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后素养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后素养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后素养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后素养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后素养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选择题1.1976年发掘的妇好(殷商王后)墓,是殷墟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了卜甲、玉蚕、各类兵器等千余件随葬器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刻辞卜甲上的文字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B.金属兵器反映出当时冶铁业达到较高水平C.玉蚕等遗物反映了早期丝织业的发展情况D.随葬品的豪华可以证明当时女性地位很高2.(2023·日照高一检测)山西又称“三晋大地”,今天山西省的简称还是“晋”,这一称谓源于古代的()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行省制3.(2023·海南高一检测)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A.黄帝时期 B.夏朝C.商朝 D.西周4.(2023·泰安高一检测)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5.(2023·烟台高一检测)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以上材料可以说明北京人能够()A.制造和使用工具 B.饲养家畜C.从事农业耕作 D.人工钻木取火6.(2023·葫芦岛高一检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下列说法不能证明中国是远古人类重要起源地的是()A.女娲抟黄土作人,建构人类社会B.云南腊玛古猿禄丰、开远两种化石C.元谋人门齿化石和用火遗迹D.山顶洞人化石和少量石器7.(2023·菏泽高一检测)据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C.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D.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8.直到夏、商、周三代,六畜才逐渐齐备。猪、狗、鸡与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相关;马、牛、羊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这表明夏、商、周时期()A.是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时期B.农牧文明在交流融合中发展C.农业养殖起源并得到了发展D.游牧文明引领农业文明发展9.生活即历史。杨老师的早饭喝了一碗香香粘粘的小米稀饭。杨老师问了:在中国古代最早有幸喝上小米稀饭的古人类是:A.距今约7千至5千年前的仰韶人B.距今约7千至5千年前大汶口人C.距今约7千至5千年前河姆渡人D.距今约5千年前龙山人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何姓贵族所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何姓贵族所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A.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B.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C.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D.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11.考古发掘发现,距今约5300至4300年的良渚文化,有大型的墓地和祭坛,玉器种类和数量都很多,制作精良;墓葬等级差别分明,大型墓葬均建造在祭坛与墓地合一的人工土台上,随葬品丰富,小型墓葬数量多但随葬品只有日常生活用品陶器等。这些考古发现不能表明的是:A.私有制已经产生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C.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D.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12.对井田制的解读主要有以下观点:①井田制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②井田制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③井田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④井田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造成上述分歧的客观原因主要是A.史料证据匮乏与多元史观B.历史可以任人诉说C.“百家争鸣”的需要D.西周土地买卖频繁,难以确认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材料二西周分封制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身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基础。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材料三除了向周边部族征战,西周很少发生战争或动乱,到第十任天子周厉王发生“国人暴动”时,西周已基本上稳定了200余年。西周是统一局面下实行地方分权,诸侯掌握着地方的军事和财政,但至少200年还没有一个诸侯搞分裂。这是为什么呢?(1)材料一反映了商朝哪些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为什么200年没有出现诸侯分裂和政局动荡的局面?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选择题1.1976年发掘的妇好(殷商王后)墓,是殷墟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了卜甲、玉蚕、各类兵器等千余件随葬器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刻辞卜甲上的文字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B.金属兵器反映出当时冶铁业达到较高水平C.玉蚕等遗物反映了早期丝织业的发展情况D.随葬品的豪华可以证明当时女性地位很高C[根据材料“玉蚕”可知,题干信息与早期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有关,故C项正确;刻辞卜甲上的文字符号是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但不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商周时期,女性地位较低,排除D项。]2.(2023·日照高一检测)山西又称“三晋大地”,今天山西省的简称还是“晋”,这一称谓源于古代的()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行省制A[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山西省是西周时期晋国的封地,所以山西省简称为“晋”是源于古代的分封制,故选A项。]3.(2023·海南高一检测)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A.黄帝时期 B.夏朝C.商朝 D.西周D[“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灭商的军事行动,因此该青铜器最有可能铸造于西周,故D项正确。]4.