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学校中考化学优化训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学校中考化学优化训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学校中考化学优化训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学校中考化学优化训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学校中考化学优化训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88页,共=sectionpages2626页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学校中考化学优化训练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在下图所示的标志中,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是(

)A. B. C. D.2.下列诗词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伐薪烧炭南山中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人类生存需要新鲜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工业废气的排放

C.汽车、飞机尾气的排放 D.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4.臭氧(O3)可以净化饮用水、净化空气,生活中可做漂白剂、消毒杀菌剂等,臭氧可以吸收太阳光照中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的辐射。从组成来看,臭氧属于A.纯净物 B.混合物 C.氧气 D.稀有气体5.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性质与用途B.数字的含义①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②焦炭有还原性——可作燃料H2O:中“2”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2H:中前面的“C.能量观D.燃烧现象①手机锂电池充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剧烈的氧化反应放热,缓慢氧化吸热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

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A.A B.B C.C D.D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

pH B.取用液体药品

C.取用固体药品 D.加热溶液7.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个A分子当中是由3个原子构成

B.在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和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该反应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C和D的质量比为28:278.在反应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B.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化锌的质量比为4:27

D.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9.“死海”是著名的咸水湖。根据下面的图片分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死海”海水的密度比一般水的密度大

B.“死海”海水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C.“死海”海水中氯化钠溶解达到饱和

D.“死海”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比普通海水中的大10.化肥的合理施用,使我县的水稻产量增加.下列化肥中,不属于复合肥的是(

)A.KNO3 B.K2SO411.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相符合的是(

)选项劳动项目涉及到的化学知识A使用煤炉时,用刷子往炉中扇风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降低油的着火点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可杀菌D洗碗时,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洗涤剂能溶解油脂A.A B.B C.C D.D12.完成下列实验所用方案错误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方案A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用活性炭BH2O2用长颈漏斗替代分液漏斗C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D蒸馏时防止水暴沸烧瓶里放少量碎石A.A B.B C.C D.D13.在端午节挂艾草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C15H10A.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黄酮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C.黄酮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黄酮素中有27个原子14.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验证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将打磨过的铝丝分别浸入硝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B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C区分羊毛和棉线取样,在空气中灼烧后闻气味D配制50g称取3g氯化钠固体,溶解在47A.A B.B C.C D.D15.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鉴别NaCl、NH4N加水溶解B除去CO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C分离NaCl、MnO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蒸发D探究稀硫酸与NaOH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向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Ba(A.A B.B C.C D.D16.扑热息痛是一种家庭常备药物,具有解热镇痛的功效。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9NA.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B.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 D.C8H917.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60℃,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KNO3

C.20℃时,KNO

18.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C.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19.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流程可实现太阳能向氢能的转化

B.制得H2中氢元素最初来源于水

C.反应Ⅲ中,涉及了化合反应

D.所有涉及的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元素有420.如图所示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如图:用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分别制氧气,a代表加入了MnO2,b代表没加MnO2

B.如图: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如图: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21.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成为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为了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化学家们正想尽办法用化学反应的手段使二氧化碳“变废为宝”.用三甲基膦做催化剂,在高压、极低温度条件下,CO2和H2可以高效合成甲酸(HCOOH),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目前使用膜分离法从空气中分离出CO2,这个过程中CO2发生了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2011年3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辐射泄漏.堆芯熔毁是核电事故中最严重的事态.福田第一核电站机组反应堆芯放出氢气,当接触外界的氧气发生剧烈反应,导致连续爆炸.请写出氢气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2SO2+O2

  △   

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______.

