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教案设计_第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教案设计_第2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教案设计_第3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教案设计_第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主备人:张利英

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

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

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

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I.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

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

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5.认

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

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

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4、会

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课时安排:

全册课时安排:一、认识图形(二)(4课时)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三、

分类与整理(2课时)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五、认识人民币(4课时)六、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1课时)七、找规律(4课时)八、总复习(5课时)

教学建议: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

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

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

主备人:张利英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学生正式学生平面图形的开始。由于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

体的某一部分,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也正因为此,教材在修订中将这

部分内容放到了一年级下册。教学的内容也只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

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

进行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

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一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4、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

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

能力和创新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大约4课时

单元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和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积极思级、主动参与的知觉过程,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

起到重要作用。在观察中,学生逐步获得有关平面图形的表象,从面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如让学

生观察课前准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直三棱柱等生活中常用物品,或是观察多角度、多方位

描画出的平面图形。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1)课前要准备充足的感知材料。如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一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直

三棱柱等。

'(2)通过对实物、模型等材料的观察,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

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描、E|l、拓、画等方式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直观感受平

面图形的特征。

总之,学生操作感知活动越充分,学生从实物模型中“提取”图形表象的通道就越顺畅,对图

形的认识就越清晰。

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本单元是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只要

求学生能辨认和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会用这些平面图形拼图,不要求

学生对所学各种图形的特征进行准确描述。

2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主备人:张利英

理论指导依《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经历从实际物体

据: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

形。”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并且初步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基础上

进行的。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

(画、E|K拓)出简单的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既渗透了平面图形

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旧知去探索新知。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第卜2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

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

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2.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学生:学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情境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

引入(一)课件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趣

(二)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

的积木呢?

探究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通过观察、画

新知(一)师生互动:图等操作活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动,直观认识

呢?长方形、正方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形和圆,感知

画、Eh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平面图形与

方法。立体图形之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间的区别;知

(二)认识长方形道这些平面

1.课件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图形的名称,

种图形的?并能识别这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些。图形。

3.你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吗?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

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

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

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

3

的正方形和圆。通过动手操

(四)认识三角形作,用长方形

(1)你能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或正方形纸

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利用折、剪、分,

展台展示学生的折法。直观认识三

(2)你能沿着折痕剪一剪,分一分吗?学生分组动手角形的过程,

操作、归类、观察,并在组内交流、反馈。然后运用多媒亲身体验了

体展台选择性的展示学生分的结果。知识的形成

(3)问:在上面两组图形中,你发现了新的图形吗?与发展,培养

(板书:三角形)了学生的动

(4)学生寻找并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手操作能力

有哪些?与合作学习

(五)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意识。

1.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学生通过拼

形?可以拼出几种图形?一拼、说一说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将拼成的新图形放在多媒体等学习活动

展台展示。直观认识平

3.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指着平行四边形问:这行四边形,再

种图形叫什么?通过找一找

4.小结: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把知识回归

四边形于现实生活,

5.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演示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使学生体验

程。到数学知识

6.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课件演示篱笆、与实际生活

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的密切联系。

(六)归类整理:通过分类整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各是什么理和说一说,

图形?让学生进一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步感知平面

图形的特征。

巩固(-)P3“做一做”的第1题:通过练习,让

练习1.在图中找出平面图形学生在观察、

2.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操作、画图、

3.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分类、数图形

(二)P3"做一做”的第2题:等数学活动

1.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中,加深对各

2.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种图形的认

吗?识,发展空间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观念,激发学

4.展览学生作品,师生评价。生学习的兴

(三)P5“练习一”的第1题:涂一涂趣,培养学生

(四)P5“练习一”的第2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的审美能力、

括号里。创新意识。

(五)P5“练习一”的第3题:

课堂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总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4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主备人:张利英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拼一拼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并能用适当的方式描述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探索、交流的能力。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

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设疑(一)课件出示:几个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平面联系实际,激发

激情图形拼组成的,让学生说出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平学生的学习兴

面图形组成的。趣与求知欲。

(二)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面图形

的拼组。

操作二、操作感知:通过教师的引

感知导,让学生在操

(一)折一折:

作中感知长方

1.长方形的边的特征;形的边的特点,

(1)将手中准备好的长方形对折,你是怎么对加深学生对所

折的?学知识的理解。

(2)学生交流汇报。有左右对折与上下对折的。

你有什么新发现?

