课本35页“整理和复习”第1、2、3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回顾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

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判断商的位数、估算近似值等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

法,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

性以及熟练程度。

复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

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

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对比一下,自己想的

和教科书上安排的顺序一致吗?

2、再看例题。看看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

哪些联系?你认为哪几个例题是解释同一个内容的?这些内容你理解了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寻找

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在全班交流。师生共

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如本书第13页知识

结构图)。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1)口算除法、估算

(2)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3)除法的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4)除式中的零:被除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

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

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1、出示教科书第35页第1〜3题(或让学生翻开书自读这3题)。然后让

学生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这3个问题的解答有什么共同点?(都用除法计算,根据除法含义直

接列式。)

(2)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题的计算的?(第1题用口算,第2

题用估算,第3题用笔算。)

(3)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

2、请学生当小老师,由小老师点名让3〜6名学生上台说口算、估算、笔

算的过程。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说算理过程进行评价。

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内容:

课本38页例1,39页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

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统计图。

2、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据分析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

的作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

作交流。

教学准备:

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例

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

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2、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

白统计图)

3、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4、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

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

办呢?

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

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

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二、师生互动

活动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1、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2、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3、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意思。

4、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5,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6、巩固练习。

P40第1题。

1、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活动二:学习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师提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

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

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

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

米。)

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3、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

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

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

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

解决吗?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

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师提问: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

下的。

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

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

值,再直观地比较。)

5、巩固练习。

P40—41的练习。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

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平均数(一)

教学内容:

第4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程序:

一、教学导入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

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

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

的糖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

二、师生互动:

活动一: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

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

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

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

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活动二:巩固训练

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

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三、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平均数(二)

教学内容:

第43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懂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

矮。

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

王强是欢乐队中最高的队员,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信息就下结论欢乐队总

体身高比开心队高吗?为什么?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二、师生互动:

活动一: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

1、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

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

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

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说一说我们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活动二:巩固练习

看到你们这么勤奋好学,又学得那么有水平。老师今天也特别高兴,我相

信你们以后会发现和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

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你们回忆得起来吗?对我们上课的评分,也可以来

比较,哪一周课堂得分高、哪一周课堂得分低?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

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

第一周第二周

板书:100分98

99分99

98分99

100分100

96分98

98分100

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

师生共同演算:

平均分是多少?

三、全课小结

练习十一

练习内容

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

练习目标

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程序

一、复习

本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知识?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二、指导练习

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

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

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

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

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

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

后,再让学生实际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

均最低温度。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

得信息。

第三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第四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

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

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第三小

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

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

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

第五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

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

年、月、日

教学内容:

课本46—49页例1、例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

能力。

3、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

皮。

学生猜出是“日历二随后,教师出示20XX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

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

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

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师生互动

活动一:认识年历

1、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

了解到哪些知识?

(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

(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呢?教师

节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纪

念意义的日子等)

(4)你能根据20XX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书: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大月(7个)

1年12个月30天:四、六、九、十一小月(4个)

28天29天二月特殊月

2、记忆大、小月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

小月,1个特殊的二月。那么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

(1)课本上介绍了一种好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么数呢?请同学们看

书本48页最上面一段话。教师检查学习情况,左手拳头图。全班齐数一次。

(2)游戏练习。老师任报一个月份,是大月就请男生起立,是小月就请女

生起立,谁站错,站慢就算输了。

活动二:巩固练习:

一、填空:

(1)一年有()个大月,有()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月()日;

(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4)你的生日是()月()S;

2、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3、完成练习十二

三、全课小结

1、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2、猜谜语。师:同学们一节课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老师想给

同学讲一个古老的谜语,想不想再猜?出示: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

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一一时间)

师: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使学生认识1日=24时,认识24时计时

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2、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并能够解决

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过程,有与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1日里钟面上的时针走两圈,1日有24小时;用24时计时法

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孩子们,咱们的家乡元谋可美啦,想看看吗?一起来瞧瞧。(课件

出示元谋鹿城大厦的营业时间:9:00-21:30)

2、谁来告诉大家鹿城大厦的营业时间?(出示:早上9:00—晚上9:30)

这两种计时的方法都能表示出鹿城大厦的营业时间。(指早上9:00一晚上

9:30)是我们平时习惯的说法,用了“早上、晚上”表示时间的词,这是普通

计时法。

(指9:00-21:00)是用什么方法计时的?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

计时方法?(请学生说说。)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为什么要采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呢?