(2023·泰安高一检测)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D[制造和利用生产工具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而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原始人类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这个演进过程的决定力量,故选D项;采集到种植等的转变与建筑技术的进步无关,排除A项;人工取火的发明有助于推动人类的演进,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饲养水平的提高和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5.(2023·烟台高一检测)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以上材料可以说明北京人能够()A.制造和使用工具 B.饲养家畜C.从事农业耕作 D.人工钻木取火A[由“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可知,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懂得用火,故选A项;“野兽化石”不能反映北京人饲养家畜,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北京人从事农业耕作和人工钻木取火,排除C、D两项。]6.(2023·葫芦岛高一检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下列说法不能证明中国是远古人类重要起源地的是()A.女娲抟黄土作人,建构人类社会B.云南腊玛古猿禄丰、开远两种化石C.元谋人门齿化石和用火遗迹D.山顶洞人化石和少量石器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女娲抟土造人,构建人类社会属于传说,不能作为中国是远古人类重要起源地的依据,A项符合题意;腊玛古猿化石、元谋人用火遗迹和山顶洞人化石等都可以用来证明中国是远古人类重要起源地,B、C、D三项不符合题意。]7.(2023·菏泽高一检测)据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C.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D.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B[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在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都有出现,且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信息,不能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故A项错误;由材料不能明确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故C项错误;“精美的玉器”不一定是玉礼器,故D项错误。]8.直到夏、商、周三代,六畜才逐渐齐备。猪、狗、鸡与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相关;马、牛、羊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这表明夏、商、周时期()A.是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时期B.农牧文明在交流融合中发展C.农业养殖起源并得到了发展D.游牧文明引领农业文明发展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夏、商、周之前原始农业就已经出现,A项错误;夏、商、周时期六畜逐渐齐备,其中猪、狗、鸡与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相关,马、牛、羊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这体现了农牧文明在交流融合中发展,故B项正确;农业养殖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9.生活即历史。杨老师的早饭喝了一碗香香粘粘的小米稀饭。杨老师问了:在中国古代最早有幸喝上小米稀饭的古人类是:A.距今约7千至5千年前的仰韶人B.距今约7千至5千年前大汶口人C.距今约7千至5千年前河姆渡人D.距今约5千年前龙山人【答案】A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何姓贵族所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何姓贵族所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A.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B.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C.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D.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答案】B11.考古发掘发现,距今约5300至4300年的良渚文化,有大型的墓地和祭坛,玉器种类和数量都很多,制作精良;墓葬等级差别分明,大型墓葬均建造在祭坛与墓地合一的人工土台上,随葬品丰富,小型墓葬数量多但随葬品只有日常生活用品陶器等。这些考古发现不能表明的是:A.私有制已经产生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C.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D.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解析】从墓地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少可以看出等级差别分明表明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阶级社会最主要的标志是军队、监狱等国家强制机关的出现。故选D。12.对井田制的解读主要有以下观点:①井田制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②井田制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③井田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④井田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造成上述分歧的客观原因主要是A.史料证据匮乏与多元史观B.历史可以任人诉说C.“百家争鸣”的需要D.西周土地买卖频繁,难以确认【解析】本题考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对于同一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原因在于缺乏让大家信服的证据,即缺乏史料证据;还在于站的角度不一样,即多元史观,故A项正确。历史是客观的,故B项错误;“百家争鸣”与题干现象没有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井田制下的土地不得买卖,故D项错误。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材料二西周分封制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身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基础。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材料三除了向周边部族征战,西周很少发生战争或动乱,到第十任天子周厉王发生“国人暴动”时,西周已基本上稳定了200余年。西周是统一局面下实行地方分权,诸侯掌握着地方的军事和财政,但至少200年还没有一个诸侯搞分裂。这是为什么呢?(1)材料一反映了商朝哪些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为什么200年没有出现诸侯分裂和政局动荡的局面?[解析]第(1)问,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废嫡而更立诸弟子”说明嫡长子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