(5)纳米球异质二聚体是纳米自动化产业中的一种新模型(如图所示),它可望用于河流和溪水的污染控制.不溶于水的二氧化硅晶体可以制成微小的纳米球.在铂的催化作用下,双氧水分解,同时使一个二氧化硅纳米球与一个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22.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某些铁制零件防锈的措施是涂油,其防锈原理是

(2)课外活动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探究利用硫酸厂排出的炉渣(主要含Fe2O3、CuO、CuSO4,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制取硫酸亚铁,主要流程如图:

已知:Fe+Fe2(SO4)3=3FeSO4

①操作Ⅰ、Ⅱ、Ⅲ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②步骤1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23.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结合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标a的仪器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KClO3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当反应进行后,试管中的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3)实验室要制取并收集一瓶CO2,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实验室制取3.2gO2,至少需要的KClO3质量为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用B、F装置组合,选用浓盐酸和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4.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利用如图1装置制取氧气。

(1)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原因可能是______。

(3)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从长颈漏斗添加的药品是______,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______。

(4)收集纯度较高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___(填序号)。若用装置甲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验满方法是______。

(5)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1体积的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有刺激性。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用______,用图D收集氨气,说明氨气的密度______(填“>”、“<”或“=”)空气的密度。

(6)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过程如图2所示。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从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______(填“高”或“低”)。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液态B”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25.小冬同学发现实验室存放的碳酸氢铵(NH4HCO3)变少了。为了探究这些碳酸氢铵减少的原因,小冬取了一些碳酸氢铵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粉末完全消失,同时也闻到了刺激性气味。

【提出问题】碳酸氢铵粉末加热后生成了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氨气(NH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但干燥的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适量碳酸氢铵于试管中加热,如图一所

示,(1)______;(2)______;产物中有氨气和水,没有二氧化氮;按图二装置继续实验,直到反应完全。(3)______;产物有二氧化碳。(4)请写出碳酸氢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6.化学试剂制氧对航海、航空航天以及日常急救保健有重要作用。氧烛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一次性制氧机,以氯酸钾为主要原料(含一定比例的二氧化锰),原料连接启动装置,装置中添加少量镁粉、铁粉等,如图1所示。

【原理探析】

(1)从反应条件分析,启动氧烛,装置中的镁粉、铁粉先燃烧,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氯酸钾开始分解产生氧气后,镁粉、铁粉______(填“有”或“没有”)继续与氧气反应。

(2)氧烛制氧时,氯酸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探究】甲同学想探究,加或不加MnO2时,氯酸钾发生分解所需的温度分别是多少。

【设计实验】

步骤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向烧瓶中加入4.0g氯酸钾(含有少量水分),如图2所示。

步骤Ⅱ。把温度传感器探头放在药品上,把氧气传感器插在烧瓶口。

步骤Ⅲ。另取大小、形状相同的烧瓶,向其中加入4.0g氯酸钾(含有少量水分)和1.0gMnO2(已均匀混合),重复步骤Ⅱ的实验。

步骤Ⅳ。用温度调节器加热烧瓶。测出数据如图3所示(测量数据不考虑仪器造成的误差)。

【交流与讨论】

(3)如图3,开始加热后的一段时间内,烧瓶内温度不断上升,但氧气的体积分数却略有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结论】

(4)根据图3可知,不加MnO2时氯酸钾发生分解的温度大约是______℃。

(5)氧烛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的原因是______。

【拓展延伸】

(6)使用纳米MnO2和分析纯MnO2作催化剂时,氯酸钾分解的固体残留率如图4。分析图4可知,对KClO分解催化效果更好的是______(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解: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加油站无需张贴,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严禁烟火标志,是加油站必须张贴的安全标志,故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加油站无需张贴,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加油站无需张贴,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加油站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加油站应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答案】A

【解析】解: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伐薪烧炭南山中,碳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枝叶腐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答案】A

【解析】解: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氧气不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B、工业废气的排放,工业废气中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能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

C、汽车、飞机尾气的排放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答案】A

【解析】解:臭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和氧气是不同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选:A。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物质类别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答案】B