(3)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对折,上下两条边能

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重合。同时教师指出:

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

(4)板书归纳:长方形对边相等。

2.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让学生经历猜

测、讨论、验证、

(1)猜测:观察一下手中的正方形,猜测一下

汇报等过程,感

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可能会有学生说:对边相

受学习数学知

等,也可能会有学生说:所有的边长都相等。

识的方法,同时

(2)讨论:我们怎么去证明你的猜测呢?学生更有效地促进

可能会说:用尺子量,也可能会说:通过对折来证明。学生对正方形

(3)验证:让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正方边的特征的掌

形各边的关系。握。

(4)汇报;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对边

相等;通过对角线对折证明邻边也相等。

5

(5)板书归纳: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拼一拼:

通过教师的引

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导,给予学生学

(1)想一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习方法的指导,

什么平面图形?为后面学生的

自主探究做必

(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

要的的方法铺

(3)展示学生的拼法:一种是将长边对接,一垫。

种是将短边对接。

(4)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

学却不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5)小结: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

成长方形,也可能可以会拼成正方形。

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通过学生的自

主探究,动手操

(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

作,交流讨论,

拼?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加深学生对平

(2)拼一拼:利用学具拼一拼;面图形的认识,

(3)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所拼成的图培养学生的自

形。主探究、勤于思

考的能力。

(4)议一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

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给学生充足的

3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时间与空间,让

学生在合作交

(1)讨论:你和同桌准备拼一个什么图形?要

用几个三角形?流、动手操作、

汇报展示中不

(2)合作:同桌合作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断丰增加认识

你想拼成的图形?与理解,提高学

(3)汇报:每桌派代表说一说你们拼成什么图生自主学习的

形。有效性,。

巩固(一)基本练习:通过基本练习,

练习

1.“做一做”有效的巩固了

学生本节课所

(1)课件呈现“做一做”的两幅图,你还能拼出什学的知识,充分

么图形?发展学生的想

(2)用准备好的三角形(附页提供)拼组出其象力与创造力。

他平面图形。

(3)将学生的拼组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并请

拼摆方法得当的同学介绍方法。

2出.示练习一第4题。

(1)自主拼组:请同学们观察思考,鼓励学生

积极动手,进行拼图大比拼。

6

(2)展示、评价:看看谁拼出的图案最美丽。

让学生在感兴

(二)拓展练习:

趣的具体情境

出示练习一第4题,中解决问题,可

1.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创设情境:灰太狼发现以激发学生的

喜羊羊家的墙壁上破了一个洞,想晚上跑到喜羊羊家兴趣,激活学生

来抓走喜羊羊,请你帮帮喜羊羊,看看缺了几块砖,的思维。

让喜羊羊抓紧去买来,把墙上修补好。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导:可以动手画一画。鼓励学生动手操

作。

4.学生汇报,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

课堂(一)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自主梳

总结(二)联系生活:欣赏拼组成的图形。理本课的知识,

1.课件出示一些由平面图形拼组的美丽图案。感受生活中的

2.呈现一幅由七巧板拼组的图案。美丽图案,同

时,七巧板拼组

的图案又为下

节课埋下伏笔。

7

第3课时有趣的七巧板

主备人:张利英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的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了解图形

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通过用七巧板拼摆图形和生活中的图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美感。

教学重点:认识七巧板并能用七巧板拼出学过的图形。

教学难点:用七巧板创造性的拼出图案。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设疑1.欣赏几幅由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图片

激情2.用激情的语言来介绍七巧板的历史,让学生知道七激发学生的民

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一项智力游戏,使学生感到自豪并激族自豪感

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兴趣。

操作1.幻灯片展示七巧板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平

感知2.通过对七巧板的观察,让学生找出七巧板的特点,面图形的特

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指导:征,了解图形

(1)它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之间是可以相

每种图形有几个?分别是几号?互转化的。

(2)从七巧板中选出两块板,拼出学过的数学图形。

(3)选择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学过的数学图形。

教师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培养学生用数

(4)游戏环节: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利用所有的七学进行交流,

巧析摆出一个正方形。合作探究的意

1)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识。

2)然后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

3)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

巩L根据序号拼图形。培养学生的空

教师出示一套七巧板,每个图形上均标有序号,学生可以间观念及动手

根据序号拼出图形。操作能力和创

2.照样子,选择喜欢的图形拼一拼。造能力,发挥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6个由七巧板拼成的作品,但不出示学生的想象力

七巧板的序号,让学生照样子拼一拼,试一试。和创造力。

3.猜一猜,拼一拼。

出示第一个狐狸阴影图片。

1)你们看它像什么?

2)猜一猜,它可能是由哪几块七巧板拼成的?

