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讲:荆轲刺秦王(学生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讲:荆轲刺秦王(学生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讲:荆轲刺秦王(学生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讲:荆轲刺秦王(学生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讲:荆轲刺秦王(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2.了解《战国策》及相关知识,把握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3.理解分析荆轲、太子丹、秦武阳等人物形象。4.掌握古代记叙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一、文学背景简介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战国策》是西汉学者刘向所整理、校订的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该书记载了战国时期二百三四十年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语言流畅,记人、记事形象生动。全书共三十三篇,十二策。《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全国的大势已定,弱小的燕国也危在旦夕。(出示战国形势图)燕太子丹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自己在秦国做人质的“见陵”之仇,就想派勇士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如不成,则刺杀秦王嬴政,使其国内大乱,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事败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2年灭燕.燕国被灭了,然而,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由于其悲壮动人而传诵千古。二、《荆轲刺秦王》的结构第一部分——开端(从“秦将王翦破赵”到“愿足下更虑之”):行刺的缘起第二部分——发展(从“荆轲知太子不忍”到“终已不顾”):行刺的准备第三部分——高潮(从“既至秦”到“必得契约以报太子”):廷刺秦王第四部分——结局(最后一段):荆轲被斩三、人物形象荆轲:荆轲粗犷豪迈,沉着勇敢,见义勇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面对强秦,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千载以下,还令人感到凛然而有生气。行刺秦王虽然失败,但他那种刚毅不屈,慷慨赴难的精神,千秋万载令人感奋。太子丹:不以燕国弱小无力抵御秦国的侵略而坐待灭亡,急起奋发,图谋保卫国家。孤注一掷,诚不得已也。但急于求成,“始速祸焉”。欲速则不达。四、文言知识汇总: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

yuè)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

12.卒起不意(通“猝”)二、文言实词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②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③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④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2.名词作动词①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②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⑤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二)动词的活用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2.形容词作动词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3.形容词的意动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四、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11.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今义:货币)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1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今义:拿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判断句)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句)(二)省略句5.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省略句)6.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以”)(省略句)7.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省略句)8.待吾客与(之)俱(往)(同上)(省略句)9.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省略介词宾语)(省略句)10.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同上)(省略句)11.乃(穿)朝服,设九宾(省略谓语)(省略句)12.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介词)(省略介词)13.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兼语)(省略介词)(省略句)14.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省略句)15.献(于)秦王(省略介词)(省略句)16.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省略句)17.而(按)秦法……(根据文意省略)(省略句)18.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省略句)(三)被动句1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20.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四)倒装句21.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句)22.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句)23.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句)24.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2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

2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27.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六、固定结构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5.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6.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7.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七、成语典故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1.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与例句中的划线字的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发尽上指冠A.进兵北略地B.函封之C.樊於期乃前曰D.箕踞以骂曰2.给下面句子中加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A.忽微