【解析】解:A、焦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焦炭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则H2O中“2”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则2H中的“2”表示两个氢原子,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手机用的锂电池充电的过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燃烧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缓慢氧化也放出热量,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B、根据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来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

D、根据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来分析。6.【答案】C

【解析】A.测定溶液的pH时,需要用洁净干燥的点滴板,否则会造成误差,故A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应该倒放,标签对着手心,瓶口和试管口应该紧挨着,故B错误;

C.粉末固体药品取用时,用药匙或纸槽,试管横放,送人试管底部,后将试管直立起来,故C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药品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D错误;

故选:C。

A.从测定溶液pH的正确方法上进行分析;

B.从液体药品的正确取用方法上进行分析;

C.从固体药品的正确取用方法上进行分析;

D.从给试管中的液体药品加热方法上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是初中化学的常见题目,较为简单。7.【答案】C

【解析】解:A、每个A分子当中是由4个原子构成,该选项不正确。

B、反应后分子种类改变,该选项不正确。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该选项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3O2- 点燃  2N2+6H2O,该反应中8.【答案】B

【解析】解:A、在反应中,反应物中碳是单质,生成物中锌是单质,则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2:(81×2)=2:27,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碳具有还原性,能发生,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比的计算方法、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答案】B

【解析】解:A、游人漂浮在“死海”水面上,“死海”海水的密度比一般水的密度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死海”海水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还能再溶解其他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死海”岸边析出盐,则“死海”海水中氯化钠溶解达到饱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D、普通海水不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死海”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比普通海水中的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游人漂浮在“死海”水面上,“死海”岸边析出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了解溶质质量分数、饱和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答案】B

【解析】解:A、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C、NH4H2PO4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11.【答案】A

【解析】解:A、使用煤炉时,用刷子往炉中扇风,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燃烧更旺,故选项说法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利用的是氢氧化钙和酸能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洗碗时,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乳化作用、灭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答案】B

【解析】解:A、活性炭能够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该选项正确;

B、分液漏斗能够控制液体药品流量,从而能够控制反应速率,该选项不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选项正确;

D、为了防止蒸馏时防止水暴沸,烧瓶里放少量碎石,该选项正确。

故选:B。

A、活性炭能够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分液漏斗能够控制液体药品流量,从而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为了防止蒸馏时防止水暴沸,烧瓶里放少量碎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3.【答案】D

【解析】解:A、黄酮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则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A正确。

B、黄酮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

C、黄酮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正确。

D、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1个黄酮素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14.【答案】A

【解析】解:A、将打磨过的铝丝分别浸入硝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均能反应,说明了活动性Al>Cu,Al>Ag;无法比较银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碳酸钠能与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C、取样,在空气中灼烧后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3g=47g(合47mL),可称取3g氯化钠固体,溶解在47mL蒸馏水里,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A、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B15.【答案】D

【解析】解:A、分别取少量的三种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水溶解,溶液呈现蓝色的,原固体为无水硫酸铜;溶液为无色,且温度降低的,原固体为硝酸铵;溶液为无色,且无温度变化的,原固体为氯化钠,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氯化氢气体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除去CO2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钠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以通过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蒸发,分离两者固体混合物,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D、探究稀硫酸与NaOH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不能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因为硫酸也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通过白色沉淀判断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只有溶质硫酸钠,还是硫酸过量,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硫酸和硫酸钠,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C16.【答案】D

【解析】解:A、C8H9NO2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C8H9NO2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6×2)=7:16,故选项说法正确。

D、C8H9NO2是由C8H9NO217.【答案】C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0~60℃,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

B、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所以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KNO3,故B正确;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所以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1.6g131.6g×18.【答案】D

【解析】解:A、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中实验,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水面以上容积的五分之一,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故选项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正确。

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正确。

C、图中实验,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是因为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可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正确。

D、图中实验,软塑料瓶变瘪了,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造成的,故选项实验所得出的结论错误。

故选:D。

A、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B、根据向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D19.【答案】C