24时计时法又有什么优越性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和学习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利用钟面来认识24时计时法。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动手拨钟感受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一天是24小时。

(1)你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的?(引起一天的开

始是1:00和夜里12:00两种答案的争论)

(2)出示倒计时的场面:见过这个场面吗?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一起倒

计时,当我们倒数到1的那一瞬间,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到了几?

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3)现在该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的了吧?深夜

12时也叫做0时。0时是白天还是夜晚?

(4)咱们一起将时针、分针拨到0时,听清老师的要求,第一:请在钟面

上拨出你一天的作息时间,并说说什么时候你在做什么;第二:请思考:时针

在一天里走几圈,一天共多少小时?另外:拨钟时只拨时针,分针不动。(学生

拨钟,师巡视)

(5)一天里时针走了几圈?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第二圈呢?

谁来拨给大家看看?请你拨给大家看看,说说哪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6)对,一天里时针走了两圈,一天共是多少小时?那你能在钟面上把

24小时数出来吗?(请一生上来拨、数。)

2、课件演示和老师讲解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一天是24小时。

(1)咱们也来数一数。(课件演示一日里时针走动的情况,同时师生共同

数出一天有24小时。)

(2)一天一共是24小时,我们把从。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

时法。(板书: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3、研究两圈数的关系,得出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方法。

(1)孩子们通过拨钟知道了一天里,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仔细

观察,外圈的数表示什么?它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

组交流交流。

(2)抽生汇报。(钟面外圈的数字表示中午12时到夜里的24时,是时针

走第二圈时对应的时刻。问:第二圈的数具体表示什么?你能找一个数举例吗?

(时针从0时起共走了几小时)

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相差12。相差12是什么意思?(外圈比内圈多12)

(3)在实际生活中,钟面上只有第一圈的数,咱们又怎样利用刚才找到的

两圈的关系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呢?(出示一个9时的钟面):这是什么

时候?(学生引起争论:上午9时和晚上9时)师:这个时刻既可以表示上午

9时,也可以表示晚上9时。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

(4)上午9时和晚上9时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抽生回答,求证:

你们也这样认为吗?怎么想的?)(板书答案)

(课件演示)上午9时是时针时走第一圈所指的时刻,表示一天过去了9

小时,所以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直接说9时。(板书:9时)

(课件演示):晚上9时是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从0时起,时针走过了中

午的12时,进入了第二圈后又走了9小时,所以用9加上第一圈走了的12小

时就等于21小时,表示一天过去了21小时,所以,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21

时。

(6)讨论、提炼方法:我们用24时计时法表示了上午9时,晚上9时,

还用不用说上午几时,晚上几时?(就直接说几时)。那么怎样用24时计时法

准确表示时针走第一圈的时刻和第二圈的时刻?(学生讨论)

请学生回答。

师小结: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第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指几就是

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就是24时计

时法的时刻。

(7)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几时?怎样算的?(板书)

师小结: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时,这个时刻从0时起过了几小时,就直

接说几时。

4.(1)P53的“做一做”:认识了用24时计时法计时的方法,现在咱们

就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你连一连。

学生翻书第P53页,先独立完成,再讲评:15时30分用普通计时法怎么

说?怎么知道的?23时呢?

(2)书P54第1题

5、教学24时计时法的优越性。

(1)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一个小节目呢:(视频:大风车),是什么时

候播出?对于这个节目的播出时间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论:(课件出示)谁说

得对?谁又不对呢?学生判断。再出示第三个用24时计时法的,这样说对吗?

他也没说是上午还是下午啊?

(2)师:孩子们想一想,24时计时法的优点在哪一点?(简洁,不易出

错)所以,生活中好多地方都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课件出示)24时计时法

的简洁、不易出错的特点使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国际通用的一种

计时法。

6、教学P53、例3(计算经过的时间)

(1)老师今天下午2时40分乘车从元谋出发,在19时45分正点就能到

达大理。(出示两个钟面),算一算,乘汽车从元谋到大理要用多长时间?

