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检测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Mg2+比Mg稳定 D.电子层数相同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 B.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C.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均不改变3.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量取液体C.滴加液体 D.点燃酒精灯4.根据化学方程式:2Na2S2O4=Na2S2O3+X+SO2↑,推断X的化学式为()A.Na2SO3 B.Na2SO4 C.Na2S D.SO25.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 B.液体加热C.闻气味 D.液体读数6.对于Mg2+和Mg两种粒子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B.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7.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可燃性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常温下稳定C.氖气可制航标灯:通电时能发出带颜色的光D.氢气可做清洁燃料:可燃性8.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当于原装置,对于改进后的乙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A.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B.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C.通过观察可移动胶塞先向右移动,可知白磷燃烧产生了气体D.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9.科技发展目新月异。以下研究领域中,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A.合成药物 B.生产化肥C.研究地壳运动 D.将废旧塑料变为燃料10.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改变的物质B.二氧化锰是一切反应的催化剂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D.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 B.冰雪融化 C.汽油挥发 D.氧气液化1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A.倾倒液体B.装入固体粉末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2)A装置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是_____色固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目的是_____。(3)若用氯酸钾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装满水的装置G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通入。(4)装置C与D组合,可制取气体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B和C对比,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_。(5)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极易溶于水。则要选择的制取装置是_____。(从A―F中选择)14.(1)小明同学去黄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玻璃棒靠在滤纸连缘的任一下方B.漏斗下端的管口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D.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②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③在过滤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图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填字母序号)。(2)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如下:①选择适当仪器,组装成如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③向集气瓶中加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集气瓶底部出现气泡;④将药品平铺于干燥试管底部,在导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塞上橡皮塞,固定于铁架台上;⑤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立即用集气瓶进行收集;⑥气体收集完毕,用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从水中取出并正放在桌面上;⑦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请回答下列问题: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类型属于______;b.步骤④中在导管口放置一小团棉花的原因是_________;C.上述实验步骤中,可能导致集气瓶中收集的氧气不纯净(水蒸气不计)的是____(填步骤序号);d.步骤⑦中的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f.若加热31.6克高锰酸钾使其完全分解,可生成氧气________克?15.某同学在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时,做了如图所示实验:(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_____,说明_____(用分子的观点解释)。(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刻线(视线要与液体的_____保持水平)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液面___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刻线,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6.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____________,活塞B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I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Ⅱ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化学家TimRichard将分子结构简式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图所示),取名为“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请计算:(1)“小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3)“小狗烯”中碳元素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4)16.9克“小狗烯”中含碳元素_____________克?(3、4写出计算过程)18.现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欲知其组成成分,取样品9.3克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克。(2)所用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3)求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0.1%)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写出一种)。当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3)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精确到0.1%)。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t3℃(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_____。Ⅰ.溶质的质量Ⅱ.溶剂的质量Ⅲ.溶质的质量分数(4)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5)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3℃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填写选项序号)。A.丙>甲=乙B.甲=乙>丙C.甲>乙>丙D.乙>甲>丙。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

Mg、Mg2+两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质量近似相同、镁离子比镁原子稳定的特点;故判断不正确的为D电子层数相同。2、B【解析】

A、催化剂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反应速率。故A说法错误;B、一个反应中可能由多种催化剂。例如二氧化锰和氧化铜都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B说法正确;C、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故C说法错误;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D说法错误。故选B。【点睛】掌握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两不变”是解题的关键。3、A【解析】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③试管与桌面呈45°角;④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⑤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液体的量过多、大拇指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量取液体进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向试管内滴加药品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把滴管伸入试管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引起失火,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时,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4、A【解析】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S2O4═Na2S2O3+X+SO2↑,反应物中钠、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3、5,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钠原子、1个硫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Na2SO3,故选A。5、C【解析】

A、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B、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手不能握住试管夹的短柄,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D、读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故选C。6、C【解析】试题分析:离子是原子经过得失电子形成的,所以两种微粒中电子数不会相等,镁离子比镁原子少两个电子,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但是二者质子数相同,都能构成物质的粒子,故选C.考点:物质构成和离子与原子区别7、A【解析】A、所谓助燃物,通俗地说是指帮助可燃物燃烧的物质,确切地说是指能与可燃物质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氧气被用作火箭的燃料,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A错误;B、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用于食品防腐就是利用其这一性质,故B正确;C、氖和氩等稀有气体充入灯里,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C正确;D、氢气可以燃烧,并且放出大量热,产物只有水,没有污染,被称为清洁能源。8、C【解析】