【解析】解:A、根据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可实现太阳能向氢能的转化,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反应I可知,水、二氧化硫、碘三者反应生成H2SO4和HI,HI再反应生成氢气可知,氢元素最初来源于水,故B说法正确;

C、反应Ⅲ中,HI分解生成H2和I2,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B说法错误;

D、根据反应过程图示可知,氢、碘、氧三种元素都有化合物和到单质的转化,单质中三种元素化合价为0价,但在化合物中不是0价,所以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有改变;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为+4价,转化为硫酸后,硫元素化合价变为+6价,硫元素化合价也有改变,因此有四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太阳能为热源”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C20.【答案】C

【解析】解:A、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故选项正确;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则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钾由零开始,慢慢增加,反应结束后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C、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减小,但不会减为零,故选项不正确;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过程中水质量增加,且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则开始时水不为零,故选项正确。

故选:C。

A、根据二氧化锰的效果进行分析;

B、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图像的分析,理解发生的反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压强的影响等为解答这类题的关键。21.【答案】CO2+H2       三甲基膦【解析】解:((1)利用反应物是二氧化碳与氢气生成物的种类是甲酸,然后结合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解决.

故答案为:CO2+H2       三甲基膦       高压、极低温度HCOOH

(2)变化的实质主要是看该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空气中分离出CO2这一过程中无新的物质生成,所以该反应是物理变化.

(3)氢气的爆炸即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

故答案为:2H2+O2 点燃  2H2O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a,2;S,2;C,2;O,12;已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2;O,6;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a,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1和3,故X的化学式为CaCO3

故答案为:CaCO3

(5)A、二氧化硅纳米球成分依然是二氧化硅分子结构并无变化,说法正确.

B、由题干总的叙述可知,纳米球异质二聚体属纳米级,说法正确.

C、由题干看出双氧水分解22.【答案】隔绝氧气和水

引流

CuO+H2SO4=CuS【解析】解:(1)某些铁制零件防锈的措施是涂油,其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2)①操作Ⅰ、Ⅱ、Ⅲ(过滤)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②步骤1中主要发生两个化学反应,即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SO4=CuSO4+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

23.【答案】试管

棉花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BD

木条熄灭

H2O+CO2【解析】解:(1)图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试管;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反应进行后,试管中的棉花没有发生燃烧,其主要原因是棉花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

(4)设生成3.2g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245

96

x

3.2g

24596=x3.2g

x≈8.2g

(5)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氢气体,使F装置内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故答案为:

(1)试管;

;棉花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3)BD;木条熄灭;H2O+CO24.【答案】(1)铁架台

(2)A;;试管未塞棉花,导致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过氧化氢溶液;伸入液面以下

(4)E;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若木条立即复燃,则氧气已满

(5)A;<

(6)【解析】解:(1)由图可知①是铁架台;

(2)实验室中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所以发生装置选A;方程达式为:;用E收集氧气时,若水变红,说明试管口未塞棉花,有高锰酸钾粉末顺着导管进入了水槽;

(3)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氧气,所以从长颈漏斗添加液体药品就是过氧化氢溶液;实验过程中为了防止空气进入装置,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该伸入液面以下;

(4)收集纯度较高的氧气应选用排水法收集,选择装置E;用甲收集氧气,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从长导管一侧进入,故选a;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若木条立即复燃,则氧气已满;

(5)因为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所以发生装置选A,因为可以选用D收集氨气,向下排空气法说明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6)工业上制取氧气利用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由步骤2,先蒸发出氮气,则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储存在蓝色钢瓶中的液氧中还含有空气中少量的稀有气体等杂质,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1)铁架台;

(2)A;;试管未塞棉花,导致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过氧化氢溶液;伸入液面以下;

(4)E;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若木条立即复燃,则氧气已满;

(5)A;<;

(6)物理;没有生成新物质;低;混合物。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中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