3)学生在猜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试拼。

教师在此过程中发给四组学生四套七七板和四张纸,让这使学生体会到

四组同学在纸上拼,拼成后教师展示在黑板上。数学中的美感

4.成果展示。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把优秀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

课堂用七巧板还可以拼出很多美丽的图案来,希望同学们

总结课后积极动手,将自己拼出的图形展示给家人和朋友看。

8

第4课时认识图形的练习课

主备人:张利英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练习一第5-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

进行判断。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交流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教学难点:拼出指定图形。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1.长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

复习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复习旧知

回顾2.正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

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

正的。

3.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5题。

操作1.第7页练习一第6题。通过练习,使学

感知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生进一步认识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长方形、正方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形、圆和平行四

分别是什么图形?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边形、三角形。

一样呢?会辨认这几种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平面图形。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

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培养学生用数

学进行交流,合

作探究和创新

的意识

巩固第7页练习一的第8题。

练习

课堂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

作业

设计

9

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分析

主备人:张利英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

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

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

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为此,

计算和应用要结合编排。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是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个层次是用“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多个画面创设问题

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

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同时,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

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准

备。

第二个层次,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

思路。例1是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摆弄学具、独立思考,展示多种计算方法

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具有了“10以内加减法”

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呈现“想加算减”和“破十减”

的方法。在“做一做”的练习中,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

口算方法。在综合练习中,除加强计算方面的训练外,还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结合,让学生不

断体会数学的作用。

第三个层次,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

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例2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猫观鱼图”,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出13-8和13-5

两道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思路思考,得到不同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对“20以

内的进位加法”掌握的已比较熟练,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

快捷,又能同时计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的前提下,重视

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这一编排意图在“做一做”的练习中和综合练习中都有明显

的体现。另外,综合练习中,还突出了练习形式的灵活、多变和富有童趣;以及计算与解决问题

的有机结合。

本单元继续渗透一些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如例1中渗透集合思想;练习二中的第4

题、第5题,练习三中的第3题、第9题等渗透函数思想;练习五中的第7题初步呈现了简单的统计

表的内容。

教材中“用数学”的编排,除少量穿插在练习中编排外,还特意安排了一幅情节引人,“资

源”丰富,题材多样的大情景图(例3),引导学生用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

进位加法”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巩固口算。在解题要求上,从根据题意直接计算,到根据情景提

出问题再计算。在“做一做”的练习中,出现了扩大开放性、增加信息量、给学生更大思维空间

的综合情景图——“美丽的大自然”,引导学生根据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鹿、河里游的鱼为素

材,独立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在综合练习中,有关“用数学”的内容,一般都引导学生结合情景图理解题意,进行计算;

或结合情景图提出问题,再进行计算。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

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十几减九------------------------------3课时

2、十几减几------------------------------4课时

3、用数学--------------------------------2课时

4、整理和复习—-3课时

单元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具体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

燥的训练。教师应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

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

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

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

法。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充分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牢,形成技能也比

较快,运用起来更自如。教材在设计方面已经体现了这方面的意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教

材提供的教学资源,自觉地创造性地发挥和设计。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教师在教学中应

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

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例1,12-9。由具体情景引入后,先让学生想,想不出来,就拿出学

具来摆,摆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计算方法。在练

习的初始阶段,也要强调多摆、多圈、多说,以表象来支持学生的思维。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

潜能。但是学习还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与别人的交流中吸取好的“营养”,不断完善自己

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适时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在自觉比较、批判

中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方法。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

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减”、“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

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和争辩后,再加上在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

“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他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教师“教方法”转变为

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更深刻。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流畅、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

一下子达到,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具体练习时,

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根据一年级小孩特点,多用游戏方式、比赛方式,如“开火车”、

“找朋友”、“摘苹果”、“对口令”等方法进行练习。(2)练习一个阶段后,要筛选数目比较

大和经常出错的题目,如17-9,15-8,14-6等,做成卡片或结合应用,细水常流的练习,稳步提

高口算的水平。(3)对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同学,首先要弄清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是道

理不清,还是记忆迟钝,针对问题想办法。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11

☆第1课时十几减9

主备人:张利英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主题图、例1和“做一做”。

理论指导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20以内不退位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依据: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中,突出体现学生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

解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是今后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

识最基础的部分。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

理解减法的意义,并直观地理解算理形成算法,掌握计算技能。由于十几减9的算

式,部分学生有一些基础,尽管在计算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技能,根据学生原始计

算方法,会出现算法多样,而不同算法的体现会给初学的学生带来困扰,不知哪种

方法是最适合自己的。教材在本课的编排中着重呈现了“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两种计算方法。根据一年级认知特点,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等活

动,直观帮助学生思考并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经过语言描述,注出算式过程图,

经历数学符号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实现对算理的理解。同时在练习设计中允许学生

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题目的不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给学生留下较大自主

选择的空间。

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2.让学生经历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准确地□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红花10朵、黄花2朵、小棒2捆零7根。

教学过程:

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情境教师出示主题图:这是游园会的场景,说一说主题图中活

引入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动项目很多,

课件出示主题图数学信息很

零碎,教师引

十几减9七七"而15个?心,3

导学生有序

观察,收集信

息和提出与

信息相关的

问题,初步培

养学生有序

观察,和找与

15-9=对应信息提

教师:观察图上的信息要有一定的顺序,结合

出问题的逻

具体的每项活动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

辑分析能力。

学问题。

让学生有序观察主题图中每个活动中得数学信

息。重点选取“小丑卖气球”的数学信息,让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