(2)要求乘汽车从元谋到大理要用多长时间就是求什么?你打算怎样解

决?(让学生思考一下)同桌的孩子讨论讨论。(板书:下午2时40分--->19

时45分)

(3)谁来说说你怎样解决?

(4)学生回答,师:对,你的方法可以用图来表示:(出示线段图)。师在

线段图上说详细点:出发时刻是14时40分,到达时刻是19时45分,要求乘

汽车要用多长时从元谋到大理间就是求14时40分到19时45分中间这一段经

过的时间,就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5)你能算出我们全天的上课时间吗?

三、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收获?

四、你知道吗?(知识拓展)

1、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一天有24小时,那一天为什么有24小时

呢?这可是一个科学常识,看看吧。(课件演示)

2、一天有24小时,所以我们经常采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那么,从古到

今,都出现过哪些计时的方法呢?一起来看看吧!(介绍资料:日号计时,铜壶

滴漏,燃香计时,漏沙计时,水轮钟。)

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对时间的要求越来越精确,计时法

也越来越先进,小朋友们未来社会的计时法正等着你们去发明,创造呢。

比较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页例题及“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八的第3题。

教学目的

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

确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明确分清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步步深入,比较异同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学生估计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

(2)教师出示: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看

它们图形有什么异同?

(3)教师出示:学生用铅芯及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要知道它

们的大小分别用什么单位来测量?

(4)学生动手测出铅芯的长度和纸片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进

行指导。)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及时

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估计接近正确。)

(2)估计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动手进行测量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看自己的估

计情况。(教师进行指导怎样才能减少误差。)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前面我们学习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那么,

我们可以用1米和1平方米来干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用1米来测量黑板的

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各是多少?用1平方米来测量黑板的面积是多少?教室

地面的面积是多少?)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并

向学生说明教室的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4、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讨论1厘米、1分米、1米和1平方厘米、1平

方分米、1平方米有什么异同?学生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5、教师总结:

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

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这就是

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一一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板书课题)。

二、巩固反馈,深化认识

教科书第页第3题。

学生先动手拼一拼,说出各个图的面积,再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三、总结评价

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一不进位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

化,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体会优化的

策略和思想。

教学重难点:

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图。(图中增加1盒水彩笔)提问:你能猜测一下大

约有多少枝水彩笔吗?

2、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说说怎样猜测的。

3、提问:怎样才能证明你猜测的答案是正确的?(要计算出24X12=?)

4、追问:怎么算呢?我们没有现成的办法,你能自己想办法计算24X12得

多少吗?

二、探索尝试,比较并优选算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24X12=?注意帮

助有困难的学生。)

2、小组交流、整理。

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汇总不同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1)12+12+”.”+12=288(24个12相加)

(2)12X4X6=288

(3)12X3X8=288

(4)12X20+12X4=288也有学生用竖式计算

4、方法归类。(共分三类,第一类是连加;第二类是连乘;第三类是把其申一

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5、发现最佳方法。

(1)出示:23X13二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道题目。

(2)小组交流,然后选出最简单的方法向全班同学汇报。

(3)提问:为什么不用连加?为什么不用连乘?

(4)引导: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你认为哪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比较

广?为什么?

6、研究笔算方法。

(1)提问:我们再来看看24X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说说每一步的意

思吗?(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每一步竖式表示的意义。

(3)设问:是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计算时你

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体会竖式计算的优点:简便,正确;注意数位对齐。)

三、巩固法则,推广应用

1、完成"练一练”的3道题目。(学生独立完,再指名板演)

2、练习二第3题。(先填在书上,然后交流)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一进位乘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65页的例2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例2主题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新课之前,先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下复习,俗话说:

温故知新嘛。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26x10=30x12=42x30=

51x80=40x61=21x70=

15x30=60x13=17x40=

2、笔算(请同学们算完后说一说计算过程)

1、35X7=2、23X21=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观察下图,你知道他们在玩什么吗?

生:他们在下围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围棋吗?那么你们知道围棋的棋盘是

由纵横各多少道线交叉组成的吗?

生:围棋的棋盘是由纵横各19道线交叉组成。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根据小精灵告诉我们的数据信息你

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根据小精灵告诉我们的数据信息我们能提出棋盘上一共有多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