A、通过装置可以看出,乙装置的反应容器体积小,里面密封的空气就少,则药品消耗少,不符合题意;B、乙装置比较简洁,空气只存在于注射器内,而甲装置的气体除了集气瓶内的外,导气管中也含有气体,因此可以减少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不符合题意;C、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实验中,白磷燃烧放热,导致装置中气压增大,“可移动胶塞”向右移动,白磷熄灭冷却至室温过程中,装置中的气压减小,“可移动胶塞”向左移动,符合题意;D、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9、C【解析】

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生成化肥、合成药物、将废旧塑料变为汽车燃料都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研究地壳运动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属于地理和物理研究的内容。故选:C。【点睛】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10、C【解析】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没有改变,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锰只是一部分反应的催化剂,是一切反应的催化剂说法过于绝对;故选项错误。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锰只能加速氯酸钾的分解,不能决定氯酸钾是否分解;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决定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但物理性质可能改变;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11、A【解析】

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C、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D、氧气液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A。【点睛】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12、C【解析】

A.倾倒液体,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A正确;B.装入固体粉末,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B正确;C.加热液体,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用外焰加热,故C错误;D.读取液体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酒精灯集气瓶紫黑未塞一团蓬松的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冲入导管,造成堵塞bCaCO3+2HCI=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AF【解析】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2)固体加热装置A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是紫黑色(或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试管口未塞一团蓬松的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冲入导管,造成堵塞;(3)若用氯酸钾制备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若用装满水的万能瓶G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短管进、长管出”,从b通入;(4)装置C与D组合,可制取气体CO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B和C对比,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进行实验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5)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极易溶于水。则要选择的制取固体加热装置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收集装置为F。14、A吸附性D分解反应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③⑤水回流,使试管炸裂3.2【解析】(1)①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滤纸三层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故选A;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③D图中滤液直接从缝隙漏了下去,故选D;(2)a、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是分解反应;b、高锰酸钾分解的速率非常快,气流可能将高锰酸钾粉末带入导管堵塞导管,故要在管口放棉花;C、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瓶中不能有空气,要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才能收集,故选③⑤;d、如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水倒流如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f、设加热31.6克高锰酸钾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2KMnO4△K2MnO4+MnO2+O2↑3163231.6gx31631.6g=32x答:加热31.6克高锰酸钾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g。15、整瓶水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凹液面最低点低于分子之间有间隔【解析】

(1)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红墨水中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最后使溶液变成红色。故答案为整瓶水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2)添加液体药品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处最低点保持相平。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相互扩散,总体积减小使得液面下降。故答案为凹液面最低点、低于、分子之间有间隔。16、打开关闭关闭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造成干扰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解析】

(1)由于要验证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所以人吸气时,要除掉混合气体中存在的二氧化碳,因此需要让吸入的气体通过I瓶进入,应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2)人呼气时,需要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呼出的气体需要通过Ⅱ,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应打开活塞B,关闭活塞A,此时观察到瓶Ⅱ内的现象是Ⅱ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Ⅰ瓶和Ⅱ瓶的作用不同,I瓶是吸入气体的装置,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造成干扰;Ⅱ是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通过上述操作,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33812:192.3%15.6【解析】

(1)“小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6+1×26=338

(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1×26)=12:1。

(3)“小狗烯”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00%92.3%;(4)16.9g“小狗烯”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6.9g××100%=15.6g。

故答为:(1)338;(2)12:1;(3)92.3%;(4)15.6g。18、2.27.3%43.0%【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认真审题,弄清反应过程,分析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数据和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数据是解题的基础。(1)根据关系图可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2克;(2)根据关系图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已部分变质,其组成成分是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混合物,向样品加入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吸收,等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才能放出气体,所以氢氧化钠消耗的盐酸质量为50g,碳酸钠消耗的盐酸质量=(100g-50g)=50g;设生成2.2g的二氧化碳需碳酸钠的质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