B.即使没有

C.微小

D.略微(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A.穷苦困难

B.贫穷困苦

C.走投无路

D.处境危险(3)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A.提出

B.携带

C.提着

D.掷击(4)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A.捉拿

B.携带

C.提拔

D.掷击3.从句式角度看,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倶4.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刻毒)B.持千金之资币物(币:金钱)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舍:放弃)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私见樊於期取得信物的描写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荆轲(kē)拜谒(yè)督亢(háng)戮没(lù)谬误(miù)B.偏袒(tǎn)扼腕(è)厄运(è)濡染(rú)怯懦(ruò)C.淬火(cù)猝然(cù)忤逆(wǔ)铁杵(wǔ)拊心(fǔ)D.创伤(chuāng)创办(chuàng)瞋目(chēn)箕踞(jī)目眩(xuàn)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秦王还柱而走。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E.偏袒扼腕而进。F.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G.秦王必说见臣。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又前而为歌曰③乃朝服,设九宾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曰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皆白衣冠以送之A.①②③B.④⑤⑦C.②③⑧D.①⑥⑧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2)诸郎中执兵()(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4)愿大王少假借之()(5)左右既前,斩荆轲()(6)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7)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5.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秦武阳奉地图函:通。(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通。(3)秦王还柱而走:通。(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5)秦武阳色变振恐:通。6.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并指出其用法。(1)秦武阳奉地图函,以次进:。(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3)因左手把秦王之袖:。(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7.从下列每组句子中分别找出两个意义相同的加点词。(1)A.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C.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D.曲罢曾教善才服(2)A.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B.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C.如人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D.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3)A.燕国有勇土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B.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从犒者C.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D.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B.可以解燕国之患庖丁为文惠君解牛C.荆轲顾笑武阳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D.秦王惊,自引而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9.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於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太子迟之迟:认为……晚了B.请辞决矣请:请求C.今日往不反者反:反复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2)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其人居远未来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入不测之强秦D.复为慷慨羽声(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之”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例:慕大王之威A.千金之资币物B.太子迟之C.皆白衣冠送之D.顷之未发巩固提高1.(2015冀州中学上学期期中)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又前而为歌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B.顷之未发,太子迟之C.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D.太子及宾客知其使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2015冀州中学上学期期中)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越国以鄙远C.若亡郑以陪邻D.烛之武退秦师3.(2015冀州中学上学期期中)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A.夜缒而出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

D.秦军汜南4.(2015冀州中学上学期期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是()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B.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D.诸郎中执兵5.(2015冀州中学上学期期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对等,比得上B.沛公则置车骑。置:放置,安排C.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因:趁机D.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掷击6.下面选项中加线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袖四十斤铁棰

B.留军壁邺C.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D.公子为人,仁而下士(2015宜昌第一中学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①,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②,鄯善王广奉超礼数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皆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③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注:①伊吾,西域地名。②鄯(shàn)善,西域国家名。③掾(yuàn),古代属官的通称。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鄯善王广奉超礼数甚备,后忽更疏懈——更:更加B.酒酣,因激怒之——怒:使(他们)精神振奋C.今虏使到裁数日——裁:通“才”,仅仅D.骸骨长为豺狼食矣——长:永远8.下列各句中,都能用来反衬班超大智大勇的一组是:()①侍胡惶恐,具服其状。②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③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④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⑤虏众惊乱。⑥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A.①②⑥B.①③④C.③④⑤D.①⑤⑥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班超胆识过人,及时洞悉鄯善暗通匈奴,并断然率众连夜奔袭,全歼匈奴使者,迫使鄯善国与汉朝结为好友。B.班超见微知著,妙用奇计,夜歼匈奴使者,宣示了汉朝的国威和恩德,使鄯善王情愿归属汉朝。C.班超知人善任,精心谋划,率属官和吏兵,火烧虏营,斩杀虏使,维护了汉朝的国威,使鄯善王同意接纳班超的儿子为人质。D.班超身处绝境,临危不惧,率领全体官兵,计歼匈奴使者,完成了沟通汉朝和西域的历史使命。10.请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②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樊於期(wū)骨髓(suǐ)揕胸(zhèn)淬火(cù)B.濡缕(rú)忤视(wǔ)变徵(zhǐ)瞋目(chēn)C.厚遗(wèi)拊心(fǔ)创伤(chuānɡ)箕踞(qī)D.戮没(lù)卒起(zù)陛下(bì)拜谒(yè)2.下列选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秦王必说见臣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③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⑦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⑧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A.①④⑤⑥⑦B.①②③⑥⑦C.②③⑤⑥⑧D.②③④⑥⑧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A.秦兵旦暮渡易水B.进兵北略地C.太子迟之D.发尽上指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C.而伤长者之意D.愿大王少假借之5.下列对“以”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皆白衣冠以送之③不敢兴兵以拒大王④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⑤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⑥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⑦而乃以手共搏之⑧臣乃得有以报太子⑨丹不忍以己之私A.①⑤/②③④⑨/⑥⑧/⑦B.①⑨/②③⑧/④/⑤/⑥⑦C.①⑨/②④⑥⑧/③⑦/⑤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群臣侍殿上者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B.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C.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D.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